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相声剧本(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单口相声剧本(实用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单口相声剧本范文1

关键词:豫剧;唐派声腔;二本腔;唱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82-01

豫剧唐派声腔的唱法,具有其浓烈的河南梆子地方特色。就是因为这种“地方特色” 的浓厚韵味,才使豫剧深深地根植于民众当中经久不衰,备受欢迎,以其粗犷、豪迈的独具歌喉,更加活跃、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艺术生命力征服着历代的人们。如果豫剧中少了该腔(二本腔),断然就会丢掉豫剧的味道,同时也要失去一方的豫剧观众。

当今,全国各级豫剧表演艺术团体内和广大的豫剧戏迷中,效仿 “唐派”声腔的人们风起云涌,铺天盖地,誉满中原,神州震荡。就豫剧老生(又称须生)群体而言,素有 “十生九唐” 之美称,确立了唐派声腔的一席之地。在戏曲的百花园内,开出了具有广为欣赏价值的绚丽奇葩。为豫剧二本腔的应用披上了一件金光灿烂的新装,登上了前所未有、名嗓一朝的至尊。

唐派声腔(假声)的唱法不同于男生的本嗓,有“鬼法”(戏曲行语)之谜,不好琢磨。一般而言,生行大本嗓的发音讲究“胸腔”共鸣的音位。二本嗓的发音则善讲“头腔” 、“鼻腔”、 “口腔” 、“ 喉腔”。由于二本腔属“假声”的缘故及声腔中含有“假”质因素的成分,就其行腔方面的用气尚为特殊,发声位置的要求应非常严格,声音的质量切特别讲究,润腔分寸则必须掌握的合乎腔理恰到得体。发出的声音既不能靠前(口腔前)又不可靠后(喉腔后),太靠前了唱出的声音不但不好控制,反而会很容易使声音发散的声欠透力;太靠后了虽然对腔韵柔和的运用较易掌握,然而却影响了嗓子音量的充分发挥;唱出的声音不仅听着特别细小,而且还会限制住嗓音的亮度伸展;唱戏时则给人有一种喉咙发紧行腔费劲的感觉。因此,在二本腔的发声技巧上一定要把握住气息、声带、共鸣三者之间的关系,才方属保持二本嗓佳音运用的操作功法。不然,就会慢慢地把自己的“假声”真的唱成了欠美少韵的假腔,显出了浊气,时之长久将会不知不觉地造成腔毁音缩的不良后果。 对二本嗓音的变化态式而言,如果确实明解了它“假声”的声气特性后,在练习唱腔的过程中你的嗓音便会通过气法的运作使声腔达到随心所欲,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境界。

显示二本嗓的亮度功力,单从男生二本腔的用嗓发音而论,假声托腔的中音索(5)乃是关键之音。故而,我们必须把它(正调中音索)理清道明的述解出来,才能唱出假腔嗓音的最佳光点。豫剧正调唱腔的中音索(5)本身存在着三种属性的含义,它在正调唱腔曲谱上的显示毫无疑问地属中音声部。而在男生的纯大本嗓唱法上,却成了高音区域的发声位置。若不是本嗓高音声腔上好的演员,在遇到索(5)音或拉(6)音时男生的行腔一般大都要转用假声来唱,才能顶上该音(5、6)。即便是用本嗓能够唱上索(5)音或拉(6)音的声位,与假声相比也较为吃力。但在纯二本嗓子的唱法上,中音索(5)却又变成了唱腔或说是假声的低音部分。这个所谓中音索(5)的假声低音声体,同时也是豫剧声腔中的重要主音。如果把归属于假声低音的中音索(5)修炼成型,铿锵透力的唱出筋骨,声洪气足的显出个性,即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二本腔的一技喉风。

唐喜成大师的假声低音(正调中音索)则非常过硬,唱出来毫无糠虚之感,出口猛重闭口响沉,其顿音喷口犹如铜锤出击之实,具有金鼎砸夯之声。这点恰恰正是一般男生演员用二本嗓子难以驾驭的音区。而他每一句低音的抑扬顿挫或大幅度的托音(正调中音索)甩腔,却能将口劲与气息配合的恰到得体,匀不甚匀,悠然自如,使其与中音区巧妙地糅在一起连接下来,运用偷气、抢气的换气之功,瞒天过海,非常自然地甩出托腔。靠内功绝招使发送之声不叫、不闷、不飘、不硬、不暗、不单、不小、不断、不僵、不浊、不直、不散、不横、好似行云流水一般。另外,在表现情感愤怒的个别段子或颇为急躁的词句行腔中,且吸取了京剧麒派(周信芳)老生与秦腔花脸的唱腔风韵,还可以悠然听出他略含“炸”音的声腔语言。

由于唐派声腔“五音八韵”的调节应用掌握的合乎情理,找到了“两腮” 、 “双耳”、“额头” 、 “脑后” 、的震荡音位及 “鼻腔”“前腭 ”(硬腭)、“ 喉腔”共鸣的最佳位置,其丹田气犹如百年大树老根盘结,声随气走气气化声,内力藏气,声韵见功。所发送出的嗓音与咬嚼出的腔韵自如统一,味鲜色正,准确和谐,韵调显明,个性突出,功夫过硬,魅力迷人,诱君感动。故而,他的唱腔听起来自然而不做作,亢奋却不焦杀,细腻而不粉脂,猛重却不粗野,醇净而不单直,甜美却不腻人,宽大而不康沙,嘹亮却不尖嘶,激昂而不狂行,就浑响中显出了一派“膛”音之染的别致喉风。真可谓气似风行,韵似风铃,起腔成文,落腔成论。慨然,且属可评可述深研细探之曲腔也。

概括地讲,唐派艺术的唱腔风格,主要有两大特征形成:其一是男子汉阳刚之帅的满宫满调与硬口大腔的浑响喉风;其二是调节声腔的润律柔美和古朴圆韵的鼻腔共鸣。而这个鼻腔共鸣内,所拥有之细腻的“润腔法”,其玄妙之处的有效掌握,主要在听、在品、在学、在悟、在探、在究、在寻、在钻或在感觉、在领会、在揣摩、在解读、在认识、在理述、在研习的软件修炼上找到效仿之法,而后对准其道继而练之方见成效。

单口相声剧本范文2

关键词:民族声乐,京剧唱腔,喊嗓子,借鉴。

一、京剧唱腔的艺术特点

我国的京剧艺术它的唱腔发声方法科学,表演配合唱腔融为一体,声情并茂,扣人心弦。京剧演唱时要求,必须由丹田气托住声音,才能神气足,用气既稳又灵活,根据唱曲的需要而采用的相应的用气技巧,根据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需要来控制使用气息,气少也不弱,气足也不浪费等。

京剧非常注意混声的动用,如:“小声哼,大声调”大小嗓转变不留痕”等。“小声哼”“大声调”唱腔的色彩更加丰富,强弱相济,抑扬顿锉,刚弱并举。其发声状态是随着音高的变化对真声和假声作一定比例的调节,以充分发挥这两种机能各自的长处,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声的潜力。

二、民族声乐对京剧唱腔借鉴的必要性

我国民族声乐的唱法不同于西方美声唱法,我们的民族声乐要求声音明亮甘甜,语言清晰轻巧,感情真实质朴以及熟练的演唱技巧等。它既能给听众以美的享受、美的感动,又能表达人们的生活情感,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所以挖掘弘扬我国民族传统声乐遗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继承是我们的责任,弘扬乃是我们无尽的义务。众所周知,国内民族声乐界具有一定建树的歌唱家几乎都与京剧有着不解之缘,如:出色的歌唱家李光羲,他最先以京剧为根基,同时还广泛的借鉴其他剧种和民歌,把他们融会到新歌剧与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演唱当中。其他类似的像刘斌、刘秉义、胡松华、任桂珍等,他们的演唱之所以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她们不仅具备西洋发声方法,而且还善于借鉴京剧的精华,掌握语言的分量、韵味、美感等,达到字声相和谐的气质与神韵。

三、民族声乐对京剧演唱方法中喊嗓子的借鉴

由于民族声乐与京剧在追源探本的上溯过程中可以找到许多共同属性,因此成熟相对比较晚一些的民族声乐对发展已经很完善的京剧借鉴将是一条行之通畅的道路。

民族声乐发轫于一些戏曲和说唱艺术,而那些处于源头的声乐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授方法,但有一个公认的技术则几乎是通用的方法,那就是“喊嗓子”(或叫吊嗓)。这种依靠“喊嗓子”来突破声区界限的方法,在戏曲和曲艺行当中从祖辈沿袭下来并保持至今传统练声方法,在曲艺和戏曲界不仅没有人对此提出过异议,甚至还常常被声乐界“拿来”,但在原生态声乐中使用较多,在专业音乐院校则不大受青睐,有不少人对它心存疑虑,认为此方法“太土”、“不科学”,甚至几欲采取否定的态度加以排斥。然而通过对大量的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和歌唱家艺术生命的对比发现,他们的艺术生命普遍比较长久。如: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等年逾花甲或将至耄耋之年了还登台献艺,并且仍然散发出炉火纯青的艺术魅力。还有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出身于戏曲家庭,她演唱的每一首声乐作品咬字、吐字时有的放矢地将字音衔接的轻华圆润犹如吐珠,将京剧中的“珠走玉盘、晶莹丸珠”巧妙的结合到了声乐作品中,对作品进行了超越一般意义的诠释,这就是音乐中“活”的传统的再生和移植。

所以“喊嗓子”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我认为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同时这道理应该是有科学性的。持枉然否定、盲目排斥的态度显然是错误的。这种“喊嗓子”并非一般人认为的“扯着脖子喊叫”,而是科学的训练。首先它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的“喊”,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就是所谓的“打开喉咙喊嗓子”。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在世时曾说过一句话“打开喉咙喊嗓子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

京剧喊嗓用的“yi”,是在说话的位置上的唱,从低到高再到低一连串音包括了钢琴上所有的半音阶,而且状态不变,声音统一,一口气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身体的镇定和打开,并能听到自己的音响,“yi”字从高到低音都是一个咬字状态,并且口型很自然始终不变,从而保证了共鸣和音色的统一。当演唱的时候就在此基础上稍微夸张一些再配合上最大的腔体,就是正确的歌唱状态。这是很值得我们在声乐练习中学习和借鉴的,我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练习京剧吊嗓,确实对声乐的提高很有帮助。

我认为打开喉咙喊嗓子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使鼻翼张开,口盖抬起并积极收缩成拱形,咽腔中会厌卷起,咽壁直立,喉头放在深呼吸的自然位置,这样发声通道畅通无阻,在这条管道中喊嗓子,声音是具有穿透力的。

(2)使口、鼻、咽、喉各器官张开,畅通的管道使歌唱者能获得人体各个腔体(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声音高低、强弱上下无阻,使真假声混合得不露痕迹,天衣无缝。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相济,浑然一体。

(3)使所谓没嗓子的变成好嗓子。“没嗓子”并非真正的没嗓子,只不过是因为方法不当而导致嗓子的优美音质被湮没罢了。打开喉咙形成的管道,使演唱者越喊管道越通,音质、音量、音色也会随着有明显的改变,这样一来使原本感觉音质弱的“没嗓子”逐渐变成有嗓子继而是好嗓子。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余叔岩初学京剧演唱时由于声音不出台,被父亲从台上踢了下去,之后他发奋喊嗓子,终于成就一代有名的京剧金嗓子。其实戏剧界的喊嗓子已经成为其练声的公开秘密,这种“喊嗓子”的练声方式对于京剧艺术家来说是他们练声的看家本领。只有掌握了以上喊嗓子的技法才能更有效地为民族声乐所用,才能信马由缰地奔驰在属于自己的广袤艺术原野上。

四、结语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之所以能够得到民族声乐学习者和大众认可,正是因其具有独特的地方音乐风格和醇厚的艺术魅力。而我国的民族声乐不可能从任何音乐表演艺术中照抄照搬的借鉴过来,包括京剧,但京剧作为一种成熟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其自身许多合理的技法和表演却不失为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特别是在世界音乐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一种艺术都可能与其它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找准学习和借鉴的目标对于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非常实用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京剧演唱方面地研究,找到了一些学习借鉴的切入点,以便为我国民族声乐事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感动世界其他文化族群。我们一定要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光辉灿烂,在继承的基础上使其发扬,这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也深切期望同行们对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寄予更深切的关注,使我们的民族声乐之花开得愈加灿烂。(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聪。曲艺音乐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2年3期

单口相声剧本3

单口相声剧本

--单口相声剧本

今天说的这个故事,是明朝时候的事儿。

在山东临清有一家财主。家里有一个少爷,叫张好古。从小就娇生惯养,也没念过书。长大了,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天天儿吃饱喝足,提笼架鸟,满街遛。因为这个,大家伙儿都管他叫“狗少”。

有一天,张好古走在街上,看见一个相面的,围着一圈子人。他想看一看,刚往那儿一站,相面的一眼就看见他了,知道他是狗少,想要奉承他几句,蒙两个钱。假装看了看他,说:“这位老兄,双眉带彩,二目有神,可做国家栋梁之材。看阁下印堂发亮,官运昌旺,如要进京赶考,保您金榜题名。到那时我给您道喜。”张好古要是明白,当时能给他一个嘴巴。因为他不认字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上来,上京赶考?拿什么考呀?可是他这狗少的脾气没往那儿想。他想:“我们家有的是钱啊,要想做官那还不容易嘛。”他不但不生气,反倒挺高兴。说:“准能得中吗?”“决不奉承!保您得中前三名!”“好!给你二两银子。真要中了,回来我还多给你。要是中不了,回来我可找你没完。”相面的心里说:等你回来我就走了!

张好古回到家里,打点行囊包裹,带了些金银,还真上北京赶考来了。他也不想想,你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就赶考?这不是浑吗!可是遇见那样社会就有那样事情。他动身那天就晚了,赶到北京正是考场末一天。等到了西直门,城门早就关了。事也凑巧,正赶上西直门进水车。明、清两代的皇上,都讲究喝玉泉山的水,叫老百姓半夜里由城外头往进拉水,还得是当天的,水车一到,城门开了。张好古也不懂啊,骑着马跟着水车就往里走,看城的也不敢问他,以为他是给皇上押水车的哪,就这样他进来了。

进了城,他不知道考场在哪儿,骑着马满处乱撞,走到棋盘街,看见对面来了一群人,当中间有个骑马的,前边有俩人打着气死风灯——这是九千岁魏王魏忠贤下夜查街。张好古这匹马眼神一岔,要惊,他一勒丝缰没勒住,这马正撞上魏忠贤的马。要搁在往日,魏忠贤连问都不问就给杀了,因为他是明僖宗皇上最宠信的太监,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今天魏忠贤想问问他,一勒马。说:“你这小子,闯什么丧啊?”张好古也不知道他是九千岁啊!说:“啊!你管哪!我有要紧的事。”“嗬,猴儿崽子!真横啊!有什么要紧的事?”“我打山东来,我是上京赶考的,要是晚了进不去考场,不就把我这前三名耽误了吗?”“你就知道你能中前三名?”“啊!没把握大老远的谁上这儿来呀!”“现在考场也关了门啦,你进不去呀!”“进不去我不会砸门吗?”魏忠贤一想:他就知道他能得中前三名,准有这么大的学问吗?不能!这是大话欺人,他这是拿学问唬我哪。随着说:“来呀!拿我张片子,把他送到考场去。”魏忠贤要看看他的学问怎么样。可是魏忠贤也浑蛋,你要看看他的学问,你别拿片子送他呀,你就叫他自己去得了。他这一拿片子,张好古倒得了意啦,本来他不认识考场,这一来有了领道儿的了。

差人带着张好古来到考场,一砸门,把片子递进去。两位主考官看是魏忠贤的片子,赶紧都起来了,这个就说:“这人是九千岁送来的,一定跟他有关系,咱们可得把他收下!”那个说:“不行啊!号房都满了。”“满了咱们也得想办法呀!你想九千岁黑更半夜送来的人一定是他的亲戚。依我说,赶紧给他腾间房。实在不行,哪怕咱们俩人在当院蹲一宿哪,也得把他留下。”“好吧!那咱们就在当院蹲一宿吧!”这叫什么事!两位主考官把张好古让进来以后,他们俩人又嘀咕上了。那个就说:“咱们给他送题去。”这个说:“别去!咱们也不知道他温习的什么书啊?咱们要是给他一出题,他要做不上来,这不是得罪九千岁吗?”“那么怎么办哪?”“怎么办哪?这不是有卷子吗?干脆我说你写!”嘿!他们俩人全给包办了!写完了一想:“这要是中个头名那可太不下去了,得啦!来个二名吧!”张好古一个字没写,弄个第二名!

到了第三天,凡是得中的人,都得到主考官家里拜老师,递门生帖。全去了,就是张好古没去。他不懂啊!两位主考宫又嘀咕上了。这个说:“张好古太不通人情了。虽然他是魏王送来的,要没有咱们哥儿俩关照他,说死他也中不了啊。怎么着?现在得中了,连老师都不拜,这也太不通人情了。”“别那么想,咱们得冲着魏王。你想魏王黑更半夜拿着片子把他送来,这一定是魏王的亲支近派。将来他要是做了官,咱们还得仗着他关照咱们哪。他不是没来吗?没关系!咱们不会看看他去吗?”这倒不错,老师拜徒弟,倒了个儿了!

两位主考官见了张好古。说:“那天要没有九千岁那张片子,这考场你可就进不来了。”张好古也不知道哪儿的事啊,就含糊着答应。等他们俩人走了以后,一打听,才知道九千岁是魏忠贤。心里说:哎呀!要没有这张片子,考场就进不来了。他可没想他不认字!又一想:我得瞧瞧九千岁去!买了很多的贵重礼物,到了魏王府,把名片、礼单递进去。魏忠贤一看名片,不认识。有心不见吧,一看礼单,礼物还很贵重。说:“叫他进来吧。”张好古进 去一说:“那天要不是九千岁拿片子送我,我还真进不了考场。也是王爷福气大,我中了个第二名。”魏忠贤一愣,啊!真有这么大的学问?怪不得那天说那么大的话哪!既然有这么大的学问,将来我要是面南背北之时,这人对我有很大的用处啊。当时吩咐设摆酒宴款待。张好古足吃一顿,吃饱喝足,告辞,魏忠贤亲自送出府门。这下子,北京城哄嚷动了,文武百官都知道了,大家纷纷议论:“咱们不论多大的官,谁进魏王府拜见也没送出来过呀?怎么新科进士张好古去了,魏王亲自送到门口哪?”那个说:“他是魏王的亲支近派。”“看九千岁把他送出来的时候,还是恭恭敬敬的,说不定张好古许是魏王的长辈。”“既然是魏王的长辈,咱们应该大伙儿联名,上个奏折,保荐一下。将来他要做了官儿,一定对咱们有很大的关照。”“对!”大家联名保荐新科进士张好古,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是国家的栋梁。皇上一听,说:“既然有这样的人材,应该入翰林院啊。”他又入了翰林院了!

到了翰林院,这些翰林都知道他是魏忠贤的人,又听说他是大家联名保荐的,大伙儿谁敢不尊敬他呀?有写的东西也不让他写,不但不让他写,大伙儿写好了,反倒给他看:“张年兄!您看这行吗?”“行!很好!很好!”就会说这么一句。不管人家问什么,都是“很好!很好!”就这句话他愣在翰林院混了一年。

转过年来,魏忠贤的生日,文武百官都送很贵重的礼物。张好古除去送了很多贵重礼物之外,他打四宝斋纸店又买了一副对联,可没写,拿着就进翰林院了,大伙儿一瞧。说:“张年兄,这是给魏王送的寿对儿吗?”“是啊!”大伙儿打开一看。说:“哟!没写哪?”“可不是吗。”大伙儿说:“您来了一年多了,我们就没看您写过字,想不到今天我们要瞻仰瞻仰您的墨宝。”“不!你们写得很好,还是你们给我写吧。”大伙儿彼此对推,谁也不写,其中有一个人聪明。心里说:张好古别是不认字吧?当时他眼珠儿一转。说:“我写!”就编了一副对子,大骂魏忠贤,说魏忠贤要谋朝篡位,写完了说:“张年兄!您看行吗?”张好古一看说:“行!很好!很好!”还好哪!

这一天,张好古拿着礼物给魏忠贤去拜寿。魏忠贤把礼物收下,把对子挂上,还没看明白什么词儿哪,皇上的圣旨、福寿字也到了。魏忠贤摆香案接圣旨去了。所有来拜寿的文武百官都看见这副对子了,可是谁也不敢说,因为魏忠贤这人脾气不好。比如:有人骂他,你要一告诉他,说:“某人骂您哪。”他一听:“噢!他骂我?杀!——他骂我他一个人知道啊,现在你也知道了,一块儿杀!”您想这谁还敢告诉他呀!就这样,这副对子溜溜儿的挂了一天,魏忠贤愣没看出来!

又过了几年,换了崇祯皇帝。在魏忠贤家里翻出来龙衣、龙冠。魏忠贤犯罪下狱,全家被斩,灭门九族,所有魏忠贤的人一律杀罪。就有人跟皇上说:“翰林院有个学士叫张好古,也是魏忠贤的人。”

皇上说:“那也得杀!”旁边有一个大臣跪下了,说:“我主万岁,张好古不是魏忠贤的人。”皇上说:“怎见得呢?”“因为某年某月某日魏忠贤办生日,张好古送给魏忠贤一副对子,那词句我还记着哪。上联‘昔日曹公进九锡’,下联:‘今朝魏王欲受禅’。他拿魏忠贤比曹操啦!说他要谋朝篡位,这怎么能是魏忠贤的人哪?”皇上说:“那不是啊!”“不但不是,这是忠臣啊!”“好!既是忠臣,死罪当免,加升三级。”

一群浑蛋!

65 1079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