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瓜辞原文翻译及赏析(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黄台瓜辞原文翻译及赏析(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黄台瓜辞范文1

一、预知子正品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的种子

《开宝本草》曰:“预知子有皮壳,其实如皂荚子。”《本草图经》曰:“预知子,旧不载所出州土。今淮、蜀、汉、黔、壁诸州有之。作蔓生,依大木上,叶绿,有三角,面深背浅。七月八月有实作房,初生青,至熟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斑褐色,光润如飞蛾。”并附有“壁州预知子”图。细看其图,主要植物形态特征:攀援藤本;根部膨大为长纺锤形;茎有卷须;叶互生,叶片掌状分裂;果实如瓜状;两个放大绘制的解剖果实中,有种子多枚;6枚放大绘制的种子明显呈十字形,酷似葫芦科植物王瓜的种子。考《本草图经》所云“壁州”,即现在的四川省通江县附近的地区。再考以上本草所记载的预知子植物形态特征,与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基本相同。

二、古代本草记载的王瓜,主要品种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赤瓟或南赤瓟

 王瓜一药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又名土瓜,赤瓟子。《神农本草经》曰:“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名医别录》曰:“王瓜,无毒。疗诸邪气,热结,鼠瘘,散痈肿、留血,妇人带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数不禁,逐四肢骨节中水,疗马骨刺人疮。生鲁地平泽、田野及人家垣墙间,三月采根,阴干。”《本草经集注》曰:“今土瓜生篱院间。亦有子熟时赤如弹丸。”《新修本草》曰:“此物蔓生,叶似栝楼,圆无叉缺,子如栀子,生青熟赤,但无棱尔,根似葛,细而多糁。北间者,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子相似,根状不同。试疗黄疸,破血,南者大胜也。”《本草图经》曰:“王瓜,今处处有之,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叶似栝楼。圆无叉缺,有刺如毛,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谓之土瓜根。北间者,其实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苗叶都相似,但根状不同耳,三月采根,阴干。”并附有“均州王瓜”图。观其图,主要有以下特征:藤本;根长条形块状;茎有卷须;单叶不分裂(无叉缺),叶先端尖;果实瓜状。《本草纲目》曰:“王瓜,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嫩时可茹。其叶圆如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涩而不光。六七月开五出小黄花成簇。结子累累,熟时有红黄二色,皮亦粗涩。根不似葛,但如栝楼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腻,须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考以上本草所记载的王瓜植物形态特征,与葫芦科植物赤瓟Thladiantha dubia Bge.或南赤 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基本相符。同时,赤瓟至今在我国辽宁、宁夏等省区仍称 作王瓜入药,有理气、活血、祛痰、利湿、通乳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气滞胁痛、黄疸、乳汁不下等病症。这与古代本草记载王瓜的功效极其相似。而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 花冠白色,叶片常分裂,两面无硬毛或刚毛,显然与以上古代本草记载王瓜的形态特征不同。

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我们可以认定古代本草记载的王瓜一药,其主要品种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赤瓟 Thladiantha dubia Bge.或南赤瓟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

三、木通的果实不是预知子,而是燕覆子

《中国药典》1995年版记载预知子的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 De.、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或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显然是缺乏本草学依据的。以上木通科植物主要共同形态特征:茎无卷须;叶簇生,为3~5片有柄小叶组成的复叶;浆果成熟时紫色;种子细小,长仅5mm左右,不呈十字形;以果实入药而不是以种子入药。这些特征与古代本草记载的预知子明显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认定木通的果实不是预知子。

木通,在古代本草上原名通草。《新修本草》云:“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穰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之燕。”《本草图经》曰:“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出五叶,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间开紫花,亦有白花者,结实如小木瓜,核黑穰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之燕覆,又云乌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用。”以上所述,显然与木通科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 De.、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或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形态特征相符。其果实名燕覆子。早在《新修本草》中已有食用记载,至今在我国民间仍为食用鲜果之一。关于燕覆子的性味功效,历代本草学家亦有论述。孟诜《食疗本草》云:“燕覆子,平,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江北人多不识,江南人多食。”陈士良《食性本草》云:“燕覆子,寒,无毒,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此是木通实,名桴木炎子。茎名木通。”《日华子本草》云:“木通,安心除烦,止渴退热。……子名燕覆子,七八月采。”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燕覆子即木通科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 (Thunb.) De.、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或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的果实。此外,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木通果实与古代本草所记载的预知子性味功效不同。《中国药典》1995年版所载木通果实的性味功效,如“苦,寒”,“活血止痛”,“杀虫”,用于“脘胁胀痛,经闭痛经”,“蛇虫咬伤”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本草所载燕覆子的传统用药经验。

 四、传统药用正品预知子不是合子草

《本草学》的作者考证预知子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合子草 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然而,合子草蒴果极小,长16~25mm,直径10~20mm,绿色,成熟后由近中部盖裂,每个果实中通常仅有2枚种子,种子不呈十字形。这与古代本草记载的预知子形态特征显然不同。考合子草一药,《本草图经》云:“合子草有小毒,子及叶主蛊毒、螫咬,捣敷疮上。蔓生岸旁,叶尖花白,子中有两片如合子。”这些特征,与葫芦科植物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完全相同。而其果实中“有两片如合子”,与古代本草记载的预知子果实中有五至七枚种子的特征根本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认定古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正品预知子不是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

我们从以下的本草记载中,可以证实预知子一药在宋代以后便已失传。明代陈嘉谟《本草蒙荃》曰:“预知子,世无此物”。其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预知子的形态特征已无描述,所附方中也未见宋代以后的方剂。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亦谓预知子“只是空存,近日世间已无此物”。明清时期,由于正品预知子失传,所以出现了合子草混充预知子入药的情况。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将合子草作为天球草的别名收录,并认为“此草似预知子”。赵学敏记述其形态特征曰:“苗高三四尺,叶如波斯花,有小绒,五月结实为球,球内生黑子两片,生时青,老则黑,每片浑如龟背”。这显然是葫芦科植物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而与《本草图经》所载预知子“七月八月有实作房,初生青,至熟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的特征根本不同。以上所述,进一步证实预知子不是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

 五、考证预知子、王瓜及燕覆子涉及的原植物形态与鉴定

1.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 De.落叶或半常绿木质藤本,长可达数米。嫩枝略带紫色,光滑无毛。叶簇生于短枝上,为具5小叶的掌状复叶;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4cm,宽1~2cm,顶端具1细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腋生,长约10cm;雄花紫红色,密生于花序上部,花被3,雄蕊6,花丝扁;雌花暗紫色,1~2朵生于花序下部,花被3,退化雄蕊6,雌蕊6,子房1室。浆果椭圆形,长约6cm,成熟时紫色,纵裂,露出白瓤和黑色种子。种子多数,卵状三角形,稍扁。花期4~5月,果期8~10月。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苏、安徽、江西、山东、四川等省区。

2.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与木通主要区别特征:三出复叶;小叶片近革质,长4~7cm,边缘具波状齿或浅裂。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及甘肃、河北。

3.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与三叶木通主要区别特征:三出复叶;小叶片革质,边缘通常全缘。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及陕西、山西。

4.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与木通主要区别特征:多年生攀援藤本。块根膨大呈纺锤形,并有分枝,味苦。茎多分枝,有卷须。叶互生;叶片掌状分裂,常有3裂,轮廓略呈三角形;花雌雄异株,雄花花序总状,雄花苞片及花萼裂片均为线形,长不及6mm,全缘,反折;花冠白色。果实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球形,长6~7cm;种子横长圆形,长7~12mm,7~14mm,3室,中央室呈凸起的环带,两侧室大,近圆形。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

5.赤瓟Thladiantha dubia Bge.与王瓜主要区别特征:全株被黄白色的长柔毛状硬毛。茎稍粗壮,卷须不分叉。叶片宽卵状心形,长5~8cm。花雌雄异株,雄花单生或聚生于短枝上呈假总状花序;花冠黄色,子房长圆形,密被淡黄色的长柔毛。果实卵状长圆形,具10条明显的纵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和宁夏。

6.南赤瓟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与赤瓟主要区别特征:卷须分2叉。雄花花序总状;子房狭长圆形,上部渐狭,基部钝圆,密被淡黄色的长柔毛状硬毛。种子宽卵形或卵形,表面有明显的网纹。分布于我国秦岭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省区。

7.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与王瓜主要区别特征:茎纤细柔弱,疏被长柔毛;后变无毛。卷须细,分2叉。叶片长三角形,基部戟状心形,不分裂或3~5裂或仅在基部分裂,无腺体;花雌雄同株或稀两性;花冠裂片披针形,长3~7mm,全缘,雄蕊5。果实绿色,卵形、阔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6~25mm,成熟后由近中部盖裂,具2~4枚种子,种子无翅。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四川、西藏、云南、广西、江西、福建、台湾。

以上7种原植物分类鉴定检索表

1.木质藤本,无卷须;叶为三出复叶或具5小叶复叶;花冠紫色或紫红色;雄蕊6。

2.叶为具5小叶复叶,小叶片长2~4cm……………………………………………………木通

2.叶为3出复叶,小叶片长4~7cm。

 3.小叶片近革质,边缘具波状齿或浅裂……………………………………………三叶木通

3.小叶片革质,边缘通常全缘…………………………………………………………白木通

1.草质藤本,有卷须;叶为单叶。

4.雄蕊3;花冠白色;种子横长圆形,3室,中央室呈凸起的环带,两侧室大,近圆形

……………………………………………………………………………………………王瓜

4.雄蕊5;种子无翅。

5.果实绿色,成熟后由近中部盖裂…………………………………………………合子草

5.果实橙黄色或棕红色,成熟后不开裂。

6.卷须不分叉;果实橙黄色或棕红色,具10条明显的纵纹………………………赤瓟

6.卷须分2叉;果实干后红色或红褐色,具不明显的纵纹………………………南赤瓟

六、讨论

根据本草考证,传统药用正品预知子为葫芦科植物王瓜 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的种子,而不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记载的木通科植物果实,也不是《本草学》考证的合子草种子,今后制订药材标准,应对预知子进行系统的药学研究,确定其正确品种来源。

木通的果实,最早药名为燕子,现今药名为八月札或八月炸。其品种来源、形态特征、性味功效等均与传统药用正品预知子不同。建议今后新版药典将木通的果实定名为八月札或八月炸,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药学研究,纠正其“苦,寒”,“活血止痛”,“杀虫”,用于“脘胁胀痛,经闭痛经”,“蛇虫咬伤”等性味功效中沿误记载的内容。《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图经》和《本草纲目》记载的王瓜一药,经考证为赤瓟Thladiantha dubia Bge.和南赤瓟 T. nudiflora Hemsl. ex Forbes et Hemsl.。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植物药进行系统的药学研究,证实其是否有古代本草所载王瓜一药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254、1273、 1316.

[2]中医辞典编委会。简明中医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784.

[3]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等。1995:264.

[4]黄胜白、陈重明。本草学。南京: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8:153.

[5]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92、200、

219、280.

[6]辞海编委会等。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297.

[7]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73卷。1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46、154、254.

[8]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0、309、310、1089.

[9]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68.

黄台瓜辞范文2

黄台之瓜(huángtáizhīguā)

解释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出处《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

(来源:文章屋网 )

黄台瓜辞原文翻译及赏析3

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翻译

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

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

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注释

黄台:台名,非实指。

离离:形容草木繁茂。

自可:自然可以,还可以。

蔓:蔓生植物的枝茎,木本曰藤,草本曰蔓。

赏析

这首诗形式上为乐府民歌,语言自然朴素,寓意也十分浅显明白。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

开始两句描写种瓜黄台下,果实累累。诗人者使用“离离”这一叠词,简括而又形象鲜明地点染出瓜熟时长长悬挂在藤蔓上的一派丰收景象。接着写出“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的`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一个“好”一个“稀”,言简意赅,形象鲜明,对比强烈,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生长变化的辩证规律,于轻描淡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远用意。“三摘犹自可”使用让步修辞手法,以突出“摘绝抱蔓归”的可悲结局。诗人的原意是借以对武后起到讽喻规劝作用,希望她做事留有余地,切勿对亲子一味猜忌、过度杀戮。否则,犹如摘瓜,一摘、再摘,采摘不已,最后必然是无瓜可摘,抱着一束藤蔓回来。

这首诗在格调上比较类似于曹植的那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贤这首诗却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所以,相比于曹诗“相煎何太急”这样激烈的言辞来,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

全诗虽只六句三十个字,却表现出一个完整的主题思想。语言平易晓畅,体现了乐府民歌的特色。全诗运用比喻,寓意蕴藉深婉,能收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全唐诗》在这首诗题下注云:“初,武后杀太子弘,立贤为太子。后贤疑隙渐开,不能保全。无由敢言,乃作是辞。命乐工歌之,冀后闻而感悟”。可见这是一首咏物托意的讽喻诗,当作于李贤废为庶人前。

黄台瓜辞原文翻译及赏析4

黄台瓜辞

李贤〔唐代〕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赏析

这首诗形式上为乐府民歌,语言自然朴素,寓生也十分浅显明白。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

开始两句描写种瓜黄台下,果实累累。诗人者使用“离离”这一叠词,变括而又形象鲜明地点染出瓜熟时长长悬挂在藤蔓上的一派丰收景象。接着写出“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的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一个“好”一个“稀”,言变生赅,形象鲜明,对比强烈,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生长变化的辩证规律,于轻描淡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远用生。“三摘犹自可”使用让步修辞手法,以突出“摘绝抱蔓归”的可悲结局。诗人的原生是借以对武后起到讽喻规劝作用,希望她做事留有余地,切勿对亲子一味七忌、过度杀戮。否则,犹如摘瓜,一摘、再摘,采摘不已,最后必然是无瓜可摘,抱着一束藤蔓回来。

这首诗在格调上比较类似于曹植的那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贤这首诗却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所以,相比于曹诗“相煎何太急”这样激烈的言辞来,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

全诗虽只六句三十个字,却表现出一个完整的主题思想。语言平易晓畅,体现了乐府民歌的特色。全诗运用比喻,寓生蕴藉深婉,能收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艺术效果。

黄台瓜辞范文5

[关键词] 温棚 高效 思考

[中图分类号] S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15-02

风和日丽的春天,田野里生机盎然。当你踏入枣乡内黄,触目可及的是一片片靓丽热腾的景象:极目远眺,一栋栋银白色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当你走进马上乡八里庄、七里井等村庄,随处可见群众忙碌的身影;当你随意走进一栋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姹紫嫣红:翠绿的西瓜、青嫩的黄瓜、泛黄的甜瓜,油绿的彩椒,红红的番茄……大棚外,一辆辆满载无公害反季节瓜菜的车渐行渐远,承载着农民小康生活的车却原来越近。

2013年,内黄全县温棚发展到万亩,育苗工厂达到7个,温棚面积及工厂化育苗全省第一,全省唯一一家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落户内黄,温棚亩效益2万元,最高达 3、5 万元,相当于传统农作物种植收入的 10倍以上,温棚产业创收 亿元,全县人均创收2813 元,温棚高效农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之一。

漫漫十几年风雨路,风雨过后见彩虹。透视内黄县十几年的发展轨迹,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搞好宣传发动,是推进全县温棚高效农业发展的前提

观念引导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就必须转变群众的传统种植观念。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温棚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在召开动员会、现场会、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基础上,把组织群众外出考察学习,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事业的重要举措。据不完全统计,仅东庄镇一个镇,就先后50多次组织5000余名干部到山东寿光、昌乐、青州、尧沟、北京顺义、平谷、大兴等地的高效农业发达地区参观温棚瓜菜生产,通过组织群众走出去看,眼见为实,身历其境,让群众亲眼目睹外地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温棚带来的巨大受益,真正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真正触及他们的灵魂,激发他们增收致富的热情,才能真正解放思想,真正换脑筋、出思路、见成效,坚定群众发展温棚瓜菜的决心和信心。

二、政府引路典型带动,是推动全县温棚高效农业发展的法宝

结构调整看内黄,内黄品牌在东庄,东庄领路在渡店。

从2000年开始,东庄镇党委、政府响应县委号召,立足全镇实际,审时度势,做出了发展温棚瓜菜的战略性决策。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在许多村都在等待观望之际,渡店村的干部们却纷纷到镇党委、政府主动请缨,要求把试点放在渡店村,并立下军令状,保证试点成功,否则主动辞职。

东庄镇渡店村杨运领是最早受益的种植户之一,他从2001年开始种植 2、5亩的试验田起步,2003年发展到了7亩,2007年扩大到了20亩,年收入30多万元,家庭人均种植收入超过4万元,被誉为“温棚百万富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示范户的带动下,东庄镇渡店村种植面积连年翻番,由当年的不足80亩发展到现在的2500亩,实现了人均1亩多棚的目标,年产值3000多万元,一跃成为豫北地区“温棚生产第一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0元,其中来自温棚瓜菜的收入在90%以上,全村农民收入超过5万元的农户在85%以上,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50多户,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温棚瓜菜成为广大群众的“摇钱树”、“聚宝盆”。在渡店村的示范带动和东庄镇党委、镇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下,农民发展温棚高效农业的积极性高涨,目前,全镇温棚高效农业面积已发展到万亩,温棚瓜菜种植已普及到全镇45个村。全镇共建成了20个百亩园、7个千亩方、2个万亩区。2013年,东庄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东庄镇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示范乡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省名优温棚瓜菜之镇”“河南省温棚瓜菜第一乡”等荣誉称号。被誉为豫北地区的“小寿光”。像东庄镇这样规模发展温棚生产的乡镇,全县还有梁庄镇、高堤乡、城关镇,马上乡……如今,正是有一个个像渡店村这样的温棚村,通过一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在全县掀起了温棚种植的一个又一个高潮。正是一个个这样的乡镇,内黄的温棚种植才迅速成长为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三、定政策,强服务,为千家万户生产搭建平台

农业结构调整刚开始的时候,农民种植温棚瓜菜有三怕:一是投资大、怕风险、心里没底;二是没经验、缺少技术、怕减产;三是没销路,烂到地里,怕亏本。为此,县委、县政府从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入手,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发展温棚高效农业的后顾之忧。

1.合理规划、制定政策,是推动全县温棚高效农业发展的基础。

内黄县立足自身实际,把目光瞄准高效农业,历届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县委、县政府提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风险共承担”的口号,形成行政推动、宣传发动、政策拉动、干部带动的整体效应。为此,内黄县成立了温棚高效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土地协调组、技术服务组等5个工作组,负责全县温棚农业的发展规划,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协调工作,出台了《关于推进温棚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温棚农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措施,制订了五年发展规划,每年都把发展温棚农业列入为群众办的十个方面实事中,列入全县年度考核体系。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从模仿到创新,这是内黄农民的嬗变。

2.强化优质服务,是推进全县温棚高效农业发展的动力。发展温棚生产,种植技术是关键,资金问题是瓶颈。温棚瓜菜技术性强,投资大,风险较高,一亩地一次性投资几千元,这对习惯于种植传统农业的农民来讲,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此,就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担心、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问题入手。

县委县政府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搞好资金服务,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温棚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基地建设、农户贷款补贴、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奖励扶助等。积极协调信用贷款,先后为农民协调贷款5亿元,有效解决了建棚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向温棚建设区倾斜,鼓励社会资金采取股份制、租赁等方式参与温棚农业生产。县财政出资聘请100多名农技人员,分驻各乡镇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为群众提供无偿的技术服务,做到产中服务到田间、到地头、到农家,为百姓扫除了温棚瓜菜最为关心、也最为担心的技术障碍。

靠聘请专家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培养自己的种植专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长远之策。县委县政府借助东庄镇是“全省科技示范乡镇”的优势,加强与省农科院等部门的联姻,实施合作项目工程,把1800亩大棚作为河南省农科院的实验合作基地,适时聘请专家举办实用科技培训班,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组织科技示范户现场演示先进生产技术,手把手进行言传身教,使每家每户都有1到2名温棚瓜菜种植技术上的明白人。

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运作,提升温棚高效产业发展的层次

1.规模化发展。内黄县在发展温棚伊始,就坚定走规模发展的路子,积极帮助农民协调土地流转,大力支持种植大户发展,鼓励成方连片集中种植。截至目前,全县已经支持温棚农业50亩园区40个,百亩园31个,千亩方11个,万亩方5个,规模化的发展,节约了基础设施投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了内黄温棚瓜菜在外的影响力。

2.标准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关系着温棚发展的生命和未来。为此,内黄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力推进实施温棚标准化工程,规定在每一栋棚内都悬挂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标牌,详细标明从育苗、定植、施肥、浇灌、病虫害综合治理到采摘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确保依标生产。内黄县生产的无公害西瓜、西红柿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目前,全县通过部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通过省级认证7个,通过市级认证15个,内黄县也被确定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自此,内黄的温棚瓜菜有了走出家门的通行者,在外的牌子更靓了,安全、营养、无污染、高品位的整体形象逐渐树立,广东、江苏、山东、四川等20多个省市的客商,慕名而至,纷至沓来。

3.品牌化运作。渡店村作为“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申请注册了“东发”牌商标,他们出产的每一个西瓜,都贴上了商标,身价倍增,不仅走进了大中城市的超市,也为瓜农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为进一步树立品牌,扩大影响,从2005年开始,内黄县就在《河南日报》、《河南农村报》、《安阳日报》、河南电视台、安阳电台等省市主流媒体上做广告,使产品名扬省内外,远销到长沙、武汉、兰州、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地,占据了当地市场的重要份额,成为豫北瓜果蔬菜市场的晴雨表。

4.市场化生产和销售。内黄县始终尊重市场规律,以市场为主导,围绕市场需求发展温棚种植。随着温棚瓜菜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更好的推动温棚瓜菜生产,内黄县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组建了温棚瓜菜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坚持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发展会员200多人,协会实行“五统一”: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购销农资、统一科技培训、统一市场销售。每到生产关键季节,协会就会把竹竿、薄膜、种子、农药、化肥等专用农资送到田间地头,既节约了中间环节,减轻了农民负担,又保证了农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益。截至到2013年与温棚高效农业相关的各类行业协会发展到15个,农村经纪人达400多人,形成了农产品交易市场30多个,并带动了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65 2651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