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童话【汇集5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成人的童话【汇集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成人的童话【第一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功利化;表演化
童话作为一种以表达儿童情感或体验的文学样式,应以儿童的视角为出发点,将儿童的语言作为表达形式,应具有叙述性、神奇性特征。童话的精髓就在于其表达了儿童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天真、稚嫩、纯洁、无畏与美好,所以童话故事广受孩子们的欢迎。这就使得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在为童话中离奇的故事情节吸引的同时,能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而获得乐趣。同时,他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对童话世界的体验,结合日常生活,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真正体会到童话中所蕴含的美好的精神品质。童话也因其神奇的魔力广受儿童的喜爱,成为了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文形式。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虽已普遍意识到童话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该认识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并未落实到实践上,在教学时,教师还是未能从儿童的特点及需求出发,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功利化以及表演化两种趋势。如何避免出现这两种趋势,让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它应有的魅力,笔者接下来就来谈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童话故事教学的相关想法和认识,希望能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一、教学内容功利化
功利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受语文工具观思想的影响,将童话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一种手段,另一种是童话教学目的过于死板僵硬,即每篇童话教学中,教师都要模式化地告诉学生一个人生大道理,从而完成所谓的道德劝诫以及思想教育的使命。
首先,对于第一种表现形式,其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语文教学被当作是政治课的反拨,语文工具论的思想可谓是深入人心。80年代有所改变,在教材的编纂上,相关的教育者采取了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的逻辑顺序,这种改变固然有其好处,但是仍存在较大的片面性。以童话教学为例,这样的教材编纂模式使得童话教学失去了作品本身的内涵与其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作用。
语文课文都选自不同形式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学类型以及不同的内容,其教学功能自然也有所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类型以及课文内容的不同来恰当地定义课文的功能。童话作为深受儿童喜爱,并且与儿童的心灵极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其工具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应根据童话的内容,适当选择其工具性与艺术性所占的比重,否则便会适得其反,让童话教学沦为另一种负担。
其次,对于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形式,即过于强调童话的道德教化以及思想教育功能。这种现象即存在于教材的选编上,也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如童话《小猫钓鱼》就意在教育学生做事不可三心二意,《神笔马良》与《卖火柴的小姑娘》意在揭示旧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丑恶。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强调童话的这种教化功能,而往往忽略了儿童本身的精神体验,且所谓的道德教化一般是从成人角度出发的,成人看到这类童话就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而这并非是儿童本身的体验与想法。事实上,儿童的想法与成人的想法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而童话是基于儿童的视角进行写作的文学形式,童话在儿童眼中应是美好的、有趣的、神奇的,热情的,远非成人眼中的科学、理性以及冷静。以《小猫钓鱼》为例,儿童眼中的小猫是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与蜻蜓、蝴蝶游戏,而并非专心致志地钓鱼,小猫愉快地玩耍正是小猫天性的表现,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将钓鱼这一项工作强加于小猫身上,从而将其变成成人世界严肃且重要的事情呢?而对小猫钓鱼时的三心二意的批判正是对化意识的反映。
童话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其不仅具有道德教化功能,还有认识功能以及审美功能,而这些功能都是对学生成长有所帮助的,尤其是审美功能,通过童话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对生命有所感悟,才是其最为重要的功能。
二、教学形式表演化
童话以叙事为主,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其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非常偏爱让学生就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安排得当的角色扮演的确有着突出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特点,有助于其理解童话中的人物形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师的教学形式表演化、形式化,甚至有滥用之嫌,最后演变为一遇童话必表演的模式。首先,过多的表演化教学会使学生失去对该教学形式的兴趣,参与度与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其次,许多教师让学生角色扮演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在没有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另外,教师在安排表演任务的时候总是偏爱让学习成绩好或是表现优秀的学生去表演,成绩差的学生只能看别人表演而不能亲身体会,这样看似课堂教学热闹非凡,其实只是教会了学生童话故事表面的知识,而未能让学生感受到童话故事的寓意。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甚至有些教师将这种教学形式作为教学展览的专用模式,使得表演式教学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童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表达形式,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表达,其内容更为契合儿童的特点与需求,因此,童话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提高非常重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把握学生的想法,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以一种更贴近学生真实想法的方式展现其所学童话的真实内涵,让童话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对于小学语文童话的教学,笔者仅在此做两点反思,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加完善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Z1).
成人的童话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成人童话;颠覆;幻想;惊艳;沉重;童心
“所有的大人都是孩子,可惜,只有很少的一些大人记得这一点。”
――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
早在1917年,两部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汉斯和格丽泰》被拍成无声电影,人们已经表现出将童话故事影像化的需要。而将童话故事与电影结合不仅仅是孩子的愿望,成年观众也不满足于和孩子分享儿童童话电影,而是要求属于自己的童话电影――成人童话电影应运而生。
成人童话电影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点,最大可能地颠覆传统童话。同时创意、想象力成为最为看重的部分,商业目的和先锋精神在此寻求尽可能完美的统一。不断发达的技术手段,让影人们造梦的能力愈发高超,一方面从前只存于想象中的童话世界被完美再现,另一方面更新奇绚烂的新童话影象也在不断被创造着。区别于现实题材电影和儿童童话电影,成人童话电影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元素和价值构成。
1.颠覆
俄罗斯学者普罗普从民间故事入手,研究人类生存状态。经过对大量俄罗斯童话的分析推出一个言简意赅的“定律”:童话包括七种角色六个叙事单元。这七种“角色”或“行动范围”是:反面角色[agresseur]、为主角提供某件东西者[donateur]、辅助者[auxiliaire]、公主或被追求的人[princesse ou personnagerecherché]、派主角出去历险者[mandateur]、主角[héro]与假主角[faux héro。这七种角色又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行动范围,例如,辅助者行动范围包括:帮助主角从此地到彼地;补救主角所遭遇的恶行陷阱,或弥补其不足之处;在追捕过程中救援主角;完成艰辛的任务;显示主角的身份等五种功能。六个叙事单元是:准备、纠纷、转移、对抗、归来、接受(赏赐)。
现代成人童话电影的颠覆,即用成人喜闻乐见的部分替换传统童话的原始要素。颠覆之道在于用现代方式讲述古代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将多种元素整合在一起。例如《格林兄弟》将《格林童话》的作者演绎成一对江湖骗子,对历史人物的立场进行解构,大大颠覆了传统思维。导演特里・吉列姆把原著中许多元素溶解进情节中:提着篮子看外婆的小红帽,吃掉巫婆糖果屋的汉斯与格莱泰兄妹等等,甚至还加入取自欧洲其它地区民间传说人物,如莫尼卡・贝鲁奇扮演的女王就源于匈牙利著名的“浴血伯爵夫人”(Bathory)等等,且这些人物都被赋予新的含义和形象。2005年上映的德国童话《七个小矮人》(7 Zwerge)中这种意图更加明显:影片中现代人的对白、举止、衣食住行比比皆是,小矮人的家是“伤心男人俱乐部”,而白雪公主的玩具是芭比娃娃……
以现世思维置换前人叙事,赋予童话时代气息和新鲜感,特别是看到儿时熟悉的童话场景得到另类诠释,人们会产生一种和新奇感,在古老的童话森林之中游走着的,是现代式幻想。
以《怪物史莱克》为例:传统童话爱情讲述翩翩白马王子拯救受难公主的故事,《怪物史莱克》却安排一只绿怪物担任“白马王子”的角色,小红帽是送外卖的服务生,狼外婆读休闲杂志吃斋念佛,皮诺曹居然穿了蕾丝边内裤――童话经典形象成了异装癖者。《史莱克》式的颠覆虽然在原本无邪的童话世界注入成人笑料,但人们因其轻松俏皮和真挚的感情而欣然接受。颠覆后的童话故事依然包含神秘世界、英雄式冒险、坏人终究一败涂地、公主王子浪漫爱情故事等元素,并保留“王子公主从此快乐生活”的美好结局。所以成人童话往往颠覆的只是形式,借用童话来表现美好人格和愿望的内质并未改变。
2.幻想
童话电影的活力和魅力源于无拘无束的幻想,幻想也恰是成年人意识中普遍缺失的成分。基于此,成人童话电影借助幻想的翅膀吸引着成年观众。
导演特里・吉列姆以奇思诡异著称,《时光大盗》(Time Bandits,1981)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故事主人公凯文的衣橱里存在通往时光隧道的入口,六个从上帝那里偷来“时空地图”的矮人,把早已厌倦父母唠叨的凯文,带上时空之旅。旅途中主人公与特洛伊战场上的雅典王阿加曼农、横扫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绿林英雄罗宾汉等一一邂逅。科幻色彩的时空旅行,加上宗教传说和历史事件人物,“拼接”手法运用自如,虽然故事上仍离不开六个叙事单元,却加入了超大容量的幻想内容,使影片并非成为一个简单游记故事,而以梦一般绮丽的影像传达深刻的内涵。
幻想还在于独辟蹊径,成人童话电影惯于走另类路线。法国导演马克・卡洛与让・皮埃尔・热内合导的《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1991)就在想象力上刀走偏锋,达到惊人效果而成为典范作品。影片以黑、昏黄为色彩基调,使锈蚀和潮湿的破败感扑面而来,情节延续这种阴暗基调:在环境严重污染、资源极度匮乏的未来世界,食物成为首要问题。一座阴森的公寓中凶恶屠夫主宰全楼人的生命,人们心照不宣地分食人肉甚至是亲人。但影片整体气氛却处理得外紧内松,对血腥场面的渲染也极为控制,人物形象夸张而富有喜剧色彩。影片虽未偏离正定压邪、爱情主题的童话路线,但却用想象力重构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空间。这个怪诞的童话也符合了成人的观影需求――商业看点,搞怪噱头,对人类社会生存状态的忧思,对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拷问,以及古老的英雄救美情结。这就是后现代时期的成人童话。
3.惊艳
成人童话电影的惊艳包括两方面:视觉效果上的惊世骇俗和心灵撞击带来的美不胜收。
成人童话电影提供梦游仙境般诡异惊艳的观影体验。蒂姆・波顿是个中翘楚,其电影作品深具不言自明的锐利影像风格。他为黑色英雄《蝙蝠侠》注入哥特元素,让夜幕的颜色成为影片最惹眼的色调,给予“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约翰尼・德普一双剪刀的手,配以零乱的长发,惨白的脸孔,阴暗的眼圈,阴柔无邪的眼神,漆黑的连体皮衣,以及巧夺天工的冰雕与园艺,充溢着无私的爱与宽容的内心,成就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浪漫童话爱情;《断头谷》中,油画背景室内拍摄与真实外景素材相结合,使影片的氛围几近完美,当无头骑士从树洞里呼啸而出挥动利刃砍掉人头时,惊惧中包含凄美;《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充满奇情怪景,令观众眼见为实的看到原小说中流淌着巧克力河的工厂;《僵尸新娘》则让枯骨新娘讲述纯净而诡谲的爱情故事。
无论童话发生的仙境如何奇幻,感人至深的真情都必不可少。感人才会惊艳。迪斯尼出品的《美人鱼》,将安徒生原著中小美人鱼为了爱情放弃一切,最后在肉体剧痛和心灵凄苦中化为泡沫的情节变得轻松娱乐,最后大团圆收场的改编版本并不是符合观众 本质需求的成人童话。假如《剪刀手爱德华》的主人公没有悲剧性的另类苦情,就只是一个扮相恐怖的人造生命。一个在孤独中长大善良灵巧的男孩,渴望别人的关怀与爱却因一双剪刀怪手无法与别人接触,当他终于遭遇爱情,这种缺憾就成为撕心裂肺的痛,成就影片最终的高潮:女孩试图与爱德华相拥作别也是不能够。悲剧的命运,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净化。用简单到直白的童话故事将成年人深深感动――这样的电影无疑也是伟大的。
4.沉重
童话并不就意味轻松。如捷克超现实主义导演扬・史云梅耶地影片《爱丽丝漫游奇境》采用真人与逐个拍摄动画相结合的手法,使原小说中所有角色得以真实再现:肚里塞着木屑胸口装着拉锁的白兔,戴着假牙的长袜子毛毛虫,生着骷髅头的鸟,表情可怖的玩偶,装满钉子的蜜饯罐头等等,尽管影片几乎滴水不漏地复制了原著,受众的观影感觉与阅读原著的状态却迥若天地,观众不仅无法再体验阅读童话小说时的轻松愉悦,还会产生一种恐慌感:对物化社会的恐惧和对人间荒诞性的体会。史云梅耶的童话电影近作《树婴》(2000年)更是剥去了童话美丽的表皮。影片的故事源于捷克民间故事,是一个纯正的童话故事。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收养一个树根做成的孩子,孩子胃口很大怎么也吃不饱,把妈妈爸爸都吃了,出去找东西吃。吃了牧羊人和一群羊,一个姑娘和一车苜蓿,一个赶车人和马……最后吃了老太太种的卷心菜,老太太生气地把他打死了。电影将这个故事放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表现出人类和童话所隐藏着的本性:血腥,粗蛮甚至没有人性。只知吞噬的树婴象征着人类最基本的欲望:食欲。其实在经典童话中也不乏猎人剖开大灰狼的肚子将小红帽和外婆救出、灰姑娘的姐姐们削足适履等惨烈的场面。史云梅耶成功地将对此的理解融入到对童话故事的超现实解构中,从而给人们看到血淋淋的欲望的真实面目。
经典意义上的童话往往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且虚构一些诸如青蛙、天鹅的意象。成人童话里的人物则常常是一个普通人,在挫折、琐碎中辗转,并怀有廉价的梦想。如《麦兜的故事》里的麦兜是一个智商不高,单纯善良,卑微平庸,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的人生故事也很平常,上学、工作、希望、失望一一经历。因为妈妈没钱给他买金鱼,于是他把一粒金鱼蛋放在果酱瓶里,每天换水、清洁、晒太阳,妈妈为了实现他去马尔代夫的梦想,带他坐缆车在中环至尖沙咀转了一圈。麦兜总会知道,金鱼蛋孵不出金鱼,而那天早上他去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幻”的地方其实也只是山顶公园。
童话不再是天真烂漫的代名词,在伤感、焦灼、哀愁、寂寞的背后,成人童话电影演绎一种沉重的美好、淡淡的温情、平和的渴望以及生存的艰难。
5.童心
成人童话电影还在于以童心去发现美丽生活,并以此抓住人们柔软的内心。
《天使艾美丽》作为一部清新出色的童话电影,讲述活泼美丽巴黎少女的快乐生活。影片将导演让一皮埃尔・热内的奇思妙想发扬光大,片中每个角落都是暖暖的,从教堂屋顶直到排水沟的激流,所有的暖意都来源于艾美丽纯真的笑脸和无邪的童心。以童心看待生活,在细微处发现一直都在的幸福。再如蒂姆・波顿的《大鱼》,影片在现实与童话之间徘徊,父亲一次次讲着童话,似乎那里才是他的世界,父子情被作为一条暗线埋在父亲一生经历是否属实的悬疑下。面对大病垂危的父亲,真情让儿子终于学会了理解。片尾所有童话里的人物都来参加父亲的葬礼,父亲微笑着和大家告别化作一条大鱼跃入水中。虚与实得以统一。导演试图表达,每个人心中都应给“大鱼”留下畅游的空间,生活不是童话,但成人童话电影用童心赋予影片特别的意蕴和美丽。
成人的童话【第三篇】
关键词郑渊洁;成人童话;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62-02
所谓成人童话,即把一般所表现的题材用儿童文学的角度去叙述,凡是具有认识教育作用,同时又有审美价值的内容,都可以选作儿童文学的题材,而表现的方式角度自然与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即是想象与夸张的幻想情节。郑渊洁的成人童话首先在《童话大王》上连载,后分别更名为《皮皮鲁和病菌老大》《皮皮鲁和生化保姆》《皮皮鲁和换头软件》《皮皮鲁和超能智齿(上、下)》《皮皮鲁和金拇指》《皮皮鲁和神秘汽车>,作为童话套装出售。
一、以“长”为特点的篇幅结构
成人童话,跟以往郑氏童话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篇幅“长”。从创作时间看,从2000年到2002年短短两年间,郑渊洁就写出将近百万字的作品,可见其创作精力的旺盛与高产。有关郑渊洁两年间的高产,杨鹏在《类型化:中国儿童文学的强大之路?》指出,郑渊洁的童话大批量生产是采取了类型化的写作方式,即选定好一个题材――童话,设定好一个模式――荒诞,并且对其文学创作成品的商业利益有十足把握后,才创作出来的类型化文学。单单研究这六部成人童话,都可以发现设定的模式情节:《病菌集中营》的童话设定是人类的生病与痊愈是病菌的登陆与离开造成的;《生化保姆》则是一台能将正常人转化为生化机器人的仪器;《白客》幻想的情节是一个在电脑上给人换头的软件;《智齿》则是一颗帮助人写作的文学智齿;《金拇指》更是只有一个童话产物――能够预测股票运势的拇指指甲,除此再无其他幻想成分;《鬼车》是妻子死后附身汽车的神秘故事。郑氏的成人童话,虽然可以找出“类型化”的影子,但反而成为了郑渊洁的独创,正是有了他对童话题材的先选定,然后再与现实、长篇等因素结合,才诞生出这样一种老少咸宜的文学类型,儿童会为其天马行空的幻想着迷,成人读后也会对作品所描写的现实深思。
另一特点是作品开头部分“长”,以《生化保姆》为例,在总共二十六章的故事中,男一号祝置城发明转化仪已是第十一章,而作为主角的“生化保姆”肖慧勤的首次登场,也在第十二章的最后几个字才涉及。第十二章“女一号肖慧勤终于登场”这个喧宾夺主的章名,一个“终于”,足以见读者与作者甚至包括故事人物本身的焦急感。与故事主体相比,前十二章内容只能算作序幕,而拥有占全文三分之一比重的序幕,这在文学创作上恐怕不多见,称得上是一大特点。《金拇指》也是如此,它可以说是郑氏长篇创作的高峰,全文二十六章,却以八章的篇幅叙述了主人公欧阳宁秀一家生活的拮据以及一系列灾难的发生直至走投无路,为欲望的象征一一金拇指的登场做铺垫。在这八章的铺垫中,郑渊洁以客观全息摄影式的方式展示了平民的生存状态,极大提高了小说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二、以成年人为主角的角色设定
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在郑渊洁以往的童话里,主人公多为少年儿童、动物或者被赋予生命的物件,反观这六部长篇,主人公无一不是成年人,即使是《白客》中高考落榜的孔若君,郑渊洁也以18岁的生日突出他成人的身份。这样的主人公设定直接导致了内容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成人现实世界,“郑渊洁将犀利的笔触伸向社会的阴暗角落,同时又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笔下正面主人公以无穷威力,让他们得以尽情尽性地同邪恶势力作斗争。”以往童话中皮皮鲁可以随心所欲地打败敌人,还有舒克贝塔的究极武器――五角飞碟的出现,可以看出这是郑渊洁“释放”(宣泄)式的创作手法,“当代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往往可以再阅读类似童话时得到满足与补偿,他们在生活中郁积的情感,也可以由此得到疏导和释放”,只是随着成年主人公的设定,他们的“敌人”不再是家长老师、大自然破坏者或地球入侵者,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世界中的贪官、杀人犯与心理变态者。郑渊洁依旧赋予主人公无穷威力,这在《病菌集中营》得到了最大体现,在病菌一附身人就得病的情节设定中,主人公痛快淋漓地惩罚了国内的所有贪官,依据贪污程度,分别从轻度的晕厥病菌到最后的脑溢血病菌给予不同惩罚。再看《白客》中金国强这一角色的设定,联系2004年的马加爵,我们会发现惊人地相似,他们的心理都很脆弱,都因小事而耿耿于怀,郑渊洁极其真实地描写了金国强得到换头软件后给其高中老师换头时的心理,“他不完全相信自己只要按下确定键,马老师的头就会变成马头,但他还是拿出10分钟来回忆当年那次马老师羞辱他的场面”,“他不是用鼠标而是用报复心直接点击确定”。在童话中,郑渊洁最后对金国强的惩罚是将他的头换成蟑螂头,而在现实中,马加爵得到的只能是死刑,这便是现实与幻想的反差。
在《金拇指》中,在设定欧阳宁秀这个角色时,更涉及了经济学的一些内容,这是一般人难懂的。对现实残酷的描写也到达顶端,朋友死后要求把骨灰盒放在欧阳宁秀房里,让其内疚,亲人入狱,夫妻反目,同学互相陷害争权夺利,最终欧阳宁秀只能靠装疯过日子,结局何等悲凉。郑渊洁的童话虽然“以真为美”,这类情感儿童也可能无法体会,但童话归根结底,还是应该“为挽留、保存、延续我们这个世界的那些深刻、高贵、永恒的精神和价值规范提供某些助益”的,在揭露社会阴暗的同时,还是应该给予儿童们希望,让他们朝气蓬勃地成长。
三、从叙事模式上看郑氏成人童话发展
成人童话的内容虽然多涉及现实生活和成人世界,但从艺术手法上看,还是以童话的创作方式为主的。从《病菌集中营》和《白客》中看出,整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成,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单一,而且对话占了绝大部分,涉及动作和神态描写,极少心理描写。成人可以用很快的速度读完,因为通俗易懂,情节环环相扣,属于单直线发展类型。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读完整部童话,并且其中的拟人体形象(如病菌的拟人化)与超人体形象(如《鬼斧神工》软件)都足以拉近文字与儿童的距离,充分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相对的,后来的《金拇指》与《鬼车》的创作方式却往童话的相反方向发展,情节不再单线直线发展,而是多线发展,多角度叙述,变得跌宕起伏。后期童话加入了意识流的手法,心理描写与议论的增多,并且较多地运用了倒叙与插叙,使得童话不再通俗易懂,唯一与童话联系的纽带只剩下想象,其余都是现实中的情节。这样的作品,郑渊洁或许想让读者更多地去思考,而不仅仅是享受阅读的,却也增加了儿童阅读作品的难度,或许孩子们仍然无法体会现实的种种情感,但让他们在儿童时期便有所接触了,也有利于以后成长。这之中的问题便在于童话成分的比例要增多,别让童话一剔除想象就变成裸的现实性小说。
从《病菌集中营》到《鬼车》六部长篇,短短两年,郑渊洁的创作观念是在发展中前进的,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发展。从结局方面看,《病菌集中营》与《白客》类似古代传统小说“说话说彻,权当收尾”的大团圆结局到《金拇指》和《鬼车》的悲剧与留白收场,欧阳宁秀最后只能装疯过日子,苗我白与鬼车的最终结局也没有揭示,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虚构叙事的作者,对其作品中的人事心理和命运,往往拥有全知的权利和资格。”从叙事视角看,在前四部成人童话中,郑渊洁通篇运用了全知性视角,属于全知全能型叙事。以《白客》为例,无论是孔若君一家的餐桌聊天,还是殷静与其男朋友金国强房中谈话与举动的私人空间,还是小狗贾宝玉的拟人化心理描写,甚至是崔林律师诉讼的全程直播和金国强私自走穴淘金,郑渊洁均以精彩详细的描写表现了创作者的全知全能,这种全知型叙事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它外观上的永远现在时,……处处都配合着流动视角,使你仿佛身临其境,任凭说话人带着你和书中人物一道去冒险,去行侠,去感觉世界。”在金国强“走穴淘金”一章中,接风宴席上,给自己换各明星的头的金国强与贫困县官员们视角的频繁转换,加快了叙事的节奏,以极其荒诞的方式为读者上演了新版的《皇帝的新衣》,并且揭露了官员们公款吃喝和无知导致贫困的真相:“哪儿穷都是因为当官的不行”;文艺晚会上,以轮换着各明星的头上台表演的金国强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贫困县老百姓形象给他带来的情感变化,“那一张张风吹日晒皮肤粗糙的脸膛虔诚地看着他”、“农民那砂纸般布满老茧的手终于刺破了他的心”,这也揭露了文艺晚会背后其实是明星与富人们赚钱的游戏。“叙事节奏加快的一个秘密,是视角流动的速度加快了。”郑渊洁以其独有的想象力与快节奏的视角转换方式再次满足了童话读者行侠仗义的心理,是以往“尽情尽性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宣泄式创作手法的传承与发展。
在后期《金拇指》与《鬼车》中,作者由全知全能、经常插说议论向藏身不露的客观叙事发展,特别是唯一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金拇指》,本身就含有限知视角的性质。在这部作品中,郑渊洁不再随心所欲转变视角,主角也不再全知全能,她并不是超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所以当需要叙述别人的遭遇时,都只能通过主人公带出,“事后我获知了我离开大厅后曲斌的经历。”然后间接叙述其他视角的情节。而对主人公欧阳宁秀小学毕业、家庭贫困的条件设定,作者对其经历只能从她的身份出发,去描写她的所见所闻。如“同学聚会”一章,欧阳宁秀进黄帝酒楼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一切都是陌生新奇的,中途她去这家豪华大酒店的厕所所见,完全出自角色的认知:“身边墙上的一个长方形金属容器”、“从那容器下端流出几滴粘液”、“我的手伸到一台狂吐热气的器物下边猛吹”,有见过的读者一看便知这是洗手液和烘干机。可以看出,在后期的成人童话创作中,郑渊洁对作品的控制越来越客观冷静,仅成为一个说故事的人,而较少将主观感情倾注于作品中,其性格也归于平和。而这样的客观叙事带来的是更加残酷与冷漠的现实,文中所描写的贫困导致欧阳宁秀去厕所吃泔水桶的食物,丈夫曲斌从踩三轮车到卖肾,“当我看到已经五十岁的丈夫吃力地拉着一对二十多岁的情侣漫游都市时,我的眼泪找不到夺眶而出的渠道。”郑渊洁展现了其极高的洞察力,但这种贯穿了整部作品的社会哀怜感,大概也只有成人在阅读时才会体味得到吧,而如果孩子们此时能有父母辛苦为家为孩子前途的感受,那便也足够了。
参考文献:
[1]黄家银。透过幻象的帷幕:郑渊洁童话现实性浅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S2).
[2]方卫平。论童话及其当代价值[J].文艺评论,1998(3).
[3]郑渊洁。白客[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成人的童话范文【第四篇】
那是一个黑色的七月,也是枫人生中最阴暗的季节。面对第二次高考落榜,她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老师们的失望,父母亲的埋怨,已经让她芒刺在背,如坐针毡。而最令她难以接受的,却还是涛的离开。涛是她的同班同学,高中三年,他们俩一直是班里最受关注的学生,成绩优异,品行端正,而更为难得的是他们自小一起长大,志趣相投,感情也很深厚。在老师和同学们看来,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应该都能考上大学,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对恋人,这是大家的猜想,也是对他们的祝福。然而,现实却残酷地打破了这种祝福。当年的应届高考,枫因为身体不适,意外落榜,而涛则毫无悬念地去了外地的一所重点大学。临行前,涛给枫买来厚厚一摞复习资料,鼓励她留下来复读一年,并期待来年的高考她也能榜上有名。涛短短的几句话,仿佛暗夜里的一盏灯,给她的心带来了希望与光明。枫相信,一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她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考出好成绩。偏偏造物弄人,命运之神再一次跟她开起了玩笑。第二年的高考,她又一次发挥失常,名落孙山。只是这一次,她没有等来涛的安慰,却收到他托人转交的一封短信。涛在信里告诉她,他不能再继续等下去了,因为大学校园里还有另外一个女孩也在为他苦等。信的最后,涛对她说抱歉,以后的日子自己多保重。短短几行,廖廖数语,却像一把铁捶,重重地敲打着枫脆弱的心。她想哭,但流不出一滴眼泪;她想喊,却发不出一点声音。不久之后,涛便和他的父母一起,离开了小镇,搬去了外地。从此,枫再也没收到他的任何消息。
枫虽然外表文弱,骨子里却是一个要强的女生。涛的离去虽然令她极度伤心,却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她先是自费上了外地一所中专财校,毕业后又一边工作,一边报名参加自学考试,并很快拿到了本科文凭。接下来,她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资质,顺利进入当地一家机关科室,拥有了一份收入稳定待遇优厚的工作,而她的人生,也是从这时开始有了转机。不久之后,枫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并与之结婚生子,建立起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转眼,她已经步入中年。岁月在她的眼角和眉梢刻下深深浅浅的烙印,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抚平了她心底的伤痕。这些年她心如止水,过得很平静,那个叫做涛的男生,也逐渐从她的记忆里一点点淡去。偶尔,在某个雨后的黄昏或是清晨,她会想起他,和那些年少时青涩的往事,但只是电光石火一般,稍纵即逝。因为他是她心里的一道伤口,很深很疼,二十年来她从不敢轻易触碰。但是现在,静的一个电话却打破了这种平静。往事如烟,那些年少时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那些曾经有过的辛酸与甜蜜,都在瞬间涌上她的心头。这是一种怎样的回忆呵,历经岁月的洗礼,时间的磨砺,却还是如此的执着而清晰。蓦然回首,枫这才惊觉,原来在过去的这些年,她和涛之间的点点滴滴,一直都深埋在她的心底,一刻都不曾忘记,只是刻意不去想起。这种发现让她感到痛苦,同时也纠结,关于即将要到来的那个聚会,去还是不去,一时之间,枫竟然有些拿不定主意。
或许是心有灵犀,电话那头的静也仿佛感觉到了枫的犹豫。于是在挂掉电话不久,静便在网上加了她的。静在上告诉枫,她们已经联系上涛的电话,这个聚会他也将会准时参加。静在上还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因为这种感觉我也有过。但是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有些事情你必须自己去面对。如果你不介意,我愿意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枫听到了一个关于静自己的情感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萧的男人,他是静的初恋,也是静的大学同学。大学四年,他们的感情一直都很稳定,在临近毕业的那个寒假,萧去了静的家乡,带去了很多礼物,并在那里逗留数日方才离去。而静的父母及家人对于萧的到来也表示欢迎,并且都在心里默认了这桩婚事。谁知过完寒假,当静再次返回学校,却发现萧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他一改往日的开朗与热情,终日里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对静的态度也日益冷淡。尽管静一再追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但他就是三缄其口,闭口不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静从心里感到委屈,但此时的萧已经完全不再理会她的感受。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萧都没有跟她说一声再见,就匆匆地离开。从此天涯永隔,再不相见。直到多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在城市的一角不期而遇。在咖啡厅幽暗的灯光里,在静的一再追问下,萧这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成人的童话【第五篇】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童话在儿童文学体裁中最具梦幻色彩,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它作为呵护儿童心灵的精神食粮,一方面以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揭露现实生活,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人类永恒的文化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它以隐喻象征的形式透射出孩子的内心冲突与情结,使儿童在故事经历中获得心理的成长。基于以上的观点,笔者将从意义、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做浅显的探究。
一、童话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1.童话利用象征性的手法解决学生内心的冲突
笔者认为童话创作的中轴是“爱”的主题,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去面对爱、辨别爱、释放爱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他们对于爱的渴望、爱的模糊、对爱的误解,教师可以借用童话这颗爱的种子洒向他们的心间,让爱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慢慢
长大。
2.童话可以转移感情,让孩子进行自我释放
现在小学的课业负担非常重,他们既压抑又困惑,同时,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限制,情感和愿望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满足。积压在体内的不良情绪如长期得不到宣泄,极不利于身体健康和人格的完善。童话作为儿童的文学体裁,它的幻想、快乐、自由等特点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宣泄与释放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由于童话的重要作用和儿童对童话的喜爱之情,我们必须思考童话在课堂中的出路。要想让童话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价值,教师必须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打破成人观念的束缚,以对话的方式搭建学生与文本的桥梁,使学生能够真正走入童话世界。
1.把握童话特点,放飞梦想翅膀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童话时,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儿童展开想象,活化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而真切地感受人物形象。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细读文本,或糅合字词教学,或结合口语交际,引导孩子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2.综合教学,呈现精彩课堂
艺术教育提倡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使音乐、戏剧、绘本、影视等相互联通,围绕童话进行教育活动。童话活动应该加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结合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促使儿童能够有多种感官参与,以加深儿童对童话之美的深刻体验,培养对童话作品的审美能力。
3.朗读复述,感受人物形象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朗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领会汉语的音韵美,理解用词的准确,品味童话的意境,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童话的语言浅显易懂,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孩子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既强化语言,训练能力,又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既训练了复述能力,语言的转化能力,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同时又是对人物形象的重新演绎,以及对故事主题的同化。
4.改编创作,走进童话世界
老师对于儿童的奇思妙想要充分鼓励。特级教师余映潮在阅读课中常设计一个“创作室”的板块,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在指导儿童创编童话时,可以让儿童编出一句话或一个段落,也可以视儿童的能力鼓励他们编出完整的童话故事,鼓励儿童续编、改编或创编,使他们真正进入童话的世界中来。
5.编剧表演,感悟童话魅力。
童话故事富有儿童情趣和幻想精神,课堂教学应发挥童话的特殊优势。表演作为一种综合呈现的方式,其⒂胄郧浚为学生营造了表现自我的氛围。童话表演能促使儿童更主动地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生动的语言训练,使儿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正如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说:“人生就是一个童话。”童话为儿童指引了前进的道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应该丰富童话教学方法,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从儿童的角度对童话作品重新诠释,在给儿童带来最佳审美体验的同时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寒假的随笔(3篇)
下一篇:员工综合评价精编评语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