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热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热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第一篇】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第二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1克和1千克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教室里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想不想仔细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这些秤呢?

那好,就请你们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没见过,你能说出秤的名字吗?

谁能到前面来指着说说,你认识的那种秤的名字呀?

二、新授。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体的重量。

3、用用秤称的办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重量。

4、学习字母表示的方法。

5、体会1克有多重。在称量物品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称来称。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学会如何认识称。

6、引出千克这个重量单位。

那你们想想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多用在称量什么样的物体呢?

生:比较大的,重的物体上。

师:在生活中称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单位呢?

生:体重,大米......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说得真好,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并和他们交上了好朋友,他们邀请我们去开心游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学得开心玩的快乐!

第一个游戏:猜猜单位名称。

请你像老师这样说题,让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单位名称,大家快速的判断对错,然后请你继续出题找其他同学回答,要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师生互动)。

第二个游戏。

猜猜小组同学的体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计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报告单,

(师生互动)。

师:说说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实际测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两组)。

总结:同学们的估算能力是逐步从生活经验中培养,提高和积累来的,多用心你会估得越来越准确。

生:……。

三、总结。

我们共同度过了丰富而又有意义的40分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第三篇】

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活动角、三角板等。

学具:制活动角的学具、三角板等。

设计思路。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贯穿始终的问题情景,运用设疑、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通过认一认、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老师从图形王国带来了4个图形朋友,瞧,他们是谁?(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师:三角形有三条边,如果把三角形的一条边擦掉,,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指名学生回答)。

3、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小朋友们预习的真仔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图形王国,认识新朋友——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后,是一个什么图形?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阀门,达到了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引导探究。

1、初步感知角。

(2)师生群动,找寻教室里的角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

(3)小组汇报:我们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角?

(5)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表面上的角,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长什么样?(学生互相交流,选派组长汇报。)。

生:角都是尖尖的,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小结:这个尖尖的地方数学里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6)摸一摸。

师:拿出三角板,找出上面的角,用自己小手摸一摸,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1)学生摸角。

(2)汇报。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把学生对角的认识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表象,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2、判断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特点,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是不是能用刚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要求学生判断所出示的图形是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在认识角的基础上,及时巩固练习辨别角,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3、画角。

(1)学生自由画角,师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生汇报画角的方法。(方法一、先画边,再画顶点。方法二、先画顶点,再画边。方法三、先画一条边,接着画顶点,最后画另一条边。)。

(3)(课件演示画角方法)。

师:老师请了电脑博士教大家画角,仔细看看吧。注意画角的顺序。(先画顶点再画边)。

(4)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画角。

(5)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作品。

(6)课件展示《画角儿歌》,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眼看、手动、心记、脑思、口说去感知角,并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角的几何形体,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三、小游戏。

(一)数角。

(课件展示数角练习)。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还会画了角,接下来,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玩数角游戏。看谁眼力好。

(二)做角游戏,讨论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学生拿出做活动角的学具,做一个活动角。

2、把角的两条边拉一拉,合一合,在玩的过程中,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3、做角变大变小的游戏。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对角大小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眼、脑、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渐领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1、比一比哪个角大?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角。

设计意图:

(练习由浅到深逐层深入,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五、拓展练习。

沿着一条直线划去长方形的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人教版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网友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欢迎继续关注数学网!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第四篇】

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第五篇】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导出课题: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盐)。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导入“克”。(板书: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p89第4题。

2、找朋友。

3、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第六篇】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体会1千克是多重。

体会1千克是多重。

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第七篇】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

总结。

:展示课件中的秤。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二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第八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趣,激思迁移。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看,小动物们正在玩跷跷板呢!

课件出示。

师:小老虎和小松鼠怎么呢?

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轻了,小松鼠怎么也把小老虎翘不动!

师:那小乌龟和小刺猬呢?

生:他们差不多重,玩得可好呢。

师:其实不仅小动物们有轻有重,所有的物体都有轻有重,让我们到超市看看吧。

课件出示。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5个苹果1千克。

生:玉米高钙饼干110克。

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师: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这里用到了哪些质量单位。

生:克与千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质量单位吗?

生:两,斤,公斤。

教师板书“克与千克”

师:关于克与千克,你们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

1:1克与1千克分别有多重?

3、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克做单位,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

4、称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工具,如何称物体的重量?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出发,去展开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小动物跷跷板的活动场景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跷跷板怎么也翘不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因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轻,从而它们无法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小刺猬和小乌龟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游戏,从而揭示不仅动物有轻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以超市的场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观察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水到渠成的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克与千克。教师让学生说说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课之始清楚明晰学习目标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从情境中激趣,在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二:亲身实践,体验探究。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师: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生:看商品的标签。

生:用手掂一掂。

生:我掂的是一包菊花茶,有15克,感觉很轻(生汇报略)。

师小结:对,它们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师板书克g)。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克作单位的物体?

生举例。

(2)掂一掂,感知1克。

师:噢,很轻,怎样个轻法?

生(像羽毛一样,特别轻,几乎没感觉)。

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板书:1克(1g)。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概念。

记住1克有多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举例: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等。

师:你取出了几粒黄豆,你怎么判断它重1克?

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掂一掂,要知道具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

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课件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师:瞧,7颗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同学取出1克的黄豆掂一掂。

师:很好,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1可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

生: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现在我们采用看包装袋上标签的方法,找一找你的学具中的物品哪些以克为单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说一说。(生活动,感知一克和几克)。

指名说,一个果冻25克,一根火腿肠重50克,一袋方便面中100克,一袋牛奶重250克,一袋盐重500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要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渗透着对学生认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1克的重量时,让学生用手掂,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重量,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深度体验,在学生对1克有所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在学具中找1克的物体,在让学生取出1克黄豆时,学生可以用掂的方法,但为了精确,引出了称比较轻的物体的天平,秤出了1克黄豆让学生再次掂量,并感受1克的黄豆有几颗,学生在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的情况下可以信信心满满的做“做一做”。在对生活中以克为单位的物体的掂量中,丰富学生的认知与感性认识,为学生很好的估测物体的重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枚2分的硬币,学具中1克的物体,1克的黄豆,学生多次掂量感受1克的重量,丰富的素材充足的时空使学生的体验深刻而丰满)。

59 2144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