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研究论文优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小学生科技研究论文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生科技研究论文【第一篇】
(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金融机构如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国外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当前我国金融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些理论与实际成果,最后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1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中共十八大要求、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需要。如果落实这一国家战略的需要,离不开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20世纪世界上约有60%的重大创新都起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足见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独特性,决定了它难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立足并取得发展,需要依赖外部资源的获取,金融机构则是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动力。过去十几年来,金融机构对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培育了亚信、新浪、搜狐、腾讯、百度等一批快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但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如何诱使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有效地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与倍增功能,促使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最早文献,起始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撰写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这一巨著,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详尽阐述了货币、信贷等金融工具变量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他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实质在于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扩展,丰富与完善了创新理论。如经济学家哈罗德与多马对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研究是从分析与研究资本、技术等金融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来展开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索洛等人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和发展,建立了著名的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虽然所建立模型中的资本等相关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分析了金融这一变量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与结合机制,但这些模型并没有对金融变量对促进科技创新造成怎样的具体影响进行详尽研究。即使后来的学者在研究金融发展理论中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对金融体系作为一种制度因素是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的内因并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尽管如此,上述学者在其研究中发现,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确实有显著的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另外一些经济家也开始分析科技创新的货币金融影响要素,并由此建立了相应的金融增长经济模型。譬如,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就为金融理论得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理论认为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方面。在譬如,希克斯提出了著名的“产业革命发生之前有必要发生金融革命”的论断。他认为产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在18世纪早期英国的金融市场有了迅速发展,为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了基础前提条件。史密斯通过建立一个世代交叠模型理论,分析证明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将直接影响技术的有效选择,进而对一国的均衡经济增长率带来深刻影响。此外,西方经济学家针对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建立了相应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模型,研究探讨了金融、流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有效联系。如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菲利普·迪威格(Philip Dybvig)的流动性风险模型认为,随着证券市场交易成本下降,会激励更多资金投入到非流动性、高回报项目上,如果非流动性项目有足够大的外部性,那么证券市场较强的流动性就会诱发稳定的技术创新。
(2)上述文献绝大多数是基于金融机构与科技创新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关于金融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实证性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出现。Saint Paul从金融市场风险的视角实证提出了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主体使用风险较大但生产率水平较高的技术,来推动技术进步。Levine等通过证实发现,金融机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资提高本存量,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King等以Schumpeter建立的金融模型为基础,得出金融机构可通过选择最有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增加信贷资金、提供分散风险工具和披露预期利润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完成科技进步。
(3)在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因素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最近30年来,风险投资成为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关系纽带的一个重要中介,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领域。譬如,迈克米兰与昆德兰等人认为,风险投资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甄选不同于一般传统性投资,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风险投资家更强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独占性及团队人员素质与有机构成。再有,风险投资家投资后,一般还参与管理活动,不像传统性投资只收取利息,风险投资家的监管和提供的增值服务在防范道德风险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倍增功能。萨尔曼则分析了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得出风险投资家可以通过多种契约机制激励创业者提供准确信息和努力工作,包括分期投资、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与股票期权等,这些激励契约机制能有效降低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风险企业治理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大多数分析研究金融机构是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如李扬、杨益群认为,中国中小企业的金融难题一方面来自金融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从而造成了市场失效作用发生。另一方面主要还受到转型经济所特有的制度障碍和结构缺陷的制约。林毅夫、李永军认为,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关系融资理论的优秀研究成果,得出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效快速发展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巴曙松等人认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调整金融结构与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这方面目前已得到有效地解决,像创业板的推出与注册制的开始论证就是最好的见证。国内学者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基本实施于本世纪初。邓乐平认为,发展有效地资本市场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资本市场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有效渠道,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动力,并且还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进程。事实上,金融与高科技的有效融合也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与实施的。还有,发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是风险资本进入和退出的重要渠道。科技创新又为现代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李扬等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吸纳高科技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而风险资本的基本职能就是为这类创业企业提供一定的创业和发展的股权资本。杨勇结合广东实际情况,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英英等认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选途径在于金融工具创新之夹层融资。房汉廷在推动我国金融机构与科技中小企业有效结合方面可以说是先行者,他不仅在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而且在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推动了有利于科技金融创新环境出台。
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上述文献从多角度、多视角揭示了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般特点与规律,这些文献对于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理论研究的开展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研究问题的复杂性,这些研究在有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文献比较常见,而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则鲜有研究。而少有的研究成果则主要侧重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一般性研究,主要是从产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分析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的可得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研究金融机构如何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地对接,还缺乏深入地分析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分析研究。
(2)目前国内外学者偏重于从微观层面上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具体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的开发等,而从宏观层面上,系统地研究分析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内在机理原理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的学者仅仅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对策建议,而不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会使制定的政策效用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3)目前国家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些纲领性文件和法律制度基础,但各个省市与区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制定相应的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措施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因此,有必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既具有纲领性又具有可行操作性的具有政策方案。
参考文献
1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哈罗德. 动态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Domar, EvseyD. Capital Expansion, Rate of Growth and Employment [J]. Economitrica, 1946(14)
4 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 70)
5 Hicks.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M].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6.
6 Bencivenga, Valerie R and Bruce D. Smith. Transaction Costs, Technological Choice and Endogenous Growth[J]. Journal of Eeonomic Theory, 1995( 67)
7 Saint, Paul G. Technological Choice, Financial Marke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2(36)
8 Levine R, Loayza N, T Beck. Financial International and Growth: Causality and Cause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0( 46)
9 King R G, Levine R.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
10 MacMillan Ian, R Siegel and PN. Subba Narasimha. Criteria Used by Venture Capitalists to Evaluate New Venture Proposal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5(1)
11 Quindlen, R. Confessions of a Venture Capitalist [M]. New York: Warner Books, 2000.
12 Sahlman, W. A. The Strueture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 27)
13 李扬,杨益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4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15 巴曙松.层次资本市场与经济体制改革[J].证券时报,2003(10)
16 邓乐平.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理论与经验考察[J].金融研究,2001(9)
17 杨勇.广东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10)
18 英英, 萨如拉. 金融工具创新之夹层融资—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选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2011(3)
科技小论文【第二篇】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改革已经30年了。这3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寻常的30年,这30年取得的巨大的进步让中国更辉煌!这30年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与科技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1978年,邓爷爷计划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行经济改革,霎时全中国开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回想过去,人们的房子只有60平方米左右,而现在大了好几倍;以前人们要让邮递员跑腿送信,现在打一个电话或手机、发一个电子邮件就行了;以前人们要跨越千山万水走几天几夜的路,现在坐车几分钟就到了。
现在人们生活在高科技创造的世界里,可以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好处。而且我们中国源源不断地打破“零”的记录:2003年10月15日—16日“长征2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升空,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由此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2008年5月1日,杭州湾大桥全线试运营通车,大桥北起浙江嘉兴市海盐县,南至宁波慈溪市,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今年我们的神舟七号飞上了上空,这又是一个突破……
你看到中国的实力了吧!他们在这30年里不断成长。我相信,大家再携手努力一个30年,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将会飞得更快、更高!
科技小论文怎么写【第三篇】
一、创设环境,调动学生去“想”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去想。有人说过“幻想是成功之父”。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鸟的飞翔,我们今天才有了飞机这一先进的交通工具,可以说,现今很多高科技产品都是在前人的幻想下,经过反复的试验而制成的,所以我认为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中要始终贯穿“想”。首先要让学生敢想,现在虽说实施了素质教育,但学生的想像力依然还是没有真正地得到发挥,有些学生在作品制作中的想法有些奇特,立马就会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而这,其实是我们的不幸。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去想,敢想其他同学想不到的。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其知道想法的可行性,从而使下一次“想”有了一个好向导。其次要让学生多想“为什么”。很多发明家、科学家从小爱问为什么,促使自己去深入地了解,所以后来在某个领域就取得了成功。“问题不怕多,就怕为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提问,然后他们就会有解答的欲望,努力寻找解答的方法,最后想想“怎么办”。课堂上遇到难题了或在生活中遇到不便的地方,多想想可怎样解决。这个可直接影响他的创造力,只要多想想,有些问题终可以得到解决。
二、拓宽知识,发动学生去“看”
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学生自身的体验、探究和创新。由此,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去看很多东西,比如可以看杂志,近年来针对学生的书报杂志很多,学生看得也很认真,特别是《青少年劳技报》、《动手做报》和《少年科学》等,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刊物。他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劳技制作的技能;看展览,学校自己的劳技室,看到那么多劳技作品,学生很感兴趣,自然产生做的愿望来;看电视,当然是动手、动脑能力方面的,如《超级变、变、变》、《人与自然》等等,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产生兴趣,丰富知识,激发创意。看的时候,强调学生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要多为自己的劳技制作实践活动做准备。
三、组织讲座,带领学生去“听”
劳技学科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才能使基础知识与能力发展、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过程,最终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新性地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组织地去听科学家的故事,有很多科学家身上具有相当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令人称颂的高尚品德。如:劳模包起帆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抓斗大王”的故事等。这些不仅仅对学生的热爱科学产生作用,而且对教他们为人处事,也有很大影响;听科普知识讲座,这是一种传统的,但又很有效的活动方法,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都将会得到极大的丰富,前面提到看作品展览,有时光看不行,还要听,听构造,听制作方法,听功能效果,这种听可以让学生对展品有更全面的了解。
四、搭建舞台,诱发学生去“说”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作品制作过程不可能只由教师一个人说、讲,那样未免太枯燥了,如果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就会发现效果大不一样,例如,当我说到某一制作时,可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做”,“你认为这个方法有哪些缺点”,这样就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他去创新,质疑;如果一个学生有了创作,发明了,还可请他说说创作的原因,过程,材料,功能等,既培养他的说话能力,又可以使大家对他的作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创作愿望。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有目的的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去说,去实践,也可以让学生从中掌握科学技能的奥秘,从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如教学《电动钓鱼杆》一文,我就设计以下问题:“电动钓鱼杆是怎样产生的‘吸附’现象的?”让学生各抒己见,乃至相互争论,我从学生的回答中指出:“电动钓鱼杆的吸力取决于它的电能大小,取决于电线所绕的圈数,还取决于电动钓鱼杆与被钓物的距离。物理学中的科学知识能解开许多奥妙,能给人类造福。”进而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为人类谋幸福。
五、积累知识,启发学生去“写”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指针,使学校教育从“传授教育”向“创新教育”、“小能人教育”的转变,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劳技教学活动的形式、方法很多。“动手”中也包括写的能力,可以结合身边的“社会热点”教师给题,组织学生写写环保小论文,根据植物的嫁接、栽种写写观察日记,根据原有作品改进写写创新小作文等等。书面的表达有时更能锻炼学生,因为写的时候,他们必须先去熟悉、琢磨所写对象,否则就会无话可说,而且,写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理论,写时可以使学生把心里的想法,疑问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表达,便于教师了解。
六、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去“做”
小学生科技研究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研究生;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2-03
一、引言
我国政府明确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力。很显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1,2],研究生较多的是帮助导师从事测试、简单实验等辅工作,很难有机会参与科研课题的核心内容。研究生中能够出高水平、创新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研究成果的较少,创造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3-5]。因此,高等学校应积极转变办学观念,改革办学模式,创新培养方式,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二、适应科技时代创新需求,树立研究生培养新理念
1.把握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理解创新人才培养内在规律。由于研究生年龄阶段和学习生活模式的特殊性,创新能力内涵具有特殊性。传统的观点认为,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应具备学习能力、研究组织能力、人际表达能力、理论构思能力以及前沿把握能力,这种观点恰当地概括了创新能力构建的过程,但忽略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状态性和潜思维性。因此,我们认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创造性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等过程能力,还包括从事学习、科研工作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创造性人格和认知风格等潜在的创新职能。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内部因素培育和外部因素建设两个方面着手。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引导研究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养成创新思维的思想方法、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外部因素则包括课题组教育管理机制、浓厚的学术氛围、研究生参与课题的有效模式。
2.扬弃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结合科研进行理念创新。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仍然没有摆脱“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没有将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组织起来,没有形成交叉学科优势和团队优势,这使得研究生对导师存在较强的依附关系。同时,由于受科研条件的限制,部分研究生教育成为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延续,研究生在学期间多数时间还是和课本打交道,没有机会深刻体会什么是科研,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限制了研究生创造力的发挥。现在高校的教师除教学任务外,大部分都承担有科学研究的任务,其指导的研究生也很自然地随着导师一道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然而,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术研究要有新的突破,仅仅按照本学科的理论逻辑和思维定式去研究,很难有新的突破。研究生是一支重要的学术研究力量,富有非凡的创造力,是导师从事学术研究的得力助手,这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现有导师与研究生的相互关系,形成全新的师生关系,建立联合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推进多领域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并重,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形势下,首先应重视思想教育,将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应贯穿研究生学习的始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德育教育,即解决人格和价值观的塑造问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懂得一个人要成就事业,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有“人格”、“道德”、“品德”,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奉献科学事业的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创新首先意味着观念的改变,打破旧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是关键。通过科学思想教育,使研究生自觉建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专业上鼓励解放思想,要敢于想,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敢于创新,抛开禁锢人们思维的各种约束。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科学工作者来说,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人文修养,在科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理论学习、科学实践才能获得成功,反过来科研工作也不断验证思想方法,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两者并重才能使研究生逐步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准确定位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提高干事成事的水平,学会养成“想事谋事订计划”,做到“能说会写高要求”,形成“做事成事见实效”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师生科研团队的新模式,发挥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1.建立团队组织新模式,形成高效科研工作流程。为了避免出现研究生课题分散、纪律松散、独断自我的普遍现象,将团队管理制度引入研究生管理中,采用“建机构、立制度、抓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新模式,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研工作习惯,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完备机构建设。通过“定机构、定岗位、定人员”,明确研究生的职责。课题组根据人员及任务情况,可组建研发部、应用部、系统部、综合部等部门,部门下再设立小组,如研发部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分成若干研发小组。各部门和小组设立若干领导岗位,上至部门主管,下至组员,都有相应的职责。研究生除在研发部门外,根据自身条件和工作情况也可安排到其他部门工作。各级领导竞争上岗、优胜劣汰,部门内部实行层层负责制。
其次要形成制度支撑。为使各部门工作规范及有序进行,建立从新技术调研到技术开发、从日常管理到差旅报销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日常管理制度规定正常作息时间,考勤、卫生值日、请假、会议等日常事宜,从小事着手,使研究生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工作计划、制度规定。在每学期初或月初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具体计划,使研究生有明确的科研工作目标和方向。定期召开各部门及小组例会,通过例会制度实时了解科研及其他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有软件开发制度、测试制度、技术支持制度、差旅报销制度、人员保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使得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有章可循。
最后要以考核抓落实,通过对研究生的考核,实行公平的奖励与惩罚。考核主要分为月度考核和年终考核两大部分。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工作成果(科研和其他工作两部分)、考勤状况、自身素质等方面。月度考核即每月底由研究生填写考核表,进行自我打分,主管审核。考核结果与研究生当月的助研金挂钩。对于在领导岗位上的研究生,若不能带领该部门或小组按计划完成工作的,将给予撤职。年终考核时召开总结大会,以精神鼓励为主,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建立科研工作中全新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联合团队。充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建立师生联合团队的培养模式,在科研工作中形成全新的师生关系。建立层层负责制度,实现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教师只对各部门学生领导负责,这些同学再对各自带领的小团队负责。团队小组每个人有自身的职责,遵守课题组的制度,并接受上级领导的检验与考核。这种师生联合团队的新模式破除了学生依赖导师、而导师则把学生当成工具的培养模式,把重点放在学生直接参与管理上,使每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课题与课题组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把自己融入到课题组的大氛围中,逐渐培养起每个学生良好的科研意识和自觉工作意识。
3.把研究生推向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让博士生担当科研先锋,参与项目的组织工作,培养其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该考虑国家建设的需要,掌握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该有良好的独立承担科学研究的能力。针对这些特点,课题组给博士生提供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的平台,由他们根据本课题组的特点和科研能力,参照国家科技发展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去积极地争取课题,牵头组织项目,承担起项目科研工作的理论挖掘与关键技术的指导,并带领硕士生进行科研攻关。培养博士生确定课题方向,写申报书,并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分解课题模块,带领硕士生进行科研攻关。经过这样的培养,锻炼了博士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高层次的人才。
硕士生作为科研骨干力量,广泛参与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本着让研究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又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或者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目标,让研究生直接参与课题,给他们压重担。每个研究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个人兴趣选择自己想加入的团队,在团队小组内互助的氛围中,使他们逐步承担并掌握科研工作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能力,完成科研攻关。力求让硕士生在相对较短的学习时间里,能够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良好的工作意识,使他们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组织研究生参与科研成果推广,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科研成果推向社会,转化为生产力,满足社会的技术需求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当今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科研成果的推广中把研究生推向科技应用的主战场,让他们去做自己科研成果的技术支持,使他们在工程实际中了解行业的具体业务需求,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深刻领悟科学研究对基层的重要性、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让他们去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深入社会,让他们与上至国家部委的领导,下至基层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培养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达到了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加强了研究生团队的意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目前,本课题组已将上述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应用到实践中去,逐步培养出一支以研究生为主的能战能胜的科研队伍。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管理与协调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近年来,课题组已经培养出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合格人才。以他们作为骨干力量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参考文献:
[1]邹建军。搭建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自我成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7-10.
[2]刘献君。从社会需求和科技创新着眼改革研究生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7,(6):25-27.
[3]陈闻,杨丽媛。论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5):101-104.
[4]曹敏。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水运,2006,6(11):225-226.
上一篇:秋天来了日记(实用3篇)
下一篇:交通管制【推荐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