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直播观后感优质3篇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诚信与责任是科研的基石,促进学术繁荣,值得每位学者深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直播观后感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2023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直播观后感 篇1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
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有时也称为造假、编造)、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
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规范。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自20_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一个严肃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学术共同体自我规范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科技期刊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学会监督责任,发挥学术期刊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
我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都就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问题列有明确条款。在强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活动、科研管理主要环节监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互动机制。由于多数科研不端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方向,非专业人员很难察觉;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术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
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我们要了解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我们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直播观后感 篇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时刻关乎着祖国兴衰,民族兴亡,故学风建设在大学教育中就尤为重要。
教育事业担负着我们国家的重任,在建设全面小康的道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步,高校教育不仅要为同学们输送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要引领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更要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这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在高校教学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不仅为我们营造了更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当然还有更便利的学习条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亦是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全球化让我们认识了更大的世界,足不出户就可以漫步全球,查找我们想要的信息,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前提是我们会正确的使用手机,自控力很重要。多少学生把时间荒废在游戏和微博上,没有手机就难受,两分钟就得碰一次手机。大学不是高中,高中时老师时刻监督着抓得很严,而大学一切得靠自觉,自我约束真的很重要,但是也很难,我们刚到一个相对开放的自由环境,很容易管不住自己“飘”起来,况且还有高中老师的话语“大学就轻松了”攒动着我们躁动的小心脏,这好像都是大学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近几天华科大18名学生学分不达标被本专科刷爆网络,这样重点高校的学生应该有更强的自制力,而现在却被由本转专讽刺效果极强。这此次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在大学生活中所有的任务是学习,其次从各方面充实自己。偶尔玩一下游戏放松一下未尝不可,但要切记不可痴迷,我们要庆幸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浓厚的学习氛围,好的机会就要好好把握,好好学习去塑造自己的未来。
学风建设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更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在班会时,我们老师就说,特别是前几年过洋节现象特别严重,甚至在圣诞节之类的外国节日有关政府部门也会张灯结彩为别人庆祝,也许很多人不懂这些节日的含义,只是一味的跟着别人的脚步来刷存在感,就像别人这样做,我不这样做就好像不合群,赶不上节奏,害怕被别人嘲笑土,这些错误的思想。也有一些人对外国的节日熟记于心,而忘记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生活在中华大地,我们是炎黄子孙后代,我们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的影响还没有几个洋节日大吗?还不够深入人心吗?不过这些都不是,只是我们心理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呢?,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傲,我要更要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我们要知道一个中国护照,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祖国可以护你周全,祖国爱我们,我们更要爱祖国,从各个方面。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话,学风建设最重要的是依靠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做一个贴合时代的合格的大学生。
2023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直播观后感 篇3
为学习贯彻主席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科技三会”精神和主席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10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政府,邀请黄旭华、施一公、怀进鹏3位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并在新华网进行全国同步直播。
为及时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报告会精神,我校分别在行政办公楼418会议室及二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学校附院新大楼学术中心等地设立了分会场,组织师生集中和自行收看同步直播,参加收看的教师与学生达2000多人,科技工作群第一时间推送报告会内容。
黄旭华院士结合自身开展核潜艇研制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介绍了中国核潜艇事业如何在一穷二白情况下起家,克服严密技术封锁和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一个个顶尖技术难题,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展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通过核潜艇工作者“此生没有虚度”的人生评述和“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奋斗精神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施一公院士以自身的成长经历,生动阐述了学术品味、学术道德、学术道路的深刻内涵。他告诉大家走好科学研究之路,必须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要有独立人格,不可触碰学术道德底线。他鼓励同学们,科学研究是让人牵肠挂肚、茶饭不思、情有独钟的美好事业,要坚持走下去,从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路可走的焦灼,到柳暗花明、灵光乍现的起伏中体会从事科研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怀进鹏院士生动讲述了中国科学家明德楷模的感人故事,阐释了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师院士以全球视野研判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诠释了精神文化建设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以历史眼光关照中国现实,反思了科学精神缺失对中国发展的影响,阐明了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培植科学传统、涵养精神气质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治学与管理的体会,以四个关键词——视野、自律、想象力和梦想,勉励大家志存高远、求真唯实、大胆创新、筑梦圆梦。
报告会结束后,参与收看直播的老师和学生均感觉受益匪浅,纷纷表达了各自对此次科学道德宣讲的心得和感受。科技处组织参加报告会的师生填写了报告会反响情况及工作情况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