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生命读后感【实用9篇】
书中探讨了生命的本质与重塑的可能,激发了对未来的深刻思考,令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奇妙与无限可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重塑生命读后感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重塑生命读后感 篇1
逶迤苍茫的社下山,白墙青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庄重古朴,“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熠熠生辉。
这里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31日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31日上午他来到古田会议会址前,亲切接见与会全体代表,随后带领全体中央军委委员一起参观会址。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7次来到这里,大力倡导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古田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近现代史上,古田是中国重要的革命圣地。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即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会上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建党建军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重要论断的《调查工作》……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里,一件件文物、一组组数字,重现了党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峥嵘岁月,昭示着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走进古田会议会址,布置简朴庄重的会场、廊柱上战斗性鲜明的标语……革命前辈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让前来参观的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研修班成员林斐奕和冯燕娇深受触动。她们告诉记者:“置身其中,能清晰感知先辈们的奋斗足迹和他们坚守信仰的无穷力量。”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赋予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强大的军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90多年前,古田会议从肃清8种错误思想破题,人民军队由此“浴火重生”,走向“红旗漫卷”。85年后的2014年,还是这支雄师劲旅,又在这里重聚、思考、接力并走向全新起点,以整风精神解决问题,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和殷切嘱托言犹在耳。如今,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今天的古田,奏响了红色圣地、绿色发展的彩色交响曲,围绕红色旅游文旅康养试验区和红色培训产业,推动经济深度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杭县委副书记、古田管理中心主任邱伟勤说。
新时代新征程,在古田会议光芒照耀下,让我们从古田再出发,向着胜利再出发。
重塑生命读后感 篇2
1月14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铜陵代表团在合肥召开会议,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省“两院”工作报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在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担当作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奋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出席会议。市委书记丁纯主持会议。市领导胡启生、盛九江、刘亚东,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令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敏等参加会议。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审议意见。
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姚玉舟说,刚刚过去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立法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立法,加大法律实施监督力度,有力推进了依法治省,促进了法治安徽建设;省“两院”在省委坚强领导下,聚焦全省大局,坚持司法为民,依法履职尽责,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推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姚玉舟指出,过去的一年,铜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成绩来之不易,未来十分可期。希望铜陵瞄准目标、坚定信心、担当作为,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转型定力,认真谋划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稳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抢抓机遇,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平安法治铜陵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董开军在发言时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工作实事求是,提炼经验精辟深刻,部署任务明确具体,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充分契合安徽实际,是一个高举伟大旗帜、践行“两个维护”、彰显法治精神、饱含为民情怀的好报告。过去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开拓进取,着力增强制度保障,着力服务全省工作大局,着力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效。
董开军指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做好法院工作的重要保障。2019年,省高院坚持以监督促公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代表联络,持续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下一步,省高院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落实好本次省人代会各项部署和要求,更加自觉主动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认真履行好司法审判职能,加强执行长效机制建设,增强主动接受监督意识,持续服务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丁纯在审议时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坐标新要求新实践,定位准、落位实,思路清、文风实,是一个提振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过去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履职践行了初心使命,服务大局彰显了制度优势,关注民生恪守了为民情怀,自身建设展现了担当作为,体现出政治性、人民性、法治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有力带动了全省各级人大工作实现新发展。铜陵市将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向中心聚焦、为大局服务,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
重塑生命读后感 篇3
区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召开后,全区各单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本次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区委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何昭瑾:努力建设“四强”党校
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昭瑾表示,“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海淀全面进入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区委党校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以及区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两新两高”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调查研究以及决策咨询等各项工作稳步发展。为此,我们提出建设“政治性强、时代性强、实践性强、相融性强”“四强”党校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切实发挥党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为推动海淀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队伍保障。
甄蕾:做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甄蕾表示,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区卫生健康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结合海淀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立足自身工作职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定力,向着目标奋勇前进,推动海淀区卫生健康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区域创新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的篇章。“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命任务时不我待。在“十四五”开局之际,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将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全面实施健康海淀建设三项重大任务,不断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卫生健康服务新模式,持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着力打造健康传播新格局,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的卫生健康问题,做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赵寒: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赵寒表示,区委全会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区城市管理委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必胜信心,认真规划、扎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作。区城市管理委牢牢把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突破期,以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根治“大城市病”,消除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地区仍存在的“顽疾”,下大力气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全力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让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张彦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彦祥表示,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体现了中央和市委要求,符合海淀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期待,总体来看体现为高位谋划、高点定位、高效布局“三高”的鲜明特征,展现了区委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就我区体育工作来说,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锁定了发展路径。”区体育局将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技引领、坚持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为基本原则,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竞技体育水平显著提升、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冰雪运动发展更加深化、体育科技更加领先”为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发展动力,为坚持落实“两新两高”战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有力支撑。
重塑生命读后感 篇4
100年,重塑山河,崛起,必须自己争取。7月20日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青柚空间”暑期流动少年宫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准时抵达闻波社区开展以观看《100年重塑山河》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教育活动。
10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国家,列强贪婪蚕食,国土上人人自危;100年后,中国却已经成为一个复兴繁荣、强大振兴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将中国的声音传达四方。是什么使中国在100年间发生了如此巨变,我想,是那些曾在逆境中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国人,他们勇于抗争,将列强赶出中国大地;他们奋力建设,使中国从无到有;他们心系百姓,改革成果惠及民生。
在观看《100年重塑山河》的时候,我观察到每一个孩子都被视频讲述的内容深深吸引,聚精会神地观看,当观看到中国的交通四通八达的时候,孩子们都被中国强大便捷的交通网所叹服,此时他们会向彼此分享自己乘坐高铁或者其他交通工具去过的地方,看着他们兴奋讨论的样子,我不禁感叹祖国的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可以让百姓们真真切切感受得到、触摸得到、体会得到,从原来的交通落后,出行不便,再到随着中国交通建设一步步研发技术、克服重重阻难建成的如今强大密集便利联系的海陆空交通网,这巨大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惠及民生、便利人民。曾记得小时候做绿皮火车去北京要做一天一夜,到现在的高铁四个半小时即可到达;乘车半天走山路到现在的十几分钟过隧道……这些变化是我真真切切所体会到的,我也十分有幸能作为中国改革发展路上的见证者之一,见证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
曾记得,祖母总是跟我提及她没有上过学的遗憾,她说在那个年代,只求能吃饱肚子,有地方睡觉,哪里会有钱供他们读书。祖母讲的时候,眼中总会闪起点点泪光,小的时候不懂祖母为什么会哭,长大后后知后觉,这是祖母一辈子的遗憾,作为中国建国后出生的第一批人,祖母并没有赶上好光景,饥荒、贫穷、落后夺去了她上学读书的机会、也封堵了她实现梦想的道路。所以每当祖母看见我,总会叮嘱我好好学习,珍惜国家给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长大成材、报效国家。是呀,祖母的经历是那一代国人的普遍的生活印记,因为饥荒、贫穷、落后错过了个人发展的好时机,但是在百年变化的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享受着国家的义务教育,就像《100年重塑山河》中讲的那样,中国用自己的方式给人们提供规模宏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将庞大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了人口红利,而且随着中国教育的普及和进步,在中国教育下培养了愈来愈多的人才们,他们正在用毕生所学的知识,注入创新,结合中国实际去建设祖国,他们循着先人的踪迹、紧跟着前辈们的步伐,就像百年前救中国于危难的仁人志士们,如今的他们也在恪守着中华百年不变的精神积极建设祖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添砖加瓦。而未来,也必将有更多人接过父辈的旗帜,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造出新的奇迹,中国的新生力量将会代代相涌,永不消亡。
在本节拓展课中,我感受到了百年中国不懈努力的初心,是不惜一切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决心,是继续奋斗走好下一个百年的恒心。百年征程,重塑山河,使命中华,代代相传!
重塑生命读后感 篇5
“德”字起源于祭祀。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含义是指道路或者方向,右边是一条向下垂落的直线,垂直线的下方是一只眼睛,合起来表示目光向前直视。据专家考证,西周时将商朝的德字下面加了个“心”,意思是目正、心正、行正,三者皆正,方为有“德”。“天地之大德曰生”,今天,当我们从“德”的角度回望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道路,便不得不由衷地感叹:中国共产党,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大德者!
找到了一条光明道路。正如歌中所唱的:“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中国共产党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民族积贫积弱、磨难重重、受尽欺凌的旧中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是并没有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那个时候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最近热播的历史剧《觉醒年代》的导演张永新说,“我们查证的历史资料中的民国,绝不是某些人形容的一个风花雪月、满面春风的时代。那是一个饿殍遍地的时代,那是一个我们任人宰割的时代,那是一个被帝国主义欺凌、中国人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都是二等公民的时代。”军阀忙混战、国家被侵略、黎民不聊生……这样的惨痛局面让当时无数的仁人志士沉思:“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该往何处去?”为了彻底改变旧中国的面貌,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一群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为共同的信仰汇聚在一起,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出现了!正如青年毛泽东所写的:“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中国共产党既“西天取经”,又立足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百年来血与火的锤炼中,在一次次的失败与牺牲中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获得平等尊严才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把当初一盘散沙的中国重新团结起来。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建立了一个崭新国家。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新型国家。从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百代皆行秦政制”,中国2000年的历史不过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治乱循环,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康熙乾隆,无论谁做皇帝,无论盛世乱世,人民永远是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使到了民国,推翻了帝制,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人民头上依然压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华民族依然没有摆脱任人宰割、被外敌蹂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经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以往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此,中国人民才真正当家做主,真正站立起来了!今天的中国人,已过上了先烈们念兹在兹的新生活。但是请不要忘记,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新中国、新生活。
让一个古老民族重现青春、重拾自信。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辉煌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曾经一直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才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不断挨打受气,不断被霸凌、被歧视,让当时的国人感到技术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什么都不如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跌落到尘埃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开始,新中国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可以被侮辱被欺压的民族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移动支付、共享经济……今日的中国,正以雄厚的实力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中国人民重拾自信,中华民族重现青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美好理想。
以上三点,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大功大德。古人云:“大德者必受命”,“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在我们“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中,“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最大的德就是造福人民,只有大德者才能赢得人民的热爱和拥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告诫我们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像总书记一样,“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重塑生命读后感 篇6
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由负转正,成为全球低迷经济中难得的亮点。就在此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给企业发展增强了信心,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北海市委也召开了第十一届十次全会。在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第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后,我想从三个方面讲一讲个人看法:
一、坚定发展信心,争取更好成绩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海市路港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路港公司”)有信心助推北海发展奔腾向前的良好势头,今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的目标不会变,向海大道今年10月底基本建成通车的目标不会变,廉州湾大道如期开工、如期推进的目标不会变。
二、弘扬企业家精神,展现国企担当
今年春节过后,路港公司积极协调各方为复工做好施工材料采购储备、防疫物资储备、复工资料申报等准备工作,2月底,向海大道等重点项目率先实现100%复工。截至7月,公司已完成投资亿元。
虽然目前仍存在不少困难,但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更要充分发挥企业家锐意进取、笃定前行的精神,在保质保量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下功夫,在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产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发挥国企优势,实现发展新突破
路港公司将充分发挥国企优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开拓发展新局面。
(一)力保实现投资目标,服务我市发展大局
首先,要按计划抓紧以下重点在建项目施工:向海大道今年10月底实现基本建成通车、年底完工;廉州湾大道完成年度投资任务;铁山港固废处置场、铁山港污水管网工程(港务公司片区)、铁山港生活污水管网、滨海大道(跨铁路桥)工程I标等10个项目按期完工。
其次,要加快推进今年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按“四定”计划开工建设,合浦公馆石场项目要在年内开工投产。对于在年内开工有困难项目,要向县区政府、市发改委、财政等相关部门及时报告和汇报,对确需调整开工计划的项目要及时申请调整。
最后是全力推进北海港铁山港区3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啄罗作业区5号泊位工程、合浦至铁山港铁路、铁山港至啄罗铁路支线工程这4个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深入调研制订清单,破解历史遗留问题
首先,拖工10年之久的营闸路C段工程要继续推进复工建设,要在去年成功实现复工的基础上,乘胜追击,力争明年6月底全线建成通车。
其次,3次选址、搁置8年之久的铁山港工业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工程,去年开工建设,今年3月建成,在已经满足中石化项目环评验收和大检修需要的基础上,务必在今年9月竣工验收。
再次,中石化铁路专用线,自2012年12月开工,受征地拆迁、初步设计修编等影响,历时7年之久仍无法完工。要在去年5月完工、10月开通的基础上,抓紧推进项目的结算工作。
第四,铁山港区航道三期工程,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因南珠养殖的污染和征地清海等问题一直未能完工。下一步公司将加强向市交通、财政等部门和铁山港区政府沟通汇报,坚定按明年全部完工的目标推进工作。
最后,铁山港公共执法码头项目,于2018年底开工,但因吹填中转区用海问题未能解决,经多次与国家环保部与国家海洋局协调,2019年9月才得以正式开工,今年务必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
(三)加大力度拓宽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争取尽快安排市政道路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资金和补助资金;采用商业合作模式开展成熟经营性项目运作,既可不增加市政府举债和市财政负担,也能为企业和地方增加收入;对于条件成熟的半经营性项目,争取用PPP等模式建设和管理,以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和投产速度。
(四)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做细资产管理工作
根据市国资委下达的平台改革重点工作计划,提前做好谋划和配合工作,实现年内改革发展目标;继续完成对全资子公司、合资公司的投资入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合资公司的监管、运营等相关工作;强化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清查盘点并利用好现有资产,做到汰弱留强,提高资产收益。
(五)巩固脱贫扶贫成果,坚决打好打赢攻坚战
按照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知要求,今年8月底,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要全部达到“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标准,9月份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全面验收工作,各帮扶人要根据要求做好入户打卡等工作,与帮扶对象保持联系,及时掌握信息,做好返贫监测工作,巩固好脱贫扶贫成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路港公司要不断激发不懈拼搏的“精气神”,始终保持旺盛斗志和拼劲闯劲,以奋发有为的工作姿态,确保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推动北海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塑生命读后感 篇7
20__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__岁生日。1921至2021——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刻改变的伟大转折,镌刻下党带领人民坚定迈向复兴的丰功伟绩。
是我们的党,在风起云涌之时,不因流血而后退,化作指路的明灯,照亮着中国前进的道路,也是我们的党,变作航行的舵手,带领我们向幸福生活航行。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星火燎原到四海映红,从举步维艰到步履轻盈,从落后挨打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轨迹,一点点被印刻成民族印迹,一点点被铸造成中华灵魂。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踏平坎坷成大道,穿越烟云谱华章,在现代中国历谱写下了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以星星之火燎原大地,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从为人民服务到践行群众路线——这,便是我们的党坚韧的求索过程。
中华民族近代百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变迁深刻昭示: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才能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践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奉献。这就决定了我们干事业必须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群众的利益是无小事的。
历史选择了党的领导下的中国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味着中国所行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一条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路,是一条充满梦想的道路,是一条符合群众路线的阳光大道。
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效的组织动员群众的主动参与,更要注意工作成果让人民群众共同分享。只有这样,群众路线才有旺盛的生命力。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牢牢抓住并充分运用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秘诀。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选择。
重塑生命读后感 篇8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代表中华民族独特品格的精神标识。作为引领中华民族历经艰难斗争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起,就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如何对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进程中始终萦绕的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一精辟论述,可以说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我们在新的历史征途上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指南。
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秉持的科学态度
有一种疑问:中国共产党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的反传统思想文化背景下诞生的,新中国建立后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又造成了极大破坏,怎么能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呢?回答这一疑问,需要坚持历史的观点、确立时代的眼光,即从党走过的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从党肩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使命中进行本质性的审视。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对国情认识和把握的逐步深化,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如何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从党成立早期革命思维和行为下的激烈批判,到执政思维和行为下的理性对待,再到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党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不平凡历程,既反映了时代主题的转换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对党的深刻影响,又体现了党的思想认识的不断与时俱进。而就本质和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人的确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彻底割裂,而是对其腐朽落后东西的无情批判和摒弃,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领导人,大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哺育的知识分子,加上党成立之后即肩负起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而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评价在党内特别是早期领导人中占居主导。陈独秀认为:“国故、孔教、帝制,本来是三位一体”,“像这样的文化,不但没有维护的必要,还应令他速死。”瞿秋白写道:“中国的旧社会旧文化是什么?是宗法社会的文化,装满着一大堆的礼教纲常,固守着无量数的文章词赋;礼教纲常其实是束缚人性的利器、文章词赋也其实是贵族淫昏的粉饰。”由于党正处在成立早期,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文化主张和思想体系,早期领导人表现出来的这种对传统文化给以否定性批判的态度尽管有些过激,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是积极的也是必需的。因为没有这种批判,也就不会有思想解放和以后的创新发展。党的早期领导人也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教育背景和国学素养,在对影响社会进步的旧思想旧制度进行抨击的同时并没有割断传统文化的“根”“魂”和精神命脉。
随着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不断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延续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愈益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逐步走向成熟与自信。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的任务。他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一重要论述,不啻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的著名演讲中,更加凝练地指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正是由于确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扬弃性继承的科学态度,形成了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引领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辉煌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虽然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但是就本质和总体而言,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我们党仍然坚持了批判地继承的科学态度。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双百”方针。同年8月,他在同音乐工作者谈话中强调,外国的一切科学原理和长处都要学,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创造出中国独特的新东西”。可以说,立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是毛泽东在中外文化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60年代初期,毛泽东多次谈到,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他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主要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有人民的东西,有反封建的东西。”况且“封建主义的东西也不全是坏的”,“反封建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全部可以无批判地利用的。”这样一种科学分析,从总体上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和倡导的科学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上,升华到一个新的认识制高点。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评价,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愈益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正是在这种民族文化自信,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广阔的传承与弘扬空间,正在不断释放出凝魂聚力、提神扬气的时代价值。
纵观我们党走过的90多年的光辉历程,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的态度,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扬弃性继承。这就是加以科学总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立足现实、为我所用。二是创造性转化。这就是深入挖掘和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转化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三是创新性发展。这就是着眼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优秀文化基因大力弘扬起来,使之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光大。
重塑生命读后感 篇9
文化是民族的身份特征和灵魂血脉,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实践智慧和历史记忆,维系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命运。任何一个有文化自觉意识的民族都会珍视自己的文化,高度认同自己文化的价值,精心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对自己文化的发展前途满怀信心。这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心态和坚定信念就是文化自信。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培育了辉煌灿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并对自己的文化高度珍视,充满自豪。但近代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有的中国人曾一度对民族文化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迷茫。回望这一文化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振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担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贡献,中华民族才走出了文化迷茫,重振文化自信,追求文化自强。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的愿景,为重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国力和心理基础。文化境遇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相互依托,没有民族的独立和国力的强盛,就不可能有文化的自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始终居于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此涵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但鸦片战争以后,在饱受列强欺辱、奴役后,有的中国人逐步丧失了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正是中华民族国运衰微、惨遭欺凌,在文化方面陷入困顿迷茫的境遇下登上历史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使命的。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找到了一条异于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终结了中华民族受宰制、受奴役、受屈辱的命运,把落后挨打、被列强视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用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诠释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为重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国力和心理基础。
第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清泉活水,激活了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为重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现实依据。中华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清代以后,封建统治者的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所导致的文化封闭不仅窒息了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也遮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视野。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古老的文化已难以承担起为民族安身立命和救亡图存提供智力支撑以及方向引领的使命,中华民族被迫从域外先进文化中苦苦寻求民族救赎的智慧和药方。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和中国共产党登场,才出现了希望的曙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积极引领和实践先进文化,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观照并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运用中国文化诠释和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出生机活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也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嬗变,为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和现实依据。
第三,中国共产党创新培育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族精神,激发了民族精神的巨大能量,增强了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彰显民族精神气象和性格特质的文化依托,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和动力之源。中国共产党在担当历史使命的进程中,一方面自觉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科学精神注入民族精神之中,创新培育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为表现形式、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的当代形态,为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充分发挥了民族精神的文化功能,也增强了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培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为重振中国文化自信培植和积淀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基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是富有文化创造力的民族,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绵延古今的中华文化,不仅支撑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认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文化落伍的历史境遇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在担当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大任的同时,也自觉地担负起延续发展和复兴民族文化的使命。既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富强和复兴提供了智慧滋养、智力支撑和方向引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为重振民族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智慧和方法,为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文化向何处去,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也一直是让中国人纠结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对于这两大难题,五四运动以后,无论是文化保守主义还是文化激进主义都没能作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回答。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在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进程中也一直在探索民族文化发展之道。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到了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智慧与方法,先后悟出了“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方针和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确立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价值目标,明确了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为重振中华文化自信提供了理想和信念。
中华民族走出文化迷茫、告别文化自卑、经历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追求文化自强的历史逻辑昭示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担当,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民族文化的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