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具体好处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贴春联的具体好处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贴春联和福字的寓意【第一篇】

我们的这些传统的节日都会对应一些活动,这些活动一直从古沿袭到今,虽然有了很多的变化,但是这些美好的向往是一直没变的,贴福字寓意着人们“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的象征,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向往,希望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收获到福气。贴春联除了古代祈福的寓意,在现代更是增加了我们节日的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阖家幸福的美好祝愿。

春节节日的重要传统习俗【第二篇】

1、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2、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3、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宁波春节年夜饭食俗【第三篇】

年糕、暖锅、鲞冻肉——年菜必备

雪菜肉丝年糕汤

宁波一带民间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谚。所以,年菜中,年糕是必备品之一,宁波水磨年糕更是在南方出了名好吃,宁波人吃年糕,主要是炒、汤二种。今天介绍一款比较常见的:雪菜肉丝年糕汤。雪菜,是宁波的一大特产,有了雪菜“酸汪汪”的调味,一口年糕汤喝下去,既落胃又欲罢不能,口中再滑入几条肉丝,口感绝对非常完美。

做法:

1.年糕切成片,放入水中提前稍微软化,雪菜切丝。

2.稀释的淀粉放入料酒、糖、醋搅拌,再加入肉丝搅拌均匀。

3.热油,加少许盐,放入肉丝翻炒2分钟,起锅。

4.锅内加入稍多的水,煮沸后倒入年糕,水的高度要没过年糕。

5.待水再次沸腾后加入雪菜和炒好的肉丝,用小火再焖5-8分钟即可出锅。

暖锅

暖锅是年夜饭饭桌上的“重头菜”,锅里一般放三鲜。所谓“三鲜”,“就是肉丸、蛋饺和熏鱼。”那时的蛋饺形如元宝,有“大吉大利、来年发财”之意。(下面有熏鱼的做法哦)

鲞冻肉

年三十晚,席上正中间那满满一碗鲞冻肉则绝对上档次,且是最受老宁波人欢迎的“保留节目”。做法是将夹心肉加红霉豆腐卤汁及绍酒、葱段等调料烧至烂熟。经过寒冷气候的促发,鱼肉很快便冻凝起来,美味的“鲞冻肉”大功告成了。鲞冻肉不用加热,直接就可开吃。鲞肉间完美的配伍,肉中有鱼鲜,鱼中带肉香,可谓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咸和鲜味都溶于厚厚的冻里,鱼鲞更是越嚼越香,美味实在无法抵抗。

春节风俗活动【第四篇】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65 191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