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方案【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方案【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今天本站网友给大家整理了(*),仅供参考。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

教案

、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计划(课时)3、落实教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教师、体育教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课程学习。

2、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

工作计划

、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

手抄报

、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2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计划(课时)3、落实教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教师、体育教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课程学习。

2、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3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字(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它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的承认。写字(书法)不仅有其实用意义,而且还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迅速发展,严重地冲击着写字(书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致使许多教师、家庭、学生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降低了对书写美的要求与追求,学生中近视、姿势不规范、作业不美观、学习不耐心细致、不会欣赏写字(书法)作品的人增多,部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艺术,缺乏继承弘扬的责任意识。

我校把“写字”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写字教学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和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在教学中,我们把书写文字的形体同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教育,依据不同年龄选择教学内容分层落实德育目标。通过学写字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知能目标:

1、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写字(书法)艺术的一般知识;

3、指导小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对写字(书法)作品审美兴趣;

4、指导小学生逐步提高表现写字(书法)美的能力。

发展目标:

1、引导小学生在写字(书法)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写字(书法)的兴趣爱好;

4、通过写字(书法)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5、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情感。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写字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2)开展写字(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写字)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写字(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5)出版师生作品集等

(一)各段要求:

低年段: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中年段: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高年段: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低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中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高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组长:张从胜

副组长:徐洪涛

组员:韩敬亭、陈德富、徐杰、任仲恩、年级主任、语文教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4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5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增进学识修养,提高写字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祖国文字,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首先,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坐着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臀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但跟写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4、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严格的要求:“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5、学习简单的章法布局,尝试完整作品的书写。

1、七年级教学内容安排

任课教师以校本教材为教学内容,除了落实备课、讲课的环节外,还要重视书写中的训练事项,教学每周一课时,每周完成作业两页纸,平时作业可以参照语文同步训练酌情布置,要落实好每天一练。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事情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书法服务活动,如现场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展览,开辟班级写字园地、校园书法宣传栏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办手抄报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是一些书法素质好、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优良品质。

20xx年9月:

1、安排课程表,确定分担班级,明确教学要求

2、制定教学总体计划(学年)和各班的具体计划(学期)

3、公开讲授研究课(王景、汪建斌)

4、组织天河中学第五届硬笔书法比赛

5、制定毛笔书法兴趣小组教学活动方案

6、迎接市级课题的开题评估

20xx年10月:

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察方法”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11月:

开展天河中学第二轮书法教育专题教学活动

书法专业课:王景、余国鸿、汪建斌、段诗文

书法文化课:胡俊玲、占才勇、彭正军

书法活动课:张勇、叶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组织书法作品参观活动

2、组织古代书法作品印刷品欣赏教学活动

3、公开讲授研究课(段诗文、王景、余国鸿)

20xx年1月:

1、开展书法课题研究中“成果表达”专题研讨活动

2、七、八年级书法教学总结研讨

3、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6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下面是有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一)领导小组:

组长:a

成员:b

(二)工作小组:

组长:c

成员:d

(三)编委分工情况:

(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5、根据课程需要,可有插图。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

教案

、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三、基本结构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

四、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吕壮君、刘洋、丁春锋、毕圣杰、邵娜、曲春贤、于宏伟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编委:王成芹、吕壮君、于爱芳、苗文静、谷静、高娃、高涛、栾鲁华、曹正、郑晓峰、纪水英、韩杰、曲春贤。

六、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

工作计划

、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使校本课程融于生活、融于社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1、校本教师针对学校已有的校本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思,不断完善内容,丰富课程体系。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3、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开展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一次,活动要有目的、有准备、有记录、有实效;每学期末组织面向全校师生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评比一次,全面参与,形式灵活。

4、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分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起组织,确保师生安全。

(三)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

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师的课程方案(附件1)、课堂教学(附件2)进行评价。学校采用调查问卷(10%)、听课记录(20%)、检查教师教学方案计划及教案(20%)、博客(每月)总结(20%)、教学效果(30%)等方法督促落实。

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按a、b、c、d分四个等级

为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采取观察、考查、现场汇报和作品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强调以下两点:

一是组织阶段性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如,学习笔记、

手抄报

、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及时鼓励。

二是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合理的等级成绩。(见附件4、5)

以上课程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同时呈现合理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全校必修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走进威海》《名曲名画欣赏》等重视人文熏陶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田小学子因此洋溢着书香高雅气质、自强创新品质和模范小主人风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及年龄特点分年级选修的橡皮泥、陶艺、折纸、剪纸等课程,遵循了由易到难,渐入内涵的规律,旨在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兴趣、有悟性的小艺术家;而在此基础上,补充开设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引领孩子发展特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飞翔。

第一部分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

(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

(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

(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佳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计划(课时)3、落实教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

三、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卢锋

副组长:卢丽丹

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

全体语文教师、体育教师

四、组织管理

1、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课程学习。

2、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足球》体育组

2、《阅读》语文组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7

1、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校在课程开发前进行一项调查中表明:有80%以上的学生对写字感兴趣,这一数据说明,学生有开设书法课程的需求。

2、立足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以“学习写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为目标,将写字作为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艺术素养。

二、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通过练字,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3、通过坚持不懈地练字,陶冶学生的性情,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自身的涵养,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

4、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增进学识修养,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书法校本课程研究组机构

组长:张义富

副组长:赵玉利

组员:杨艳军 姜海平 李敏 戚焕芹 张义明 张传牧 姚传东

四、课程内容:、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书法基本技能的训练。

2、围绕写字教育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

(2)开展书法竞赛、书法展览;

(3)组织参观各类书法展,欣赏书法作品;

(4)建设书法教育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书法作品欣赏、评价;

五、课程要求:

(一)各年级要求:

六年级:

1、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笔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

七年级:

1、比较熟练地书写汉字,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育学生知道做一个怎样的人。

九年级:

1、能熟练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书写风格。

2、教育学生要懂得怎样做人。

(二)让学生领悟:

坐姿端正的平稳美、书写态度的庄重美、进行书写的平心静气美,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的修养,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

六、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在每周每班一节写字课的基础上,课外活动组织书法兴趣小组,重视个别指导使学生由写字转到书法,这样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点上的.提高,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二)、实施途径和方法

1、激发写字兴趣。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写字环境,在全校每个教室内都开辟写字专栏;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写字宣传橱窗,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浓郁的写字环境所深深吸引,立志要好好练字。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写字,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书法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书法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再次,结合学校艺术节定期举行书画比赛和展览。

2、培养书写习惯,要求写字时做到:人坐直,胸挺起,手放平,脚放正,笔握牢;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

3、练好基本笔画,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笔画名称,掌握各种笔画的写法,再教给学生怎样起笔、运笔、收笔。

4.了解各大流派,形成独特风格,热爱祖国文字。古今书法名家众多,“欧、颜、柳、赵”诸体风格各异,引导学生去搜集各种书法流派的碑帖,由学生自已来展示各名家书法作品的风貌和品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各大流派的风格特点,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奠定基础。

对写字的悟性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了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

(一)根据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进行检测。

六年级:坐姿、写姿、笔姿是否合格,基本笔法是过关。

七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做到工整、美观。

九年级:是否能正确、熟练地书写,写出自己的风格。

(二)管理:

1、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校本课程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每学期举办写字展览,对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

3、全校教师齐抓共管,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八、保障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 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平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

2、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3、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8

为进一步开发德育课程资源,更好地满足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杨树林中学德育办公室制定了《杨树林乡初级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此《方案》以两大《纲要》精神为指导,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目标紧密联系,通过教材编写、课程落实、成果展示等阶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一阶段为确立科研课题,逐题研究,通过研究最后确立共同研究的主题。

第二阶段为边研究,边总结,边编写教材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年段来选择教材内容。

第三阶段为实际操作与总结阶段。

总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当地社会发展、文化传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利用现有条件,合理确定开发内容,分年段设计,体现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

2017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9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一。我校的学生的写字练习课由语文科老师负责,由于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态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常可见到。

3、对汉字的演变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学生的书写兴趣得不到激发。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加强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改变我校写字教学现状,我们美术组老师应该针对现状而开设面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

意义

1、开设书法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燕喜文化;

4、开设书法课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5、开设书法课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6、开设书法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通过书法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4、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三、校本课程培训对象

1、高一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初、中级阶段,安排硬笔书法;

2、高二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高级阶段,安排软笔书法。

四、书法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潘丹娜

组员:潘雪斐梁金莲陈晓军黄军雄

五、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书法字体的艺术欣赏。

2.书法笔画训练。

3.书法结构的训练。

(二)、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教师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其外延。

六、课程实施主要措施:

1、教师培训:学习校本课程理念,侧重于教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运用合作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努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可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平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因地制宜,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

(2)、活动渗透。

4、时间保证,将课程排入课表。

5、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七、课程评价

本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展览和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训练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客观、全面的质评和量评。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与艺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在 新一轮的改革中,书法篆刻的系列内容出现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写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写字 习惯,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我校的学生的写字练习课由语文科老师负责,由于部分老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教师教学指导不到位,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姿态不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作业和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现象常可见到。

3、对汉字的演变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学生的书写兴趣得不到激发。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加强写字教学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改变我校写字教学现状,我们美术组老师应该针对现状而开设面对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

意义

1、开设书法课,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燕喜文化;

2、开设书法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4、开设书法课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5、开设书法课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6、开设书法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1、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使学生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2、 通过书法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正确规范优美的汉字,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中国书法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

4、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稳妥的良好品质,克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在书法练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获得艺术上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有耐心、有意志才能获得成功。

1、高一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初、中级阶段,安排硬笔书法;

2、高二学生为书法校本课程培训高级阶段,安排软笔书法。

组长:潘丹娜

组员:潘雪斐梁金莲陈晓军黄军雄

根据课程目标的定位,我们开设书法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行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书法字体的艺术欣赏。

2、书法笔画训练。

3、书法结构的训练。

(二)、 我们将围绕写字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书法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观看有关书法家的影片,欣赏 他们的作品,了解书法各大流派的特点,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举行学生作品展和教师一起开展写字竞赛,切磋技艺、共同成长等等,以丰富写字课程的内涵,拓展 其外延。

1、教师培训:学习校本课程理念,侧重于教师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运用合作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努 力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自身修养。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推行苦练写字基本功训练,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有条件可聘请专家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以提高为师者的写字水 平与自身素质,做到“业高为师”。教师要经常组织研讨,交流彼此的经验,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中,积极地为课程的实施出谋划策。

2、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因地制宜,训练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

(2)、活动渗透。

4、时间保证,将课程排入课表。

5、学校要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如:图书馆要增加图书量,要时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本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采用展览和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训练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作客观、全面的质评和量评。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

4、比赛成绩评定。

具体方式: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等方式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阶段性展示并予以奖励并将优秀作品选送参加各级书法比赛。

1、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a、理论学习,制订课程研究方案。

b、小组分工,明确各人职责。

c、收集材料,整理材料。

2、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a、编写校本课程。

b、对学生进行前测,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c、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

d、培训教师。

e、进行课程开课。

3、评价、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a、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b、总结课程的经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1

为了让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所有学生的素质与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办学特色特点,进一步整合优化校本课程,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特草拟本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z

副组长:z

组 员:z

执行办公室主任:z

1.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 热爱生活,学会交往,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3. 培养社会精英人才。

1、 文化类(中国文化、红楼梦赏析、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英语语言文化类、……)

2、科学类 (学科竞赛、电脑类、理科学科拓展、 ……)

3、社会类 (文科学科拓展、 ……)

4、德育类 (心理、卫生、 ……)

5、艺体类

6、实践类 (烹饪、插花、编织、陶艺、汽车、……,)

7、特色类 (航空航天俱乐部、生命科学及宇宙兴趣俱乐部、科技创新俱乐部、领导力课程、……)

1、 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类别,学校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申报。要求全体老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 的开发,选题不限于本专业领域,一旦选定则不随意变动,应着力于持续、深入、丰富、完善课程,力争三年左右能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教师成长为所选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超过三人,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2、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课程人员安排,审议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简案。(学期末)

3、校本开发人员开始选定或编辑教材、撰写课程计划,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学校对部分特色课程组织人员培训。(假期)

4、审议通过后的校本课程项目将全部放到校园网,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通过校园网选课系统自由选择,每位学生限选一门,先选先得。除某些特殊课程外,原则上须有20人以上方可成班。(开学第一周)

5、校园网上公布最后成班的校本课程开设安排,包括时间、地点、学生姓名等。(开学第二周)

6、校本课程开始上课(开学第三周)。

(一)教师

1、开学前准备好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

2、做好学生考勤,并将迟到、请假、缺席的学生名单当天反馈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于第二天反馈给相应的班主任。

3、做好学生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册、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照片交到教务处归档。

4、一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应上交教材和教学小结。

(二)学生

1、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愿选择学校课程,在开学第一周登陆学校网站“校本课程选报系统”选择。

2、不得随意缺课,如无故缺席1次或因故缺席3次不得参加该课程考核。

3、达到出勤率的要求、参加该课程的考查合格可获得该课程所发证书,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记录归档。

1、每学期校本课程结束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日常教学检查、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撰写的相关论文来对教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选表彰奖励。(学期末)

2、学校鼓励优秀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讲义,在专家指导下形成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2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

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转向“科研型”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人本性原则。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力求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

3、科学性原则。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要深入广泛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有益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4、开发性原则。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专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文本阅读时间,电视剧、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没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是随意的、盲目的、没有人给予必要的指导,收效甚微。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为课外阅读。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既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2、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他还说:“养成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的确,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教师统筹安排,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自己要读”的好习惯。

3、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一般来说,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目标与要求

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独立性差,让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内容浅显的注音读物、连环画、卡通片等,也可采用听读形式(听录音或老师、家长讲),允许“一知半解”。

中高年级: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读一些中外名篇名著,适当作些摘记,并用读后感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墨多读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和消化,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经受祖国和世界灿烂文化的熏陶,汲取营养,提高鉴赏水平。

2、方法与途径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啄木鸟、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但是小学生自觉性差,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不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a、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b、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c、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d、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e、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f、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 4)、教会做读书笔记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

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

3、评价与展示

组织阅读成果展示。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4)、中高年级学生也可编一些读书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顾问:曲中甫组长:惠新建

副组长:徐秋娟张晓文

组员:张水红冯会琴赵春霞谷战敏

高建峰王玲枝孟丽霞冯春草郭雍亚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3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试卷第一大题都设计为“工整书写字词”的“送分题”,以强调书写的重要。将书法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普及化,这使得学校的书法教育充满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2、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和教育部基教司编的《写字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5月,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从这些文件、通知精神及国家政策的推衍过程看,书法教育属于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到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的启动,书法教育越来越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

3、实施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下,指、腕、肘协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活动关节,使学生精神集中,极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欣赏一件好的书作或整洁美观的作业,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刘炳森先生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二、根据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调查分析,确定课题:

本着以上指导思想,立足于我校实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

1、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支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教师队伍。2、学生资源——我校有一批喜欢书法的学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习书法,并近三年一直拥有一批热心参与各级书法大赛的学生。3、拥有家长社会的支持——广大家长和学生非常支持我校开设书法必修课。我们决定开发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2、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理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书法教育课程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通过学习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了解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达到钢笔书写“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会“生动”,会写毛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教学。

(3)、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书法练习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总之做到“书艺育德,潜移默化;书艺育智,健全人格;书艺育健,全面发展;书艺激情,张扬个性”。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书法教育课程的设计:

1、课程以自主开发的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为主。以三至六年级为主要实施对象,每周安排每班一课时的硬笔书法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毛笔书法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书法技巧、书法知识和实践活动三大块。

2、教材特点:

(1)、前期,我们采用《楷书入门》为校本教材,逐步过渡到自主编写教材,尽量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不追求急功近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

(2)、提供范例触类旁通、设计新颖省时高效。初中生因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学习书法不能像小学一样从一笔一划写起,编写教材抓住“字的间架结构”作为练字关键,对入选教材的范字进行了精编,做到归类贴切、要诀提示强化记忆。通过对范字的练习指导,达到对同类字的触类旁通,使学生对练习的同一类字有较强的记忆痕迹,便于学生自学巩固,起到无师自通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应。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4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48 1832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