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精彩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精彩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进一步理解和积累本单元的词语。
2、训练正确地进行多种病因修改;体会排比、比喻、拟人句子的作用,积累佳句,有余力的模仿样句写句子。
3、读懂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划准中心句,能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并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完成第1、2、4、5(1)(2)题,继续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准确修改病句,归纳说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并完成1——3题,掌握积累好词语的知识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讲清目标。
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积累好词语”的训练要求,理解积累本单元更多的词语。
二、看拼音写汉字。
1、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
2、反馈订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完成书中练习中的4个词。
2、补充下列解释:
1)青绿色的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2)招引朋友、同伴。()。
四、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aabb:
活动活动abab:
闪闪亮aab:
金亮亮abb:
五、修改病句。
1、小黑板出示:
缺主语病句修改。
1)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读了《一件小事》使我提高了认识。
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
1)联欢会上的音乐歌舞真好听。
2)天黑了,风雨越刮越猛。
3)小河两岸荡着醉人的桂花香。
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的。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关联词语使用错位的病句修改。
7)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8)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9)尽管刮风下雨,民警总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2、出示题目——各自阅读思考试改——四人小组议论,找出一类病因及修改办法——个人修改订正。
2、独立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修改病句。
3、交流讲评:说病因,讲修改办法及修改病句的结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完成4——4题。
2、积累佳句,划出中心句,进行说理训练。
教学过程。
一、单元听写。
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
1、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风吹拂着你。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
两组句子的一、二句,句子意思都一样,但都是第一句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把春风比作慈爱的母亲的手,那多亲切。把书上开满了花,写成花儿像人一样,赶趟儿的争相开放,又生动又有意思。
自由读思考——同桌议论——全班交流——齐读课文中样句。
2、比较下面的句子与课文第四大段的异同。
春天是美丽的,充满着活力。你看春天万物苏醒,小草泛青,花儿开放。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积极向前的力量。
相同:思想内容一致。
不同:课本中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很生动很形象,也很容易懂,句子写得很美。课文中第四段读起来有劲,越读越想读。
自读——互议——交流——齐读——小结。
(教师简略讲述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
三、阅读短文。
1、阅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惊叹不已”、“前俯后仰”、“津津有味”、“悠闲自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次阅读,划出中心句,校对说理。
3、指名读短文,思考第3小题。
出示说话训练的借用句式和词汇:
之所以……是因为……既……又……只有……才……。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学说。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补充练习。
2、模仿第4题写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
2)西北风像。
3)满天的星星。
4)当烈日炎炎的时候,树木为我们;当我们;当工厂喧嚣的噪音向城市袭来时,树木为我们,绿叶你真是。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二篇】
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2/3×5/6=7/9×18=3/10÷3/4=5/9÷5/6=。
21÷7/9=3/10÷2/5=5/9÷2/3=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0、6÷0、3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8:120、25:0、45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三篇】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周次内容。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万花筒》。
第二周《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8月30日——9月1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
活动五:
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
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学生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学生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课题:万花筒。
课时:2课时。
施教时间:9月1日——9月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玩一玩。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作业展示,评价。
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施教时间:9月7日——9月15日。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于:andp,bartos收藏。
第2课。
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前后发明,18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4课。
课题:前前后后。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第5课。
课题:天然的斑纹。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分享的“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精彩10篇】”,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
肌理:与形态,色彩一起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成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质地,手感,触感,织法,性质,纹理等说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够实际触摸的称为“触觉肌理”;只能看不能触摸出差别的称为“视觉骨理”,如从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第6课。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四篇】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八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八册(全册)。
目录:
1:聚聚散散2:小圆点的魅力3:黑与白4:主体与背景5:冰川与晚霞。
6:画嗅觉7:卡通画8:双胞胎9:藏书票10:我和我的小伙伴。
16:迷宫17:电脑美术18:会游的玩具19:光的魅力20: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
第1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课后小结。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二讲授新课。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四作业欣赏评价。
五总结拓展。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第3课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五篇】
《松坊溪的冬天》这篇课文在选择材料和材料安排上很有特点,他选取了松坊溪的三个画面,营造了空灵雅致的意境。
教学时,我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项目,没有过多的去分析课文内容,只是在写作特点上做了一些安排,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有所启发。提醒学生值得注意的第一点是:作者截取了松坊溪初冬、雪景、雪后松坊溪的美景以及溪中彩鱼儿游得欢的情景。作者截取这三个画面,显然是作者在选择材料上做了精心的处理的,因为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只会直奔“冬天”这一方面写作,这样的审题面很窄,说不出什么精彩的内容来。第二点是在材料安排上也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比如作者在描写“初冬”这一画面时,着重抓“色彩”,突出初冬时“色彩绚丽”的特点;在描写“雪景”这一画面时,着重抓“形状”,是分雪飘落时的形态和飘落下来后溪石被覆盖后的形状来突出雪景的“形状绚丽”的特点;在描写“雪后松坊溪的美景以及溪中彩鱼儿游得欢的情景”这一画面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用地面雪景与溪中彩鱼进行对比,这一静一动的对比,显得非常生动,突出了这幅画面“对比生动”的特点,这样选择和安排材料,显得文章结构分明,条理清晰,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对于课文内容的学习也不是忽略不计,而是对重点段进行了探究。比如,在学习第二幅画面时对“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让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突出文章重点段的学习。
我认为,这样既可以了解课文内容,又学到了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
这是第五单元的最后1篇文章,第五单元的话题是,“自然景观”,教学这一课,我采用两条线索,一是“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另一条是作者看后引发的思考。因为作者的思考涉及面较广,内容深刻,所以我还是运用两课时上完课文。
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后,直接引导学生找到直接写壶口瀑布的段落,采用我们平时阅读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并指导他们读出“先声夺人”、读懂跌落的“滚滚黄水”如何如云似烟,如何声如洪钟、震动山谷,气吞山河,在读中体会这便是壶口瀑布。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对下文的学解轻了难度。第二部分的学生方法同上。总的来说,学生的学生兴致很浓,我想效果应该还不错。但有一点值得我深思:学得课文结束部分,对“灌醉”“陶醉”两个词语中“醉”字的理解,有部分同学有些模糊,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对课文前面的内容了解还不错,按理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引起重视。
。
。
课堂上有松有驰,收放自如,不但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无拘无束中、轻松自如中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胆量,老师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教学。
。
《太阳请假的时候》是1篇童话故事,课文篇幅很长,我原打算在学校组织的赛课时上这课的,也就是想体验体验长文短教滋味,后来考虑到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有物理、有天文方面等,加上篇幅又长,所以课堂上不能面面俱到,也就怕上不出语文课的味来。就这样另选了课堂。昨天我上了这课,感到我之前的`这些顾虑是多余的,昨天不但一节课上完了,而且效果还不错,甚至比我上的《梅花魂》的还要好。
因为我试讲了一次,就知道在那些地方做时间上的取舍了。太阳请假的原因我采用了考察学生的听力的形式出现,我把这部分的内容浓缩成一段话,很流利的说给他们听,完后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请假的原因。紧接着让学生浏览课文5——20自然段,说出太阳请假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后果,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用线条试出现在大屏幕上,让他们心中有了整体的概念,接着按线条的内容一一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抓气象学家和天文学家所说的话,弄明白华中的含义,体会太阳请假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尽管人们做了最大的努力,仍然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最终发出内心的呐喊,呐喊声中感动了太阳,所以太阳复工了人们又可以享受阳光的快乐了。最后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进行的,读出人们诚心,读出太阳的喜悦和宽容。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课文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学生兴趣很浓,所以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参与面广。仅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了长文短教的方法,也改变了我平时教学中的陋习——没有时间观念,脚踩西瓜皮,滑到哪走到哪。
。
科普性的文章,一般来说,孩子们都是很感兴趣的,带着兴趣他们都能读懂课文内容,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只注重了两点,一是在当学生学习的小助手,帮助他们弄清楚生态金字塔的构造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弄清楚生态金字塔没一个营养级序列中的关系。二是弄清楚作者为了把生态金字塔说清楚,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让他们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理解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增加阅读兴趣的好处。告诉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你的文章更出彩。
。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1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说实话这篇课文我教过很多遍,之前我总是从第一自然段所提的问题入手,进而往下学习,感觉也就一般般。这次我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以总——分——总的方法开展教学。
开课后,由于课文篇幅不长,所以我在课堂上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完后,再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时间匆匆流逝,哪些是写作者的感悟的?”读书,并画出有关句子,写写批注,然后再交流。(学生交流的内容就不笔写出来了)让我感动的是学生对“时间流逝”这一无色无味的东西居然理解的如此透彻,要知道他们毕竟是小孩呀,怎么感受就那么深呢?那种争先恐后抢着回答的课堂气氛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你可不能小看他们。在他们谈完自己的感受之后我的话锋转念到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最后再回归到整体,总结课文,学生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意外的惊喜会给你带来好的心情,希望今后常常拥有这种好的心情。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六篇】
1.展示课题《把耳朵叫醒》。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
2.讨论,说说课文的大意。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因而成名的故事,也知道“米老鼠”的创作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请你再用心读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艰难的过程。
提醒学生读书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句,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体验。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3.集体讨论,说说自己找到的词语,概括“米老鼠”的创作过程。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给予肯定。
这一过程可概括为: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4.请生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非常努力,但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
(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想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
“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
(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
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
(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
瞧!倾听使年轻画家在普通的老鼠身上找到了爱。
(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7)读课文的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
(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七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讲师生之间深厚感情的。细腻淡雅的文字,娓娓讲述,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一幅安详沉寂、朴素自然的山村生活的浪漫画卷。
课文记叙了有月亮的晚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这个山村教师牺牲了仅有的一点自学时间,陪伴他们读书的故事。月夜相约——蹋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
山村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这里没有彩灯闪烁,没有大道通衢,没有繁华喧嚣,这里有的只是望不尽的连山、静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也许正基于此,本文在作者的叙述中才得以保留一片纯净的长天和一轮皎洁的圆月,是很纯净,很明朗的月夜,使人倍感美好珍贵,使人细细品味平凡生活中蕴涵的真味。
作者十分珍视这份纯净。将这珍惜撒播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就深深浅浅都是爱了。爱山间美丽的景色,爱顽皮活泼的学生,爱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生活,爱辛勤劳碌不舍昼夜的工作。爱,使平凡的世界变得绚烂,使原本单调的生活拥有了一种别样的浪漫情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围绕中心句“有月亮的晚上,真美”,品读文中的中的重点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2.认识、理解“叽叽喳喳、霏霏、拘谨、波光粼粼、涌动、簇拥、肆意挥洒、”等词语的意思。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自学与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感情,感受文字的优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重点语句,感受山村生活的恬淡幽静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内容及作品(如古诗、故事、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同学们,这篇课文也是讲述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山村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这里没有彩灯闪烁,没有大道通衢,没有繁华喧嚣,这里有的只是望不尽的连山、静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是在这月夜伴读故事中,到处都撒播着深深浅浅的爱。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赶紧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老师的谈话,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课文朗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相结合纠正字音)。
2.对照实物投影,学生解决疑难字词。
3.再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会他们的乐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思路。
月夜相约——踏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全文的思路十分清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书、读准字音的习惯。通过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会给课文分段落并。
总结。
段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便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
三、充分朗读,感受乡村月夜的美好,体会师生相互依恋。
出示中心话题:“有月亮的晚上,真美”,是作者的切身体会。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月夜里的哪些美。
(学生自由朗读,自主感悟,自由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品味文中三次对月夜的描写,在反复品读中体会感情,感受语言美。
(1)踏月上学景色美:圆圆的月亮挂在树梢,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在清水里刚刚洗过一样。小河里波光粼粼,好像涌动着一河月亮。我们沿着长满柳条的堤岸走着,时而走进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
老师:月亮、小河、杨柳、长堤,多么美丽的景色,同学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适时的讲解李煜的词《浪淘沙》。
老师:月夜宁静,月光柔和,夜风轻轻。教室里师生无言的相互守着,无言早已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他们彼此热爱,相互依恋。我们怎样体会这读一读呢?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充分朗读重点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感受景色的美丽,感受浓浓的师生情谊的美丽。
拓展练习:课文中很多细节描写生动,你的生活里有过类似的情景吗?请从一个细节入手写一个片断,形象的表现师生之间的感情。
(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即学即练的写作能力。
教师小结:我们要以一颗纯净的心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要处处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精彩语句并作点评。
2.课外阅读王连明的另1篇散文《开花的课桌》作比较,体会两文所表达的共同情感。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细小的事情曾引起你的心灵震颤?写1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读后感的创作既能丰富课外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八篇】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
目录:
1:流动的颜色2:变化无穷的线条3:闪光的名字4:有趣的彩泥5:喂,你好。
6:花花衣7:金钥匙8:对印的花纹9:蜻蜓飞飞。
10:我也是艺术大师。
11:用画来写信12:有趣的瓶盖13:回家的路上14:今日的菜单15:乘着大象。
16:风来了17:会转的玩具18:电脑美术19:指偶剧院。
20:形形色色的世界。
课题:流动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产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副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三原色,发挥想象力。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水彩颜料。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一根,毛笔水罐。
2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范画。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请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及作画步骤,然后讨论:
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用处?
(2)发展阶段。
1首先要调颜色。
3最后用笔将调好的不同颜料滴落在作业之上。
4然后用倾斜画面用吸管吹等方法使颜色流淌。
5最后,对画面进行添画,时期构图情节更加丰满。
(3)收拾与整理。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4)课后拓展:
用吹画的方法绘制抽象作品。
课题:变化无穷的线条。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是了解不同形态的线条。
教学难点:是能用线条表达情绪。
教学准备:各种绳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画变化的线条。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欣赏书中的例图,了解线条的变化及特色,(木炭笔线条松软,深浅明显且层次丰富,柔软的毛笔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钢笔画的线条钢劲有力,富有弹性,但深浅和粗细变化不大;铅笔也可以画出变化多端的美丽线条,非常丰富的层次,因此可以细腻刻画对象)。
2线条不仅可以表现不同的对象,还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体现个人的性格特征。
3线条还可以表现质感,粗糙的细腻的光滑的等质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4用线条去表现对象时,需要注意它的轻重虚实和疏密变化。
5用流畅的线条画速写,可以表现运动着的对象。
三学生作业。
试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一个形象,可以使用各种笔来完成,在作画过程中体验线条的变化。
四课后拓展。
1收拾与整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2还可以用摆拼的方法完成线条的作品。
课题:闪光的名字。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名字写得足够大,并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选择与众不同的材料,将自己的名字装饰得有特色。
教具准备:欣赏材料范画变体美术字。
学具准备:彩色纸彩色笔闪光材料(包装纸铝箔闪光胶闪光颜料等)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相处也有一段时间了,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名字吗?(学生反应,老师写出自己名字)但是老师的名字就像一张画一样,你们相信吗?请大家看一看(出示老师名字的范图,请同学欣赏讨论)。
请同学看教材上的画面,读教材上的文字。
然后讨论这节课要求我们做什么?
难看,甚至写错了,这是很不应该的这一节课同学们就来帮你的小伙伴名字穿衣戴帽,让它变得漂漂亮亮的金光闪闪的闪光的名字(板书课题)。
二引导表现。
1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名字。
(1)美术字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书写自由而且夸张变形的.美术字作品。
(2)学生思考,然后交流:
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做,选择怎样的制作方式?
2辅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名字。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剪贴撕贴或其他手法来表现,材料方面可交换使用。
指导学生如何巧妙使用手中的材料,按需裁剪,合理使用。
注意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使名字闪光。
3整理画面。
学生基本完成作业后,可根据需要对画面进行修整,剪去多余部分,让画面尽量完美。
三收拾整理。
四课后拓展。
五课后小记。
学生兴趣很高,看到自己的名字有别样的写法都很高兴,回家以后要给爸爸妈妈设计名字。
课题:有趣的彩泥。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
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
教具准备:橡皮泥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课题:喂,你好。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电话的发展史;
2学习用泥或纸盒来做电话机手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电话机的制作。
教学难点:1电话发展史。
2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设计有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话机一只。
学生准备:橡皮泥合适的纸盒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了解电话的发展。
3多媒体展示:各种固定电话照片多媒体出示问题:
蓝猫问:小朋友,你看中了这里哪只电话机,为什么喜欢它?形状色彩。
4师生交流。
5多媒体展示:移动电话的图片。
6多媒体出示问题:
蓝猫说:你喜欢哪一只?喜欢它哪里?外形色彩功能。
7师生交流。
三制作电话。
1引导创意: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未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玩游戏,交流作品。
2请们把你做好的电话机放到前面的展板上。
五课堂总结,收拾整理。
2请。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九篇】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啃骨头聊天奔驰唠叨过滤聆听器皿嘈朵。
辨析:
柳-聊皿-血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美。
学会倾听现实的声音趣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妙。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大全【第十篇】
二、讲授新课:
1、谈话。
图书的大家庭里成员众多,既有各类装饰精美的普通图书,也有翻开来呈现出立体景观、合起来却又便于携带的立体图书。
2、欣赏范作。
3、设计的方法及过程。
(1)构思。
首先主题明确。
封面、书脊、封底、扉页以及小插图都是为书的内容服务,不可偏离主题。
(2)制作。
在构图上应该根据内容选择适当形式,在形式上使人感到协调、舒适。
注意立体感,以及收夹效果。
(3)上色。
在明度、色相、底色与浮纹中要全面考虑。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参考例图,编绘、设计、制作一本书。
可分成小组,同学间相互商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业。
5、作业评价。
办个图书展销会,展示并推销自已出版发行的书,还要了解观众对书的反应和意见。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招贴画的有关知识。
2、设计巧妙奇特,富有创意,具有鼓动性。
3、色彩鲜明醒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招贴画知识。
2、招贴画的表现方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招贴画。
招贴画又叫招贴广告,是张贴在各种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画。“借张贴以广招徕”。
2、招贴画的分类及特点。
大致可分为“公共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公共宣传画以社会活动为主题,比如和平、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清洁卫生等。商业性的如各类商品的销售宣传,还有音乐、戏剧、体育、美术为题材的教育或艺术宣传画。
3、招贴画的设计。
设计与制作必须考虑展出的场所及张贴的环境。招贴画大都展示在容易为大众注目的户外公共场所。因为要在数秒钟的瞬间给观众留下印象,设计必须具备简洁、强烈、明快而有效的视觉效果。
表现方法: 有夸张、比喻、象征等。
招贴画的内容:
分为图象与文字两大部分。
4、欣赏招贴画(投影)。
(1)世界环境日招贴画。
(2)鞋类广告的招贴画。
5、采用讨论、辩论等方法对例图进行有益的研究,在活动中要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6、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设计一幅学校活动的广告招贴画。
7、作业评价。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招贴画知识。
2、掌握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招贴画的风格、手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二、讲授新课。
1、现代招贴画的风格。
有手绘、照片拼贴、电脑特技制作等。
它们既富于暗示,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担升着审美品位,散发着艺术魅力。
2、欣赏招贴画,讨论。
(1)投影出示招贴画,欣赏。
a电视台节目《气候对人的影响》招贴画。
b音乐会招贴画。
c空调广告招贴画。
d戏剧招贴画。
e爱鸟周招贴画。
f芭蕾舞剧《天鹅湖》招贴画。
g幽默图形广告。
(2)欣赏讨论。
a小组讨论。
b个别发言:要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
3、学生设计。
要求:为电视节目、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以及社区的各种活动绘制招贴画。
4、作业评价。
举行了展览后,综合评价。
课题:现代雕塑。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现代雕塑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雕塑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现代雕塑。
二、讲授新课:
雕塑发展到近现代,与古代雕塑相比较,在内容、观念、风格、形式以及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新型材料的诞生,没有崭新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这样名目繁多的各类雕塑艺术。
1、现代雕塑流派。
20世纪,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雕刻外,相继产生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的雕刻,同时还出现了抽象派雕刻、装配雕塑。
另外,活动雕塑、软雕塑以及植物雕塑等等也随之产生。因此,用“缤纷缭乱“来形容现代雕刻艺术流派是再恰当不过了。
2、作品欣赏(投影)。
(1)《朱颜》实物拼装 达利 西班牙画家。
(2)《狒狒母子》 金属和石膏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
(3)现代公园雕塑 中国。
(4)现代街头雕塑 法国。
(5)现代广场雕塑 美国。
4、对家乡、学校的雕塑作品提出自已的意见。
5、用纸或黏土仿制或创作一件现代雕塑,来美化家乡、社区或者学校。
6、作业评价。
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进一步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用多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揭示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二、思考:怎样的环境是美丽的?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3、总结。
风景中增加了人和动物,幽静的画面会增添生气,美丽的大自然也会更加丰富。
三、学生大胆想象。
师:你想怎么样表现人物、动物、风景的有趣关系?
1、学生思考。
2、交流发言。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及大师的画。
a《热带景色》 享得.卢梭 德国。
2、指导创作。
(1)起稿。
针对表现主题,对素材进行取舍,舍去与主题有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
(2)着色。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
水粉、水彩、铅笔……。
可以多种方法综合表现。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合作。
六、作业评价。
课题:作文插图。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作文插图知识。
3、学会作单幅插图及连续的几幅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出了作文的主要内容。
2、画面和作文相符。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图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作文插图。
二、讲授新课。
1、插图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儿童阶段的主要思维模式,即使是成年人,在接受新知识时,仍需要通过大量形象、直观的演式作为传输的媒介和手段。
在文字中加以插图,使所接受的信息具体化,更宜理解。
2、绘制插图的过程。
(1)欣赏范画。
a河马 b老狼。
c郊游。
(2)讨论方法。
a深刻地理解作文的主要内容。
b打轮廓。
c涂色。
运用多种工具、多种方法。
比如:水彩、蜡笔、水粉、彩色铅笔……。
3、学生绘制。
要求:
(1)可以在作文中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2)可以画单幅插图,也可画出边续的几幅插图。
(3)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评价。
上一篇:难忘的一天初中【推荐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