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彩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第一篇】
不过,这些浙江的秀才们也确实有本钱自得。因为浙江自古以来就是人文渊薮鱼米之乡,人才辈出不绝如缕。其中出产最多的除了文人,就是商人。虽然每个地方都出秀才和商人,但每个地方的又都不一样。
前面两章介绍了宁波帮、温商和绍兴商人的特点,本章着重给大家讲述义乌所在的“婺商”(金华古称婺州)的历史、内涵和趋势。
婺商发端早于龙游帮勃兴
古代婺商发端于唐、宋时期,至明万历年间,八婺大地的工商业已形成相当规模,交易兴旺。从宋朝开始到民国时期,金华婺商的商帮曾出现过三次崛起,首先是徽商带动下的初兴,然后是“龙游帮”的崛起,最后才是本地商帮“金华帮”的崛起。
金华是百工之乡,自古手工业发达。据志书记载,从宋代开始,八婺大地的农村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集市。至明万历年间,这些乡村集市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估计已拥有近百个。乡村集市的出现,推动了商品批发中心的形成,这是历史赋予兰溪的一个机缘。从唐、 宋开始到明、清和民国时期,水路在八婺商人开拓市场当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兰溪有“六水之腰”(“六水”指衢江、婺江、兰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七省通衢”(“七省”指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湖南、广东和江西)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婺商的价值观偏好和行为倾向首先受到生存环境、传统习俗的影响。其中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对婺商的影响最为突出。这些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根植于当地经济条件和文化学术传统,也与当地特殊的地域环境和人文氛围分不开。
吕祖谦创立的金华学派,规模宏大,探性命之本,贵涵养实践,学术力主“明理躬行”,强调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物理心性,注重治乱兴衰和典章制度。
永康之学代表人物是陈亮。陈亮是永康人,南宋状元,世称龙川先生。他力主抗金,《宋史・陈亮传》称他“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志存经济,重许可,人人见其肺肝。”他气节高迈,终生极论时事,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
经济思想方面的开创性见解是陈亮思想的亮点。他在《四弊》中提出了对行业分工的认识:“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不同于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而主张“农商并重”。他主张富民,为富人说话,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反对“折困天下之富商巨室”,批评王安石变法“唯恐富民之不困也”,“唯恐商贾之不折也”,要求朝廷保护富民。在义利观方面倡言功利,提出:“禹无功,何以成六府?乾无利,何以具四德?”他说“人生不能无欲”,与要求“去欲”的观点不同。他与朱熹进行著名的“王霸义利之辩”,虽然无法分出胜负,但他的坚定立场非常鲜明。
陈亮把天下豪杰分成两类:一类是能“把笔为文”的士人,一类就是东阳郭彦明之类白手起家的经商人士。在永康,除了发展这种思想以外,陈亮还躬身实践经商之道,并因此致富。后来,陈亮将这种思想带到妻子的娘家――义乌,陈亮在义乌、东阳两地收了不少弟子,鼓励他们实业举业两不误,积极事功治生。
龙游商帮是早年婺商的高峰
龙游商帮是指以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为中心的衢商集团,它萌发于南宋,兴盛于明代中叶,以经营珠宝业、贩书业、纸张业闻名。明万历年间(1573年~1602年),它于徽商、晋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场中角逐,称雄一时,故有“遍地龙游”之谚。龙游商帮是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中唯一以县级单位为区域的商帮群体,因而其内在的影响力尤为巨大。
驰骋于商界的龙游商帮,其经营区域甚广,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俗有遍地龙游之谚”。龙游帮商人大多从事长途贩销活动,“龙游之民多向天涯海角,远行商贾”,不仅活跃在江南、北京、湖南、湖北和闽粤诸地,而且还一直深入到西北、西南等偏远省份。
龙游商人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龙游商帮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如今,作为现代浙商的源头之一,龙游商帮被誉为现代浙商的“老家祖父”。
两权分离比西方职业经理人
制度早了100多年
今日婺商有两大突出板块,一是以义乌为首的小商品市场板块;一是以永康为首的五金制造业板块。前者创造了先市场后制造的“义乌模式”,后者则是先制造后市场的“永康模式”。这些婺商集群的形成,与其工商业历史传统关系密切。
在长期的市场竞争和经营实践中,一批知名品牌和杰出婺商脱颖而出,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道和经营管理方法。其中关于股份制以及股东与经理人关系有效定位的方法,至今仍有现实借鉴意义。
著名的祝裕隆布店就是其中的典型。其老板祝丹山在积累了一定资本后,于金华设立了祝裕隆布店,首次建立了店主所有权与职业经理经营权分离的制度。据考证,这要比西方实行职业经理负责制提早了100多年时间。
祝丹山全权委托徽州商人打理店面,并立下两条店规:一是祝氏店主除了年终由各房推举代表(董事)来店里议事,听取经理的经营情况报告、决定经理去留以外,平时一切经营权、人事任用权、奖罚权均由经理行使,店主一概不加干涉。二是祝氏店主亲属一律不得在店内任职,包括在店里当学徒或一般员工;住在城区的祝氏家族成员,不得在店里赊欠银两和货物或拿店中东西,住在乡下的祝氏家族成员有事来城里,只允许在店里住一宿食两餐,不得多作滞留。
祝裕隆在金华创业200年,传至七代,还在兰溪城里和游埠开了分店,附设染房,并在上海、宁波两地设立座庄, 专事采购,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惯常说法。到鼎盛时期,祝裕隆资本超过百万银两,从业人员160多人,年销数十万匹布。
豪华客车巨头6岁开始放牛
当代婺商是浙商大家庭里非常有活力的一支,他们与其他浙商兄弟一样,第一代婺商也是典型的草根出身。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是农民出身,因为家境不好,16岁那年他就跟着一个木匠只身来到诸暨学手艺。中国豪华客车企业巨头庞青年也出身农村,6岁开始放牛,16岁还在林场里割草。上海最大的民营企业掌舵人,东阳籍的上海复星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广昌,父亲是石匠,他是咬着梅干菜考上大学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饰品业的“大姐大”周晓光刚十六七岁就背着小百货天南海北地闯天下。浪莎集团董事局主席翁荣金、总裁翁荣弟兄弟俩,从义乌老家出发到广州纺织品市场“沙里淘金”。人称“常青树”的飞鹰集团创始人吴少华在办厂之初的1967年,他的厂子固定资产只有3个铁墩、7条木板凳和9把铁锤,人力资本就是包括吴少华在内的9个“泥腿子”。
徐文荣发誓重建圆明园
2008年2月,一位叫徐文荣的老人宣布将斥资200亿元在位于浙江金华东阳市的横店镇重建圆明园。彼时,徐文荣已经73岁。消息一出,海内外震动。但熟悉徐文荣的人一点都不惊讶,知道他至少不是炒作。因为此时,徐文荣已经给世人留下了一座称为“东方好莱坞”的中国最大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以及每年销售额200多亿的中国500强企业。
徐文荣20多岁时就是脱产干部、区团委书记,由于三年自然灾害,被动员回到横店家乡务农。过了两年,徐文荣成了横店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当农村干部这么多年,却不会种田,他知道靠种田富不起来。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为了让大家日子好过一点,徐文荣什么活都干:一担粪一百二三十斤,一挑就起来,山路也得挑上去;本来不会拉独轮车,但五六百斤的东西,他也硬是拉得动。就是这么拼命硬干,还是吃不饱,没有钱用。
20世纪70年代初,徐文荣又冒着风险办起了五金厂、无线电元件厂、木雕厂等小工厂,但最后都失败了。1975年,乍暖还寒时节,横店居然争得一个难得的大机遇――徐文荣领头创办横店丝厂,当时浙江全省只批了12家缫丝厂。徐文荣带领大家劈山填土,苦干了10个月,最后把丝厂建成,这是个了不起的奇迹。开机典礼盛况空前,锣鼓喧天,大家欢欣鼓舞。谁也没想到,这是横店辉煌的“第一炮”。
40岁才开始创业的徐文荣其实“成名”很早,1955年他20岁时,当时仅有高小学历的徐被评为“全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徐文荣一生的传奇色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跳出传统套路的创新勇气,也就是所谓“想人所不敢想,说人所不敢说,做人所不敢做”,而且是想到了立马就做。
1984年11月,徐文荣在原东阳县横店轻纺总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东阳县横店工业公司(后又改为东阳市横店工业总公司)。横店工业公司成立后,撤销了原乡政府工业办公室,徐文荣取得了企业法人代表资格;同时,徐文荣又提出乡党委、乡政府不能派人到企业兼职,企业领导也不能到乡政府兼职;一切企业内部事务,包括干部聘用、劳动人事、工资资金分配、企业关停并转、基建技术项目等均由公司决策,政府概不插手干预,使工业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决策中心和投资主体。徐文荣在横店率先实行了政企分开,这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是最早的一家,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树”得并不轻松,那是徐文荣争来的,这也为他争得了“不服管”的名声。
横店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经国家经贸委审批组建的乡镇企业集团,核心企业总资产居全国乡镇企业集团首位,是国内三家特大型乡镇企业集团之一。在全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最高利税总额”、“最大出口创汇”1000家排序中,横店集团曾分别名列第3、第2、第4名。
而徐文荣自己,则名列2000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8名,称其个人资产为亿美元。有意思的是,徐文荣在次年的排行榜上即“落榜”。原因很简单,徐文荣声明横店的资产是全体横店人的。他说,横店是独一无二的社团经济,我个人绝对没有这么多钱;但如果把横店算在我头上,绝对不止这么少。徐文荣的激烈反应还引出了他与该排行榜的统计者、英国会计师胡润的见面,那是2001年7月,这次见面被广为传布,因为对话非常生动。
参透世事的徐文荣曾带大家去参观平时最忌讳的殡仪馆和看守所,目的就是进行一次人生观教育,是要大家懂得人生的路应该怎么走。被学者誉为社会转型时期杰出现代农民领袖的徐文荣,追求的是堂堂正正做人,既不做神,更不做鬼,只做一个好人。
“中国阿信”周晓光来自义乌
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曾被评为年度风云浙商,她是著名的浙商女杰,也是知名度很高的全国人大代表。因为其创业的典型性被誉为“中国阿信”。
197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山村女青年周晓光抱着让家人过上温饱生活的想法,凭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向母亲借了几十元当本钱,出门“跑码头”做起了生意,那年才16岁。周晓光回忆说,当时,她只拿着一本中国地图,沿着公路、铁路往前走,经常是白天摆地摊做生意,晚上坐车赶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能使家里人过上好生活。6年之间,周晓光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一分一厘的赚到了2万元钱。
1985年,婚后的周晓光夫妻两人拿出了几年来所有的积蓄,在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里买下了一个摊位。凭着女人的敏感以及同样的爱美天性,周晓光选定了经营饰品生意。于是,丈夫到广东进货,她在义乌练摊。几年下来,他们在义乌最好的住宅小区买下了新房,在市中心朝阳门买下了店铺。10年苦心经营的结果,周晓光夫妻俩已经有了几百万的资产积累。这时很多当年一起练摊的同行们都选择了“过安稳日子”,但周晓光的创业雄心不减,1995年7月,夫妻俩毅然拿出700万元投资办饰品厂。回忆起那个难忘的夏日时,周晓光说,当年作出这样的决定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如果办厂不成,夫妻俩十几年的身家将付诸东流。这时,周晓光的心态充分体现了对不确定性的把握能力,她说:“我们两人当初来到义乌时,本就是一无所有,大不了再重新开始!”
周晓光的社会形象中有三大亮点:义乌经验的代言人、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履职典型以及28人同吃一锅饭的和谐大家庭。她也因此分别保持着三个纪录:义乌历史上第一个企业界全国人大代表;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周晓光的议案建议最多,她一个人提交采纳的议案就占到总数的3%;还有一项未经考证,祖孙三代30余人同吃一锅饭同住一栋屋。这样的情景堪称罕见,令人称奇,也让人羡慕。
周晓光一共姐弟七个,她是大姐,下面还有五个妹妹一个弟弟,她的爱人虞云新则是兄弟6个。这个超级大家庭吃住都在同一幢楼,客厅里摆着两张大酒店才用的超大圆桌,中间配上转盘,晚饭时大家都回来,经常是两张大圆桌挤得满满当当,而两层楼里面有这个大家庭的18间卧室!
做一个大家庭里上上下下心悦诚服的“大姐”,与做一个在义乌和中国饰品行业呼风唤雨的“大姐大”,同样不容易。周晓光说:经营好一个家庭并不比经营好一个公司轻松,当好“女儿、大姐、妻子和母亲”,不仅是家庭幸福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浙商群体内部各个板块,在未来将趋于同一化还是个性更加清晰,现在我们还无法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一个区域性企业家群体在产业、文化、理念、模式等方面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会越来越难。我们期望,浙商内部各板块会慢慢趋同,同时保持浙商整体的个性和差异化。这样才是一桌风格鲜明的“浙商大菜”,而不是一桌“拼盘”。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第二篇】
宿新市徐公店 宋朝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 一作:花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译文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注释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走,跑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宿新市徐公店》创作背景
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这组诗当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彼时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一处城镇,在今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建康之间。这里水陆环绕,舟车通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短期借宿,见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赋写这组诗。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第三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翻译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第四篇】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7、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下一篇:弟子规孝悌篇原文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