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钱塘风云》观后感怎么写【汇集7篇】
影片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展现了财富与权力的交织,令人深思人性与命运的交错,何为真正的成功?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电影《钱塘风云》观后感怎么写”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电影《钱塘风云》观后感 篇1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历经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夺取政权的过程固然充满艰难困苦,巩固政权的斗争同样惊心动魄,其中不乏艰险曲折和奋斗牺牲。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在大陆留下100余万骨干分子,他们与土匪恶霸、流氓地痞、民族分裂分子勾结在一起,暗杀、绑架、爆炸、投毒、武装暴动,无所不用其极,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了3年多时间,就肃清了这些反动分子,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成立后拍摄了大量主旋律影视剧,但它们大多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政权的,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如何巩固政权的影视剧相对较少,比较有名的包括20世纪60年代拍摄《霓虹灯下的哨兵》,80年代拍摄的《乌龙山剿匪记》,2022年拍摄的《破晓东方》等。
《钱塘风云》是根据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芳回忆录》改编而成的一部主旋律影片。王芳在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担任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1987年至1993年担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钱塘风云》男一号方望诚的原型就是王芳,影片中的钱塘市即杭州市,真实反映了王芳在担任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期间领导的锄奸反特工作。影片由马建军导演,薛峤编剧,张天其、张哲、毛凡主演,既有丰富的历史感,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一部以谍战和动作为主要元素的主旋律影片。电影《钱塘风云》的主要特色有三:
第一,以钱塘市公安系统的反特斗争为主线,全景式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大城市的接管工作,具有很强的纪实性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解放了东南、华南、西南、西北大片国土,先后接管了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中国共产党人进入这些大城市后,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局面。工商业凋敝,物价飞涨,日用品供应不足,人心不稳,国民党潜伏特务的破坏活动更加重了局势的严重性。电影《钱塘风云》对上述问题均有所反映。比如方望诚带领部队进入钱塘市的时候,遇到大批难民聚集在街头,负责施粥的秦晓曼对他说:“国民党撤退前强征粮食,城里的商人也趁机抬高物价,乡亲们没有饭吃了,只能到城里来讨饭”。随着剧情的进展,影片主要表现国民党潜伏特务策划的各种破坏活动,包括打入钱塘市公安局内部的敌特分子黄玉山以投毒的方式暗杀密码专家陆远航,国防部江南剿匪指挥部司令何永贵指挥特务在粮库、医院、街道、戏院等地实施爆炸。
第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与威胁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做坚决斗争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前景已经无需怀疑了。按照人之常情,既然革命胜利在望,就应该珍惜生命,安心享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但越是在胜利前夜,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敌人越要做垂死挣扎,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能有丝毫贪生怕死的想法,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做最后的斗争。电影《钱塘风云》为再现这种精神,塑造了一个英雄群体。方望诚作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在执行重大任务时仍然身先士卒。他在最后抓捕何永贵的时候,不顾自身安危,丢掉武器,赤手空拳,用自己换下了被劫持为人质的小女孩——陆远航烈士的女儿陆小瑛。李大勇和李二勇是亲兄弟,他们参军后在同一支部队生活、战斗,钱塘市解放后又一起在公安局做侦察工作,李二勇在国民党特务策划的爆炸中英勇牺牲后,李大勇化悲痛为力量,每次执行任务都冲在最前面,将经典的英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
第三,通过钱塘市公安干警的英勇斗争,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不忘初心意为要始终牢记做某件事情的出发点,不因外界干扰有所动摇;牢记使命意为要牢记自己所应担负的责任,并为完成使命而努力奋斗。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具体而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救国救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利国利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是强国富民。电影《钱塘风云》表现的时间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当时国民党在大陆还有一定的残余势力,他们仇视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疯狂的破坏活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当爆炸未发生时,方望诚指挥公安局的干警们预判爆炸地点,提前组织群众疏散;当爆炸发生后,干警们及时救助受伤群众。方望诚在与国民党特务对峙的时候,喊出了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声:“我们共产党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老百姓”。
电影《钱塘风云》观后感 篇2
作为我国公安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王芳同志是革命的一生,更是传奇的一生。电影《钱塘风云》根据王芳同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战友组建杭州市人民公安系统、领导反特剿匪的真实故事改编。剧本经过两年打磨,在讲述曲折艰难、扣人心弦谍战故事的同时,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智勇双全的新中国人民公安形象。
两年的辛苦筹备让虹合影业对未来成片的效果信心满满。在电影开机前的研讨会上,王芳同志的家属亲临现场肯定了剧组的前期工作,并期待这部主旋律影片早日跟观众见面。
导演说道,电影《钱塘风云》的原型是曾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的王芳。虹合影业的制片人王金凯之前与我有过合作,公司在拿到《王芳回忆录》的改编权后,他便主动联系了我。
当时时间紧迫,我仅有一天的时间来阅读并准备向投资方汇报。一方面是对前辈怀有敬仰之情,另一方面是对这个题材非常感兴趣,我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因此,当晚我几乎没有睡觉,先是认真阅读回忆录做笔记,然后思考创作思路。由于时间紧迫,根本没有时间动笔,所有内容都在脑海中。第二天,我在一个大会议室向投资方提出了回忆录的开发方向,以及对主线和人物关系的设计。投资方对我的思路总体上比较满意,不久之后我们便确定了我担任编剧。
当然,经过多次修改,目前的剧本与最初的构想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我要特别感谢导演马建军、制片人姜剑英、王金凯和雷宇扬的宝贵意见,同时也感谢编剧团队小伙伴丛非和李震荣的辛勤付出。
电影《钱塘风云》观后感 篇3
《钱塘风云》根据《王芳回忆录》,主要讲述了1949年5月钱塘市解放后,方望诚率部前往接管国民党警局。匪特分子策划了一起起破坏治安事件,妄图扰乱民心,阻碍开国大典举行。方望诚带领公安系统的同志们将匪特一网打尽,以安定的社会治安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电影根据王芳同志1949年建国前夕和战友组建杭州市人民公安系统、领导反特剿匪的真实故事改编,在讲述曲折艰难、扣人心弦谍战故事的同时,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智勇双全的新中国人民公安形象。
不畏困难、不怕牺牲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核心,战争年代需要这种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只不过其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某些变化。战争年代的困难是敌强我弱、缺吃少穿,克服困难主要靠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生命的勇气;和平建设时期的困难是灯红酒绿的诱惑,是建设现代化的知识和能力不足,克服困难主要靠加强党性修养和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时代发展到今天,国家统一尚未完成,国际敌对势力借助各种手段,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全方位的威胁。不论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像革命前辈那样,高举革命英雄主义的旗帜,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与威胁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做坚决斗争。在电影《钱塘风云》的末尾,方望诚站在烈士墓前有一段独白:“有很多有名的英雄,也有很多无名的英雄,尽管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是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影片以这段话告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牺牲的无数英烈。
电影《钱塘风云》观后感 篇4
电影《钱塘风云》是根据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芳回忆录》改编而成的一部谍战动作片。王芳同志出生于1920年,是我国公安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委员兼公安部党组书记、部长。
电影《钱塘风云》选取了王芳1949年5月到10月间随三野到浙江,担任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锄奸反特的真实事迹进行改编,影片中的钱塘市即今天的杭州。《钱塘风云》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新中国第一批人民公安的伟大精神,还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今天社会的稳定幸福来之不易。编剧薛峤表示:“研读《王芳回忆录》的过程中,脑海里就涌现出了故事的主题——一座城,一群人,一种情,一起拼,一定赢!随后就有了这部热血沸腾的电影。”
《钱塘风云》作为一部中等成本的主旋律电影,主创团队从立项之初便在思考如何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吸引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使其成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新主流佳片”。历史上,王芳同志曾带领战友多次完成反特剿匪任务。主创团队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决定将电影的谍战元素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在动作戏的设计上,借鉴了许多优秀的反恐题材影片。
导演马建军表示:“从影片开篇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追击战开始,观众便被带入了一个充满紧张和悬念的世界。解放军与恐怖分子的斗智斗勇,惊险刺激的战斗场面,以及出乎意料的情节反转,每一刻都在抓住观众的心。”东方毅集团作为电影的主要投资方,秉持着爱党爱国、拥军爱警的企业文化,给予拍摄有力的支持。虹合影业的摄制团队在拍摄过程中攻坚克难、精益求精,最终完成了一部兼具悬疑和动作的红色电影。
电影《钱塘风云》观后感 篇5
《钱塘风云》不仅是一部充满历史真实感的影片,也是一部具有时代共鸣的作品。影片通过展现人民在艰难时刻的团结与斗争精神,唤醒观众对和平与稳定的珍惜之情。总制片人姜剑英表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公安干警大多出自解放军。影片定档在建军节上映,也是希望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与观众们一起缅怀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能否使新解放的各大城市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要解决接收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新政府综合施策,拿出一揽子解决办法。由于片长所限,电影《钱塘风云》不可能对所有方面都涉及到,而是重点表现了两个方面:一是锄奸反特,二是有选择地留用原国民党政府工作人员。影片浓墨重彩地表现了锄奸反特过程中的密码破译问题,其实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之所以战无不胜,情报战居功至伟。密码破译是情报战的重要内容。中央红军在长征时期,能够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摆脱优势敌军的重重围困,情报部门及时破译国民党军的通信密码,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农村活动,既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也缺乏管理城市的人才,进入城市后有选择地留用原国民党政府工作人员,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选项。《钱塘风云》对这一点有所反映。马一鸣为了谋生,在国民党钱塘市警察局担任职员,历史上没有犯过严重罪行,被新政权留用后,在破获黄玉山案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影《钱塘风云》观后感 篇6
备受瞩目的谍战动作电影《钱塘风云》在全国各大院线正式上映,该片由东方毅集团领衔出品,北京虹合影业承制,根据《王芳回忆录》改编,由知名导演马建军执导,张哲、毛凡领衔主演,青年实力派演员曲博在片中饰演关键角色“刘哲”,其复杂多变的性格与精湛的演技成为影片一大亮点。
《钱塘风云》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9年5月钱塘市解放后,公安战线的同志们与国民党残匪斗智斗勇,力保社会治安稳定,以迎接新中国诞生的关键时期。曲博饰演的“刘哲”是钱塘市公安局侦察处的一名“公安”,他做事精明圆滑,滴水不漏,表面上是正义的化身,实则是国民党残部隐藏在我公安系统的“内鬼”。这一角色的双重身份和复杂心理,对演员的演技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演员曲博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2级表演本科班,以其深邃的眼神和极具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在业界广受好评。他既能驾驭勇猛强悍的英雄形象,也能完美诠释憨傻朴实的平凡人物,纯熟的演技让他在各类角色中游刃有余。在《钱塘风云》中,曲博将“刘哲”这一角色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饰演的刘哲,童年时期被何永贵所救并养大,因此对何永贵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到了盲目愚孝的地步,暗中配合匪部进行破坏活动。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刘哲的内心世界逐渐被揭开,他的矛盾与挣扎、忠诚与背叛,势必让观众深感震撼。
《钱塘风云》不仅是一部紧张刺激的谍战动作片,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复杂与斗争的佳作。曲博在片中的精彩演绎,无疑为影片增色不少。今日,随着《钱塘风云》的正式上映,观众们将有机会在银幕上亲眼见证曲博如何用自己的演技诠释这一复杂而深刻的角色。
电影《钱塘风云》观后感 篇7
电影《钱塘风云》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残匪策划一起起破坏治安事件,妄图扰乱民心阻碍开国大典举行。方望诚率领公安战线同志将他们一网打尽,以安定社会治安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故事。
导演马建军分享了自己创作《钱塘风云》的初衷,他表示,在和平年代,人们往往会忽视安定生活的珍贵。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展现人民在危难时刻的团结与斗争精神,同时唤起当代观众对和平与稳定的珍惜之情。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初步实现了强国富民的目标,但也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内容易出现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极少数不可救药的腐败分子,已经背叛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政治上堕落、经济上贪婪、生活上奢靡,是党的事业的蛀虫,更是党和人民的罪人。电影《钱塘风云》中,方望诚在劝降黄玉山时掷地有声地说道:“你把人民当作蝼蚁,必将被人民踩在脚下”。这句话说出了政府与群众关系的要害之处,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继续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上一篇:职来职往观后感【优推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