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快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第一篇】

关键词:大数据;资源观;快递业;生态系统;文献研究

大数据技术领域已经进入到应用创新阶段,并正在形成一种普惠式社会化创新模式。2015年9月,我国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加快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深化大数据应用和大数据战略。地方政府也开始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涉及创新资源的来源、创新模式、创新产出等每一个环节,改变了常规的创新生态范式。在此背景下,创新生态系统将被作为一种新的创新范式被深入研究,而探究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问题也成了当前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

1大数据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综观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大数据研究成果多侧重于大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挖掘和信息安全等信息科学方面。随着大数据的日益兴起和全方位的应用实践,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探讨大数据的应用,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实践应用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1)大数据在管理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冯芷艳等(2013)抛出大数据背景下的三个重要研究方向,即社会化的价值创造、网络化的企业运作、实时化的市场洞察;随后徐宗本等(2014)结合大数据环境下管理与决策研究与实践所呈现出的新特征,指出理论与实践范式、产业与生态系统治理方面都面临重大挑战;党倩娜(2014)、何军(2014)等阐述了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为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杨善林,周开乐(2015)指出大数据是一类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提炼了大数据资源中存在的诸多关键管理问题,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李涛,高良谋(2016)深入探索了“大数据”时代下开放式创新发展趋势,从研究方法、过程、层次三方面总结了未来的研究建议。(2)大数据在管理学领域的实践应用研究:王举颖,赵全超(2014)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商业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王长峰(2016)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多元开放式企业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大数据资源为企业创新研发服务。余义勇,段云龙(2016)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型,并据此提出大数据下的企业管理变革模式。杜元伟(2016)、计国君(2016)等学者分别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双层分布式融合决策的方法步骤及基于大数据驱动下供应链服务创新的决策框架。刘婵,谭章禄(2016)结合企业大数据特性,提出大数据条件下企业数据共享方式的选择准则。张影等(2016)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云联盟数据资源多服务问题,构建了云联盟数据资源服务组合模型。这些学者的宝贵建议有效地指明了大数据在管理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也很好地从管理领域不同视角论证了大数据资源的巨大潜在价值,但关于对大数据环境下具体的管理与决策问题研究尚处于站在不同角度或环节的探索阶段,未形成系统研究体系。

2创新生态系统有关资源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2004年“创新生态系统”概念被正式提出,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源起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演化经济学,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产业竞争理论、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理论和关系视角理论,创新管理理论中的开放式创新。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强调资源对于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视角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中有关资源的问题:(1)资源的定义:JorgMusiolik(2012)对创新系统资源进行了定义,认为系统资源是技术创新系统中成员间的交互产生的;(2)基于资源的系统构成:李恒毅,宋娟(2014)通过分析各类资源的形成机理、相互关系及其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姚铮等(2016)研究了新产品开发中不同程度网络-技术资源组合对新产品开发市场绩效与风险的作用机理,为提高产品创新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决策支持与理论依据;(3)资源的共享机制:戚湧(2013)等提出通过搭建高效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高协同创新主体资源共享;张亚明,刘海鸥(2014)从共享理念、共享机制以及共享环境多个维度提出促进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目前,对于大数据环境下创新生态系统的边界确定、大数据资源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理缺乏深入研究。未来,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如下方面:首先,理论方面,亟待从理论与多理论的逻辑出发寻找解释创新生态系统各层次不同主体与创新资源的关系、资源共享机制,各类资源的逻辑关系,基于资源的利益分配对策;其次,研究方法上,既能精确地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内创新资源的变化,又能讨论外部环境大数据资源的变化,并可分析各利益主体资源共享过程中的行为演变。

3快递业研究现状及评述

国外对快递业发展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网络设计和优化问题、技术市场监管和行业的回顾及展望。全球快递协会(GEA)迄今为止已经对包括中国、美国、荷兰、英国等在内137个国家的快递市场容量、市场准入政策和关税壁垒进行了分析。在快递业总体发展研究中,2005年5月牛津经济预测团队的《TheImpactofTheExpressDeliveryIndustryonTheGlobalEconomy》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并被众多快递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应用。该研究报告以多个国家的真实案例和调查问卷数据为分析基础,核心内容如下:对全球快递业经营规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估计;对快递业在促进贸易以及强化贸易优势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快递业在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吸引投资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快递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直接影响)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对于那些对快递业发展有限制作用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国内对快递业发展的研究重点与国外相比,大量研究集中在对快递产业的竞争力战略、发展趋势及产业链方面。对中国快递业发展的研究国内较具代表性的是由中国快递市场研究课题组2006年著写的《中国快递市场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分了三个研究板块:对快递业的整体研究、专题研究和快递业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匡旭娟(2008)从动态演化视角研究快递业,运用运输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解释了快递业资源、产品、网络经济与快递网络形态互动反馈的内在机理。苑春荟(2011)基于产业链视角,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昝兴勇(2011)建立了快递企业的价值链模型,设计了5种快递价值链类型,详细分析了快递企业价值链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并对快递企业商业模型创新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季彤(2012)运用SCP范式理论归纳出了影响快递业发展的微观因素;运用产业关联度理论确定了影响快递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再者,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定量分析了相关产业与快递业的关联度,提出了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和措施。杜艳(2013)对中国快递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分析,绘制了中国快递产业链结构模型,并对快递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提出了若干促进中国快递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倪明,孙潜(2013)在回顾与总结当前快递业运营模式的基础上,结合SDN理论,提出快递业新运营模式,并对其优势进行分析。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关于快递业发展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以产业链理论专门分析快递产业发展的研究甚少;二是缺乏对互动环境下快递业发展的动态分析。

4结语

基于前述文献研究,基于大数据资源观的快递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必须紧扣创新系统理论强调的“主体之间相互依赖”和生态学强调的“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审视“大数据”时代快递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营模式、合作方式、客户市场等特征,剖析“大数据”时代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内在机理和外部机制,优化以“大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快递业关键创新业务和活动流程,分层次分体系构建一个良好的快递业创新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等。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01).

[2]陈劲,金鑫,张奇。企业分布式创新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2(06).

[3]党倩娜,罗天雨,曹磊。多维视角下大数据领域技术创新演进、前沿与特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8).

[4]徐宗本,冯芷艳,郭迅华,等。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前沿课题[J].管理世界,2014(11).

[5]王举颖,赵全超。大数据环境下商业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6]资武成。“大数据”时代企业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建构[J].社会科学,2013(12).

[7]杨善林,周开乐。大数据中的管理问题:基于大数据的资源观[J].管理科学学报,2015(05).

[8]符栋良,杨忠直,乔军华。利益分配机制对研发网络合作均衡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05).

[9]张廷海,韩玮。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博弈均衡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03).

[10]李春发,李建建,李井锋,等。基于委托关系的生态产业链均衡研究[J].管理科学,2011(03).

[11]胡园园,顾新。创新环境和开放程度对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02).

[12]蒋石梅,吕平,陈劲。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综述——基于核心企业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5(07).

[13]赵放,曾国屏。多重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4(12).

[14]季彤。快递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2.

[15]倪明,孙潜。快递业运营模式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12(1).

[16]张敏,刘玉佩,朱明星。国际大数据领域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路径分析[J].情报科学,2016(04).

快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第二篇】

关键词:会计报告目标 会计信息流 XBRL

一、会计报告目标实现过程分析

(一)会计报告目标实现应具备的质量特征会计报告目标历来是会计界学者争论的焦点,是受托责任还是决策有用。各有各的说法。而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变得更加公众化,与众多利益相关者相联系。因此,会计报告目标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即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以便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而为使会计信息决策有用,会计信息必须具备一系列质量特征:(1)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首先,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其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可靠性和相关性两者缺一不可。若信息没有反映实际情况,信息的有用性无从谈起,会计报告目标无法实现;若信息没有用处,即使信息可靠,但因对决策无用,会计报告的目标也无法实现。(2)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清晰性、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效益大于成本以及及时性。只有会计信息具备了这些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报告目标才能实现。

(二)引导会计报告目标实现的信息流程若要使会计信息具备基本的信息质量特征,实现决策有用的会计报告目标,不仅需要合理的会计规范体系,完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健全的法律制度作支撑,还需要先进的相关技术。会计信息并不是产生后即能发挥其作用,会计信息只有经过几个阶段的传递后,会计报告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会计信息流的传输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I)会计信息的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会计人员对每一笔业务进行会计确认,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业务作相应地记录、计量、报告,对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事项作选择性的披露。此时,会计信息流主要在企业内部加工、流转。内部控制有效、公司治理完善、外部法律健全、相关技术先进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就更加可靠、相关,因此就更加有助于会计报告目标的实现。反之亦然。(2)会计信息的传输阶段。此阶段会计人员将会计信息处理通过某种介质传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介质主要可分为纸质和互联网两种。纸质为传输介质的条件下,会计信息通常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传递到使用者,而且并不是所有相关利益者有同等条件接受到会计信息。但由于会计信息均是经过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此时的会计信息相对比较可靠。而以网络为传输介质时,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也相应扩大,但安全性不高。如果在传输阶段会计信息能够快速、安全地传递到广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报告目标的实现就有了进一步的支持。(3)会计信息的使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会计信息已经到达使用者,使用者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对会计信息进行提炼、分析、总结,以便最后做出决策。在这个阶段,信息列示的方式和内容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会计信息列示的方式可包括文字、图像、动画。如果列报的方式能够突破文字、图表单一的模式,并具有可理解性、可分析性,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则说明使用阶段对会计报告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虽然会计人员的工作在第一阶段便告以段落了,但是会计信息流的传递还需要经历以后的两个阶段方可以发挥作用。即会计信息只有在三个阶段都实现了基本信息质量目标以后,会计报告的目标才能实现。通过对会计信息流传递过程分解后,可以看出相关披露和传递技术是会计报告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会计信息传递的发展历程

(一)指定地点的传递阶段(1992-1993) 我国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试点时,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将其编制的财务报告放置于指定地点(证券交易所),并告知相关股东前去查询和阅读。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比较落后。虽然给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的机会,但是由于时间间隔过长,会计信息失去了决策价值。

(二)报纸为媒介的传递阶段(1993-1999)

随着公开交易的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建立,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出台,要求上市公司在指定报刊披露财务报告,指定披露的报刊包括《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等,由于报刊的发行量大,阅读面大大增加,开创了报刊登载公司财务报告的新模式,人们通过浏览报纸获取财务信息。此后,证监会义相继出台了有关规则,要求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公告、中期报告、季报、临时公告等也需要在规定的报刊披露。这一时期信息传递的速度明显快了许多,而且会计信息比上一阶段更有利于位置偏远的信息使用者拥有了和其他使用者同等的获取机会。

(三)互联网财务报告的初始阶段(2000-2003)中国证监会1999年修订的《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规定,2000年以后上市公司应将年度报告全文登载于指定的互联网上,从而使网络财务报告从自愿披露变为强制性披露,演变为一种被官方认可的阅读模式。随后证监会又陆续和修订了其他相关准则,对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季报、临时公告、招股说明书的,都规定须在网上公布。此时信息传递的速度比上一时期快了许多,并具有获取方便、便于保存等优势。但技术上和制度上的某些缺陷又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危险性。

(四)互联网财务报告的发展阶段(2003至今)2003年一种新的财务报告模式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即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模式(也可以称为第二代网络财务报告模式),与第一代相比,新的网络财务报告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既可以表现为网络常用PDF格式。满足人们用眼睛阅读的习惯,又可以表现为标记语言格式,人们不需直接阅读,而是利用开发的工具帮助人们阅读。这是网络财务的发展阶段,弥补了以前一些财务报告的不足,可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

三、纸质和前期互联网披露方式对会计报告目标实现的影响分析

(一)会计信息传递成本的影响纸质财务报告由于需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将花费大量排版、印刷费用。而在网上财务报告避免了纸质财务报告排版、印刷的费用,节省了成本。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外部法律制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可以看出网络报告的成本低于纸质财务报告,使企业更有意愿披露信息。这样信息使用者决策时有更多的信息作参考,更有可能作出合理决策。

(二)会计信息传递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由于纸质财务报告印刷数量有限,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获取。而互联网财务报告信息的传递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极大地扩大了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公司通过在网上财务报告,不仅可以与现

有股东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利益相关者的注意。相对于大股东而言,中小股东特别是散户只有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报告中获取信息,只有会计信息传播范围广,中小股东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做出合理的决策。此外纸质财务报告经过排版、印刷、出版、分发等流通环节。而互联网省去了那些环节,能够更加快速地传输。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决策周期缩短,只有及时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网络财务报告缩短了传输时间,更有利于会计报告目标的实现。

(三)会计信息可靠性和可分析理解性的影响互联网披露存在一定缺陷:其一,财务报告一旦刊登在报刊上,被他人非法篡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纸质财务报告的安全性较高。而在互联网上披露财务报告,财务信息可能被黑客更改或破坏。且在网络数据(HTML版本文件)录入时可能会出差错(PDF格式报告不存在这一问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不仅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并给信息提供者带来诉讼风险。故安全性是网络财务报告是否能够优于纸质财务报告实现其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报刊上披露的财务报告均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并附有审计报告,信息具有可信度。而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包括已审计的信息和未被审计的信息,信息使用者很容易混淆两类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即使指定网站上披露的财务报告是经过审计的,但由于网页相关信息设置有超级链接,信息使用者点击链接后,就可能会进人未被审计的信息范畴,却误认为是审计后的可信的财务报告。其三,纸质财务报告比较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而在网上浏览并下载财务报告会对信息使用者特别是计算机初学者造成一些障碍。另一方面,互联网财务报告也有一定的优势。报刊只能以数字、文字、图表来呈现会计信息,显得枯燥、生硬难懂,且报告格式统一,仅符合第一利益集团的要求,不利于其他使用者分析、利用。而互联网披露的财务报告具有多媒体特征,除了数字与文字资料外,还可伴有语音说明、图像等采用视频形式披露公司的财务活动和重大事件等。另外,配合财务分析软件,可以把网上披露的数据加工和处理,和历史数据相对比,和同行业其他公司相对比都因此变得更加方便,使会计信息更具可分析性、可理解性,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企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基于此,网络财务报告更具可分析、可理解的信息质量要求,更有助于会计报告目标的实现。

(四)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完善对策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与纸质财务报告相比,网络财务报告(HTML格式和PDF格式)具有覆盖面广、易于分析、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但有安全隐患。在不考虑危险性、误导性的情况下,网络财务报告在每个阶段都比纸质财务报告更加可靠、相关,更加促进会计报告目标的实现。但是危险性、误导性是不能不考虑的重点,如果这两点得不到修复,那么一切将成为泡影。故必须加强安全性和可信度的建设,以使网络财务报告优于纸质财务报告。应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来完善网络财务报告,以期实现其目标。其一,加强相关网站安全建设,保证网络安全,防止黑客的袭击。其二,相关机构应定期核实网站数据完整性、安全性。保存纸质财务报告,以便作为核实的依据,并在黑客攻击后作为数据重新录入的依据。其三,网络财务报告应根据是否经过审计划分成已审计和未审计两类,并在网站上有明确的标识。未被审计的财务报告多是企业自愿披露的信息,可以设外部超级链接。而为了确保信息的可信度。已审计的财务报告不能设外部超级链接。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清晰辨认信息的可靠性,做相关决策时不再受到一些误导性信息的干扰。只有做到这三点,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得到保证,会计报告目标才能比纸质条件下更好地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于1998年提出的XBRL给互联网财务报告注入了新的血液,弥补了一些互联网财务报告的缺陷,也突出和深化了其优点,为实时财务报告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基于XBRL互联网披露对会计报告目标实现的影响分析

(一)XBRL的涵义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和提取领域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XBRL技术带来了全新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这种模式以高度标准化的财务基础数据为核心,实现了标准统一、处理高效。XBRL弥补了以前的网络财务报告一些不足,使网络财务报告模式优点更加突出,更有利于会计报告目标的实现。

(二)XBRL在实现会计目标上的优势与初期互联网财务报告相比,XBRL有着如下优势:(1)XBRL确立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编制效率。XBRL体系包括内部财务报告(XBRL联GL)和外部财务报告(XBRI,联FR)。使用XBRL联GL后,会计人员在每笔经济业务发生之时加上相应的标识(包括发生时间、经办人、涉及的单据、供应商和客户等),进行汇总后载人XBRL联FR。这种报告模式使会计人员更加精确、迅速完成财务报告的编制,提高了编制效率,降低了编制成本、,然而在以前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下,虽然避免了排版、印刷等纸质条件下须发生的费用,但是会计数据在企业内部处理、转换、汇总还是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XBRL财务报告模式降低了成本,使企业更加有意愿进行信息披露,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使会计报告目标更易实现。(2)XBRL是一种跨平台的纯文本的描述性语言,数据交换也是跨平台的。XBRL模式的财务报告不需要手工重复输入,只要所有系统都遵循统一的XBRL语言标准,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就会保持一致。会计信息流可以免去繁杂的二次输入由企业的系统载入会计师事务所的系统、证监会的系统以及银行的系统。这些使用者只需将报告存储至数据仓库,审核完毕后,就可以做出决策,财务报告就可以在网上披露了。XBRL模式的财务报告在第二段用时将比以前的网络财务报告更少。(3)XBRL在数据安全、检索和分析方面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创造了更优质的环境。其一,XBRL无需重复的手工输入,就大大降低了数据出错的概率,保证了数据的完整和安全性,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免去了数据遗漏或差错所带来的困扰。其二,XBRL能够使信息使用者更方便快捷地检索所需要的会计信息。现在的网络财务报告大多采用HTML格式和PDF格式,前者是WEB信息系统利用超交本传输协议交换信息所使用的一种标记语言,后者是一种类似图形文件的文件格式。由于HTML将样式、格式、内容定义在同一个文件中,只关注于有关内容在浏览器上的显示,而无法表达和区分数据的具体内涵,因此基于HTML的互联网财务报告不易进行信息检索,信息过多而无法检索使会计信息使用者面对信息的“大海”无从下手。而XBRL良好的技术架构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到一秒钟之内就能获取到自己所需的特定的会计信息。其三,XBRL网络财务报告提高了信息的分析效率。PDF格式的网络财务报告,虽

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呈现了会计报告原貌。但是它类似于图形文件,使用者无法通过程序自动从中读取数据。这大大降低了报告的可分析性。而XBRL不仅支持数据检索和提取,而且有助于多方位的分析。信息使用者不仅可以进行纵向的跨越多年份的分析。还可以进行横向的跨越多报表、多公司、多行业的比较。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第三篇】

一、物流的功能

物流是指满足客户的要求,以最低的成本,能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货物的采购、运输、保管和信息各个方面的问题。

二、xx物流运输业现状

xx位于广东省南沿海,交通运输相对落后,物流运输平台主要以公路枢纽为主,港口建设滞后,且至今未有航空、铁路方面的建设,这大大地压制了xx市物流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市约有物流运输公司20家,其中货运零担公司主要以省内运输为主,物流时间在2-3天,资费相对便宜。按立方数、件数相结合计算收费,每立方货物的价位在50-70元不等。但这类物流公司一般不提供省零担,有几家提供的,但必需在广州中转,无法从xx直接发往目的地,这造成了物流时间过长、资费过高。从xx发往长三角或华北地区的物流时间至少在7-10天。另外这类物流公司无法提供货物网上跟踪信息平台,消息者无法随时随刻查询到货物的情况。

目前,xx市的物流业只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物流的认识只停留在传统运输的概念。至于货物的采购、运输、保管、信息等现代物流业的服务,都无法提供。

三、xx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思考

(一)推进港口建设

xx地处珠三角东岸与粤东交接处,西接惠州,毗邻深圳、港澳,东连揭阳、汕头等地。依山面海,陆地海岸线全长455千米,海域辽阔,是一个典型的海口城市,水路四通八达。如果xx能够利用地理优势,重点建设深水泊位港口,大力提升港口吞吐量,令xx成为一个港口物流运输中转中心,将有利于xx物流业、乃至于xx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制定物流发展规划

由于xx的物流业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因此xx市政府应科学地制定适合物流企业的规范动作,和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度。赋予物流发展规划以法律的强制,积极引导并促进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

(三)加快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xx物流业几乎没有物流信息平台方面的建设,造成物流成本过高、市场占有量小。因此,加大投资力度,规范全市物流运输公司。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各方面的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物流信息无集成、全面共享是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快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第四篇】

5月4日,成立未满两年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以下简称“中邮速递”)获得中国证监会签发的A股上市许可,从而成为了中国快递行业的上市第一股。根据招股书显示,中邮速递将发行不超过40亿股,计划融资额为亿元。这个金额有可能使其成为今年最大的一单IPO。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邮政集团以50%股权成为中邮速递的第一大股东,其余股东均为各省市邮政公司。目前,中邮速递在全国拥有营业网点万个,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速递业务占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国际业务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国际特快业务量在全球同类行业中排名第一。

中邮速递脱离“母体”中国邮政于2010年6月正式独立,注册资金80亿元,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也于当日揭牌。在整个行业,中邮速递并不是新人,其EMS是中国开展最早、网络覆盖最广的快递先锋。

随着电子商务交易量的大幅增长,快递行业在多次加价后仍一片欣欣向荣,仅2011年的业务量增幅超过了30%。然而,中邮速递在这场揽件竞争中呈现“大败退”。有媒体报道称,其市场份额已经从2009年的90%骤跌至2011年的29%。清科分析师张亚男就向本刊记者指出,“目前中邮速递最大的问题是,长期欠缺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运作能力。”因此,中邮速递选择在这时候上市不仅有助其加快业务整合,尽快落实政企分开的改革目标,更可助其重拾发展信心。

然而,快递行业已然饱和。据国家邮政局统计,中国的速递业企业大约有7000~8000家之多,但同时因人力、运输、操作等成本的不断上涨,利润率也一再被压低,这使得整个行业面临亏损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上市后的中邮速递能自我改写命运吗?

火速上市前后的故事

据中邮速递内部人士介绍,2010年新公司成立之后,首先将EMS快递和物流业务整合进来,并对包括邮政航空公司的人员、资产、机构等进行了重组。重组后员工约10万人。新组建的公司主要经营国内国际速递、合同物流、快货等业务,拥有邮政货运航空公司、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子公司,同时拥有EMS(全球邮政特快专递)和CNPL(中邮物流)两个品牌。

在邮政行业改革之前,EMS作为国内最早且在一段时间内唯一开展快递业务,它很早就为国内消费者熟悉,加之该业务兼具普邮的社会责任,因此其分布的地域之广、辐射人群之多,为快递行业开放后才成立的其他快递公司所不能比肩。即使内有顺丰、申通、圆通等民营快递企业的飞速发展,外有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和联邦快递 (FedEx)的“入侵”,中邮速递的实力仍不容小觑。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1年,中邮速递的营业收入为亿元,远远超过顺丰、联邦快递公布的亿元和亿元的营业收入。有观点认为,这也是它能成为首个进军A股市场的快递企业的资本。

不过,也有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中邮速递能够迅速“过堂”主要原因来自于政策的照顾。按照IPO管理办法,发行人需持续经营时间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除外。显然,经营不足两年的中邮速递却搭上了“特许”的幸运班车,顺利拿到上市的名额。上市后的中邮速递将展开什么策略来抢占市场引人注目?

曾经的“老大”

因EMS与中国邮政的“血缘”关系,有邮局的地方就有EMS的影子,因而中邮速递在网络建设方面无人能敌。清科分析师张亚男就指出,“中邮速递的先天优势不容忽视。”

然而,由于中邮速递所具有的国企服务意识差的“顽疾”未见完全根治,速度慢、费用高、服务差、响应速度慢及IT信息平台无力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其增长速度低于行业水平的外因。

国内快递业井喷式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繁荣密切相关。现在,很多快递企业一半的业务量是来自网购交易,申通和圆通各自60%的业务量都是淘宝的电子商务订单。国内民营快递公司中更是出现了著名的“四通一达”,它们在抢占电子商务配送业务时因价格低廉而倍受青睐。

“我们用民营快递公司,就是看中它们价格便宜,除非是快递到不了的地区,没办法只能让用EMS了。”一位网店店主对本刊记者说道。在不考虑送达速度,对快递要求也不高的情况下,价格就成了消费者选择快递公司的标准。

在与民营快递中的“贵族”顺丰的竞争中,虽然EMS不再有“高价”造成的劣势,但却面临着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据了解,顺丰速递在大城市中的网点分布广泛,住宅区、办公区域都设有营业网点,在收件、取件速度方面被称为“轻骑兵”。并且,顺丰的邮寄速度很快,排除天气等因素,大城市之间基本能保证次日到达。对于高端用户来说,顺丰的满意度比EMS更高。

在国际投递业务方面,EMS的市场份额也面临着被抢占的局面。DHL(敦豪)在2009年时,将之前收购的中国全一快递公司卖掉,专注经营国际快递业务。

而单纯抢食国际市场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随着WTO快递业过渡期的结束,国家邮政管理局日前表示,已有国外快递公司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承揽国内各地区之间快递业务的申请。而专注于服务企业及提供全程包裹追踪等增值是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竞争的砝码。

来自外部的竞争现状使中邮速递腹背受敌,原来巨大的市场占有率之“饼”正被吞噬。

中邮速递的困扰

除了来自市场上的竞争,中邮速递从国企向市场化企业的改革进程也面临着诸多内部因素困扰。

以往,中邮速递可以借用分布全国的邮政网络、邮政运输系统,通过邮政网点进行业务办理等优势,独立后这些优势将转变成制约其发展的劣势。

据《中国邮政报》的报道称:“由于专业经营、收入分配等原因,导致窗口人员对速递业务的积极性不高,有些职工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从这一点出发,只有加大揽投网络的建设,发展自己的揽件投递系统,才能减少对原邮政系统的依赖,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按招股书所述,他们将把募集资金用于车辆购置、飞机购置、各地邮件处理中心的设立以及IT信息平台的搭建方面。而花巨资购筑硬件服务的背后,潜藏着提升服务质量等软实力的决心。这是脱胎于央企的中邮速递在服务意识与市场规律方面顺应时代的表现。

另一个不能让中邮速递“轻装上阵”的因素是,2011年,在其控股的36家全资子公司中,包括辽宁、吉林、四川、天津等9省市的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及邮航与南京集散中心等11家子公司均亏损,占总子公司数量的%,总计亏损额约亿元。

65 2529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