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原始人》:乘着太阳,奔向明天!精编2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疯狂原始人》:乘着太阳,奔向明天!精编2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疯狂原始人》:乘着太阳,奔向明天!1
中文名:《疯狂原始人》
英文名:《The Croods》
类 型:冒险,喜剧,动画
导 演:柯克・德・米科,克里斯・桑德斯
主 演:尼古拉斯・凯奇,艾玛・斯通
地 区:美国
上映日期:2013年3月22日
剧情简介
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的庇护下,每天以抢夺的鸵鸟蛋为食,每晚听老爸叙述同一个故事,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大女儿是一个和老爸性格截然相反的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不甘心一辈子留在这个小山洞里,一心想要追逐山洞外面的新奇世界。没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临,山洞被毁,一家人被迫离开家园,展开了一场全新的旅程。
影评人语
《疯狂原始人》这部电影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从充满质感的山洞悬崖,到洋溢着热带风情的树林,到最终丽日蓝天、沙滩海洋的彼岸;从最荒凉的沙漠戈壁,到色彩浓墨重彩渲染,再到冲刺太阳时的庄严,配合着3D效果,把一个原始世界鲜活生动而又不乏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一、 生动的细节
一部好的影片,必然有极佳的细节表现。《疯狂原始人》便是如此,影片中有几处细节刻画得非常到位。电影中的瓜哥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父亲,而小伊则是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儿。小伊的父亲有一条规矩是夜晚不许出门。在电影中,小伊第一次晚上出门是由于在夜晚出现了亮光,她想出去看看,镜头给了她一个离开山洞门的表情,如此勇敢而决绝。不一会儿瓜哥发现了小伊不在,他不得不在夜晚出山洞寻找,这不合规矩。在离开山洞门的那一刻,镜头也给了他一个表情,恐惧而又坚决。同一个动作,不同的表情,将小伊的勇敢与对美好事物特别好奇的性格,以及瓜哥的爱女心切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甚为感动。
二、 追随光明、关注成长的主题
尽管在影片中穿插了很多小情节,也有不少插科打诨的地方,但是太阳始终是该影片的一条主要线索。这个线索也就奠定了该影片的主题――追随光明。他们就这样从不断塌陷的旧世界中获救了,而且获救的不仅仅是生存下去的机会,还有被解放的大脑以及活着的意义――活着不仅仅是没有死掉。
此外,影片无疑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这里的成长包含着整个瓜哥的家庭和盖的成长,但作为成年人的瓜哥的成长则带给观众更大的心灵震撼。瓜哥的严厉一直未变,但他的保守以及从家人角度考虑而形成的专横性格,却发生了重要改变。瓜哥从穴居于山洞中,过着与虫豸没有太大区别的生活,到“骑着太阳”奔向美好的明天,他的巨大转变代表着一个成年人的成长。瓜哥的成长对于观众来说,更容易引起共鸣。
综上所述,影片所设置的史前社会的背景显得真实而又有趣,片中的细节既生动地展示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又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影片成功地塑造了瓜哥、小伊和盖等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普世的价值观。
经典台词
不要躲避,不要害怕黑暗,向着太阳,你就能找到明日!
(乐 言 整理)
影片《疯狂原始人》中原始人的社会属性2
[摘要]从古至今,人类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就未曾改变过。一方面,人类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来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身、实现梦想,从而获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人们为了利益又在进行残酷竞争,甚至导致战争,进而形成了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复杂人际关系。《疯狂原始人》这部影片以原始人的角度来审视人类自身,在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折射出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而表达了影片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关键词]影评;欲望模仿;情感结构;人际关系;社会属性
有学者认为:“人类社会自形成以来,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群体性就一直是文学和政治科学所共同探讨的核心内容。”[1]由科克·德·米科(Kirk De Micco)和克里斯·桑德斯(Chris Sanders)联合编剧并执导的美国动画影片《疯狂原始人》(The Croods,2013)(港台译为《古鲁家族》《克鲁德一家》《疯狂家族》)以原始人生活为题材,展现了咕噜一家人在寻找新家的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在重重困难面前,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重新审视了自己和他人存在的意义,并相应地做出改变和牺牲,最后齐心合力抵达了梦想中的高地,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家园。随着影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人类社会雏形的逐渐形成,崇尚智慧、革新思想、划分权力、彼此攀比的人类社会属性也逐渐显露出来,影片结尾则形成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境界——由最初的原始人走向文明开化的现代人,进而体现了影片作者对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创作理想。
一、人类对梦想永不止步的追求
在影片的开端,主人公小伊(Eep)以女儿的身份介绍了家人的基本情况。她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对原始人的生活叙述与历史教科书别无差异。他们居住在山洞里、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具有恐惧心理,试图过着一成不变的“传统”生活。为此,他们每天在山洞里躲避可能到来的灾难,“残喘着”活下来,然而这种生活根本不能被称之为生活,因为“‘生存’只是生命的保存和延续;‘生活’则属于创造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2]。不安分的女儿小伊对一切都感到好奇,一心想要追逐新的事物而不甘心隐藏在漆黑的山洞里。对于保守的家人来说,她的“疯狂”举动简直“不可理喻”,因而必然要受到具有“传统思想”的老爸瓜哥(Grug)以及全家的全力抵制。在第一次狩猎时,已经接近日落,全家人一如既往地回到山洞中,唯有小伊却爬上高高的悬崖边,在日落的余晖中伸出手去感受阳光的温暖。眼看着阳光顺指尖一点点儿消逝,夜幕降临了。山洞的黑暗与阳光的明亮在这一瞬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追求梦想中的新鲜事物,而这些梦想中的事物往往就是人类美好前景的象征。小伊对阳光的追求无疑是人类追逐希望和实现梦想的象征,无论是原始人还是当代文明人,对梦想的追求都是永不止步的。“梦想反映我们内心世界想象的美好幻想。人们用梦境中的完美来弥补现实世界的不完美,使自己能在不完美的现实生活中顽强地生活下去。”[3]835正是由于原始人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山洞里,因而也就更加渴望获得光明。祖训越使他们不能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新鲜事物也就越发感到好奇与向往。
影片的主人公老爸瓜哥所讲的每个故事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死亡。按照老爸的观点看来,任何违背祖训、试图创新的事,其结局都必定是失败甚至是灭亡。因而,每次家人兴高采烈地围拢过来听他讲故事,在故事最精彩的时候,结局却都是死亡。久而久之,家人对瓜哥所讲的故事便不再感兴趣。然而,在寻找新家的途中,居伊(Guy)给咕噜一家人讲的故事,结局却大不相同。他畅想着触手可及的阳光,伸出手想要拥抱明天,并声称人可以展翅飞翔。尽管大家知道“明天”不是一个地方,也知道人没有翅膀而不能飞翔,但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被这个故事所打动。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纵然是一群“野蛮的”、“没有教养的”原始人,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或许本着对祖训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惜,他们才没有选择去打破传统,然而在内心深处,他们对梦想境地的渴望却依然存在。因而,一旦机会来临,他们所有的人却都勇于尝试。在追梦的过程中,他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在弱势下机智应变,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在走投无路时依然乐观向上,梦想的力量能够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并坚定地朝着光明的方向走下去。
二、模仿欲望下人的心理变化
勒内·吉拉尔(René Girard)提出的“竞争欲望说”指出,人基本上被“模仿欲望”支配着,人希望得到一个客体是因为另一个人也想得到它。[4]人对某一事物的追求,是因为有其他人也在追求。人想要模仿他者,试图追求某一客体,以此获得幸福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质所决定的。[5]在影片中,随着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面临困境时人们采取的不同解决途径,游牧人居伊很快就凭借自己的智慧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以其“没有肌肉的瘦弱身躯”成为新一任的“领袖”。他用火驱走了食人的飞鸟,教会咕噜一家人穿鞋以方便在尖刺的植物上行走,发明了抵挡雨水的伞、用木偶设置圈套来捕获猎物,等等。他虽然没有矫健的身躯,却可以通过聪明的头脑想出好的“主意”。面对这样的挑衅,老爸瓜哥曾一度恼火至极:家人一向是依靠他的魁梧身躯来保护平安的,可随着居伊的出现,家人的重心出现了转移。他的妻子开始说他固执,他的岳母说他没有“主意”,连他心爱的女儿都处处向着居伊。他作为一家之主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而他发起了反攻,然而却屡屡弄巧成拙。瓜哥作为主体,主人的家庭位置就是客体,而居伊则是想要得到一家之主位置的介体。因而这个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介体既是楷模也是对手。
在与居伊竞争的过程中,瓜哥吃尽力苦头。从未用过脑子的他开始努力想“主意”,他破天荒地用植物做了一头假发,结果把自己打扮得像个丑女人;他扬言发明了太阳镜,结果是眼镜形的石头完全遮住了视线;他发明了跷跷板,却把自己弹得过高,竟被雷劈了。在与其他野兽对抗时,瓜哥也未逃离这个结局。当他用尽全身力气把(阿拉文库☆)石头掷向老虎时,石头却被老虎轻松地接住。他与看似瘦弱的猴子打架时,自己反倒被打得团团转。尽管如此,瓜哥还是以其自己的方式在努力保护家人,体现出海明威“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可以被打败”的硬汉精神,[6]在与他人的竞争中,瓜哥虽有很多弱点,但他始终以一个硬汉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以其独有的“愚笨”方式保护着他的家人。
《疯狂原始人》中的这些情节表现了原始社会中人的社会属性雏形。当时的人类社会虽无国家可言,但透过家庭这个社会的最小单位,仍可看出人的社会属性。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群体性就一直是文学所探讨的核心内容,因而该影片讲述的原始人的故事同样揭示了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属性。文学既然是关于人的学问,那么文学作品的文艺美学价值也只能将人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加以考量才能体现出来。这部影片的最大特点是将人置于原始社会状态下,重点论及了家庭环境中人的伦理道德观,透过原始人的故事论及了欲望之下人类之间相互竞争的本质。
三、影片的情感结构表现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快乐原则之外》一文中将人的本能推向生与死的两个维度。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即、爱恋与建设的力量;死本能即杀戮、虐待与破坏的力量。[3]818在影片中,原始人以强烈的求生欲与大自然和其他野兽进行抗争,同时也展示出主人公为亲情而舍我忘我的真情。在地震摧毁了山洞后,咕噜一家人被迫迁移。他们不得不爬上高地以报平安。在去往高地的途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野兽出现,一家人不得不跳下悬崖。平安落地后,面对全然未知的世界,领头人老爸瓜哥一如既往,谨慎地在前方带路,让大家停下来,待他确认没有危险后再继续前行。这段情节一方面表现父亲瓜哥身上存在的弱点,另一方面也更加注重表现了他对全家人的关心、爱护和责任感。每当猛兽出现时,老爸总是冲在前面,把逃生的机会留给家人。他虽固执己见,不许家人接触任何有趣和陌生的事物,但他确实是为了保护家人而在尽心尽力。在悬崖边上,老爸把家人掷到了悬崖对面,唯独自己选择死亡的情节更是感人至深。
爱既是维系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纽带,又是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老爸瓜哥对家庭成员的爱也同样具有这两方面的因素,有偏执、有嫉妒、有钟情、也有牺牲,但无论老爸瓜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他无疑都是深爱家人的。虽然对家人的爱让他的感情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这种挚爱最终使其选择了守候和牺牲。
咕噜一家人的生活环境在影片的前后有很大变化。全家人的居住环境由起初的山洞转变为露宿,最后抵达了人间天堂。环境的变化给家人带来了心理上的改变,他们随之改变了之前的规约,开始尝试着改变先前的生活态度和探索新的生活道路。在经历了艰险和生死的考验之后,一家人的情感也由起初的互不相容逐渐变更为相互理解。影片最后为观众呈现的是一副天堂一般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幸福场景。
《疯狂原始人》同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其基本特征是虚构和象征,是文艺美学框架下对人际关系的探讨。[7]就人类发展历史而言,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文字记载,也就无法考察原始人的生活细节,尤其是当时人们的思想变化。从这一点上讲,该影片纯属虚构。然而,无论是虚构到什么程度的故事,最终都要赋予作家创作的象征意义。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的生产力低下,人们就只能在群体状态下才能生活下去,这就必然要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际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是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鉴于此,就必然涉及权力是如何在文学中表现出来的,首先要考察的是实际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权力是如何表现的。[8]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人性的思考。在这一点上,原始人与当代文明人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就人性而言,纯粹的“好人”和“坏人”是难以界定的,为此,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提出了“把坏人当好人写,把好人当坏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的创作原则。[9]313影片中的主人公老爸身上既有优点,也有弱点,其人物塑造完全是作家对原始社会状态下的人所做的本质思考,目的在于作家对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注,因为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任何作家都无法回避的。[9]310这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原始人的故事,但是,对拥有安逸、优越的生活条件的当代文明人而言,却仍未脱离人本质上的劣根性,强势国家为了本民族的利益而不断挑起国际事端,扰乱世界和平。看过这部影片,人们不能不想到,当人们在追求理想社会的建构时,首先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情感结构。人们相互之间的爱是解决人际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因而,良好的情感结构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光辉。论文学在文化强国进程中的软实力作用[J].学习与探索,2013(03).
[2] 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9-20.
[3]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 冯寿农。模仿欲望诠释 探源求真解读——勒内·吉拉尔对文学的人类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4(04).
[5] [意]尼可罗·马基亚维里。君主论[M].张志伟,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00.
[6] Ernest Old Man and the Sea[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10:140.
[7] 胡铁生,周光辉。作家的社会责任与政治使命——莫言小说的文化软实力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03).
[8] Emory Elliott,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1037.
[9] 莫言。莫言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胡贝克(198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专业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一篇:教育改革方案精编4篇
下一篇:巴尔扎克之死【热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