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报告优质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生研究报告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小学生研究报告【第一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问题的的提出
1、在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洪流滚滚的今天,我们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这种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教师年龄结构的变化,中老年教师偏多,多数教师虽然在学习课改知识上有进步,但方法改变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这是我们在时下的课堂上经常所见的。
3、传统的教学中,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观念更新、自我定位、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或本末倒置、或放任自流,甚至认为“自主学习”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大不了在公开课上用来“作秀”等想法,导致自主学习多数沦为空谈。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心理指向以及自己定位于接受者的角色的影响,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指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然后按部就班进行学习活动。他们不同程度地存有自主学习的心理恐惧,他们害怕一旦改变了原来定势化了的学习方式,面对新的学习材料,新的学习情景,自己竟然提不出学习的问题,不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知道学些什么才好。大部分学生还存在自学方法不会、自学资料不全、甚至于担忧自学的结果不符合标准答案,不符合教师的心意,从而受到同学的嘲笑、教师权威的批评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价值
1、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改善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我校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品位,有利于推动新课程实验向更纵深方向发展。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并完善我校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善师能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学术背景良好,有课题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合理。其中大多具有小学中级职称,且均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年龄结构均衡,均为30―40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2人)。
本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研究、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研究和教育理论和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论积淀。课题组成员多人多次在《信息教研周刊》、《四川教育》、《广安教育研究》、《武胜教研》、《武胜课改》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有多篇文章在省、市、县的各级各类学术交流会上获奖。
课题研究的组织保障:该课题成立了由学校校长牵头的课题领导小组、聘请了县教研室汤继光、何鸿、汤世凯、彭刚等教育专家为顾问、由学校现有的市县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工作小组。
课题研究的制度保障:建立课题相关的培训、研讨、激励制度,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修养,既分工又协作,保证各项阶段和最终成果的完成。
课题研究的经费保障:由学校拨付必要的课题经费,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选择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中的有关概念的界定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学习的“客体”。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自主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知识接受者,而自主学习中学生则是知识的发现者。
2、调控:调节控制。躯体里有一套完整的应激系统,调节集体内外环境的调控功能,使之保持相对平衡。
3、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的法规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讲话。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的“目标教学”理论、发现理论。他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探索性的追求知识,掌握知识。
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认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是一种无意义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法是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把自己的任务视为旨在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程式。其总的设想是按照学生的情感模式去创造最佳条件,使他们自由地表达个体的情绪和思想,自然地显示症结能以在的情绪因素,并加以调整,从而改变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担任促进者角色,与传统的教师角色截然不同。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
5、按照“智力三维理论”和“思维结构理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结合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德威克的“成就目标理论”,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动机与情绪、认知活动、学校活动三个领域进行自我监控能力的建立和培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总之,要把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的激发、训练、培养,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切入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我校高段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现状 ,分析梳理出存在问题及原因,制定出一套符合我校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调控,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3、通过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双主”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调控学生的学习自主,从而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
(二)研究内容
根据我校课程改革实施的情况,本课题主要对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控策略进行研究。
1、诊断并分析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
2、开展“自主学习”调控策略研究。
(1)开展”自主学习”调控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选择自学与自控管理、矫正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核心内容为学习调控策略,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2)开展教师调控策略的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自学与自控的策略研究。
(1)深入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受控与自控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自主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2、整体性原则。实验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培养。要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各学科中全面展开。
3、个体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允许有个性差异的出现,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小学生研究报告【第二篇】
1. 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素质,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提倡鼓励个性发展。个性发展不仅仅是靠学校,教师将教育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系统建构,提供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同时,激发学生进行推理和批判性思考,进行自我教育。萧伯纳曾说:“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因此,身为教师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提倡鼓励,施行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基础上分析自我,严于律己,激励自我,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提高心理素质,发展个性,这无疑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 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社会的趋势。学校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摇篮,身为教师与班主任更是具体执行的实施者,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学生均是独生子女,随生活、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竞争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使学生自我意识方面遇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及人格缺陷。因此,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控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学生主体渴望自我教育与发展。 通过班级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能有自我调控,进行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从而希望来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他们不喜欢停留在管制的层面,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不必一味的条纲条纹的一一训导,剥夺学生的自我权利,把教育的过程留给学生在已有的认识上,自己不断的反思,对照,来不断规范自己,在体验中逐渐体察,感悟生成,进行自我教育。
二 研究的策略
1 .集体发展的策略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和集体相连时才会有力量。班集体犹如一个小社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许多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学生意识观念与行为的形成。集体对学生品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有意识地组织和利用班级的环境感染学生,使集体成为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① 创设集体心理健康的情境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据此,我积极创设集体生活的自我管理的情境,并使其具备充实丰富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发挥更大的教育效果。让学生把班级视为自己的“家”,把自己看作”家中的人”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如“家庭环境”---教室环境的自行布置,“家务建设”的构建,“责任制” 的自行选择建立,使学生能置身其中,体验、实践、参与、从而受到多层面的熏陶。 ⑴中队角的设置:汇集了“中队干部会议记录、光荣榜、队干部活动记载、队员成长记录等。并且中队干部每周一次例会,他们群策群力,为搞好班级建设出谋划策。 ⑵小队板块的设置:小队板块是体现各小队团队精神及团队特色的地方。在小队长的带领下,队员的提议下,各小队呈现自己的特色,并自行组合,如“多来米”文艺小队,创文艺特色,根据班级内容情况自排自演;“互助小队”主要帮助落后的同学;“礼仪小队”自我监督管理文明礼貌、仪表、礼节;清洁小队”主要自行维护教室学校环境及卫生。小队队员间要团结合作,并在板块间进行本队好人好事的及时报导,并展开及时自我检查批评。此举极大的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⑶多岗位健全设置:创立多个岗位,由学生毛遂自荐并进行定期岗位的小轮换,岗位建立种类名目繁多如:“语言背诵管理员”、“门窗护理员”、“课下纪律监督员” 、“图书保管员”、“领唱员”、“小小发报员”、“班级动态汇报员”、“节水节电员”、“错题纠正监督员”、“好人好事宣传员”、“板报更换监督员”、“领读背诵员”……使班内达到人人有岗,岗岗有责。使学生在多岗位中进行自律、自控、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此外在班中开设“书海拾贝”图书角,为学生们汲取知识营养提供优越条件,学生如蜜蜂般的不断拓展眼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辟有“冰激淋蛋筒公告栏”、 “光荣榜”、“才艺展示栏”等栏目,让学生自行评选,自行更换,其教育功能不一而足。 ② 班规的完善制定班规由学生制定,坚持民主商议的原则,和有针对性原则。由学生各自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欠缺,存在的问题,来制定一条针对自己缺点的规矩,把众多规矩全班汇总、综合。由同学们自己找出普通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学期班规。班规条条之后并附与制定人员的名字,这样实质是促进学生随时自我督促。班规制定后,教师引导提议制定班训,由学生推荐选择成“书写我们成长的篇章”班风,围绕自我教育的主题展开。班风的制定为“自立,自强,自律,自勉,自励。”再由学生投稿,根据班风来设计班徽。学生共同评议选取。班徽最后选取为蓝色的小船上有一颗扁心形的红叶,红叶上托起五色花,花心是“自”字,五瓣由五色组成,上面分别书写班风中的“立,强,律,勉,励”五字。班歌围绕以上内容亦由同学们群策群力,选旋律,填歌词,演唱。一系列工作后产生活泼欢快的《希望的太阳》班歌,学生们自己唱着意气风发班规,班训,班风,班徽,班歌的诞生及精心呵护,“自然的”影响了学生,并指明了方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自律,自律中反思,自悟中成长。
小学生研究报告【第三篇】
为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安徽省合肥市自2002年起,在全面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改革。经过11年的探索,学校综合评价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2013年,开始对学科检测和考试后简单公布分数甚至排名的做法深入剖析,进行《合肥市中小学学生学业成就报告单》(以下简称《学业成就报告单》)实验研究工作。前期选择了4所小学在数学学科进行实验。
二、研究目标
《学业成就报告单》实验是将传统考试从片面强调选拔、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排序作用,转变为与教育教学实现有机融合,成为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有力工具和提升手段。
《学业成就报告单》实验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和需求为重心,发展学生潜能,为学生自学提供通向学业成功的指导及支持;基于课程标准,倡导系统的观念,与学校使命、具体教学目标之间建立清晰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学业成就报告单》追求学情分析的个性化,促进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既重视学,又关注教,尤其聚焦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习结果。
三、创新做法
1.改变单一的考查形式
《学业成就报告单》借助数据管理和相关软件的控制,用统一测试整合替代各种名目的测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命题,引导学校和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评价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关注了他们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五年级为例:先确定某单元作为考试的内容,由学校五年级年级组教师做知识分布图和试卷结构表的分解;按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再一一对照要求形成试卷;所出的试卷由市教研室组织专家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命题组教师作出相应的修改,使试题符合课程标准并更具科学性、发展性;制定好的试卷由制卷人员做出标准化的答题卡、标准答案及讲解微视频等;考试结束后,采取网上阅卷,评价分析软件会自动得出学习成就报告单。
2.新潮的“成绩单”
《学业成就报告单》仅对测试中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不呈现分数,从而避免学校公布学生分数和以学生分数进行排队。
现在,参加实验学校的学生每次考试后都能领到了一份很新潮的“成绩单”。这个成绩单上没有分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卡通表情和等级评价。报告单上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卷面答题情况,比如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得分率以及失分题号,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则用几颗红色小星星标注。“操作题还没有掌握,建议对该题型针对练习。”在报告单的最后,任课老师还会添加上类似这样的一段个性化评语。
3.像体检报告单的《学业成就报告单》
《学业成就报告单》为每位参加测试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服务,针对学生试卷答题情况,进行细致的学情分析,提供落实到知识领域层面和具体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
《学业成就报告单》就像医院的体检报告单,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业成就水平,是一个总体的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第二部分是卷面答题情况,对答题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给出每一种题型的班级得分率及失分的题号;第三部分是更详细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第四部分是综合评语,以“定性”的形式总结学生本次考试反映出来的学习情况分析报告。(如表1)
《学业成就报告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数的高低,只有自己学习情况的不同分析报告。
4.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系统
《学业成就报告单》借助数据库,分别针对学生个体、班级、年级或者更大范围不同对象生成相应的、较为准确的、详细的学情分析报告,帮助学生、学校、年级组、教师等全面快捷地了解各自的学业水平或教学效果。它定位于学情分析、教学诊断,而不是选拔和甄别学生。
《学业成就报告单》对测试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形成一定范围(班级、年级、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突出教学优势特色,并对需要加强的具体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每次考试后,给每位学生一份《学业成就报告单》,给教师两份报告单:一份是命题质量分析报告,从信度、难度、区分度、试题结构分析等方面提供数据,帮助提高教师命题能力;另一份是班级/年级/学校整体情况的分析报告及试题讲解的PPT,列出每一题的得分情况、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得分率、标准差、错题学生姓名以及认知水平和各分段得分率等。通过报告单,任课老师能了解班级/年级/学生答题的整体情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这个测试测评体系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某次考试或者单元测试,而是从进入小学到升入初中都将一直进行记录并不断总结分析。这套测评系统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数据支持。
5.扫二维码就能让家长了解孩子情况
这套评价系统能自动生成学生学业成长档案,包括薄弱学科和知识盲点,通过对每一道题的分析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大体情况,并能及时通过答案解析快速进行纠错。家长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学情分析,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大数据系统的支持下,还可以实现与老师和其他家长的在线交流。
学生每次拿到《学业成就报告单》后,可以上网看教师对每道试题解答的微视频,及时解决测试中反映的问题。(如图1)
四、实验效果
学生家长对《学业成就报告单》实验怎么看?对此,我们做了专门的调研,在试点学校共发放606份问卷,收回586份有效问卷。统计显示:97%的家长认同这样的形式,其中42%的家长非常支持;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感兴趣。
1.取消“百分制”,为学生减负
取消百分制,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具体有哪些不足和问题,使学习更有针对性,从而达到减负的目的。
取消“百分制”,学校、班级、家长和学生不能再以分数排名。只有学生自己掌握学科知识点和技能情况的学习情况分析报告,自然减轻了他们的考试压力。
2.诊断式的《学业成就报告单》,有利于因材施教
每次考试给学生出具的学情分析报告,让学生能找到自己的知识短板。而任课教师也能拿到一份全班学生总体情况的分析报告,学校则可以得到一个年级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比如一道选择题,全班有多少学生做对了,哪个错误选项最多,是哪位学生出错,都有统计。通过这样的分析,任课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考查内容的掌握情况,知道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一对一指导。
3、“五星制”综合评价,更注重学习效果
《学业成就报告单》用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个性为重点,彻底改变按照分数给学生进行排名的做法,引导大家真正把关注点集中在学情分析上,通过这样的评价改革直接考查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全面的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结果、忽视发展变化的做法。
小学生研究报告【第四篇】
品德、学习后进生的存在,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它不仅影响着《义务教育法》的贯彻 落实,更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市场竞争、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后进生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 中华民族未来的素质,也决定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
减少一个后进生,学校就少一分困扰,家长就少一分忧患,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中华民族就多一分希望。 可见,后进生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品德、学习后进生的概念界定
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把品德后进、学习不良的学生称作“品德、学习后进生”。这些学生的智商水平 属于正常状态,只是由于环境(学校、家庭、社会)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个体不良的心理结构,从 而导致品德、学习较长时间表现为后进。我们对其品德、学习后进界定的具体标准是:
品德标准:在学校的平时表现及各项活动中,由本人的思想认识、道德认识不良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造成不思进取、品德修养与一般学生有较大距离,在行为表现上多次违反中、小学生守则与社会行为规范、准 则,存在较多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问题行为与不良行为,或有较大过失、过错、违纪行为且屡教不改,并已基 本发展成为行为、习惯定势。
学习标准:三门主要学科(思品、语文、数学)在一年内或更长时间内平时考查、其中考试、期末考试、 学年考试其总成绩不及格,与部颁教学要求有较大距离,且学习成绩大大低于自己的智力水平。
三、样本分布
为反映当前后进生存在的实际,样本选择上中、小学取样以初中为主,城乡学校以城为主,普教、职教以 普教为主,上中下三类学校比例各占三分之一。
实际调查,本课题样本分布全省7个市、22个县(区)、105所学校,共得到有效个案、问卷调查样 本712个。
四、品德、学习后进生归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归因分析
我们的调查表明:在712名后进生中,与学校教育失误相关的有619人,占后进生总数的87.07 %。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1.错误的教育观念在制造后进生
在问卷调查中,有近80%的学生迫于“升学无望”而自暴自弃或越学越后进。他们说:“我们升上初中 的第一天,校长和老师就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能考上高中、大学才算有出息!’”有的说:“班级 、学校评‘三好’,就是看学习好。”有的甚至说:“学习不好,不是让我们降级,就是给我们放假,我们不 念才好,我们还有啥学头儿?”……这些道白充分揭示错误的教育观念首先导致的后果。
2.教育方法失当“逼”出了后进生
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例不对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提出批评。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 场合;肆意挖苦,不留情面;动骂动打,不讲师情;撵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 转嫁教育;强其调班,发难校长;弃之不管,任其东西……上述种种,直接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后进 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在我们的调查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而使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占 被调查总数的37%。
3.班主任工作失误导致出后进生
前面曾提到,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37%。在这37%中,涉及到班主 任工作失误的占绝大多数,主要表现为:(1)偏爱失误。偏爱少数“尖子”生,致使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 心大减,越来越后进。属这种情况的后进生占总数的近一半。(2)非正式群体工作失误。无视友谊与“小团 体”的界限,把本不后进的学生推到后进生一边。属这种情况的后进生占总数的近21%。
4.学校管理失误“管”出了后进生
调查表明:后进生的出现与学校管理失误密切相关。学校管理的主要失误有:(1)尚有近三分之一的校 长的首位工作是抓钱,导致德育被忽视;(2)有近70%的校长不抓教学,抓教学的副校长近半数对教学抓 得不力;(3)以罚代管、以撵代管、以处分代管,这种管法虽涉及到的学生不多,但涉及到几个便有几个成 为后进生,“命中率”极高。
(二)家庭教育归因分析
1.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
调查表明:由于家长对子女的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导致子女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6 1%。40岁以上的家长多以“”后对艰苦岁月的体味去教育子女升学;40岁以下的家长则多以对市场 经济大潮冲击的体味去教育子女赚钱。在这种教育下,使有的埋头苦学而不思品德端正,有的苦学不成便自暴 自弃,有的干脆不学而去逛市场,与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
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相关的后进生在所有家庭教育归因中占的比例最大,高达72%。主要表现为粗暴打 骂、溺爱袒护、放任自流。
3.家长自身不完善
调查表明,与父母自身不完善相关的后进生占调查总数的33%。这种不完善,一表现为父母经常吵骂、 大打出手,从而导致子女对爱的失落,对生活的失望,性情孤僻,性格暴躁;二表现为父母缺少对人生的正确 追求,或追求吃喝玩乐,或迷恋于扑克、麻将,从而导致子女对学习的淡漠,不思进取;三表现为父母生活的 不检点,或追求吃穿打扮,或与婚外恋人厮混从而导致子女不想学。
4.家庭残缺与再婚家庭
在被调查的后进生中,有7%的后进生父母有一方不全,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不能像正常家庭子女那 样能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
导致子女冷漠、孤僻、忧郁的性格,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思进取,而成为后进生 。
5.父母系个体业者
我们的调查显示:后进生中有11%的父母是个体业者。这些父母整天起早贪晚地忙于作买卖攥钱,无暇 问及子女的品德与学业,无暇对子女进行教育与辅导;其中有甚者,面对子女的后进竟亮出大把钞票慰藉、安 抚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用钱雇用同学写作业、跑腿学舌,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
(三)社会教育归因分析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当前的报刊、广播有关教育工作的报道,时常可以发现错误的导向。诸如: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 升学率作标准,对升学率高的教师给予重奖,有的集团、公司、乡镇对考上大学的奖以上千元奖金。受社会错 误导向影响的后进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3%。
2.社会风气不正
调查表明:主要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而成为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18.5%。社会不良风气中对 学生影响较大的是、、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使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不高的学生沿着羡 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后进生。
3.黄色文化毒害,灰色文化熏陶
黄色录相、书刊对少年儿童的毒害已多为人知,灰色文化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警觉;歌词既不“黄”更不反 动,无非是爱呀、情呀、不问前程地“潇洒走一回”之类,使许多青少年灰退丧志,荒废了进取,过早地投入 了对爱的寻觅、对情的追求,不思增长本事地去空手潇洒!……我们的调查显示:主要因有害文化熏陶而成为 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13.6%;我们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归因的专项调查显示:主要因有害文化毒害而犯 罪的占调查总数的14.02%。
4.社会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
中小学生渴望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但鉴于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较低,一经与社会上有劣迹的人搭上手臂, 很快就会成为后进生。调查显示:主要鉴于这种影响的后进生占调查总数的6.55%;青少年违法犯罪归因 专项调查显示:主要鉴于这种影响而走上犯罪的占调查总数的15.85%。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归因分析
学习后进生属智力正常的少年儿童,与学习好的学生比较,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兴趣离异与兴趣转移。主要因教师讲课枯燥乏味,让学生死记硬背,给学生留做不完的作业。
(2)意志品格低下。由此而成为学习后进生的,占调查总数的半数以上。
(3)抑制力品格低下。这是绝大多数后进生的共同弱点。有的表现为对外来刺激的抗干扰能力较低,有 的表现为对主观不良情绪的抑制能力较低。
(4)学习动机不端正。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升大学而学,一类为将来攥大钱而学 。于是,有的当感到将来升学无望时便急转直下而后成为学习后进生,有的当很难使学习与挣钱挂起钩时便淡 漠学业,不仅成为学习后进生,而且由于由“钱”的支使,又极易成为品德后进生。
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品格低下不是固有的,是学校、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但主要责任在学校。
五、品德、学习后进生对策研究
品德、学习后进生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后进生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为此,需要我们依据系统科学与教育科 学理论,实施一项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与社会为两翼的“我为后进生献爱心”的整体教育工程。
(一)工程组织与领导
(二)工程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与党的教育方针,为青少年奠定良好的素质发展基础 。
(三)工程目的任务
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承担的品德、学习后进生的教育任务,使其达到所设计的转化目标:半年内,品德不再 出现新的“滑坡”,学习成绩平均达到及格;一年内,品德表现有所进步,学习成绩平均达到65分;二年内 ,品德表现有较大进步,学习成绩平均达到70分;三年内,品德表现、学习成绩达到良好;工程付诸实施不 再有新后进生出现。
(四)工程实施总原则
1.偏爱后进生原则。认真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因材施教原则。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最后奏效。
3.德育为首、非智力因素为先原则。后进生教育只有运用“内发律”才可能奏效。
4.整体性原则。后进生的成因是错综复杂、互相制约的,其教育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整体实施才能实 现教育效果的优化。
5.激励性原则。对后进生的教育应坚持肯定评价为主,努力使来自外部的激励化作内部的动力。
(五)工程实施的基本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7-8周)
1.成立学校“我为后进生献爱心”教育工程委员会与班级教育工程小组。
2.确定工程对象。
3.签订工程责任状。以班为基层工程,层层签定责任状,写明教育对象、教育期限、应实现的教育目标 ,以及依目标完成情况应给予的奖罚规定。
4.开展工程前测。即对教育对象的品德、学习的具体表现的调查摸底。
5.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安排、工程完成指标规定、人员分工、教育方法、实施步骤等,送校长 签署同意后执行。
6.工程实施前培训。培训由校长主持,全校统一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端正教育思想,明 确教育原则,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2年不等)。[略]
第三阶段:验收评价阶段(2-3周)。[略]
(六)确立学校、家庭、社会相应的教育原则
1.学校的主要教育原则
(1)兴趣教育原则;(2)个性发展原则;(3)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4)说服与导行 结合原则。
2.家庭的主要教育原则
(1)兴趣教育原则;(2)个性发展原则;(3)说服与导行结合原则;(4)自身榜样教育原则;( 5)“行必果,言必信”原则。
3.社会(社区)主要教育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2)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原则。
(七)建立科学的教育方法体系
1.一般教育法
(1)坚持唯物辩证法,即“一分为二”的方法;(2)坚持教育科学化,即以科研促后进生教育的方法 。
2.具体教育法
(3)榜样教育法;(4)辩驳教育法;(5)迁移教育法;(6)情感教育法;(7)感化教育法;( 8)说服教育法;(9)环境教育法;(10)锻炼教育法;(11)行为强化法;(12)整体教育法。
3.特殊教育法 (亦称“特殊教育技术”)
(13)登门槛技术,即对后进生实行“步步为营”教育;(14)角色置换技术,即通过让后进生扮演 一种正确的或错误的角色,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过去的错误角色(如让后进生当一段班干部,即属这种技术) ;(15)强迫接触技术,即强迫后进生同自己的“落后面”接触,以正视并改掉自己的缺点、错误(对经常 逃避扫除的后进生,教师强迫他参加并与他一起扫除,即属这种技术);(16)心理互换技术,即创造条件 让后进生体验对方的心理感受,以达到认识自己错误的目的的技术;(17)反馈补救技术,即从后进生实际 出发,帮助其制定、实践具体的进步计划,帮助其通过自己的实践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补救的技术;(18 )教育承包技术,即承包教育后进生教育的技术;(19)发展特长技术;(20)舆论影响干预技术,即利 用正确的社会舆论、班集体舆论的压力教育后进生的技术;(21)权威影响技术;(22)心理互换技术… …
(八)建立正确的工程运行机制
1.目标机制;
2.整体实施机制;
3.反馈调控机制;
4.奖罚激励机制。
上述仅是此工程的基本思路,付之实施尚待做出更具体的设计。……
上一篇:社区志愿者个人事迹优质4篇
下一篇:三行情书【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