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精彩4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电影《甲午大海战》观后感(精彩4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第一篇】
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对于甲午海战,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已经预知那段清王朝末期的屈辱史,知道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知道他们或生或死,或壮烈,或无奈。毕竟,那不是一段光明的结局和美好的命运,令人心有不甘又于心不忍。
电影中的两个片段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其一是慈禧太后为维护疆土而允许购进洋兵器。当时的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说:“大清祖训有个规矩,各代皇上,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这个时候的慈禧太后大概是真的想守住大清的江山吧。其二是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光绪皇帝坐在颐和园石船前,崩溃重复着当年慈禧太后的话,痛哭着喊道“一千八百里江山呐。”此时的他是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痛哭。
甲午战争之前的中国、俄国和英国并成为远东的三大帝国。然而,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皇帝不过是傀儡,地方政权割据混战,底层老百姓浑浑噩噩,外国列强肆意侵略中国,逼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为了中国唯一的选择。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长江,令人感到多么悲愤和焦急。
甲午海战是日本为扩大疆土,侵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一个幌子。1894年,中国农历甲午年,甲午海战爆发,九个月的海战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进入谈判阶段,李鸿章赴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我们在中学时代便默记数次,烂熟于心——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日本趁此机会侵占了钓鱼岛。这些短语,数字在记忆的最深处沉浮,稍作提醒,便能条件反射般的背诵出来,再想到后来的抗日战争,我们就更加知道日本的无耻。然而,这些都不是立体的。这些短语、数字只是记载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永远都不能体会那段早已作古的甲午风云是多么苍凉,多么壮烈,多么的无可奈何。
经过这场战争,两个国家的命运从此改变,日本征服了它曾经引以为傲的老师,野心勃勃的登上了亚洲第一的宝座,而清王朝却更加一蹶不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印迹更深,国家屈辱,人民更苦。
电影的好处就是能使我们以影像的方式来重温那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特效至少能让我们触摸到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大海战的轮廓。原来,战争是如此血腥,如此残酷,又如此荒谬,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曾经的同学现在兵戎相见,战争中就是如此。
电影中最让我震惊的是清王朝腐败的程度。其实清王朝在一开始是支持海军建设的,这毕竟有助于国家的强大,但是到了后期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国家层面的差距,北洋水师七年未添一弹,在正在战斗的军舰上,打到最后,发出去的炮弹竟是训练用弹。用于海军建设的军费被慈禧太后拿来用作寿辰经费,这边将士十分着急,那边慈禧十分悠然自得,这是多么鲜明的反差呀!反观日本,在明治天皇的以身作作则,天皇甚至为了筹集军费每天只吃一顿饭,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毅然捐给国家,只为壮大日本的海军实力,日本的海军力量迅速增强。也许在这就注定了那场战争的成败。腐败的贵族只为享乐,只为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任凭海军将领如何优秀,都无法拯救这个堕落的王朝,一众贵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落。
看着电影一开始时福州船政学堂那群给予了中国希望的海军学子,看着少年邓世昌那意气风华的面貌,我感到了阵阵温暖,要是大清朝有更多有志气有朝气有骨气的爱国青年,那就不会出现后来鲁迅笔下那么多浑浑噩噩的人,这个国家便有了希望,但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他们必然也是注定的命运,在这个封建的王朝中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有心但也无力,怎么能拯救从制度上已经腐败的王朝了。当电影结束,那背景音乐慢慢响起时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该反思,该疼惜,还是该怎么。
历史不能被忘记,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忘记了自己屈辱历史的民族更是无法崛起,那屈辱的历史我们记着,这是我们崛起的伟大动力。那段已经逝去的旧时光,曾经壮烈,曾经悲凉,曾经屈辱,曾经惨痛,曾经惊天动地,曾经无可奈何,尽管已化作烟云,却尤未消散。虽然那片海现在十分的平静。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也许那段看似荒唐的历史就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着我们,经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在惊人的相似中制造再一次的荒唐、执迷、无可奈何,只有时常重温过去,晨昏定省,方能让过去永远过去。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第二篇】
电影《甲午大海战》通过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向观众展示了一段悲壮的历史篇章。这部电影不仅让人回忆起1894年的甲午战争,还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内忧外患和军民的英勇抗争。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邓世昌的英勇牺牲,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都深刻地触动了观众的情感。
电影中的情感高潮部分,如邓世昌在“致远号”沉没前的英勇行为,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都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此外,电影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如慈禧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以及官员们的贪污行为,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电影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让观众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抗争和牺牲。电影通过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形象,传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比展示了中国与日本在军事和技术上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如何影响了战争的结果。这种对比不仅让人反思当时中国的落后状态,也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从中汲取教训,以免历史重演。
总的来说,电影《甲午大海战》通过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深刻理解了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原因。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警示,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从中汲取教训,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同时,电影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第三篇】
今天已经是来到八高的第四天了,逐渐适应了忙碌的军训生活。与同学们相处也更加和谐融洽了。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军训,晚上所有高一新生聚集在操场上观看国防电影《甲午大海战》。我想,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顾名思义,影片是讲中日甲午战争。“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这场当时世界上第一次铁甲舰海战,就决定了中日两国数十年之后的命运。中国惨白,《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了日本,这为当时已伤痕累累的中国又添了一道巨大的伤疤,洋务运动因此宣告破产。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代英雄邓世昌势与敌舰同沉,结果含恨而终,以身殉国。
那是一段多么屈辱的岁月,但想到那些牺牲的烈士,又觉得热泪盈眶。再回想其实多年前,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伟大的胜利,我们也细化了百年来的耻辱,自立自强。
再看如今,这个巨人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感受着世界的变化,领导着亚洲走向繁荣。她沉稳善良,她和平友爱。虽然她还有不足,但我十分热爱她。
一百二十年前,中国的舰队壮烈成仁;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的舰队在我国领海较矮地巡航!我们十四亿人都在见证她的成长,看着她离完美近一步,再近一步。加油,中国!中国梦!我的梦!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第四篇】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甲午战争改编的。
这部电影从主演邓世昌的童年说起:1877年,邓世昌的同学们怀着强国的梦想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几年后,邓世昌到欧洲,带着中国第一只铁甲船接他们回国了。这些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到了祖国,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当时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已经非常:慈禧太后的60大寿所用的银子竟是海军的军饷;朝廷因修颐和园而无力购买英国一艘新式的军舰,而日本却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购买下了这艘军舰,命名为“吉野号”。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邓世昌驾着“致远”号随舰队驶向前线。大战之中,邓世昌率领水兵奋勇作战,而他们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爆炸。无奈之下,邓世昌驾驶“致远号”撞向“吉野号”,决心与“致远号”共存亡。在敌舰上百门快速炮的轰击下,“致远”号终于沉没,邓世昌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波涛……
北洋水师战败了,而此时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过她的60大寿,置海军们的生死于不顾。
最后,清朝签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并赔偿白银二亿两。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不能忘记在甲午战争中战死的英雄们,不能忘记清政府所造成的后果。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