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辅导(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辅导(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小学生数学学习辅导【第一篇】

关 键 词 学困生;辅导;教学;数学

关注和辅导数学学困生,对实现仁怀三年教育攻坚、搞好班级管理和义务教育达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学困生就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指智力健全而仅在数学学习上感到比较困难,但通过正确的引导能转化成功的学生。我认为,没有绝对的数学学困生,只是这类数学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对某些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老师的关注和辅导,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如何关注和辅导数学学困生呢?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但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想让数学学困生能够在老师的辅导下跟上班级同学们的步伐,让数学学困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中与其他学科间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等。具体如下:

一、倾注爱心,以情育人

对数学学困生老师必须倾注爱心,投入真挚的情感。这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要培养数学学困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之情,教师就必须尊重、关爱、理解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困生有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让数学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他们就会对老师产生喜欢、信任和仰慕之情。因此,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捧着一颗爱心,以真挚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同伴式的态度主动接近,深入了解数学学困生,小心翼翼地去触动他们的心灵,全面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培养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当然,对数学学困生的爱,不能是单纯的、简单的爱。而应该是爱与严的结合,即“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二、树立数学学困生的信心

教师的爱心,体现在细微之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慈祥的笑容,都可以增强他们自我约束、改正错误、不断进步的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说有损于数学学困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如“滚”“怎么这么简单都弄不懂?”“你真笨!”“真是无可救药了”等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语言,更不应该出现打击、嘲笑的语气。教师美好的语言如点点春雨,能滋润每一颗心灵,萌发希望的种子,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更是一贴妙方。所以,我们教师的语言要体现出对他们充分的信任,及时鼓励一个小小的进步,使数学学困生树立信心。当实在需要批评时,也要讲究艺术和技巧。如“你要是不再打架,好好学习,老师和你父母该多高兴啊!”远比“你能不能不打架!”效果好。

三、在课堂中辅导

在课堂教学时要随时向数学学困生提问,随时注意检查数学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辅导,这样效果非常好。但因课程教学进度的原因,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关注和辅导的数学学困生总是有限的。可以建立一种“下课后马上问”的补救措施,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四、师生面对面辅导

我们可以根据数学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将学生叫到办公室面对面地进行辅导。这样,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找出他出错的原因,及时纠正。这样的辅导方法对计算题非常有效,记得班上有一位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知讲了多少遍,还是要出错。我将这位学生请到办公室,叫他计算给我看,才发现他由于乘法口诀背错,导致计算出错,我立即给他纠正了背错的口诀,后来的计算准确率就都很高了。师生面对面的辅导只能是针对特别有困难的数学学困生,老师一天的工作非常繁忙,精力有限,在辅导时老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问题找得很准,对症下药,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生生辅导

每个班都有一些聪明能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学习感到很轻松。为了使班级整体水平共同发展,可以将这部分优生动员起来,在班上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即一个优生辅导一个数学学困生。每一个帮扶对子发一个辅导本,要求优生对数学学困生每天做辅导,并做好记录。老师要做好监督,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奖励。这样,数学学困生得到了发展,优生得到了锻炼,老师也省下了不少精力。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优生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他知道他在学习这个知识时的感受和经验,他说出来的方法也许更直接、更得体,更符合学生特点。

六、家长辅导

家长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更应该利用起来。但我们学校农民工子女比较多。农民工家长多数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状况,但为了搞好教学,必须利用好这支重要的力量。在开家长会时,要向家长做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辅导子女的重要性,家庭作业可通过家长的检查与纠正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家长的力量就充分体现出来。多数家长在家里辅导、监督子女背口诀,为教学工作非常繁重、精力有限的教师减轻了负担。

教无定法,关注和辅导数学学困生的方法很多。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用心、用情、用思想、用责任去探索、总结、反思。

参考文献

[1] 钱立琴。 转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14(7).

小学生数学学习辅导【第二篇】

[关键词] 数字土著; 学习方式; 数字一代; 新一代学习者; 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衡量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1]十余年后,新课改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突出反映在中国课程发展史上的五个第一次。第一次从“保障学习权”的高度,整体勾画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第一次从“学校改革逻辑”的高度,抓住“课程”这个突破口,课程改革进入教育改革的主战场;第一次从“课程文化”的高度,从单纯知识、技能目标走向“三维目标”;第一次从“课程资源”的高度,打破了教材的概念,“一纲多本”教科书制度开始成型;第一次从“学习共同体”的高度,打破学校孤立于社区的状态。[2]虽然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反思和争论也层出不穷,争论的首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一种意见认为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课堂积极展开讨论、探究和合作,但学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高。[3]可见人们对课堂学习方式改变的效果仍存在质疑,其症结在于缺乏对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真实学习方式的认识。其实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日益成为国内外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Mark Prensky于2001年提出了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和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的概念,[4]国际上关于数字一代学习者的争论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其中有三个问题亟待解答: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与上一代学习者是否具有明显差异?新一代学习者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特殊喜好?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是否能满足新一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文试图梳理国内外关于新一代学习者的相关研究,并通过大规模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以期为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变革课堂教学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二、当代中小学生的行为和认知特征研究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当今年轻的一代学习者是在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技术具有天生的敏感度,精通技术又乐于用技术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期望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关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的称呼,主要包含“千禧一代”、“网络一代”和“数字土著”等。1991年Howe和Strauss在他们的联合著作《代际理论》一书中提出,出生在1982年到2000年之间的一代为“千禧一代(Millennials)”;[5]2000年Howe和Strauss在《千禧一代崛起:下一个伟大的一代》一书中,指出千禧一代正在进入大学,他们充满了个性,他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明白自己的需求,“乐观、团队合作、遵循规则”是他们的主要特征。[6]Oblinger则认为千禧一代应该是从1982年到1991年出生的一代,并指出他们对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诉求,当今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很难满足学习者对于新的学习环境的期待;他指出学校应该理解学习者,并针对新型学习者的特征来设计学习环境、课程和教学。[7]

1997年Don Tapscott在《数字化成长的网络一代》一书中,[8]提出了“网络一代”是伴随着数字媒体长大的一代。他认为计算机、网络和其他数字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提出“网络一代”是1977年1月到1997年12月的出生的一代。[9]Tapscott观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认为新一代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他试图去描述这种变化;他倡导教育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转变,需要更强调学生的个体行为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强调合作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001年Marc Prensky提出了“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的概念,指出当今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数字化世界)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他们是“数字土著”的一代,他们的老师则是“数字移民”。他认为伴随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数字土著”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甚至他们大脑的物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0]Prensky指出当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这两代之间因为技术使用带来的差异。2010年Marc Prensky在《数字土著的教育》(Teaching Digital Natives)一书中指出技术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必将对教育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变化的发生,教育的变革的步调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11]

“千禧一代”的提出者Howe和Strauss是人口学的专家,“千禧一代”主要从时间的角度来区分人口学的特征;“网络一代”的提出者Don Tapscott是未来学家和顶级科技作家,“网络一代”主要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待技术对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数字土著”的提出者Marc Prensky则是著名的演讲家、作者和教育顾问,“数字土著”的概念主要从数字技术的角度来区分“亲”技术的一代(即“数字土著”)和排斥技术的一代(即“数字移民”)。然而无论是“千禧一代”、“网络一代”还是“数字土著”,都强调在技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具有新的学习特征,他们所偏好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有很大不同。然而国际上对数字一代学习者存在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在于数字一代学习者是否能代表一代学习者的群体特征。以Marc Prensky为代表的支持派认为新一代学习者由于成长于技术的环境,所以他们身上具备很多技术的特征;以Chis Jones为代表的反对派则认为以时间来划分学习者对于技术的态度过于武断,同龄的学生使用技术的能力差别很大。

三、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抽样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并根据数字一代学习者的特征,从大样本中筛选具有数字土著典型特征的群体和不具备数字土著典型特征的群体,比较两个群体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阐释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从而了解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之后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访谈,明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的主要方面,剖析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辨别了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与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巨大差异。

本研究分为四个研究步骤,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

第一,规模化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先用整群抽样法从北京市中小学校中抽出样本学校,再用系统抽样法从学校中选择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第二,数字学习者(Digital Learner,简称DL)和非数字学习者(non-Digital Learner,简称nDL)的筛选。根据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根据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结合问卷设置规则,筛选出数字学习者和非数字学习者。

第三,DL和nDL学习方式差异分析。比较两个群体在学习方式方面和课外辅导班方面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在技术对学习的影响、上课外辅导班的频率以及对课外辅导班的态度等情况。

第四,课堂学习方式变革诉求分析。深入中小学校,采用焦点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访谈,访谈涉及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习方式的偏好,课外辅导班的情况等。

北京市8个区县(东城区、朝阳区、门头沟区、丰台区、顺义区、大兴区、密云县、通州区)约30000左右中小学生参与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703份。小学三年级学生7169人,占总人数的%;小学五年级学生8272人,占总人数的%;初中二年级学生8157人,占总人数的%;高中二年级学生5012人,占总人数的%。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养成问卷和学习方式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黄荣怀等指出学习情景是对一个或一系列学习时间或学习活动的综合描述,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伙伴和学习活动四个要素。[12]根据学习情景的定义,我们在编制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与养成问卷时主要从学习地点、组织形式、学习手段和伙伴关系等四个方面考察学习方式。在学校学习中,用计算机教室和普通教室来划分最主要的学习地点;通过调查这两类教室内课堂的组织形式来了解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主要调查学生课外知识的来源和使用的辅助学习的主要工具;伙伴关系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外那些对学生学习帮助较大的人。除了学习方式之外,我们还考察了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理解、学习能力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等三个方面。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理解,主要从网络对学习的帮助、使用网络学习时的困难、网络对学习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考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从自我规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课外辅导班主要从学习科目、学习频率、影响因素、积极效果和消极影响等五个方面考察。问卷结构如图2所示。

焦点小组访谈(Focus Group Interview)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或客户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焦点小组访谈能够使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现象,从而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研究工具使用。[13]学习方式访谈提纲包括学生对技术的感知、学生的学习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三个一级指标。学习方式则从学习材料、内容序列、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比较课内和课外辅导班的差异。

(三)“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选取

Howe和Strauss指出千禧一代具有特立独行、技术自信、团队合作、传统、有压力感、有目标意识和受到保护等典型特征。[14]Prensky指出数字土著一代有很强的个性,喜欢使用技术,能迅速地接受信息,他们喜欢同时处理多种任务,喜欢文本前呈现图表,喜欢随机进入(像超文本),喜欢团队合作。[15]Brown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网络一代的10个典型特征:喜欢小组合作、以目标和成就为导向、多任务处理、试误、高度依赖网络、强交互、重视觉体验、多元文化包容、实用主义等。Berk把网络一代典型特征扩展至20个:技术控、用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对媒体感兴趣、创建互联网内容、快速操作、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以试误的方式学习、多任务处理、注意时间短(Shorten Attention Span)、虚拟环境下的社交、渴望面对面的社会交互、感情开放、包容多样性和多元文化、喜欢小组合作、努力适应社会、感到成功的压力、喜欢得到及时的反馈、喜欢获得即时的满足、能即时回应也希望获得及时回应、喜欢打字而不喜欢手写。[16]

深入分析有关“数字一代”、“网络一代”和“数字土著”等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数字技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有一些共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用技术、多任务、强交互和重体验等四个方面。用技术包括网龄、网络自信、电子设备接入、网络接入和每天上网时间等;多任务包括边做作业边听音乐、看电视和与同伴聊天,完成计算机任务时经常多线程工作、课后获取知识的手段多样等;强交互包括课内外的协作学习、网上聊天、信息分享等;重体验包括喜欢图像表征、喜欢真实情景参与、在线看视频、玩电子游戏和使用视频电话等。

因为数字一代是在数字技术环境包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所以我们把“用技术”作为筛选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字一代的条件,并对其具体表现进行了细化。结合问卷,最后确定的筛选条件有4个。

1. 网龄:网龄在5年以上(包括5年)的高二学生,网龄在4年以上的初二学生,网龄在3年以上的小学5年级学生,网龄在2年以上的小学3年级学生。

2. 上网水平:选择“中级水平”和“老手(大虾)”的学生。

3. 数字设备和网络接入:选择在家“有电脑,能联网”和“有多网设备(含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学生。

4. 每天上网时长:选择“2~3小时”、“3~4”小时和“4小时以上”的学生。

根据以上四个筛选条件,我们对回收的28703份问卷进行了筛选,共选出了5379份问卷,其中女生有2331人,占%;男生有3027人,占%。我们把这筛选出来的5379个样本规定为数字学习者DL。网龄小于1年的学生有6698人,其中女生3012人,占%;男生3686人,占%。

(四)DL和nDL的比较分析

通过数字学习者DL和非数字学习者nDL的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群体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 DL经常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而nDL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的比例相对较低。%的DL会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而只有%的nDL会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如图3所示。

2.虽然数字学习者和非数字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趋势基本相似,但相比较而言DL更喜欢协作学习的方式,而nDL更喜欢传递接受的方式。%的DL表示喜欢协作学习,%的nDL表示喜欢协作学习;%的DL喜欢传递接受的方式,%的nDL喜欢传递接受的方式,如图4喜欢的学习方式所示。此外在基于网络的合作方面,DL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的DL有网络合作的经验,%的nDL有此方面的经验。

3. 数字学习者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频率高于非数字学习者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频率。75%的DL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课外辅导班,%的nDL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课外辅导班,如图5所示。在喜欢课外辅导班的原因中,DL更喜欢辅导班的1对1辅导和同伴,而nDL更喜欢辅导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通过比较分析可见,DL的学生对技术的依赖性更强,更喜欢合作的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社交倾向,这些方面刚好印证了“用技术”和“强交互”这两个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然而本研究没有设计关于“多任务”和“重体验”的验证,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设计相关因素进行证明。令笔者感到意外的是DL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频率高于nDL,所以我们选择5所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和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

四、焦点小组访谈

来自5所中小学的28名学生参与了我们设计的焦点小组访谈,其中男同学16名,女同学12名,小学生9名,中学生19名。访谈主要从学生对技术的感知、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课堂之外学生使用技术开展学习和完成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使用技术学习方面不存在障碍,但在课堂上使用技术学习的机会很少,多数课堂不鼓励使用技术,甚至屏蔽技术。学生对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认识比较理性,认为不同的课型应该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但是多数学生表示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授会特别枯燥。

受访的学生都在参加课外辅导班,有些是特长类的辅导,有些是英语、数学等课程辅导。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课外辅导班。在谈及喜欢课外辅导班的原因时,学生积极地给出了多方面的回答,总结起来,包括学习材料、内容序列、教师采用的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从学生对课外辅导班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了学生所偏好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对课外辅导班与学校课堂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差距,见表1。

当代中小学生希望内容序列能够更加灵活,可以由学生调整,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选择,而课堂所提供的内容序列往往基于教材和教师的掌控。学生希望能考虑学生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材料,而不是一堆参考书和试卷;然而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材料往往是教科书、参考书、PPT或为应付考试而准备的数字材料。学生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关注自己,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并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而当前课堂的教学方式多数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策略未必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希望的学习结果是具体、清晰和明确的行动计划,而课堂提供的学习结果是课后作业和考试。学生希望的评价方式是在真实评估学习情况之后对学习建设性的意见,而课堂提供的评价方式则是随堂测验、作业和各种考试。

可见数字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与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而数字学习者所占的比例在逐步提升,可以预见5~10年后的数字学习者将成为学生中的多数派,因为孩子们首次触网年龄越来越低、计算机和网络接入越来越普及。因此数字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其实反应的是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课堂变革需要考虑数字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偏好的学习方式,从内容序列、学习材料、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入手,为新一代学生提供适合的新型学习方式。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大规模调查和比较研究,回应国际上关于新一代学习者的争论,认为在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群体特征很难鉴定,不存在新一代的学习者,技术对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程度因使用技术的深度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本文对国际上关于新一代学习者争论的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对当代中小学生进行分类的思想,并根据技术使用的程度从一代人的大群体中筛选出来DL和nDL两个小群体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的结果显示技术的接入深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技术接入较深的当代中小学生,正呈现出“用技术”和“强交互”的特征,然而本文所提出“重体验”和“多任务”两个特征,在本研究中并未涉及,将是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班的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我们构建出了当代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差异,并从内容序列、学习材料、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行10余年后,提出当代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将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走向和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4): 247~249.

[2] 钟启泉。 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个性化学习[J]. 教育探究, 2011,(2): 1~6.

[3] 孙智昌,等。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8): 35~42.

[4] [10]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J]. On the Horizon,2001,9,(5): 1~6.

[5] ,: The History of America’s Future[M]. New York: Quill,1991.

[6] , Rising: The Next Great Generation[M]. New York: Vintage Books,2000.

[7] ,Gen-Xers and Millennials: Understanding the New Students[J]. Educause Review, 2003,38(4): 37~47.

[8] up Digital: 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M]. New York: McGraw-Hill,1998.

[9] up digital: How the Net Generation is Changing Your World[M]. New York: McGraw-Hill,2009.

[11] Digital Natives: Partnering for Real Learning[M]. London: Sage Publishers,2010.

[12] 黄荣怀,等。 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 开放教育研究, 2010,(1): 11~19.

[13] ,, Focus Group Interview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M]. Sage Publications, Incorporated, 1996.

[14] , Generations: The History of America’s Future[M]. HarperCollins,1992.

小学生数学学习辅导【第三篇】

远程教育中导学水平的高低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远程教育机构的导学体系以及远程教育导学者的导学方式和导学内容,本文对中英两国远程教育中课程导学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程导学体系比较

课程导学体系是课程导学活动的基础,不同的导学体系决定了不同的导学程序和方法,同时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英国远程教育课程导学系统中最高层是“课程组”。课程组负责所有课程材料的开发,包括课程教材的编写、课程的电子作业系统、课程学习目标、学生学习速度、学习时间及学习方法等。导学系统的第二层是专职教师(stafftutor),他们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组织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和聘任、管理辅导教师。导学系统的第三层则是辅导教师(tutor),他们主要承担课程的教学工作,直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辅导或接受咨询。这些辅导教师都不是在开放大学按月领取工资、享受各种福利的正式职员,而是从英国各高校聘任的,他们的聘任合同不是长期的,而是根据课程学期和授课任务量签约付酬。导学系统

的最后一层即是学生,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职业要求选择学习课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时间多少等接受辅导教师的个别辅导,完全自主地进行学习。

与英国开放大学相比,中国电大系统的导学体系有所不同。是中国电大系统的导学体系。中国电大系统课程辅导体系的最高层是课程主持教师,由中央电大专职教师担任。课程主持教师身兼数职,对课程建设负全面责任。包括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多媒体一体化方案、网上教学方案的编写等,有时还会参加文字主教材部分章节的编写或负责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写课程试卷、期末复习指导等,并担当课程辅导教师,进行面授教学、负责网上的答疑、进行学习辅导等。第二层是省校课程责任教师,通常由专职教师担任。其职责是“上传下达”,按中央电大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多媒体一体化方案组织面授教学和网上教学活动,按中央电大的期末复习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复习,并参加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的考试。第三层是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兼职教师,他们主要负责教学班的面授教学及网上教学活动,组织小组讨论等。第四层是教学班。中国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还未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几乎所有课程都还有面授环节,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所以各级分校都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每班都设有班主任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第五层是学生。中国电大系统的学生必须参加教学点统一组织的面授教学和辅导教师组织的网上教学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3—4次书面作业,互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比例只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自主性学习的条件和主动性较差。

(二)导学方式比较

英国远程教育的课程导学方式和中国电大系统的有所不同。中国电大系统远程教育课程辅导中强调以班为单位的面授教学,而英国远程教育课程辅导强调的是个别辅导(Tutorial),辅导教师从来没有面授辅导环节,但有独特的日校(Dayschool)、住读学校(residentialschool)和见面会(face-to-facesessions)。日校即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有一天到校和导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住读学校则大约有7天的学习机会;见面会则是临时性的约见。即使是在这些和辅导教师直接见面的导学形式中,辅导教师都无需对课程内容进行长篇累牍的讲述,只需个别性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辅导都是一对一的。

英国开放大学的在线辅导(Onlinecoaching),资源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而中国电大系统远程教育课程教学的在线资源却明显不足,大部分资源内容不是过于简单就是陈旧过时,学员根本无法只依靠在线课程资源的内容完成系统学习和学习成效的检测。在线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指导性,对学生自主学习起不到应有的帮助作用。

其他的导学形式如研讨会(Seminars)和在线论坛(Onlineforum)与中国电大系统的小组讨论和课程讨论(BBS)相对应,只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英国的研讨会和在线论坛主要由学生自发进行,用于交流和互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中国的小组讨论和BBS讨论无论是内容或讨论的次数都是由辅导教师安排和确定,并用考勤和记分方式硬性规定学生参与。

(三)导学内容比较

英国开放大学教师的主要导学内容是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课程资源进行学习,通过电子邮箱、电话、手机短信等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平时作业进行仔细的审阅、批改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同时又是参与者、监控者和评价者。另外,学校对辅导教师辅导学生的数量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一名辅导教师只能辅导25名本科生、15名研究生,确保了课程导学的高质量,开放大学在全英的高满意度也由此而来。

在中国电大系统,由于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辅导通常是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的,导学的时间、次数、各种导学方式的搭配使用以及各种导学形式所占比例通常由各级电大决定,辅导教师只能遵照执行。一般情况下,每门课程计划学时的三分之一用于面授,三分之一用于组织网上教学活动,另外三分之一用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或互学习。因此,中国电大系统辅导教师的辅导内容主要在课堂讲授,教师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在教材内容系统面授的备课上;另外是上传和更新课程学习资料,组织在线的课程讨论,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课程学习的问题。每个辅导教师辅导的学生人数不限定,不同课程的辅导教师所辅导的学生人数差别较大,课程导学的差异性较大,课程导学效果和质量难于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英国远程教育课程导学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对中英两国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导学的比较看出,英国开放大学在课程导学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做法。我们应引进他们好的方式为我所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搞好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导学,使我们的远程教育少走弯路,再创辉煌。

(一)组建有效的课程团队,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做好课程导学的前提是要有好的课程资源。只有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才能方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等条件进行学习,教师的导学才能顺利进行。

目前,中国电大系统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在许多方面还没有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教材多数还要依赖于传统高校名师们的编写。这些教材固然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但多数教材都有很重的传统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痕迹,缺乏配套的课程资源,缺少完整的远程教育教学设计体系,各种资源形式相互割裂或者不断重复,有的根本不适合开放远程教育的教学。因此,建立起一支能编写适合远程教育课程教材的课程团队是搞好远程教育教学导学的前提。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开放大学对课程资源建设的方法,课程建设应由中央电大牵头,集全国电大系统的课程教学精英之力,组建课程建设团队,集思广益。从教材的编写、配套课程资源的建设、教师导学的步骤和要求到考核方法的设计等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设出符合远程教育规律的课程资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赖课程主持教师的单打独斗,各省级电大的课程建设也各自为政。不能组建有效的课程建设团队,不能充分利用电大系统庞大的教师资源,这样的结果可能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并对社会和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改变导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目前,我们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以及怎样去创设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条件方面缺乏研究,以致于我们的学生根本无法只依靠教学在线获得课程学习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无法依靠网上课堂的内容完成课程的系统性学习和学习成效的检测,无论是面授教学还是网上教学都失去了应有的生气和氛围,目前远程课程的导学方式已经陷入困境。电大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关键的问题是要改变目前以面授教学为主的导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首先,辅导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该从对教材内容的系统讲授转移到组织和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学习上来。因为远程教育课程的辅导教师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求他们是研究型的专家,只要求他们能够教会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技术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其次,改革目前较为死板的书面形成性考核作业形式,设计网络版的形成性考核作业系统。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在网上完成自己的作业,避免目前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大抄的现象。辅导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对学生形成性考核作业的监控和学习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丰富导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电大系统的导学形式主要以面授为主,导学内容主要以讲授教材内容为主。这种不符合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忽视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特征的导学方式弊端日益显现。各地电大的面授课堂越来越冷清;课程的在线教学无人问津;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点击率极低;有关课程问题的网上BBS讨论参与者寥寥无几;小组活动即便由课程辅导教师亲自参与并主持,学生仍然反应平淡……为了维持面授课堂的到课率和网上教学活动的参与率,有些省级电大推行了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参加指定的教学活动”(简称“三指定”)的规定。对“三指定”的缺旷超过一定的限度,且不按时完成形成性考核的学生,取消其申报该门课程考试的资格。显然,这些规定与远程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本的办法是电大的远程教育应摈弃以教学班为单位的面授教学方式,将教师从传统的面授教学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引导学生有效使用课程资源进行学习上。还应该对每位教师辅导学生的人数加以限制,使教师能够在每个学生的学习辅导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个别化辅导。这样才能改变目前学生随波逐流、滥竽充数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远程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小学生数学学习辅导【第四篇】

学前班数学辅导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前班辅导工作计划,请笑纳!

学前班辅导工作计划1一、辅导目标及任务:

1、培养幼儿发音准确,清楚,说话连贯、完整;

2、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3、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4、培养创新、竞赛和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

5、发展早期阅读及提前书写的兴趣和能力。

6、渗透思想辅导。

7、学会20个简单的字。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32篇课文,其中培养幼儿讲述能力的有《我最喜欢的春天、月亮船、小红浇花、太阳,花和姑娘、桃树下的小白兔、王羲之练字、好主意、小熊的气球、野猫的故事、贪心的小狗、小狐狸、城里来了大恐龙、一只袜子、飞呀飞、鲤鱼澡堂》;背诵朗诵的有《星星灯、量词歌、鼠妈妈的摇篮、风、看谁和他做邻居、小溪流、折喇叭,吹喇叭、古诗两首、小书包》;需要写会的有20个简单的生字。

三、落实辅导任务的措施是使幼儿的不随意性更易于感知记忆,在辅导中尽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指导幼儿欣赏,促进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启发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如讲述我最喜欢的人引导幼儿说说喜欢他的哪些地方,你想学习他什么,围绕这些来培养幼儿思维的能力;

2、启发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善于引导幼儿开展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4、在示范辅导和使用辅导范例中要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和想象;

5、重视德育培养。

四、德育渗透方面:在本学期辅导中我准备结合课堂做以下德育的培养:

1、幼儿每个人都有长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做事要有信心,但是幼儿不要骄傲;

2、通过看图学诗歌,让幼儿感受祖国的地域广大,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通过讲故事辅导幼儿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关心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这都是快乐的,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掌握本领;

4、培养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5、培养幼儿的勇敢和机智。

五、课外活动的安排:

1、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提高幼儿的书写能力;

2、举办写字展览。

学前班辅导工作计划2一、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正值幼小衔接的关键一年,大部分宝宝都有拼音基础,有一部分宝宝虽会写一些拼音字母但还不熟悉。可是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保有热情,这无疑给我们的辅导带来方便。

二、辅导模式

根据我班幼儿特点,因材施教。辅导主要采取谐音辅导法,运用形象的图片,联系数学中的数字特点,让孩子对所学拼音的形进行联想。在辅导活动中,尽可能多的设置情景,让幼儿在生动、活泼、形象、可感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习得知识,掌握本领。贯彻以幼儿为主体,变被动注入为主动吸收,特别在课堂中引入赏识辅导,以鼓励赞赏为主的辅导理念。采用“看图—联想—谐音”的导入新课模式,再练习采用分组练习,游戏接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变枯燥的课堂为活泼的形式进一步吸引幼儿向学,更好的快乐学习。巩固以老师的形体或手指操等形象的肢体语言来刺激幼儿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本领。最后,家园共育,让家庭辅导参与到学校辅导当中来,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练习册来检验幼儿的学习效果,老师第二天及时检查,反馈信息。

三、学期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我国语言的发展进程,起点而对拼音产生兴趣。

2.知道本学期的辅导内容为单韵母和声母,[莲山~课件]及一部分音节,并能对简单音节进行拼读。

3.会读、会写及知道所学字母的字形、笔顺、发音以及所占四线格的位置。

4.对所学字母的歌谣能信手拈来,熟练掌握。

5.在课堂辅导中引入常规训练如爱惜书本,按时完成作业,举手回答问题等。

四、辅导内容

教材《启蒙拼音》和《启蒙拼音练习册》。

拼音由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组成,在辅导中要让幼儿认识字母的形、笔顺、发音和所占的位置。在声母辅导中引入音节的拼读,让幼儿掌握拼读的调号,介母以及部分韵母在拼写时一些规则。在练习册的学习中,更好巩固所学知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册中再推之到实际生活中。

学前班辅导工作计划3学前班数学辅导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作为一名新的幼儿教师,孩子们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不过在近两周的观察下发现学前班的孩子们都非常聪明。大多数孩子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开展数学活动,基本掌握了对数字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对数学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将学习按数群记数和数的分类统计,它不仅能引导幼儿将数字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更能提高幼儿对数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

2、教幼儿学习简单的测量方法,并认识时钟和日历等生活常用数学知识。

3、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将体和形、数结合起来认识并引导儿童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讲解等方法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活动。

4、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的生活需要来展开辅导。

5、继续学习数的组成,5---10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四、辅导目的

要求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关联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关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五,辅导的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对生活中的物体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力。

六、辅导措施

辅导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学前班辅导工作计划4本学期是新生入学的学期,孩子们刚入园时的热闹声,通过这几天的集体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不错,这里,我也该整理一下我的思绪,总结过去在学前班辅导辅导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工作水平。

一、辅导方面:我教的是常识、音乐、体育。我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着手,根据新大纲、新教材、新课程进行启发式辅导,以“照顾全体、注重个别”为基本点,把游戏穿插于辅导之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每个小朋友成为辅导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小朋友在辅导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孩子虽小,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各种活动中让小朋友多动手,不但可以训练其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而且还可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想象能力。因此,我在辅导活动中根据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写简单的数字,画自己喜欢的作品,用纸折自己喜爱的飞机、轮船、扇子等,教师在小朋友动手的过程中只作指导或参考,且激励为主,让小朋友自己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健康卫生方面:我要求小朋友不乱倒水,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随时洗手,自己学穿戴,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小朋友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经常拖扫教室、睡房等活动场所,每天保证小朋友有一个清洁舒适的活动环境。每天检查小朋友的穿戴,时刻关心每个小朋友的变化和吃喝情况。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的工作,尽量做到一切让家长放心,孩子们开心,保证小朋友的身体得到健康发展。

三、安全方面:以“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为准则,重抓安全与卫生管理。以“警匪110”、“火警119”,辅导幼儿不玩火,向幼儿讲述用火知识及防护方法。辅导幼儿分辨好坏,怎样保护自己,知道爱打架的人、偷抢的人都是坏蛋,是警察叔叔管制的对象。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辅导幼儿不与别人争抢打闹,不玩电器,不翻爬桌椅门窗等,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尤其是那些调皮一些的小朋友,对他们进行重点辅导。

四、家长工作:本学期更加注重了和家长的沟通,及时全面地了解每位幼儿的思想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和意见,更多地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家园联谊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说“亲子活动”,就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快乐,一起开心。还有文艺活动,也让家长们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这些都能让家长们更加重视,更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

在今后的辅导辅导中,我将更努力钻研辅导辅导,以补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学前班辅导工作计划5一、班级管理

孩子们这学期是在幼儿园生活中最后一个阶段,为了顺利地进入小学培养各方面的习惯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关键的一学期里,必须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各方面习惯及能力。这学期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培养重点,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变得自主起来,自己寻找兴趣点,发现小知识点。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学习、卫生、行为各方面的良好习惯。新《纲要》精神中指出要让幼儿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获得不同的知识。这也是幼儿能力的体现,比如:观察力、语言能力、倾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1、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

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2、课余时间多阅读书籍,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

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

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将有大幅度提高。让幼儿与幼儿大胆交流。

3、老师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也就是找到孩子学习的兴趣点。

4、平时多听故事磁带,让幼儿的倾听能力有所提高。

5、每周提供一次“自由画画”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我们应舍弃那些枯燥无味的填鸭式及照葫芦画瓢样的临摹式的辅导方法,应让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充分体现趣味性、娱乐性,充分满足幼儿的求乐心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卫生保健的管理

1、制定符合幼儿生理特点的生活制度:注意动静结合,保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加强晨间检查,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同时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如:小刀、玻璃片、小球、珠子等,发现后及时妥善处理。

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疾病传染隐患。

3、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的培养: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并且学会系鞋带,扣纽扣;

能够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如擦桌子,洗手帕等;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卷袖子,擦肥皂,手心手背撮,洗净,洒干;能够愉快安静的就餐,会正确的使用餐具,能自己收拾碗筷。能够自己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等。

4、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儿童入园前,老师进行检查,是否有玻璃、玩具、刀、针等危险物品。

减少教室危险因素:如电源、针、门窗等。在幼儿午睡时,检查幼儿的睡眠姿势,防止被褥遮盖口腔。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如鼻子流血时,将手抬高,手指朝上;摔倒时应抬头,两手撑地。开展“小小安全员”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增强安全意识。

5、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利用阳光的照射,促进幼儿体格的生长。

家园联系,督促幼儿改正偏食的习惯,全面均衡营养。有的幼儿身高、体重不达标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对于这种幼儿,我们的措施是: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利用阳光的照射,促进幼儿体格的生长。让家长多给幼儿喝牛奶,补充钙的吸收。多参加跳跃运动,促进骨骼生长。

三、家长工作

65 2780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