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推选意见范例优推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指导教师推选意见范例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第一篇】
开题报告经集体讨论通过后,我们就以此为依据,使开题报告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论文指导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延续两周。主要工作有:专业责任教师着重检查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选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开题报告中提到的参考资料是否在着手收集;指导教师着重检查学生是否编好比较详细的论文三级提纲,了解学生写作的最大困难,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增加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指导学生根据开题报告的要求制定比较具体的写作计划,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2、论文指导铺开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论文指导过程的关键环节,论文能否顺利完成,论文质量的高低,与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开题报告中这一阶段安排的时间也较长,大概15周。我们在开题报告中规定用五周左右的时间完成初稿,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抄袭现象和捉刀 现象。随后专业责任教师主持全体指导教师讨论会,收集论文初稿写作中反映出来的典型情况和带倾向性的问题,商讨对策,并将这些问题向全体学生集中通报,提出整改意见,部署下一步的写作任务和要求。初稿完成后就转入对论文的修改,指导教师重在对论文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逻辑关系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我修改为主,通过几次反复,论文框架基本建立,内容比较充实,整体上实现开题报告的预期目的。 在整个铺开阶段,专业责任教师根据开题报告的写作计划与要求,定期进行两到三次检查督促工作,着重检查毕业论文的学风、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教学部门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检查情况,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3、论文指导定稿阶段。这个阶段是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学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对论文篇章结构作局部调整外,还应进行文字上的修饰,确保语言流畅,体现学术论文的语言特色。同时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论文格式,写好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编好目录、列好参考文献等,为论文答辩作好准备。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强化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此相适应,我们在专业网页上开辟了一个论文写作指导园地,为开题报告作用的发挥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师生相互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个园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随时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我们还规定,指导教师之间是分工不分家,针对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向任何一位指导教师询问,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有义务为学生解答疑问。同时,指导教师通过这一园地,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有条件地向学生提供一些他们难以找到的数据资料,充实文章内容。我们还将那些写作进展快、论文质量好的学生及时在园地中提出表扬,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谈体会,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要进一步提升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制定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 现行的开题报告设置的六大栏目都是粗线条的,这样,在具体操作上,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同样的开题报告填写的内容会有较大的差异,如研究方法栏目,许多学生就无从下手,有的虽然填写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导教师也会按照个人的理解开展指导工作,离规范化要求就会有一定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制定一个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这既是对开题报告的说明与解释,又使开题报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让师生在使用开题报告过程中不存在疑问和困难。
(二)对现行的开题报告栏目作适当的修改与补充 我们认为,开题报告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栏目,对开放教育学生来说,要求高了些。开放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选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既没有必要,学生想了解也难以做到。虽然上网可以查到一些与选题有关的信息,但要从中分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部分指导教师来说也非易事,遑论成人学生。因此,我们建议将此栏目改为论文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我们认为,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指导教师都不好把握,因为填写的参考文献在论文写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而要使用的不一定在参考文献中找得到,不如改为参考文献来源与查找方法,给学生利用参考文献、查找资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我们建议设置一个新栏目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困难,这样,师生对论文写作与指导就会心中有数,未雨绸缪,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第二篇】
关键词 中职幼师实训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教育部办公厅于2003年12月28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年9月28日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了政府对中职实训的重视。幼师的实习也就显得更为复杂和特殊,实习过程不像课堂教学那样系统而可控制,它涉及教学、游戏、生活管理、偶发情况的处理甚至家园联系等方方面面,问题多,头绪杂,对教师来说,往往很难组织;而对学生来说由于幼儿同环境与学校环境相差悬殊,很少有相应的接触经验,更是难以适应,感到压力重重。所以中职幼师的实训工作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做好中职幼师实训教育指导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加强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第二、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第三、加强学生实习的管理。
1加强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
中职幼师的实训效果与指导老师的素质有重要关系。如果实训指导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指导出有水平的学生。实训指导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技术或技能素,职业道德素质等内容,其中核心的部分是后两者。在中职幼师实训指导方面,学校应严格培养、严格准入,最好是要求中职幼师实训指导教师获得相关的证书。虽然我国目前面临蓿实训指导教师的短缺问题,急需人员来补充职业教师队伍的不足,但是没有任何借口让我们对实训指导教师的任职标准予以放松,否则只能造成职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滑坡和管理的混乱。
职业资格证书的普及是我国就业市场 发展的趋势,持证上岗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高标准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必须从一开始就走正规化的道路。建立实训指导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始推行时会很困难,会遇到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教师素质的参 差不齐,职业资格标准的混乱,考核流程设计的科学性和现实性之间的矛盾,资金的投入不 足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阻碍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 都会逐渐得到克服,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具有建设一支高素质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决心。
2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
中职幼师专业的主要就业渠道就是广大幼儿园。所以学校在开设这个专业的过程中,应积极与很多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既可以是联合培养对口学生,也可以是建立学生实训基地。中职与幼儿园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很好的事情。一方面对于中职学校,这样可以给学生有专门的实训机会,将学习的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升华,同时或许能够争取自己日后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幼儿园既可以免费获得劳动力减少员工工资成本,又可以在学生实训期间将优秀学生留下,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招聘失误。
3加强学生的实训管理
中职幼师实训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园工作中会遇到的哪些业务,如何去处理,如何将学校中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并从中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以便学习充电。
为确保中职幼师实训真正达到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中职幼师实训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在制定中职幼师实训考核内容与标准时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导向性的评价原则;为加强对实习过程的考核,要坚持实习单位、学校、学生自主评价的三方主体评价原则:按照实习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坚持实行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坚持体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使实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就业目标;逐步提高与深化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教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的高度统一。
实训指导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严格的实训计划,并严格执行该计划,密切关注学生在不同实训计划的反应。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幼儿园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很重要。在学生在幼儿园实训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应经常与幼儿园保持联系,获知学生的实习情况如何,在哪些方面应进行提升。另一方面,实训指导教师也应与学生保持联系,理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难处,鼓励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创新行为等。
实训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考核。这种考核将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映,以及作为对优秀学生推荐工作的依据。如学校可综合考虑中职幼师学生的日常成绩、实训分数对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合作单位工作。这对幼师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依据中职幼师专业实训的目标和考核内容及方式,中职幼师专业实训考核标准按照等级可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 格、不及格。具体总评分值为 :实习总分90-100分者,实习成绩为优秀:实习总分80-89分者,实习成绩为良好;实习总分70-79分者,实习成绩为中等;实习总分60-69分者,实习成绩为合格;实习总分为60分以下者,实习成绩为不及格。
4结语
幼师实训是中职幼师专业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想提升中职幼师学生的业务水平并不能仅仅依靠实训,而应在前2年的理论学习中做好理论基础。总之,幼师专业的实习不是一朝一夕的简单展示,而是一个长期计划的系统工作。同时,中职学校也要同时抓好幼师学生理论基础的学习及后期实训工作,只有总体上作好规划部署,循序渐进,步步落实,才能使实习取得应有的成效,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Z]. 2007;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Z1]. 2007;
[3] 教育部。 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Z]. 2006;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第三篇】
一、组织管理
根据市教委统一部署,**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培养工程办公室”)全面负责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校长和教师工作;设立“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校长和教师项目组”,设在“市培养工程办公室”。
各区县要确定相应职能部门,并结合实际制定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办法,负责日常培养管理事务。
二、培养目标
通过优青项目的实施,培养一批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建立教育高端人才培养梯队,市与区县联动,为**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工程储备后备人选。
三、选拔培养范围和名额
**市普教系统“优青项目”选拔范围为本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优青项目实施意见另发),从事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工作,年龄在35岁以下(含35岁)的在职青年校长和教师(校长年龄可适当放宽至40岁以下)。
首批**普教系统“优青项目”选拔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400名,其中校长105名,教师295名,推荐名额由市教委统一下达。
四、选拔条件
1.政治素质: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专业基础(教师):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
3.研究能力:具有发展潜能,在教育、教学中有创新性构想,在学科建设中能发挥一定作用。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4.管理水平(校长):有5年以上学校校级管理经历,善于团结协作,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5.身心素质:身心健康,能从事正常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工作。
五、选拔程序
1.公开选拔:市教委人事处通过**教育网站公开选拔条件和名额。
2.个人申报:根据选拔条件与要求,个人可以向学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3.区县推荐: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后备人选在区县骨干校长和教师中产生(应享受区级骨干校长、教师待遇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并严格按照规定条件提出优秀青年校长和教师后备人选名单。
区县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经公示一周无异议后,被推荐人填写《**市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推荐表》(附件2),由区县审核后,报送市培养工程办公室。
4.原则审定:市培养工程办公室根据区县推荐、专家评议意见对后备人选进行原则审定,以文件形式确定正式人选。
六、培养措施
1.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是“优青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区县要成立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培养办公室,办公室一般设在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应制定“优青项目”工作方案,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事务。
2.市教委设立**市普教系统“优青项目”专项经费,给予每人万元资助,用于课题研究、基地培养、研究生学历与硕士学位学习等,专款专用。区县需按1:1的配套资金予以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可加大支持力度。培养期结束时,各区县教育学院对每位候选人的经费资助项目作出总结报告(样式见附件3),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市培养工程办公室备案。
3.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培养期为两年。在培养期内区县要为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在市名校长名师及其学员中产生),各有关部门应对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关心其思想、工作、进修及生活。培养方案报市“优青项目”组备案。
4.区县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优青项目”校长、教师参加社会考察。
七、考核
1.对选拔培养的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指导教师与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拟定培养计划,区县每年要对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发展能力和工作实绩等状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市“优青项目”组备案。
2.市培养工程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优青项目”的情况进行评估。
3.对在培养期间成绩突出的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优先推荐为**市普教系统第三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后备人选。
4.在培养期内不称职、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相应待遇。
八、时间安排与材料要求
1.各区县应于**月**日前报送《**市普教系统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推荐表》一式三份。推荐材料和电子版,以及本人提交的论著、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2.市教委于**月**日前书面通知有关区县,并在**教育网站公布**市普教系统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校长、教师后备人选正式名单。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第四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施程序;评价
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甘肃省教育厅颁布的《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而研究性学习,必修学分15分,所占比例最多。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实施程序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一、实施程序
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分三个阶段,按四个步骤进行。
(一)三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首先,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等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2.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问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内容包括: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建立资料室并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提倡多样化,即撰写实验报告或采取开辩论会、
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等方式,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
答辩。
(二)四个步骤
1.准备工作
(1)教师培训。开学初,举行指导教师培训会,主要目标是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指导能力的提高。
(2)学生动员。开学初,召开学生大会,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3)资源准备。包括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图书、资料)、物质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仪器)。
2.选题工作
(1)教师报题。各学科组定主题,每位教师提供1~2个研究课题报学校教科室。
(2)学生选题。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指导教师和课题开设目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导教师及研究课题。
(3)确定课题。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教科室组织各年级组和学科组负责人召开课题评审会,对每个小组的课题进行评审确定。
3.研究实施工作
(1)学校公布确定后的各小组课题及学生选课名单。
(2)各指导教师负责建立课题小组,推荐组长1名,记录员1名,并指导小组制定、填写《永昌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教师制订、填写《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表》,撰写指导
教案。
(3)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合作研究,辅以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结合。
(4)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此本由学生保管,指导教师定期检查,作为平时评价的重要依据。
4.课题成果展示
(1)总结。在规定的学时内认真完成了研究课题,期末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总结》,组长主持写出1份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整理后报送学校教科室。
(2)展示。每个小组成员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特点,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恰当的成果表述形式,向指导教师提交1份个人成果或总结,指导教师整理后报送学校教科室。表述形式不拘,主要有各种类型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方案、实物模型、多媒体软件等。
二、评价
(一)评价内容
1.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
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
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二)评价手段、方法
评价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我校制订的定量评价标准如下:
1.考勤(20分)。迟到1次扣1分;缺席1次扣3分。由指导教师负责评定。
2.表现(30分)。“表现”主要指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信念毅力、合作分享、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表现。由指导教师与小组长协商评定。
3.成果(20分)。未提交成果者不得分。由指导教师负责评定。
上一篇: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