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参考10篇】
赣州市博物馆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珍贵文物引人入胜,令人对地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难以忘怀?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1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赣州的博物馆。
一进门,我们就看见了许多有趣的地方。首先,我们来到了“恐龙奇观”,它的名字就能引起我们许多的好奇心。一走进去,你就能看见一只很大的机械龙站在那里欢迎你的到来。继续向前走,你会看见很多恐龙骨架,比如:霸王龙、翼龙、三角龙等。再往前走一点,你能看见有一个像望远镜的东西,旁边立了牌子,上面写着:一起来感受一下恐龙的视觉吧!把眼睛凑上去一看,你便会发现恐龙的视觉和我们人类的视觉有很大的区别,恐龙的视觉要比人类的视觉好很多。接着,我们来到了植物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都来自世界各个地区。首先你会看到来自沙漠的植物,那里温度很高,有种身临沙漠的感觉。你在那能看到仙人掌、仙人球,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仙人掌,一眼望去,那些仙人掌就像一位优雅的舞者一样,摆着各种姿势。其次,在另一边你能看见那里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水帘洞”三个字,走进去你便会被烟雾围绕,你还会发现那里有一道瀑布,在里面你会感到就像是来到了仙境一般。
逛了一圈你会感到心情格外的愉快,大家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看一看。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2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十周年成果展。走进展馆,一种庄严而又神圣的感觉油然而起:整个博物馆古朴、典雅、气势恢宏。馆内摆放的每件文物都令我叹为观止!其中最让我震撼和难忘的便是二号馆“红土圣地”——红色印记!刚走近博物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幅主题为“光辉历程”的画卷,只见画上密密麻麻刻满了从1921年到现今发行的各种纸币,面额达数百万元之多!好似一部金融发展史……
接下来,我们乘坐电梯来到二楼。哇!好多伟人!有毛泽东、邓小平等。他们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正向我们挥手致意。如此巨型的雕像竟能做得惟妙惟肖,真让人惊叹啊!然后,我们顺着左边的路径继续前进。不久,看到了一座名叫“八一起义”的雕塑。那壮丽的场景吸引住了我们。那两个打扮时髦、威风凛凛的女战士被一个身穿军装的男战士紧紧搂着肩膀,两个人都充满自信、坚定的目光注视着远方,手握钢枪的另一位女同志则拿着刺刀直指前方,两双锐利的眼睛仿佛可以穿透空间,给予敌人重创。顿时,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想,他们如此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精神也值得我学习呀!我对“崇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往右拐去,我看到了许多农具,包括镰刀、锄头、镢头等工具。原来这些老式农具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过去了。但我相信它们会永远铭记革命者所付出的代价与努力!再往前走,又看到了几张泛黄的报纸,《新华日报》等报刊散落在四处,字迹模糊,难辨真假,颇显陈旧。仔细端详,恍惚还依稀可见当初报纸封面上那鲜明醒目的标题:为人民服务!这六个大字刻画得淋漓尽致,好像在告诉世界要关爱民众,保卫家园!
最后,便到了三楼,三楼的展品丰富极了,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示清朝至抗战时期所用的各类武器。除枪支弹药外,还有马匹、火炮等。瞧,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宝剑,从宋朝的,到明朝的,到清朝的,甚至还有唐朝的呢!我实在太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奋了!他们虽没有机械化,却能创造出如此璀璨夺目的奇迹!随后,我们又欣赏了国画和瓷器。特别是瓷器,因为它距离我们很遥远,一般人只能望洋兴叹了!据说,青花瓷已是国际公认的珍贵瓷种,备受人们喜爱。青花瓷早于唐朝成熟,烧制技术逐渐完善,并趋向繁荣。以后历经五代和北宋,于南宋时期臻于成熟。产品有梅子青、豆青、粉青釉等,釉色以梅子青为最好。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3
上周五,我们去了博物馆参观。
在博物馆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古代的一些文字和图片,比如:我们淄川天然形成的蛤蟆石,雄伟的马鞍山……在一楼看到了一些陶器和一些关于未来的图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机器人和人合成的“人”,那个图上面画了一个人:一半是机器,一半是人的身体,上面还写了一些关于这张图片的介绍。
来到二楼,我知道了我的家乡也有许多名胜古迹,比如像:峨庄的昭阳洞,洪山的蒲松龄故居……二楼还有许多古代时用的一些兵器和一些白银币,古钱……其中我最喜欢古代时用的兵器,比如:刀、枪、剑、戟……
三楼是最好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电脑,还有一些:鲁班木球、猜生肖、测发电力、磁力乒乓球、滚珠子、节能灯、融合镜……可好玩了,其中我最爱玩的是鲁班木球,虽然很难拼,但我也拼起来了一个。
这个博物馆真有趣呀!
参观博物馆让我知道了许多科学道理,比如,像电脑里的一些游戏给了我一些启示:不能乱杀野生动物,不要乱砍树木,不能随地吐痰……在玩节能灯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要少用电。在玩测电力的时候我知道了:手心的汗越多,放电的可能性就越大。
参观完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专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望。
今天,爸爸带我去博物馆参观海洋生物。博物馆位于城市市的西面,走进博物馆,看到的是海洋生物的各种介绍。在这些海洋生物中,其中我对鲨鱼最感兴趣。
鲨鱼标本的体形比较小,他的眼睛像小的白化石一样,我还知道鲨鱼眼睛视力很不好他几乎看不到东西。但他有敏捷的嗅觉性。
你们知道为什么在沙漠可以看到海市蜃楼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因为沙漠的阳光很强烈,阳光反射过来,就形成了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就像在杯子里倒水,然后把筷子放到杯子里,在外面朝里面看,筷子就像被折断了一样,海市蜃楼跟这个的原理是一样的。
在人山人海的博物馆内,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有鳄鱼,鲨鱼,热带鱼,等等等等,我就不一一向你们介绍了。你没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博物馆看看哦!哪里会让你懂得许多知识的,不要错过这大好机会哦!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4
在我研一的时候,班级就有组织一起去参观海昏侯墓的成果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之后也一直没有机会,今天学院党委组织教师一同参观也算了了这个遗憾。
海昏侯墓是迄今发现的西汉时期保存得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祭祀体系最完备的汉列侯墓园,他的殉葬规格,在江西省是最高的,出土的文物也是最多的,种类也是最全的,艺术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据不完全统计,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两万余件,品类囊括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陶瓷器、简牍竹编、草编等,另外五铢钱200万余枚。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金器,仅仅金饼就有近200枚,还有罕见的马蹄金、金板等。金光灿灿、令人目眩。
其实我是有点偏爱汉朝的,因为汉朝有敢于宣扬“革命”的儒生辕固生,汉朝有揭本朝开国和当朝皇帝之短的司马迁,汉朝有作《问孔》《刺孟》的王充,汉朝有乐府,汉朝有建安风骨。因此我对海昏侯墓有兴趣,是有对汉朝的那份偏爱在。虽然如此,海昏侯墓也是非常值得参观的呢,不仅能看到汉朝的马蹄金,汉朝的五铢钱,汉朝的玉器,汉朝的灯具,由于墓主人是个“土豪藏友”,还能看到西周、东周的东西。
看了一圈,我最喜欢的是这件博山炉,展览墙上附的汉诗也很好: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朕。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叹。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参观完海昏侯墓,往上走一楼到了革命历史博物馆,橱窗里陈列着一件件红军的物品,破旧的军帽,残旧的军旗,生了锈的军号,漏了洞的草鞋……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展品,江西作为革命的摇篮,有多少志士红军为中国的今天战斗,奔走,不惜牺牲生命,看到这里,我心中激情澎湃,那一个个橱窗里向我们述说着它们的历程,它们的所见所闻。那一幅幅感人的抗战画卷,一具具逼真而让人热血的战士模型,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表明为保卫国土而战,他们不辱他们的使命,用一切向祖国和人民证明着他们的赤胆忠心。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铸造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去继续建设她,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富强。
来南昌已经7年了,这趟参观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江西的文化历史,更加加深了我对这片红色土地的情怀,我庆幸我能在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以上是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5
参观赣州市博物馆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被博物馆中所展示的丰富历史文化所震撼。从古代的器物、绘画、陶瓷等珍品,到现代的自然历史展品,博物馆的收藏令人目不暇接。这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人类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也有了更深的敬仰。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于赣州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古代的陶器到现代的科技成果,我感受到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的脉搏。同时,我也被博物馆的细致和精心所感动。每一件展品都被详尽地标注和保护,这让我对于博物馆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敬意和赞赏。
博物馆的参观也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历史和文化的问题。我对于古代人类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感到好奇,同时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变革有了更深的思考。我认为,博物馆是保存历史和文化的宝库,也是启发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的场所。
总的来说,参观赣州市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也对于博物馆的价值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将这次参观的经历作为宝贵的财富,不断学习、进步,为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做出更大的贡献。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6
赣州博物馆,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在我们社联秘书部部长的带领下就去过一次,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去博物馆,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和氛围下去仔细观看和欣赏摆放在哪里的文物。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当时用手机拍摄的,赣州市博物馆·城展馆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兴国中路南侧(市政中心对面)。建筑西部为博物馆展厅和文物库存,东部为城市规划展示馆。
赣州市博物馆·城展馆于2009年开放,赣州市博物馆设有两层,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以文物、实物、史料展示等方式,从远古时期到民国,从赣南人民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浓缩了赣州五千多年的历史。
据了解赣州市博物馆拥有6件国家一级文物,3件国家级文物,均为镇馆之宝,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赣州市博物馆脉络清晰地展示赣南特有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通过一件件古物、一尊尊塑像、一个个场景再现„„向世人重现了一段段或精彩或悲痛或辉煌的历史。赣州博物馆我们先去的是西亭,穿过序厅,仿佛又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在这里,人们可以按时间顺序了解赣州从古至今的一段段沧桑的历史。最先开始展出的是元谋时期的一些仿真人的一些生活和生产场景。同样我以为拍了一组照片,说实话,这些照片我都是在不被工作人员发现的情况下偷拍的。不过拿出来还是和老师分享一下。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我也可以带领我的部下再次去观看一下,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氛围。从陈列展出的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龟化石,能了解赣南的地理地貌、地质条件;赣州市地貌大沙盘,直观、立体地展示了整个赣南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在客家文化发展的主线上,展出的400多件珍贵历史文物,重现了赣南从有人类开始,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两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
客家摇篮——赣州
走进一层“客家摇篮——赣州”序厅,正对着大门的墙壁雕刻着反映客家生活和文化的浮雕,浮雕前方一条舞动着的红背带闯进每个走入博物馆人的眼帘,红背带从上空蜿蜒向下流动,客家母亲就是用这样的红背带传承着一代代客家子民。
一个个客家先民迁入赣南的主题,分别从定居、形成、成长、壮大客家民系,以及客家民系形成后,向外迁徙、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些珍贵的史料大部分是赣南各县(市)博物馆的馆藏,其中很多从未和市民见过面。一层展厅的最后一部分是展示赣南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在这里,人们能够参观到有着浓郁赣南特色的傩舞面具、被联合国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的纸扎艺术的东河戏剧、采茶戏的剧目、客家人的衣鞋帽以及客家人祭祖、婚娶的场景复原。
永远的光荣——赣州人民革命史
走进市博物馆的第二层,序厅,一座由印章、宪法、党旗等组成的巨型雕塑,综合反映了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重现了赣南人民革命史最辉煌的时刻——建立了一个新政权,中国现代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走进“永远的光荣——赣州人民革命史”,展厅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电视投影、电视屏幕等高科技手段,以及等比例的历史人物硅胶塑像场景复原手法,形象地再现了1919年至1949年30年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苦的战斗环境,表现出赣南英雄儿女不怕牺牲投身革命的精神。
在二层红色展区的最后部分,展出的是赣南参加红军的人数,以及为建立新中国捐躯的烈士和赣南人民值得骄傲的赣南籍开国将军的图片展示。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红色展区最后一部分,其有几块玻璃地板里面是红色的几个大字:踏着革命的先烈前进。当时我就被此震撼了,想要往前走,却又止步不前,因为当时我觉得那种庄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值得被尊敬的。
赣州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共四层,布展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每一层都采用高科技手段,将幻影成像、动态模型、电子翻书、多通道LED数字演示、3D弧幕影院等现代声、光、电技术,通过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模型,将古典秀雅的宋城文化,以及现代名城的雄伟蓝图,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只是去了一层的展厅。
在一层的赣州市总体规划模型展厅(也就是东厅),一个巨大的赣州市总体规划模型沙盘吸引了记者的全部注意力,这个沙盘反映了2006年到20xx年赣州中心城区的总体规划,是整个城展馆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沙盘完全按城市规划制作而成,三个核心区,即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创新区;六个边缘组团,一条金脊、三江六岸、赣州之星„„逼真形象地描绘出未来赣州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城市的面貌。
在临走之前,我们还在那个意见册子上给了一个好评,并且还加上了到此一游的痕迹。真希望有机会在去一次,期待这一天。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7
客家是汉族一支人口超亿重要的民系,源在中原。赣南自古至近代五口通商和粤汉铁路通车之前,一直是沟通中原与闽粤及延伸至海外的主要孔道,素称“五岭之要会,闽粤之咽喉”。赣南客家主源7个时期的南迁和回迁汉族人:
一,汉人南迁始于先秦,客家先民及其文化发端于秦汉。二,始于东晋,因五胡乱华,有部分入九江至鄱阳湖或溯赣江而至赣南。赣南是客家最早聚居地和发祥地即客家摇篮。三,肇于唐末,主因黄巢农民运动横扫河南至华南一线以东地区。四,起于宋高宗南渡,赣南增设6县,客家两宋于赣闽粤发展壮大。五,自明末清初,赣南又增设崇义、定南、长宁等16县。六,从清同治年间起,不少客家分迁于广东南路和海南等地,而参与太平天国运动者在天京陷落后多逃匿边远山区甚至远走异国他乡。七,是抗日时期,广东大批难民涌入赣州城及南片诸县定居,成为加入客家阵营“新群体”。
汉人徙居前,赣南是林荫深郁、瘴气弥漫、猛兽肆行的蛮荒地,时居少量的古越畲瑶等土著族。客家在这相对封闭的空间生存和发展,其文化活动表现,除因顺应和改造移垦环境而须吸纳土著族文化之长外,更多的是客观上促使了对中原文化传统的固守与承袭。
客家摇篮——赣州(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客家人占赣州总人口的95%以上。
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在赣州这片热土上开拓耕耘,浸润了赣州奇山秀水的灵性,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客家文化,生成了多姿多彩的客家风情。赣南客家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息与共,创造了独特的民居围屋和客家民俗和历史文化。其古朴浓郁的文化世代相传源远流长,自成一脉的族群为世人所瞩目。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流芳古今。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8
赣州市博物馆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我被博物馆的展品所吸引。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瓷器等,这些文物反映了赣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参观这些展品,让我对赣州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被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所吸引。博物馆的展览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赣州的历史文化,还有自然科学、古生物等展览。这些展览内容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对科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被博物馆的服务所吸引。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友好,提供了周到的服务,让我感到非常温馨。同时,博物馆的设施也非常完善,让我在参观过程中感到非常舒适和方便。
总的来说,我对赣州市博物馆的参观体验非常满意。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对赣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科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被博物馆的服务和设施所吸引,这让我对博物馆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相信,赣州市博物馆会成为我未来学习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9
今年9月4日,有幸参访了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亲历了一次品读赣州的文化之旅。赣州市博物馆坐落在该市章贡区赣康路的阳明国际大厦北邻,与城市中央公园相望。它的北侧分别聚集了赣州大剧院、赣州文化馆、赣州图书馆,这四座高大时尚建筑群,打造了赣州的主流文化阵地,成为了赣州文化的新坐标。赣州市博物馆由三个巨型不规则几何建筑体组成,空间布局严谨,造型独特,简约而不失大气,彰显着时代力量,现代感十足,为这座千年城市增添了几多青春靓丽色彩。正大门在主体建筑物中间一内凹三角玻璃幕墙下,大门下台阶入口处安放有两尊威武的石狮子,台阶中央的石碑上依次雕刻有“赣州博物馆”五个篆书大字,台阶两旁是破浪造型的花带,匠心独具的设计让顺势而上的入口台阶显得庄严厚重。当天参访时,该博物馆刚举办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成就展”,大门入口还摆放有红色的主题标识牌坊和“奋进新时代、书写新荣光”红字标语。有人说,如果想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去处就是当地的博物馆。所以说,要想探究“红色故都、客家摇篮”—-赣州的前世今生,去赣州市博物馆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窗口、一段浓缩的历史、一本多元的教科书,它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兴衰荣辱,既有艰苦卓绝,又有繁花似锦,昔日难忘的瞬间和非凡的历程无不定格在展厅里,等待着人们去追寻、去回望、去反思。通过扫码、过安检,进入主展厅。展厅迎面墙上是一个巨型浮雕,一个年轻母亲神态慈祥,她一脸幸福地牵着自己的孩子,画面其乐融融,浮雕右首是“客家摇篮赣州”六个金色大字。没来赣州之前,还真不知道赣州是客家的摇篮。展厅依次陈列有赣州的地形地貌、历史演变、行政区划、名胜古迹、文化名人、风土人情等主题版块,通过驻足欣赏一个个展板、实物和图片,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和沧桑。纵览整个展厅,客家文化是该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江西赣州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从地理上和史实上看,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世称“客家摇篮”。很多客家姓氏源流资料也昭示,他们的祖先在赣南繁衍生息了若干代,后来才进一步往闽西、粤东迁移的。关于客家人的历史,自己读初中时了解的不多,有此机会正好补补课。据了解,相传西晋末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迁渡江,至唐朝末年和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汉人南迁粤、闽、赣、川等地,即现在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以及海外。史学大师吕思勉的《中国通史》里记载:“五胡乱后,北方衣冠之族,纷纷南渡。”为了与当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自己是“客户”,是“客家”,是“客家人”。历史上,他们有六次大的迁徙,除此之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博物馆展厅内,展示有许多围绕客家人的迁徙、发展等内容的版面和实物,可以说,客家人迁徙运动的背景,皆是中国历史上因王权变更、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北方汉民南移运动。客家人在其艰难的迁徙历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形成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他们的迁徙不仅增进了民族之间的深度交流,传播升华了中原先进文化,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赣南客家文化。它包括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方方面面。赣南的客家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吸纳当地各种文化营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形成的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形态,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客家话则是客家文化最为重要的特征,其保留了唐宋时期的中原古音韵,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
为弘扬客家精神、传播中华文化、促进经贸交流,自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举行第一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来,如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已举办了31届,它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据了解,20xx年的第3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将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届时将是一届令人瞩目的客家盛会。在博物馆展厅一隅,陈列着来自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各地客家总会赠给江西赣州第19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纪念品,尤为珍贵。在一块块展板前驻足,在一件件文物前逗留,在一幅幅图片前凝思,让我加深了对客家人和客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油然而生对赣州厚重文化的敬仰。
提前赣州,不得不提文天祥、王守仁等与赣州有过交集的历史名人。博物馆内专门陈列有文天祥抗元的泥塑和油画。正德十一年(1516),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韶等地方,提督军务。他采用军事征剿与思想攻心相结合的办法,一举平息了赣南、闽西粤东等地的畲、瑶、汉民族武装骚乱,并开始对赣、闽、粤、湖广(今湖南、湖北)边界地区进行了全面有效的社会治理。馆内有王守仁的画像等相关史料,其中,陈列的《茶寮碑》拓片让人眼睛一亮,该碑是正德十二年(1517)王守仁在平定以谢志珊为首的流民起义军后所刻纪功碑,今位于江西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王守仁传世书迹以行草书居多,而《茶寮碑》体量宏大,字体为大字楷书,主体部分字径约16厘米,实属罕见,颇有特色,彰显了王阳明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宏阔胸襟和强大的内心世界。该碑石刻原文如下: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广、湖、郴之间骚然,且四三年,于是上命三省会征。乃十月辛亥,予督江西之兵自南康入。甲寅破横水、左溪诸巢,贼败奔;庚复连战,贼奔桶冈。十一月癸酉,攻桶冈,大战西山界。甲戌战,贼大溃。丁亥,与湖兵合于上章,尽殪之。凡破巢大小八有四,擒斩二千余,俘三千六百有奇。释其胁从千有余众,流亡,使复业。度地居民,凿山开道,以夷险阻。辛丑,师旋。于乎!兵惟凶器,不得已而后用。刻茶寮之石,匪以美成,重举事。提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纪功御史屠侨,监军副使杨璋,参议黄宏,领兵都指挥许清,守备郏文,知府邢珣、伍文定、季斆、唐淳,知县王天与、张戬。随征指挥明德、冯翔、冯廷瑞、谢昶、余恩、姚玺,同知朱宪,推官徐文英、危寿,知县黄文鸑,县丞舒富,千百户高睿、陈伟、郭璘、林节、孟俊、斯泰、尹麟等,及照磨汪德进,经历杭埕,典史梁仪、张淳,并听选等官雷济、肖庾、郭诩、饶宝等,共百有余名。
展厅内还有辛弃疾、刘彝、周必正、洪迈、刘瑾等先贤志士及理学名臣的文字图片资料,他们无不在赣州这方热土留下了浓重一笔。在博物馆《耕读传家》版块,陈列有一块章贡书院的石匾,虽然一角已断裂,但却见证了赣州昔日文化的兴盛。历史上,赣州有许多书院,像濂溪书院、阳明书院、爱莲书院等,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我的商丘老家有个应天书院,看到书院石匾的那一刻让我倍感亲切,遂走上前去在章贡书院石匾前拍了照片,以示留念。走马观花看了赣州市博物馆的几个展厅,仿佛踏上了一次时光穿梭之旅。赣州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厚重的人文历史,灿烂的客家文化,薪火相传的苏区精神,催人奋进,备受鼓舞。奋进新时代,书写新荣光。如今,赣州儿女正阔步前行,奋力走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新征程,不断书写赣州发展新华章。祝愿赣州的明天更辉煌。
赣州市博物馆观后感 篇10
2月13日下午,弟弟一家子和老妈来到新城区博物馆,新博物馆是不规则多边棱形建筑,主馆共四层,一楼是大厅,设安检,总台,和卫生设施,后半边是赣州市客家建筑介绍,生态原始标本,婚嫁习俗和旧时人文教育场景介绍。
上楼有观景电梯,左边二楼是介绍石化恐龙展区,右边是赣州市山川地貌,矿产储藏、种类、用途的介绍。
左右两展区之间有免费开水提供,这是新博物馆的人性化设施,非常好,我到北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都有遇到这个设施。这点看走在了大都市博物馆的同一起跑线。值得点赞。
不足之处是停车位少,我们来时已没有停车位,就停在博物馆前左侧断头路的空旷地,不影响交通(建筑工地截断),出来时所以车贴满了罚单,让人心情一下降到零点,明显乱贴罚单,谁来管?权利没约束,就滋生腐败、社会矛盾。与建设和谐社会相悖。建议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细化管理,节假日增加临时停车点。如能做细管理,赣州市一定会更加美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