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农业的关系(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科技和农业的关系(实用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科技和农业的关系1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政策建议

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缺乏转化农业科研成果的机制。因此,在充分考虑到我国农业基本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深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益,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作用

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口逐渐增多,预计我国在2030年的人口高峰是16亿。因此,在积极面对逐渐减少耕地面积的事实的同时,要尽可能保障粮食供给,既要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尤其是要重视农业结构优化、方式转变、设施完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强化科技等方面。大量实践表明,政府扶持并不能百分百地实现粮食面积稳定的结果,年年颁布新的政策显然不具备可行性,只有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不断完善,才能够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为粮食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现阶段分析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实际上很难实现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其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农业化学品投入,使水源和土壤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未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作物秸秆,严重影响大气质量;对资源的过分依赖恶化了生态环境的质量等,诸上所述的问题不仅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生态安全产生了威胁。因此,站在建设新农村的立场上,加强研究自然资源利用技术,如土壤资源、水资源等,开发相关技术产品,如节约用地、节约用肥、节约用水等,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进一步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

2在新农村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步伐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想走出危机重重的困境,就需要加快改革步伐,越早改革,成本越低,风险越低。因此,应对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实行分类管理的途径与办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强化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力度,使社会化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同时要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要协调好个人、单位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将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列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整体谋划改革过程。在统一的标准、领导和改革的要求下,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寻找切实可行的改革途径。重点改革结构设置、经费保障、债务化解、核定编制、界定职能和安置补充人员等内容,从而建立健全新的农技推广格局[1]。

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快成立协调领导小组,由农村工作办公室为代表,工商、供销、财政、农业、科技和民政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当中,为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优势,应由政府副职领导来统筹关于建立政府协调领导小组的相关事宜,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在不过分依赖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政府的服务职能。

创造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滞后从国家层面来讲是缺乏制度保障的直接表现。首先,虽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明确规定了农民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但是没有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及法律法规等配套政策,不合理的收费现象依然在日常管理中频繁出现。同时,工商部门无法登记在农村普遍存在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其登记责任归属民政部门,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时其法人的实体地位形同虚设,在贷款、签订合同、产品销售等方面大多数农民都存在疑惑。其次,在从事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对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缺乏制度性的激励和规范。最后,没有积极地调动农业企业参与到农村科技服务活动中,并缺少相关的制度激励和约束,尤其是在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放宽限制、财政支持等方面。因此,全国人大的立法步伐急需加快,使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法人资格和法人地位及早确立,使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及早出台。同时,制定把科研成果转化挂钩于各类农业科研人员薪资水平的相关制度。积极鼓励高等院校培养从事农村科技服务相关工作的人才,积极调动他们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2]。

增加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首先,财政支持力度需不断强化,农村科技服务专项基金的成立非常必要,为了降低“雁过拔毛”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尽可能采取直接拨付的方式,确保足额的专项扶持基金并落实到位。其次,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及落实。优惠政策不仅要惠及农村专业合作组,而且要惠及其他的科技服务组织,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经营收入可以免去对其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最后,增强政策借贷力度。各类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客观需求使借贷“门槛”适当的放宽,重点支持科技服务组织,尤其是农民自办的科技服务组织,积极地调动底子薄、劳力少的农户参与到当中[3]。

充分发挥科研院和高等院校的作用

科研所及高等农业院校一直以来就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创新的重要源头,其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如若没有科研所及农业大学的人才支持,势必会丧失科技服务的源头。因此,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激励性措施,对现有农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科研院所及高等农业大学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开发、引进等方面,制定奖励措施,积极地鼓励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此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基本战略,鼓励本地技术人员通过专门的人才资源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妥善地解决在本地农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积极地鼓励科研院所、大学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龙头企业、科技合作社等实现多种合作模式,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专业化的科技服务[4]。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现阶段,尽管在新农村建设中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业正在从传统转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通过政府、农民、相关组织机构、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势必会逐渐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佳,王岩鑫。流程再造: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的新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2(22):5228-5231.

[2]李海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13(8):201-204.

[3]原白云。河南省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808-6810.

科技和农业的关系2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研究分析;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52-03

引言

2004―2016年连续13个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农业问题,可见中央对三农问题和农业基础地位的高度关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力争在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

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系之一。正因为如此,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是21世纪各经济学家以及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领域。其观点有:一是主张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柏振忠,2009),依据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确定公共财政投入目标,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投入支持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财政的投入效率,实现现代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王炜、郭宇多、郭振,2014)。二是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王方红,2008),整合现有农业科技推广资源,鼓励和引导科研和教学人员送科技下乡,向农民面对面地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成果(周绍森、贺喜灿、罗序斌,2011)。三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知识型农民(陈志兴、楼洪兴,2005),构建一个以基础教育为依托,以科技信息普及和推广为重点的农村教育体系,培养一批拥有科技知识、懂得科学管理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整体素质(刘辉、黄大金、李东辉,2005)。

一、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策法规建设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农村的相关措施是密不可分的。近五年来,湖南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决定(如下表所示)。2016年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为进一步落实“十三五”规划部署,湖南省发改委出台了“三个重大”专项通知:为了进一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准备在全省105个县市区年度计划投资90亿元以建设高标准农田364万亩和年度计划投资100亿元来着重推动湖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9个农业融合发展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建设。

(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说过:改造传统农业的核心是引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技术进步,以“内涵式”路径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为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在“十二五”期间,成功突破超级杂交稻百亩片平均亩产1 000公斤攻关的目标,并且在2014年已获得部级的验收。其次,为达到在畜禽、粮食、果蔬等产业方面的技术目标,湖南省还部署实施了生猪品种优质化、超级杂交稻、果蔬产业升级等一系列科技重大项目。此外,为建设创新型湖南,湖南省发改委提出重要的“5746”战略,即主要实施科技惠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科技工程,为湖南省高新技术发展、科技精准扶贫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

(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经过“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后,湖南省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奠定基础。根据《湖南省“十三五”农业规划》显示,2014年湖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粮食产量超过600亿斤并且占全国粮食增产量的1/6,以及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060元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个百分点。湖南省农业结构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现在正进入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的新阶段。

二、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存在的困境

(一)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尚未完善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自成体系,科研、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生产应用各环节缺乏有效的协调。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普遍存在政、事、企不分的情况,政府、农业科技的领导以及技术推广员没有把农民看成是农村市场经济的理性人,没有把创新推广体系纳入农村长期规划,无法反映农民对技术的需求,使得多元化推广体系难以形成(刘辉、黄大金等,2005)。另一方面,湖南省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多以单一农业生产环节的技术为主,没有形成产业链式的系统服务,导致农技推广体系产业环节发展滞后。

(二)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匮乏

农业务农人员少、农民文化水平低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也相应加快,大批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愿意选择进城就业,不愿意返乡务农,致使农业务农人员少。据《湖南省“十三五”农业规划》显示,截至2014年湖南农民工总人数有1 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比重超过40%,其中只有%的人从事农业。而人口结构主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为主,老龄化趋势加强,整体素质普遍下降。与此同时,湖南总人口在“十三五”时期仍将继续增加,人们对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农产品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严重不协调,容易导致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科技水平滞后和社会不安定等深层次问题。

(三)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

农业科技研发的目的是激发农业科技的潜在生产能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王雅鹏、吕明等,2015)。然而,现阶段湖南省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普遍偏低。一方面,现有的农业科技考评制度,过分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获奖情况,严重忽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匹配程度和实际效用,使得科技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严重不协调。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权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加工、和交易平台,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成果登记、统计及分析等基础性工作不够,数据缺乏或滞后,导致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湖南省虽是农业大省,但农业资源有限,人口压力大。一方面,由于以往政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只重视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整体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沈宏、王东升,2004)。另一方面,农民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过度开采自然资源、陡坡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导致出现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三、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优化路径及建议

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支撑和内生动力,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应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来选择适宜的技术创新路径,笔者在此提出完善“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培育现代农业科技人才、推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化路径(如下图所示),以实现现代农业的有序、高效发展。

(一)完善“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促进潜在生产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就是建立起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和社会化创业组织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推广服务系统(王雅鹏、吕明等,2015)。一是创建以政府部门和公共科技服务部门转化推广为主,以科研院校为研发中心,农业技术指导员为纽带,科技示范大户为核心的科技推广新模式;二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单位深入调研,采用“面对面”的方式,选配下乡专家,通过送科技下乡,与地方政府建立固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实现科技常下乡,以保障农技推广。

(二)加强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农村经济的增长需要人力资本的提升,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对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按照不同层次进行组织实施。一是重点培养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鼓励高层次专业人才从事农业,支持返乡创业人员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要做到每个县乃至每个镇都有一所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或重点中等农业职业技术学校,以普及农民的科技知识;三是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以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利润共享等方式来推动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三)推进农业科学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坚持多层次、多方面的转化思路,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一是要加强政府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调控,促进人们树立科研成果要与实际应用相适应的理念以及制定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二是建立一个多层次、开放式、网络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以解决各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农民、企业和成果研发人员实现科技成果供需方的有效沟通,推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与转化的市场化运作,充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四)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现代农业也是生态农业,它是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重要发展环节。建设现代农业应基于湖南省传统农业精华和发达国家现代化农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湖南省省情的综合效益好、可持续性强的农业生态体系(姜作培,2007)。一是响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大力发展“三品”农业,即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二是建立生态技术和各种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农产品监测体系,减少对粮食、水果、蔬菜和饲料等农作物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重视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三是加强能量转化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实现农产品的经济增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柏振忠。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39-41.

[2] 王炜,郭宇多,郭振。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公共财政投入的目标、结构、效率及优化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116-122.

[3] 王方红。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路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8,(6):98-101.

[4] 周绍森,贺喜灿,罗序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75-79.

[5] 陈志兴,楼洪兴。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05,(9):452-455.

[6] 刘辉,黄大金,李东辉。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1-24.

[7] 王雅鹏,吕明王,范俊楠,文清。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2):

161-167.

科技和农业的关系3

关键词:农业科技管理  现状与成因  新体系

经过 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大体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这一方面说明现行的农业经济结构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业发展正酝酿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崭新突破。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制定和完善中国特色农业科技系,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佳选择。

一、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是依据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各项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以求在时间和经济上最合理、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农业技术发展目标。它是现代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功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实行的是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战略,把业中的资金强制性地转移为工业化积累,在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的现代工业在城市迅速扩张。而相比较而言,农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整体徘徊不觚,发展艰难 。改革开放 以来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了科研院所的组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除了对国家政策的需求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持。然而由于一些体制不健全的客观因素制约,使得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总体不相适应。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不明晰。现代农业就是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把传统农业的旧“四靠 ”转变为一靠科技、二靠人才、三靠投入、四靠管理的新‘四靠”。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科技的管理主体是以各级政府纵向调控和直接领导为主,农业科技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一直没有在法律上得到应有尊重。同时,一部分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和收益地位不明晰,产权关系不明确,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缺乏积极性,没有产生出应有的效益,也严重制约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政府的行政指令为转移,农业科技管理需要管理者遵循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在制度化的前提下也应该赋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以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农业。二是地方农业科技管理资金匮乏。国家每年都会在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的改革和完善,同时也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投入部分财政资金以支持本地农业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而地方自留可支配财政资金并不多,所以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大量资金投入效果并不明显、对 gdp增长贡献不高、且见效期长的农业科技的热情 自然不高,也就造成了一些具备发展高新农业的地方因缺乏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而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三足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采用高新成果缺乏热情。农民是农业关系的主体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要有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而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基本还是由政府主导和垄断,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宣传缺乏力度,加之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交易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同时,由于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对采用高科技的热情商。  是农业总体的机械化水平不高,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唰时也影响『.农业科技的研发和转化,我国农业机械化低水平层面运转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业新技术规模效应的发挥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含量的高低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减少损耗、提高效益、占领市场的关键,因此提高科技的研发速度,改革传统的科技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构建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新体系。

(一)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制订长远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科技发展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做出 再瞻性的部署,打破条块分割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的立法和执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重奖取得重大成果转化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

公共资源保障机制,完善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同时,必须将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层面,把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看成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和维持农业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制订长远科技发展战略不仅是农业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在要求。国家农业、科技主管部门和地方都要从长远出发,对业科技工作做出合理规范,形成三个层次力量最优配置,为我转型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至今我国在这方面尚无满意答案的现实难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涉及到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宏观看,科技成果转化是由科技给、转化、需求和科技环境系统等构成的大系统,其运行要求立、健全相关的动力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等。微观看,科技成果的转化包括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工业性实验、工厂化生产等环节。因此,必须规范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和成果转化衔接体系,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地方的科技联姻,动员各类农科教研机构和私营企业参与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科技的研发必须依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运作,以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契机,而且科技成果也只有在转化为产力时,才能为社会增加更多价值。企业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引进,成为创新的主体和技术推广的载体。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农民要形成密切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孵化器,优良品种推广的生产基地,有效发挥科技辐射、带动效应。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与连云港市共同发起的 “百名教授科技兴百村小康工程”活动(简“兴百村活动”)已初见成效,该活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科研院校与农村的直接联系,避免了中间环节所产生的烦琐程序、信息中转误差和资源丢失现象,实现了事业单位职能和服务型观念转变,而且农民也可以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地反馈给专家,力求把问题解决在最先发现环节。

㈢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完善农业人才市场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础、科学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拥有多少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如今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衡量国家竞争力强弱的标准,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中介人才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载体,只有这些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政、企、校、研、资”多维互动。因此,必须要建立和健全以知识产权为资本的入股机制,切实加强知识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降低知识资本准入门槛。同时,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建立地方人才储备库,并将其作为一种长效机制稳定下来高校与科研院所应该为地方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成人教育中定向地为急需农业人才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培训大专或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实施远程教育和各种专业讲座,及时地把各种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到农业地区;农业高校要设立农业推广硕士点,定单式地为基层培养农技推广人员;地方政府也要为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各种条件,避免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地在我国建立人才激励要素流动、市场选择的新机制,形成市场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的多维互动的创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加强改革和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是决定现代农业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技站早已变成了只有部门、没有人员或只有机构、没有作用的空架子或纯营利机构。现代农业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要发展,基层推广站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建设好现代意义的农业推广体系将是最终解决 “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现行农技推广体系不仅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也无法应对加入 m 后世界农产品贸易对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带来的冲击,因此应在确保农技推广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能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应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深层次地发掘地方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帮助农民抵御各种风险。

(五)建立现代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科技“高速公路”  科技信息平台是指综合社会业已存在的科技与信息,为快速合理地利用科技资源提供 一个可供随时查询利用的信息资源库,为建立农业数字信息“高速公路”,实现资源共享,应在各县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农业科技‘‘l10”系统和专家库;要切实转变政府观念,合理设置农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避免多头管理和相

互推委、扯皮现象发生;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筹建高水准的农业情报信息体系组建统一的农业预警机制。平台的建立单纯依靠行政部门无疑是不够的,没有广泛非行政力量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政府应该推动、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多媒体信息交流手段,抓好农业基础建设、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即科技的产前、产中与产后三阶段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双赢。

农业科技信息“高速公路”功能的最大化,3s技术是核心因此合理利用 3s技术则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变革传统农业管理模式和以信息科技促进传统农业朝 “两高一优”的现代农业转变及变革传统农业的最佳途径  同时,政府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科技的转化率与应用规模,并始终坚{寺“谁建谁管”的原则,注重发挥经济杠杆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引导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结柬语

进入新世纪,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成为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现代转型农业发展的全局,全面把握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构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新体系,为建设一个生机盎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耀邦。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加强新世纪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j].中国农技推广,2001,(1).

65 772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