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案(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音乐课堂教案(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音乐课堂教案【第一篇】
1、学会歌曲《好朋友》。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1、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
电子琴、幻灯片。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发生练习。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想看吗?
生: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叫的吗?
师:下面我们就来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吧(幻灯片展示发生练习曲)。
1234︱5—︱5656︱5—‖。
(师)小猫怎样叫?(生)喵喵喵喵喵。
(师)小鸭怎样叫?(生)嘎嘎嘎嘎嘎。
(师)小狗怎样叫?(生)汪汪汪汪汪。
(师)青蛙怎样叫?(生)呱呱呱呱呱。
1、导入:
师:今天老师不仅带来了小动物的图片,还带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的图片。(出示歌曲插图)师: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他们开心吗(开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表达这些小朋友心情愉快的歌曲《好朋友》。(板书课题)。
2、幻灯片出示歌曲内容。
3、听录音范唱。
4、师:听了这首歌曲后,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高兴、快乐、舒服。
师:想不想学习这首歌曲呢?
生:想!
5、学习歌曲。
(1)学习歌词。
a、指导学生认读“悠”“游”、“戏”。
b、学生跟着教师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歌曲中拍手处边唱歌谱边拍手。
(2)、学唱歌词。
a、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b、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强调喊“嘿嘿”处和拍手处要整齐划一。
c、教师完整地弹奏歌曲,学生在歌曲的拍手处拍手。
d、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
1、分组比赛演唱歌曲。
2、分组合作演唱歌曲。
(一)为歌曲创编二、三段歌词。
师:听同学们这么一唱,老师的.嗓子痒痒的,也想唱一唱,下面请同学们给老师当小评委,注意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一不一样。
师:“一起上学乐陶陶,一起学习静悄悄,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嘿!嘿!”
师:老师刚才唱的和你们唱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刚才唱得和同学们不一样的地方就叫创编。下面就请同学们模仿老师,为歌曲创编第二、三段歌词吧。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比老师编得更好,老师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看谁编得又快又好。
生:自由创编歌词。
师:指名汇报创编的歌词。
生:将创编的歌词和原有歌词连起来唱一唱。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你认为自己今天的课堂表现怎么样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像歌曲中小朋友说的那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在你的身边才能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
小学音乐课堂教案【第二篇】
1、领会脚色情绪,在创编行动的历程中学唱歌曲。
2、有心情的表示歌曲内容并感知歌曲中力度、速率等音乐要素的转变。
3、教诲幼儿要联合相助,造就幼儿应用生存履历办理题目的本领。
重点:领会脚色情绪,在创编行动的历程中学唱歌曲。
难点:有心情的表示歌曲内容。
2、场景部署:丛林中的小板屋。
3、小鹿和小兔头饰。
4、灌音磁带。
一、听根基旋律跟一路律动进活动室。提醒语:本日先生带你们到丛林里去玩。
二、熟习旋律,明白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节的多媒体课件。
发言:丛林里产生了一件什么事变?大鹿在家里正在做什么呢?它的心情是奈何的?(开导幼儿睁开想象,如大鹿在家清闲的玩或干家务等等,并请幼儿举行创编行动演出)。
2、听歌曲灌音,学唱歌曲。
提问:小兔对大鹿说了一件什么事?小兔会有哪些表示?(勉励幼儿表达得与别人纷歧样,如小兔发急的样子可所以紧皱眉头,可所以仓促拍门,可所以吓得抱住头,可所以急得直顿脚等等,请幼儿创编行动演出)。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熟习旋律后分脚色举行创编行动演出。
(1)幼儿团体创编演出多少遍,凭据环境恰当供给进修的模范,让幼儿比力、模拟。
(2)播放歌曲饰演大鹿,幼儿手工制作幼儿饰演小兔。
(3)幼儿分脚色自选头饰演出唱多少遍(幼儿用本性化的行动来表示)。
三、感知歌曲中的力度、速率转变。
1、提醒语:大鹿在家里时的心境是奈何的?小朋友们演唱这首歌曲是要奈何表示呢?
2、小兔拍门时的心境是奈何的?我们演唱时该奈何表示呢?
3、幼儿听着音乐,有心情的演出歌曲景象,并留意歌曲的速率、力度转变(演唱大鹿时速率快、力度弱;演唱兔子时速率较快、力度强)。
4、个体幼儿演唱,幼儿分组唱。(互相观赏、进修、评价)。
四、造就幼儿应用生存履历办理题目。
1、教诲幼儿要联合相助。
2、小组评论辩论。
要是你在生存中碰到了一些伤害和艰苦,你会奈何做呢?
别人碰到了艰苦又该奈何做呢?
3、评论辩论效果报告。
五、竣事部门:
幼儿分组演出,凭据幼儿的情感和须要决议游戏的次数。
活动目的:
1、领会脚色情绪,在创编行动的历程中学唱歌曲。
2、有心情的表示歌曲内容并感知歌曲中力度、幼儿园教育随笔速率等音乐要素的转变。
3、教诲幼儿要联合相助,造就幼儿应用生存履历办理题目的本领。
活动重难点:
重点:领会脚色情绪,在创编行动的历程中学唱歌曲。
难点:有心情的表示歌曲内容。
活动预备:
2、场景部署:丛林中的小板屋。
3、小鹿和小兔头饰。
4、灌音磁带。
活动历程:
一、听根基旋律跟一路律动进活动室。提醒语:本日先生带你们到丛林里去玩。
二、熟习旋律,明白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节的多媒体课件。
发言:丛林里产生了一件什么事变?大鹿在家里正在做什么呢?它的心情是奈何的?(开导幼儿睁开想象,如大鹿在家清闲的玩或干家务等等,并请幼儿举行创编行动演出)。
2、听歌曲灌音,学唱歌曲。
提问:小兔对大鹿说了一件什么事?小兔会有哪些表示?(勉励幼儿表达得与别人纷歧样,如小兔发急的样子可所以紧皱眉头,可所以仓促拍门,可所以吓得抱住头,可所以急得直顿脚等等,请幼儿创编行动演出)。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熟习旋律后分脚色举行创编行动演出。
(1)幼儿团体创编演出多少遍,
小学音乐课堂教案【第三篇】
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小学音乐课堂教案【第四篇】
《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七声宫调式。
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同时也在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总设计意图:
以“主体、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素质为宗旨。
1、针对儿童“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丰富直观的画面,让学生通过教师绘声绘色讲述来感受其中的乐趣。
2、随着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器的名称及演奏方法。
3、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直感,整堂课创设情景教学,学生带各种小动物头饰做“动物学生”,教师带一种小动物头饰做“动物教师”。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
2、学生创编歌词演唱歌曲。
3、自主探索乐器的名称及演奏方法。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木鱼、碰钟、动物头饰。
一、组织教学。
1、律动《动物说话》,分组做不同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今天,我们小动物学校又来了许多小动物和我们一起上课,(出示一幅动物学校的画面上贴有各种小动物卡片)你们欢迎吗?我们说两首动物音阶来欢迎它们。
三、授新课:
小动物非常喜欢你们送的礼物,它们也有一首歌送给你们,不过,听完以后要告诉小动物,这首歌里都有谁的叫声,看谁的听力好。(播放《谁在叫》歌曲)。
1、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找出反复的地方。
2、齐读歌词,解决生字。
3、跟录音伴奏读歌词。
4、教师有表情范唱。
5、学生跟琴学唱。(采用听唱法,难点处重点教唱。)。
6、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应该怎样唱才能表现出你们的心情呢?用你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启发学生演唱时要有情感,声音要轻快而富有弹性。)。
7、歌表演。(尽量让学生自己编创动作)。
四、创想空间。
大家唱得真不错,我已经看出你们喜欢小动物。那么你会不会用你喜欢的小动物把这首歌重新编歌词呢?(学生创编歌词)。
五、乐器演奏。
老师这里有两件乐器,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谁又会演奏呢?(学生创想乐器的名称并探索、实践乐器的演奏,然后由教师讲述正确的名称及演奏方法。)。
为歌曲伴奏。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有关动物的歌曲,今天,我们又学了一首。下面让我们开一个小小音乐会吧,看哪个小歌唱家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唱小动物。
七、拓展教育。
这节课我们唱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与它们和睦相处,还要关心、爱护它们。
好啦,动物王国小动物学校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喜欢的话,下次再见吧!(听《谁在叫》音乐做小动物动作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课堂教案【第五篇】
2、听歌曲、乐曲片段。
3、动《请你跟我这样做》。
1、能用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乐于参加《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体验音乐课所带来的快乐。
2、学生基本能随着老师的琴声自然的唱歌,能够和大家整齐的演唱《我们来唱歌》,较整齐的开始和结束。
3、在即兴填唱歌词活动中,学生能大胆自信的作自我介绍。
教师活动。
(在十个手指头上画上脸谱配上音乐)。
4、先带大家去看一看钢琴、打击乐、播放各种熟悉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欣赏。
1、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初步感受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的旋律。
2、请你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模仿老师的节奏。
xx|xx|xx|xx‖。
(好朋友的名字)我们一起来唱歌。
1、接龙的方法来朗诵歌词。
2、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3、在空白处填上自己的名字来做自我介绍。
4、再次朗诵歌词,并填上好朋友的名字。
5、请完整演唱歌曲。
1、跟着音乐走一走,播放一段音乐,每人创编一个动作在教师里走一走,音乐一停就站住不动,然后音乐再响起就换动作继续走。
2、按要求动作不能夸张,要符合音乐的节奏。
3、请走的比较出色的同学上来走给大家看一看。
1、和老师正常交流。
2、跟音乐娃娃一起认识一下新教室。
3、随意的让乐器发出声音来,并欣赏各种音乐片段。
1、随音乐拍手。
2、模拟老师按节奏喊出名字。
1、接龙朗诵。
2、学唱歌曲。
1、跟音乐走一走。
2、自己创编各种动作随音乐走一走。
3、把自己的表演展示给同学看。
小学音乐课堂教案【第六篇】
在以往的音乐课上,我经常会追求这样的一种课堂效果:课堂安静,学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师的思路,配合教师的教学。但实际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时常会有这种现象:学生“不听话”、“不配合”,有时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训斥一番,但反过来想想,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带着一种喜悦、兴奋的心情而来,他们大多想将自己一周来所有的学习压力和烦恼都尽情宣泄在音乐课堂上。
而老师看到学生“乱糟糟”的场面,却产生了不快乐。那么如何协调好课堂纪律与教师正常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两者之间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分析,我认为:
首先,每个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对待成人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达到成人的标准就失去了孩子原本活泼的天性,但同样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闹。
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累教学经验,能够用敏锐的目光去审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乱”的表象下,是否是对知识的渴求,是对知识的探索。
他们通过这种行为能否更有效的主动获取知识。一个聪明的音乐教师会利用这点“乱”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鼓励表扬,从而使这种“乱”成为一种动力、一种自主、一种创新协作的良好品质的体现,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中,顺利地与教师协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作到善于应变、合理规划。音乐课不是统考科目,教学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不必赶进度,要求班班水平一致,而是要针对不同班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
对于那些课堂纪律稍好的班级可采用多讲授一些知识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有较多思维活跃的班级,则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调整,不必照办模式,可采用少讲、多讨论、多探索、多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设想学生刚刚由于乱了堂被训斥,那么无论教师播放多动听的音乐可能再也打动不了学生的心灵了。
总之,如何更好的了解学生,如何更好的让学生了解音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音乐中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努力让音乐课堂少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多一点开心,多一点快乐!
小学音乐课堂教案【第七篇】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小学音乐课堂教案【第八篇】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学会"听"音乐。
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并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童话故事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快到圣诞节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诞老人,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五、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通过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骑着毛驴进教室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己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上一篇:小学感谢母校汇聚优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