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精选14篇】
子路负米奉亲,展现了孝道的深厚与责任感,令人深思家庭与道德的关系,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践行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1
孝是一种美德。古时候。孔子的学生——子路,特别地孝顺父母。一天,子路的父母非常想吃米饭,可是家里的米恰巧没有了,望着父母为自己操劳而苍老的面孔,于是子路中午,翻山越岭爬涉了十几里的山路,终于买到了米,子路擦去了头上的汗水,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当他到家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便马上给父母做饭。望着父母幸福地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高兴得连疲劳也忘记了。从此,大家一见子路就夸他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他是值得我学习的。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周六了,我多想让父母安心的休息啊!于是我早早地起了床为父母做早饭,我把粥熬好,把鸡蛋煎好,便把父母叫起了床。看着父母美滋滋吃上了我亲手做的美味早点,我明白了,孝也是幸福的!
孝,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支柱,是每一个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古人尚且如此,咱们当今的年轻人又怎样呢?如今的很多年轻人亲手缔造了一个新词汇——“啃老族”。顾名思义,所谓的啃老族,就是在自己已经成年,完全可以工作(且不是正在学校上学的学生),却要求父母来养活自己,将早已健壮、宽厚的手伸向了父母。多么无耻的行为!父母的每一分钱不都是珍贵的吗?就算那是退休金,可是凭着父母自己都只能靠节俭才能生活的退休金,不仅享受不到儿女们本该供养的清福,还要将大部分的钱分给他们,以便让他们过如意的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这种行为感到羞愧吗?
那么他们知道孝吗?知道!只是在他们心中,有一种东西更重要——金钱。那么换句话说:金钱是不是比道德还重要?回答有两种:是与否。是,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金钱的地位被一再提升,甚至到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地步。否,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支柱——道德,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了这个支柱,再强大也会轰然倒地。
如今,这样的社会,不免让人沾染俗气,与世俗同流。可到不如让我们将心静下来,多读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吸取古人身上的美德,把脑中的杂念驱逐出去,让意念、思想净化,脱离世俗,让人思路更明朗、清楚,回归道德的坦途。
愿更多年轻人观看《国学动漫城》让孝在每个人身上绽放光彩,让道德支柱屹立不倒!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2
子路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的学生。但小时候家里面穷,经常缺米少面,家里人只靠挖野菜度日,有一次过节,村中其他人家都准备好了饭菜,四处飘满了诱人的饭香,子路的父母闻到这饭香,不由得心中犯愁。子路看到父母每天因为吃野菜,身体十分虚弱,面黄肌瘦,十分伤心。于是,他想去亲戚家借米,当子路给父母说了之后,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但子路决心已定,他说服了父母之后,忍着饥饿,踏**去百里之外为父母借米的路途。
子路一连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亲戚家。他向亲戚说明了来意,亲戚们看到一个这麽善良的孩子,被子路对父母的孝顺感动了,二话没说,把米借给了子路,子路装好米,他刚要走,亲戚便想让子路歇一歇,但子路一想到要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便马不停蹄的赶到家中,看到父母津津有味的吃**百米饭,他常常舒了一口气便靠在桌子上睡着了。
多好的孩子啊!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多磨伟大的词汇,但现如今,能够像子路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百里路去道亲戚家借米呢?又有谁能像子路一样为了能让父母早点吃上白米饭,刚刚停歇了脚步又马上马不停蹄的又赶回家呢?一路上,饥饿劳累挡不住他,教的疼痛他也全然不顾,为的是能够早点赶回家让父母放心,子路的一片孝心真是让人感动。父母在子路的心中比自己都重要,但看看现在的儿女为了父母的家财连父母都不要了,父母生病了也不去给父母看病,更有甚者,是那帮“啃老族”整天游手好闲,在家里呆着吃着父母的养老金。但他们看看子路,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柔软的`肩膀已经过早的担负起照顾孝敬父母得责任。在他看来,为父母分忧,不养父母挨饿受苦就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希望那些“啃老族”可以像子路一样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因为现在也需要你们为父母近一片孝心了!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3
《子路负米奉亲》这个故事很感人。故事讲的是子路家很穷,家里连饭都吃不**。
我读了这个《子路负米奉亲》的故事心里想:子路的家里这么穷,*常吃的是粗劣的饭菜,有的时候甚至连饭也吃不上,只能用野菜充饥。他还非常孝顺,有时常常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他的妈妈爸爸吃上饭。这种孝心多么感人啊!
有时候,子路还得走到一百里外的大山去砍柴,卖完了柴,用那些钱去卖米的地方买一袋米,背回家给母亲吃,因为子路的妈妈从来过大米。哪知子路的母亲吃了大米以后一直对大米饭念念不忘。子路就不怕辛苦坚持到很远的地方去买米给母亲吃,他真有孝心!
我要向子路那样做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累了,我就给他们拖捶捶背,揉揉肩膀。晚上睡觉的时候给他们打一盆洗脚水。
妈妈下班回来我就给她唱首歌,让她轻松愉快,我写作业时也不要让她操心。我也要少花点钱,因为母亲挣钱很不容易。
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4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是孔子三千弟子中非常著名的一位,被誉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也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侍奉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其人非常孝敬父母。
子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充饥,他经常吃难以下咽的野菜。尽管如此,子路并没有觉得自己吃野菜有多苦,但想到父母年事已高,担心吃不到米饭会营养不够,影响身体。于是子路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上买米回家奉养双亲。步行百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起早贪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虽然如此,子路却甘之如饴。
冬天,冰天雪地,子路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有很多次抱着米袋的双手都冻僵了,他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子路都不肯停下来歇息一会,怕担误了赶集的时辰,买不到好米。遇到大雨时,子路就把米袋裹在自己的衣服里,藏在掖下,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
后来子路的父母双双过世,他也在孔子那里学到了**理政的真本事。就南下到了楚国。楚王久闻他忠孝的美名,聘他当了大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每次出门都有很多马车和随从跟随,每年给的俸禄也非常丰厚,一日三餐山珍海味,垒盘叠碗,极其丰盛。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欢喜,反而时常闷闷不乐。这是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多么希望父母还活着,一家人能够幸福团圆地在一起!
人寿终究有数,不孝后悔莫及。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递减的。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人十三、四岁就离家求学,一直读到高中、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参加工作后,在生存压力、竞争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忙碌奔波于红尘俗世,最忽略的人往往是对我们最亲近的父母双亲。
现代许多父母感慨:他们不奢求、也不需要子女给予他们什么,只要能经常见到他们,一家人能够共享天伦就满足了。然而,很多父母在晚年被送进养老院,子女很少过问、探望,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孤苦无依。一个人,从组成家庭之后,他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孩子、社会和工作。到了晚年,照理讲应该是到了安养天年的时候。可是相当一部分老人的晚境却很凄凉,有的甚至三餐不继。他们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没有能力来料理。人一旦步入老年,儿女不在身边,眼看亲人、左邻右舍一个一个离去,孤独悲伤以及行将就木的恐惧会占据他们的心灵,百病也就更容易侵蚀他们那衰老的肌体。日薄西山,形影相吊的凄凉可想而知。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如此,人何以堪。当我们读到,子路为了孝敬父母,不计劳苦,负米百里回家奉养双亲的时候。古人的孝道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我们要趁老人还健在的时候,忠行孝道。不要等到亲人远逝,才思亲、痛亲,徒留“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5
子路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的学生。但小时候家里面穷,经常缺米少面,家里人只靠挖野菜度日,有一次过节,村中其他人家都准备好了饭菜,四处飘满了诱人的饭香,子路的父母闻到这饭香,不由得心中犯愁。子路看到父母每天因为吃野菜,身体十分虚弱,面黄肌瘦,十分伤心。于是,他想去亲戚家借米,当子路给父母说了之后,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但子路决心已定,他说服了父母之后,忍着饥饿,踏**去百里之外为父母借米的路途。
子路一连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亲戚家。他向亲戚说明了来意,亲戚们看到一个这麽善良的孩子,被子路对父母的孝顺感动了,二话没说,把米借给了子路,子路装好米,他刚要走,亲戚便想让子路歇一歇,但子路一想到要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便马不停蹄的赶到家中,看到父母津津有味的吃**百米饭,他常常舒了一口气便靠在桌子上睡着了。
多好的孩子啊!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多磨伟大的词汇,但现如今,能够像子路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百里路去道亲戚家借米呢?又有谁能像子路一样为了能让父母早点吃上白米饭,刚刚停歇了脚步又马上马不停蹄的又赶回家呢?一路上,饥饿劳累挡不住他,教的疼痛他也全然不顾,为的是能够早点赶回家让父母放心,子路的一片孝心真是让人感动。父母在子路的心中比自己都重要,但看看现在的儿女为了父母的家财连父母都不要了,父母生病了也不去给父母看病,更有甚者,是那帮“啃老族”整天游手好闲,在家里呆着吃着父母的养老金。但他们看看子路,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柔软的肩膀已经过早的担负起照顾孝敬父母得责任。在他看来,为父母分忧,不养父母挨饿受苦就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希望那些“啃老族”可以像子路一样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因为现在也需要你们为父母近一片孝心了!!!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6
《百里负米》讲的是周朝鲁国卞邑子路性格直率、勇敢、孝顺,早年家贫,自食野菜充饥,却自百里外背着米侍奉父母。父母去世后,他离开家乡到南方游历。在路经楚国时,楚王发现他的学问和人品非同一般,就让子路做了官,做官之后,地位、待遇就不同了,出门有车马相随,还有大量食物。但子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日日夜夜长吁短叹,想念过世的父母,每当这时他便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啊!”孔子夸子路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啊!”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趁着一切都在,就赶快孝顺父母,把你对父母的爱说出来、做出来,我们从小就要知道孝敬父母,长大以后才可能成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成为道德高尚、能够成就大事的人。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7
我学“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感我学“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感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学生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这山一共有三座山,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小小的子路忘记了劳累。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勇敢、孝顺的孩子。中国有句古话“百顺孝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在美德中占第一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通过学了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古代的子路那么小,就会孝敬父母,他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呢?我也要向子路学习,从小有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言行。子路从小就做到这一点,长大后就以政事著称。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子路相比非常优越,生活无忧无虑,但孝敬父母的美德却在淡化,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长大后又如何为国出力呢?这个故事对我教育非常深刻,父母为我的成长和生活操碎了心,孝敬父母的美德我要记在心底,从小做起,实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8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人更应该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这本书,它讲述着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美德小故事,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许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一个故事给我一个感动,特别是《子路负米奉亲》这个故事,则令我印象最深,感动最大。
内容是这样的: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子路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常年吃粗粮过日子。有一次,子路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中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很着急。子路想:“看来只能去亲戚家借米了。”可是亲戚家要翻过几座山。子路二话不说,就上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历经风雨,走了十几里地,从亲戚家借了一袋米来,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开心极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子路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啊!他很孝敬自己的父母。但现在能够像子路这样又有几个呢,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十几里路到亲戚家借米的呢?
当我们吃着可口的饭菜,我们能否感恩父母的辛勤劳动?当我们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我们是否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爱?面对父母****的教诲,我们有时无动于衷,会感到厌烦,甚至会无理地和父母顶撞,现在看了这个小故事后,回想以前的点点滴滴,用子路来对照自己行为举止,又回想父母对自己曾经的关爱与宽容,我心中多了一份愧疚,但更多的是一份感动。
父爱如山,我认为这句话千真万确的,而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也让我更深刻地去领悟父爱的伟大,更让我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孝敬父母。那天深夜,我生病了,爸爸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到了医院,爸爸忙前忙后,找医生,看了病,拿了药,打了针,看完病后,走出医院,爸爸问我:“肚子饿不饿?”我说:“不饿”。现在都晚上十二点了,哪里还有饭店是开的呢?爸爸让我在医院等,他去开车,我点点头。望着爸爸的背影,我心一惊:在我的印象当中,爸爸的身影是多么的高大,但是现在看来,爸爸的背影是多么矮小啊,矮小之中带有一丝疲惫,我的眼泪轻轻地从我脸上滑落下来。在回家的路上,月光映照在我们的身上,隐隐约约之中,我看见爸爸的头发里有几根白头发,我的眼泪又一次滑落下来,爸爸的白头发是因为那永远干不完的家务活和农活,还有操心我的事而变白的,爸爸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爸爸为**劳的痕迹。爸爸,我想对你说:“爸爸您辛苦了。”
我必须学会感恩,学会报答,从今日起,我要向子路学习,从小事做起,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为工作忙碌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为父母捶捶背,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多陪他们聊聊天,在他们生日那天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语,在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以良好的成绩报答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报答父母。
*有一句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时,不孝敬,等他们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还有什么用呢?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真诚的心去对待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变得一个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9
我今天观看了《二十四孝》后,为各位历史人物的孝行后,深有感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负米养亲》了。《负米养亲》的故事讲了仲由因为家里穷,每日只能让父母吃野菜你告诉喝清汤。仲由感到自己不孝,不能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他决定去买米饭给父母吃。父母说:“米价太贵了,买不起啊!”仲由说:“孩儿听说沁河一带米价便宜,我这就去买米回来。”母亲说:“孩儿啊,沁河距此百里,山路崎岖,万万不可去呀。”可仲由早已跑出去买米了。一路上他无数次被绊倒,可也没有放弃。
最后终于来到了米店,可轮到他的时候迷卖完了。仲由为了明天早早买完米回家给父母,便一直这米店旁边等候。第二天仲由买了迷就回去了。突然天空中下起雨来了。可仲由想父母早日吃上米饭,便冒雨回家了给父母做上了米饭。他父母去世后,仲由做了关。
他深深为没有让父母过上好生活而感到非常遗憾。读完这个《负米养亲》的故事,我感到自己与主人公比起来差了太远,以后我要多关心、孝顺父母,不让父母为我操心。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10
寒假里,我看了一些中华美德传统故事,其中对《子路负米奉亲》印象特别深刻。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家里却没有。子路想到只要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些米,就能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于是,年幼的子路翻山越岭,从亲戚家背来了米,看到父母吃上了米饭,他忘了疲劳。
你看子路多么孝顺,为了父母能吃上几口米饭,小小的他哪怕翻山越岭,荆棘遍地,也不怕;哪怕遇上野兽,他也无所畏惧!我们不该向他学习吗?孝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传统美德。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都不会,很难想象他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而且我们不仅仅要孝顺父母,也同样需要尊敬别人的父母。还记得老师上学期教过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想我需要反省自己了,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就不该让父母来帮我做,比如,不该让妈妈帮我打扫房间,不该让爸爸帮我收拾书包,不该让爸妈帮我整理书柜等。
另外,我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呀,比如扫地,拖地,洗碗,做饭等,不过要做到孝顺可远远不止这些呢!我一定说到做到,孝顺二字会印刻在我的心里,并付诸行动!。
总之,通过读《论语》中的子路负米奉亲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了孝顺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要孝顺父母,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11
《负米养亲》讲的是仲由孝顺父母的故事,当听到仲由时,我们不禁会想到他伉直鲁莽,性格爽直,为人勇武,却不知他有事亲至孝的一面。今天讲的就是仲由尽孝的事迹。
这个短片讲的是由于生活困窘,米价昂贵,仲由只得每天给父母吃野菜。一天,他听说有个地方米很便宜,便千里迢迢赶到那里。走到时,天色已晚,米已售完了。仲由为了保证第二天买到米,便坐在了米店门前,等着明天米店开门。晚上,他又冷又饿,但一想到,过了今晚,父母便有米吃了,便又坚持了下来。第二天,他买了米高兴地往家赶。不料途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仲由本打算找个山洞躲雨,但一想到父母还在家焦急地等着他,便把米抱在怀里,弓着腰冒雨往家跑。多年后,仲由的父母去世了,他也做了官,却觉得吃美味佳肴也食之无味,因为父母不在了,这些好吃的已不能和父母共享。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静下来,但风一直吹,树不得不摇摆。儿女想报答父母时,父母却不在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时会让我们帮点小忙,我们是又抱怨又找托辞,更别说主动干了。比起仲由买米的艰辛,我们刷一次碗,拖一次地就是小事一桩,这样想想,帮助父母我们便快乐了很多。
仲由做官后,虽然吃上了美味佳肴,但想到父母不能共享,心中不免难过。在日常生活中,有好吃的时,我们总想着自己先吃,自己先挑;当父母有了好东西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孩子,总是让孩子先挑先选,自己留到最后。我们应该向仲由学习,给父母最好的就是孝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给我们的太多太多,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给予他们最好的!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12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字子路, 小孔子九 岁, 是孔子三千弟子中非常著名的一位, 被誉为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是“学而优则 仕”的典范,也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侍奉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 其人非常孝敬父母。
子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充饥,他经常吃难以下咽的野菜。 尽管如此,子路并没有觉得自己吃野菜有多苦,但想到父母年事已高,担心吃不到米饭会营养不够,影响身体。 于是子路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上买米回家奉养双亲。步行百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起早贪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虽然如此,子路却甘之如饴。
冬天,冰天雪地,子路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有很多次抱着米袋的双手都冻僵了,他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子路都不肯停下来歇息一会,怕担误了赶集的时辰,买不到好米。 遇到大雨时,子路就把米袋裹在自己的衣服里, 藏在掖下, 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
后来子路的父母双双过世, 他也在孔子那里学到了**理政的真本事。 就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久闻他忠孝的美名,聘他当了大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每次出门都有很多马车和随从跟随,每年给的俸禄也非常丰厚,一日三餐山珍海味,垒盘叠碗,极其丰盛。 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欢喜,反而时常闷闷不乐。 这是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多么希望父母还活着, 一家人能够幸福团圆地在一起!
人寿终究有数,不孝后悔莫及。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递减的。 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人十三、四岁就离家求学,一直读到高中、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生。 参加工作后,在生存压力、竞争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忙碌奔波于红尘俗世, 最忽略的人往往是对我们最亲近的父母双亲。
现代许多父母感慨:他们不奢求、也不需要子女给予他们什么,只要能经常见到他们,一家人能够共享天伦就满足了。 然而,很多父母在晚年被送进养老院,子女很少过问、探望,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孤苦无依。 一个人,从组成家庭之后,他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孩子、社会和工作。 到了晚年,照理讲应该是到了安养天年的’时候。 可是相当一部分老人的晚境却很凄凉,有的甚至三餐不继。 他们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没有能力来料理。 人一旦步入老年,儿女不在身边,眼看亲人、左邻右舍一个一个离去,孤独悲伤以及行将就木的恐惧会占据他们的心灵, 百病也就更容易侵蚀他们那衰老的肌体。 日薄西山,形影相吊的凄凉可想而知。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动物如此, 人何以堪。 当我们读到,子路为了孝敬父母,不计劳苦,负米百里回家奉养双亲的时候。 古人的孝道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我们要趁老人还健在的时候,忠行孝道。 不要等到亲人远逝,才思亲、痛亲,徒留“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13
我相信大家都对孔子著名的学生——子路很熟悉,今天,我不禁回想起了子路的一个故事《百里负米》,大有感触。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没有米,怎么办?子路就想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大家看完这篇故事,是否也是跟孔子一样对子路大加赞扬呢?我也不例外!子路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你想,母亲经过十月怀胎才忍受剧烈疼痛生下了你,父亲还要为了你而去勤劳工作,希望能够挣多点钱让你过上幸福的日子,父母一直都在为你操劳,照顾你。所以我们就应该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乌鸦尚且懂得反哺,羔羊尚且懂得跪乳,我们作为最高等的生物,我们就更应该懂得孝顺父母!孝道,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是做人之本,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少年,我们就更应该把这个良好的传统继承下去!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我们就应该用无私的爱来回报他们。
其实,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孝顺父母也并不一定是要给父母买阔气的房子、豪华的车子,为父母端茶递水,捶背洗脚,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孝顺父母的行为。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孝顺父母也是如此。孝顺父母,从现在开始!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父母逝世后才想起来要孝顺父母,才来后悔当初。如果是那样就已经太迟了!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等到父母去世了,你再想孝顺父母也没有用了。
所以,我们就应该要现在行动起来,孝顺父母亲,让他们开颜一笑吧!。
子路负米奉亲读后感 篇14
今年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
故事中刘恒的亲尝汤药,子路的百里负米,还有董永的卖身葬父,每一个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泪下,当我们今后长大成人后,爸爸妈妈也逐渐变老了,我们就要赡养他们,因为每个父母都曾经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我们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也有变老的时候,那时,我们就需要孩子们的照顾,乌鸦尚且反哺,何况是我们人类。
上一篇:[600字]社戏读后感初二1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