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的管理范文优秀5篇
信息安全管理涉及风险评估、政策制定、技术实施和人员培训,以保障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如何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信息安全的管理范文优秀5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信息安全管理【第一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保密技术
档案信息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因此要提高重视程度。在高校档案管理中,教学档案数量大、保密性高,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目前,网络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到档案信息管理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也存在一定弊端,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容易受到侵害,无法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要加强保密技术的研究,不断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等级。如今,高校在不断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不断增多,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问题逐渐加剧,所以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强化。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特点
高校信息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教学档案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充分体现一所高校的历史沿革和师生的教学活动,可以反映老师和学生的真实在校情况。隐私性、周期性、保密性和专业性和是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几个特点。在高校,每年都要迎接新的学生、送走毕业的学生,学生的人数是动态平衡的,高校教学档案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虽然每届学生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但每一届学生的整体档案信息是有规律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实时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由此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培养方案。另外,随着高校成立时间越来越长,积累的教学档案数据逐渐增多,学生、家长、教师个人信息和教学信息、科研信息以及历年试题信息具有很高的保密性和隐私性。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全面的注意到这些特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出适合高校的管理措施。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影响着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并且对学校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它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真实情况的记录,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不应该被看作是存于计算机和纸质档案中的无足轻重的资料,它是在学校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庞大的信息数据库。通过教学档案,可以看出学校的历史沿革、教育成果,以此来制定出更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方案。
三、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从现阶段情况来看,档案管理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除了个人档案外,还有很多部级别的安全信息问题,一旦出现档案信息泄露问题,就会威胁到国家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虽然档案管理采用了安全技术,但是依然会出现泄露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网络环境中存在着漏洞和缺陷,成为严重影响因素。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档案信息泄密的事件,不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而且会带来巨大损失。但是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日常工作就是对档案进行维护,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网络环境下,很多危险因素不易被察觉,管理人员容易掉以轻心,导致了档案信息泄密事件发生。即使没有出现档案信息问题,也要保持警惕心,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减少不确定因素影响。只有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在实际管理中做出改变,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2.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在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在职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无法有效地支撑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3.计算机硬件、软件问题。计算机硬件系统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存在电磁波辐射,会对计算机数据信息处理产生影响。为了避免影响,要选用专业的电磁波接收器,可以接受主机和电子设备的电磁波辐射,这样就可以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信息会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泄密的情况。计算机软件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让档案信息处理速度得到了提升,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恶意攻击,导致信息安全性降低,很有可能会出现泄密情况。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计算机都安装了相关程序来修复漏洞,如果漏洞过多,档案信息处理就会遭受病毒侵害,档案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从档案信息管理安全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系统,保证安全、高效运行,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支持。4.学生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显现出其作用。由于大多数高校学生的教学档案只是一张成绩单或几张证书,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考核需求。在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缺失,教师和学生查阅困难,档案馆只是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存在,基本从未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服务,师生也不知道档案馆里有什么、可以干什么。5.加强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教学档案信息管理有部分工作关系到师生的个人隐私信息、教师科研工作项目以及专利申报等活动,因此还需要加强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6.网络安全问题。档案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资源,管理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人们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档案信息需要进行传播,存储设备发生了改变。档案在整个传送过程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增加了不确定性,对档案信息安全带来影响。网络黑客和病毒是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威胁因素,当计算机防护体系比较弱,就非常容易遭受黑客或者病毒的侵害,出现档案信息泄露的情况。档案信息涉及范围比较广,处于不断增加之中,这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人员自身能力有限,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降低信息的安全性。档案信息管理业务量增加,需要更多数量的工作人员,为了满足工作需求,很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档案信息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层次不齐,无法适应发展需求,成为了限制性因素。
四、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
1.构建完善的防护体系。运用计算机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为了保证安全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构建防护体系。虽然计算机都安装了防护体系,但是不够全面,依然存在着漏洞,会出现档案信息泄露的问题。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就会给病毒可乘之机,让计算机系统遭受破坏,无法正常运行。通过对档案信息管理安全问题分析,发现往往是因为一个漏洞导致系统崩溃,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综合性防护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防止黑客或者病毒的入侵。要加强防护体系的建设,从体系的各个方面去完善,提升整体防护水平,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护体� 2.提升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首先,高校需要在相关老师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方面更进一步的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对档案工作人员定期信息安全法律考试制度,严格落实考核管理,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全面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建成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队伍,保障学校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使学校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其次,任何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是及其重要的,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尤其如此。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无孔不入,档案管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也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掌握更多更新的档案管理知识。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大多是非本专业教师,这些老师很多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为空白,学校也没有对其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老师面临着想干好却又专业能力缺乏的困境。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了保证网络环境的绿色性、健康性,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关于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缺失,当出现安全事件时,找不到解决的法律依据,那么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严重威胁到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为了保证档案信息安全性,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发挥出规范的作用,提升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等级,避免受到不利影响。对于致使档案信息泄露的不法分子要加大处罚力度,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创建出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不断增强网民的法律法规意识,上网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才能创建出健康的网络环境。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所以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增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包含档案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将具体效果落到实处,提升档案信息管理的权威性。4.加大档案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当前学校大多数师生对教学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较差,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档案信息管理对师生的重要意义。这也造成学生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较弱,对档案的具体内容、对自己工作生活的影响以及传递的方式了解甚少。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之后,结业、未就业等各种不同原因导致档案信息很长一段时间是滞留在在学校档案馆的,给学校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严重的是,学生在就业、升职等情况下需要档案时,却对自己的档案身在何处、档案内容包括什么一问三不知,给毕业后续的工作生活造成了许多的麻烦,甚至影响工作就业。所以,高校需要注重档案信息管理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明确清楚自己档案的内容、意义以及毕业工作后的流转途径,以确保个人档案的安全,防止出现个人档案信息的丢失。5.做好档案保密工作。档案信息事关重大,因此保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避免档案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人们在上网过程中可以浏览一些档案信息,其中部分档案是可以供大众浏览的,如人事档案、个人简历等,但是有的档案信息是不能任意下载的,如重大工程或者国家的案例,其中含有重要的信息资料,没有经过批准是不能公开的。根据我国《保密法》的相关要求,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可以分为保密档案和非保密档案,所以要区别对待,采用不同保密方式。有些档案是有保密年限的,到了时间后就可以解密,供人们浏览。对档案保密要划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档案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保证档案保密工作有序开展。这就要求人员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档案保密不能有半点马虎,一定要足够细致,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6.提高安全防护技术水平。计算机技术发展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非法入侵者带来了可乘之机,如果不提升安全防护技术水平,肯定会威胁到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为了适应发展需求,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情况联系在一起,确保达到良好效果。只有具备较高等级的安全防护技术,才能为档案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抵御病毒的入侵。意识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档案信息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加强管理对于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对于不同档案信息要区别对待,设置严密的安全等级,提高档案信息保密的规范标准,对非法入侵者要加大惩罚力度,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每个档案管理单位情况有所差异,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提升档案信息管理水平。7.保密技术。一是防火墙技术。这是比较常见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恶意软件和病毒是无法进入到系统中,为计算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技术手段,分别是分组过滤技术和技术,为了提升安全防护水平,要将过滤技术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升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二是数字签名技术。通过加快处理来提高信息资料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信息资料在各个传送节点出现漏洞或者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确保信息资料传送每个环节安全性。三是电子文件认证技术。这项技术和数字加密技术是一样的,需要通过计算和运算来完成。电子文件认证技术是通过比较运算来获得验证码,通过摘要来鉴别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但是电子文件认证技术也存在弊端,文件在发送过程中不具备保密性。除此之外,要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应用到工作中来。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处理好档案信息管理每个环节,保证具有安全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对档案信息安全会造成威胁。为了防止出现信息泄露或者丢失的情况,要加强保密技术的研究,为档案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因此创新保密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工作中,推动档案管理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琴。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分析[J].卷宗,2019
[2]李牧。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
[3]田星原,邹欣云,文芳,等。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J].科研,2017
信息安全管理【第二篇】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问题
出现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证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防护还存在漏洞,对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黑客、病毒、恶意软件的入侵,会导致原有的计算机系统瘫痪,安全技术不到位,计算机的安全防线会被攻破,进而感染计算机病毒或信息被泄露,可出现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另外,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隐私、信息会存在泄密的危险,若系统不够严密,随时会受到病毒的侵扰,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以上信息安全问题,归咎于信息安全技术不够严密,数据安全仍受到严重威胁。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中,用户对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往往忘记备份,一旦数据丢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缺乏严格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对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加强管理,都是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而计算机信息管理者们没有做好信息安全的应对措施,出现问题时,缺少应急方案,最终导致数据遭窃或丢失。
2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优化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采用数字加密技术
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优化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采用数字加密技术,为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增添屏障。数字加密技术是利用数字来锁定信息、数据,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窃取或泄露,整个传输过程都处于加密状态,只有破解数字才能得到信息,这是保障信息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采用数字加密技术,可以隐藏重要信息,利用数据水印、指纹等方式隐藏数据,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中实用性最强的安全技术。
采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利用防火墙这个屏障来阻挡病毒、木马、黑客、恶性软件,等等,以达到保护计算机信息的目的。防火墙通过对数据、信息的过滤,对信息的安全性予以分析和鉴别,将可疑性对象阻隔在外,控制和管理非法入侵者,防止外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以避免出现信息窥探或丢失。防火墙具有很强的阻隔性,将网络分成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注重对恶意信息的过滤,将携带非法身份的对象遏制在外。同时,要绑定计算及网络的IP地址和MAC地址,避免他人利用假IP地址侵入计算机系统。
采用入侵检测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应安装入侵检测系统,一旦有黑客、木马、恶意软件闯入,就会被检测出来,将其阻隔在外,避免对有效信息的窥探和窃取。入侵检测技术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能对非法对象的侵入做出积极反应,达到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目的。
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提升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意识
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与用户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薄弱有关。为了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应从用户本身着手,提升用户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在利用网络平台时,应增强个人警惕性,加强对自己重要信息的加密保护,尤其是对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的保护,以避免造成信息泄露或被盗窃现象。
提高网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了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应注重对网络安全人员的专业培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网络信息安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预测,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维护好计算机信息网络。出现问题时,能做出专业性的判断和反应。做好信息、数据的备份� 对信息、数据进行备份,将不再修改的信息刻录在光盘中保存起来;对不确定的信息,可以放在移动硬盘里;对于其他不重要的数据,可直接保存在计算机中。
3结语
信息安全管理【第三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管理
1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信息安全技术问题
信息安全包括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安全审计和安全管理等六个方面。因技术发展和资金投入的局限性,在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难免存在缺陷与漏洞,从而造成企业的信息安全隐患。此外,企业未成立专业部门、团队去开发、维护、更新企业信息系统,部分企业甚至无专业IT安全管理人员等,都会导致信息安全事件频发问题。
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缺乏统筹规划企业未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长远的信息安全管理规划。公司领导对信息安全规划参与度有限或受专业能力的限制,不能有效提出指导意见与发展方向。如安全目标不清晰、管理职责不明确、重要信息资产未管控等问题,都会引发企业的信息安全危机。缺少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国家层面,因信息安全属于较新领域,政府已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处罚力度与管制范围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安全要求。在企业层面,多数企业尚未制定适宜本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对信息安全管控薄弱,容易出现不安全事件。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员工不知晓自身在工作中所承担的信息安全职责,普遍认为信息安全是IT部门或系统管理员的事,不清楚企业的信息安全还包含人员信息、存储介质、应用系统、文件等多方面。据统计,多数企业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不来自外界攻击,而是企业内部员工有意或无意间的信息泄漏。员工安全意识的薄弱,也是企业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缺乏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在现实中,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安全风险防控意识,未建立“事故、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对重要信息系统和资料未制定备份策略与恢复措施。一旦出现信息安全事件,只能被动接受或补救。不能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改进”的风险防控管理,严重影响了企业业务运行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2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
为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应增加安全投入,购置性能较高的安全设备,采用先进信息安全技术手段来防止安全漏洞的产生。从技术角度,企业可从信息安全的三个主要领域“验证与授权、预防与防范、检测与响应”来开展工作。验证与授权,“验证”指系统要先确定用户的身份,再根据身份设置访问权限进行“授权”。验证与授权可采用:令牌、智能卡、指纹、人脸和声音等相关产品。预防与防范,指企业采用内容过滤、加密与防火墙等措施,防止非法入侵与非法访问系统,这也是企业必须加强的关键安全防御环节。检测与响应,是企业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常用的检测与响应技术如杀毒软件等。
引入ISO27001标准,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无法有效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因为企业的信息安全不是一个技术过程,而是一个管理过程。企业可结合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的ISO27001标准[1],搭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模型(如图1)。通过风险分析的方法,找出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关管理要求或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进行管控,来帮助企业有效的规避、降低风险,定期开展内外部审核监控活动,使体系实现PDCA持续改进循环,进而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针对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借鉴ISO27001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加强统筹规划,健全信息安全组织架构为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目标能够实现,信息资源能够得到保障。企业领导应根据自身业务的发展需求,制定信息安全目标,搭建信息安全组织架构,明确相关职责和权限。决策层:由企业主抓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组成,负责企业信息安全规划、策略以及重大安全事件的审批,并提供相应信息资源支持。管理层:由企业的信息安全主管部门或IT部门承担,负责企业日常的信息安全管理、监督、考核与培训。执行层:由IT部门的技术人员与其它部门的专、兼职信息安全人员构成。负责落实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风险,以及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和处理。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安全管理流程企业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全面、适宜的制度,会帮助企业快速、有效地落实安全职责。ISO27001标准附录A中[1-2],提出了企业在信息安全建设中主要涉及的14个管理领域与控制策略,企业可根据上述控制策略建立管理制度,从而完善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可参考表1。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安全责任意识“人”是企业在开展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ISO27001标准中要求企业应对做好人员的安全审查与教育培训工作。在任用前,应进行员工背景调查,聘用合同中应列明员工需遵守的信息安全责任。在任用中,应定期举办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类活动,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对全员、外包人员,以及利益相关方人员知晓并遵守。在任用终止或变更时,应告之员工仍需遵守的信息安全责任及职责。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建立应急保障机制企业可参考ISO27001标准中信息安全事件管理部分要求,建立并完善“事故、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对安全事件进行分级、分类。企业应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对重要的信息系统与资料应制定备份策略与恢复措施,使企业真正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改进”的全面风险管理。
3结语
企业的信息安全离不开“技术”与“管理”,二者相融相依,共同促进。ISO27001标准的引入,可帮助企业从技术管理、风险管理、职责落实、制度建设、意识提升和应急响应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强,有助于企业持续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际标准ISO/IEC27001:2013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S].
信息安全管理【第四篇】
1高校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在强大科技的支撑下,加之高校自身不懈努力,采取了物理、技术、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纵观高校信息安全管理整体,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述如下:
制度体系缺失
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一般情况下,任何管理活动都需要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高校信息安全管理亦是如此。近年来,大多数高校已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先后制定了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以保证此项工作有序开展、高效完成,然而从客观的角度上讲,其相关建设还不尽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网络环境愈加复杂,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变化多端,并且具有很强的突变性。有些高校对信息安全管理的特性认识不到位,尚未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遇到信息安全问题突然爆发,势必会导致高校应对不及,从而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影响。甚至有些高校并未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相关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形同虚设,加之监管不力,直接影响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成效。
技术人才不足
高校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也不是单凭几项管理条例就能解决的,其核心还在于专业技术人才。部分高校在安全技术举措方面投入大量经费本无可厚非,但其过度依赖软硬件技术防护,轻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则很难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目标。首先,从数量上来看,高校所设信息安全管理各岗位人数不尽合理,甚至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此不仅分散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在某个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暴露出了其在某个岗位上的能力缺陷,直接影响了工作成效;其次,从质量上来看,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及能力表现普遍不高。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众多,并且具有多变的特性。由于高校培训力度不够,加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自主学习意识弱化,逐渐与网络发展脱节,在遇到棘手问题时不能快速、有效解决。
2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强化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是高校教育迈入发展快车道的保障基础。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强化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完善规章制度
成熟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可以使得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新时期,高校必须要转变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观念,统筹发展规划,尽快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技术投资的同时,提高管理投入,以保证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高效运转和实施。具体而言,高校应结合信息安全管理需求,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并明确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严格审查各部门及个人工作表现情况,进而作出相应的奖励或处罚,督导其提高工作实效。此外,高校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预警机制,理性分析现代网络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深刻认识到网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数据信息等都可能成为威胁信息安全的目标,并逐步形成制度化,以免这些对高校信息网络造成干扰。在此基础上,高校还需针对应急预警机制做预控方案,考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造成的影响度和损坏度,避免事态扩大。
加强人才建设
就现阶段而言,高校信息安全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在此过程中,高校应依据信息安全管理岗位设计,配置相等数量的人才,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业特长,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上。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组织相关专业导师及学生积极参与信息安全管理。如此不仅缓解了投入压力,同时还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此外,高校还应定时定期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及时更新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及专业知识,分享有效经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之提供更完善、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服务,夯实工作的人才基础。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不同角度、层面认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积极促动彼此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保证技术与人才的先进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威胁信息安全因素众多,本文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各高校提高对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可结合本文论点,深刻分析和总结此项工作中的不足或问题,并进行深化与拓展,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多完善措施,从而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成效,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良好的应用环境。
作者:张威 单位:沈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济玲,陈仕品,程吉麟,艾贤明。基于ISO/IEC27001标准的高校信息安全治理[J].现代教育技术,2016(09):60-65.
信息安全管理【第五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重要性
建立安全有效的铁路运营系统能够实现比较理想的企业目标,这要求现代企业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应当确保铁路运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1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现状
我国铁路运输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大的铁路运输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针对信息管理出现的各种状况,建立针对铁路运营方面的安全体系,充分重视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体系。但目前我国的铁路信息系统中缺乏信息安全的整体策略,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
缺乏信息安全的整体策略
目前在铁路发展上缺乏信息安全的整体策略,一般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是从个别单位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而缺乏对信息安全整体策略的运用。在信息安全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于从对单一某关键信息的角度进行保护,而没有从单位整体上信息安全的角度,将单个信息放在整体系统之中进行考虑,并制定整体性的信息安全发展策略。
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
铁路信息安全上的需求难以充分确定,从而难以充分确定铁路信息保护的对象与边界,没有对系统进行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在铁路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注重产品、缺乏对服务的充分重视,注重技术的发展而没有充分重视管理的作用。没有建立相应的网络技术,网路安全的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对铁路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的安全措施应当进行新的调整。
2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的建立对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铁路运输是我国货运运输以及客运运输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铁路运输中应当充分关注安全问题,这对于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在现代(铁路运输)企业信息安全的规划方面,应当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加强输入与输出的有效控制,加强对应用软件的维护与控制以及加强对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下文从这5个方面进行了相应分析。
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
系统的发展是由人来控制的,因此需要对重要的岗位人员进行审查,加强严密的管理制度。为此在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坚持授权最小化的原则,在员工能够满足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最小的授权,表现在使用计算机外设与数据访问方面。其次是授权的分散化,在对关键性任务的完成上进行划分,要求多人能够进行共同承担,使得没有个人能够完成全部的任务。最后是授权的规划化,在进行申请、建立、发出与关闭的过程中能够建立严格的授权管理制度。
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
首先加强物理访问控制,在一些重要区域中对人员的进出进行严格限制与控制,例如备份介质存放点、供电系统以及能够连接到内部的区域以及机房等区域。其次是建筑物的安全,要求能够对建筑物的发展进行防火、防盗、防鼠、防汛、防雷、地震,结构坍塌以及漏水等现象的发生,为铁路运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是公用设施的保证,在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要求能够充分保护其中的服务与硬件设施,从而促进铁路运输供电、供水、空调、网络通道、报警设备等设施的维护与发展。最后是在数据安全方面,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包括直接获取、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进行截获以及电磁辐射泄露方面。在信息安全管理与维护过程中可以从这3个方面进行分别评估。在信息安全系统中建立针对便携式计算机方面的安全保管制度,对于其中的一些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而有效避免由于数据的丢失或者被盗而出现的数据泄露现象。
加强输入与输出的有效控制
建立一种针对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或介质方面的管理制度,在系统的输入或者输出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官方的授权。同时还需要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制定充分的应急方案,要求在发生一些故障时能够制定充分积极的应急方案,对故障的发生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作出一种紧急的故障恢复操作指南,为此就需要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基于其角色的相关培训与演练。
加强对应用软件的维护与控制
在对应用软件的维护时,应当充分维护使用的商业软件中的版权与来源等,需要对应用软件工作中的修改等问题进行充分检查,同时在数据测试过程中需要充分检查调度、客票、办公、货票系、车号识别、统计以及车站应用系统等,最终实现系统安全的有效运行,实现铁路运输的良性发展。数据网络分布如图1所示。
加强对数据的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
在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具体需要评估的内容包括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措施,从而进行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建立实时性的监控系统日志文件,加强对系统的充分记录与可用性记录。
3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十一大控制领域如图2所示。在制定(铁路运输)企业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构建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建立针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文档与文件以及加强对安全事件的充分记录与反馈等。下文从这4个方面进行了相应分析。
构建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
严格按照相关的顺序进行信息安全框架的充分建设,具体主要包括以下部分,首先制定正确的信息安全政策,其次,对信息管理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定义,再次,充分评估信息安全的风险,最后是对于信息安全风险的充分管理,根据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管制的目标,并且有效选择相应的管制措施,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的适用性。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方面
在充分制定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体系之后,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真实的情况,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等,在新的问题产生的过程中会发生与原来工作习惯之间的冲突,在不同部门与不同机构的工作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的摩擦与矛盾,因此,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应当对这些矛盾进行充分协调,严格按照指定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执行。
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处置体系
在铁路运输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是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处置体系。应当针对铁路运输中各个部门信息安全方面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文档信息。对其中所涵盖的文档内容以及管理框架等进行充分分析,对信息管理管制的工作内容进行收集。将信息以文档的形式进行保存,要求对不同的等级与类型进行分别记录。在信息安全的认证方面,要求允许第三方进行登记与访问。在针对文档完成登记之后,应当根据铁路运输发展的规律与周期性工作对文档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将部分不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信息进行及时废除。部分企业信息即使已经过时,但是出于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的原因,可以继续进行这些信息的保存。按照信息安全的发生机制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内容,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分别制定相应的相应流程,设置信息安全的响应机构,对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及时充分的处理。
加强对安全事件的充分记录与反馈
在针对铁路运输的信息安全管理中,应当及时对信息安全管理进行安全事件的记录与反馈,为了充分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有效分析,需要充分定义信息安全,有效结合铁路运输中发生的真实情况对其进行及时调整, 加强对理论安全事件的充分保存,并对其进行周期性与定期性的维护,在信息安全的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文件损坏的现象,能够对其进行及时补救与维护。
4结语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信息安全,为此需要对企业信息发展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充分规划与考虑,促进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加强安全评估和风险预控,加大各专业及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系统的、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宋国良,王宝坤,刘立国。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科研,2016(12):212.
[2]麻磊,刘春煌,刘立法,等。铁路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C].重庆:中国智能交通年会,2016.
[3]王亚民。铁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工作建议[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5(2):38-40.
[4]周张俊。对建设铁路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的探讨[J].铁道经济研究,2014(6):33-36.
上一篇:你是我最美的遇见诗歌(优质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