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文范例【参考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祭孔文范例【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祭孔文范文【第一篇】
为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而举办的祀典活动,至今已延续了2500多年,而且在不断地从国内向世界扩展。祭孔大典是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最具文化品位,感染力和影响力都很强的核心活动,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孔――国之大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巨人之首。他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一生倡导“仁爱”“孝悌”“礼乐”“和合”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将孔子生前所住的房屋3间改作寿堂,陈列孔子生前的生活用品,并按岁时祭祀,由此开祭祀孔子之先河。
自汉代以后,祭孔活动一直延续不断,其规模逐步提升。西汉高祖刘邦自淮南经过曲阜回长安,以牛、羊、猪全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帝王祭孔的先河。隋朝时期,太学国子监于每年春夏秋冬四季中第二个月的上丁日祭奠孔子,这是丁日祭孔的开始。唐朝贞观四年,唐太宗下令各地州学、县学都要建孔庙以推广儒学,自此,孔庙和祭孔活动普及全国。唐玄宗时期,封孔子为文宣王,天下的孔庙因此也称文庙。宋代是孔庙祭祀较为隆盛的历史时期。宋太祖赵匡胤曾经亲谒孔子庙。宋徽宗赵佶前来曲阜,规定用“王者之制”来祭孔,他从孟子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中取“大成”二字,下诏孔庙更名为大成殿,并亲笔题写了匾额。到现在,大成殿成了孔庙的象征,世界各地有孔庙的地方就有大成殿。
祭孔活动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明初,朱元璋尊孔循礼,规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皇帝降香,派遣大员在太学祭祀孔子。清朝历任皇极力推崇孔子,最终把祭孔仪制提升到大祀,将孔子的地位推向历史的最高峰。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庙内有大成殿,专门用来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上升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1934年,民国政府将每年的8月27日定为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并列为国家纪念日,规定休假一天。从那时起,祭孔时间就由过去的每年春秋两次的丁祭改为孔子诞辰日祭祀,直到今天,台湾省还是沿用诞辰日祭祀的惯例。
祭孔的时代主题
今天曲阜孔子文化节的祭孔活动,起源于1984年的“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曲阜市提出了开展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想法,经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报请中央宣传部批准,定于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在曲阜举行纪念活动,其中的祭孔乐舞表演成为一项很受欢迎的旅游项目。随着活动规模扩大和社会环境的逐步宽松,1989年,“孔子诞辰故里游”改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仪式成为核心活动。
从1989年至2003年这15年间,祭孔大典一直是以家祭的形式举行。2004年,济宁市政府根据当时的形势,大胆改革,首次以政府名义举行了建国以来的祭祀孔子活动,中央电视台面向全球全程直播,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
随着全球兴起的“孔子热”、“汉语热”、“中华传统文化热”,以及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设立,200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济宁市政府与中央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合作,联合海内外30多家孔庙,在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大型直播特别节目《2005全球联合祭孔》,形成了全球互动、共同祭孔的盛举,成为全球互动的文化盛典。
在这个基础上,2006年济宁市又与台北、台南孔庙联合举行“同根一脉,两岸同祭―2006祭孔大典”,中央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全程直播,这是海峡两岸首次携手同步祭孔,共同追忆中华文化先哲,台湾组成高层文化参访团来曲阜参加了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在海峡两岸赢得积极反响和很高评价。同年,《祭孔大典》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对于孔子文化节来说又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历经20年铺垫、3年创新,累积了23年影响力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终于由一项地方主办的节庆活动,提升为国家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家重大文化活动。祭孔大典更是成为孔子文化节的重要品牌之一,成为真正意义的“部级祀典”。
作为文化节的核心活动,2008年的祭孔大典在总结往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思想性,组织更具科学性,提出了“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的祭孔主题,很好地提升了今年孔子文化节的影响力,成为祭孔的亮点。自孔子文化节举办以来,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外国政要和驻华使节,国内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体育界、企业界著名专家、学者和重要人士参加祭孔大典。
世界各地共祭孔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主流,也是东方文化的标志。在海外,孔子文化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不但是影响了有华人的地方,而且还影响了历史上与中国渊源颇深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家的界限,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目前,中国政府已与148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在海外建立6个中国文化中心和200余所孔子学院,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祭孔活动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响应。17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国家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兴建了许多礼制孔庙。18世纪后,随着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和华人的外移,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孔庙。全盛时期,世界上共有孔庙3000多座(现存1300余座)。许多孔庙在孔子诞辰日都举行祭孔活动,特别是东南亚各国长期保持着祭孔的习俗。
韩国祭孔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春秋上丁日,在成均馆孔庙和全国的243所乡校均按明朝的仪式举行释奠礼,即盛大的祭孔典礼。先后举行“奠币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分献礼”、“饮福礼”、“望燎礼”等,并演奏和表演文庙乐和“文舞”。
日本祭孔始于公元701年2月,即日本文武天皇大定元年,由文武天皇亲临祭孔。18世纪的明治维新,虽然重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意识形态上却仍然是经过改造后的儒学。在此前后,到处建孔庙,尊孔子,倡读经,举行祀孔活动。
美国旧金山湾区齐鲁会馆在1982年孔子诞辰日举行了首届祭孔大典。2000年,美国加州州长格雷戴维斯签署法令,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为“加州孔子日”。
2009是孔子诞辰2560年,恰逢建国60周年,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省举办,因此,对办好今年的孔子文化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以“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文化旅游、节庆会展为依托,突出展现孔子文化节的文化性、思想性和历史传承性。
今年的祭孔大典仍是孔子文化节的核心活动,继去年邀请文学大师金庸撰写祭文后,今年将邀请书画大师范曾撰写祭文并刻碑留念。在往年的基础上,拉长活动路线,增加更多的时代元素,使孔子文化节的祭孔大典,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与时俱进,与时代紧密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Worship of Confucius:
Time Imprint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478 BC, the second year after Confucius passed away. Duke Ai of the Lu State issued an order to construct a temple at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Confucius located at Queli, Qufu. The three wings of the house Confucius used to reside in were transformed into the memorial hall, where the everyday articles used by Confucius were exhibited.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was held annually, thus ushering in the custom of worship of Confucius.
After the Han Dynasty,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was continued and the scale was gradually enlarged.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reached its peak. The worship was called the “national ceremony.”
After China implement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ies, Qufu initiated the idea of hosting activities to commemorate the birthday of Confucius and made a decision that on September 28 every year, a memorial activity would be held in Qufu to commemorate it. In 1989, this activity was changed into the China Qufu Interna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Festival, at which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was the core activity.
祭孔文【第二篇】
例题
祭孔:大典还是大戏?
周国平
9月28日上午,喧闹了一些日子的“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如期举行。 我对这些年来越闹越欢的祭孔活动一直心存疑问。
作为地方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自然少不了专家们出谋划策,摇旗呐喊。专家们宣称,祭孔的宗旨是复兴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确,孔子思想及其久远影响形成了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可是,对于这样形成的传统文化恰恰是需要认真分析的。事实上,自汉代以降,正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部分得到了强化,被立为正统,这就是抹杀人性尊严和个性价值的一整套等级伦理观念。这套观念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仍在发生作用,阻碍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社会公正的实现。孔子思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诸如“和而不同”之类的思想可以成为一种资源,但是,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是批判作为儒家文化之核心的等级伦理观念,倡导尊重一切个人的生命权利和人性尊严的人文精神。就总体而言,儒家文化不可能成为我们今日社会的精神基础,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不可能是儒家文化的复兴,而只能是人文精神指导下的各种变革。
然而,专家们还有更大的雄心,他们期望通过祭孔来扩大儒家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启迪人们解决当代世界的各种危机。曲阜大典的祭文颂曰:“全球祭孔,五洲同风。”此言不免夸大了吧。
大话之下,必有自欺。我丝毫不低估孔子的世界性意义,但这种意义肯定不在于向全世界推广儒家文化,就像苏格拉底的意义不在于向全世界推广希腊文化一样。凡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精神伟人,其思想必定深入地触及了人类共同的基本问题,因此才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孔子也是如此。在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了四位世界性的精神伟人,即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其思想的共同内涵是“对人类基本境况的体验以及对人类使命的阐明”。孔子思想中这种超越于他的时代和民族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体现在注重个人内在精神追求和人格修养的为学处世态度上。然而,除了在宋儒那里,这个合理内核皆遭忽略,而在历代祭孔闹剧中越发遮蔽不明了。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或者被神化,成为祭拜的偶像,或者被妖魔化,成为打倒的对象,其实都是充当了统治的道具。要正确理解孔子的价值,唯有把他还原成一个人,一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哲人。从未听说西方人祭苏格拉底,若问西方人是怎样继承苏格拉底的精神遗产的,请看从柏拉图到今天的大师迭出的西方哲学史。
问题 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反对如此大张旗鼓地“祭孔”的理由。
解析 一、 认真审题,定向扫描。明确题干限定的答题内容及其在文章的位置,锁定具体的段、句、词,揣摩上下文的意思。比如,要求从“全文”去概括,就提示了要理顺全文;概括的内容“反对大张旗鼓地‘祭孔’”就规定了答题的角度、思路。
二、 圈出关键词句、理清文脉。圈出与题意相关的所有关键词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本文一开始就有“我对越闹越欢的祭孔活动一直心存疑问”,接下来引出作者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孔子思想中的糟粕部分得到了强化,被立为正统”、“抹杀人性尊严和个性价值的”、“阻碍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社会公正的实现”,从而得出“儒家文化不可能成为我们今日社会的精神基础,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不可能是儒家文化的复兴”的结论。然后,先肯定孔子的世界性意义,引出“孔子或者被神化,成为祭拜的偶像,或者被妖魔化,成为打倒的对象,其实都是充当了统治的道具”的观点。文章最后总结出“要正确理解孔子的价值,唯有把他还原成一个人”的观点。
三、 抓关键词句,筛选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最大的忌讳是从原文中照抄,不归类整理、分条表述。例如,作者反对大张旗鼓“祭孔”的理由,分散于文章的各处,就需要提炼,重新组织,不可照抄原文,尽量做到“言之有据、有序”。经过筛选、提炼,答案如下: ①孔子的思想当中有许多糟粕,无法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②历史上“祭孔”只是将孔子作为统治的道具;③现在的“祭孔”并没有真正理解重视孔子思想中的合理内核。
归纳 概括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都必须找到相关的概括性语句。重点要把握两个要领:第一,根据论述文文体特征,注意文章首、尾段落的关键词句,每段的开头结尾和起承转合之处的关键文字;第二,区别概括性语句和叙述性语句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能从众多文字中分辨出概括性文字。
现场练兵
绘 画
林语堂
当反对琐细工匠手法的变革到来之时,出现了王维。他本人也是第一流的山水画家。他把中国诗歌的精神与技巧引入其中,有印象主义、抒情性、气韵的强调以及泛神论。这样看来,这位使中国绘画人享盛誉的“南宗之祖”,是受了中国诗歌的熏陶的。
这种绘画世称“士夫画”,又称“文人画”。到了11世纪,由于苏东坡、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等宋代学者的影响,这种绘画变得更为简朴,主观性更为强烈。
中国的画家们遗留下了卷帙浩瀚、内容深奥的艺术批评论著。他们将“形”(物体的物理形状)、“理”(内部的法则或精神)和“意”(艺术家本人的观念)区别开来。“士夫画”就是对被动的写真手法的反抗。这种手法,古往今来例证俯拾皆是。宋代学者尤重于“理”,即事物的内部精神。
单纯追求细节精确的绘画是商业画家们之所为,而真正称得上是艺术的绘画应该致力于表现精神。
然而,这种绘画不是专业艺术家所作,而是文人学士之所为,这一点很有深刻含义。正是这种业余性质,使他们能够用一种轻松愉快的精神去作画。
作画是文人学士们娱乐消遣的手段,一如书法与绘画的作用。他们没有沉重的精神负担,似乎文人学士们的书法已经很有造诣,还有更多的精力可以用到其他艺术上去,以之为一种快乐而有趣的调剂。二者所使用的工具完全相同:同样的立轴,同样的笔墨,同样的清水,一切都置于案头,也不需要什么调色板。米芾这个士夫画的大家之一,有时甚至以一卷纸来代替画笔,或用甘蔗渣和莲梗代替。
当灵感和腕底的魔力到来之际,对艺术家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使用的。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传达基本韵律的艺术,其余都在其次。今天甚至有用裸露的手指和灵活的舌尖作画,蘸上墨汁涂于纸上的。绘画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文人学士的消遣。
这种游戏的情绪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绘画的某些特征,这种特征称为“逸”,此词最贴近的英译为“fugitivenelss”,即“即兴”“漂泊”等意,但同时也要有“浪漫主义”和“退隐精神”等意。李白的诗篇也正是因这种轻松愉快的浪漫主义特性著称的。这种“逸”的特质被誉为士夫画的最高标准,它来自游戏精神。如同道学一般,它也是人类为逃避喧闹尘世、获得心灵自由而作出的一种努力。
如果我们意识到文人学士的精神是如何被限制在道德与政治的框架内的,我们就可以容易地理解他们的这种愿望了。士大夫们至少在绘画上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恢复他们的自由的。
(有删节)
1. 从文中看,“士夫画”有哪些特征?请分条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认为形成“士夫画”艺术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画面简朴;②主观性强烈;③重视表现精神(或“逸”)。
2.①受诗歌书法艺术的影响;②由文人学士业余所为;③寄托着文人学士想要获得心灵自由的精神。
祭孔文【第三篇】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整个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包括孔教,儒学、儒官、儒商、儒将、儒医在内的六类儒家,遵照孔夫子及历代各位贤者的教导,按照仁、义、礼、智、信五常去参与社会活动,手中掌握着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精神武器,以孔子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积极推动者。儒学阐释孔子儒家文化,孔教以多种途径向广大群众传播孔子儒家信仰,从而建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意识,形成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儒商则是以儒家理念推动中华经济圈的形成,建立连接海峡两岸的经济纽带。儒官、儒将在儒家仁爱、和平理念的指导下,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
祭孔作为一种崇敬思想先贤和传统文化的仪式,在古代被称做“国之大典”。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孔活动开始升格。
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帝王规格。至清代,祭孔更至巅峰。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学已成旧思想,不再受到尊崇,公祭典礼便随之终止。发展至“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孔子更遭遇前所未有的践踏,这段惨痛的民族记忆,不仅毁灭了不计其数的文物古籍,更对当代的文化生态造成了致命的破坏。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一历史恶果开始显现:如今的年轻学子大多可以历数出各国明星的星座、血型、化妆品名,甚至早餐食谱,惟独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古籍、精深的思想遗产了无兴趣;就连号称国之瑰宝的唐诗宋词,现在被国人传诵的,也多半只剩下收录到中学课本里有限的几首;至于汉语表达和汉语写作的能力,更是今非昔比了……
一个有着自己伟大“文统”和“道统”的国度,一个向世界贡献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李白、杜甫、曹雪芹等无数杰出人士的国度,会出现今天这种自身文化贫瘠的局面,个中原因自然是出在我们缺乏对自己的历史和传统的尊奉。
历史的遗祸,当由今人理性面对历史的方式来清理和纠正;文明的中兴,则该以尊重传统为重新出发的起点——而在中国,尊重传统的核心之一即是尊孔,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已有2500年以上的积累,孔子集其大成;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有2500年以上的演进,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因此,新中国首次公祭孔子,表面上看,只是一种传统仪式的重现,但在这种仪式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民族内部正在悄然复活的对思想先贤、古代文明的那分感情和热望。
中国以尊奉外来思想为时髦,已达一个多世纪,这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化成果的同时,也日益使中国失去思想个性和精神创造力。如果连一些新生国家都不忘在自己的教 育课程中宣扬本国的文化和哲学,那么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为何就不能在自己的 大学、中学课堂开设一门《中国思想》或《中国哲学》的基础课程,以尽早培养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祭孔文【第四篇】
关键词:地方志;音乐史料;祭孔乐舞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078-02
一、地方志及湖南地方志
地方志又叫方志,是以地域为限,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地理、自然等方面的文献。其内容丰富、多样,是我国独特的地方性百科全书,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广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方志起于先秦,但源于何种书尚无定论,曾有地记、图经等别称,至宋代才出现志。狭义方志是主体,指省、府、州、县志书,广义方志还包括全国性总志和各门类专志。方志结构各不同,各门之下分为各目的,如《光绪湖南通志》;有分为纪、表、图、记、书、略、录等类的,如《道光宝庆府志》;有分为志、文征、丛谈的,如《嘉庆常德府志》。其内容约分为两类:1、地理类:包含历代沿革、星野、山川、河流、城池、疆域、物产、水利等;2、社会人文类:包含食货、赋役、职官、建置、学校、选举、秩祀、典礼、风俗、艺文等。不同方志虽具体结构不同,但以上各小类大多都包括。
明以前的方志大多已佚,仅留下只言片语。湖南方志留存情况大致相同,辑本为陈运溶的《麓山精舍丛书》最丰富。明以前曾出现过的方志有:《桂阳记》、《武陵图经》、《长沙志》等。现存明代湖南方志,省志2种(湖广地区),府厅县志31种;清代共369种,其中省志3种,府志31种,厅志10种,州志23种,县志253种,乡土志23种,其它26种。各地府厅县志数为:长沙12种、岳阳21种、湘潭11种、株洲17种、浏阳5种、郴州45种、衡阳25种、永州26种、邵阳27种、怀化41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9种、常德30种、益阳13种。
二、清代湖南地方志中的音乐史料
笔者查阅了《湖湘文库》已出版的所有清代志书及部分电子网络资源,共40余种,亦查阅了其他省方志,如江西、四川、浙江、福建、安徽等,约17种。与音乐有关的史料有音乐书目史料、礼俗音乐史料、祭孔音乐史料,后者最为丰富。通过如此数量的志书的阅读,笔者发现绝大部分音乐史料很相似,故现有资料为基础,对方志中存在的音乐史料的分布及内容做一可靠的分析。
(一)音乐书目史料
该史料不多,主要分布在艺文志中,但仅少量方志艺文部分包含书目。艺文志是专门记载各种体裁,如传、序、骚、赋、诗、词等文章的。《光绪湖南通志》、《同治长沙县志》、《嘉庆郴州总志》、《道光永州府志》、《同治直隶澧州志》、《光绪湘潭县志》、《同治酃县志》、《同治衡阳县图志》等记载了音乐书目信息,但大多书已佚,只留下了书名、撰者或卷数,如《律吕或问》明华容程宗舜撰、《音律考》清长沙陈梓撰、《律吕正义》清宁乡杨士鸾撰等;也记载了一些现存的书籍,如《律音汇考》八卷清浏阳邱之稑撰、《律吕新书笺议》二卷,《八音考略》一卷清衡山罗登选撰、《大乐元音》七卷清黔阳潘士权撰。①无论是现存还是已佚的多是有关律吕的。
(二)礼俗音乐史料
礼俗包括礼仪和风俗,一个偏向正式场合,一个根于民间风俗文化,这方面的史料亦不多。古礼有迎春礼、庆贺礼、开读礼、宣讲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等,多见于典礼中。乡饮酒礼所包含的史料稍多,详细地记载了程序,提到了工歌、笙奏、间歌、合乐四阶段及演奏或歌唱的乐曲,如《鹿鸣》、《南陔》、《鱼丽》、《由庚》、《关雎》等。方志中虽未对这些乐曲做更详细的记载,但是其乐谱却很好的保存在清张宣猷、郑先庆撰的《乐书内编》中。风俗类音乐史料多分布在风俗中,也有夹杂在祀典、典礼中的,内容多是有关丧葬、婚嫁、节序等。这些史料提到了鼓乐,鼓、笛、笙等乐器,弦歌、歌唱等演唱形式,如《道光永州府志》卷5·风俗志第368页中:“江华婚礼……婚之日鼓乐前导……”。
(三)祭孔乐舞史料
方志中最丰富的是祭孔乐舞史料,有大量的乐章、乐谱、舞谱、乐器图等,主要分布在祀典、秩祀、典礼或学校中,前三者居多。祭孔典礼是古代礼仪中非常隆重的一种,其礼节、用乐深受帝王重视。尽管方志具有地域性、时代性,但祭孔乐舞绝非此一时,乃是历代累积,不断发展而最终以此种姿态留存于方志中。
(1)乐章词
方志记载的词章主要有两套,一是为旧乐章,迎神咸平之章:大哉至圣,……。初献宁平、亚献安平、三献景平、彻馔咸平、送神咸平。据笔者考察,这套词早在宋代便已形成,不过当时的乐章结构庞大,这些仅是其中一部分。另一套乐章为,迎神昭平之章:大哉孔子,……。初献宣平、亚献秩平、终献叙平、彻馔懿平、送神德平。②这套是乾隆八年(1742)向各省颁布的,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
(2)乐谱
方志中记载的乐谱有综合谱,包含钟磬排箫、箫埙篪、笙笛、琴、瑟、鼓等乐器的集合谱,由歌词、律吕字或工尺字或宫商字组成,如《中和韶乐乐声谱》,分春秋祭,如下图。
也有各乐器的分谱:1.钟磬排箫谱:后乐章多是宫商字与工尺字结合,如上右图,旧乐章则多是律吕字与工尺字结合。2.笛箫谱3.转班鼓谱,图如下。
4.应鼓、搏附鼓谱在《中和韶乐乐声谱》中已记载。
尽管谱式不一样,但其所代表的音高、宫商字,经笔者初步推断是一致的。
(3)乐器种类与数量
从上可知,史料中有很多乐器,可见祭孔规模庞大。乐器种类远不止上述几种,当然各地方志在种类与数量上有差异,笔者此处只做一个粗略的估量。方志中也记载了八音之法与相关乐器的文字解说,多是对乐器材质、构造、音律等的解析,部分有图示,略。
乐器种类与数量约是:麾幡一首、金钟十六面、玉磬十六面、大鼓一面、搏拊鼓二座、柷一座,敔一座、琴六张、瑟四张、排箫二架、笙六攒、箫笛六枝、埙二个、篪二管、镈钟一、悬鼓一、鼗鼓一、应鼓一。麾幡是作引乐之用,升龙图现则奏乐,降龙图现则止乐。
(4)舞谱与舞器
古乐都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方志中明确提到了歌工,关于舞蹈也留下了很多关于舞谱的资料,舞器和服饰则较少,仅三献乐有舞,祭孔舞蹈以文舞为主,舞具为翟籥,舞蹈人数多是“六佾”,36人。舞谱的记载形式是将歌词与舞蹈动作解说综合记载,偶有图示。如:
尽管古老的祭孔乐舞没有留下相关的音响资料,但关于其文献资料记载则有很多,历朝史书音乐志中便记载了一部分。方志由于自身及修撰的特性,尽管内容相似,但其终究是保存了祭孔乐舞的些许面貌。笔者从文献的角度出发,将方志中的音乐史料摘出并做一些简要分析。文中定有收录不全、分析不当之处,笔者才疏学浅,寥寥数语仅作参考之用。
注释:
①《光绪湖南通志》,第4956页;《同治长沙县志》,第776页。
②词章见《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第40-41、46-48页。
③《同治益阳县志》卷九·祭礼一,第220页;《同治安化县志》同。
④《光绪善化县志》卷十三·秩祀,第202页。
⑤《同治平江县志》卷二十四·学校志,第233-234页。
⑥《同治益阳县志》卷九·祭礼一,第216页;《同治安化县志》,第84页同。
⑦《嘉庆沅江县志》卷十一·学校,第62页。
⑧《嘉庆长沙县志》、《乾隆湖南通志》同。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李龙如。湖南地方志考评[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3]江帆,艾春华。中国历代孔庙雅乐[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4]刘纬毅,诸葛计,高生记,董剑云。中国方志史[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
上一篇: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范例(精编3篇)
下一篇:六一儿童节主持人主持稿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