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第一篇】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都定在了出分以后,因此很多考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都认为高考志愿要在出分以后考虑最合适。

殊不知现在高招政策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招生规则相对复杂,短短几天时间要收集分析大量信息,弄懂录取规则,报好志愿实属不易!

误区二、考入好大学热门专业就算成功。

高考有看得见的失败和看不见的失败。

看得见的失败是孩子没有考好,成绩不理想,或者是高考志愿没有报好,高分落榜;看不见的失败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大学、专业,严重影响考生职业发展。

几年前一位辽宁高分考生被一所北京211高校的生物学专业录取,当时考生及家长认为高考成功,考出了好成绩,报志愿成功,进入了北京名校,选上了热门的生物学专业。但入学后了解到本校生物学专业并不强,在他未毕业时学校的生物学专业居然取消了,考生考研没有考上,且至少两年没有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家长不能提前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未来就业有所了解,盲目跟风只瞄定热门专业,容易耽误孩子的发展。

误区三、按自己的想法找到成绩适合的大学、专业即可”

如果选择方向有误区,再多工作也白做!有一位考生希望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问到他学习建筑学专业的目的,竟是从事房地产开发挣大钱!

试想如果考生家长按不成熟的想法,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即使通过高考进入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专业,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也会发现当初的选择存在误区,空留遗憾!

误区四、信息误导,以偏概全。

一些家长从同事、同学、朋友、往届家长听说某一专业不好就业,就盲听盲信,把这个专业在填报志愿时打入“冷宫”。

我曾听一河南家长说北京大学统计学不好就业,原因是他们单位最近刚刚有一名入职人员,是北京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同事们都认为北大毕业没有留在北京找到工作,是专业选择失误。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统计学专业就业领域广阔,覆盖高等院校、市场调研机构、咨询及信息产业部门、金融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和社会保障机构、政府各专业管理部门以及各类大型国企、外企。这个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能代表统计学就业不好,只能说明是个人的问题。

误区五、对专业设置、发展不了解。

对想报考的专业了解不够透彻,导致考生家长视野狭窄,影响其选择。

有些家长想让孩子进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但大都害怕被调剂到护理学专业,将来就业做护士不好。其实,护理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许多大医院都急缺专业护理人才,而一些高端护理专业还有很大的出国可能性。

本科阶段学习护理学,考研时还可以换专业,比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基础医学等,甚至还可以换成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择业选择范围是很广的。

误区六、专业与未来职业、就业划等号。

大部分家长不了解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从事行业并不是一一对的关系。从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来讲,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非常复杂的相关关系。

有些专业其职业方向比较宽泛,比如经济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研究、新闻记者、策划营销、经济分析、高校教师等多种职业;而对于某一职业比如新闻记者,它可以接收经济学、新闻、中文、哲学、历史等许多专业的学生。

建筑行业需要建筑学、土木工程、会计学、人力资源、电气工程,甚至是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银行业会需要经济、金融、法学、计算机、外语类等专业的毕业生。

我们对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研究和分析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通过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做出符合孩子情况的志愿方案。

误区七、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就业率高的专业。

热门专业不见得永远是热门,现在冷门的专业,几年后可能是热门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是一个学校的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现在就业率高的专业,4年后,6年后不一定还高。就业率高的专业,不能认为所有高校的该类专业都是就业率高。

同时就业率低的专业,在某些名校照样是高就业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目前就业率不好,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该专业就业率不低。就业率高,不代表就业的薪水就高,就业率低的专业一旦就业很可能是高薪酬!

误区八、按分数报志愿。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起决定作用的自始至终都是排名。一本、二本控制线是由排名来划定,高校招生投档线和录取线也是按排名划定。

之所以按排名划线和录取,是因为每一年高校招生计划及试题难易度都有变化,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没有可比性,单纯的看考生分数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家长如果以“分数报志愿”,等孩子高考出分后,参考高考往年录取分数填报志愿,极易造成定位的不准确,出现偏离甚至严重的失误。

提前预估考生在本省排名和掌握目标院校录取排名,并且需要参考高校多年在当地的录取排名和专业录取排名,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家长提前学习、领悟。

误区九、平行志愿风险减少,不会没学上。

家长盲目认为平行志愿风险少,忽视录取规则,不知道平行志愿模式下的“暗礁险滩”。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一轮投档”原则会让许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造成失误。

考生被平行志愿中的任一高校提档,如果因身体因素、单科成绩达不到该校的录取要求,就会被该校退档,造成考生本批次落榜,很可能掉到下一批次。

平行志愿间院校志愿梯度拉不开,可能造成几所高校同时落选,不被提档考生本批次院校全部踏空没学上。考生过多选择热门专业且不服从调剂,高分照样有可能落榜!

误区十、一分不浪费才是好志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刚好能被好大学踩线录取就是好的志愿填报方案,其实踩线进名校是缺少心仪专业的选择权的,因为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排名会随着学校排名的提高而“水涨船高”。

而高校录取因为实行“分数优先”原则,考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挨个挑学校选专业,这样会造成录取分数的集中化,也即是扁平化。这样就降低了踩线同时进名校和热门专业的可能性,增加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难度。

好的志愿填报方案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发展规划,为孩子谋划未来,既不是“死磕”名校,更不是追逐热门,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性格特点、职业性格倾向、家庭背景、学科成绩优势,以及高校学科优势、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诸多因素,“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第二篇】

高考填报志愿是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需要去面对的现实问题,不论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几乎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领域,大多数不知道应该了解和掌握哪些有关高考填报志愿的信息,缺少获取和利用高考填报志愿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通过当前高考志愿填报常见的几个误区,引申出考生和家长在共同填报志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以此来增强高考志愿填报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高考录取结果的满意度。

高考如战场,如果说高考考场是高考的上半场的话,那么志愿填报则是高考的下半场,上半场的战果客观存在,下半场如何发挥好,则变成整个高考取得胜利的关键,有时候甚至在不利条件下扭转局势、一招取胜。纵观每年的高考,从报纸、网络等媒体都能看到这样那样因高考志愿填报失误而导致的高考落榜或不如意,综合起来,这些常见的志愿填报误区有如下几种:

误区一:招生信息纷杂,缺乏分析辨识。

每当高考季节来临,各类招考信息充斥中学校园。诚然,考生可以通过杂志、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诸多招考信息,并且直接利用,但对于收集来的信息缺乏分析辨识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对信息的二次加工很少,只根据原始信息知晓字面意思,而未能挖掘出信息真正包含的内容,这也往往导致了志愿填报的大意和失误。

误区二:直奔热门专业,忽视个人匹配。

不可否认,热门专业是大多数考生所向往的,尤其是高考状元,比如清华的高考状元,一度出现高考状元扎堆经管类热门专业,而对于数学、哲学等基础性学科却很少问津,这当中考生往往忽视了个人匹配度的问题,热门专业由于经济社会的需求而客观存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征也是客观存在的,二者的匹配度如果不高的话,即使成功进入热门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会慢慢出现跟不上、厌学等情绪,最终导致退学;而且所谓的热门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动态变化的,这也是热门专业所产生的基础。

误区三:着眼名校名院,放弃个人优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我国的家庭教育生活中根深蒂固,能够进入名校深造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而往往正是由于这些被扭曲的期望,让考生将自己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优势丢在一边,倚仗着自己的高考分数,顺利拿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殊不知,进入名校后,聪明的他们很快就发现,这里和脑海中的名校似乎不合节拍,自己的学习逐渐跟不上同学们的步伐,思想不能集中,情绪出现波动,最终不得不选择转到一般层次的大学或退学后重新参加高考,重新定位自己,重新选择大学。

误区四:只选发达城市,失去真实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高考是我国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方式,尤其是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考生,更希望通过高考来改变家庭困境,即使是城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所在地域的选择也带有明显倾向性,热衷于报考经济发达城市或沿海开放地区院校,对内陆或边远地区的院校兴趣不大,志愿填报中存在着浓郁的地域情结,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弱的独生子女群体,出于对家庭的依赖心理,往往不愿出省求学。高考选择城市往往也是选择了自己毕业后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发达地区的生活成本在房价、物价等因素驱动下越来越高,也就出现了许多大学生逃离北上广(代指类似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高考志愿填报时选择发达城市而让学子们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误区五:缺乏专业指导,漠视服从志愿。

为了能够提高招生录取率,提升生源质量,志愿填报中一般都设置了是否服从调剂的选项。一些考生了解所填报专业的基本情况,在志愿都填满的前提下,往往忽视了服从志愿,其实,如果对填报学校的其他专业稍加了解的话,也可以通过选择服从调剂的方式,在录取规则内进入心仪的大学。

误区六:父母包办填报,考生丧失主动性。

高考志愿填报的主体是考生本人,应对高考志愿填报负责,但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父母包办的现象,考生丧失了主动选择的机会。往小的方面说,这可能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一次分工不同而引起的抉择;往大的方面说,高考某种程度上也事关考生的未来生涯发展,包括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倘若不能够让考生自己更多的参与到填报过程中来,由此而带来的家庭矛盾是深远的。

误区七:一味追求升学,忽视职业规划。

正如前面所说,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是每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某些考生以自己的学习优势为参照,高考志愿填报就规划了今后读硕士、博士的路线,比如本硕连读、本博连读等,实际上这些都只是高校在专业发展设置上的一条近路,能否顺利连读,关键还取决于本科的学习成效,此外许多职业往往并不需要如此高的学历,大多招收研究生的专业更青睐考生的工作经历。考生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经历,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后再做出是否一定要追求升学的决定。

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第三篇】

有考生父母打算为孩子只在本科一批一志愿报考一所心仪名校,二志愿放弃。笔者认为,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如果孩子分数不够,本科一批一志愿没被报考院校录取,就失去了就读其他一本院校的机会。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误区二: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误区三: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来讲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江苏、浙江、湖南等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的考生,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我个人的建议是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志愿要有相当的保险系数,也就是说,按照往年的分数,考生的分数上最后一个平行志愿要比较保险。

第二种志愿填写方式是实行非平行志愿的考生,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我个人认为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

误区四: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另外一个误区是:盲目拥挤热门专业,笔者在咨询时经常被问道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五: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不关注学校实际情况、专业内涵。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许多高校都开设材料工程专业,但由于学校的不同,其发展方向有差异,如哈工大材料工程专业实力很强,因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开料工程,则更强在金属材料上,因为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强在纺织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因为它是由浙江丝绸工学院发展而来,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的蚕学馆。还有的某某理工大学的该专业,则是研究水泥等硅酸盐材料。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文档为doc格式。

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第四篇】

对于25-40岁这个年龄段的车主来说,他们大多已经拥有家庭并且肩负了父亲或母亲的责任,想要享受幸福、安心、从容的有车生活,养成良好的驾乘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网友为大家讲讲父母开车最常见的误区,快来看看吧!

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家长外出办事时往往将小孩单独锁在车内,殊不知这样也是非常危险的,小孩好玩好动的天性、车内密闭的空间都可能是潜在的杀手。

很多人把行车途中时间作为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最好时机。父母边开车,边与孩子聊天、讲故事,甚至说笑。还有的人把一大堆零食拿出来让孩子吃。但由于将注意力分散在孩子身上,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开车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出车前要嘱咐孩子安静;如果孩子有事情求助您,最好是找到合适位置按规定停车,然后再处理孩子的事。

小朋友力气小,车门开启时如果推不到位,会造成车门微微回弹。对稚嫩的孩子来说,这有可能夹伤小朋友的手指。此外,车子开门的另一侧的路况和交通情况,驾驶座上的父母可能不是那么清楚。

因此,建议年轻的父母最好亲自下车给孩子开车门、关车门。

不少父母单独和孩子外出时,习惯把孩子抱到副驾驶位置。这样家长就可以边开车边照看孩子。 一般汽车具有双气囊,一旦发生危险气囊打开,挡在人与车体之间,使人免受伤害。

但由于孩子上身较矮,气囊打开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头顶,非但保护不了孩子,反而会造成伤害。儿童最安全的位置应该是后排的中间位置,因为这里离每个撞击点都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对于汽车用品装饰,绝对不能有尖锐的和硬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儿童不会因为撞击到它们而受伤害。

此外,有些情况对成人也许构不成伤害,但可能伤害到婴幼儿。如放置在车前面的香水、装饰用小宠物,如黏附不牢,一旦被猛烈追尾就会向内弹射,高度往往正好是孩子头部的位置。

停车场是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尤其是对身材矮小的小朋友来说,容易被驾驶员忽视,尽量不要让小孩围着汽车玩耍。

开车穿平底鞋。穿高跟鞋踩离合器容易心慌,并且鞋跟踩刹车容易卡住。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容易导致刹车延误等状况。上车最好换上平底鞋,开车速度不图快,慢慢开。为了孩子,一定要谨慎驾车。

从安全带的角度看,普通的车用安全带一般都不能满足低龄儿童的使用需求,对于他们来说,最稳妥的办法还是装配儿童座椅。一般来说,婴幼儿使用汽车安全座椅,而12岁以下的幼童要使用儿童增高坐垫并系好儿童安全带。

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汽车在行驶中,一定要锁好后排的车门和车窗。好动的孩子一旦不经意间误开了车门或者把身体探出了车窗,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新手上路会给车尾贴上“实习驾驶”一样,在车尾挂上“内有儿童”的标识,同样能引起周围车辆的警觉。同时这也是提醒自己,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横冲直撞了,为人父母的责任感其实是安全行车的最大保障。

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第五篇】

很多人对高球的规则并不十分的明白,经常因为误解了规则而产生错误。下面网友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还未上果岭的球手,击球顺序应该在已经攻上果岭的球手之前。

正解:离旗杆最远的球手,总是拥有优先击球权。因此,如果果岭上的球手需要推一个50尺的推杆,而果岭边的另一位球手面前只是一个5码的切球,那么已经攻上果岭的那位球手仍然有优先击球权。

另外,补充说明一下,如果击球时没有按照顺序击球的话,是没有罚杆的'。但是在在比洞赛时,你还是没有按照击球顺与击球的话,你的对手有权利要求你重新再打。

开球时,做好击球准备后,不小心把球碰下了tee,算一杆。

正解:大部分状况,球落下tee都不需要算作一杆,只要把球重新放回tee上再开球就好了,没有处罚。但如果这个球已经是“使用中球”(ball in play)的话,比如你击球挥空了,球被吹落下tee;或者你上杆到一半,球落下tee的情况,就需要被计罚一杆了。

队际赛,或别的有同组拍档的比赛中,当你的队友正在推球时,你可以站在或位于他推击延长线附近。

正解:在你这一方的所有人,包括球童,都不可以故意地站在或者徘徊在推击延长线附近。但是如果你只是无心经过这附近,那么是不做任何处罚的。

如果你把球打进了一个水障碍区,你可以在过去寻找球之前,先打一个暂定球。

正解:如果你能肯定自己的球位于水障碍区中,你就不可以打暂定球。这时你打的这个球并不是“暂定球”,而是“使用中球”(当然根据规则还会受到加罚的杆数)。如果你要在水障碍区里击球,需要依据“规则26”。如果你认为你的球有可能落于障碍区以外,你才可以打一个暂定球,但如果之后你发现球其实还是在障碍区里,你仍然必须舍弃这个暂定球。

如果你把球打入了正面水障碍(黄桩),你总是可以在球最后与障碍区界限的交点两杆范围内,不更靠近球洞的区域抛球。

正解:只有遇到侧面水障碍(红桩)时,你才被允许这么做。而当球进入正面水障碍(黄桩)时,你只有以下3种选择:

1. 在球的现有位置击球;

2. 在之前的位置重打一个球;

3. 在球最后进入障碍区的点的向后延长线上(延长多少没有限制)抛球,并且,要让这个点和旗杆、抛球点位于一条直线上。

以上的2、3选项需要接受一杆的罚杆。

如果你的球被定义为“不可打”,你完全可以在一个你认为“可打”或不受阻扰的区域抛球。

正解:如果你声明了自己的球“不可打”,那么你有三种选项(接受一杆的处罚后)可选:

1. 回到上一杆的位置重打;

2. 在球现有位置的后方延长线上抛球,使旗杆、球和你抛球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 在球现有位置两杆范围内,不更靠近球洞的区域抛球.

请记住,这三种选项都不能完全保证你能在一个不受阻扰的球位下击球。

如果球落在界桩或用于标记球场边界的栅栏或墙边,影响了你击球,你可以在一旁免罚补救或直接把界桩拔起来。

正解:任何用于标记球场边界的物体都不能提供你免罚补救的机会(不适用关于障碍物的“规则24”)。这时,你这能在球的现有位置击球;或者按照“规则28”,声明这是一个“不可打之球”,接受一杆处罚后抛球(见误区六)。

在果岭以外时,除非一个球影响了你的击球线路、站位或挥杆,否则不可以标记这个球。

正解:如果你认为另外一个球可能影响到你在这一洞的击球,你可以要求它的主人标记这个球然后把它拿起来。注意:这种情况下球是不可以被擦拭的。(除非在果岭上)。

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球了,就可以回到tee台,然后打一个暂定球。

正解:必须是在你启程去找原先那颗球之前,才可以声明并击打暂定球。如果你在找球失败后才回去重新打另外一个球,那么你原先那颗球就已经自动变为“遗失球”了。

当你的球、站位或挥杆受到了球车道的影响,你总是可以球车道在离球洞较远的一侧抛球补救。

正解:这时你必须确定你的站位能在不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距离球车道最近,并且不更靠近球洞的那个点(所谓“最近补救点”)。最近补救点有可能位于球车道的两侧,根据你下一杆的击球位置。一旦你确定了最近补救点,你就可以在这一点的一杆范围内,不更靠近球洞的位置抛球了。

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第六篇】

2017高考志愿填报常见误区(考生必看)

高考志愿填报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可能决定了你的职业和前途,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谨慎。以下是百分网网友搜索分享的“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8篇”,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这个真是误会大了。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据我国相关教育法规和教育部要求制订的,是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招生章程中,除了有对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办学类型等基本问题的介绍外,还有招生计划分配的原则和办法,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原则,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专业要求,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因此,高校招生章程要求每个高三学生和家长必须仔细研读。

很多考生家长在帮助孩子咨询报考院校时,都喜欢用分数做标准,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学校,等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历年的考试题目和难度系数不同,所以直接影响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变化。

实际上,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院校志愿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

大多数家长和考生对专业的了解不够透彻,仅仅停留在以名看专业,或一知半解的阶段,因此,在专业选择时就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干脆就和大家一样选择以往报考热门,或报道中所说的就业热门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完全不考虑自身情况报考,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专业选择时,考生和家长从专业方面要注意去了解专业内涵,从自身考虑,要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家庭状况、职业规划等有了解。

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定位不准确的风险;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

所以,考生要对自己的成绩排名等有准确定位,院校、专业选择要拉开梯度,以冲稳保的形式进行。

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不选择调剂,如果定位没做好,梯度没设置好,可能导致考生的落榜。因此,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根据自身情况统筹考虑。

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第七篇】

很多人认为,如果面试是座门,那简历就是钥匙。简历就是面试者的形象,一定要精美漂亮。其实不然,企业都在讲管理费用降低,办公成本下降,如果你不是学设计的,就不用把简历搞得像彩色连环画。当然不用精美漂亮,不代表脏乱差就也可以,不要将那些皱巴巴的、折的不平整的、上面沾有手印、饭渣的简历拿出来。

请保证简历在交给面试官时是干净、整齐、整洁的。

误区二。

简历要详细厚实,要写清所有能表现自己的内容。

很多人认为,简历一定要详细,如果只有一两张纸,会显得没内容。可请你们仔细回想,面试官阅读你的简历到提问前的时间有时长,简历一页纸就够了,正面中文,背面英文。

简历上要写清个人基本信息,写完整,写仔细,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笔者曾经见过简历写了几十页,但居然没有联系方式的,后来在简历封面上找到。

记得贴照片。面试官记不住你的人和简历,但肯定会记住你的脸。如果你不是很优秀,在面试官的待考虑当中,照片可能帮你获得下一轮面试机会。

所学课程可不写,如果面试官对你所学的课程很感兴趣或有特别要求,他肯定会提问的。

教育经历可不写,或从高中开始写即可。面试不是查户口,没人会对你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生活感兴趣的。

获奖情况要简明扼要。特殊才艺获奖可以写明,如果是小学全市作文二等奖这样的奖励,就不要写了。获奖情况的排序也很重要。一般根据由重要到次要,由高到低,由专业到非专业排序,譬如省级-市级-校级等,如英语-计算机-乐器、绘画等。

兴趣爱好要有和工作有关联。不是说你喜欢看小说,喜欢听音乐,喜欢上网不好,但这和找工作没多大关系,且过于普通。要是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可不写。但思考下闲暇之余你花时间最多的是在什么上面(不要说是谈恋爱和打牌)。

校内活动经历,多写活动中自己的角色,少写参与情况和活动描述。有些活动很大,但基本和你无关的,就不要写了。

社会实践比如很多,可以挑两三个知名或有代表性的企业写。如确实在实践实习中学到很多,可写详细点,如没学到什么,简单一两句话即可。写得越多,漏洞越多。

简历中的字体不要变化太多,不要使用太多的加粗、倾斜、下划线。如果你撒谎不是特别高明,建议简历里面水分不要太多,否则得不偿失。

误区三。

没有通过面试,是因为不优秀。

这是学生最容易受打击的一个想法。

大学生没有社会背景和从业经历,因此同等条件下,企业更倾向于自信的应聘者。不要因前一个被拒绝破坏了后面真正的就业机会。

当然,如果明显是因为你实力不济,那也没什么好受打击的。能力至此,即便破格录用了你,也很难做出成绩,没必要失落。

误区四。

面试时让朋友陪同,安心并自信。

尤其是女孩子,经常由朋友陪同面试。这往往是面试官拒绝应聘者一个很大的原因。

如果连自立都无法做到,怎么有能力胜任工作呢?

误区五。

工资要说的高一点,因为企业很小气。

大多数企业都有完善的薪资福利制度,大学生要想好自己的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因为企业能给你多少钱,通常在你面试之前就确定了。在面试官问及应聘者的薪资需求时,大学生不妨说出自己的最低心理价位,并解释原因。

误区六。

面试时,越早到面试地点越好。

很多大学生认为面试不但要准时,而且要早到。其实不然。

应聘者早到容易给面试官造成压力,可能打乱面试官的安排,让面试官慌乱。提前5分钟到场是不错的选择。

如参加大型宣讲会和招聘会,应提前到场,否则可能没有位子,且可以利用提前到场的机会协助面试官安排现场(如有必要)。

中国人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重。面试时要想尽一切办法,排在前面面试。企业招聘的名额是有限的,一旦找到了满足他们要求的人,后面的面试,除非是你有特别大的优势,否则等于是浪费时间。

误区七。

没有面试的时候,便不用准备面试。

通常大学生会根据招聘会的情况安排自己的作息制度。于是在没有面试的时候大学生们便花大量的时间在打牌上网上。实际上,工作日的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都有可能接到面试电话。要保证这个时间手机开通,且时刻准备着面试。

误区八。

面试官喜欢帅男靓女,不帅不靓没有优势。

这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有时候,太帅太靓和太抽象没有区别。服务业对相貌气质要求较高,这是行业特点。但很多时候,太漂亮同样会成为应聘者被拒绝的理由。因为太帅太靓,有时候对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会下降,也会为办公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笔者认为除非是准备靠脸吃饭或是钱多得很,否则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整容。

气质有时候比外貌更容易打动人。

衣着打扮也很重要。参加面试时不用都穿职业装,除非是特殊行业。衣着不要太随意,妆不要太浓,整洁大方即可。当然职业装可能为你加分,但是至少,你要穿一套适合你,你穿着也合适的。太过时、太旧、不合身,都可能适得其反。衣服不用太讲究牌子,价格也不用太高,面试官不会关注这些的。

误区九。

证书越多越好。

证书的含金量比数量更重要,没有必要花上几页纸写你从小到大获得的证书。

譬如你曾经考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写六级即可,考过计算机二级和三级,写三级即可。获奖学金很多次,写一等奖x次,二等奖x次即可。

如证书不太有名气但又能证明你实力,建议作特别注明。比如国家级、省级奖励。比如特殊奖励等。

我完全理解大学生对证书的渴望。即便是那种交钱就可以拿到的证书,建议你们还是要多学点,否则证书也可能成为你的致命弱点。

对于鄙视证书的学生,你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企业要些英语计算机证书,那可能是书呆子读来的,花钱买来的,作弊得来的,似乎没有什么价值。但是,证书至少可以说明学习能力、临场应对能力。无冕之王肯定是有缺失的,不值得鼓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常见的十大误区【第八篇】

正解:“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

对于成绩好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肯定是想选心仪的名校。打算只在重点院校里选择一所学校,其他志愿放弃。网友认为,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误区二: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教育部明确指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必要形式,其内容必须合法、真实、准确、表述规范。高校的招生章程经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不得擅自更改。学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高校依据招生章程开展招生工作。”因此,招生章程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同时,它也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参考资料。

误区三:志愿之间不用拉开梯度。

正解: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我省志愿设置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行平行志愿,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可以使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第二种志愿模式是顺序志愿,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个人认为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第二志愿应该重点考虑往年报考人数不足,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或对二志愿有预留计划的高校。

误区四: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正解:“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另外一个误区是:盲目拥挤热门专业,网友在咨询时经常被问道“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五: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不关注学校实际情况、专业内涵。

正解: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许多高校都开设材料工程专业,但由于学校的不同,其发展方向有差异,如哈工大材料工程专业实力很强,因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工程,则更强在金属材料上,因为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强在纺织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因为它是由浙江丝绸工学院发展而来,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的蚕学馆。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六:不服从专业调剂(认为服从专业调剂会吃亏)。

正解: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

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不填写“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七: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正解:“投档后又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

平行志愿虽然减小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

平行志愿的投档比例在105%以内,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这是平行志愿最大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到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服从专业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风险将大大减少。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一种情况是院校定位太高,院校志愿投档分均高于自己的高考分,导致无法被投档;还有一种情况,院校定位过低,失去了冲更好院校的机会。

3.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梯度的风险。

院校志愿梯度要根据高考分数和志愿个数来决定,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没有梯度,造成志愿浪费;也不能过大,过大容易浪费考生的分数,除非在这个区间没有考生适合报考的院校。

误区八:选择专业时,不考虑考生的兴趣和特长。

正解: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如果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再比如,一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如果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九: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正解: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争取达成共识。

误区十: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报志愿(以为高校录取分数线一成不变)。

正解: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

“老师,今年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你们学校吗”……在咨询会上,分数是家长们咨询得最多的问题。类似的问题把招生老师也给难住了,他们只能告诉家长“录取分数不是学校决定的,要看考生报考的情况”。

“你们学校往年不是570分录取吗?”一名家长的小孩今年考了570多分,对招生老师的答复“这个分数有些风险”,她表示质疑。在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和以前的录取分数线“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最好我们大家在填写志愿的时候,一定多问问,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最好是读过大学的!

59 1842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