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第一篇】
由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引入。接着指出“二泉映月”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的道非常著名的风景,从而引出今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这样,进入课文,揭示主题。
二、发现一道风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
2、学生朗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并与老师同学交流。
老师出示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屏幕出示八组词语)。
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让学生自己轻轻地读一下,自由地读。(老师示范朗读,强调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引领学生发挥想象“二泉映月”的美景,反复朗读体会如诗如画的境界)。
老师提出: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阿炳,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
二、体验一段人生。
4、让学生用心仔细地看、想象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把这些话划出来,再用心地读一读。
5、让学生把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三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而这个词语最能概括三句话。(老师板书:坎坷)。
6、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
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点,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课本之外的阿炳坎坷人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坎坷的场面写下来(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7、学生读出自己刚才写阿炳坎坷的句子。(老师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其中一些重要句子或词语)。
三、感悟一片情怀。
8、师: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的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的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播放《二泉映月》音乐,全体静听。)。
9、让学生说出自己听后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感受)。
10、让学生找出课文当中直接来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那一段话,慢慢地读一读。(学生自读)。
学生读完后,再次播放《二泉映月》,大家听,(老师示范朗读直接描写《二泉映月》的那段话)生齐读上面一段(音乐不停),高潮部分师生齐读,尾声教师读。
四、理解一首曲子。
大屏幕出示:
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老师(板书: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
生:(齐读)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
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第二篇】
教学目标: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
3、通过感情朗读去体会和表现阿炳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感受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查阅有关阿炳、二泉映月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二胡曲,还是一处风景。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发现一道风景。
欣赏二泉美景,感悟文中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句子。
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件展示。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萦绕在他的耳畔。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5、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虽然这道风景散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但还是被我们一一发现了,看来大家真会读书。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6、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
任务二、体验一段人生。
十多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阿炳经历了哪些坎坷呢?
1、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2、展开想象,走进阿炳当时的生活。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
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积分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他为什么叹息?为什么伤心?倾诉什么?有事再呐喊什么?
省略号表示什么?
你能想象还包括哪些吗?(无尽的忧伤,绝望的彷徨,莫名的失落,凄惨的遭遇)。
任务三:理解一首曲子。
找出地5段中描写琴声的句子,用~~~~~~标注,找出描写阿炳心声的句子,用———标注,体会琴声中所包含的感情。
师小结:优美的景色,慈祥的师父、苦难的记忆都随着这琴声流淌出来,我们可以真切的读出四个字,那就是:爱、恨、情、仇。
2、走近阿炳,感受其精神(课文最后一段):
(1)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
(2)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小泽征尔的故事。
想一想:他要跪拜阿炳的什么精神?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这是一首千古绝唱,它曾在美国获得世界十大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殊荣,还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我们应该自豪地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一个民族音乐家。
学生发表感言。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对家人讲讲二泉映月的故事,和家人一同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
板书设计:二泉映月。
一处美景泉声。
一段经历心声。
一首名曲琴声。
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第三篇】
课时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进行说话联系,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
3、品读美文,激活思维。
教学重点:
指导背诵、说话练习。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指导背诵第4、5自然段。
1、激发兴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丽的二泉边倾听泉声,心潮起伏,用琴声倾诉了满腔的情怀。读了第4、5自然段,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出来。
2、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按先环境描写,再任务内心活动描写(他想起了......想到了......听到了......)的顺序背诵。
自由背,齐背。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指导背诵第5自然段。
顺序: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琴声的内涵。
引背,自由背。
二、朗读课文,品读美文。
1、欣赏读。
2、再次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3、: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
4、过渡:作者由阿炳一生的经历和乐曲旋律的变化,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人、景、曲相互辉映的动人画面。但不同的人听了曲子后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其他人听后的感受呢?那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5、品读美文。
老师选了很多美文,你先浏览一下,然后勾画出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几句话,摘录到笔记本上,再读一读。
交流一下,哪几句最能引起你的共鸣。
三、说话练习。
1、激发兴趣。
现在你就是哪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段话说出来。
2、组内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三、作业设计。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去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圈画自己用的好词句。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四、板书设计:
赞叹怀念思索。
二泉映月倾吐情怀表达抒发。
爱......
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第四篇】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的1篇课文。课文选材精当,内容紧扣文题。用阿炳十多年间两次在中秋夜去二泉的故事,贯穿并概括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叙述不枝不蔓,有详有略。对于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学生对阿炳的生平和《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丰富语言积累,拓展交流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二泉映月》一文通过景、情、人、曲的对话、交融、回旋、升华,为我们展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一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一份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如何把它们有机结合,多维交错,螺旋上升,多元品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思路。
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1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乐曲的情感。4、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方法和“事物――联想”等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示意。
1、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2、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3、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4、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1、课件出示。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
2、课件出示。学生回答。(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
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课件出示,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话想对阿炳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阿炳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阿炳催人泪下的坎坷经历,为理解下文“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作铺垫。)。
二、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过渡:命运让阿炳遭遇了这么多坎坷,历经了这么多磨难。所以当他再一次来到二泉时,听到的不仅是淙淙的流水声!
1、轻读第四自然段,阿炳还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大家都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3、闭上眼睛想一想,阿炳会怎样叹息,怎样哭泣,怎样倾诉,又会怎样呐喊?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1、请同学们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所包含的内容的句子。
2、交流1。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a.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样的?(板书:委婉连绵)这时候的阿炳,通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b.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下这段委婉连绵的琴声。
听时思考:阿炳他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景物,会思索什么人生道理?
c.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3、交流2。课件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
a.这时候的旋律是什么?(板书: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板书:抗争、向往)。
b.此时的乐曲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思考:
(1)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通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他又向往些什么呢?
(2)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么说呢?(抗争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3)那阿炳在这里拉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想象一下阿炳当时的神态?(激愤、瞪目、抗争、向往)。
(4)乐曲步步高昂,渐渐进入了高潮,抒发了阿炳对他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一种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4、交流3。课件出示。
(教师引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配乐)。
a.此时的乐曲是: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板书: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b.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了人们什么?
c.指名朗读。
d.同学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e.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心情。
f.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
(指名读――生生评议――再读――引读)课件出示。
5、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7、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笔写在文章的旁边。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总目标里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该部分教学,学生在倾听琴声的同时也在倾听着阿炳的心声。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阿炳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心跟着阿炳、跟着阿炳的音乐一同跳跃。)。
四、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1、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有没有向命运屈服啊?他还是要同这不公的命运抗争,也永远对理想充满着向往。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好这第五自然段。
2、《二泉映月》让我们了解了阿炳苦难的一生,更让我们感受到阿炳不屈的性格,让我们记住不朽的《二泉映月》,记住倔强的阿炳。
试着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播放视频二泉映月,课件出示对《二泉映月》的评价。
4、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5、通过上网,访友,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活动,进一步了解阿炳,感受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民间音乐家不平凡的一生。
板书设计。
委婉连绵热爱。
阿炳步步高昂抗争。
进入高潮向往。
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学会10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凭借课文的语言,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阿炳身世和《二泉映月》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乐曲激趣导入。
2、交流感受。
3、交流资料。
4、猜测课文主要内容,验证性阅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解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内读课文,正音。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明确。
课文记叙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诞生经过。再现名曲丰富内涵,浓缩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
三、发现一道风景。
1、在文中找出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
2、交流,读文中有关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板书关键词语。
茫茫月夜如银月色。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读小诗,读出诗情画意。
4、师小结过渡:多美的景色啊,如银月光,皎洁明亮,一泓清泉,在缓缓流淌,月亮的倒影那么圆润、空灵。就在这美丽的二泉,阿炳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化作一曲《二泉映月》,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第二课时。
一、重温“二泉映月”美景。
1、师: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有关资料,跟随阿炳来到了无锡惠山,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再赏《二泉映月》这道醉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茫茫月夜如银月色。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3、提出要求:你能为我们再读读这处风景吗?
生朗读,(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了茫茫月夜、如银月色之中)。
4、生齐读词语,唤出风景(师:让我们齐读这组诗般的词语,深情地唤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
二、倾听悲苦人生。
师:天上的明月圆了又缺,惠山的清泉依然清洌,阿炳十多年后重回二泉,已是双目失明,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阿炳看得见吗?(生接:看不见)。
师:这一泓清泉,静影沉璧,阿炳看得见吗(生接:看不见)。
师:这淙淙流水蜿蜒而来,这月光照水水波映月,阿炳还是——(生接:看不见)。
师:双目失明的阿炳,在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他想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有关文字,拿起笔在书上标记出来。
(生默读第4自然段,标记)(师课件点击:月夜图片)。
师:同学们,在这中秋之夜,二泉池畔,一直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阿炳想起了什么?
生:他想起了师父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师:师父曾经说过什么话?你能在文中找到吗?
生:“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师:他还想到了什么?
生:他还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师:什么样的经历是坎坷的?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经历?
生:苦难。
师:还有吗?还有什么词语能形容他的经历?
生:痛苦(贫困、屈辱、悲惨、可怜……)。
生:3自然段。
师:他遭遇了什么变故?请你读出来。
生:读“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师点击出示课件文字:“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生:双目失明、卖艺度日。
师:你感受到什么了?
生:他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师:“整天“是什么意思?
生:从早到晚,
师:这十多年只是一天是这样吗?
生:不,每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如此,一直过了十多年。
师:你什么心情?
生:心酸,同情。
师: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生:再读“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师:你是个心中有爱的孩子!
师:同学们,阿炳到底过着什么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课件(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你能把看到的概括地说说吗?(你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阿炳在街上卖唱,一个坏蛋叫人毒打了阿炳,并摔坏了他的琴,还把他赶出无锡城,再也不让他回来了。阿炳抱着砸坏的琴悲痛欲绝。
师:你什么感受?
生:阿炳太可怜了!
师: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阿炳,十多年来只会遭遇到这一件可怜的事吗?
生:不只一件。
师: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你的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我仿佛看到――――”描述你想象中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酷热的天气里,阿炳边走边拉着二胡,突然中暑晕倒在地,街上没有人,只有太阳无情地炙烤着阿炳的身体。
师:我多想去把阿炳扶起来啊!
生:我仿佛看到阿炳因为出身低下,被街上的人无情嘲笑。还有些小孩子对他扔菜叶,吐唾沫。
师:屈辱的经历。
生:我仿佛看到阿炳因为眼睛看不见,撞倒了一个小贩的水果摊,凶狠的老板对他拳打脚踢,旁边看的人很多,却没一个帮助他。
师;冷漠无情。
生:我仿佛看到大雪纷飞的冬天,阿炳穿着单衣,在街头买唱,一整天都没吃一口热饭。
师;饥寒交迫。
生:我仿佛看到阿炳被地主老爷喊去唱堂会,老爷们大吃大喝,但阿炳却不能喝一口热水,最后只能勉强吃一口残羹冷炙,还要被逼着唱老爷们点的曲目,唱得不满意就是一顿辱骂,还得不到一分钱。
师:多么不公平的世道!
生:我仿佛看到阿炳在街头卖艺,可是警察却因为他没交保护费而驱赶他。
师:黑暗的旧社会。
师:穷困、冷漠、屈辱、殴打、谩骂,这一切构成了阿炳坎坷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文字。
课件再次出示:“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生齐读,师板书:一段人生尽坎坷。
师:又是一个中秋之夜,流水依旧淙淙,师父的教诲言犹在耳,(课件点击“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师:现在的阿炳听到了奇妙的声音了吗?
生:听到了。
师:听到什么了?书上有吗?读出来。
生:“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呐喊”
课件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生:因为他此刻想到了自己十多年来坎坷的人生经历,内心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师:想到自己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惠山的葱茏,他似乎听到自己——深沉的叹息。
师:想到自己被水果店老板辱骂,他似乎听到了自己——生接:伤心的哭泣。
师:想到自己被警察毒打,他似乎听到了自己——生接:激愤的倾诉。
师:想到自己十多年的苦难,屈辱,他听到了,读“渐渐地——————”
生跟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
师: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热爱,向往,他听到了,读“渐渐地——————-”
四、感悟一片情怀。
师: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拉起了琴弦,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二胡曲诞生了。
课件点击: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师:静静地听这《二泉映月》,你有什么感受,听到了什么?
(师生听乐曲)。
师:同学们,听了这《二泉映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阿炳在表达对家乡惠山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
师:你是他的知音!
生:我听到阿炳在伤心地哭泣!
师:你对阿炳充满了同情。
生:我听到了阿炳对这茫茫月夜倾诉他的情怀。
师:你听出了倾诉。
生:我听到阿炳对命运发出了抗争!
师:你听出了抗争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阿炳不屈服于命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你听懂了阿炳的追求和向往。
师:大家是欣赏音乐的高手!是阿炳的知音。这首旋律优美的曲子就写在我们的书上,请大家把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文字找出来,作上标记,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标记交流,师巡视。
师:好,我看到了,大家找到的是这段文字。(课件出示文字:起初琴声――激荡)。
师:对吗?
生:对。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部分文字,带着刚才音乐给你的感受和感动,读吧!
(生读)。
找到其中描写琴声的句子吗?读出来。
生:读描写琴声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蓝红两色文字。
师:看,是这几个句子吗?
师:那其它句子是写什么的呢?
生:写的是阿炳的心声(写的是琴声中蕴涵的阿炳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很会发现,再来看看这段话,心声和琴声的出现规律?
生:琴声和心声是交替出现的。
师:你有一双慧眼。
师:大家再看看,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这段话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使琴声十分生动,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师小结:阿炳用琴声来表达心声,琴声、心声交替出现,语言优美,句式整齐,生动展现了乐曲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这就是作者的表达技巧。
师:来我们好好读读这段话,体会曲中丰富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同老师合作读这段话。谁来读?
师:我来读蓝色文字,你来读红色文字,大家仔细体会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师生合作读)。
师:来,咱们换换,我来读红色文字,你来读蓝色文字。
(师生合作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读。女生读琴声,男生读心声。开始。
(男生女生合作读)。
来,我来引读,大家跟读横线上的文字。准备好了吗?开始。
(音乐起,师引读:起初,――――)。
师: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课件出示文字: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阿炳想用这动人的琴声告诉人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着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师:阿炳说,我爱那支撑着我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师:阿炳还说,我爱…(指名生接着说那美丽富饶的家乡)。
师:阿炳还说,(指名生接说:我爱那惠山的清泉)。
师:阿炳还说(指名生接说:我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生:没有。
师:请一位同学读出课本上有关的句子。
生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课件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阿炳十分坚强。
生:他不甘心命运的安排,追求幸福生活。
师:面对生活的残酷,命运的折磨,阿炳会对生活、对命运怎么说?
生:生活啊,你多么残酷,可是我不会屈服,我要与命运抗争到底,我要争取美好的未来!
师:这就是他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同学们,你们听到的哪里只是乐曲的声音,你们听到的分明是阿炳在倾吐积淀已久的一片情怀,(师板书:一片情怀)在这个美丽的中秋之夜,一直生活在黑暗世界、不公世道里的阿炳,历经人生坎坷,无人能懂,无处诉说,只有将这情怀化作一曲《二泉映月》,课件出示:阿炳白衫图片(二泉映月)付于了他深爱的二泉、深情的明月。(板书:付明月)。
五、理解一首名曲,启示今后人生。
师:这就是阿炳的――(师指课题)生接:《二泉映月》,
师:这就是民族音乐瑰宝―――生接:《二泉映月》,这就是世界音乐的不朽之作——生接:《二泉映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6自然段。
师:为什么这首曲子深受喜爱并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生: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意蕴丰富,
生:它能给像阿炳一样苦难的人以激励和启示(催人奋进)。
师:你理解了曲子的精髓。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1978年世界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园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喃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师: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这段文字。
生读。
师:同学们,你觉得小泽征尔为什么要下跪?
生:他被深深感动了。他十分崇拜这首乐曲?
师:是什么让他崇拜得要对阿炳的音乐下跪?
生:是一种精神,是阿炳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的精神!
师:说得真好!板书:与命运抗争对未来向往。
师:是啊,同学们,阿炳是我们的荣耀,这份荣耀不是因为他的命运有多么悲惨,而在于他能够在悲惨的命运面前一直坚强地站立着,向往未来,充满希望。他的精神令世界动容,大屏幕出示阿炳的肖像,同学们,让我们用掌声,向这位伟大的民族音乐家致敬!
师:同学们,老师也要把我自己从音乐及课文中获得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大屏幕出示: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掌声)。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领悟了课文的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绘琴声的,在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诵下来,(边出示作业)并欣赏阿炳其他作品,把你最有感受的地方写下来。下课!
作业:
1、和同学们互相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2、欣赏阿炳其他作品,如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把你最有感受的地方写下来。
板书:
13、二泉映月。
一段人生尽坎坷。
一片情怀付明月。
与命运抗争对未来向往。
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第六篇】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奠定情感基调。
1、假如没有音乐,社会将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假如没有音乐,生活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乐趣,世界就不再丰富多彩。上课前,张老师给分享的“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优推8篇)”,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
2、告诉老师,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
二、初感人物,发现一道美景。
1、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这首世界名曲《二泉映月》诞生在这里。齐读课题《二泉映月》。
2、《二泉映月》是谁创作的?(阿炳)。
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们人民喜爱,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5、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倾听月光如银委婉连绵双目失明。
倔强月光似水升腾跌宕卖艺度日。
激愤静影沉璧步步高昂经历坎坷。
搀扶月光照水舒缓起伏热爱音乐。
积淀水波映月恬静激荡向往光明。
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三、分层感悟,体会坎坷人生。
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
2、请同学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3、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创作出不朽名曲(5-6)。
(一)第一次听泉声。
1、阿炳在第一听泉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第七篇】
这是江苏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1篇讲读课文。该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积淀,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对陶冶学生的性格,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有一股强有劲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1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种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课堂中“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其乐曲丰富的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破题导入、揭示课题。
第二部分:了解坎坷、感悟情怀。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近阿炳,了解阿炳,为后面感悟琴声内涵定下感情基调。虽然无锡二泉就在身边,阿炳也是我们无锡人的骄傲,但是由于年代比较遥远,学生了解也不甚多,因此我采用了“一唱三叹”的朗读方法,大量的补充资料。
一、展现二泉美景图片,加上老师的介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阿炳心中美丽的二泉。
二、启发学生想象阿炳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画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阿炳的坎坷经历。
三、通过老师的描述来感受阿炳的“人穷志不穷”,不向命运屈服的骨气。
紧紧围绕“渐渐的、渐渐的……”这句话,一唱三叹,在感知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的情况下,让学生逐渐深入阿炳的内心深处。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身心的巨大的折磨,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渗透!浓重的为学生定下感情基调,为下文服务。
第三部分:品读琴声,体会内涵。
在前面扎实的铺垫上,学生来真正体会琴声的内涵。这一部分教学本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从读懂到读好。首先是读懂,让学生潜心、用心的听一边乐曲。先听,再说,最后接触文本。符合人的整个人知过程,强化思考,水到渠成。接着更深一层的读,问:乐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于这些原因的理解也就深入内心感悟至深了。接着就是带着感悟来读好,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学生读懂了乐曲,融入了阿炳的内心。
第四部分,总结成就,课外延伸。
本着语文积累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记住《二泉映月》,记住一个平凡的名字――阿炳。
五年级二泉映月说课稿【第八篇】
今天执教了《二泉映月》一课,回顾教学过程,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收获也有不足:
一、收获。
1、感悟阿炳生的坎坷。
这部分教学中,我紧扣“坎坷”这个词,学生每讲述阿炳一处坎坷的经历时,我就让学生抓住“坎坷”这个词用情去读,虽然只是读一个词语,但是学生却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但因为阿炳的苦难的生活,仅仅一个“坎坷”不能完全表达,所以将这一教师环节改为教师小结,在感悟这部发内容时,感觉学生虽然动了情,却没能将情感表达出来,没能产生共鸣。
2、体会阿炳对音乐的热爱。
体会阿炳对大自然的音乐的热爱是重点,因为《二泉映月》这个曲子,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诉说阿炳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教学中重点抓住了课文中的几个象声词,学生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的过程,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妙。
3、技艺的精湛。
这一部分内容起到纽带作用,通过对阿炳的胡声的描写,将两部分有机的交融在一起。在这一部分品读中,教师巧引精结,引导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了“琴为人声,人为心声”的含义。
二、不足。
本节课可谓是课本、师、生三者情感产生了共鸣,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语文的情调。但是我们强调的语文味,这“味”不仅指情,而且还应有“品词析句”的语文味,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突出。
我引导学生提取出“饱经风霜”一词,通过“双目失明”“卖艺度日”两个高度概括阿炳一生的词语,让学生感受阿炳充满苦难的现实生活。一开始,学生的理解得比较肤浅,只是停留在阿炳的坎坷人生,并没有真正走进阿炳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导致学生体验“抗争精神”的体验还不够深刻。
整体回顾这节课,总的感受是自己成长了。也找到了在语文教学上,自己努力的新方向。我想有了方向,有了目标,那么我的教学技艺一定还会有进步。
上一篇:小灰兔的小学实用【优质8篇】
下一篇:初中生活句子分享实用(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