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理家范文(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在广袤太空中,星际旅行成为现实,宇航员在宇宙站中生活、工作,如何平衡科学与生活的关系?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在太空中理家范文(5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在太空中理家范文 【第一篇】

私人公司可能在一般商业上很有效率,但私人公司毕竟有它的局限。国家的许多职能其实是很大的,超过了私人公司的能耐,将这种职能交给私人公司去负责,由于超出了私人公司的能耐,那项职能就会大打折扣。最近各国在太空探索上发生了多起事件,就暴露了美国制度的严重缺陷。

最近,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自制的无人太空探测器“火星飞船”进入火星轨道,这是印度重大的成就,印度只花了7400万美元,只有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火星计划的1/10;而稍晚一点,则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的返回器,也成功地顺利着陆,中国的探月计划均由国防科工局所承造。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太空计划都是国家的特定任务编组,它们都有极强的国家意志,并融合了国家的目标管理,自然有极高的效率。国家的目标管理和私有公司的利润管理乃是完全不同的事务。

另外,则是最近美国有两项太空计划都告失败。一个是搭载“天鹅座”无人太空船的“天蝎”火箭,在发射升空6秒后爆炸。制造“天蝎”火箭的乃是民间的“天体轨道科学公司”(OSC)。在这次失败爆炸后,民营的“维珍银河公司”的第一艘太空观光船,在试飞时又告爆炸坠毁。由这两次失败的案例,似乎已显示出,美国在太空竞赛上已落后于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已在追赶。美国的这两起失败,人们的感想是很多的。

美国以前的太空计划,都是由航空航天局成立特定任务编组推动,由于目标明确,资源及人力能有效动员,因此1969年遂能登陆月球,创下了太空探测的高峰。

但到了近年,美国这种计划都交给私人公司负责,政府只是编预算,向私人公司购买太空科技的服务。由于私人公司的管理和国家特定目标的管理不同,于是美国的太空发展,成本愈来愈昂贵,士气也愈来愈低,失败率则增加。自从2011年美国太空船全部退役后,美国已没有太空船往返太空站,由于太空站的运补和换人都只有靠俄罗斯的太空船“联盟号”,每选一名太空人要付给俄罗斯7000万美元。美国为了停止对俄罗斯的依赖,航空航天局最近已宣布,将斥资68亿美元,在2017年前研发太空船,而承造的将是“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公司”,美国的钱愈花愈多,这两家公司是否能完成任务已被人质疑。

在太空中理家 【第二篇】

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太空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发

>> 大国经验与中国的崛起应对战略 美国太空战略特点与趋势 中印崛起与韩国经济应对战略 壳牌如何迅速应对战略风险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与中国的应对 新竞争者的进入战略与市场领导者的应对战略 美国战略压迫下的中国应对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应对战略 国际资本打击中国的危机模式和应对战略 中国的太空战略 如何应对战略性贸易摩擦 7种食物污染的应对战略 搞对战略,才能应对复杂商业环境 美国的FTA战略与石油安全 美国中东战略调整与中国公共外交之应对 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的TPP战略与中国的应对之策 美国新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应对美国新战略威胁的策略思考 中国应对美国战略包围圈效果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美国太空安全战略与中国应对战略思考 美国太空安全战略与中国应对战略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作者: 夏立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从控制太空到领导太空

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太空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发挥着不可替代、并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太空系统已成为美国战略资产,太空资产安全 在此背景下,美国一些智库和政府高官相继提出国家太空威慑战略。美国官方尚未明确公布国家太空威慑战略,但是种种活动迹象和公布的政策文件表明,美国正把太空威慑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体系。

2006年,小布什政府在新的国家太空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太空资产是美国生死攸关的国家利益。

2010年,奥巴马政府出台美国第一份国家安全太空战略文件。其战略的直接目的就是确保美国的太空领导权。这要求美国重新认识太空环境、开展国际合作、实施太空威慑以确保美国太空资产安全,从“控制太空”转为“领导太空”,建立太空新秩序。

美国太空安全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谋求世界霸权。美国国家太空政策和太空安全战略长期坚持的宗旨,是保持美国太空优势和太空领导地位,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倡导自由、和平利用太空等原则。

美国国家太空威慑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能力和战略途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综合性的国家防务战略。

但该战略将如何建构和实施,还有许多疑问。美国的国家权力和太空权力世界领先,但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对美国的太空霸权构成挑战,美国在太空领域一超独大的局面正逐渐改变。太空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态,太空系统将是未来战争不可或缺的支援和保障系统。

美国太空威慑战略必须处理太空威慑力量与核力量平衡发展的关系、太空安全与网空安全相互补充的关系、太空威慑与太空防御的协调共存的关系。另外,美国需要处理好与其他太空大国、核大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恐怖主义组织的情报能力和防控能力,对具有实质性威胁的恐怖组织及其网络必须彻底清除。

在太空中理家 【第三篇】

2009年2月10日注定是人类宇宙史上的一个悲惨日子,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公里处相撞,导致一颗正在工作的美国“铱33”商用通信卫星彻底损毁,连同一起丧身的是俄罗斯的“宇宙2251号”卫星。卫星产生的大量碎片,犹如“天女散花”,成为两团可怕的太空垃圾云。

卫星相撞为哪般

撞星事故发生后,美俄两国有关部门及专家们众说纷纭。美国铱星公司称:相撞可能源于俄罗斯卫星失控;俄罗斯国防部认为:美国卫星误闯“垃圾轨道”……太空是如此的广阔,卫星为何还会发生相撞?

专家解释说,尽管卫星发射后都在其事先计算好的轨道上运行,通常都很难见到其他卫星的踪影,但是卫星运行轨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受到诸如稀薄大气层、地球不规则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卫星受到的引力并不是线性和恒定的,经过长时间的变化积累,就有可能使卫星大大偏离原有轨道。

尽管这次美俄卫星相撞的“小概率事件”是首次发生,但是卫星与各种太空垃圾同处共存,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6000多个各种各样的航天器,目前,在太空中不仅仍有600~800个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工作,更有数千个丧失功能的航天器在轨道上乱闯乱窜,加上发射航天器时产生的大大小小数亿计的碎片,它们像雪花一样漂浮在地球的上空。更可怕的是,哪怕是一块像鸡蛋大小的碎片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中飞行,其破坏力也相当于同等质量TNT炸药爆炸时释放能量的24倍,这就是说,航天器一旦碰到碎片,就难逃机毁人亡的厄运。

“绿盾计划”扬剑出鞘

由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欧洲等国家组成的“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对太空垃圾进行了长时间的有效监视和追踪。结果表明,围绕地球上空的数以千万计的碎片垃圾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不少航空航天专家认为,与其说这次美俄卫星相撞是一个“偶然”事件,还不如说是一个终将发生的“必然”事件。据有关专家们测算,自苏联1957年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各国航天活动已产生大量“太空垃圾”,到2010年,太空废弃物将比目前增加3倍,到2300年,可能任何航天器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当前,不仅地球需要环保,就连浩如烟海的太空也需要环保!”一位长期从事环保科研专家发出无奈的感慨。

据悉,世界有关国家正在积极开展被人们称之为“绿盾计划”的清除太空垃圾行动。他们宣称,人们将采用以下5种方法来对付太空垃圾:第一种方法是把将要失效的卫星或航天器送入指定“轨道墓地”,让它们在太空中永久“安息”;第二种是用导弹来摧毁失效卫星或航天器,让它们“粉身碎骨”地坠落;第三种是由卫星所属国自行负责处理,“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第四种是把故障卫星送回地球或进行太空修理,“利旧利废”做到物尽其用;第五种是用激光装置让它们在大气层坠毁,让其“火葬”,烧成灰烬。

期盼打造“绿色太空

随着太空碎片大量增多,今后卫星和碎片相撞的太空“惊险场面”恐将越来越频繁,研究人员期盼打造“绿色太空”的愿望能够早日得以实现。有的航天专家提出,制造一种具有“太空清洁车”功能的航天器,让它们专门负责“打扫太空清洁卫生”,用来收集并带回“太空垃圾”。更有航天专家大胆地设想:“到二十二世纪,人类也许已经成功移居太空”,将来“在太空废品改造基地就地处理太空垃圾,也许已不是一件难事”。

在太空中理家范文 【第四篇】

太空垃圾,包括完成任务、已到设计寿命的报废卫星,发射失败、没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轨道,之后,它成为第一块太空垃圾。此后,随着人类太空探索不断取得新发现,日渐增多的太空垃圾

脑洞大开的垃圾清理方案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太空垃圾以每小时2万公里的速度日夜旋转,这个速度相当于客机的70~80倍,对卫星等航天器及航天员而言,这些高速旋转的太空垃圾无异于不定时炸弹――一旦航天器与之碰撞,就会发生爆炸,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比如,1991年12月,废弃的俄罗斯人造卫星“宇宙1934”与飞船“宇宙926”释放出的一大块物体相撞,随即发生爆炸。2009年2月10日,美国一颗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在西伯利亚790公里上空相撞。这次撞击, 2013年5月,厄瓜多尔唯一一枚卫星――“飞马座”卫星在距地面650千米的轨道运行时,因撞上前苏联1985年发射升空的火箭燃料箱残骸而失灵,无法再接收和发送任何信号。

太空垃圾能在宇宙中持续存在一万年以上,它们的存在,会直接威胁到地球跟踪卫星和气象卫星的安全,甚至可能引发一连串碰撞、爆炸。它们不仅污染了美丽的宇宙,给人类的太空探索带来巨大隐患,还会带来其他毁灭性灾难。比如,飞船的核动力发动机脱落后会造成放射性污染。美国和前苏联在空间站的核反应堆中,就遗留有1吨的铀-235及其他核分离物。

那么,怎样才能清除太空垃圾?

对于这个让科学家们大费脑筋的问题,来自贵州省铜仁市逸群小学的田芷涵和赵紫妍同学给出了她们“脑洞大开”的解决方案―― 《外太空吸尘器》和《地球清洁工》。

科学家怎样清理太空垃圾

数十年�

卫星“清洁工”: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专门清理大型太空垃圾的卫星,它的体积与足球相当,重量只有6千克,配备了4个小型摄影机,能迅速发现太空垃圾并依附在垃圾上,使其速度降低,坠入地球大气层,最终与太空垃圾同归于尽。

空间工友: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名为“空间工友”的航天器,它由12只空间“垃圾箱”组成,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它的机械臂会轻而易举地抓住身边的太空垃圾并将其放进“垃圾箱”,然后将它们分割切碎,使其坠入地球大气层并燃烧。

太空篱笆:美国的“太空篱笆”跟踪系统包括3个雷达发射站和6个接收站,这些雷达能发射持续的无线电波,像篱笆一样梳理地球轨道上体积大于篮球的物体。太空篱笆每天可探测1万个物体,并同时跟踪200个近地目标。

激光扫帚: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试验一种“激光扫帚”,它一旦锁定某个太空垃圾后,就会发出一束激光,照射背离地球那端的太空垃圾,使之部分升华为气体,利用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太空垃圾朝地球的方向运动,最终使其进入大气层,与大气产生强烈摩擦而燃烧。

太空牧羊犬: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新的设备――太空牧羊犬。它主要是在卫星上加上一个收集网,网上有一根5千米长的轻型电子绳。当卫星到达指定位置后,会自动松开收集长绳。在地球磁场作用下,网袋会坠向地球的一侧。装进一定量的垃圾后,收集网就会带着垃圾一起坠入大气烧毁。

在太空中理家 【第五篇】

太空美术又称天体美术,是建立在现代天文科学和宇航科学的空间探测及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绘画的形式来展示宇宙天体的真实景色以及未来人类更深入认识太空的构想。(《科学在传播中与艺术的互动——太空美术的形成》作者:张品 中国学术信息网1994-2010。)

太空美术是在天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形成时间不长,发展历程却很久远。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试图通过改造的望远镜来观察天体,并描绘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幅关于天体的素描写生《月面图》。在这之后的二百多年里,由于摄影技术尚未出现,天体素描画就成为这一时期天文学家研究的记录手段。但是这一时期的绘画是以记录和研究为主的复制写实,和太空美术的概念相比,在审美情趣和表现意识上还略显晦涩。

1711年,意大利美术家克雷绘制了关于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以及彗星的8幅油画作品。当然,太空美术的形成,不仅是一种美术语言的表达就足够成形,美术家们对于太空美术的创作还探寻了其他的创作形式,如1865年,凡尔纳创作出版了天体铜版画《从地球到月球》。

至1893年,摄影术诞生后,作为记录天文学研究的天体画逐渐被摄影术所取代。然而摄影术却成就了天文美术家们,他们开始寻求在科学与艺术审美共生的立足点。以美术的形式诠释科学知识,也以科学的完善来充实艺术内涵的扩展。如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觉》中所说:“在艺术中,人的心灵运用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能力去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并给这些信息赋以形状和加以解释”(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638页。)。

天体画的逐渐退役,反而促使了太空美术向艺术性的方向发展起来。太空美术家开始寻求科学与艺术的契合点,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融入自我对客观的理解,以及选择不能的创作手法来表达他们的作品而非记录。比如,法国画家特鲁夫洛的15幅天文作品首次成为科学美术作品和教材,并且在1895年发表的《大众天文学》中刊登广告来宣传这部画集。德国画家克兰兹也创作了一些天文美术作品,发表于《宇宙和人类》。天文美术家和天文科学普及工作者吕都,在二十世纪初期拍摄和绘制了多幅作品分别发表于英国和法国的书刊上,用来普及天文知识。这些着作由法国着名的拉鲁斯出版社以巨开本的形式出版。其中包括《天》、《在别的世界》、《天文学——天体和宇宙》(《太空美术与科学普及》,作者:李元《科普研究》第2期2006年6月,44页。)。

美国着名太空美术大师邦艾斯泰也深受吕都影响,创作了大量的太空美术作品。他于1944年《生活》画报上发表的名为“土星世界”的组画,排除了图解说明的性质,而转换成为真正艺术的形式, 1946年,他又创作了《月球旅行》组画,以及与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等合作的《征服太空》、《征服月球》、《火星探测》等系列图书画册。

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随着航天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加深,太空美术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1964年,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第一个离开飞船走进太空,特别的经历,使 他与另一位太空画家科洛夫于1984年,合作出版了着名的《人和宇宙》大型画集,收录了近百幅太空画作。

同时期在太空美术中做出卓越贡献的还有很多。如英国的哈代出版的太空画集《星球世界的挑战》。日本被誉为“东方之星”、“日本的邦艾斯泰”的岩崎一彰,与美国科普作家阿西摩夫合着了《宇宙美景》画集。此外,还有美国的米勒、麦考尔等天文美术家,分别在结合科研的画册出版、油画、壁画等多种绘画形式找到了太空美术的语言和表达,也为太空美术的发展再增成果。

二、中国太空美术创作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太空美术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李元作为天文学家、天文科普专家和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将大量的国外太空美术作品收集研究,展示给国人。也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太空美术家,其中就有我国本土着名的太空美术画家喻京川。1954年,李元与卞德培合编了一套大型科普活页图册《天文学图集》,图集中收集了大量的天文图片资料,成为迄今为止收录最全面的天文科普图册。李元又于1984年,在世界着名太空美术评论家、美国宇航博物馆前馆长杜兰特等人的协助下,组织了颇受关注的“宇宙画展”和“宇宙在召唤”太空美术展览。这次展出奠定了太空美术在中国发展的基础。

被称为天文奇才的闵乃世,将天文教育形象化,较早的编撰绘画了大量的天文科普读物,并将天体绘画融入了设计装置艺术的元素——擅长以独特的设计手工和绘画直观的展示天文知识。

深受李元对太空美术的的热情影响,喻京川较早的成为太空美术的探索者。1997年,在北京举行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中的“科幻美术作品展”中,喻京川以他的《鹰巢探幽》等30幅作品与世界太空美术家列昂诺夫等人同时展出。

此外,天文摄影家周熠君将天文观测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创作了大量充满梦幻色彩的天文摄影作品。他也以不同形式绘制了大量的数码和素描太空美术作品。美术家吴同椿为中国画创作与太空美术构建了一座桥梁。他的作品立意于太空,深受艺术界与天文界的认可,先后被各地天文馆邀请出展。

2008年,美术教育家张鹏教授将科学与艺术的思想联系起来,提出了《油彩艺术的观宇架构》的科研课题,并创作百余幅油画创作,先后举办了三次课题阶段性成果展,其中包括广廷渤的油画《天眼》、张鹏的油画《冰河世纪》、巫晓疆的油画《绚丽的中子星》等作品,从不同视角,不同油画技法和手段表现了画家个人对天文天象的理解和诠释。同时,创作团队发表了多篇的学术论文,包括刘晓红的《新的冲击》、张君的《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等。(《仰望星空》主编:张鹏,赵慧平,刘凤山,沈阳出版社 2009,12)此次课题的展开,也揭开了中国太空美术的新方向,一方面,它以课题的形式,集中了一批画家和美术爱好者参与到自然天文与艺术的结合的研究探索中;另一方面,它也发展了中国太空美术的艺术形式,由之前较为单一具象的表现形式发展到以油彩为基础,画家主观想象和主观表达深入其中的多角度、多风格的表现。至此,太空美术创作在我国,出现了抽象的油画表现形式。

三、国内抽象天体油画的创作特点

太空美术,是以科学的形式升华到艺术的层面的一种创作,它既需要创作者尊重科学事实,了解掌握已有的科学知识现状,又需要创作者发挥自主的想象力和分辨力,去完善科学成果和探索路程并发现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既要与科学同行,又要走在科学以先,又可以是一种时空倒置错位。

所谓抽象, 朱光潜《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抽象就是‘提炼’,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里所说的‘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朱光潜,《中国社会科学》1980,第二期)可见,抽象就是指从许多的事物当中,舍弃他们非本质的个别属性,抽取出其本质共性的东西,从而形成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是一个由从共同本质出发来加工提炼的结果。进而,我们说抽象绘画,也就是在与具象画相比之下,更为简明的对与事物的加工提炼与概括的绘画。太空美术家喻京川把太空美术分为三类:一是建立在科学研究,且完全遵守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太空科学美术;二是以科学�

国内太空美术中的油画创作有相当一部分抽象形式的作品。与国外不同,国内的创作,常以现代天文成果为基础,结合画家对于成果之外的设想,创作结合画家的内心情感。与国外相比,以英国的着名太空美术家哈代的作品来说,他喜欢把历史故事或者是太空幻想加入创作中,注重结合上的分布与形式感,作品的叙事性和故事性较强。东方人保守传统更注重传统的传承,喜欢遵循事物的本质,使事物看起来合情合理,画面也总体现着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的基调,较比西方人选材的大胆直接、切入主题的特点,显得婉转而隐晦。正因为如此,早期的中国的太空美术家选择了中国传统的中国画表现形式。国画独有的渲染特点在表现宇宙的空寂非常适合,也表现出了中国绘画质朴纯真的一面。但是绘画材料的选择上,水墨轻薄的特质也有其在厚重质感上表现的局限性。这也促使中国太空美术向更多表现手法的探索中前进。

上一篇:国家利益优秀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65 3564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