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精彩30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黄文秀以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扎根贫困山区,倾心帮助乡亲,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无畏担当的崇高精神。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

辽宁省丹东市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历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火洗礼,荣立一等功。复员回乡后,他带领乡亲们改变贫困面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48年,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到解放海南岛战役,孙景坤随40军119师357团从北打到南。

孙景坤:打锦州负的伤,打黑山阻击战负伤,打唐山也负伤,渡江也负过伤。

1950年,孙景坤随部队奔赴朝鲜。1952年10月,身为副排长的他接到了增援上甘岭161高地的命令,此时,161高地被敌人三面围攻,已经有8批战友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

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孙景坤和战友奋力反击。从中午12点坚守到半夜12点,共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孙景坤:二百五六十发吧,离我1米多远的地方,崩死敌人20多个,和我一块儿下来的就剩4个人。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5年复员后,他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20多年生产队队长,组织村民成立致富小组,种植板栗、修路治河。

辽宁省丹东市山城村村民刘玉慧:夏季遭水灾的时候,土地就被淹没了,他就带领着村民开始修这条坝,肩抗人推在这里头吃住了好几个月,村民就说了你回家休息,他说不行,我得把坝修完我才能回去,我现在回去我可不放心。

战场归来的孙景坤一直把群众放在最前面。大女儿孙美丽因小儿麻痹右腿落下残疾,16岁时曾有一次招工的机会,但在孙景坤的坚持下让给了更困难的家庭。

孙美丽:电话局要电话员,俺爸知道了,说什么也不要我去。

一生舍己为人的孙景坤将自己的功勋封存起来,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他才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面对众人的询问,孙景坤只有一句话:“党员,不能一切都为了自己着想,要多为群众,也为国家。”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

我与家长一起认真观看了《20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人默默笔耕写下不朽名篇获诺贝尔奖;有的人因前往灾区为孩子运送捐资丧失生命;有的人身残志坚,即便没有健全人的身体,依然顽强的伫立在我们眼前,宣誓着他的存在,他的成功!在20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很多,有林俊德;有陈斌强;有何玥,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动人以行不以言——陈家顺。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他心系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全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努力地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尤其是涉及到农民工利益的农民工与用工方的纠纷,是如此的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勇于维权,肩负着身上的责任,从不放弃,从不退缩!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美丽的闪光灯遮不去他们夺目的光芒,他们不是巨星,不是领袖,但他们如宝石般璀璨的心灵会永远照耀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精神上的支持与榜样,成为我们心中又一个伟大的巅峰!他们不是生来美丽的玫瑰,他们是那一朵朵默默地辛勤奉献的五月兰,素雅的外表无法抹去他们的内心闪耀,他们将会永远成为我们精神的桥梁!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3

她是“支教奶奶”,古稀之年远赴贵州、湖南支教,将先进教学经验送进大山深处;她是“爱心搬运工”,汇聚长三角上万市民爱心,在湖南溆浦捐建29所希望小学,让400多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3400余万元;她是“扶贫带头人”,牵头成立爱心基金,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还在延边和龙成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完成128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在溆浦创设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了希望之灯,也为扶贫协作搭建了爱心之桥。

她的亲身经历让老师们了解到在中国的某些大山深处真真切切地存在着那么多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孩子与家庭,也让老师们了解到社会中有着不少像周老师一样甘愿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尤其是周老师的仁爱与善良,为大家诠释了何为“大爱无疆”。周老师的实际行动让老师们深刻领悟到“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教育人守初心、担使命的价值追求”的真谛。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4

20__年3月3日晚,备受瞩目的《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来自香港无线电视(TVB)的主持人陈贝儿获评“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20__年,陈贝儿凭借豆瓣分的TVB纪录片《无穷之路》,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赞美。

以香港媒体人视角看内地扶贫,五人团队历时三个月,穿梭全国六个省份,深入十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真实地用脚丈量每一寸土,了解各地民生,向观众介绍各地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

纪录片贵在真实,而真实在于细节的把握与感情的投入。

在《无穷之路》中,每到一个拍摄地,陈贝儿都尽可能地深入体验当地生活,亲身经历各种职业,快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感受乡村振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惊喜变化。她天生的亲和力也在节目播出之后饱受全国观众赞誉。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陈贝儿的颁奖词: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以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对于获评“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陈贝儿表示,作为媒体人,通过镜头传递真实故事是份内事。

20__年很难得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部纪录片,见证并展示了祖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传递正能量给观众。

未来将再接再厉,用心说好中国故事!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5

清贫不失善良;年迈不失活力。他,一个九旬老人,没有温床暖枕,没有子孙绕膝,有的只是对失学儿童的怜爱和为孩子们圆上学梦的执著心。他的名字是――刘盛兰。

陈雨露这样评价他:“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语言,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的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敢问世间能有几人,风烛残年却节衣缩食?布衣褴褛却倾其所有?形单影只却从者如流?病困交加却矍铄伟岸?这位老人,是用生命在助学。

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老人用来包钱的布块时,充盈在眼中的泪水无法抑制的决堤――那块发黄的布里包裹着零散的硬币,一角,五角,一元……老人饱经风霜的眼眸中,流露出了幸福的笑意,而那张笑脸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他烈日炎炎下拾荒的身影;冷冽寒风中困苦的生活。

也许他比受助者还要清贫,但却比锦衣玉食者更加富足。不是所有贫苦人都需要捐助,也并非只有富贾才能扶贫。慈善与名誉绝缘、与地位无关,而是用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将善良的本真诠释到极致,刘盛兰就是这样的人。

善举往往一时易做,一世难得。面对着星星之火,行善之风终会燎原。总有一天小悦悦的惨剧不会发生,扶与不扶的问题无需纠结,“人之初,性本善”感动中国的意义正在于唤醒那一颗颗沉睡已久的善良之心。

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6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颁奖典礼,其中使我最最感动的是陈斌强的事迹。陈斌强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他的母亲身患老年痴呆症,而在有一次母亲私自离家,被公安局找到才送回来以后,陈斌强决定再也不离开母亲。

学校为了帮助他更好地照顾母亲,提供给他们一间私人宿舍。陈斌强有一张作息时间表,他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来更好地照顾母亲。

陈斌强的学生们说:“有的时候,我们看见老师的衣服上沾有帮母亲大小便后留下的污渍,当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怕不怕脏?我们回答说,我们不怕。因为这有爱的味道,有妈妈的味道。那时,老师感动得差点流下泪。”

陈斌强说:“我妈妈已近叫不出我的名字,可能也不记得我是谁了。但是,只要妈妈开心、平安,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孩子是可以等的`,但妈妈不可以等,我希望以后一直在妈妈身边,陪伴她安度晚年。”

在现场,陈斌强把他一直用来背着妈妈的绷带带了过来,他说:“从前,妈妈用它把我和我的姐姐、妹妹背大了,现在,轮到我用它来背妈妈了。”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赠予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看完之后,我被他那百年如一日照顾母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将来,我也要像他一样孝敬父母。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7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中国”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中国20__》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8

张玉滚,和许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一样,拿着最少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活。然而和那些普通教师不一样的是,他本就生长在这片大山里,在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却只因校长的一句挽留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到自己曾就读过的小学当教师。

他,一个人扛着给学生们买的书走过崎岖的山路,一个人教五个年级的多门课。为了改善学生们的伙食,他让妻子辞去工作来学校食堂当义工。作为一名老师,他无疑是十分敬业的。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敢于作出这个决定的勇气。哪一个人没有年轻气盛的时候,又有哪一个人没有自己一直想实现的理想?然而同样是很年轻的他,却在离自己的成功最接近的时候,选择暂时搁下自己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去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

然而,在一次为学生送书的途中,意外的事故使他年幼的女儿夭折了。在失去至亲的巨大痛苦之下,他也坦言想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不想看到这里的一切。我想这座大山的确亏欠他太多了,即使他真的离开这里也没有人会责怪他的狠心。有哪一位父亲可以无视曾经夺走自己女儿生命的土地?可在村民们的安慰劝导下,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可能是想弥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他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子女一样好。他用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失去女儿的痛苦,用满腔的热情更无私地投入教学之中,即使提起女儿的过世仍是止不住泪水的流淌,仍是更坚定地握紧手中长长的教鞭。

艰苦的环境和忙碌的工作使岁月早早地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使他远不如那些同龄人看上去精神饱满的样子。可提及教学,他却又提起了精神,在现场唱起了自己在音乐课上教学生们的歌,简单的音节构成了最朴实、最美好的乐章。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学生们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我想象到他在年轻时站在山顶,用渴望的目光眺望山外的模样;想象到他在深夜为女儿的过世撕心裂肺的哭喊,却苦苦纠结是否要离开大山的模样;又想象到他耐心地为学生讲解山中植物的知识,带领他们大声朗读课本的模样……再细细品味他说的话,的确,他为了帮助星星迎来曙光放弃了自己的白昼,在黑夜里做着一轮明亮的月,只要星星们抬起头,他便随时都在。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9

今天下午我们在班里看了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感动中国》,因时间关系没有完全看完,回到家我又把剩余的部分看完……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让我最感动的是现在91岁的刘盛兰。刚看到他的名字,你一定觉得是个老奶奶,其实他是一个老爷爷。光光的头,带了个破旧的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扛起来100多个人的命运。他在城里废旧的房子,又因一次大火……

他每月不超过50元的收入,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开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出微弱的光。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一定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去做这份他喜欢的事情,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大爱都无法理解,但这是铁一样的事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哪怕是为了这样一个耄耋之年仍然为了教育奋斗终身的残烛!!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0

那个患眼疾的孩子目前不方便来宁波,我把刚刚获得的5000元奖金都给了他们校长,托他带孩子到长沙或怀化先去治疗看。”12月26日晚上,应邀出席宁波市湖南商会2020__年会的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周秀芳,一见面就这么说道。

周秀芳老师刚刚参加了怀化市年度十大道德模范的颁奖晚会,却把所有的奖金,都给了需要帮助的溆浦学子。这已经是她三年支教以来的一贯做法。在支教期间,周秀芳老师经常把身上的钱掏出来,给那些贫困学生。她的本子上记录着来自爱心人士的一笔笔捐助,却从来不记录自己每一笔的付出。

“去考察了5所学校,看见由张刚团队捐助的两丫坪镇磉基冲希望小学地基基础开始动工了,我非常高兴,还去了这个镇的顿脚水村和当家村,这两个村小校舍已经没了,要重建希望小学,这是我下一步要去找爱心团队的,将会是19所、20所。”周秀芳说。当天晚上,现身湖南商会年会的周秀芳,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宁波市湖南商会副会长李显伟老家就在溆浦县低庄镇,周秀芳老师的事迹感动了他:“今年春节回老家,我会好好去看看周老师牵线建造的那些希望小学,也非常希望孩子们在新的教室里,能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在他和商会其他一些负责人的发动下,为建造第18所希望小学筹款成为此次年会的一个项目。

年会活动中,通过爱心义拍、捐款接龙等方式,当晚共筹集善款11万余元,其中,10余个来自溆浦的老乡,在4小时里共募集捐款4万余元。

宁波市湖南商会会长李迎春告诉记者,热心公益是商会成立以来的一个传统,4年前设立了爱心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助学、帮困、慰问、救助等慈善活动,今后,还将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在湖南和浙江两地开展帮扶活动。

“年会是筹款的开端,我们会继续发动老乡们捐款,最后将筹集30万元建宁波市湖南商会希望小学,校址还在确定中,我们将会组织人员到溆浦去实地考察,此外,还会开展贫困学生结对,组织两地学生交流和体验活动。”李迎春说。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1

感人的力量有时来自瞬间的壮举;有时也来自多年,生活只是为了一件事。在今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我被她感动了。

今天,我在家里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其中,一位扎根山区的老师花了36年的青春在山区的孩子身上。她是志月英老师。

《感动中国》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致辞是这样的;你走了很多路,总是围着山。我吃了很多苦,但我给孩子们的是甜蜜。坚持是有希望的。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两代人的童年变得绚烂,你的辫子了。

老师把他所有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山上的孩子们。让一个孩子从牙齿学习语言到慢慢识字,知道礼貌,知识渊博,直到飞出山,支月英为他们付出了很多。本可以走出山的支月英选择留在山上。有些人说支月英是个傻瓜,她很傻,她回答说:山需要像我这样的傻瓜。20xx年的一天,支月英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她的女儿长大后对她说:妈妈,你是个好老师,但不是我的好妈妈。支月英和山上的孩子们在学校呆了很长时间,给了他们母爱,但她欠了两个女儿。

不顾家人的反对,志月英坚持自己的信念。1980年,志月英来到偏远的白洋村小学,每天跋山涉水。她的家人曾经想让志月英回家。她也很感动。如果每个人都想走出山,谁来教育山里的孩子?志月英用36年的青春教育了两代人。从志姐姐到志妈妈。志月英的精神让孩子们知道什么

是坚定,什么是操守。

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内心感动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次,我看见家门口有好多小朋友都骑着自行车,轻松自如,随心所欲,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于是,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买回来后,我发现,原来骑自行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开始,一只大大的“拦路虎”挡在我面前,上不了车。妈妈告诉我,首先,推着自行车,等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在座上去。我按照妈妈说的做,自行车越来越快,我还没坐上去,就摔了个眼冒金星。慢慢的,我尝试着坐上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成功了。可我又发现另一只“拦路虎”正在前方等着我。下不了车。自行车开始摇摇晃晃了,我想跳下来,可不知从何入手。只听“砰”的一声,我和自行车一起摔倒在地,摔得我头昏眼花,眼冒金星。我再也受不了这种疼痛了,决定再也不学自行车了。

想到扎根大山36年的支月英的故事,一股力量使我上进,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再一次的拿出自行车,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起初,我还是害怕之前摔得眼冒金星,头昏眼花的事情再一次的发生。但在想想,如果不摔跤,怎能学会走路。有一就话不是这样的吗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不失败哪儿来的成功?我鼓励自己前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我变得越来越强大,慢慢的,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支月英用实际行动,注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也让我明白,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

支月英的力量无比强大,为我照亮前方的路。今后,我要向支月英学习,学习她那种有信念,坚持的精神。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2

20__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号召。这不禁让人想起最近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情。

广西百色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毕业后本应有更好选择的她选择了回到家乡做驻村扶贫工作,就是这么一个年仅30岁的基层干部,在回驻村的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在印象中最深的是她所说的一句话: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正是这么一份“坚守、执着、勇敢”的初心,令所有人都铭记住她的名字,也正是她用生命诠释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对本心的笃定、对本源的坚守、对本初的执着;始终,即自始至终、善始善终,就是对初心的矢志不移、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对使命的坚韧不拔。黄文秀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设家乡、报答乡亲。而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的初心便是服务群众,扎根基层,不悔青春。黄文秀是百色本地人,当年得到教育扶贫资助就读于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毕业以后没有想着要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乡。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黄文秀积极响应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号召,投身到扶贫工作第一线。她坚持以村为家,把扶贫工作当成事业,驻村以后把几乎所有个人物品都搬到了村里。即便面临工作、家庭、生活的压力,她总是面带微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作为驻村书记的她是我们基层选调生的楷模,作为大姐姐的她是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的榜样。

牢记使命,方能致远。使命,是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诠释、对责任的担当。牢记使命,担当实干,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不断地奋斗努力,才能实现远大理想。黄文秀牢记脱贫攻坚的使命,为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贫原因和现状,她坚持用土办法,对村内的贫困户开展遍访工作,认真查摆问题并听取民情民意。任第一书记的一年多来,黄文秀团结村“两委”干部,通过考察学习、请专家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党员带头示范等方式,带领群众摸索并发展了适合本村的产业——种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这些产业,如今已成为百坭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3

20__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号召。这不禁让人想起最近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情。

广西百色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毕业后本应有更好选择的她选择了回到家乡做驻村扶贫工作,就是这么一个年仅30岁的基层干部,在回驻村的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难。在印象中最深的是她所说的一句话: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正是这么一份“坚守、执着、勇敢”的初心,令所有人都铭记住她的名字,也正是她用生命诠释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对本心的笃定、对本源的坚守、对本初的执着;始终,即自始至终、善始善终,就是对初心的矢志不移、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对使命的坚韧不拔。黄文秀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设家乡、报答乡亲。而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的初心便是服务群众,扎根基层,不悔青春。黄文秀是百色本地人,当年得到教育扶贫资助就读于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毕业以后没有想着要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乡。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黄文秀积极响应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号召,投身到扶贫工作第一线。她坚持以村为家,把扶贫工作当成事业,驻村以后把几乎所有个人物品都搬到了村里。即便面临工作、家庭、生活的压力,她总是面带微笑、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作为驻村书记的她是我们基层选调生的楷模,作为大姐姐的她是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的榜样。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4

20__年4月1日18时30分,四川凉山省的30名在扑火中遇难人员的遗体已经全部找到,他们的家人彻夜不眠,熬红了眼,却还是没有等到他们回家。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痛彻心扉的噩耗。这三十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九零后的少年,甚至有很多人还是共青团团员,他们正是绽放的年纪,却被一场大火永远地夺去了生命。

但是他们明知前方生死未卜,依然勇敢前行。

不仅仅是他们三十个人,我们的身边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为我们付出的消防战士们。

消防员,正值大年初一,医院住院楼大火。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搭建了一条临时逃生通道,英勇救出13名婴儿和20余名产妇;消防员田斌,原本休假的他带着儿子出去玩,偶遇火灾,他将不满两岁的孩子托付给陌生路人照看,拿着灭火器,不顾个人安危,冲向楼顶灭火。他说:“我是消防员,不论任何时候,无论身上是否有军装!”;消防员玄龙海,拼死冲进火海浓烟中,解开战斗服,将几近昏厥的6岁男孩裹在怀里抱出火场,孩子出来时,脸上戴着属于他的空气呼吸器面罩……

很难想象,如果不是有这些消防员,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如何得到保障。

这就是消防员们,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发生火灾的一座座崇山峻岭,哪里有危险,哪里有他们,他们不求任何人的回报,默默付出,为人民服务。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无数次地见到万家灯火,却有家不能回,有时候甚至吃不上一口年夜饭。他们可能是妻子挚爱的丈夫,是父母宝贝的孩子,是儿女依赖的父亲,可是他们却常常辜负了最亲的人。

他们把自己献给了国家,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而仅仅想着,如何多救出一个年幼的孩子,如何多扑救一场无情的火灾。

在消防员们拼尽全力扑救的一场场火灾之中,有的火灾是天降灾祸,无可避免,可是有的属于人为因素,而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减轻人为火灾发生的几率。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可能不顾一切地亲身冲向火场救火,但是我们可以遵守法律法规,学习如何避免火灾,在学有余力之时,也要提醒身边的人,让他们一起共同创建美好环境,尽最大努力避免火灾的发生。

或许这样做,能够减轻消防员们身上重重的担子,哪怕只有一点。或许他们就可以多陪刚出生的孩子一天,或许他们就可以多见年迈的父母一面,或许他们就可以吃上一顿年夜饭。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总有人为我们逆火前行,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间安宁。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5

“哎哟——”张桂梅异常痛苦地哼了一声,严重的类风湿病等疾病磨着她的身体。每次坐在稍矮一点的凳子上,她都只能在学生和家长的搀扶下缓慢站起。

“张老师,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学生家长心疼地问。

“没时间了,我还要去好几个学生家。”张桂梅笑笑说,挥了挥贴满膏药的手。

在同事和乡村干部的搀扶下,张桂梅走下乡村公路,沿着山间小路艰难地走到学生家里。告别时,她又在学生及家长的搀扶下走上公路,拖着疼痛的双腿上车……

这是今年国庆期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到学生家里家访时的场景。今年,张桂梅先后被评为云岭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巡查学校、深夜1点后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访学生,尤其是寒假和国庆,她几乎每天都在家访的山路上。

步履艰难的家访路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__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6

“20__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张正祥……”他不止感动了我,还震撼了我的心灵。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坚决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作斗争,为了让滇池草清河明,他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就是张正祥。我说,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才是真正的疯子,一个破坏自己家的人难道不是疯子吗?那时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位成员,我感动了,被那位勇者无敌的农民的爱国之心所感动了。

回想起以前,我经常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使地球妈妈伤痕累累,希望地球妈妈能原谅我。现在,从这一刻起,我不会再这样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20__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是普通的人,只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所以感动了中国;只因为他们奉献,所以感动了中国……我相信,今后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也会出现你我的身影。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7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对她产生来强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她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典范。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因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师。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8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小接受文学启蒙。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南下,杳无音讯。失去了父亲的联系和经济来源,叶嘉莹和母亲相依为命,四处避难、艰难度日。她17岁时,母亲突发重病,死在求医回家的路上。

叶嘉莹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强忍着悲痛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她数十天闭门不出,写下“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字字泣血,句句锥心。幸运的是,在伯父的资助下,叶嘉莹能够继续学习,如愿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并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毕业后,因才华出众,叶嘉莹同时被三所中学聘为国文教师。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赵东荪,虽然心底毫无波澜,但看对方为自己来回奔波丢了工作,于心不忍。于是,1948年,叶嘉莹放弃了北平的工作,跟赵东荪去往南京结婚。刚到南京不久,局势便出现动荡。24岁的叶嘉莹跟随丈夫来到中国台湾,在彰化女中当教师,并生下大女儿。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台湾,丈夫含冤入狱,不久后她和女儿也被囚禁起来。等到释放时,发现住所被抄了,也失去了工作。母女俩只能寄宿在亲戚家里,忍受着各种闲言碎语。叶嘉莹曾写下五言律诗《转蓬》,来描述那段晦暗心酸的日子: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叶嘉莹一边在私立女中教书,一边抚养女儿,有时不得不把女儿带到课堂上去。整整三年,叶嘉莹都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痛和旁人的轻蔑。

丈夫好不容易出狱了,性情却变得暴戾,时不时对着叶嘉莹拳打脚踢。同时一家人的生计重担,也全部压在她身上。她不得不成为独立撑起家庭的“女强人”,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

为了挣钱,她同时在台北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三所学校任教。课业繁重,很快她就染上了气喘,胸口时常隐隐作痛。那是叶嘉莹一生中最昏暗的时刻,在极端痛苦中,她多次想到自杀。

但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骨子里的坚韧内核,叶嘉莹最终还是超脱了那份痛苦,从诗词中找到寄托。无论日子多苦,回家被丈夫如何欺负,一站上讲台,叶嘉莹就变得神采飞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19

7月26日上午,中队组织参加了英雄机长刘传健先进事迹报告会。我们早早的来到了会场。不久刘机长进入了会场,他先给在场的观众鞠了一躬,我被他这样谦逊的姿态所打动。接着刘机长用朴素的语言从五个方面做了报告,详细叙述了他当日所面临紧急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他当时的心路历程。我全神贯注地听完了整场报告会,深深地被刘机长临危不乱的精神所打动。

20xx年感动中国刘传健先进事迹观后感(5篇)

作为飞行学员,听完整场报告会我感到深受鼓舞,我们这份工作是无比光荣的,我们理应对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首先我们要努力打好理论实践基础,试想如果没有平时一次次的模拟训练,刘机长怎会如此完美的完成此次备降,飞行员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累积经验。都说同一项工作重复一万次,你就会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这同样也是枯燥的,如何在重复枯燥的工作中坚持下去,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我想刘机长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作为飞行员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整个航班生产任务也不是飞行员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正如刘机长所说没有空管,军方,机组的协作配合,是不可能完成此次备降的。

航班生产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的紧密协作才能完成,作为飞行学员我们在努力学习理论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明白,我们需要重视团队的协作与配合。从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一名成熟机长的过程是漫长的,这需要我们保持耐心,认真对待每一次航班任务,认真反思每一次不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以刘机长为榜样,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0

秋意渐浓,群山环抱的山城村,山头层林尽染,田间金黄一片。

“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山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大鹏感慨地说,这首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是乡亲们对孙景坤带领大伙改天换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咱没多少文化,还是回家本本分分做个农民。”孙景坤回忆。

回乡后,孙景坤把各种奖章奖状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很快,正直能干的他被选为生产一队队长,带领村民们向着贫困这个“敌人”发起新的冲锋。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村是有名的蔬菜村,市里曾划分一片公厕供村里挑粪施肥用,村民都不愿意去挑粪。正犯胃病的孙景坤第一个站出来:“没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长好,我来挑。”挑着100多斤粪,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来。看他忍着胃痛满头大汗颤巍巍的样子,村民们纷纷挑起了粪桶。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种植板栗、落叶松等经济林,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村民刘玉慧说:“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1

今天校外辅导班组织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的是太感动了,我是边看边流着眼泪,十个人编织了十个故事造就了十个英雄,他们的事迹都十分典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要说对我最感动的是张丽莉老师的事迹。一天晚上,一辆失控的大车像无头苍蝇一样,高速撞向刚下课的初三(3)班的学生们,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张丽莉老师看见了这可怕的一幕,她第一反映就是不顾一切冲向孩子们,用力把孩子们推开,孩子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他们反映过来,寻找救命恩人时,发现张丽莉老师已经被压在车轮底下,动弹不得。同学们含着泪拨打了120,当这位善良的好老师被赶来的救护人员艰难地从车轮下救出抬上担架时,四周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120救护车开上公路时,已有自发的数百辆车等在那里,一起开着灯为她送行。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过了好几天张丽莉老师才从昏迷中醒来,可她再也不能正常行走了,下肢已高度瘫痪。

在节目播出中,她是坐着轮椅出来的,她的学生们个个含泪向她拥去,抱成一团,全场一片掌声。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停地在想:张老师是个非常普通的女老师,她当时那来那么大的勇气?她当时有没有想到后果?她完全可以自己躲开,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会责怪她的,可她却毫不犹豫地冲向死亡,把生留给了学生。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壮举不是每个人随便能做到的,是张老师平时心中装着学生,是张老师对学生充满着爱,是张老师的善良和高素质。张老师是时代的骄子,是我们的英雄。现在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象张丽莉老师这样的人啊!让我们永远记住——张丽莉这个名字。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2

要以文秀同志为楷模,认真学习文秀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品格、务实为民的责任担当,扎实做好价格管理本职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赢脱贫攻坚,推动价格管理工作上新台阶尽最大的努力。

一、学习文秀同志始终听从党召唤、服从组织安排的坚定政治立场,把践行对党的誓言作为毕生追求。文秀同志**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大城市的就业生活机会,怀着为家乡建设奋斗、为群众谋发展的初心,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工作,誓为改变家乡的面貌播洒汗水,奉献青春。她克服家庭困难,主动报名前往乐业县**镇百坭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党的脱贫攻坚事业。正如她所说的,“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面对如此情况,我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怎么还有理由不前往基层担任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党员,我就必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价格管理处全体同志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坚决听党的话,始终对党忠诚,服从组织安排,在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誓言。

二、学习文秀同志忠诚于人民、为民务实的高尚品德和不畏艰难、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文秀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放弃双休日休息机会,加班加点、任劳任怨,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对全村的贫困户开展遍访工作,全面摸清了贫困状况。她舍小家顾大家,父亲手术住院期间,没能在身边照顾,村里大小事务却总能找到她忙碌的身影,获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价格管理处全体同志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事多人少的情况下,我们要以文秀同志这种紧密联系群众的情怀和担当奉献、实干拼搏的精神为榜样,在价格管理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党委政府和委党组的参谋助手,为人民群众做好价格管理服务工作。

三、学习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崇高的精神品格。文秀同志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始终牢记第一书记的职责使命,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困难屈服,以不脱贫、决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毅力带领群众克难攻坚,一步一个脚印抓精准脱贫,推动百坭村脱贫攻坚取得明显的成效。**年百坭村顺利脱贫88户418人,贫困发生率从%降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实现翻倍增收。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使百坭村获得全市**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价格管理处作为都安县高岭镇弄名村脱贫攻坚工作委内对口帮扶牵头处室,经过近年来各方努力,截止**年未,弄名村共剩余贫困户112户389人,贫困发生率为%;计划20__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年内脱贫83户333人,争取把贫困发生率下降为%。现在离20__年底只有4个月了,时间紧、任务重。价格管理处克服困难,于6月20日、7月28日至29日,分别派员到弄名村开展扶贫工作。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协调配合,把更多精神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力以赴做好弄名村脱贫攻坚工作。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3

提到杨振宁,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的满身荣光?还是他那个不受人理解的早年将国籍改为美籍的行为?但人活着有万般难处,其实杨振宁又何尝不爱国家,何尝不思念故土。

“我的父亲,直到离世也未能原谅我将国籍更改为美籍的行为。”这个赫赫有名的人,在耄耋之年说出遗憾万分的话。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

数学家杨武之有一个凄苦的身世,他出生于19世纪末国家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战乱频繁,国家动荡不安,九岁时母亲去世,而他的父亲早期是贵人府上的幕僚,在其倒台之后反向,路上也不幸去世,于是在杨武之十二岁那年彻底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从此辗转各个父母亲的亲朋好友的之间留宿。

或许是出生于文人家庭,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加之寄人篱下,杨武之比常人更加聪慧,也更加勤奋刻苦。

毕业以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学院教了两年书,因其教学管理方式较为严格,引起了部分学生的不满,常有闹事。

辗转各地又教了几年书后,这让他深知如此于救国之无益,于是出国留学,学历一再攀升,并在数学行业取得巨大成就,五年之后取得博士学位,回到祖国,希望运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当时正处于懵懂时期的国国,为危难时刻的国家出一份力量。

当时的中国教育人才极其匮乏,启蒙问题突出,于是,回国后的他又干起了之前的老本行,在厦门,清华大学等学府任教,为传播知识做着自己的贡献。

而当时他的儿子杨振宁也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他为此也花费大量心血。

杨振宁的求学成名之路:

杨武之作为一个东西兼修,受到过科学知识熏陶的人,思想极其先进开明,眼光也更加长远,对他的儿子杨振宁自然也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式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杨振宁不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更精通数学和英语,这为他后来出国留学打下良好基础。

而杨振宁自己也十分聪慧刻苦,小小年纪就展现出极高的数学天赋,求知若渴,长大后就读于西南联大,带着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攻读物理系。

后在研究所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李政道,两人共同研究热爱的物理学,强强联手,很快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开始在物理学界有了一定知名度。

1957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物理学界名声大噪。

杨振宁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国家大建设时期,人才急缺,先后有大批留学人才回国,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坐不住了,他开始频繁来信,试图劝自己的儿子回国为祖国发展出一份力,于是多次赴瑞士,美国等地,探访劝说儿子。

但杨振宁却陷入了两难之中。

无疑,当时新中国的环境对他的研究是极为不利的,且他所学科目对新中国建设意义不大,后国家又经历了大跃进等众多变动,终于是未能归乡。

1964年,因为种种原因,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这引起了父亲的极大不满。

后来邀请父亲赴美团聚也皆被拒绝。一直到杨武之去世,也未能原谅他。

而此时的杨振宁也已经步入老年,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直到1999年,他才寻到机会,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并于几年后改回了中国国籍。

这位老人伟大且坎坷的一生,四处漂泊,最终归乡,不知他望着故乡的土地,会不会也有万千感慨。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4

又一场酣畅淋漓的3比0。在本届女排世界杯的第十轮比赛中,中国女排战胜了塞尔维亚女排,以10连胜的骄人战绩,提前一轮卫冕。这是中国女排赢得的第十个世界大赛冠军,也是她们为新中国70华诞送上的最美生日礼物。

作为唯一一个在世界上拿过集体项目冠军,而且曾经实现过世界大赛五连冠霸业的运动队,中国女排不只是中国体育的骄傲,是其他运动队学习的对象,更是一个激励国人自强的精神符号。在“中国人玩不来大球”“中国人集体意识差”等观点直到现在还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女排站上世界之巅的成功之路,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集体体育项目的胜利原因,主观上包括个体的能力、整体的实力、求胜的欲望、教练的水平,客观上包括其他球队的水平、场内场外的干扰因素甚至运气的成分。但这只足以解释一场比赛顶多一届大赛上的表现,但若用来解释一支球队几十年处于世界前列,即便低潮期也没有哪支球队可以低估,就显得牵强了。

技战术层面的东西只适合技术性的分析,战略层面的东西则需要以战略眼光来分析。中国女排胜在战术,但更胜在战略,这个战略,就是走自己的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真正的强者之路无不是走自己的路。几十年来,中国女排教练队员轮番更迭,世界排球的发展趋势也几经变幻,然而中国女排没有被他人带乱节奏,更没有丧失以我为主的自信和自觉,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女子排球发展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绝不是守着老东西骄傲自满、因袭不变,更不是关起门来向壁虚构、闭门造车。恰恰相反,在中国女排的起步阶段,我们就虚心向其他国家的主教练和队员请教技战术、体能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先进经验。直到现在,学习意识和学习精神仍是中国女排赖以不断进步的源源动力,中国队的教练和队员经常说的“向对手学习”,绝非面子上的客套话,也不是故意释放“烟幕弹”,因为就算是手下败将依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只是我们没有把先进经验看做僵死的教条,没有陷入对先进经验的盲目崇拜,所以不是什么都学,没有今天学欧洲明天学美洲,更绝非照抄照搬。真理再往前迈出一步,就有可能变成谬误,别人的成功经验硬生生地套在自己身上就可能是枷锁。没有人家的身体,也没有人家的技术,却非要打人家的战术;要成为另一个谁,却忘了自己是谁,如此削足适履,焉有成功可期?中国女排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结合中国人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独特的身体条件以及一支队伍人员构成上的长处和短板,磨合打造出中国女排自己的强者之路。

中国女排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冲出亚洲到到站在世界之巅,虽然每个时代、每一届大赛、每一场比赛的特点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却自始至终,那就是鲜明的中国特色。去年,郎平荣膺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这是对郎平也是对中国女排的高度褒奖。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女排的擎天柱,到现在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郎平和中国女排一起阔步走在改革开放的大路上,女排精神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对各行各业起到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让中国人感受到自尊、自强、自豪,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国女排的强者之路走得并不容易,越是这样,越要坚定自信地走下去,在自己开辟的路上继续演绎强者恒强的道理。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5

一双手

一个粉笔头

整齐有力的粉笔字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

这拿着小小粉笔头的手

是一双九旬老人的手

今年已经92岁了

他正在为第二天的英语课准备板书

这样的生活

他已经坚持了19年

蜡烛光很亮,能照亮的地方也很大。我能照亮的地方很有限,充其量也就是一只闪烁微光的萤火虫。我现在最缺的是时间,我要跟时间赛跑。

——叶连平

暑期伊始

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92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

又开始了暑假的忙碌

每天

叶连平上午讲课三个小时

下午讲课两个小时

除了上课

叶连平还要给孩子们打印教材

批改、点评作业

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

大概是叶老师选择坚持站在讲台上

最大的动力吧!

20__年

原本是老师的叶连平决定创办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为孩子们免费补习英语

叶老师生活的卜陈村

位于和县乌江镇中东部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

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家长普遍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

一天的工作结束

叶老师走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叶老师辛苦啦!

叶老师膝下无儿无女

和老伴过着清贫的生活

至今还住在30多年前盖的平房里

尽管如此

在叶连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没有间断

有的学生离家比较远

来回上下学不方便

叶连平就让这些孩子住在自己家里

包吃包住,不求回报

19年来

叶连平帮助过的孩子超过1000名!!

收到学生送给自己的折纸

叶老师笑得和孩子一般可爱

一般烂漫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墙上

除了琳琅满目的锦旗和奖状

还写着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

那就是

“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6

27月底,飞行部重庆直属中队组织参加了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先进事迹报告会,中队认真总结领会刘传健机长先进事迹的精神和启示,结合当前飞行部飞行作风整顿研讨活动 “三个论坛”:大中队长谈管理作风、基层书记谈队伍建设、飞行作风大家谈,进行了心得撰写。中队整理筛选一批好的文章供分享交流,从而进一步锤炼飞行作风,夯实安全基础。

20xx年5月14日,3U8633次航班从重庆前往拉萨的途中,突遇前挡风玻璃脱落。在这飞机已经失控的危难之际,机长刘传健凭借自己的过硬本领和丰富经验,采用全手动操作完成飞机迫降任务,安全着陆于成都双流机场。此次成功迫降创造了世界航空史的奇迹,我们必须感谢这位飞行英雄刘传健,正是他在关键时刻的冷静、沉着和高度的责任感挽救了机上100多乘客的生命。

我有幸参加了刘传健机长先进事迹报告会,见到了英雄本人,说实话跟照片上区别不大,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英雄的那种激动的感觉,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做了一件让世界都感动的英雄事迹,将全机100余人平安送回地面。让我意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普通人都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军旅生涯塑造坚强意志。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刘传健机长在成为民航飞行员之前曾经是我国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一名教官,他早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成为了一名空军的飞行战士。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常年进行军事化锻炼使得刘传健具有钢铁般的军人气节。而在此次飞行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刘传健的军人作风恰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当在9000多米高的高空中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意味着驾驶舱所有人将处于零下40摄氏度的高速行驶过程中。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人会严重缺氧,正常人不到两分钟就会晕厥甚至休克。而刘传健却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体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圆满完成各项手动的飞行操作,成功迫降安全着陆。可以说军旅生涯让刘传健得到人生最好的洗礼和磨练,坚强的意志让刘传健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此次紧急迫降任务。

勤学苦练做到精益求精。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刘传健机长一直以来坚持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不断地改进并提高。他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多次对高空出现紧急故障情况下的操作进行过多次的训练。一次次的特殊训练,让刘传健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坚持学习不断地总结,在工作上真正做到精益求精。据他的妻子讲,他每次飞行结束回到家中,都还要回想下自己在飞行过程中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缺陷。在一次次地飞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他一生对飞行事业情有独钟,因此他离开部队后踏上了民航飞机,成为了一名民航机长。但他仍然不断进取,正是他的勤学苦练掌握了过人的本领,在高空飞行飞机出现故障的时候,凭着自己的经验,冷静从容应对,成就了此次世界奇迹。

高度负责成就英雄壮举。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成功迫降双流机场之后,刘传健机长并没有闲着,他很快召集了此次航班的机组人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此次会上,他一再感谢机组其他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他也感谢机上的乘客对他的信任。当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他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发生紧急情况时,他感到害怕吗?首先想到什么?平时训练时候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吗?他说,他并没有来得及害怕,仅仅想的是如何手动操作,如何安全降落,保障乘客的安全。平时虽然也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但是像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当然自己心里并没有慌乱,而且非常有信心有能力处理好这样的事故。他自己说,这条航线他已经飞了上百次了,对于航线的情况已经了然于胸。这些话看似非常的平凡,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在危难之际能够如此镇静沉着,心里想的是乘客的安危。正是有了这样的机长,正是有这样默默付出的乘务人员,才能让我们的航空飞行安全有保障,让我们的乘客放心乘坐方便快捷的飞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得不让人觉得刘传健配得上飞行英雄。

作为航空公司的一员,保障飞行安全是整个民航业一致的追求,我们要向刘机长学习。

一是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刘机长视乘客为家人,为了避免乘客和机组成员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在听觉完全失灵的情况下,靠自己的毅力操控飞机,将全机100余人平安送回地面。

二是要学习他刻苦训练、业务精湛的“工匠精神”。刘机长平时严格模拟训练,培养出高超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在千钧一发的死亡线上,凭借娴熟的飞机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飞行经验让飞机紧急备降,成功挽救了全机人员。

三是要学习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战斗精神”。在极端的条件下,刘机长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处理妥当,与机组人员和地面保障单位密切配合,凭着超人的胆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飞机成功备降,转危为安。

刘传健是凡人,他只是做了自己作为一名飞行员该做的一切;刘传健是好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危难之际仍然想着飞机上许多乘客的安危;刘传健是英雄,他的冷静沉着、过硬飞行本领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成就了航空飞行的壮举。刘传健的事迹已经过去了,他仍然将继续驾驶着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刘传健”也以自己的豪迈热情投入到航空飞行事业中去,为我国的民航飞行安全保驾护航,成为我们航空出行的安全卫士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7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他们中的典型和代表,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身患绝症却同疫情赛跑的张定宇,将很多的重症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领奖台上步履蹒跚;面对洪水汹涌却选择逆流而上的陈陆,为危难的乡亲奉上了的年华,颁奖台上只见一张照片;坚信“让一个女孩读书能救三代人”的公益高中校长张桂梅,改变了众多山区女童的命运,颁奖台上她双手布满膏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丰厚回报,没有什么踌躇不前,更多的是困难时刻挺身而出,无惧艰险与挑战,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安宁。

回顾整个20__年,我们要向这些感动人物表达敬佩之情,也要给各行各业的奋斗者点赞。数不清的白衣天使从四面八方汇聚武汉抗击疫情,数十万铁路职工坚守在运输一线,众多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在抗洪前沿,为数众多的扶贫人员奔波在贫困地区,鲜为人知的科技工作者们研发新的技术装备……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为外界所知晓,在他们看来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拼搏奉献是一辈子,得过且过也是一辈子,他们的选择让自己人生拥有更多色彩,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期待。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8

如果你是一只蚌,也你可以用你的鲜嫩之躯将恼人的沙磨成晶莹的珍珠;如果你是一窖烈火,你可以用你的满腔热情,将其貌不扬的黏土打造成精美绝伦的瓷器。人生亦是如此,于默默无闻中奉献,方可实现生命的本真。

正如那颗露珠,用它的清凉温柔滋润了含苞待放的丁香花蕾,使之美丽绽放,往广西都安高中的校长莫振高化作“光明烛”,用行动点亮了孩子们的求学路。“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三十多年的`任教,三十多年的“化缘路”。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过他的身影,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3000多万的善款,一点八贫困学子的大学梦,在“莫爸爸”的滋润下成了真,成了善,成了美。终于,莫校长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逝世。他走了,他没有离开,那一夜,孩子们熄灭的校园里所有的灯,而他在天上熠熠闪亮。莫校长用奉献实现生命的本真,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同行。

我们来自平凡可我们又不甘于平凡,唯有奉献方是找到快乐与幸福的捷径,南通市的吴锦泉亦是如此。“窄条凳自行车,躬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而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在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出高尚。”年过八旬的老人,靠磨刀剪为生的老人,生活并不富裕的老人,出身平凡的老人,面对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毫不犹豫地将平日辛苦攒下的万元捐献给红十字会自08年汶川地震后,老人开始了捐助事业,至今为止,老人累计捐献三万多元,这是老人用生命换来的!无数个日夜起早贪黑,吴锦泉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了生命的本真。

林徽因曾说,幸福是件奢侈的事,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由不得你我去放任快乐。其实不然,奉献就是快乐与幸福的源泉。我不喜欢浮光掠影的猎奇式的文字,因为在我看来,奉献是不容许被亵渎的生命本真。

我愿做一朵凋零的花,归于自然的尘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历史的轮回中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为另一抹美丽奉献我的全部。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29

一位英雄,一份初心,向老英雄致敬!

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增强党性上,切实坚定政治忠诚、涵养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书写更加坚定的来凤自信;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服务人民里,

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始终挺身在前,自觉对标对表,真抓实干,务实进取,普通群众要牢固树立“来凤命运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打造来凤品牌;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正己修身处,始终坚持严以用权、严以修身、坚持严以治家,争做新时代楷模。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

2024感动中国黄文秀人物事迹心得观后感 篇30

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从20xx年创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来,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而这一次的热搜,却是争议颇多。事情是一个华坪女高的学生,在毕业几年后,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到学校,拿了很多钱说要捐款。结果张桂梅校长生气地说“滚出去”,女学生问张校长,是不是你嫌弃我没能力?张桂梅直接说:“是,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指望男的养你啊?女人必须要靠自己!”

有些人就急哄哄地开始说了,她这是思想太过局限,一棍子把全职主妇打死,甚至有搞起男女对立之嫌。但在评论前,要先看看她所付出的努力和立场。这个一身是病的女人,曾在记者问她:“为了建华坪女高,您付出了什么”时,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要知道,在华坪女高里上学的都是什么人,那是大山里的女孩,可能原本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要被父母嫁出去,张校长扛着重病把命都搭上了,就为了这些女孩能有更独立更精彩的人生。她哪是教师啊,简直就是操着一颗老母亲的心,她害怕的是什么?是如果哪一天女生的老公变心了,要离婚了,那个女生根本没有资本抗争,而且等她年龄再大一些,重返社会职场肯定更困难。你问问哪个HR愿意招在家待了好几年的全职太太?

原本把自己的人生全压在另一个人身上就是很愚蠢的事情,这世上,最可靠的永远是自己。且更不用说,她教出来的那些女孩子,原生家庭并不好,往后要是离婚了,不仅自己没有经济实力支撑,娘家也无法给她依靠。她对学生们很严格,不仅是因为她知道女性的处境,更因为她的学生都是大山里的女孩,她们要改变,需要付出更多。大山里的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多,许多人家宁愿砸锅卖铁供成绩不好的儿子读书,也不愿意花钱供成绩优秀的女儿读书。女孩们除了读书,还得做家务、干农活、带弟弟。

61 3669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