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作业范例汇总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点线面作业范例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点线面作业【第一篇】
摘 要:平面构成课程中以点线面为基准绘图、造型,以人格化转换为创意内容表达设计蕴意,作为教学的主要改革方式。从点、线、面的新构建进行人性化感觉层面的体验;从研究古典文化元素的人格化入手,构建符合美的规律与审美需求的平面形态结构;从游乐性质人格化的构图形式中分离出充满韵律的新元素利用叠加的方法给予分离之后的重构形态更具思想性的思维形态。平面构成课程中点线面人格化的转换形式是将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人性化理念通过概括、抽象、比喻等手法进行感性形式的课程创意设计手法研究。
关键词:平面;构成;点线面;人格化;转换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2902
平面构成课程的原理是通过二维形态空间的构成形式来表现,分析点线面体基本形态要素的构成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点、线、面是进行图形创意的基本设计形式,同时也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创意理念。以点线面为基准绘图、造型,以人格化转换为创意内容表达设计蕴意,作为平面构成教学的主要改革方式,进行更专业化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练习。以点线面为媒介进行构成图形人格化的转换研究形式,表达设计的思维抽象、综合过程与结论,以借代的转换形式表达思想感情。以点线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所表达的信息能否被准确、快速、有效地接受与认同,取决于转换思维过程中对图形人格化的判断、选择、概括、抽象把握的准确性程度。
1 点、线、面感觉生活的体验
(1)点的新构建。生活中有众多的点元素,如泡沫、气球、雨点等,体验点在构成中的排列所引起的视觉流动,引入了时间的因素,利用点的大小、形状与距离的变化,可以设计出富于节奏韵律的画面。
(2)线的新构建。线分为四类:直线、曲线、折线以及三者的混合。直线又有水平线、垂直线、斜线三种形式。各种线所代表的生活情感各有不同,其中,水平线给人平静、开阔、安逸的感受;垂直线给人崇高、挺拔、严肃的感受;曲、折、弧线具有强烈的动感,更容易引起视线的前进、后退或摆动。如图1中众多线的创意表现,水墨的流水线与咖啡的香气线相互交织成一组生活交响乐。
(3)面的新构建。面在构成设计中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点的放大、点的密集或线的重复。图1中以大块面将画面分为上下两层,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同时圆规、刀叉、画笔等生活元素都带有部分面的表现,面的构成离不开点和线的形式表现。
图1 学生作业之生活交响乐 2 古典元素的创意形象转化
古典图形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出的一种能被感受到美的形式。平面构成的形式被人们感受到美,将古典图形的形式美作为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将设计图形语言的按规律与目的性进行有机组合,同时构建符合美的规律与审美需求的平面形态结构。从分析古典文化元素的图形语言表达入手,进行古典文化在平面构成中的造型结合教学实践练习。
研究古典文化元素的图形语言,就需要了解古典文化元素的形式美。古典文化元素的形式美规律是历史保存下的现实存在与人的美感满足相统一的结果,传统形象的塑造与视觉图形因素的组合,与人对周围环境视觉语言概念、经验感受相一致,这种形式美感的表达更能符合人的审美意识,促使人们的直觉审美认同感,产生审美愉悦感。在进行平面构成创意时需要注重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既有保持两者相对的独立性,又注意相互之间存在的依附性,只有古典文化的元素和平面构成的形式内容表达一致,同时具有鲜明的内涵才会更有意义。
古典传统图形富有中国古典性、地域性的时代特色,讲究实际图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合构建时多以追求完整、对称、方正、平衡等骨式框架。将古典文化中的传统图形运用到现代平面构成设计的教学之中,首先了解图形的形态语言,从传统图形中提取有价值的形的元素,然后再结合平面构成课程中所学到的构成手段,如:分离、转变、重构等方式,通过来源于古典文化元素的原始形象,挖掘传统文化理念,与平面构成的造型相结合,新旧文化的碰撞,时代特色的相互交织,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意蕴,又充分地体现了平面构成创意所表达的理念与个性。
3 现代时尚游乐元素的叠加
不同造型元素的叠加构成方式可以营造一种韵律的重构效果,利用叠加的方法给予分离之后的重构形态更具思想性的思维形态,充分自由地发挥视觉思维的创造性。以游乐性质人格化的构图形式可以分离出丰富多彩、活泼充满韵律的新元素,促发了平面构成各种想象力的发挥。重叠的方法可以给形态带来的众多优化美感,例如叠加形式可以营造三维化的视觉形态,视觉冲击性强,能轻易遮蔽各种视觉不良感知的印象,构成效果完成。游戏娱乐的生活状态作为创作的主题是与韵律性的叠加方式相互呼应、相互协调的。游戏娱乐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情调,充满动感与抒情。叠加的创意手法在平面构成中把游戏娱乐状态下的情调视觉元素拉到了超越与靠近的极限,因此,只要两个构成符号元素间的交叠没有完全处于整个状态均属于叠加构成的形式。如图2赌城的畅想中,各种游乐设施的相互交叠,前后有致,整个画面充满韵律感、流动感、抒情感,表达了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活思考。
图2 学生作业之赌城畅想 差叠是叠加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即通过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形态进行叠加。对被分解的来的新元素加以差叠处理,不仅能够像遮蔽性叠加那样起到积聚元素关系的作用,而且,还能在差叠中产生出新的形态与层次来。由于叠加时必须保持各自形态的完整轮廓,因而可以产生相互差叠后的第三个形态来。由此可见,叠加只是为分解后的重构提供一种好的方法。然而,对差叠方法的应用必须灵活机动地根据作品地需要而掌握。例如,被分解后地形态过于单一,经过差叠法重构就显得最为适宜。因为由差叠产生的新形态和新层次正好能够弥补原有大块面造成的单调感觉。
4 结语
平面构成设计以表现构成形式为目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各种形式元素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探讨、实验,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这个美学的思维过程可以通过拟人、拟物化的形式进行,将设计与视觉精神统一的结合进行感性形式的创意设计。平面构成课程中点线面人格化的转换形式是将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人性化理念通过概括、抽象、比喻等手法,以一个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每个人体会到的社会生活符号意义各有不同,别人的意义并不一定适合于自己,前几个世纪的先人对生活的符号意义内涵的理解同现代人也不一定相同。但更重要的是现在要用自己的精神、灵魂、生活体验去感受符号,这样体会出的内涵是真切的。由于人格化创意具有不特定性,不存在任何固定或普遍的概念,设计得以利用多样化的符号形式来展现个性与特异,从而避免了同质化现象。
参考文献
[1]白丽平。平面构成与图形创意――由中国传统图形反思平面构成教学改革[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5(2):2628.
[2]张婷。平面构成与图形设计创意探析[J].美学技术,2013,(2):161.
[3]李洪升,张哲,孙文舒。论平面设计艺术中图形创意与色彩审美[J].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2013,(12):251252.
[4]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点线面作业【第二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具;模型;空间想象能力
一、传统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从点线面的投影讲起,内容比较抽象,忽略了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把它的理论性与作用看得太重,花费的时间精力过大,占用的课时较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在讲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做完三视图画法的练习后,突然调转方向,讲点线面的投影,跨越太快,把学生刚刚认识建立起来的一点看图方法和空间想象力硬性从中掐断,从而使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搞不清楚点线面的投影与三视图画法之间的关系,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错过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最佳时机。
(3)无论是采用现成的教具、模型,还是PPT、CAD三维立体图,都是教师讲,学生看,真正能够动手参与制作的少。难以改变学生兴趣容易转移、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学习的局面。
(4)习题册中提供的视图类型较多,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没有专用便利的教具与模型可用,教师与学生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教师将土豆、萝卜、橡皮泥等引入课堂,但土豆、萝卜受材料所限用起来不方便。橡皮泥价高、油性大且软,无法定形,根本不能用。
(5)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很多教师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CAD三维造型引入课堂,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想象能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却无法改变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有时甚至是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发现用废弃的珍珠岩棉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珍珠岩棉是家用电器、电脑常用的辅助包装材料,打开包装后,这些材料常常被当作废物丢弃了。这种材料的特点是软硬合适,易于切割成形。把它应用到教学中,无论哪个学生学习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当场请若干个学生按自己理解想象的形状,作出模型,通过不同模型的对比和同学间的相互点评,很容易把问题讲清楚,搞明白。这样不但及时解答了很多学生心中的疑问,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了教师满堂灌,学生听不懂,课堂睡倒一大片的问题,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实物与图形的相互关系,牢固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弥补教具和模型的不足,而且还能够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形象、直观、简单易学。下面是学生根据三视图用珍珠岩棉制作的立体模型(见图1)。
图1
三、具体做法
以金大鹰主编的《机械制图》第八版为例。
(1)在讲完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完成P13~P20页简单形体三视图的看法与画法后,学生已经有了简单图形的识图能力。此时,抛开点线面的投影不讲,紧接着安排2节模型课,使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学会看图,并完成与之相对应要求的作业。如习题册P21页的习题,看视图想形状(见图2),补画视图中所缺的图线。要求学生不但要作出模型,还要完成作业。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实物间的对应关系。选取P68、P69页的作业,再追加类似的2~4节课,机械制图教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这样解决了。当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起来后,无论是几何体的投影还是组合体的投影,他们一看就明白,这时,已经不需要教师再讲更多的理论知识了。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布置检查作业,促优辅差了。
(2)当学生把习题册中几何体与组合体的大部分作业完成后,很多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经比较强了。此时,借助于习题册P24页第1题,结合具体实物,再来讲点的投影在三视图中的表示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而且只要在原图的基础上加多几个点,画上投影面,则点的投影规律、重影点、线面的投影,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学点线面的投影等问题,用这道题都可以讲清楚。当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有关点线面的投影中的一些作业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至于剩下的那些对识图、画图帮助不大的作业基本上就可以不去理会它了。如:P22、P23、P32、P33的作业等。
(3)节省下来的时间,教师可根据课时的多少,安排学生抄画带有尺寸标注的三视图。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画图与看图能力,而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效果
从以上教法在三届学生,共六个班,约250人中的应用来看,此种方法与传统教法相比,有以下特点:
1.优点
(1)模型的制作,方法简单,形象直观,一看就会。基础再差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启发与帮助下,也能完成4~5个简单的模型。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乐于参加,很容易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2)避开了绝大多数中职生怕难、怕烦的学习特点,有的放矢,把比较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直观的实物表达出来,在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轻松地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凡是讲不清楚,搞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来解决。而且学生可以自由讨论,相互启发,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很好地解决了主动学与被动灌的矛盾,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3)点评及时,方法多样,方便、快捷、省时、高效,克服了立体图看得见,摸不着,有时还讲不清的缺点。由于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不同,即使同样的图,学生中做出的模型会有好几种,把几种模型全交给学生来集中点评,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那些不听课的同学会错误百出,常受到其他同学善意的指正。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及时纠正模型上的错误。这样,一堂枯燥乏味的制图课,因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而变得生动有趣。
(4)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占用课时很少的情况下,能将95%以上的学生轻松引入门。节省了教师的讲课时间,使教师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促优辅差。
(5)因为每个学生都经过了反复思考、检查、验证的制作过程,对物体的结构认识理解比较清楚。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因此,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少,即使有错,只要教师点出,学生很容易明白。
(6)材料易得,成本低廉,且不需专用的设备、工具和场地,完全可以做到全员参与,足量供应,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2.缺点
(1)模型的制作可大可小,学生没有准确的尺寸概念,随意性较大。
(2)课堂气氛太过活跃,有时教师难以控制课堂纪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把珍珠岩棉材料应用到制图教学中,既经济实用,又简单灵活,是改变教学方法,适应课改,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点线面作业【第三篇】
黑白画,是以黑、白对比为造型手段,在画面中以黑、白形体的巧妙组合来充分表现绘画对象的一种绘画形式。在中专幼师专业绘画课中,黑白画课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此阶段学生年龄普遍十五六岁,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对美的思辨能力和审美心理也有了飞速发展,因而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较高的审美要求,但由于初中阶段文化课学习的偏重,大部分学生在绘画技能上没有一定的素描造型能力,且想象力方面又受现实定式影响,也不如小学生宽泛,因而形成了典型的眼高手低。故而在黑白画创作上,就存在学生要么想不出画什么,要么想到了又画不出来,要么像幼儿园学生画的画,要么就单纯临摹他人作品,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于是,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出自己的黑白画作品便成为中专幼师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教学体会是:
第一阶段:打好简笔画基础,发挥想象力,设计好创作草稿
1.重视简笔画教学
简笔画是美术最基础训练手段之一,可做为黑白画的草图。它最大特点是:可以用平面化、程式化的形象和简洁的笔法来表现对象。由于它用笔简洁,造型简单,以幼教学生的理解力与造型能力,通过一定的练习,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其基本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以及绘画方法。并且还能顺利把握对象的形体、比例、运动特征,并注重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得画面舒适、美观、形体准确,符合学生审美要求。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绘画的信心与兴趣,也为黑白画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学生想象力
美术课除培养学生一定的技能外,激发引导孩子的想象力也是重要任务。首先,鼓励他们用简笔画形式来表现自己想描绘的画面主体,注重形象上的夸张、取舍、变形,当主体形象确立后,根据形象特点,先让学生用语言形式想象地描述设置与此主体形象相关的任何感兴趣的场景、情景。如,同是画老鼠,哪怕是同一个目瞪口呆的形象,有的学生会想到是它看到特大奶酪、面包时的震撼,有的学生想到的是它猛然见到猫时的呆傻,还有的会想到它在哈哈镜前看到身材变异的惊异……此时,只要老师适当点拨,积极鼓励与肯定,在开放、平等、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兴趣高昂,表现积极,丢掉条条框框,开始天马行空、自由的驰骋。接下来,只需选择其中一个最感兴趣的主题,用简笔画形式适当添加场景内容作为背景,再在构图上反复推敲组合,经营位置,画面就会丰富饱满。最后,通过小组间的自评与互评,略加修改,一副黑白画的基本草稿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会象写作一样将脑海里的情愫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一番辛苦,就能获得一份成就感。
第二阶段 通过点线面,呈现黑白灰,完善装饰的美感
黑白画往往是通过点、线、面的灵活运用使画面的黑、白、灰变化丰富,使虚实层次错落有致,使疏密空白安排得体。黑白画画面有情趣,有节奏,有韵律,具备较强的装饰性。那么如何产生这种装饰的美感呢?
1. 对黑白画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的多样化设计
点、线、面是任何绘画中的基本元素。教师可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常用的点、线、面范例来抛砖引玉,然后鼓励学生运用重复、变异、发散等多种构成方式来设计自己的点线面样式,并再通过它们的各种组合,如,点线结合、点面结合、线面结合等方式,便会出现以一生十,以十而生万的变化,运用到底稿中时,画面便开始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虽然此时的学生对黑白画的整体黑白灰关系还还没有明确概念,但这种局部的装饰美却也能给人一种简洁、纯朴的形式感和秩序感,使简洁的造型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学生的绘画兴趣大增。
2. 重视示范教学、鉴赏与自评互评
当第一次作业后,适时让学生凭借直觉谈谈自己和同学作品中的优势与不足,再由教师选取其中一张学生作品进行示范修改,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修改前后的看法。之后,选取大量优秀作品与示范作品进行有意识鉴赏、引导与讲解。经过这种自由式的讨论和不同见解的争辩,不仅活跃了课堂、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黑与白的相互衬托关系,灰调在画面所起到的协调性、过渡性及装饰性作用,了解黑白画中装饰的丰富变化,画中虚实层次的错落有致,与疏密空白的得体安排,感受到点线面是如何借助均衡、节奏、韵律、对比、统一等形式的运用使画面更具美感,及黑白画是如何借助形态、大小、明暗等中介达到视觉化的舒适,等等诸如此类黑白画的特质。从而发展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使接下来的创作作业更具理性。
几年来,我通过这样的作业练习,并结合中专幼师学生实际由简至深,遵循植物――动物――人物的顺序有意识安排画面主题,再加上大量的讨论交流,补充修正,大部分学生都能养成很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不仅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也让他们在黑白画的绘画技能及欣赏能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能够顺利地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优秀黑白画作品。同学们,让我们在黑白的艺术世界中自由遨游吧!
点线面作业【第四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 识图 课堂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是为经济建设培养一线从事生产和管理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如何围绕培养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本文就《机械制图》教学提出以下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识图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多年来在中等职业学校制图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尽管主观上想以“识图为主,画图为辅”,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还是沿袭普教那种以“画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性、轻实用性,导致了教师讲得多但不一定能讲透,学生听得多也未必能听懂;课堂练习少、课后作业多,练画图多、练识图少的矛盾。即使在某些方面改革,也难以突破以“画”促“识”的旧格局,客观上背离了以“识图为目标”的原则,结果背离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
识图能力和画图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对空间形体的想象、分析、综合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但面对缺乏生产实践,几乎没有见过齿轮、轴承和轴承座等机械零件,又未学过立体几何的职校生而言,培养识图能力确实难,学会画图技能更难。画图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绘图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动笔前要认真构思,动笔时要精雕细琢。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职教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摒弃旧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教育思想上真正确立“以识图为目标”的原则。思想正确,措施落实,才能使教学始终围绕“以识图为目标”、培养识图能力的探索。
二、突出教材重点,落实“识图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制图》第3版教材的主要内容从以“识图为目标”的角度划分为投影作图、机件形状的表达、零件图与装配图、尺寸标准与技术要求四部分。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1.运用轴测图优势,讲授投影作图。
投影作图是制图的基础部分。它主要包括点线面投影、几何体投影、组合体投影、截交线与相贯线投影。把握好点线面投影及其原理与几何体投影的教学是首要重点。简单几何元素点线面与几何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任何几何体都是由若干个点线面构成的。任何复杂的组合体都是由若干个几何体通过切割、叠加或综合,以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的。点线面投影及其原理是识图的基础。学好点线面投影原理就为解决好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过渡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就具备了识读组合体视图的能力,为进一步学好难度较大的截交线与相贯线投影铺平了道路。
点线面投影原理较空洞、抽象,没有实物或模型的配合,难以表达清楚。轴测图因近似于人们日常观察到的实物或模型,又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即使没有学过制图的人也能看懂。教师应充分利用轴测图,尤其是几何体轴测图的优势,讲授好投影作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识图”和“画图”打下扎实基础。
2.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讲授组合体视图的识读。
组合体视图识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机件形状表达方法”的学习。学好组合体视图的关键是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形体分析法从“体”的角度分析组合体是由哪些几何体所组成;线面分析法从“线”、“面”的角度分析组合体的形成。两种方法能化繁为简,把解决复杂的组合体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点线面投影问题和几何体投影问题。几何体的投影特征及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是形体分析法的思维基础;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是线面分析法的思维基础。分析、判断、推理是在看懂形体的基础上展开的。两种分析方法的内容、使用条件和依据虽不相同,但核心都是“分”与“合”,结果都是一样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在讲解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两种方法后,通过“补视图、补缺线”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但效果并不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脑海中没有形成随时可以调动的形体,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例题,揭示了两种分析法的正确思维过程,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帮助,但真正接触到每一道补线条、补视图的练习题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一个个陌生的“新面孔”。由于每个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差异,只能根据个人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先“想”后“补”,以自认为“正确”为标准,其实不然。
若从识图入手,先看后想,再由想到选,变“补”为“选”、变间接为直接,使“选”的图线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效果就明显不同。“补”与“选”的差别,在于所补“图线”在学生大脑中原是空白,要通过对实物或立体图的观察后,经过构思、想象、“机构”加工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步形成图线的形象。这种方法使学生思想分散,正确率降低。“选”却不同,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幅(或一组组)已经成形的视图。大脑的思维活动主要不是构思、想象、加工,而是通过“图―物”差异的直观对照,按照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的“先分后合”的规律进行形象比较思维,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这一方法使学生精力集中在直接观察、分析、比较、判断上,主动性较大,正确率较高,且时效性较快(即在同样时间内接触的“视图”要多)。这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提高其识图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掌握“国家标准”,看懂机件形状的表达。
机件形状的表达是组合体视图向零件图过渡的必经环节,极其重要。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剖视图,其中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尤为重要。它既需要以投影作图的原理和组合体视图识读为基础,又有其本身以“国家标准”为依据的独立内容。从视图的位置、方向到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带有国标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后续章节的零件图与装配图识读都要运用这部分的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如何,将直接给识读零件图与装配图带来连锁反应。教师应把教学精力集中在提高学生对剖视图的运用和识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上。
从“识读”的角度组织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表达”与“意图”的展开,使学生通过对各种表达方式的认识和对不同表达内容的理解,来正确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达到“看懂”剖视图之目的。
4.分析零件结构特点与装配关系,看懂零件图和装配图。
这部分内容,使制图教学从基础阶段过渡到应用阶段。零件图与装配图相辅相成,零件图是学习装配图的重要基础,装配图的学习又使识读零件图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师的教学重点应突出识读零件图,特别是通用性强的轴套类和箱体类典型零件图,着重分析典型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应用表达的特点,从装配体的功用出发,讲清装配体的工作原理,零部件的作用、结构与装配关系。至于零件的工艺结构属于设计者要充分注意的问题,无需阐述。
5.关于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是零件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尺寸标注是难点,它需要以机械加工工艺知识为基础。学生,要把尺寸标注掌握得非常透彻,能够真正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合理”一般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合理,也未必有必要。因此,应抛开复杂的“尺寸标注”,集中精力围绕“尺寸识读”进行教学。如通过对一般尺寸标注的识读来理解尺寸标注的一般原则和要求;通过对轴套类零件图的识读来理解开口链尺寸与总体尺寸和其它尺寸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零件加工质量;通过对支架类零件图尺寸标注的识读,来理解尺寸基准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把握正确的加工方法和选择恰当的检测手段。
上一篇:临时大病救助申请范例通用4篇
下一篇:无收入证明范本【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