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精编3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学生教育(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学生教育范文1
体育;生命教育;关注健康
学者叶澜在1997年发出了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召唤,他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进行的活动是为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我们可以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体育生命课堂,来展现生命的魅力,提高生命的质量。李曙刚等人认为民主型课堂注重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与信任,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的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行为自然,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目标定向与课堂秩序容易达到高度。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一种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更加放得开,才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更加有益。本文从体育课堂组织和师生关系两方面进行阐述研究。
一、体育课堂组织
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合理的课堂组织,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更需要课堂管理的一些方式的创新转变。本文从课堂组织的队形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管理、竞赛与游戏四方面进行分析、实践。
1.队形变化
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在选择队形时,不约而同采用 “横排站立(即四列横队)”。无论是上课队形、技术讲解、动作示范、下课队形等,“横排站立”似乎成了万能的队形。其实这种站队方式有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只考虑省时省力,却忽视了教学效果。当班级人数较多时,老师讲解示范,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清,看不准,很难领会动作要领。这样导致后排同学往前挤,难免出现推、拥等现象;另外这种队形太单调、死板,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合理的教学队形选择与应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合理,对于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体验成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发展综合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等。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做到了相信生命,同时在合作中做到了尊重生命。在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生命也变得丰富精彩。例如在进行耐久跑12分钟定时跑的练习中,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自己安排训练方法和合作模式。在跑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体力不支的时候,其他同学给予鼓励,也能坚持到最后。
3.团队管理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管理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培养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促进他们的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并最终促进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在体育课堂管理中,也需要学生进行团队管理。在一学期的教学中,定期更换班级体育委员,实行小组合作组长轮换制,尽量安排到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体育课堂的管理中。这是对他们人生经历的一种锻炼,同时也会让他们意识到对生命的相互尊重。
4.竞赛与游戏
体育课堂中的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竞争通常是一种通过激励使自我得到提高的动机形式。课堂中采用小型竞赛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精彩,懂得欣赏生命、尊重生命。例如在进行快速跑的教学中,设置小型课堂竞赛,结合小组合作模式,每组选派选手参加比赛,其他同学作为拉拉队,给选手加油鼓劲;或者采用竞赛接力的方式,大家一起团结协作,力争第一。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另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生也很乐于参与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发展。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体育游戏的方法和种类较多,如“瞎子走路”等游戏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信任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受益。
二、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一位严者的角色,教师的一切指令都是正确的。而现行的教育则要求教师作为主导者来引导、指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建立起民主和谐的体育课堂,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离不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只靠教师的教导,而忽略学生的配合,只能让课堂失去活力,那就难以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实施教学过程的目的就是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教与学的目的一致,双方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所以要建立好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既要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又要做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平等对待。俗话说“能者为师”,在体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其掌握的知识技能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而随着瞬息万变的时代进步,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知识。石俊杰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表明了师生人际关系的三种形态,即亲密型、冷漠型、紧张型。可供我们借鉴。只有在尊重、合作、信任、热爱、敬佩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才能建立起和谐的课堂环境。
本文从体育课堂组织和师生关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立高效的生命教育体育课堂。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成就自我,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提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曙刚,杨洪涛,赵华恩。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环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系,2010(12)
[2]曾勇。高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学生教育范文2
科学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儿童早期发展的社会生物学意义
从玩伴到雇员:教育的演变
心理压力的身体负担感知
睡眠剥夺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2014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
面孔可信任度评价的研究回顾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跨文化视角
体育活动的生物学效应:“流动脑”机制
“双非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初探
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网络成瘾青少年情绪和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教育生物学:架起沟通生物医学与教育的桥梁
医教结合背景下脑瘫儿童康复管理策略
失乐症的认知神经机制及矫正和教育策略
特殊婴幼儿早期发现和干预的医教结合模式建构
手机移动互联网依赖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
音系结构:来自生物语言学的视角述评
空气污染物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调查
超扫描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
增强记忆与改善语言学习的临床试验(英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状况
学习动机及方法与学科成绩的相关性
自闭谱系障碍干预面临的困境和意义
创造性思维酝酿效应研究进展及其实践隐意
挑战性游戏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香港三年级学童阅读中、英文时脑电图的分析
睡眠时间对不同性别学龄儿童学校表现的影响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对表情和情境情绪的认知特点
0~3岁婴幼儿早教调查:沪80后已婚女性的观点、参与和期望
心智、脑与教育——教育神经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香港小学生非上课日活动模式初步探讨(英文)
上海市嘉定区小学生肥胖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
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差异
家庭教养方式与智能发展的关系:气质的调节作用
健身运动对儿童认知、大脑功能和学业表现的效益
非线性语音分析在普通话语音发育障碍评估中的应用
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营养工作的启示
益生菌对儿童与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心智、脑与教育——教育神经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香港儿童参与体能活动状况及自觉体能能力探讨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对表情和情境情绪的认知特点
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危机知识的作用
自发与诱发状态下老年人与青年人反事实思维比较实验研究
南京城区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流行现状与家庭环境相关性研究
学生教育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理念,使学生们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是我们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注重学生体质的加强,而且还应当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理念。因为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体育在开展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此之外,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包括课堂讲座、体育游戏、体育视频等内容,而且还包括体育竞技比赛以及社团活动等多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下生活。所以说,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方式具有多元化,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粗浅的分析:
(一)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意义的活动,例如体操、攀岩等,通过教师的专业型教育以及言语方面的激励,使学生能够通过克服障碍,树立对自己的信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教学预期目标,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困难,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水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师应当多采用正面的语言给予学生鼓励,而坚决不能使用那些容易给学生自信心带来负面影响的语言。
(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在开展针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所在。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内容中多安排一些能够开展团队合作的比赛,比如拔河、篮球等,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使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充分意识到:在集体活动中只有成员间相互配合,才能够将个人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不是追求个人风头。
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组建一些运动社团。积极开展体育社团的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充分体现出了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意识,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竞争意识能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多开展竞技类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浓厚的竞争氛围,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通过各种比赛的方式,对学生的竞技能力特别是拼搏意志进行锻炼。除此之外,我们体育教师还应当成立各种专项的兴趣小组、俱乐部,或篮球小组、乒乓球小组等,由教师定出阶段性目标和总的目标,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来参加,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和竞争意识。在日常的练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充分重视激励的作用,这对于学生参与兴趣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百米短跑项目的练习时,定20秒为及格、15秒为优秀。这样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努力,由于不仅仅是和别人比较,也要和自己比较,对竞争意识的培养是有益处的。当然,在培养竞争意识的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才有利于学生心理平衡和进取心的成长。在组织比赛时,无论是个人比赛还是集体赛事,都要选择合适的对手,让两者有竞争性,最好能够势均力敌。这样就不会出现一方没有压力,另一方又压力太大,甚至消极放弃的状况。
(四)注重学生意志的磨练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基本上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感情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以后继续升学甚至是就业之后,学生难免会遇到打击和挫折。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教导学生:对挫折和失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心理上要有准备,并有自我调节能力。一场比赛总有胜负两方,胜不骄不容易做到,败不馁尤其艰难。教师如何引导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永不言败的精神,能够跌倒后再爬起来,知耻而后勇。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有难度的活动,对学生身心的磨炼有益处,培养学生认识困难并且战胜困难的信心。比如负重接力、跨越障碍等活动,长距离的越野跑、登山等,都需要耐力、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所帮助的。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们的思想价值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强德育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制,而且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渗透作用,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理念,通过体育活动这种特殊的形式实现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额日敦套格,肖慧英。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场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2]刘文荣。对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讨[J].甘肃教育。2011(09)
上一篇:建设项目申请书【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