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1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政府职能

为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农村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路子,国家环境保护部、财政部于 2010 年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 5 个方面。

1.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面对问题

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角色。一方面,在环境治理的脉络中,地方政府首先是国家权力的人。它的责任是完成治理工程分解的治理目标、任务,支配国家有着再分配性质的环境治理投资并对上负责。另一方面,作为地方经济主导者的地方政府还是经营地方发展的主角。地方政府独立的利益诉求成为其在项目运作中进行行为选择的主要参照。因此, 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扮演双重角色。此时,政府在利益诉求中职能发生了扭曲。这给当地的环境带来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亦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带来很多盲目性。

项目落实中遇到问题

目前各乡镇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乏环保专业人员,加之乡镇及村级财力大都比较困难,拿不出资金来支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选址问题、占地问题、设施运行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

2.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对策

乡镇政府上报方案需科学、准确

实施环境连片整治前需要编制实施方案,乡镇及村按照审批的方案来实施。但是很多实施方案脱离实际,导致最后项目落实不了或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如有大型沼气项目用于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治理与综合利用,但与村对接时本村实际情况为无集中式畜禽养殖,导致该大型沼气项目最终无法实施。另一方面为是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与污染物排放量不相适应。如污水处理站收集不到相应处理能力的污水量,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如乡镇政府上报的方案是在详细的调查了解、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那么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乡镇政府在调查、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重点摸清示范区域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现状、畜禽养殖现状、饮用水源状况、环境污染及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现有的环保设施情况等。乡镇政府摸清这些情况,再将此上报至方案编制部门,使其在充分掌握上述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使方案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和易操作性,做到即解决了突出环境问题又充分地发挥了资金效益。

乡镇政府应科学选址

环境整治工程的选址很重要,选址不当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选址基本靠乡镇政府协调,环保部门在乡镇政府选址确定后会绘制定界图等相关图件、办理一系列相关手续。但当项目兴建、建设资金投入后方发现选址并不适合预建项目,造成前期投入浪费。某镇项目村选址确定后找有资质部门绘制定界图,后因土地征占问题项目不能落实,只好从新选址,从新绘制。

在确定选址前,乡镇政府应从农村环境治理的实际问题出发, 做好调研工作, 深入到农民、农业和农村生产与生活中, 广泛听取农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农村环境治理的一手资料,并有效地借助环境管理部门、环保专家的力量,在涉及相关利益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讨论协商的前提下,选定合理可行的位置。

乡镇政府应监督工程质量

环保设施的设计和施工专业性比较强,其工程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其处理效果。目前,农村环保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由小型环保公司来承担,设计及施工水平良莠不齐,甚至有些设施是由乡镇当地的“建筑队”来施工。乡镇政府对工程质量缺乏监管,质量出现问题。结果成了形象工程、摆设工程。这一方面浪费了资金,不能够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发挥应有的环境效益。

其根本应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地方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乡镇政府职能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村民服务方面。在改革开放进入成熟期之后,乡镇政府应当加强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为主的职能。乡镇政府至今仍侧重经济职能,而忽略了公共服务的职能。只有乡镇政府把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才能尽到监管责任。

具体操作首先在前期招标中应对环保公司进行仔细的甄别和筛选,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公司参与项目建设。在项目招标时,应特别注重考察公司的技术实力、农村环境治理的业绩以及信誉等。乡镇政府请环保专家对环保公司的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审查,尽量采用技术经济可行、投资省效率高、好维护易管理的工艺。

其次各乡镇一般都设有村建服务中心(或村建站), 可将村建服务中心纳入乡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专班的成员之一, 明确要求其负责对项目施工进行质量监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保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

乡镇政府应积极探索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

要使环保设施长期稳定地运行,使其能够长期发挥效益,就需要对设施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维护,而这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来作保障。目前各乡镇亟需建立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配备环保专业人员,及相应的财力支持。但是目前各乡镇没有相应专业人才,拿不出资金来维持环保设施和垃圾车等设备的运行,这必然使设施的运行效果和环境效益大打折扣。

其根本在于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应将环境治理的任务、目标纳入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范围。乡镇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力不从心”,在于乡镇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围绕着GDP指标。在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动下,乡镇政府很容易将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短期效益中。因此,要改变农村环境现状,必须改变现有的与环境政策不协调的政绩考核制度,否则,再完美的环境政策在现实利益面前也只是一纸空文。

由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农村环境管理的体制还未建立起来, 现阶段某县已可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每个乡镇政府明确一名副职分管环保工作,并至少配备一名环保专职干部。县镇府实行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县党委、政府与乡镇签订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考核乡镇政绩的重要内容等。

乡镇政府应多渠道解决运行资金问题。大部分乡镇财政都比较困难,无法落实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的所需经费。应向中央和省级财政不仅申请建设资金,更需要申请运行资金。多措并举, 多渠道解决农村环保经费严重不足问题。

农村环保问题2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question 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ortant origin, must process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question reasonably correctly in the countryside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environment question which in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exists, proposed in the countryside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countryside urbanization;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但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注意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子孙后代的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渊源,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上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致使环境污染的趋势出现由城市向乡镇蔓延,再向农村扩展的势头,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息息相关。如何科学地处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正确合理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

1农业生态环境的特征

我国的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是一种产业环境,直接主体是农业类产业的生存发展。从农业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农业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广延性、区域性、复杂性,同时又有半自然、半人为调控的特征。

农业由于分布面积广,光、热、水、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又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改变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着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系统。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自身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上盲目过量施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也会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加上病害、虫害、气候等自然灾害,使得农业环境问题更加复杂。

2农村环境的状况

目前,农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也愈加严重。以山西运城市为例,该市是全省粮、棉、果基地,小麦、棉花、果品等诸多农产品的商品率均占全省的80 %以上,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土地利用率已达80 %以上,耕垦指数为 %,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生态平衡与生物种群的稳定,化肥农药施用极不平衡,农药残留量增多,农药中毒人数逐年增加,还造成土壤板结,作物贪青晚熟,淋溶下渗流失,造成水质污染。超标污水的灌溉,大气降落物的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堆存,污染事故的增多,使土地和作物污染增多。恶劣的环境使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害,农业环境污染纠纷事件逐年上升。

改革开放给乡镇企业带来了蓬勃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 %。农村工业中从事汞制品、砷制品、铝制品、联苯胺等产业,以及噪声和振动污染的行业,由于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直接危害职工健康。比如运城,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已由单一农业大区发展为门类较全,农工并举的组合区域。环境污染特征是以二氧化硫污染为主,烟尘和二次扬尘为副的大气污染,以有机物质和氮素为主要污染物质的水质污染,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的固体废物污染,且污染趋势趋于加重,并由城市向乡村蔓延扩展的势头,从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3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

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约每公顷375 kg,而发达国家化肥施用水平约每公顷200 kg。氮素化肥过量施用,会流失进入水体。研究证明,婴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或变性红血素症以及成人消化道内由于形成亚硝胺而致癌的现象,都与饮用硝酸盐含量高的河水有密切关系。磷肥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过量地施用磷肥,使这些有害物质在土壤中不断富集,进入“食物链”。

工业“三废”排放的影响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企业增加较多。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从而造成工业“三废”排放居高不下,呈增长趋势,使得周边环境污染严重。据统计,全国每天排放的污水量超过1亿 t,其中80 %以上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库遭受污染,许多水库也开始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城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给城市供水带来严重危害。

城镇乡村基础设施滞后

这方面突出体现在城市气化率低、热化率低、绿化率低、烟尘控制区发展水平较低,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力度、治理资金投入较低。目前,山西农村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煤炭,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同时由于集中供暖建设滞后,居民取暖、做饭及餐饮业的耗煤多为直接燃烧,低空排放,大量的由煤炭消耗产生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状况。

农村生态环境脆弱

目前我国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农业面源污染有增无减。伴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70 %未经处理直接向外排放。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近30 %的秸秆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等。

大量农田被占用和毁坏

如今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所剩无几,而现有耕地却被大量侵占,其中农村工业的占地面积是惊人的。除直接占用耕地外,农村工业还污染和破坏了大量农田。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业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 %左右;每年因污染而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 kg,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其中因为农村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 %以上。

4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目标

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是农村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农村城镇化能否实现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如果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建立在农业健康发展基础上的农村城镇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化农村环保法律手段

我国农村环境管理法制化建设已取得可喜进步,颁布实施了一批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但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农村城镇化后的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从总体上看,尚未建立起适应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小城镇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难以将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因此,我国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还必须强化,真正确立法律手段在管理农村环境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创新环保思路,科学制定规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加强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创新思路,科学制定规划。把新能源技术、农村节能技术、垃圾无害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技术、无害化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污水处理利用技术、生态保护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创新思路,切实做到管理到位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们在还处于相对贫困的情况下,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面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及法规。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广泛宣讲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乡镇要组建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县、乡、村三级环保管理网络,以确保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到位。农村环境保护具有分散、面广、量小的特点,必须加强管理,积极服务于农村环境保护。农民建房选址定点、畜禽圈舍的布局、农药及化肥的使用等都是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更好地控制农村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制订规划,切实做到投入到位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要有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通过这些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有计划地安排资金的投入。在争取国家投入的基础上,发动广大群众,增强自主意识,加大自身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加快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步伐。

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形成环保工作合力

农村环保是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应纳入地方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将目标转化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抓好环境规划、执法监督,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环保工作的合力,同时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

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统一模式、统一标准、不搞“一刀切”。努力探索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农村特点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制度。

科技领先,切实做到技术到位

农村环境污染因素复杂,污染源分散不集中,治理难度大,对治理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坚持科技领先的原则,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先进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运城推广的农村沼气利用技术具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大力发展沼气、风能、太阳能、秸秆气化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

协调配合,切实做到参与到位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配合,积极参与,才能有更大的整体性的收效。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发挥各自的职能和职责,做到力度到位、措施到位,真正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

结合乡村建设实际,开展环保综合整治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由以乡镇工业污染为主转变为乡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等污染并重的态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做到与环保责任状相结合,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与绿色创建相结合,与改变种植结构相结合,与提高村民环境意识相结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生产,树立全新的环保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与村庄建设规划相结合

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清洁水源、清洁田源、清洁家园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等内容纳入规划之中,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反应地方特色,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与绿色创建相结合

创建环境优美的乡镇、生态村、绿色村镇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与改变种植结构相结合

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能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民收入和人民健康水平,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举措。

与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相结合

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农民本身,要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从“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主动为建设美好家园尽职尽力。使其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同时进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大乡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要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线,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结合点上做活文章,发展生态安全农业;解决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5结束语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通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解决农民的出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的局面,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是不相吻合的。所以,只要我们重视和积极应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我们是能够让广大农村真正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的。

参考文献

1 刘耀彬等。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

2 王惠彦等。对沈阳近郊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7(03)

3 杨文举、孙海宁。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j].生态经济,2002(3)

4 任太增、李 敏。中国粗放型城市化道路原因探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6(3)

5 石庆武。生产力布局与环境保护[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01)

6 蒋国平。资源节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6(8)

7 喻金富。如何将环境问题消化在我省城市化进程中

8 王玉庆。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n].中国环境报,

农村环保问题3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甘南州;生态立州

Abstract:Nuclear and Radiation in Gannan Prefecture of Gansu Gannan,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of the management station 747,000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creasing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ng, natural ecosystems continue the destruction of increased pollution sources, pollutants increased gradually expand the scope of pollution.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armers' income, and destruction of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has shaken the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Gannan Prefecture due to its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is equally worrying.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the the Gannan Prefectur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cing the main problem, and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annan Prefecture; ecological statehood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甘南州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在1100―4920米之间, 年平均气温在1-13℃,森林覆盖率约22%。

甘南州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境内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比较复杂。西北部碌曲、玛曲、迭部三县及夏河县、合作市、卓尼县部分地方地势高亢,相对平坦,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长冬无夏,草场面积大,是黄河、大夏河、洮河等河流的主要水源补给区或发源地,畜牧业相对发达。其中在碌曲、玛曲、夏河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为万公顷,是黄河上游的“蓄水池”和绿色生态屏障。东南部舟曲、迭部两县山大沟深,海拔在1100―4920米之间,气候特征明显,白龙江贯穿全境,水能资源丰富,是甘肃省的主要林区之一。东北部临潭、卓尼及夏河三县部分地方,丘陵起伏,气候温和,农牧林交错,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

二、甘南州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湿地环境恶化

湿地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湿沼旱化,冻土消融、冻土层变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减少,并伴随着超载放牧,鼠害破坏等原因,甘南湿地面积逐年萎缩,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沼泽低湿草甸植被逐渐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盐碱化严重,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直接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森林和草地植被破坏严重

甘南藏族自治州属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林牧交错区,境内草原面积达到70%以上,林地面积达到25%,是甘肃省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但由于长期农村能源短缺,农牧民生活燃料的大部分依靠砍伐森林、焚烧畜粪、秸杆、草皮,对草原和森林植被的破坏日益加剧,林线后移,森林面积和蓄积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工程建设加剧农村生态破坏

一方面,地表失稳、地表水资源失衡、水质污染,水土流失与泥石流,以及土地资源的理化结构和生产力造成的严重破坏等。另一方面,公路建设环保措施不到位,造成局部区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尤其是在水电、矿山、公路开发项目中,企业重建设、轻环保,重经济指标、轻环境保护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四)农牧区环境卫生差

农村环境卫生差,垃圾、生活污水污染突出。居住环境没有实行人畜分离,没有统一的垃圾堆放点和处理场所,垃圾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农村居民的集聚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

(五)化肥、农药污染加剧

我国农药利用率仅为30%左右,有的还不到10%,大量的农药进入大气、土壤和水体。不仅农业产品受到严重污染,也逐渐污染了土壤、空气、水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威胁。甘南州也存在化肥、农药使用不当引起污染的现象。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带来了明显的危害,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危害也很大;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所含化学元素比例失调,打破了原有平衡。

三、甘南州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甘南州自然条件恶劣,能源短缺问题突出

有史以来,由于甘南州大部分地区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信息闭塞,主要以农牧、林业为主,经济结构简单,加上干旱、霜冻、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天然林保护、游牧民定居等工程实施后,从根本上还没有解决农牧民群众放牧难、燃料难、建房难、增收难的问题。

由于长期农村能源短缺,农牧民生活燃料的大部分依靠砍伐森林,由此也造成了森林和草原植被的严重破坏。

(二)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形成

甘南生态地位重要而独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已经发挥,受益地区主要在下游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但长期以来,投资、担责及建设管护任务均由上游承担,形成了“公众受益,少数负担;下游受益,上游负担”的不合理现象。

(三)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滞后形成反差

由于甘南州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上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产品的政府购买机制等尚未形成,这对国土面积大、经济总量小、生态脆弱、环保任务繁重的甘南而言,必然会面临巨大的资金瓶颈制约。

(四)公众环保意识亟待进一步加强

甘南州属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收入门路少,加上农牧民科技素质较低,环保意识淡薄,致使群众偷砍盗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滥铲滥挖藏中药材、冬虫夏草破坏草原的现象屡禁不止,牧民群众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沙化的现象日趋严重。

(五)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难度大

农村环境问题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困难。甘南州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而且如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立法处于空白,现行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有的管理体制很难对农村环境实施有效管理,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环保管理机构和队伍。

(六)农村环境保护缺乏充足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 农村环境保护社会整体投入不足,大多数乡镇没有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沟, 生活垃圾直接露天堆放, 特别是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缺乏投资渠道, 政策上缺乏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加上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强、回报率低的领域, 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 而甘南多为部级贫困县, 无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大力推行生态立州战略

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其中包括:

对重点领域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启动实施国家天保二期和藏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加大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全面提升甘南林业生态价值与服务功能。加强玛曲、尕海等重点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切实抓好舟曲灾后重建生态恢复治理。

推动全州国民经济向生态经济方向转型

促进高原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发展,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和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限制化肥农药使用,严禁违规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严禁高污染企业进入甘南。重点强化格萨尔、忠曲、早子沟金矿等尾矿坝及废弃物综合治理。

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培育和发展生态林业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推进以确权发证,承包到户为重点的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把林权落实到林农,建立“林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推进果园,种苗,木材,森林旅游产业工程建设,力争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特色鲜明的林产品基地,构建品种丰富,规模可观,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

(二)集中力量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是导致农村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妥善解

决农村燃料缺口问题将会出现边治理、边破坏的恶性循环,无法实现既定的封

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要积极深化甘南藏区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从藏区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出发,以太阳能开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解决项目户生活用能短缺的问题,逐步改变项目户生活用能方式,优化用能结构,提高项目户生活质量,促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农村生态安全和环保教育, 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牢固树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村生产力,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思想。要把环境与健康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帮助农牧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 唤起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加快农村环保法规和政策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国家正在研究起草《生态补偿条例》,根据《生态补偿条例》,我们要进一步细化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流域和生态功能区等各领域的实施细则。区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补偿范围。对于跨地区、跨区域,关系到全国的公共产品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由中央政府提供补偿经费。对于地方性公共产品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由省级政府提供补偿经费。以流域生态补偿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地区之间的横向补助、对口支援和项目协作等多样化的补偿方式。

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最终实现。农村生态环

境建设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N].大连日报,

农村环境问题及治理4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路径

农村环境治理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着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关乎着农民的生存问题。因此随着农村的不断开发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更加重视,但是因为农村的环境污染范围较为疏散,而且污染源较为隐蔽等原因,导致农村的环境治理难度较大,所以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农村环境治理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同时也才能使入驻农村的企业更加关注农村的环境问题,减少企业污染的产生,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现状

因为我国的农村较多而且分布较为分散,再加上国家的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有限,治理范围有限,所以导致部分农村的环境治理存在较大的缺陷。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污染程度也不断加深,而且大部分农村又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污水和生活垃圾等乱排放,进一步加重环境污染,也加重了农村环境的治理难度,同时城市化又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了使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农村的环境治理也逐渐放慢了脚步,导致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积月累不断加深。因此,目前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需要国家提高对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视,还需要国家提供有效的资金、法律法规、人才的支持,才能使农村的环境治理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为中国的特会主义做出贡献。

二、农村环境治理的途径分析

农村的环境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阻力之一,因此不但村民需要重视农村的环境治理,为农村的环境治理出谋划策,而且国家还需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法律法规的帮助,才能使农村的环境治理高效科学的进行下去,并使企业也能长期驻扎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加强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大力加强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使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也能使入驻农村的企业在污染排放和协助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首先,需要提高农村干部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意识,以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能力,使农村的干部在农村的环境治理中起到带头作用,带领村民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共同致力于农村的环境治理,推动农村环境建设的全面发展;其次,需要在村民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村民能够认识到农村环境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村民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农村环境治理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协助农村干部进行农村环境治理;然后,还需要村民和农村干部共同合作,建立起农村的环境治理和保护组织,并且让村民广泛的参与其中,提高村民的话语权、决策权以及监督权,从而使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

(二)加大环保投入,合理规范农村环境管理

只有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才能使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因此政府和农村的管理部门,就需要多渠道的为农村的环境治理争取更多的资金,从而加强农村的基础环境设施建设,保证农村的环境治理能够得到稳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在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时候,就需要进行环境治理资金的准备工作。第一,要求政府部门每年从政府经费中拨出一定的金额用于农村的环境治理,并对治理经费进行合理划分,保证农村的基础环境建设能够开展,同时农村的污染治理也能持续进行;第二,获得足够的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后,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础环境设施建设,向村民推广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风能等,以及各种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方法,让村民能够真正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污染的产生,同时也需要建立垃圾回收站以及污水处理站,让村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有地方排放,并且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第三,政府部门还需要根据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执法力度,防止乡镇企业在执法漏洞下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三、结语

农村的环境治理道路是充满坎坷与挑战的,同时环境治理道路也是漫长的,因此在农村的环境治理中,村民、村干部以及政府部门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中,才能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乡镇企业也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协助农村环境治理的开展,并提供环境治理资金的协助,使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长期、科学、有效的开展下去、建立起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农村环保问题5

论文摘要:农村作为社会的结构,总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以能源为动力作为物质基础的。因此,开展以农村为主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特别是把农村节能工作列入到规划中,加强节能管理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万元产值能耗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农村能源的综合建设,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能源建设方针:“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开发与节约并重”。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把农村能源产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抓紧抓实,因为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具有光辉的发展前景。

搞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一是建立建全组织机构;二是加强对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领导;三是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四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五是加强农村能源产业和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六是加大对科技、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训;七是不断地深化改革,端正指导思想,加强法制建设方向;八是抓点带面不断开拓新领域,使新能源和农村能源的建设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1 农村能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环境问题,是当今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质量的恶化,对农业生物、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问题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农村地区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这两类环境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能源不但给农村提供了动力,而且带来了生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也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如新柴的消耗量方面,19世纪以前,由于需求量不大,砍伐情况并不严重,保持了生态的平衡,没有产生污染现象。而在最近的百多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生物质能源供不应求,使生态和污染方面都出现了问题。由于矿物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也为农村带来了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由于能源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对农村和能源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和重大的损失。

2 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农村环境的重要影响

矿物能源的开发,包含了开采、贮运、加工、转换到消费。在这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如煤在开采过程中,首先是开采占地,它破坏了地表的生态系统,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井工开采易造成地表的沉降或裂缝并改变水体形态及渗漏而影响农田灌溉,同时也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开采时的排污以液体、气体、固体同时存在,如酸性矿井水、泥浆、瓦斯、煤矸石等。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特别经数次堆放,会造成自燃、流失等大气污染,在煤炭的燃烧利用过程中,又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和灰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又如水陆石油的开发会造成海水域的严重污染,影响水产业的发展和造成农田的污染。石油在燃烧时也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采伐对环境的影响,如导致资源的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平衡;秸杆等大量燃烧,导致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等。如木柴在燃烧时会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充分时会排放大量尘烟和颗粒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自然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自然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海洋能等。由于不同的能源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如水能在开发利用发电时造成的河川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库区大面积淹没及周围生态、自然环境、地表、土质、农业生物等影响。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用地热发电时,由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废热污染和排放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汞等。特别是其中的硫化氢在高浓度时会致人死亡。利用潮汐能发电时会造成海域的污染等。在太阳能大规模集中开发利用的地区,可能会造成太阳能的回流,影响局部环境的变化,如气候变化和生态失衡。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大量的有毒和可燃性气体,如三氢四磷、四硫化硅等。会对居民带来危害。开发利用风能发电时,会造成噪声的危害等。

因此,在开发利用自然能源时,必须充分考虑对局部环境的危害,并制订出预防措施。

4 几个重要的能源环境问题

(1)气候变化。近百年来,地球气候已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其原因就是温室效应。而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温室效应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极地冰雪的部分融化、海水变暖和膨胀,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居民的安全受到危协。另外带来的是干旱和沙漠化的扩大、旱涝频率上升和虫害增加等。

(2)酸雨的出现。

(3)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造成的。酸雨的出现,造成土壤酸化,肥力减退,农作物减产,森林衰亡,植被枯死,水体酸化和水产的影响等。

(4)臭氧层破坏。主要原因是氟里昂的大量使用,矿物能源的消费和生产化肥产生的氧化氮造成的可导致过量辐射的影响。

(5)烟雾。烟雾是燃烧含碳量高的燃料造成的烟雾污染,主要是煤的矿物能源消费排放的影响污染物占百分之八十,烟雾能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严重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也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65 12958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