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第一篇】
我的小熊闹钟,是我的心爱之物。在我的眼里,它是一个长得最特别的闹钟,它的身子圆圆的,外壳有着坚固的塑料包围着,再加上看起来狂狂的外表,整体就显得十分厚实有力,给人一种强大气质的感觉。
你也许会想,闹钟里面的布置一定会是很有传统感的装饰吧?可里面的装饰令人意外的是,闹钟里面格外的卡通,中间有个布郎熊,身旁竟然还围着许多吃的,时针有着精细的加工,细细的时针上头还有一个箭头。而秒针则比时针更细,直觉告诉我,它是最细的,而让人惊喜的是,它细节之处还有一个和秒钟差不多大小的蜂蜜桶,不用眼睛仔细的看,你是根本看不见的。再看看闹钟的外面,都是用一些玻璃封住的,而最出众又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在布朗熊的上方,竟写着“快起床”三个字,一看就有着强大的压迫感,可被它压迫感觉又是那么的可爱。这闹钟正是那次安我们研学时在义卖场买的闹钟,这闹钟很特别,许多的地方都是没有的。
每一次周末起床的时候,闹钟都会叮叮的响。我老爱捂着耳朵把自己整个身体都裹起来,毕竟每一次它的音量都是你平常接受的音量的五倍。早上只要是我该起床的时候,它就会像没头公鸡一样放声大叫,跟惊吓没有什么区别。
每当我做起美梦的时候,就会在梦中听到它叮叮叮叫起的声音。相信如果是你,你听到这个声音会很想把它往旁边扔去,因为我试过这样的经历,但我现在已经习惯了,把它加入到了我的梦中。想想在美梦中,加上音乐的节奏不是很好吗,有时在床上还能哼起小歌,这种梦比现实中的梦还要优雅。
不过有一个大问题,有可能你会问我这样怎么起床?不错,正是这个问题,所以,每一次都是我妈妈上床摇,我才醒。说白了,我妈妈才是那个叫我起床的闹钟。
我呢,是一个怕黑的人,最怕关在一个黑的看不见的地方,没有一丝亮光。白天那平平无奇的桌椅在晚上看如一个个僵尸,那大白天放得整齐归纳的书箱子,在晚上如一个个鬼,那白天好玩的玩具在晚上如一个个“贞子”,每一个晚上都是那么的可怕。好在,我有我的闹钟,它可以发亮,只要开启后面的开关,那些鬼就都飘走了,跑没影了。有这个闹钟实在是幸福,看!那些白天的桌椅玩具又都回来了,那发亮的闹钟在夜晚如同一颗星星,我在晚上又有个伴了。
有它真好,我喜欢我的闹钟,它给我的永远是快乐。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第二篇】
又是一年寒假时,由于下午需要打羽毛球,妈妈就会把我带到单位,早上做作业,下午去打球,中午呢,就在妈妈单位食堂蹭饭。吃饭时,我发现食堂与去年相比焕然一新,墙壁粉刷了一遍,还摆放了新的桌椅板凳,每个桌上都放置着防疫隔板,缴费处还立着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机器,妈妈告诉我那叫防疫刷脸缴费机。
妈妈带着我挑好了饭菜,排队去刷脸缴费,前面的叔叔阿姨们走到刷脸机前立住,伴随着一声声“请刷卡……谢谢!”,很快就轮到我们了。这时候我仔细观察,发现每一位叔叔阿姨每次刷脸都扣5块钱,妈妈刷了两次,一次扣5块钱,第二次扣了10块钱。奇怪,是不是机器弄错了,我打的饭菜跟妈妈是一样的啊,为什么要多扣钱呢?妈妈指着玻璃窗上贴的通知,上面写着“食堂用餐刷脸:第一次5块、第二次10块、第三次15块”。我问为什么呀?妈妈说:“食堂用餐是职工福利,不建议对外开放,如真有朋友或者家人来用餐,就阶梯收费,第二人比第一人贵5块,第三人比第二人再贵5块,明白了么?”我是懂非懂得点点头,说明白了。妈妈笑着说:“真明白了?那妈妈来考考你吧。你来算算食堂一次最多可以几个人同时用餐,然后假设其中有10个小孩,再算算食堂收入有多少?”我环顾四周,数了数一共18排8列桌椅,总共18×8=144个位置,疫情期间不能挨着坐,交替坐的话可以坐满144÷2=72位,72位中有10名小孩,那么意味着62位大人按人均5元收费,10位小孩子按人均10元收费,总计收入应该等于62×5+10×10=410元,妈妈你说我算的对不对呢?妈妈摸了摸我的脑袋,给我竖起了大拇指,夸我棒棒滴!
嘿嘿,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第三篇】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和抽象数学的知识,体现学用结合,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沟通,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而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生活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如我在教学体积单位“立方米”时,把全班同学每8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准备一根1米长的米尺,要求学生用8根1米长的米尺,围一个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从而让学生明白棱长是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然后让学生分组钻进1立方米的空间里,亲自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这样教学,数学与学生亲密接触,学生乐此不疲,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如让学生判断现实生活中一堆木材的体积,学生就能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推测,而不会不着边际的胡乱猜一通。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氛围。
2、从生活实例中寻找数学原型。
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学习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的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我把全班学生带到操场进行实地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算出这块地的面积;用标杆和测绳将这块地围起来,看一看、想一想10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到底有多大?告诉学生100块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沿这块地的四周走一走、看一看、相一想1公顷有多大。像这样,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寻找数学原型,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弥补了学生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3、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识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设计以下数学问题:李师傅要做一个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高是25厘米的玻璃金鱼缸,下面这块材料够用吗?(材料:80厘米×6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学生只是从形式上来解决问题,即:80×60=4800(平方厘米);40×30+(40×25+30×25)×2=4700(平方厘米);那么会得出“材料够用”的假象,而事实上只要稍作操作,便可知材料是不够的,让学生充分懂得为什么材料欠用的真正原因,也使学生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4、从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教学内容,寓数学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生动有趣,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如,教学“11的认识”时,我在课末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六一”儿童节举行套圈比赛的生动情景。规定每个小朋友只能投11个,11个圈分成套入和未套入两部分,各个小朋友活动中的不同情况呈现了11的各组成情况,这是小学生熟悉的游戏,从现实情景中使学生体会日常生活需要数数,需要知道数的组成,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从生活事例中感悟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移多补少、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量代换、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现实中到处可见。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单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加要减”的道理,我举了一个事例:“小兰带了174元钱到商场买一双鞋,小兰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兰会怎样付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重指出下列这种付法:“小兰从口袋里拿出()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兰()元,这时小兰口袋里还有()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了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
(1)174-97(2)74+3。
(3)100-97+74(4)174-100+3。
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起来第(3)式顺理成章,体现了操作过程;第(4)式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第(2)式算起来最方便,体现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此实例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而且学生还发现了比书本上介绍的方法更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可以把被减数一分为二,一部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去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这种方法更近生活实际,使抽象的计算获得了经验上的支持,收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现实生活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1、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视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和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物;学会重量单位后,让学生称一称自己身体有多重。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生活联系起来,从小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的意识。
2、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
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它是人们交流的工具。由于它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数学的语言功能更为突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色彩。比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把12个圆片平均分,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是怎样分的,再用算式表示自己的分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摆法和想法列出了以下算式:12÷3=4;12÷4=3;12÷6=2;12÷2=6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数学语言的功能,而且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
3、用数学规律表示生活现象。
如学习了研究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后,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哪些数量在怎样的条件下成正比例关系。学生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说:“每本《小学生时代》的价钱一定,订阅的本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小学生周报》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和总价成正比例”、“每平方米的房价一定,订购套房的面积和购房的总价成正比例”、每千克绿茶的价钱一定,购买的千克数与所需的钱数成正比例“等等。
4、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如学完“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将课堂设置成商场,开设“文具店”,“玩具店”让学生轮流当一回售货员,让大家表演买东西,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叙述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使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算用能力。
5、用数学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知道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可想而知,书上的习题学生感觉不够“解渴”。此时,教师及时安排了以下作业:(1)做自己的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各种利率,然后把你积攒的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算?把你的分析汇报给大家听;(2)做家庭小助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划算!学生极有兴趣,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最后去存钱。在这一系列的实践中,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极为深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此项活动也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珍惜家长劳动果实的思想教育,实现了学数学与育人的统一。实践证明: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过程中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活,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接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让我们架起数学与生活间的桥梁,拉近知识与生活间的距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上数学的联系,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与人及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中,使其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并且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3、《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斯苗儿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
4、《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5、《教育学概论》吴秉伦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第四篇】
在昨天傍晚,我和姥姥去买西瓜,这次我的任务是自己跟瓜农讨价还价,买到好吃的西瓜。
小区门口有一排卖瓜的摊子。我先来到第一家瓜摊前,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独立买西瓜,我轻轻地问她:“西瓜多少钱?”“7毛。”我心想:西瓜怎么这么便宜呀?!我就说:“1元钱我买两个,行不行?”瓜农笑了:“一个都要五、六块钱呢,你一块钱就想买两个?7毛是一斤呐。”“哦。”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个瓜摊卖的是黄瓤西瓜,是我最喜欢吃的。“哈哈,这下帮我解围了!”我立刻拉着姥姥:“姥姥,我们去买黄西瓜吧。”然后,我飞快地跑过去。
这回,我有点经验了,我知道瓜农说的7毛钱是什么意思了!我立刻要去和他讨价还价。可姥姥说我不会,她就去买了两个西瓜,可也只便宜了5毛,也就是6毛5分一斤。
把西瓜送回家后,我还是不甘心,又自己去了另一个瓜摊。这次,我成功地谈好了价钱,我的成绩可比姥姥的好多了:原来也是7毛一斤,我砍到6毛5分一斤,挑了一个西瓜,一共是9斤,也就是元),我又顺利地谈到5。5元,成交。
这次买瓜收获可不小啊!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第五篇】
我们生活中到处处有数学,他们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思考它和体会它。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常客隆买了几瓶可口可乐,回到家里我正准备打开一瓶可乐,无意中看到可乐瓶的包装上写着:买一升赠送250毫升,看了这句话,我想厂家不可能做亏本生意吧?绝不可能,于是我请求爷爷帮我做一个试验,我要看看厂家有没有撒谎。要是多不出250毫升,那就说明厂家在欺骗消费者,以后我就不买这个可乐了。可拿什么测量准确呢?我家有一个量杯,爸爸做实验用的,刚好可以拿来用一下,于是我就拿它来测量。爷爷开始教我:一升等于1000毫升,再加上赠送的250毫升,一共是1250毫升,我家的量杯容量是250毫升的,那么1250÷250=10(杯)。经爷爷这么一提醒,我恍然大悟,因为只要一瓶可口可乐能倒满10杯的话,那么说明厂家很诚信。于是,我拿起可乐往杯子里倒,1杯、2杯、3杯……10杯。哈哈,竟然10杯还超过一点。啊!原来这瓶可乐是足量有余的。忽然我又发现瓶身上写着净含量:1250(+)5毫升,我问了爷爷。原来,这个意思是最多有1255毫升,最少有1245毫升,而标准就是1250毫升,我听了一下子就明白了,数学的学问真是处处都是啊。
我不禁赞叹起来:我以后一定会多买这个牌子的可乐喝,爷爷也笑着告诉我:“怎么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吧”我使劲地点点头。
从这次试验中,我明白了,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数学知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第六篇】
早晨,我醒来就听见窗外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又下雨了。一想到妈妈今天要带我去牙科医院补牙,“会不会很痛啊,好害怕!”。
来到牙科医院后,医生让我躺在椅子上张开嘴巴检查。医生检查了说:“发现有3颗蛀牙,每颗蛀牙需要分3次来处理,每次要10分钟左右。”医生在处理的同时,妈妈问我:“1颗牙分3次,3颗牙就需要几次,共用多少时间呢?用刚学的乘法口诀算下哦。”我想了下说3×3=9(次),每次需要10分钟×9次=90分钟。妈妈又继续问道:“90分钟可以换算多少小时呢?”我回答到:“60分钟等于一小时,再加上剩余30分钟,那就是1个半小时。”妈妈听了,笑着摸摸头说;“不错。”
医生处理好之后对妈妈嘱咐道:“需要等待两小时之后才能吃东西。以后要少吃甜食;保持早晚刷牙而且晚上刷完牙齿之后不能吃任何的零食去睡觉;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我下定决心,从现在起就要爱护好自己的牙齿,让牙齿健健康康的。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第七篇】
我有许多秘密,说个给你听听——瓦房的秘密,嘿嘿,失望吧?我的秘密保密。
“大家快出去,这屋顶不安全!”我慌忙地叫道。大家也惊慌起来,不知所措。
老师安抚大家说:“同学们,不要慌,屋顶现在不会塌的,屋顶上的木头还完好无损呢?”
“老师,木头好好的也不一定就能撑得住啊?”我不解地说。
“大家仔细看看中间的木头是怎么搭的?”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一个个都睁大眼睛向上看去,并异口同声地说:“三角形。”
“对,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此屋顶不易变形,安全性也就高了。对吧,老师?”我不禁问道。
“建筑者就是充分利用三角形这一稳定性,来加强屋顶的稳固性的。”
原来瓦屋保存到现在的秘密就在这儿啊!
细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自行车的脚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等等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给它们投了一份份不易倒塌的安全保险。数学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我可得努力学好数学,让生活更丰富多彩。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三年级【第八篇】
早上,烈日炎炎,妈妈把我所有的衣服都搬到窗台上晒,火辣辣的太阳把衣服晒得香喷喷的。
下午,妈妈把衣服拿到房间里,对我说:“我们一起来整理吧。”我高兴地答应了。妈妈说:“我的分法是衣服一类,裤子一类,每类两个格子。”我想了想,对妈妈说:“我觉得我的分类方法更好更方便。先把衣服分为四类: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然后把衣服分别放在四个格子里,哪个季节的衣服去对应的格子里找。比如夏天的衣服就去夏季的格子里找,这样很容易就找到要穿的衣服了。”妈妈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知识,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学数学。
上一篇:不一样的美初中(最新8篇)
下一篇:创意科学教学方法大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