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汇聚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汇聚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第一篇】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四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德行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在读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我的感受特别深刻。

说真的,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找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体会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用什么样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可以决定你最终获得的是什么。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都不会拒绝得到他人的夸奖与赞扬。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学生得到老师的赏识会促使他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良好的自我评价,激励他们向老师所评价的方向发展。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孩子相比其他孩子稍显特殊。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小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太好,而且孩子的成绩也不理想,我也总会留他在学校补习,有时看他学不会,总会批评他几句,可我发现孩子总是无精打采,给他讲多少遍的知识还是不会,一批评他,他就会低着头。我转念一想,总是批评孩子,他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我开始尝试鼓励他,表扬他,每当他有一丁点的进步,我就会表扬他,慢慢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也对自己有了一些自信心,补习的知识也能学会一些了。我相信这样下去,这个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如果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体会二:平等、尊重、爱护。

老师在小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也是最公正无私的。老师要树立好一个完美的形象,就应该平等地对待班上每一个学生。当你和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时,不妨将学困生也叫上;当你和优生们在一起亲切交谈时,也不妨给学困生一丝微笑;当你在表扬优生时,不妨也给学困生一点鼓励。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呵护和安慰,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爱护。他们并不是一块朽木,也并不是什么都差,他们有许多的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他们心里也有一片绿荫,等待着我们去欣赏。

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魏书生、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啊!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第二篇】

在下列五道题中任选一道,字数不少于1500字。

1、谈谈你对高校教师职业的定位,并简要说明为什么。

2、有人将“优美”作为教师道德人格的最高境界,对此,你怎么看?

3、结合“师道尊严”这句古训,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公正原则的认识。

4、结合自己的想法,谈谈你对高校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的认识。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提供科学服务、引领社会向正确方向发展。所以为了实现我国大学的教育目标,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定要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教师的素质由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组成,高校教师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就是指品德。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是值得尊敬的,正所谓“见贤思齐”,他们潜意识里会去模仿教师,向教师看齐,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身直、心正、说话有修养、行为光明磊落。教师作为塑造他人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塑造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印象。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成为一名合格的灵魂塑造者。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崇高而清苦的职业,需要从业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强烈的事业心。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素质,对高校、教师、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高校加强师德整体建设的需要。校风是学校稳定的精神状态,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师质量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它主要体现为领导和机关的作风、教风、学风三方面。而师德建设对搞好高校校风起着示范、感染和影响作用。高水平的师德建设,可全面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的开展,可顺利地实现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战略目标。因而,师德建设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影响极大,只有切实加强师德整体建设,加强教师整体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为营造良好的校风提供保证。加强高校的整体师德建设关键在于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高校教师服务对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处于道德品质成长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促使着高校教师在职业实践上时刻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大学生在道德上具有极强的向师性。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权威,是道德的模范,因此,他们的知识才能、个性倾向、生活态度,极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活实践中,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真正成为学生的模范。大学生具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自我意识强,他们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死气沉沉的书本知识,却要求教师提供一个探索、研究和实践的宽松环境便于自身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时刻为学生发展着想的意识,用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面貌引导学生的发展。

3: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一个人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完成本质工作的基础,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条件,否则就无从谈起师德的其他方面。教师职业生活有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岗位是没有显赫地位、权利和财富的,教师的工作是无法严格量化与考查的。因而,教师的敬业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对此的要求也是高标准的。一个敬业的教师,会表现出是甘于平凡的,淡薄功名利禄的,是具有严肃认真工作态度,有职业“良心”的。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师教学任务不但履行了教师的社会义务,而且也能使其在平凡的劳动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教师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一种充满活力、平和而又充实的生活享受。教师产生功利思想是有的,急于求成的念头也肯定是不会少,功利思想有时候会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催化剂。只要我们认识到以上一些正确的指导思想,对自己的功利思想好好地加以引导,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一种心理加以积极利用。

4: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高校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社会里,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传统的职业素质关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高校教师需要建立符合时代的职业素质观。高校教师的专业应涵盖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目前高校教师职业晋升制度一般只局限于专业知识与研究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技能和社会服务重视不够。教师不仅要有学科方面专门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技能,更要有育人的知识与技能。

5: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的今天,金钱化对老师影响也十分严重:利益的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使一些人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诸如:不讲信用、违背契约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甚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滋生泛滥。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那么只有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抑制这种现象的蔓延。

6: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是创新教育的需要。教师在课改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新鲜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在工作中,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是每个教师工作所必需的条件。现代高校教育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自己内心的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第三篇】

恩格斯说过:“实际上,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进程中,教师起着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肩负着启迪智慧、教育后代、塑造新人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公正是人类的始终追求,是指一种社会关系状态。尽管人们对公正的理解,感觉和判断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会有不同,但构成“公正”的要素却为人们所公认:“平等”是公正的基本原则;“相同的情况同样对待”是公正的示例;现实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是衡量公正的尺度或具体内容。所谓教育公正,就是公正的根本要求在社会教育关系或教育过程中的实现。

教师职业道德公正,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物时能做到坚持原则,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合乎道理、抛弃私心杂念。教育的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师德的公正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学生群体千差万别,对待他们的公正态度是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只有这样,他们从公正、友好、人道的人际关系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看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因而产生公正、友好、人道的行为,养成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的良好习惯。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不管是赏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不管是赏是罚要使用同一尺度和标准,不能前后两样,因人而异,造成形式上和事实上的不公平,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损害教师形象。

只有具备公正的品德,才能坚持真理、平等待人、扬善除恶,求美去丑。教师的公正是与教师的良心密切联系的,两者共同指导教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才会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

二、师道尊严的现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两千多年来,子贡为孔子守丧、杨时“程门立雪”等尊师典故一直广为流传。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大体有三层含义:一是尊重老师,尊重知识;二是老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赢得学生敬重;三是通过种种礼仪规范确保其他社会成员尊敬老师。

在当今社会中,老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尊重,但师道尊严真的被肯定了吗?在现代社会,教育重点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艺,大学基本采用分专业、分班级、分批次的集中授课方式,学生或会认识老师,但老师未必认识学生。师生间缺乏共同信仰,更缺乏情感沟通,很难传承师道尊严的传统。同时随着中国教育体制官僚化现状和公共教育产业化倾向,以及部分教师品行不端、学术腐败、不安心“传道授业解惑”本职工作等不良现象,是侵蚀“师道尊严”的公害和毒瘤。孟子曾说:“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教师没有“自尊”,又何来“师道尊严”?今天,日益商品化的社会弱化了尊师重道的传统,颠覆了尊师的风尚和礼仪,学生逃课、上课睡觉、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的学生吵吵闹闹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发生了北京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辱师门”事件。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中华民族的腾飞,关键在教育,而老师是关键中的关键。为师不尊、为生不敬的不良风气会导致中国教育不仅会失去传统,还会失去未来。营造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大力发展教育,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根本保证,没有“师道尊严”的民族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民族。而如何重建“师道尊严”,是摆在我们青年教师面前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三、坚持公正性原则,重建师道尊严。

一个现代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尊严主要是靠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赢得的。有尊严的老师应该是公平的,不公平一定会使老师威信扫地。而公平又是法治的精髓,教师必须在公平问题上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公民来。公正是教师的一种美德,它表现为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一种高尚人格。公正好比一架天平衡量着教师行为的道德水准的高低,并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人格影响。教师具有公正的品质,无疑会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榜样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他们能够在这种作用下,培养公正的品格,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养成对社会、对他人采取公正的态度。

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修养和锻炼自己的品德。《论语·子路》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权威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能够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行为去教育、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因此,我们必须给师道尊严注入新的内容,构建新师道尊严,才能与新的师生关系相适应。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第四篇】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同时也使我接受了许多新理念,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学策略,为自己今后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添了一块基石。

1、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一种应然性的规范或准则,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还是一种实然性的品德,应当是教师应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与构建,并从理论到实践环节都给予明确的指引。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素质之魂。身为教师就要明确如何将职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实践,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教师。

2、爱岗敬业,时代对教师有着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化成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有了专业化的发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爱岗敬业。

3、“教师的爱好比一部车,感情是发动机,而理智是方向盘,教师的驾驭水平则取决于如何协调好二者。如果学生是乘车人,学生的美好人生、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我们的言行、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明确了理解如何爱学生。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高为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

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爱出“爱满天下”的陶氏风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

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扬高尚、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把正直宽容、不骄不狂视为做人的准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理解学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决问题。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第五篇】

题目:结合师德的公正性原则思考“师道尊严”。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第681班_北京化工大学_苗桂君。

论语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进程中,教师起着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肩负着启迪智慧、教育后代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未来。

师德具有公正性原则,教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平公正”,所谓公正是指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首要的、核心的价值目标。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内的扩展和延伸,教育公正是师德的重要范畴,教师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公正的最基本内容。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是指教师应该具有的高尚职业道德境界,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秉公办事的规则,是对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及处理各种关系符合公正的道德规范的要求。

师德的公正性原则,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职业生活中要秉公办事,要正直做人,正派处事,公平、合理地处理各种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坚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坚持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原则,即主张教师要设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个性和智力独特发展的教育。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公正原则,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公正观。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教育教学目的的制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育教学评价的进行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自觉贯彻教育公正的原则,自觉培养自己的公正品质,以自己的公正品质,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公正品质,以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教师的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点:

范自我,超越自我,为人师表;

第二,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的家境、相貌、性别、个性、成绩如何,不能对学生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向。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要坚持标准的统一、机会的均等、决策的民主和权利义务的对等。

第三,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教师在从事职业活动的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正、公平、民主、平等的原则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学生群体千差万别,对待他们的公正态度是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第四,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学生奖惩分明:教育公正不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所谓奖惩分明,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使用同一标准尺度,不能因人而异,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损害教师形象。

只有教师形成公正的价值信念,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榜样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他们能够在这种作用下,培养公正的品格,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受教育者才能实现人人公平,一视同仁,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教师会被尊重,即所谓师道尊严。师道”即老师理解的自然规律,包括人生和对自己特别熟悉领域的独到见解,尊严是指师者自尊,但尊严并非与师俱来的,而是由道而产生的。老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有良好的师德,有助于树立教师道德权威和尊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赢得学生敬重,如果缺乏道德权威和尊严的教师,则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失去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学生不容易服从教导。

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师道之根本,“身正”师尊之根本。如果教师能以此规范自身,治学育人,师严道尊有望已。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第六篇】

摘要:近几年来,师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认为世风日下,为师者道德败坏。但笔者不以为然,并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说明了有无数师德高尚的人民坚守在教育一线岗位上。笔者还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家校教育界限模糊的现象以及不少人民教师安于清贫、不忘教育事业等事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希望社会人士还教育以自由、尊重教育者的愿望。最后,笔者结合自身表达了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决心,为的是博得世人对于教师群体的尊重。

近年来,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所以新闻媒体更喜欢捕捉这方面的新闻来博人眼球。现在由于网络新闻的普及,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得到了加强,因而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新闻一发布几乎就能上头条,并且引起广泛关注。譬如某某老师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轻生,某某老师性侵女学生等等。这些负面新闻时不时地进入社会群众的眼线,一次又一次对教师职业道德操守提出了深深的拷问。与以往相比,我们教师在社会人士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作为教师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难免受人飞短流长。所以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真的下滑了吗?我以为不然,大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没有问题,只是新闻媒体将某些教师的反面形象夸大其词,以偏概全了。

我现在支教的学校,坐落于深山老林,校舍破落不堪,交通极为不便,但是在这里有19位乡村教师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学校不大,四个班共有213名学生。老师们说这里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会否有一天这个学校就不存在了;老师们还说这里的学生是多么纯朴,不受灯红酒绿的恶劣环境污染;老师们说以前每逢节假日师生一起去登山、野炊,上课时间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让老师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老师们说,这里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父母与子女一般,很多孩子在这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作为一个新老师,听到老教师们一脸满足地道出这一切,我觉得自己一心想要离开这里的想法过于自私了。这里位置偏僻,很难有人想象有一所学校就在这里存在了几十年了并且在当地人中的口碑是极好的。这里的早晨从早上5点就开始了,学生和老师们起床上早自习和进行早锻炼。由于校外荒无人烟,为了学生的安全和所有日常工作有秩序地进行,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时时刻刻要陪伴着学生,心里平常总是惦记着学生们吃不吃得好,穿不穿得暖,学没学进去。日常的工作要到每天晚上10点左右学生进入梦乡为止,这时大多数老师都可以安心入眠,但仍有一位值班老师要彻夜守护在学生宿舍的值班室内。我晚上也有值班的经历,我只记得一整个晚上上下眼皮打了无数次架,可是因为担心有突发状况,我的心一直是悬着的,不敢偷懒半刻。无数个静谧的夜晚,见证着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和无言的守候。有一天晚上,一个学生突然发病,那时是晚上11点多,值班老师遂联系好附近的诊所,连夜将学生背到诊所接受治疗,陪着学生打点滴等候其好转,彻夜难眠。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照顾得无微不至,我想学生的父母也不过如此了吧。这里经常会有以前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回来看望老师,他们说是老师帮助他们走出了大山,他们去了大城市可还是忘不了这里的老师对他们的好。如果要考察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的职业道德,我相信没人说什么负面的评价的。

在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教师坚守岗位,却拿着低廉的工资,有的甚至因为当地政府办事不力领不到工资;相当一部分老师被允诺授予编制,但是在很多地区编制却被偷偷转至他人名下或者被私下变卖;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职业自由受到家长干预,家长竟然可以有罢免老师的权利。有明理之人说道,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被推至道德的制高点,可是人民教师的地位实质上是低下的。在家校教育的界限日益模糊的今天,似乎谁都可以指责教师,这跟当年的文革有何区别?面对诸多指责,我想对社会人士们说,我们教师只是最为普通的人,我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如果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得以保障,那么跟我们谈职业道德修养岂不是太可笑了吗?如果教育不能回归原本自由的状态,那么教师在职业上就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想法,那么又何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是圣人,做不到完美无缺,所以在评价我们的职业道德时,请对我们多一点点宽容,少一点点偏见,这样我们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保留信心,才会觉得自己是被信赖的。

教学质量的好坏来自于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不仅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大量的风土人情、人物典故、奇闻轶事等,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因此,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注重自身锻炼,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理论修养。因此,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每个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当今的社会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承认我们还不够完美,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不接受以偏概全的诋毁,我们需要教育的自由,还教育以本来的面目。

如果社会人士给予我们教师群体足够的信赖,那么对于你们的指责我们欣然接受,并且针对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会对自己的师德孜孜以求,争取做一个新时代的好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新世纪的中国教育中去。就我而言,我会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诸位教育界同行共勉之:

1、加强理论学习,包括道德理论、师德规范以及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

2、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锤炼自己的职业素养。

3、向优秀看齐,在优秀教师的引领下规范自己的师德修养。

4、加强内省和慎独,也就是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自我监督意识。

5、教学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把教学堪称自己一生的事业为之执着奋斗。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的教育之路才刚刚拉开帷幕,但既然早已做好选择,那么我要做的便是让自己做得更好。不管外界对我们教师的评价多么极端,我都会安守本分,捍卫教育的尊严。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第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理论水准,于是利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从中知晓了许多新知识,懂得了许多新道理。无疑,这将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教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这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

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義在《续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未师矣。”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为人师道,端品为先”“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历史名句无不充分说明师德的重要性。“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高度概括,更强调了教师品德高尚的示范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也只有加强师德教育,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使教师满怀激情地组织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都能宽容和理解,并给以真诚的激励,营造出民主、温暖、健康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想象丰富而开阔,思维活跃而流畅,记忆快捷而有效。这显然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挖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信任,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并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更加主动地认识自己、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的发挥学习自觉性和提高学习效果。

师爱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学生耳闻目染教师的风范,同时感觉到被关注、被理解、被信任,自然就减少猜疑、狭隘、自私、自卑或狂妄,更多表现出坦荡、宽容、友好善良、乐观自信、通达、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在为人处世中,就会常获得积极而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些显然有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促进心理的健康。

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失误有弥补作用,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激励作用。教师也是人,谁能无过。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学生经常领受老师的无私关爱,他们就会用情感去过滤老师的失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才能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爱心会激励教师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价值。

同时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我想,师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人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祖国的栋梁。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四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德行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在读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我的感受特别深刻。

说真的,书中的实践篇比理论篇更吸引我的视线,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找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体会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用什么样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可以决定你最终获得的是什么。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都不会拒绝得到他人的夸奖与赞扬。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实践证明,学生得到老师的赏识会促使他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良好的自我评价,激励他们向老师所评价的方向发展。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孩子相比其他孩子稍显特殊。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小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太好,而且孩子的成绩也不理想,我也总会留他在学校补习,有时看他学不会,总会批评他几句,可我发现孩子总是无精打采,给他讲多少遍的知识还是不会,一批评他,他就会低着头。我转念一想,总是批评孩子,他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我开始尝试鼓励他,表扬他,每当他有一丁点的进步,我就会表扬他,慢慢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也对自己有了一些自信心,补习的知识也能学会一些了。我相信这样下去,这个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如果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体会二:平等、尊重、爱护。

老师在小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也是最公正无私的。老师要树立好一个完美的形象,就应该平等地对待班上每一个学生。当你和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时,不妨将学困生也叫上;当你和优生们在一起亲切交谈时,也不妨给学困生一丝微笑;当你在表扬优生时,不妨也给学困生一点鼓励。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呵护和安慰,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爱护。他们并不是一块朽木,也并不是什么都差,他们有许多的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他们心里也有一片绿荫,等待着我们去欣赏。

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言道:“不患贫患不均”,没有绝对的公正,但公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魏书生、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啊!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第八篇】

今天,我的心情十分愉快,心理也很轻松,觉得读一点什么,就拿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读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书中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现就我学到的知识与我的工作实际做一些比较,把心得体会做一下笔录。

师德将蕴含着无尽的价值,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它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正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教师职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抟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第二,师德影响、塑造人的心灵,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景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那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

第一,必须做到对学生负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去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沿途又红又专的方向前进,这是结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学生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学校和教师,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信息,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育成才。

第三,对社会负责,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总之,21世纪的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的是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富有使命感,具有国际视野,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

所以我现在止停留的现有水平上,是不能满足现在教育的需要的,只有不停的学习,不停的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赶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的教育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61 3093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