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范文【推荐4篇】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范文【推荐4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第一篇】
成人的学习是带有“功利性”的,如果他们不能很快看到学习的效果,就会封闭起学习的大门;同时,成人的学习又是“嵌入”的,需要将所学习的理论有机的嵌入到他们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中。所以需要一线教师从实践出发,一节一节课,一个一个小问题进行研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富有启发性的案例。
通过学习和研究,我对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其重要性有了更明晰的认识。现结合学习中的所想所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方式,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对象要均衡,争取给每个孩子踊跃表现的机会。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正如____所提出的那样: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只争朝夕往前赶,持之以恒加油干,珍视岗位、不负韶华,心无旁骛、负重前行,用实干实绩谱写教育新篇章,交出让学校和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的合格答卷。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第二篇】
寒期期间,读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也拨开了原本存于心中的一些迷雾,从而提高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学能力。我相信这些对于今后自己提高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能力会有所帮助。
下面我准备从自己实践的”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互动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
互动教学策略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互动等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下面以二年级”认识方向”一课说明运用互动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方向,形成空间观念。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多样,可以是提问式对话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是答问式对话,让学生提问教师来回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对话中教师边指导、边释疑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生生互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要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互相交流,通过交流提高对问题认识的深度。生生互动又可分为个体与个体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全体学生互动等。
与环境的互动:与环境互动的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
(二)有效提问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懂”就是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作 文 吧有效。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
”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真正要掌握数学的教学策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吸取新的观念,更重要的是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捕捉日常教学当中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并加以整理加工。虽然表面上这本书看完了,但是它留给我思考的空间还很大,我会时不时地翻阅此书,相信以后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第三篇】
本书所指的教学策略不仅仅停留在具体的方法或措施,还包括基于一定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下的整体谋划,同时,教学策略又不等同于教学理念和原则,它还包括实现这些理念和原则的具有操作性的措施。因此,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基于理念的整体教学谋划和具体教学活动措施的整合体。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的阅读学习,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领悟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真谛,掌握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策略。在阅读中,我也结合自己日常教学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发现在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深入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是带着全部的丰富性进入课堂的,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收获,必须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以及一定的调研。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教师需要在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找到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学习困难与学习任务的联系和差距,设计出帮助学生达成学习任务的基本活动和策略。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往往并不直接揭示所学的数学内容,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好的情境应具备指向性、思考性、探索性、方向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它不应被当作数学教学中引入学习的唯一方法,要考虑它的有效性。
三、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有效的提问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回答而且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提出只需要学生简单回忆就能回答的问题,还需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作出判断或评价。
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交流
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互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有:
给出学生思考和作出判断的时间;
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捕捉价值;
促进生生交流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
对学生出现的困难提供有效帮助;
有意识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乐于表达、善于反思等技能;
鼓励学生进行反思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真正掌握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表现,把握教学各个环节,并不断修正完善,相信经过不断总结,继续对本书研读,在教学工作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运用能有更大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第四篇】
本书共五个章节,分别是数学教学策略概述、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纵观全书,第一章作者提出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这是该书所提倡的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更是作者基于多年的实践研究,对于有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理念。在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理念下,该书对小学数学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做了细致分析,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主线、具体内容的要求及教学建议。对每一课程主线的教学策略的描述还有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和分析,既有面上的宏观把握,又有点上的具体分析,对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可谓是一本教学宝典。
一、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
教学策略既包括对教学任务开始执行之前的系统谋划,也包括教学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体现在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包括这样四个要素,教学课程目标、教学课程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活动的系列设计及教学策略。其中对于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的分析,将为确定学习内容及其教育价值提供基本依据。对于课程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分析,将为确定学生学习任务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系列学习、活动设计及教学策略。
目前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或者重视知识技能,忽视其他目标,或者简单的把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贴标签”或者面片面追求过程方法而造成知识技能缺失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基础上。于是设计既符合学生现实,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又富含数学意义的活动,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二、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是带着全部的丰富性进入课堂的,这不仅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情感等。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学生的学习困难等。要想真正的了解学生不仅仅依靠经验,还需要一定的调调研。调研的方式包括小测试、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就是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合理选择知识基础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同时,对学生作业分析和课堂观察也是很重要的。这些方法在教师的日常工作和学生教研中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最后对教研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三、对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
教师不仅考虑所教的内容,更要考虑内容背后蕴含的教学数学中的大的思想以及所学内容对于人发展所具有教育价值,包括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知识探索、形成或应用过程中的思维价值。学习过程当中对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价值。基于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分析,不断促进教师追问所教内容的价值,使得教师能在比较宽的视野下看待小学数学教学,认真思考每节课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在正确分析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能够清晰的表述单元的核心内容和某节课的教学重点。这就使得教学重点的确定不是仅仅凭借教师的感觉,而是基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所承载的教育价值的分析。
四、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的兴趣
教师应具备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策略兴趣,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所以教师必须爱护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进行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展示所思考的问题与学生经验的密切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吸引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实施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习的必要性;必要时教师应以多样化、直观化的方式呈现思考材料,更重要的是多方面展示数学的魅力,如数学发明和证明的全过程,既使学生体会到逻辑思维的力量,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火热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或者不同的思考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应选择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和学习环境,如信息如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为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力的思考工具。
五、促进课堂中的互动交流
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善于与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不仅仅依靠个人的自主建构,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不同个体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的。实际上思考和交流是交叉在一起的。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交流,学生首先面临向他人清晰而有信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挑战,这就需要他们预先组织自己的教学思维,这实际上是获得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深入理解的过程,同其他人的相互讨论,是使自己的策略和思想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的基本方法之一;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想法中学到东西,在讨论各种各样的想法中,学生将有机会看到别人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这些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并加以使用;通过仔细的听取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学生将学习成为有着批判眼光的思考者;学生还要将自己的语言与数学语言联系起来,这就为学习数学语言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欣赏数学语言的特点和力量。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策略促进课堂的互动交流,并促进学生在交流中进行交流中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全面参与。
徜徉在书的世界里,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读完这本书,我们把作者张丹在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和我们的智慧结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凝华,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