礼仪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方案(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礼仪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方案(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

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美 刘瑞明 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初良英(教务主任) 项宝琴(教研主任)

戚世英(发展评价主任) 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李桂秋(教务干事) 祖春芳(发展评价干事)李广东(政教干事)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马 兰 黄 瑛 冯秀英 韩玉香 郑加红 张文权 孙明星 洪 霞 王建玲 李祖华 陈艳萍 肖勇 李凯秀 宋学斌 马艳霞 毕桂贞 崔静雯 丁建军 张瑞琴 李红兵 李海霞 戚世英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习,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

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区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正由于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七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一、课程开设的需要评估:

1、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丰润区。一方面,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打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和各村新富起来的个体户子女。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校训是“文明、勤奋、活泼、创新”,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5、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他们进行交际礼仪教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二、课程的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

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课程的实施:

我们初步设想本课程在七、八年级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三个单元交叉进行。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际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然后再向社会推进,争取社区、共建单位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交际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的周一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公民”、“我是服务员”“今天我当家”、“我的家乡美”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

五、适度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六、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4、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王贺印

副组长:王守增。王晓朝。王学军。高海忠。

专家指导:田秀梅(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成员:王友华。甄东亮。韩玉红。马瑞文。王建东。王福利。王艳凤。甄立红。张海峡

5、具体实施本方案的有关人员:

指导老师:王晓朝

实验老师:甄东亮。韩玉红王福利

七、补充说明:

(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由于班级班容大,学生数多,要组织社交体验难度较大。

4、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

65 273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