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专家于康教授的健康经(优推5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营养专家于康教授的健康经(优推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地质构造【第一篇】
分类工程地质选线原则
(1)越岭区。越岭线路宜避开地质构造轴线,尤其应避免沿大的断层破碎带、地下水发育的地带通过;应选择在相对稳定、地层完整的地带通过;在通过大的断层破碎带时,线路应垂直或大角度穿越。2)采空区。对正在开采或经过批准开采的矿区,线路绕避至其采空影响范围外一定距离,在安全地带通过;对于穿越煤层段落的线路,线路方案应尽量绕避历史久远的采空区、无规划开采的小型私人煤矿[2];当线路绕避困难时,对埋藏浅的小型坑洞应开挖回填,对不易开挖的坑洞应进行勘探查明坑洞情况,经处理后通过。3)岩溶区。线路应尽量避开可溶岩地段[3],避免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应绕避岩溶强烈发育区、构造发育带、地面塌陷及土洞密集区,以及岩溶水富集区和岩溶水排泄带;越岭地段线路应选择在岩溶负地形之间、地下分水岭附近,并尽量采用短隧道通过,避免采用长大深埋隧道,线路高程宜在垂直渗流带中[4],无条件时,可在深部缓流带通过。4)危岩落石、堆积体区。线路应绕避危岩密集分布、可能产生大规模崩塌或者治理难度极大的危岩、落石地段,当落石及潜在的崩塌体规模小、危岩边界条件或者个体清楚、防治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线路可以选择在有利部位通过。应绕避稳定性差、大型堆积体和错落群;避开地形零乱,坡脚有地下水出露的山坡。
工程地质选线关键地质因素
在综合分析沿线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筛选出影响线路工程地质选线的关键地质因素。
区域地质构造线测区地质构造发育,地质构造带一般岩体破碎,富水且常伴生不良地质体,工程地质条件差,故线路应尽量避开地质构造线密集区域,无法绕避时应选择垂直通过或与主构造线方向大角度相交。沿线地质构造线主要沿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展布,故线路总体走向应沿南东向或南北向。
地层分布线路应尽量绕避碳酸盐岩、含煤地层等不良岩层,无法绕避时,应选择狭窄处或相对有利部位通过。
不良地质发育区1)采空区。沿线主要矿产为煤矿、铁矿、石灰岩矿。主要比选方案穿越四处煤带,其中对线路方案有影响的煤矿共计11座,另有数量众多的私采小煤窑,由于年代久远,且无相关记录,调查取证困难。铁矿两处,其中一处距离线路较远,且为露天开采,对线路影响较小,另一处距离线路较近,且为洞采,对线路影响较大。沿线石灰岩矿密布,均为露天开采,影响较小。2)岩溶。测区可溶岩线路长,根据地质调绘、水文地质调查与勘探成果,岩溶较发育,可见溶洞、岩溶泉、溶槽、落水洞、岩溶洼地、天坑等岩溶地貌或岩溶现象,钻探揭示,覆盖型岩溶地段线岩溶率约为14.13%,钻孔遇洞率41.3%,最大溶洞高11.2m。3)有害气体。主要为煤层瓦斯,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和炭质页岩中。初测孔内瓦斯测试结果表明,属二级瓦斯地段。4)危岩落石、堆积体。二叠系灰岩地段,受构造、风化、气候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岩性破碎,易产生剥落,坡面形成陡崖、孤石构成危岩岩体,坡脚形成堆积体。
既有地质灾害点从地方国土部门收集了测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资料,并将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坐标放置到线路平面上,线路应尽可能绕避并远离地质灾害易发区段。
工程地质选线实践
1宏观选线
控制宏观地质选线的关键地质� 预可研阶段,根据宏观地质信息,选取了三个主要的供必选方案,即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从图1可以看出,三个方案均与主要地质构造线呈大角度相交或垂直,均绕避了大的采煤带和铁矿采区,且灰岩越岭地段,均选择从分水岭附近通过,具备成为“地质走廊”的基本条件。初测阶段,通过进一步资料收集后发现,方案二穿越两处小煤窑私采区,绕避困难,且中间一隧道从一大型岩溶洼地下方通过,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方案三所经区域为地质灾害密集发育区(主要为岩溶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差;方案一彻底绕避了采空区,从上述岩溶洼地上游侧分水岭处通过,且沿线地质灾害点较为稀疏,为地质灾害弱发育区。因此,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推荐方案一。
2微观地质选线
影响微观工程地质选线的主要地质� 上述宏观工程地质选线,确定了线路的基本走向,后来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对方案一局部线路进行进一步优化,隧道进出口均绕避了危岩落石和堆积体,灰岩隧道避开了岩溶水强烈发育区段,并结合路基工点进行工程地质横断面选线,工程地质复杂地段建议进行桥路或隧路比较,为线路方案提供了精确的地质走向。
结语
地质构造【第二篇】
关键词:煤矿开采;地质构造;安全生产
目前,中国煤矿开采的煤层多位于几百米甚至千米的地层之中,在进行煤层开采时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地质构造。若在生产时忽视了地质构造或采取的安全措施不当,则很容易引发煤矿地质灾害,给煤矿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1-2]。因此,非常有必要认识到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地质构造有很多种,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需要具体全面地认识。本文围绕煤矿常见的地质构造展开分析,重点探讨了由煤矿地质构造引发的灾害。只有对地质构造产生的过程进行全面研究,并了解对应因素,才能更好地防范事故的发生。
1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地质构造
为了更好地认识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需要详细全面地了解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主要有断层、陷落柱、褶皱,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断层。断层是煤矿开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引发岩层断裂造成的。通常情况下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见图1),其中正断层和逆断层最为常见。根据断层的落差又可分为大断层(落差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和小断层(落差几米)。在煤矿开采的工作面内,通常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断层。对于大断层可通过地质勘探找到,而对于小断层只能通过井下勘探找到。断层是完整的岩层破断后的产物,这导致附近岩体的密封性和力学性质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例如断层附近应力集中、断层附近对气体的密封性较差。在开采时不仅需要注意大断层的影响,还要注意小断层的影响,以免引发煤矿地质灾害事故。通常情况下,在靠近断层面附近进行开采、掘进作业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陷落柱。陷落柱是流动的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一个岩层破碎带(见图2)。破碎带的范围与侵蚀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时间越长破碎带也就越大。当陷落柱穿越煤系地层时,对煤层完整性有影响。陷落柱通常以锥形分布,从上到下横截面积逐渐增大。陷落柱多存在于煤矿岩层中含水层比较发育的地方。陷落柱对原岩体的完整性产生破坏,其内部容易导水。因此,在陷落柱附近施工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首先要探测陷落柱的范围,然后要测量陷落柱内部的水流情况和瓦斯情况,最后再采取一些安全施工措施。褶皱。褶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局部凸起或凹陷的情况(见图3)。褶皱又可分为向斜和背斜。虽然褶皱不会改变岩层的完整性,但是会对岩层应力分布有较大的影响。这种应力分布对岩层内水和瓦斯的流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图3岩层褶皱形成示意图褶皱的出现不仅会导致工作面回采变得困难,还容易引发一定的煤矿安全事故。在向斜的轴部,瓦斯容易大量积聚。若开采时破坏这些区域,则很容易引发煤矿瓦斯事故。多数背斜的部分存在于煤层上部,其围岩的密封性要比向斜轴的部分差很多,所以瓦斯不太可能直接被密封,煤层中瓦斯的浓度也会不断降低。
2煤矿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分析了煤矿中几种常见的地质构造,这些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下面将重点分析煤矿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断层冲击地压灾害。在大断层附近进行煤层开采作业时,很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这是由于煤层开采会对断层造成一定的扰动,引起断层上的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工作面前方的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一般地来说,断层冲击地压的发生不仅与工作面开采方式有关[3],还与断层与工作面的距离有关。为了防治断层冲击地压,采矿工程师们通常在断层附近预留一定量的保护煤柱。但对于保护煤柱的留设宽度,现在只能通过经验法来确定,这导致在很多时候难以准确地防治断层冲击地压灾害。比较典型的断层冲击地压矿井是义马煤业的千秋矿和跃进矿。在义马煤田内部有1条F16大断层,且断层带内应力异常,导致千秋矿和跃进矿发生过多次冲击地压。值得注意的是,防治断层冲击地压的难度比较大,且防治措施十分有限。断层突水灾害。断层突水灾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煤矿地质灾害,其主要是煤矿开采引起断层活化,导致地下水顺着导水裂隙带涌入工作面中。断层带附近的岩体通常比较破碎,丧失了对地下水的隔离作用。一旦开采扰动传递到断层面,断层很容易发生松动,断层面上会形成一个地下水流通通道。断层突水事故虽然是煤矿防治水的重点,但是由于断层附近应力场比较复杂,很难对地下水的涌入量进行精准预测。防治断层突水事故的关键在于找到断层活化的关键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随着中国煤矿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有增加的趋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发生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煤层都具有突出性。根据瓦斯地质学理论,煤与瓦斯突出多与煤层中存在构造煤有关。所谓构造煤就是地质构造形成过程对煤体产生揉搓作用导致煤体原生结构被破坏的煤体。构造煤内部的孔隙结构大量发育,能吸附大量瓦斯,但渗透性非常差。这导致其在外力增加的情况下,内部的瓦斯压力也会急剧增加。很多情况下,煤矿工作面开采到小型地质构造内时容易发生突出事故,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郑煤集团大平矿的“10•20”矿难。这场矿难共造成149人死亡,其主要原因是煤矿开采时揭露1条小断层诱发了煤与瓦斯突出,并引发了瓦斯爆炸。因此,在煤矿开采时需要特别注意工作面内的小断层,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他煤矿地质灾害。除了断层冲击地压灾害、断层突水灾害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以外,还有很多的煤矿地质灾害。常见的有陷落柱突水、陷落柱附近大面积冒顶及褶皱附近巷道冲击地压等[4]。这些灾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质构造区域附近的应力异常引起的,这里不再赘述。
3结语
煤矿地质构造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地质问题,防治地质构造异常引发的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企业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常见的3种地质构造,分别是断层、褶皱及陷落柱,重点分析了断层与冲击地压、突水及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专业人员需要在分析不同的地质灾害之后找出合适的应对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各类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李国栋。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J].当代化工研究,2020(16):37-38.
[2]李宏伟。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3):137-138.
[3]闫斌。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2):72.
地质构造【第三篇】
1综合物探方法选择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根据地层岩土的电阻率、弹性、磁性等物理性质,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分析研究,互相验证,辨别异常区的具体属性,从而提高勘查精确度的一种常用物探方式地震勘探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空间定位准确等技术特点,能够详细的划分地层,高精度地确定沉积地层的地震地质属性,被广泛地用于解决构造地质问题。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对深层地质构造的判断精确度可达到3m,其缺点是受村庄、高压线路等构筑物影响较大。本次采用的可控震源地震地震是二维地震技术,在单个时间剖面上的精度甚至超过三维地震,且能很好的避开村庄的影响,缺点是对两个剖面之间的区域掌控不够。通过三维地震和二维可控震源地震的紧密结合,互相验证,可以很好的解决的村庄下地质构造难于精确掌握的问题。
2工作区地质概况
有利条件:本区第四系黄土覆盖全区,其厚度为42.2—90.55m,区内潜水位一般在2—18m之间,潜水位以下为良好的激发层位,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本区3号煤层纯煤厚度3.35—9.65m,平均6.05m,属稳定型煤层。15号煤层全部可采,纯煤均厚4.09m;煤层的速度、密度与上下围岩有较大差异,是较好的波阻抗界面,可分别形成两组能连续对比追踪的反射波(T3波、T15波),新生界与下伏基岩的波阻抗差异明显,其分界面可形成TQ反射波,并在区内可连续追踪,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良好。不利条件:工作区中心李高村为本次工作重点,其压覆大巷穿越区段的地堑断裂结构。
3工作方式
三维地震地球物探工作完成后,工作区整体的地质构造已基本掌握,针对李高村下的地质构造,沿李高村道路设计了5纵4横9条可控震源削面组成的斜交地堑的密集网络,总工作线路长12kin,工作布置剖面见图1。
4工作成果分析
在村庄影响范围,三维地震共发现断层8条分别为FZ、FZ一1、DF5、DF6、FA、DF7、DF8、DF9。可控震源地震共发现断层l0条,由南至北断层依次为:FZ、F1、FZ一1、DF5、DF6、F2、FA、DF7、DF8、DF9。其中F1、F2为新发现断层断层构造位置如图2所示。
5结论
(1)三维地震可以精确查明开阔的农田、丘陵区的深层地质构造,但受村庄等地表构筑物的影响对其压覆下的地质构造勘查精度降低。
地质构造【第四篇】
关键词:地质条件定向钻机新盘区头面开发
1矿井概况
屯兰矿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主力生产矿井,生产能力450万t/年,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井田面积,井田内含煤18层,为煤层群开采,其中主采煤层2号、8号煤层均为突出危险煤层。矿井绝对瓦斯量达/min,相对瓦斯涌出量达/min。矿井全区承压开采,地质条件复杂。
2新盘区头面概况
北三盘区位于屯兰矿+750水平北翼,属矿井井田西北部,地层走向为北西30°~60°,倾角2°~13°,平均为4°,南北长4942m,东西宽约2900m,总面积。盘区区东邻北一采区,西接马兰矿,南以南二、南三采区为界、与马兰矿接壤,北与镇城底矿接壤,区内断层发育,均属高角度正断层,走向为北东方向,带有压扭性质,断层交错切割,成组出现,水文地质条件上组煤为中等,下组煤为复杂,区内带压开采。盘区2号、6号、8号、9号四层稳定煤层可采储量万t,为可靠可采储量,设计暂确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则北三采区可采煤层服务年限38年。盘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t,绝对涌出量为50m3/min。北三盘区分为左翼、右翼两翼开采,右翼工作面布置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依次布置,目前22301工作面已形成,在风坪岭断层与22301胶带巷之间存在不规则区域约,为了提高资源回收率及延长盘区服务年限,故布置B2301工作面,工作面布置如图1所示。该区域受后风坪岭断层影响,地质构造复杂,伴生断层较多,具体情况不明,地质条件的掌握情况直接决定新工作面的巷道布置、回采方式、瓦斯治理办法等。
3断层探测情况
普通全液压钻机受材料、装成、技术条件限制,不能完成大区域、大走向长度、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探测工作,且打钻所需的时间、空间大,生产成本高,为此屯兰矿选用VLD-1000定向钻机施工叶脉状定向长钻孔精准探测,利用已有巷道向采区边界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施工探明构造、小窑破坏范围钻孔,为B2301工作面设计、资源高回收率回采提供可靠依据。VLD-1000定向千米钻机为履带行走式液压推进钻机,钻进过程中钻杆不转动,钻头由通过中空钻杆提供的高压水驱动,做功之后的水携带钻屑从钻杆与钻孔之间流出。钻头能够随时显示空间位置,并能够实现钻进方向的调节,实现定向钻进。该钻机组共包括VLD-1000型钻机、DGS孔底测量仪、孔内马达、CHD70重型MECCA钻杆等部件。根据矿生产衔接要求,参考实际情况,利用22301胶带巷里程牌1800m处现有钻场施工该区域地质探测钻孔,钻场编号B2301-1号。再利用该巷道里程牌700m处钻场施工工作面后部风坪岭断层,该钻场编号为B2301-2号。B2301-1号钻场施工跨区域地质钻探孔,初步设计8个孔,其中4个长孔,设计孔深600~750m;4个短孔,设计孔深550m。所有钻孔先沿着2号煤施工,若在2号煤钻进区域遇到异常区则在该孔下方开分支施工一个4号煤钻孔,长孔主要探测断层保护煤柱30m范围内地质构造情况及小窑破坏区,短孔主要控制风坪岭断层走向,为将来工作面布置提供地质资料。B2301-2号钻场布置7个孔,其中3个长孔(以及6~8个钻探分支孔);其中一个长孔沿4号煤钻探;4个短孔,均沿2号煤施工,1号短孔开孔方位与巷道呈45°角,设计孔深300m,终孔位置过预测风坪岭断层30m,2号长孔沿风坪岭断层上盘走向钻进,目标方位与22301胶带巷掘进方向相反,设计孔深750m;3号短孔设计孔深约为300m,与22301胶带巷方位呈60°角,终孔位置过断层30m;4号长孔沿断层上盘走向钻进,设计孔深800m,目标方位与22301胶带巷掘进方向接近,5号孔与4号主孔钻进方向一致,目标层位4号煤,6/7号孔覆盖两侧钻孔中间空白区域,具体钻孔编号以实际施工先后顺序为准。B2301-3号钻场布置4个孔,其中2个孔沿2号煤钻进,2个孔沿4号煤钻进,设计孔深380m,钻探目标区域为B2301工作面切眼位置。
4实际施工钻孔情况
实际主孔总工程量约为10300m。由于该工作面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煤质松软,2号、3号煤层属于合采煤层,中间夹矸松软,较容易造成垮孔,预测断层发育,因此在此区域施工有一定的难度。且工作面北东邻近小窑破坏边界,最近距离仅45m,部分探水线与警戒线位于工作面内部,小窑破坏区内有积水,钻进过程中严格观测孔内情况,并与屯兰矿地测及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汇报钻进情况,反馈钻进信息,防止钻进贯穿小窑引起突水事故。故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钻孔设计的相关参数应做相应的调整,孔深以能够施工的实际深度为准,实际施工图如图2所示。
5钻孔效果分析
B2301轨道钻场所有钻孔均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经过细致的钻探,可以完全确定钻进区域的风坪岭断层位置及走向,并探明设计工作面范围内无特大地质构造及周边小窑破坏积水区,未发现倒水通道,钻进过程钻探过程与掘进消突工作同步进行,在探明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的同时,形成了B2301胶带巷条带式掘进区域预抽钻孔,有效地缩短了巷道掘进预抽时间,延长了预抽周期,为掘进安全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以条带区域预抽钻孔代替以往的递进消突短钻孔的消突方式,避免了过多的无效进尺,大幅度缓解了打钻衔接紧张,同时又提高了掘进消突效果,为矿井生产衔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1]。通过定向长钻孔探明此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确定具备回采条件,为后续工作面布置提供了有利的地质参考条件,拓宽盘区回采面积约,增加盘区可回收资源量月179万t,按设计暂定生产能力90万t/年,可延长盘区服务年限约2年,后风坪岭断层实际位置变化见图3。
6安全经济效益
定向钻机施工叶脉状掘进条钻孔可达到探测断层的目的,同时条带式达到预抽消突作用,条带式预抽消突在屯兰矿多个掘进工作面的应用成功,单个预抽条带长度大于700m,每个采煤工作面掘进巷道划分为2~4个预抽条带,能够做到在巷道掘进前全部预抽达标,满足掘进巷道连续掘进要求,取代了“一队二面”或“一队三面”模式,避免了掘进工作面频繁搬家倒面,减少了生产头、面,节约了大量的生产、通风设备,提高了矿井通风能力,同时探明了待掘(采)区域地质构�
7应用前景
叶脉状掘进条带预抽钻孔消突技术,利用定向钻机的特性,解决了掘进巷道条带一次消突连续掘进技术难题,并探明工作面轮廓线地质构造,发现大量可采资源,为日益紧张的煤矿资源以及生产衔接不平衡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大幅度减少了利用普通钻机施工进尺及预抽时间,成为解决高突矿井“抽、掘、采”矛盾的有效途径,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3]。
参考文献
[1]吴迪。瑞利波勘探原理及应用实例[J].地质装备,2009(4):26-29.
[2]杨孟达。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121-125.
地质构造【第五篇】
关键词:遥感地址勘查技术;具体应用;研究
0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质勘查与地质研究技术不断革新,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较之其他范畴的地质勘查技术,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其独特性,它利用影像直观地分析某区域的地质特性,搜集多元化的地质数据;然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也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地质状况分析过程必须经过实验室化验,获取手段较为复杂。因此,对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效益。
1遥感地质勘查技术概述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概念
所谓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主要是利用飞机与卫星等遥感器等对检测地标的地质数据进行电磁、光谱的扫描与识别,从而深入地分析检测地标的地质特性,从而摸清地质信息与地质特征,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论与数据依据,以便地质勘探与研究的顺利进行。较之传统的地质勘查技术相比,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凭借其多层次、综合性及宏观性的特点,大大提升了地质勘查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具有技术先进、检测结果准确等优势,在现代地质勘查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特点
第一,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遥感技术的利用,为地质勘查工作数据采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我国的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应用例如卫星、飞机等高端遥感器对检测地标的具体地质状况进行科学的计算与检测,电磁技术、光谱技术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航拍器械的结合,使地质扫描工作更具科学性,为地质勘查与地质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勘查数据与地质资料。第二,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具有较强的精确性。随着矿产需求量不断增大,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不断细化,对地质勘查技术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利用电磁技术与光谱技术对地质状况进行扫描与分析,满足了地质勘查工作的精细化需求。
2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具体应用
对于地质构造信息的获取
在一般情况下,内生矿通常处于地质构造的异常部位与边缘部位,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不同体的结合部位,这些地质信息都可以利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进行检测,在遥感器航拍的空间信息可以清楚地检测到板块构造边界地带的矿床。在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地质标志信息时,一般选择与检测区域具有成矿几率的线状、带状影像,同时在获取地质构造信息的过程中,对断裂与推覆体这一主要控矿构造模块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在利用电磁与光谱技术扫描地质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多方面的影响,图像成像的部分地质纹理信息与地质线性形迹难以清晰显示[2]。对地质构造信息的“模糊作用”可以合理利用专家目视解译或人机交互等科学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利用科学的计算机图像恢复技术或目视比值分析等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地质构造信息。在地质构造信息提取的过程中,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可以利用地表岩性特征、地质地貌特征等数据对地质构造隐性信息加以提取。
利用岩矿光谱技术进行识别
岩矿光谱技术是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理论基础,适用于多光谱技术与高光谱技术,通过对多光谱蚀变信息的提取,对地质进行岩性识别与高光谱矿物识别。由于多光谱技术的光谱分辨率较低,导致岩矿的光谱特征表现力较弱,因此岩矿光谱技术主要基于图像线性信息与图像灰度特征,对岩矿的反射率差异进行分析。高光谱技术可以获取连续光谱信息,直观地识别地质类型,这是区别于多光谱技术的主要特征。岩矿光谱技术可以利用多光谱技术与高光谱技术有效地识别岩矿类型,识别与成矿作用有直接关系的矿物蚀变信息,对蚀变强度进行定量,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利用植被波谱特征进行找矿
矿产资源受到地下水微生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使蕴藏的金属资源或矿产资源产生化学反应,使地表层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结构变化,影响土壤层的成分组成[3]。地表植物对矿产资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聚集度与吸收度,使得地表植被的繁盛光谱特征产生不同的差异。基于这一特征,遥感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根据提取到的植被光谱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将植被光谱的异常色调进行有效的分离与提取,根据异常植被光谱对该地区是否存在矿产进行合理判定,提高矿靶区勘查工作的准确性,指导相关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针对植被对金属含量呈现的差异性,相关部门可以在既定矿区详细地收集植被样品的光谱特征,通过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分析较为特殊的植被光谱,在光谱分析过程中,明确波谱测试技术灵敏度的有限性,对植被微弱的金属含量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当地地质地貌实际情况科学地判定当时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3结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利用有效的矿产勘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一方面较之传统的勘查技术确实更具效率与精确性,可以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与评价,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大,遥感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应用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过程中,应不断对遥感技术进行完善与创新,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有关婚宴的致辞【实用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