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期望【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数学期望【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期望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 随机变量 数学期望 经济应用

数学期望(mathematical expectation)简称期望,又称均值,是概率论中一项重要的数字特征,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通过探讨数学期望在经济和实际问题中的一些简单应用,以期起到让学生了解知识与人类实践紧密联系的丰富底蕴,切身体会到“数学的确有用”。

一、决策方案问题

决策方案即将数学期望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加以决策。它帮助人们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可能采取的方案中做出选择和决定。具体做法为:如果知道任一方案Ai(i=1,2,…m)在每个影响因素Sj(j=1,2,…,n)发生的情况下,实施某种方案所产生的盈利值及各影响因素发生的概率,则可以比较各个方案的期望盈利,从而选择其中期望盈利最高的为最佳方案。

1.风险方案

假设某公司预计市场的需求将会增长。目前公司的员工都在满负荷地工作着,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考虑是否让员工超时工作或以添置设备的办法提高产量。假设公司预测市场需求量增加的概率为p,同时还有1-p的可能市场需求会下降。若将已知的相关数据列于下表:

由条件可知,在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使员工超时工作或添加设备都是合算的。然而现实是不知道哪种情况会出现,因此要比较几种方案获利的期望大小。用期望值判断,有:

E(A1)=30(1-p)+34p,E(A2)=29(1-p)+42p,E(A3)=25(1-p)+44p。

事实上,若p=,则E(A1)=(万),E(A2)=(万),E(A3)=(万),于是公司可以决定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若p=,则E(A1)=32(万),E(A2)=(万),E(A3)=(万),此时公司可决定采取员工超时工作的应急措施。由此可见,只要市场需求增长可能性在50%以上,公司就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期利润的增长。

2.投资方案

假设某人用10万元进行为期一年的投资,有两种投资方案:一是购买股票;二是存入银行获取利息。买股票的收益取决于经济形势,若经济形势好可获利4万元,形势中等可获利1万元,形势不好要损失2万元。如果存入银行,假设利率为8%,可得利息8000元,又设经济形势好、中、差的概率分别为30%、50%、20%。试问应选择哪一种方案可使投资的效益较大?

比较两种投资方案获利的期望大小:

购买股票的获利期望是E(A1)=4×+1×+(-2)×=(万元),存入银行的获利期望是E(A2)=(万元),由于E(A1)>E(A2),所以购买股票的期望收益比存入银行的期望收益大,应采用购买股票的方案。在这里,投资方案有两种,但经济形势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做出选择的根据必须是数学期望高的方案。

3.面试方案

设想某人在求职过程中得到了两个公司的面试通知,假定每个公司有三种不同的职位:极好的,工资4万;好的,工资3万;一般的,工资万。估计能得到这些职位的概率为、、,有的可能得不到任何职位。由于每家公司都要求在面试时表态接受或拒绝所提供职位,那么,应遵循什么策略应答呢?

极端的情况是很好处理的,如提供极好的职位或没工作,当然不用做决定了。对于其他情况,我们的方案是,采取期望受益最大的原则。

先考虑现在进行的是最后一次面试,工资的期望值为:E1=4×+3×+×+0×=万。

那么在进行第一次面试时,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接受一般的值位,期望工资为万,但若放弃(可到下一家公司碰运气),期望工资为万,因此可选择只接受极好的和好的职位。这一策略下工资总的期望值为4×+3×+×=万。

如果此人接到了三份这样的面试通知,又应如何决策呢?

最后一次面试,工资的期望值仍为万。第二次面试的期望值可由下列数据求知:极好的职位,工资4万;好的,工资3万;一般的,工资万;没工作(接受第三次面试),万。期望值为:E2=4×+3×+×+×=万。

这样,对于三次面试应采取的行动是:第一次只接受极好的职位,否则进行第二次面试;第二次面试可接受极好的和好的职位,否则进行第三次面试;第三次面试则接受任何可能提供的职位。这一策略下工资总的期望值为4×+×=万。故此在求职时收到多份面试通知时,应用期望受益最大的原则不仅提高就业机会,同时可提高工资的期望值。

二、生产和销售利润问题

在经济活动中,不论是厂家的生产还是商家的销售,总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都不利于获得最大利润。但供应量和需求量又不是预先知道的。理性的厂家或商家往往根据过去的数据(概率),用数学期望结合微积分的有关知识,制定最佳的生产或销售策略。

假定某公司计划开发一种新产品市场,并试图确定其产量。估计出售一件产品,公司可获利m元,而积压一件产品,可导致损失n元,另外,该公司预测产品的销售量X为一个随机变量,其分布为p(χ),那么,产品的产量该如何制定,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假设该公司每年生产该产品χ件,尽管χ是确定的,但由于需求量(销售量)是一个随机变量,所以收益Y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是X的函数:

于是期望收益为,问题转化为,当χ为何值时,期望收益可以达到最大值。运用微积分的知识,不难求得。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求目标函数期望的最大最小值。

三、委托―问题

在经济生活中,委托―是非常普遍的,例如老板和员工、股东和经理等等。老板希望在给员工支付工资的同时确保员工能恪尽职守地工作,而员工则希望在拿到薪酬的同时尽量少工作。那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来确保两方面的平衡呢?我们可以用双方利润的数学期望来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如果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老板的利润会随着员工的努力程度而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员工的努力程度不变,老板的利润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简单综合为运气好和运气差。假设这两方面的影响可概括如下:

由上表数据知,当利润为最小(10万)和最大(40万)时,老板可确定员工是否努力工作,在其他情况下无法确定,因此,员工可能会偷懒。另一方面,员工工作只是为了工资收入,努力工作会增加他的劳动成本,简单起见,记其努力工作的劳动成本为10万元,而不努力工作的劳动成本为0万元。因此,对于老板来说,最有利的结果当然是员工努力工作,这是因为老板的期望利润为:当员工努力工作时E1=20×+40×=30万;当员工不努力工作时E2=10×+20×=15万。那么,如何能保证员工能够努力工作呢?我们可以考虑不同的报酬形式:固定工资12万元;对员工的努力作出奖励。假设老板可制定报酬计划如下:若利润不超过20万,工资为0,若利润达到40万,工资为24万;分享利润。假设老板可制定报酬计划如下:当利润少于18万时,工资为0,当利润高于18万时,超过部分作为工资奖励给员工。

在这三种报酬形势下,我们分别考虑老板和员工双方的利益;

第一种情况:员工无论努力与否,工资均为12万,但若努力工作,会增加劳动成本10万元,因此员工一定选择不努力工作。对于老板而言,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净利润只能为(10×+20×)-12=3万,而员工努力工作时净老板可获得的利润高达(20×+40×)-12=18万。因此,固定工资必然会导致效率低下,同时,期望利润也很低。

第二种情况:对员工而言,当努力工作时,期望工资收入为 万,减去劳动成本10万,净收入为2万。而如果不努力工作,工资只能为0。所以员工一定会选择努力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老板的期望利润为(20-0)×+(40-24)×=18万,较之第一种情况大为增加。

第三种情况:对员工而言,当努力工作时,期望工资收入为(20-18)×=1万,减去劳动成本10万,净收入为2万。

而如果不努力工作,期望工资收入为0×+(20-18)×=1万,没有劳动成本,净收入为1万。所以员工也会选择努力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老板的期望利润总可以确保为18万,较之第一种情况也是非常有利的。

由此可知,在这种委托―关系中,引进一定的激励机制,委托人把自己的利益有效地融入人的利益之中,有利于解决双方的矛盾。

四、问题

设每张福利售价5元,各有一个兑奖号。每售出100万张设一个开奖组,用摇奖器当众摇出一个6位数的中奖号码(可以认为从000000到999999的每个数等可能出现),兑奖规则如下: 如果兑奖号与中奖号的最后一位相同者获六等奖,奖金10元(中奖概率为);兑奖号与中奖号的最后二位相同者获五等奖,奖金50元(中奖概率为);兑奖号与中奖号的最后三位相同者获四等奖,奖金500元(中奖概率为);兑奖号与中奖号的最后四位相同者获三等奖,奖金5000元(中奖概率为);兑奖号与中奖号的最后五位相同者获二等奖,奖金50000元(中奖概率为);兑奖号与中奖号全部相同者获一等奖,奖金500000元(中奖概率为)。另外规定,只领取其中最高额的奖金,试求每张的平均所得。

所以彩民的每张的期望所得为:

那么,一个开奖组(100万张)可将所筹得的500万元中的350万元以奖金形式返还给彩民,其余150万元则可用于福利事业及管理费用。因此,中奖与否虽然是随机的,但一种的期望所得是可以预先算出的,计算期望所得也是设计一种的基础。

数学期望以及概率论中其他概念在经济生活中类似的应用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本文从中选取几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愿我们的广大学生和经济工作者,学好用好数学,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用,更好的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赵秀恒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3]盛骤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数学期望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女大学生;就业期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6-0036-0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7年全国将有495万高校毕业生。〔1〕从2005年起,国家建立了以教师资格认证为标志的职业资格制度,师范毕业生将同其他毕业生一样,面临用人单位严格的筛选。这些变化给师范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许多研究者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期望值高,但信心不足,不愿承担风险,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特定专业还会由于专业特点而存在不同的就业障碍,如:师范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面临管理体制限制及学校的培养和教育不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除此之外,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遇到了就业率低、性别歧视、就业层次低、用人单位不愿承担女性“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费用等难题。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阻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就业期望有密切关联。就业期望是指个人对某种职业的渴求或向往,它既是个人内在职业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又是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内在动力源。〔2〕显然,就业期望是个体择业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它影响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因此,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就业期望,对他们应对择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研究主要探讨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就业期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以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06级、05级、04级三个年级的女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51份,回收问卷146份,回收率为%,其中有效问卷为142份。生源地为沪籍102人,非沪籍36人,另有4人不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就业期望的调查,涉及三个方面:

(1)声望地位和稳定感期望(如个人对工作后取得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期望)。(2)外在价值期望(如工作后对单位提供晋升机会的期望)。(3)内在价值期望(如自我实现的期望)。

第二部分为就业期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为自我因素(包括个人实力与人际关系)与环境因素。

第三部分为两道开放式问题,旨在让被试直接表达对就业期望的意见与看法。

问卷采用利克特5点评分法,以各项得分总和的均值作为衡量指标。就业期望的评定有五个等级,分别是:“很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具体评分标准为“很重要”1分,“重要”2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4分,“不重要”5分。就业期望总分均值越低说明就业期望越高。个人能力评估的评分标准亦相同,即:“非常好”1分,“比较好”2分,“一般”3分,“不太好”4分,“极度不好”5分。个人能力评估总分均值越低说明个人评估越高。

研究者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得出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

研究者运用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探究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就业期望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就业期望

研究者针对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就业期望的三个方面,即声望地位和稳定感期望、外在价值期望和内在价值期望,分别进行了分析(见表1、表2、表3)。

上述统计数据显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就业期望三方面的重要性指数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对声望地位和稳定感的期望、内在价值的期望、外在价值的期望。各指标的加权分数介于~之间,重要性指数介于~之间,其中重要性指数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提供医疗、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工作稳定性较好和单位在大中型城市。

(二)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

1.自我因素

(1)个人评价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研究者对个人评价与就业期望及其各部分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得到肯德尔相关系数(见表4)。

表4数据显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个人评价与其就业期望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具体表现为:个人评价与内在价值期望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声望地位和稳定感期望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外在价值期望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

(2)生源地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研究者对不同生源地女生就业期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沪籍女生的就业期望 x=,σ=;非沪籍女生的就业期望x=,σ=。对两者进行t检验,得t=,p=。此结果表明,非沪籍女生的就业期望略高于沪籍,且集中程度较高,但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即沪籍和非沪籍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期望基本一致。

(3)年级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F检验,对不同年级女生的就业期望进行方差分析,得:F=,p=。此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期望不存在显著差异。

2.环境因素

(1)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

通过分析各年级女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研究者发现,她们总体上对当前就业形势持积极态度(见图1)。

图1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各年级女生大多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一般,一部分认为比较乐观,仅有极少部分认为悲观。

(2)对求职过程中性别因素的看法

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普遍认为求职过程中性别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大多数认为女生处于劣势(见图2)。

图2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各年级女生中的大多数认为在求职过程中男生优于女生。

(3)家庭月收入与月消费水平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相关分析显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期望与家庭月收入和月消费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具体结果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期望与家庭月收入和月消费水平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

(4)家庭和重要朋友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通过相关分析,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就业期望与家庭和重要朋友的影响之间的相关系数rw=。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

四、讨论

(一)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就业期望的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期望普遍偏高,各指标重要性指数介于~之间,这一范围较2002年的大学生总体就业期望水平高出将近一倍。〔3〕其中她们对职业的声望地位和稳定感的期望最高,其次是内在价值期望,最后是外在价值期望。这种高就业期望主要表现为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寻求大中城市中福利高、社会保障健全、稳定性好的职业。

从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来看,个人评价的影响尤其显著。其中,内在价值期望与个人评价最为相关。

研究结果还反映出,该校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女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男生优于女生”,但是她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却比较积极。这反映了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在渴望成就事业,积极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性别弱势观念的影响。

(二)个人、学校、社会共同干预,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根据本研究显示的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就业期望的特点 ,笔者认为应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促使她们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从研究结果来看,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对自身进行评价时,多以生理条件和学习成绩为准绳,对就业形势、职业要求等因素考虑较少。首先,不少女生并没有意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她们尚存在“天之骄子”等观念,对自身评价偏离实际情况。其次,学前教育工作性质决定了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大多数女生对这一职业要求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仍局限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衡量,忽视对实际教学能力的评价。〔4,5〕片面的自我评价也是她们高就业期望形成的原因之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女生转变观念,结合就业形势、职业要求等因素,对自身进行理性评价是确立合理就业期望的关键。

Clem Adelma认为,师范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专业支持。〔6〕但是,目前国内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陈旧,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儿童发展的需求,对教学组织、问题解决以及实际运用教育理论等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前教育师资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难以胜任有效的教学工作。〔7〕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女生职业观念落后,缺乏必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客观上给她们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带来了阻力。因此,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模式对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1)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期望普遍偏高。(2)就业期望受个人评价影响显著。(3)大多数女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男生优于女生”,但仍对当前就业形势表现出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2007〕13号〔S〕.2007.

〔2〕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3):18.

〔3〕王小波。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J〕.青年研究,2002.

〔4〕〔7〕LORNA KSCHAN,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M〕.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2002:253,62-63.

〔5〕〔6〕GAJENDRA K and teacher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3:1,101.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n Career Expectancy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 Female Undergraduat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Wang Ling, Shen Jiao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数学期望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本科毕业生 就业期望

所谓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在择业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就业岗位、就业地区及薪水、福利、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标准,反映的是就业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低于此标准就不会接受这一工作[1]。本研究旨在发现我国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理性思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结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价值观教育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衡水学院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和2012级学前教育专接本毕业生。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总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为%,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此问卷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可以直接收集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实数据,为撰写论文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基础。

二、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共涉及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行业期望、就业单位期望和就业职位期望四个维度。

1.就业目标期望。

调查发现,普本和专接本毕业生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一项的人数最多,占%左右。这表明,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比较现实。与此同时,%的毕业生选择“一次性就业”和% 的毕业生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依然受到所谓“铁饭碗”的影响。此外,有极少数的专接本毕业生选择“不想就业”,可以看出他们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态度略显消极。没有大学生选择“直接创业”,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魄力。

2.就业行业期望。

多数普本和专接本大学生毕业后最想从事的行业是事业单位,占总人数的%左右,选择其他行业的人数则相对较少,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的选择还是比较保守,选择范围狭小,就业面窄。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会选择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理想的就业行业,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压力,竞争力较小,薪水、福利和工作环境较好。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很少,所以他们在就业行业的选择上呈现出“非风险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一般都想找一个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较好的行业。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竞争激情。

3.就业单位期望。

首先,在就业去向方面有%的毕业生首选去公立幼儿园,而由于部分专接本毕业生接本之前所学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因此他们的就业去向与普本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略有不同:前者选择去中小学当老师和改行的人数比普本学生多。此外,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毕业后的去向,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就业还没有进行规划,态度消极。其次,有%和%的毕业生选择“每周工作5天”和“每天工作4―8小时”。由此可见,多数当代大学毕业生比较倾向于8小时工作日,并要求每周有两天休息日,可以劳逸结合,反映出他们对个人自由和时间的要求,不希望有额外的工作负担。此外,对薪水的期望状况方面,多数专接本毕业生选择初始月薪在“1000―2000元”,这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严峻就业形势下他们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还是比较理性和务实的;而普本毕业生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为2000―3000元则稍稍偏高。工作一段时间后,近一半的专接本毕业生期望薪水能达到“2000―4000”元,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普本毕业生中选择“4000―6000元”的人数占%,他们对工作一段时间后薪水的期望值偏高,与目前的现实状况不太相符。最后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毕业生选择的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市,没有人选择去农村。

4.就业职位期望。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去幼儿园后,%的普本毕业生选择一线教师的职位,而专接本毕业生中则有%的人选择管理者的职位。不管是普本还是专接本的学生,都没有人选择保育员的职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的期许向往和壮志豪情,但对于管理者有如此高的职位期望,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应从个人、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促使毕业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1.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自身内在的因素,是解决其就业期望问题的关键。在目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不能只考虑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条件,还要权衡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特长等个性因素,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等就业心态问题的产生,造成就业期望偏高或偏低。此外,大学毕业生应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适当放低自身的期望值,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最后,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更新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加实践机会。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础和关键。从大一课程开始,学校就应该不定期地邀请一些相关学者和幼儿园一线教师、园长结合实际给学生做本专业的职业规划讲座。临近毕业学年,除开设固定的就业指导课程外,还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宣传工作,及时向毕业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切实了解就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准确、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除此之外,高校应尽可能地与用人单位建立积极联系,提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积累就业经验。

3.改革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政府应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成为其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其次,应积极规范和扶持地方私立幼教机构,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最后,应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并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保障。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免费指导和相应资金援助。

数学期望【第四篇】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潜力测验,实际上是一般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机在各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对老师说,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要求老师注意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八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发展比其他学生好。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产生罗森塔尔效应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与这些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爱的情感虽然没有直接诉说,但老师的笑貌、眼神、语调、接触的方式和态度等,已将自己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的都是积极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行为就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就说明,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教师的期望有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期望可产生巨大的情绪感召力和推动力,所以,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期望效应。

为了更好地发挥“罗森塔尔效应”在数学教学中的激励作用,我认为具体运用这个效应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期望应洒向全体学生

一个优等生固然惹人爱,而后进生则更需要爱和期望。后进生学习成绩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又常常惹是生非,因而就易触发老师之怒,招来教师的斥责,久而久之,他就会形成心理惯性:反正老师嫌我,索性“破罐子破摔”了。所以教师对他们的后进表现,先作理性分析,同时又有感情投入,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寻找克服弱点的方法,并有对其改正缺点的信任与期望,那么就会收到预期的转化效果。

对于那些有品行障碍的学生,“信任”往往是矫治障碍的良方。马卡连柯说“教育就是信任”。老师在态度上表现出来的信任感,是激发学生上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有助于使他们自觉地克服缺点和进行自我教育。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都不难看到,有些教师总是重视成绩好和品行好的学生,忽略特殊生,对特殊生有一种不信任的眼光,挫伤他们仅有的一点自信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教师在数学考试前几天,对他说:“像你这种态度,这次数学你肯定考不好的”,教师这种不良的期望,会使这个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很笨,数学肯定考不好,还是不要学算了,从此该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应避免对学生形成消极期望和用忽略、否定、拒绝、不公正、贬低等方式对待后进生、特殊生。

二、期望应符合客观事实

每一个教师当然都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出类拔萃,然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智力水平,个性特点也不相同,学生之间难免存在差异。每届学生接班前,我对全班学生就已经作了详细的调查,对学生的状态和个性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思想准备,恰当给学生的期望值定位。对学生的期望值不宜较高,也不宜过低,对学生的期望必须符合客观,具体有别。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产生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积极期望,找出其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域,制定相应的期望目标,我们常说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合理的期望目标是这样一个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会使他们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平时的讲课中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同,常提出一些讨论题,满足成绩较好学生的求知欲,在完成作业时,可以选做一些难题,成绩较差的也可以不做。实践证明: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能促进有差异的发展,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状况以都能前进一步而满足,消除了传统的“一刀切”,这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具体措施。

三、期望要与指导帮助相结合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能否变成现实,其中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很重要。如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熟悉学生,了解他们的心态和性格,及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在这种基础上教师还要成为他们的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受到目标的调控。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活动,如社会调查、兴趣小组活动等,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启发、受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过程中易产生“晕轮效应”。对优等生的期望要掌握好“度”,所以,对于一些高学业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不断的指导和帮助,经常告诫他们:你们的学习不能满足现有的水平,学习应该适应今后的社会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弥补我国的数学尖端“空白”而努力。无疑教师的期望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促进他们产生学习动力。

四、期望应持久稳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进步,成绩的取得不可能一朝一夕,不良品德也不是一时一刻形成的。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切不能忽冷忽热,一暴十寒,而应该持久稳定,尤其对后进生,更要持之以恒。

品德矫正的心理研究表明,不良的品德行为的矫正,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一些意志薄弱、自控力差的学生,在转化过程中遇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困难时,控制不了感情冲动,故态萌发,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反复抓、抓反复”。

例如三(4)班有一位学生叫景建华,头脑挺聪明,但由于父母离异,造成该生性格内向,有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可想而知,他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差。进入初三后,开始数学测试成绩只有六十几分,面对这种情况,我深知该生问题的严重性,他还会影响其他一些学生。我多次找他谈心,与他结成帮对,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习,鼓励他突破七十分。分数虽不高,但对他而言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怀着老师对他的期望,认真学习,取得了进步,我及时给他鼓励,通过近半学期的奋斗,现在每次单元测试,数学成绩竟然在九十分以上,他自己感到很高兴,表现也好多了,还带动了其他学生一起进步。

65 635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