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哪一天几月几日【5篇】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与敬老,常常与登高、赏菊等活动相结合,大家知道具体是哪一天吗?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重阳节在哪一天几月几日【5篇】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重阳节的起源【第一篇】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2017重阳节是几月几日【第二篇】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丁酉年(鸡年)九月初九)
重阳节在哪一天几月几日【第三篇】
重阳节几月几日
重阳节是星期天,10月25日,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休假可以陪家里老人一起度过,因为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的民俗活动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着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重阳节关于节日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的佳节祝福
1、为答谢各位亲友对本人的支持,特在此佳节举行大派送活动,凡在本人心中具有一定地位的朋友将获得价值一毛的短信一条。祝:重阳节快乐!
2、秋风徐徐,九九重阳。赏着菊花,品味菊酒。登高远望,家乡。祝愿飘泊在外的游子们重阳节快乐,身体健康。
3、重阳登高赏菊花,短信祝愿给你发,不论男女和老幼,祝愿多多不嫌够,不论贫穷和富贵,转条短信不嫌累,重阳快乐,短信多多转,钞票多多赚!
4、又是一年九月九,相思成灾盼聚首。平日忙碌无聚时,重阳佳节叙叙旧。只要和你见一面,也得喝杯团聚酒。祝愿兄弟早归家,无价友谊天长久。
5、在这九九重阳佳节之日,愿你: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到,九霄云外;财源如九州四海的宽广;身体如九牛二虎般棒棒;最后祝你重阳快乐,幸福久久!
重阳节在哪一天【第四篇】
重阳节时间
20xx年重阳节为20xx年10月28日,重阳节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重阳节的前身,在汉代时以及有了基础,而重阳节有记载则是在三国时期才正式出现,唐代时才正式被定为一个节日,从唐开始,无论贵贱,无论皇室还是平民,都一起享受重阳节。
重阳节故事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孟学士)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重阳节的习俗
一、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二、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着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祝福语
三、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四、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五、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六、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第五篇】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xx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能够孝敬老人,有机会孝敬老人也是种福。无论你穷也罢,富也罢,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真实而美丽地发现: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的珍惜这幸福,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再后悔莫及。
孝敬老人也就是在好好对待自己。古人云,我孝于亲,子还孝于我。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孝敬老人,那么在他的身教之下,他的儿女会对他孝敬吗?
孝敬老人也是社会公德,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就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老人更需要精神赡养。一些子女片面以为只要给父母足够的钱或者给父母提供足够的物质享受就算自己尽孝道了,这是对孝敬的肤浅理解。对于如今绝大多数的老人而言,老人们更渴望的是子女带来的精神愉悦,更需要的是和子女的顺畅沟通,需要的是相互的幽默和和睦互动带来的会意的笑声,需要的是关注父母怎么活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晚年自我”,和父母一起做生活的游戏比给父母送游戏更讨父母内心的欢喜。
需要“常回家干干”。对于父母,一些子女也常回家看看,但是仅仅是看看,转转,眼里没有活,表面上是孝敬父母,实质上给父母添麻烦。其实,父母更喜欢孩子们“常回家干干”,动手洗衣服、做饭和搞卫生等,还可以经常给父母按摩全身,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只要形成了“回家勤动手”的看望父母习惯,那么就是最实用的孝敬了。
需要关注老人老有所学。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老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难情绪,为了让老人能够尽快融入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需要子女们以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父母再学习,需要付出精力来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老人们才有信心热爱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乐趣。
下一篇:手机促销方案【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