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位退学申请书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双学位退学申请书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双学位申请书1

心水之物虽美,在大多数人眼里,有些遥不可及。83年生人的辽宁女孩王洋曾生活在非洲的博茨瓦纳,在那里,她有幸与色彩斑斓、光芒温润的宝石结缘。

古老传说中,如果谁能够找到彩虹的落脚点,就能发现永恒的幸福和财富。如今,“落入凡间的彩虹”已化身成为王洋的事业。

邂逅“宝石之国”

公司能否盈利两类要素最关键:一是人、二是钱。

2005年,王洋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兼修经济学双学位,她本可以去做名精致的小白领,但是,娇小外表内有颗强大“事业心”。“我属于那种满身热血无处释放的人。”王洋自诉说。

大学时代,王洋曾在一家日企实习,就此排除了去日企工作的可能,“那里风格太稳定,没有更多挑战感”。求职拿到教育部和普华永道的两个OFFER后,王洋选择了后者,“会算账、懂财务的哪都能去,如果去部委,要么干到老,要么跳槽,但跳槽又能做什么呢?除了教育相关,想不到更好的了。”

2年的审计工作,王洋受益匪浅,积累财务知识,能看懂“资产负债表”,结识了不少圈内人脉。后来创业,她庆幸懂帐目的自己轻松不少——在她看来,公司能否盈利两类要素最关键:一是人、二是钱。

2007年夏,正值在普华永道升职之际,先生却因外事工作需要外派非洲,一起去还是自己留下?她再次面临选择。看得见的发展机遇和上浮薪酬让她有些纠结,“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表姐’(天天处理EXCEL表格的女文员自嘲式的自称),每天对着电脑是对人生的一种折磨。”尤其让她郁闷的是,做“表姐”戴不了隐形眼镜,于是,她果断辞职,与先生一道飞赴非洲。

上帝关上一扇门,总是会打开一扇窗。王洋相信,自己主动关了门,会有一扇窗,不过,新的“窗”有点远。

先生派驻的博茨瓦纳共和国位于非洲南部内陆,南临南非,西边是纳米比亚,东北与津巴布韦接壤,此前陌生的国名王洋闻所未闻,后来才知道,电影《上帝也疯狂》中的土著就来自博茨瓦纳。在博茨瓦纳,王洋经常与当地精英人群参加各种社交、慈善活动,甚至与内阁部长的夫人们一起喝下午茶。广泛的社交,帮助她深入了解当地的社情民况。

博茨瓦纳被誉为“宝石之国”,珠宝产业的产值居世界首位,出产了大量品质极佳的宝石级钻石,该国三大主要钻石矿由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业公司戴比尔斯(De Beers)和博茨瓦纳共同持股。博茨瓦纳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民众可以享受免费教育和公费医疗,宝石是该国财富的重要来源。

王洋曾有幸多次进到钻石矿中“探秘”,在她的回忆中,钻石矿非常深,必须带安全帽,监控设备尤其现代化,厚厚的保险门有多重,安检程序繁杂,甚至连弯腰蹲下系鞋带,都必须申请——因为怕被捡走毛坯钻。所谓“毛坯钻”,是指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切割或仅仅部分抛光的钻石 。“只经过简单打磨,就像普通小石子,没有闪光,看不出是钻石,掉到跟前,怕都不会捡它。毛坯钻成批混装,一起打包卖给打磨商、切割商,只能选择要不要,不让挑。”王洋说。

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是非洲的宝石交易中心,距离博茨瓦纳的首都飞行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因为英文好,人脉广,王洋常常被朋友们派做代表去代买钻石和彩宝,因为不能辜负好友期望,除了价格以外,她开始自己主动去研究一些“技术性”问题,结识了不少供应商。回国后,王洋开始动起珠宝的念头,但感觉“自己对整个市场的把握度还不够”。

“上瘾”的彩宝

彩色宝石投资价值逐步显现,可能成为下一波“疯狂的石头”。

2010年,王洋回国,没有找工作,选择北大国际(BiMBA)攻读MBA。申请书中,她将“创业”正式列为自己的目标,利用周末时间,同时辅修珠宝鉴定专业。

2011年的暑假,王洋在家继续埋头写创业材料,跑完了公司全部注册流程,搭建了网站雏形。她清楚记得拿到营业执照那天是8月15日,6年前的同一天,正是她加入普华永道的日子。“真的很巧合,仿佛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我实现了创业理想……”

公司取名为“赫拉臻藏”,赫拉(Hera)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公司早期专注于钻石定制,第一笔成交单归属于校友的“功劳”:一起参与“企业咨询项目”的同学鼓励她进行一次内部分享,随后就收到了新订单,彼时,她的公司甚至没有固定地址。

创业初期,北大国际EMBA的校友一句“有没有考虑过彩色宝石?”的重要提示,让她思考产品种类的调整。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珠宝市场,规模达4000亿,但是,人们倾向购买黄金、翡翠、白玉和钻石等珠宝品类,对彩色宝石稍显陌生。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一组数据显示,彩色宝石占全球首饰销售份额的30%,在国内,仅为3%-5%。同时,黄金价格步入下行通道,翡翠、玉已经创出天价,传统珠宝品类投资保值功能空间日渐缩小,寻找下一波“疯狂的石头”又成为新的目标。

事实上,红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碧玺、玛瑙、托帕石等“彩宝”名字已渐渐为人熟知,其投资价值正在凸显。比如,2012年5月,一颗克拉的缅甸红宝石,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创下了每克拉551500美元的价格纪录。根据佳士得亚洲总裁Fran?ois Curiel的预测,未来顶尖的无色钻石价格将达到每克拉20万美元,而有色的将达到200万美元。于是,王洋果断转型,进军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蓝海”领域——彩色宝石,她慢慢发现,彩宝实在是一门好生意。

由于观赏价值不高,增值空间有限,王洋发现,钻石的客户多为“一次性”购买,很少有回头客,买“彩宝”则不同,容易“上瘾”。“彩宝的特点之一是吸引眼球,比如在和客户谈判时,对方非常容易注意到,一看就知道带着好东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可以增加气场。”王洋解释说。据她介绍,从开业至今,多数客户都是重复购买,其中忠实客户的累积消费额高达二三十万。

目前,王洋的商业模式定位于彩宝“定制商与买手”,宝石供应一方面通过全球各大珠宝展,从熟悉的供货商手中“选货买货”,同时,在博茨瓦纳累积的人脉资源也会定期供货。她的选择标准就是“品质好、价格好、切工好”。在她看来,“做珠宝,拼的是积累和人品,日久见人心。”如果有定制的需求,她们会和客户反复沟通,制作3D设计图稿,聘请专业设计师完成镶嵌制作。

经营2年多以来,王洋已积累了数百名客户,多为回头客,以70后和80初为主,“很多人第一次消费大概几千元,很快回来买更多珠宝。许多客户一年消费2-3件珠宝。”产品的价格在数千到几十万不等,其中单件1-2万元的品类最为畅销,公司月销售在50-60万左右。

现在,王洋不急于扩张店面或是引入投资方。“做成功一个店之后离大的成功就不远了,首先就要脚踏实地、集中精力地先做好一家。”公司采取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结合的营销方式:在布置精巧的会所中,“赫拉臻藏”定期举办女性下午茶派对活动,有着独立的主题和主讲嘉宾,同时,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精准营销和互动。

家人给予王洋最大的支持是创业资金的投入,她先生曾经调侃:“一年为限,不过要是真的赔光了也没事。”工作忙碌,她尽量最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充分保持全家的幸福感,比如每周会抽2天时间提前下班,和孩子沟通和玩耍,每周都会和先生去看一场夜场电影……

双学位申请书2

爱心基金会成立申请书范文1

尊敬的民政局: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在我省广大农村地区很多优秀的青年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缀学,这是对国家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和几个企业家自愿、自筹资金,成立扶助贫困优秀学生完成学业的基金会,基金会的名称暂定河北省圆梦助学基金会。其喻意是:鼓励青年学生圆学业之梦、圆成才之梦、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之意。

一、基金会的性质

河北省同圆梦助学基金会为非公募性基金会,注册基金200万元。

二、基金会发起

本基金会由郭建勇等企业家发起。

郭建勇 男 1975年6月2日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人,现任河北兴弘嘉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总裁一职。河北兴弘嘉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2012年实现产值10亿元,税金4000余万元 。

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来源于郭建勇出资200万元,其他发起人的出资金额正在协商之中,之后每年将从企业中筹集50万元以上,用于基金会后续资金的补充。

三、基金会宗旨

基金会宗旨:面向基层大众、帮扶贫优学子、播撒希望火种、收获社会和谐、宣传社会道义、传承中华美德。

四、基金会业务范围

(一)资助优秀的贫困中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补助;

(二)资助优秀的贫困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补助;

(三)资助优秀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经费。

五、基本程序:

(一)中学生:学校推荐---基金会工作人员现场考察(查看成绩单、家庭状况、面试)---初选名单---会务会确定;

(二)大学生:学校推荐---基金会工作人员现场考察(高考成绩、家庭状况、面试)---推荐名单(单体材料)---会务会研究确定;

(三)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申请---家评审---理事会研究确定。

六、基金会地址

桃城区中华南大街281号尚城国际。

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的规定,办理基金会相关业务,希望贵处批准我的申请书。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XX年XX月XX日

爱心基金会成立申请书范文2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学院的***班的***,我于2013年10月在学校爱心献血车上献血,我觉得自己的血液能够延续他人的生命,真的是一件能让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和快乐的事。

我来自**的一个农村,母亲照顾着家里的大小适宜,因常年的农活,腰椎间盘突出。父亲将近六十多岁,一直以来做着起早贪黑的包工队的工作,用微薄的收入来供给家里的支出。而且,又因为我报了双学位,更是加重了父亲的负担。自入大学以来,深刻感到父母的不易,大一时也是有做过很多次兼职。同时,学习也不敢落下,大一一年我的学业也在班里是第二名。

大一一年的成长,让我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更合格的大学生了。

学习方面:学习态度认真端正,大一一年成绩在班里均为第二名,同时,我对本专业的学习进行了深入化的学习,考取了全国的市场营销经理助理的证书。而且,为了将自己的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参加了普通话等级的考试。终于,在我的刻苦努力下和同学们的支持下,我获得了三号学生的称号与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生活方面:大一上学期,本着师院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校训,我参加了校里组织的金牡丹义务家教活动,将自己的周末奉献给了可爱的孩子们,促进他们的学习与成长,虽然失去了自己放松的时间,但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与此同时,参加了商学院的体育运动会中的100米赛跑,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这让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是班里的一员,能为班里争光,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我在各方面取得了进步和提高,乐于助人乐于付出是我的处世原则。由于我待人坦诚,热心,能与同学们和睦融洽地相处,并深受他们的欢迎。身为寝室长我也注意到必须调解好室友之间的关系,及时为她们排忧解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传唱了无数遍的歌曲,我相信这种爱心传递的力量,也会一直去奉献我的爱心。

为此,我申请了爱心助学金,希望领导、老师们予以肯定。如果没被通过,也一样会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奉献自己的爱心。

申请人:

XX年XX月XX日

基金会的 定义

即面向公众募捐的 基金会,简称公募基金会。2004年,中国颁布的《条例》中第三条对公募的定义,即面向公众募捐。对于公募性组织而言,资源获得来自于公众的志愿性捐赠,不具有财政机制的强制性和市场机制的交易性,而是公众的捐赠意愿来决定。公募基金会的公信力,概括而言,就是公募基金会公开说明组织所获各种资源的流向,以及说明各种运作是否有成效、是否符合组织宗旨及其社会承诺,用来证明其为可靠组织。

基金会的审批条件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0号)第八条规定,设立公募基金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2、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3、有规范的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以及与其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4、有固定的住所;

5、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

基金会的类型划分

1、按照募捐范围划分

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这主要是以基金会募捐的地域范围作为划分的标准。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其募捐是不受限制的。地方性的公募基金会只能在其注册的省级行政区域内进行募捐。

2、按照涉及的公益领域划分

双学位申请书3

[关键词]专业特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41-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三五规划再次将创新创业提上日程,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可见创新创业对我国发展之重要性。高校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培养高校学生的发展创新创业意识,促进高校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是整个民族的必修功课。然而高校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笔者将以经管和工科类专业为例,分析基于高校本科专业特征的创新创业模式,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缺陷

目前,各大高校都响应十三五号召,陆续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

据调查,常州市高校都有邀请名师来校做创新创业教育报告,各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创新型企业,并且部分学校也开设了创业学、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创新创业类课程。除这些平台之外,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寥寥无几,创新实验室等开放式平_设置较少。高校创新创业任务大都取决于学生自己的主动性。

除此之外,调查报告显示,学校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兴趣所在,虽然多数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例如建设创业者网络家园、举办高端企业家讲座、提供免费创业电子期刊等,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差异

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培养模式,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常州部分高校为例,经管类专业和工科类专业在课程培养和学科竞赛体系方面具有很大差异。

经管类专业注重社会实践,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大多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宏观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课程占有极大比例,但是缺乏创新创业类课程。对于培养逻辑思维的数学类学科,相对于工科类专业,教师会放低难度要求,这对于培养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相对于经管类专业,工科类专业在理论和科研方面投入精力较多,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可能性也较大,因而在课程设计等培养模式方面,高校更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大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为必修学科,却很少涉及经济管理类学科,其管理沟通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相对于经管类学生也是大大缺乏的。

(三)学科竞赛差异

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必然会引起经管和工科类学生在参赛类型方面的差异。经管类学生大多参与ERP、商道和创业之星等与企业模拟运营操作有关的比赛,而对于数学建模、工业设计大赛等具有工科特征的比赛望而却步,工科专业类学生则与经管类学生恰恰相反。经管类学生大多重在“创业”。经管类学生由于较注重就业与实践、继续深造比例较少,因而在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挑战杯比赛时,多注重于培养创业能力,项目申请书主题普遍倾向于创业计划书。除此之外受专业能力限制,其科技基金项目也多倾向于调查报告类。工科类学生则大多重在“创新”。由于科学技术等专业知识丰富,工科学生多注重于“创新”并以实际科研成果为参赛作品。专业特征的差异引起学科竞赛的差异,这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是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方向和创新模式。

(四)导师团队缺陷

以常州高校为例,学校为部分优秀学员配备了相应的导师,有助于培养其学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但另一方面,从配备模式出发,学员只能在学院内部跨专业选择导师,不能跨学院选择导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员跨专业跨学科培养自身的科研学术创新能力;从导师自身实践能力出发,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且创新创业话题在近些年才被推向高潮,多数导师在学生时代并未真正接触创新创业类训练项目,因此导师在指导学员参赛时仅从理论出发而缺乏一定的实践指导。在培养计划方面,导师大多仅起引导作用,导师在做项目和发论文时一般只会交给学生非技术性任务,学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核心内容。大多学生能否真正培养其创新能力则取决于自身兴趣和努力。

(五)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呈现出波动性、功利化倾向

创新创业平台、课程体系、竞赛体系和导师团队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已经大打折扣。除了学校制度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目的性也值得商讨。

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学生抱着为参评奖学金、获得荣誉或保研加分等提高自身就业或升学竞争力的目的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只有少数学生是为了通过参加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水平,而希望通过比赛获得对自己的创新创业方案支持的学生人数更是微乎其微。缺乏兴趣、目的性强和功利化趋势使得学生难以深入创新并发挥潜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比赛和训练项目的效果,并且偏离了活动最初的目的。

二、对策与建议

基于不同专业特征所存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差异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组织管理

为大力响应国家创新创业号召,顺从社会创新创业趋势,学校方面应该在针对不同专业特征设计学生培养方案时,多考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以专业特征为标准降低其他类学科的难度。

(二)课程体系

从长远来看,在设计不同专业课程体系时,应鼓励学生在选修、辅修甚至修双学位的同时兼顾经管类专业和工科类专业的课程,主动为不同学院增添其他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以弥补各专业自身的不足。学校应增加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将其列为必修课程,增加创新创业平台数量并保证其开放性,在一定的强制力下使更多学员接触创新创业、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其主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三)导师队伍

高校在为优秀学生选择导师时,应为同一学生配备不同学院的导师进行交叉培养;在学科竞赛和创业比赛方面增加创新创业方面的导师,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引导更多学生进入创新模式。

(四)项目拓展

学校应引进更多比赛项目,大力宣传、鼓励并培训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相关的创新能力竞赛。其次,学院应主动组合不同专业学生组建创新队伍,使其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真正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减弱功利化目的,真正为向社会输出相关人才做准备,实现学生、高校和社会的共赢。

三、结语

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社会主流的时代,高校学生无疑是创新创业活动的新鲜血液,高校则是为社会制造和注入新鲜血液的心脏和血管。各大高校只有针对不同学院专业特征综合培养各专业各学科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结合、工科与经管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课程学习、创新实践、创业就业的内在关系,才能使营养的血液注入社会,为社会创新创业发展做出长远持久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石伟和。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91-92.

[2] 陈帆,张鹏。工科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49-250.

[3] 顾骅珊,汪浩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55-58.

[4] 桂黄宝。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我国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154-156.

双学位申请书4

1994年初,新任局长杨正泉有意办一本公开发行的对外宣传政策指导、理论研究、实践探讨的刊物,由新成立的综合业务部(后改为总编室)承担。部主任周东元提议将我从中国报道社调来,筹办这本名为《对外大传播》(现为《对外传播》)的杂志。

1994年下半年拟办一期试刊,大约在9月份后,调来了一位山东大学、人民大学的双学位毕业生,叫王贵亮。他是一个很能干的小伙子,除了处理来稿,还写了许多采访稿,像温州乐清的黄杨木雕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他采写过多年后,我见到高公博时,他还记得王贵亮。两年后,他找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后,调离外文局,到了中央电视台,现在在中央电视台4频道《走遍中国》担任制片人。过去快20年了,我们现在还有联系,去年我还帮他们看了半年多的稿子。

编辑部来的第二位年轻人,叫查九星,是江西省九江市人,家住长江边,1996年长江洪水泛滥,一艘船就冲进了他们家的那栋楼。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从1995年到1997年与我合作办杂志。他很善于学习,处理稿件、采写文章,在实践中进步很快。1997年底调到《中国企业报》、《北京晨报》,后又到珠海,现在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日报》社工作。换了许多单位,多年失去了组织生活,前年来信来电话联系,帮他证明了在外文局时的党员身份,又恢复了组织生活。

1998年,编辑部就只有我一个人,除了约稿、编辑、采访、写稿、排版、上印厂外,还要寄杂志、算稿费,都是我一个人。这时中国报道社的高晶民得到社领导的同意,利用业余时间帮我做些编辑工作,一干就是5年。对于她的帮助,我是很感谢的。当然,她付出了劳动,也有很大收获,编辑和写作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后来,外文局党委将她调去从事党务工作,就离开了我们编辑部。现在她在外文局党委纪委工作。

1998年末,中山大学毕业生沈晓宁,经过笔试、面试,考上了《对外大传播》编辑岗位。他是和我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同事。沈晓宁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家住的较远,每天跑来跑去很是辛苦,而且工作量很大,还常常出外采访,但从无怨言。小伙子是在这段时间结婚成家的,婚礼上我是他们的证婚人。《对外大传播》从机关转出后,他在局总编室工作了一年多后,调到人民中国杂志社做记者工作。现在是编辑部副主任,经常担任重大选题的采访、组稿,已成为社里采编的中坚力量。

最后来到我们编辑部的是胡琴,她是兰州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兰州日报》社担任了4年记者,后考入社科院研究生班。2001年,通过笔试、面试考入总编室,因其有4年采访、写作实践,所以尽管不是党员,还是招到了编辑部。胡琴学历高,又善写稿,所以很快就独自承担了编、写、采的工作。胡琴与沈晓宁分工协作,我们三人配合默契,繁重的工作任务对我们已不再是难事。后来,胡琴留在局总编室工作,入了党,现在担任总编室期刊处处长。

在《对外大传播》编辑部工作的几个年轻人,都与我儿子年龄差不多,胡琴只比我儿子大5天,沈晓宁还要小一些,所以尽管我们是同事,但是相处时我都将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除了查九星远在广东外,其他几位现在也还经常见面,有时他们有了想不通的事,也还愿意到我这儿交谈。当然,更多的是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看到他们取得新的成绩,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领导的关心与帮助

《对外大传播》是杨正泉局长到局后,想到要办的一份杂志,所以他经常到编辑部,与我们交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领导。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他到《今日中国》杂志社去,看了他们那期杂志的图片,感到很好,就从外宣角度对那些照片作了点评。他将稿子交给我,还说,让我看看稿子能不能用,不能用没关系,还给他就是。这真的让我感动。后来那期发了这篇稿子,还在封三配了今日中国社几位记者拍摄的图片。在发表之前杨正泉还专门找我说,不要给别的社造成压力,用个笔名吧。一件小事,对我影响很大。

说起来,那时我在《中国报道》杂志做记者也有10年了,可是真的没有和局领导说过话,没想到调到局里第一天,主管副局长黄友义就和我谈了许久。《对外大传播》开办后,黄友义就是总编。每篇稿子,处理后,写了稿签送交他审。不久,他到编辑部,对我说,以后不必每篇稿都送他审,我就可以决定稿是发还是不发。还说:“我完全相信你,能决定的就不用找我,真出了错,我给你顶着。”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话,令我至今难忘。

我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复杂,有海外关系,学生时代再努力,连团也没有入上,所以对加入组织早已是心冷了。到局里后,组织很关心我,特别是黄友义在1995年8月找我谈了一次话,要我争取入党,我才向组织交了入党申请书。1996年在党成立65年时,黄友义和姜加林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1年7月,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还专门到局里看望了两位介绍人,向他们汇报了我退休后的生活和工作。

赵常谦副局长也很关心杂志的办理情况,还为杂志写过稿。令人感动的是,发稿费时他不在,我交给了秘书。第二天,他来到编辑部,将稿费退给我,说那是他的工作,以后再写稿也不要给他开稿费。我说稿费已开出,没法退回了。他就说,你们很辛苦,就给你们编辑部吧。这是一件很小的事,过去已经十多年了,但我还记得。后来的局领导,我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们也都对这本杂志予以关心。蔡名照局长上任后,就到编辑部看望我们,召开局青年座谈会,也有我们编辑部的年轻人。郭晓勇副局长,不但关心杂志的出版发行,还为杂志写稿、发图片。

几任外文局总编室主任周东元、魏秀堂、姜加林、陈实都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魏秀堂非常关心这本杂志,经常为杂志写稿。他还非常关心我的职务职称等问题,因为我对这些看得很淡,从来不会为个人的事去找领导。我曾和他说:“我是个骑驴的,自认已经不错了。我不去看前面骑马的,再往前还有坐小汽车的。我只看后面,后面有走路的,还有挑担子的。骑驴就知足吧!”因为过去在中国报道杂志社时我们就很熟,他比较了解我,看到我一个人在办一本杂志,外文局还没有第二个人,再不给评正高职称说不过去。在他的主持下,1999年,我被评为高级记者。

众人之力

杂志若无众人之力,是难以办下去的。为这本杂志出力的首先应该说是我原来《中国报道》杂志社的同事们。当时中国报道社的几位年轻人李春耕、翟勤、李怀英、杜秀琴、牛雪琴等人,帮助我们寄杂志。每期杂志出来前先将大信封和地址签交给他们,利用工休时间粘贴好。外文印刷厂送来杂志后,中午吃完饭,他们就赶来将杂志装封好,下午就请邮局的同志来,将杂志发出。我曾向王勇学过排版,那时还需要画版式,懂得了怎样排好版,所以杂志的排版就在报道社进行,王燕给了许多帮助,使杂志比较漂亮。几年里,和王燕配合的特别好。每篇文章都排成了整页,在每自然段里增加或减少几个字就能增加一行或减少一行,或改变图片的位置和大小,都能解决凑成整页的问题,所以我们做的90期杂志找不到一处“下转第几页”和“上接第几页”。没有这些过去一起工作过的同事的帮助,怎能办好杂志。

外文印刷厂给予《对外大传播》以非常大的支持,编辑部人手少,常常赶不上出刊的日子,每次胶片送到印厂,他们都优先安排,也把出好杂志当成他们自己的任务。

外文局有那么多的杂志社、出版社,他们的领导、记者、编辑也给这本杂志以大力支持。记得办刊第一年,我找各社领导,说封底给他们做一个广告,支持我3000元。各社都给予支持,那一年就“收入”了6万元。后来,我参加新闻出版署办的总编学习班,才知道内刊不能做广告,此后就没有再收费。不收费,给他们免费做宣传,所以我再到社里去就更受欢迎了。

还有就是局内的作者队伍是不能忘记的。我们局里的编辑记者众多,他们是对外宣传的实践者,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其中有不少人是《对外大传播》的撰稿人。杂志能办下去,能办好,这些人是主力军。这些人里有沈苏儒、张彦、陈日浓、丘桓兴、张世林、皮大维等,其中我最想说的是英年早逝的黎海波。黎海波那时是北京周报的副总编,是一个非常有观点有想法的人,他到我这里聊天,我们成了朋友。我发现他有意将对外宣传与孙子兵法联系起来,并已写了一些短文,便对他说,尽管写下去,我们发连载,写多少都发。后来在杂志上连载了几期,由于他工作忙没有将他想的都落实在文字上,这可说是一个遗憾。

外宣干部的家

《对外大传播》开办时,就将全国的外宣干部都作为“内”。那时每期杂志印3000份,2000多份寄往全国各地,大部分县(旗)都寄。各地都喜欢我们的杂志。那时,各地成立外宣办不久,许多干部进了外宣口还不知道什么是对外宣传,接到我们的杂志,他们特别激动,来信说,上边还有人关心他们,有一种找到了家的感觉。10年里,我们收到了来自各地宣传部、外宣办的信。那些信处理过后,没有留下,倒是那些落款为各地宣传部、外宣办的信封,因为我曾想做个邮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而被保留了下来。

各省省委宣传部外宣办的同志和我们关系密切,经常有电话、信件来往。他们特别希望我们出面组织他们活动。2001年夏天,我们组织了十几个省的外宣干部在宁夏开了一个笔会,黄友义副局长做了讲话,每位参会者都带了稿件,做了发言,讨论也很热烈。我们做了专辑,效果很好。后来因为太忙,原计划的第二第三次笔会没有办。我退休后,偶尔碰到外省的地方外宣干部,还会谈起《对外大传播》,还会忆起过去的往事。

因为《对外大传播》编辑部与地方外宣办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们许多事都请我们帮办。云南省委外宣办许多同志都和我们非常熟,说我们是他们的“驻京办”,要到北京办展开会,先将邀请函传给(阿拉文库★)我们,由我们在京制作、转发,他们到京后就不那么忙了。还有许多地方委托我们组织记者团,到他们那里去采访。一个内刊成了记者团的组织者,能够为地方外宣做工作,得到他们的认可,是我们最高兴的事。

65 744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