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导游词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瘦西湖导游词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瘦西湖导游词范文1

退休了,我们蛰伏多年的拜访江南水乡的夙愿也觉醒了。爱人买来《自助游中国》和《旅客列车时刻表》,我通过互联网查到扬州、南京、苏杭等地最实惠的旅馆以及景点附近交通路线。一只拉杆旅行箱,一人一个双肩背包,年过半百的我们从北京登上了开往扬州的列车。

一觉醒来,车窗外已是水乡风光,烟树云霭中一片葱绿。出了扬州火车站乘坐我们早已查明的22路汽车,到汽车西站换乘8路汽车入住绿杨旅社。

清末建造的绿杨旅社据说是古城扬州最早的旅社,店员自豪地告诉我们,昔日里孙科、陈毅、邓颖超、梅兰芳等名流都曾在此下榻。中西合璧的木结构房间地板、回形走廊古朴典雅。我们落脚的隔壁门口就有一牌子写着:“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曾经下榻此处”。这一切使我们觉得,简直住进了当年北平的六国饭店。房间设备很旧,但安静舒适,双人房间一日80元。

步出旅社,穿过两条街道,我们来到晚清第一名园的“寄啸山庄”何园。园内有康有为题词的匾额“桂花飘香”,有扬州八怪石涛设计的“片石山房”,有中国仅存的“水上戏台”。每一院落都是岚影波光,在北方珍贵的太湖石、山茶花,在此处举目可见,各有各的风姿。出了“何园”奔“个园”,初踏个园,只见石子甬道和寻常竹林。谁知绕过翠绿竹林,却是眼前一亮,用各种奇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座假山,巴掌大的地方靠着一捧碧水,一亭一榭一石都透着灵气。

第二天我们在街头用过早餐,前往闻名遐迩的瘦西湖。公交车沿着扬州老护城河前行,车外江南美景宜人。车上也有景――凡是老年人上车刷卡时,立刻会有语音提示:“老年卡”,马上会有年轻人闻声让座,敬老风气让人如沐春风。

瘦西湖的园门袅袅婷婷浸在一泓春水里。一进景区,“翠堤春晓”等名句会在脑海里联袂闪现。清朝康乾时代形成的瘦西湖文化,也让人赞叹,念一念“荷蒲熏风”、“四桥烟雨”、“春流画舫”这些景区的名字,灵魂就被勾进了传统文化的优雅中。玉兰树林里,碗大的花朵似白鸽呼啦啦飞到你的面前,碧水曲桥旁,桃花柳叶似一匹匹锦绣在你面前展开。在杨柳岸上,连梵铃声听起来也分外清越婉约。出了瘦西湖的北门,对面是大明寺,可参观建筑大师梁思成设计的鉴真纪念堂。从大明寺七拐八拐,能绕道去梅花岭上的史可法纪念馆。

第三天一早,我们乘8路公交车到扬州汽车西站换乘长途汽车,过长江,40分钟后到了镇江,游览了金山寺和焦山、北固山。若跟旅游团到镇江,导游一般不会带你去焦山或北固山。焦山四周原是长江主流,如今仍要乘船摆渡过去拜访。北固山是辛弃疾写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之处。如今古战场硝烟散尽,仍见旧船停泊,感受历史沧桑。

第四天,从扬州到南京,长途汽车需要70分钟。入住早已选定的位于夫子庙的国际青年旅社。这是一家专门面向青年人的简易旅社,说简易只是不奢华而已,房间内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有茶座可休憩,也有预订机票车票、旅馆等多项服务项目。我们住的有卫生间的双人房间110元一日。我在茶座的小桌上看到两本“厚书”,随意翻开,却发现是留言簿!里面中文的、外文的、流畅的、幼稚的,写画得满满的。旅社里各种肤色的中外年轻人出出进进,把我们也感染得朝气蓬勃。

安顿停当,直奔总统府、中山陵,第二天又去了明孝陵等地。这几处景点自然是游人如织,我们专门去了一般旅游团不会前往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音乐台、国民政府官邸旧址、宋美龄别墅和廖仲恺何香凝墓参观。古老的南京,每一个地名都藏着历史典故:户部街、乌衣巷、后宰门。一个街心公园有座不怎么好看的塔,仔细一看是1941年汪伪政府所建“还都纪念塔”,保留至今是提醒人们不忘国耻。

刚到南京,我们就请值班店员上网查了苏杭未来三天的天气,气象台说江南将有数天阴雨,我们决定打道回京,放弃游苏杭。于是店员为我们预订了返京的车票,我们顺利地踏上回家的行程。

瘦西湖导游词范文2

关键词:古城保护;可持续发展;扬州

Abstract: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meaning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city, demonstrate its particularity, inspire its vitalit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and improve its quality as well as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citizens. It is a subject of common interest for city supervisors and all walks of life of the society. With Yangzhou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main methods of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a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s of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Key words:ancient city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Yangzhou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8-04(6)

作者简介:季建业中共扬州市委书记法学博士

加强古城保护,彰显古城特色,激发古城活力,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课题。

然而,对古城是保护形式还是保护内涵,是局部保护还是整体保护,是静态保护还是活态保护,多年来一直争论不止、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古城作为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是城市历史文明的内核和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稀有资源和宝贵财富。只有保护好古城历史遗存、建筑风貌和文化符号、民俗风情,才能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古城作为市民生活的空间、经济发展的载体,加强对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既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促进城市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古城既有文化韵味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坚持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方针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2500年前,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公元前486年),扬州成为中国唯一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1200多年前,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连接唐代中国与西亚(波斯等)、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扬州扬帆起航。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六次东渡,最后一次成功抵达日本,将律宗佛法和中国的科技、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传播到日本。700多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意大利马可・波罗在扬州生活、为官三年,称“扬州城颇强盛”。那一时期还有不少阿拉伯人来扬州从事商业和传教活动。200多年前,扬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50万人口的十大城市之一,达到鼎盛。深厚的历史积淀,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扬州古城――平方公里的唐宋城遗址和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使得扬州成为一座通史式、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

进入新的世纪,如何进一步彰显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使古城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的过程中,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个“人文、生态、宜居”的文化名城、旅游名城,从而实现古城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品质与市民生活品质提高的“多赢”?近几年来,面对祖先的“馈赠”,我们始终怀着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对古城呵护的心情和热情,以推进“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为主线,按照《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联合国《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定的世界级标准,博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持之以恒地加强古城保护,不断凸现城市的文化性、原真性、自然性和生态性,古城保护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成绩。2006年,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已被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进一步坚定和丰富了扬州古城保护复兴的方针与理念:

1.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

(1)保护是前提。我们坚持保护第一、整体保护、全面保护,努力“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

(2)利用是关键。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利用也是保护,合理利用是最大的保护。古城除用于市民居住外,还通过盐商住宅、会馆、名人故居等文保单位展示盐商文化、中医文化、美食文化等古城历史文化,将历史街区、老街的古建筑恢复成老字号商铺、传统工艺品店铺。

(3)改造是手段。“异地重建再好只是建筑,原地保护的才是文物。”我们谨慎确定改造目标,像给小姑娘开双眼皮一样小心翼翼地进行修复和改善。为保护好古城的空间和尺度,保存文物古迹的“历史形态”,我们专门制订了《古城区房屋修缮技术规范》,强化指导和控制,推进保护性修复。在改造过程中,既注意对古城建筑、街景的整体改造,又注意保护文物周围的历史性环境,改造古城区内的街景,保持整体的和谐;在保持建筑风貌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原来居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小心改造地下管网,翻修整治小街巷,在古城街巷逐步实施水、气、电等管道改造工程。

(4)复兴是目的。“古城应当是古而不破、古而不死,古要古得经典”,我们在保护古城、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把现代的一些功能、元素渗透进去,通过功能的转换推动古城复兴。

2.坚持挖掘城市内涵、彰显城市特色

我们致力于挖掘整理城市内涵,传承城市文明内核,展现城市个性文化,不与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文化、比内涵、比秀气,着力彰显扬州“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质与个性魅力,努力打造散发着书卷气和人文精神的秀美城市。

3.坚持整体保护、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护古城风貌的原真性和整体性

坚决防止“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具体做到五个“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城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

4.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是居民生活的空间,古城保护不能破坏居民生活状态和民俗风情,我们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古城,增加老百姓财富积累,努力使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惠及民众。

5.坚持古城新区协调发展

跳出古城建新城,腾出空间,让“古城古得经典、新城新得现代”,推动古城新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互动双赢、共同繁荣。

二、扬州古城保护的主要途径探索

国内外古城保护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整体保护古城,另建新城,新旧分开。古城的全部格局得以保留,但是往往旧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民住房越住越破,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因留恋旧的生活方式愿意留在古城,而年轻人逐步离开。二是局部保护,保留古城格局,留下部分历史街区,其余进行更新改造。虽然在局部地区基本保护了古城的传统风貌,但是整个城市风貌并不连续,基础设施改善的矛盾也较为突出,且随着古城地价升值,不少地方被不断开发“蚕食”。三是单体保护,即只保护文物古迹点,其余加以改造、开发,基本上是拆旧建新,有的文物荡然无存,城市的历史文脉无以为继。一些古城要么在战火中湮灭,要么在“建设”中破坏,要么在领导的无知中倒下。关于古城保护模式,在扬州多年来也有争议。2003年,扬州确立了全面、整体、原址保护古城,另辟新址建新城的思路,同时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坚持每年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使得古城面貌得到持续恢复与改善。2007年,我们出台了《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对瘦西湖景区和扬州历史城区的保护力度。实践中,我们主要实施了五大工程。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

我们编制老城区12个街坊控制性详规,出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实施办法》,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由单体保护、局部保护向整体保护、全面保护转变,彰显古城的文化魅力与活力。保护古城遗址。先后发掘宋大城、西门、东门、北门和唐罗城南门遗址,规划建设遗址公园,使唐城、宋城、明清古城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保护古宅名园。扬州自古“以园亭胜”。这几年,我们先后修缮了个园南部住宅,整治了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卢氏、华氏园、逸圃、汪鲁门盐商住宅等一批园林和古宅。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扬州传统建筑青砖黛瓦,雄浑古朴,同时兼具南秀北雄之美。为此,我们把握古城建筑的整体风貌,对散布在全城各处的文物保护建筑进行维修和恢复,对老城区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沿街建筑进行整治。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保持街巷的原名、走向与格局,维护原有尺度和空间布局,体现富有传统特色的“鱼骨状”街巷体系,兼顾街巷两侧的传统建筑、古树名木、古井等传统要素。严格禁止在老城区新建办公楼和大型设施。通过全面保护历史街区,再现了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风韵。保护非物质形态文化。强化对古城内的百年\\老字号等非物质形态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创新。

2.文化博览城建设工程

文化是扬州的最大优势,也是扬州城的根、扬州城的魂、扬州城的脉。2003年,扬州响亮提出打造“文化扬州”,2006年又作出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决定,随后出台了《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为集中挖掘、提升和展示古城“文化含量”,打造文化名城,我们以文化博览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了文化建设保护工程。对古城古建筑古巷古宅进行名城解读。对古城300多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名人名园、古树名木、特色街巷,通过标牌、立碑等方法对其历史史实、文化特点和审美价值进行诠释,增强历史文化的可读性,唤起市民对古城历史的记忆,增强了外地游客对古城历史的认同感。兴建了一批博物馆。制定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对各类文博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到2020年,高水平地修建100多个充分体现扬州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和古文化遗址广场等文化博览场所。政府重点投资建设公益性博物馆,社会力量主要开办行业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目前扬州已有近40座博物场馆。保护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兴盛于汉,繁盛于唐,鼎盛于清。悠久的历史和盛世的繁华,也为扬州积淀了深厚灿烂、独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如扬州学派、扬州画派、扬州戏曲、扬州工艺、扬州“三把刀”、扬派盆景、广陵琴派、雕版印刷、淮扬美食等,这些不仅在中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也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扬州已有15个项目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年来,我们注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展示和以保护文化传承人为主的活态保护。尤其在扬州工艺方面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兴建扬州工艺美术馆、玉景苑、工艺坊(百艺村),推动工艺企业“反向改革”(民转公)、政府制度化奖励“师带徒”等方式,给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扬州工艺精品不仅经常成为“国礼”,有的甚至成为永久珍存的“国宝”。最近,扬州还承办了全国第44届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

3.蜀冈―瘦西湖景区综合保护扩容工程

2004年,我们划定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并出台保护规划,主要包括瘦西湖风景区、蜀冈风景区、唐子城风景区、笔架山风景区,规划范围总面积平方公里。2006年以来,我们成立蜀冈―瘦西湖景区工委、管委会,有序搬迁了300多家工厂、2000多户居民,先后完成瘦西湖活水工程,万花园、傍花村、宋夹城生态湿地的建设和保护,群芳争艳、石壁流淙、锦泉花屿、四相簪花、醉月飞琼、风泉清听等历史景点恢复重建。在原瘦西湖核心景区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将景区面积扩大了5倍,构建了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全景式展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前不久,蜀冈―瘦西湖景区成为我省首家“全国文明景区”。

4.“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工程

我们在古城保护中,注重人的亲绿性、亲水性,强化了以“绿”和“水”为主的古城生态保护。首先,绿色是扬州古城的底色。我们制订了“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内外构建绿色屏障,营造“绿肺系统”;在沿路、滨河、环城构建风光带,百姓出门300-500米就有绿地“小游园”,基本实现了“漫步扬州”目标。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6年新增城市绿地1000多万平方米,目前,扬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我们首创了“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并以市人大决议形式将制度“固化”下来,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到目前,我们已圈定了10块城市永久性绿地。其次,水是古城扬州的华彩,也是扬州城灵动之气的所在。扬州是一座“因水得名、因水而发、缘水而兴、水写历史”的城市。水已成为建设实力扬州、文化扬州、生态扬州的不竭源泉。近几年来,扬州投入30多亿元推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景观建设,实施了瘦西湖“活水工程”及古运河整治等工程,扬州城河没有黑水、没有臭味,河边能垂钓,主要河道能行船,河两侧建起亲水步道,再现了扬城“水城共生”、“人水和谐”的独特城市形态。

5.城市文明提升工程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古城保护,弘扬城市传统精神,塑造“开放包容、创新创业、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新时期扬州城市精神,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形象,弘扬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环境,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开展“我爱我家,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举办“市民日”、“邻里节”、“四项服务进社区”等,着力促进市民交流交融,改善邻里关系,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提升城市的凝聚力。鼓励弘扬老城居民“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涌现了一大批以“凡人善举”为特征的“扬州好人”群体,“一群典型,满城新风”,形成了与古城传统文化、古城保护成就交相辉映的现代文明靓丽风景线。

三、古城保护的几点体会

1.必须充分认识古城价值

“眼光决定财富”,保护古城,必须看到和利用古城的价值。事实证明,古城不是包袱,而是蒙尘的珠宝,拂去灰尘就绽放光芒;是陈年老酒,揭开一点点缝隙就会香气四溢;是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美丽基因”;是可以“引爆”城市价值裂变增值的“核元素”。古城保护好了,整个城市升值了、品牌树立了、品质提升了,有了财富集聚效应,创业、就业、商业机会增加了,就连老百姓的房子也增值了。当然,保护古城,更要利用好古城,才能激活古城,这也是对古城的一种活态保护。历史上、世界上有很多古城因为只强调静态保护、看护,结果反而难以为继,成了“死城”、“破城”。我们认为,只有把古城当资源,把历史当优势,把古城、古河、古景保护好了,扬州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扬州的品牌价值、城市无形资产才能升值,国内外游客才能络绎不断前来旅游,这相当于在城市中造了一台“印钞机”,一代人辛苦,代代人受益。近几年来,扬州古城的保护、瘦西湖景区的扩容,大幅提升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提升了城市价值、提升了扬州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003年,我们建成的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简称“双博馆”),集中展示扬州古代文明成果,已成为扬州旅游新亮点,来扬的中外游客、国内外领导人,都感叹扬州悠久灿烂的文化、深厚丰富的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我们现在对包括双博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不仅增强了扬州市民归属感、认同感,而且增强了海内外扬州人的自豪感。

2.必须妥善处理古城保护中的矛盾

古城保护是一项“受益于无形”、“见效于长远”的系统工程。作为城市管理者,要有远见、有胆量,算大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算无形账。要重点妥善处理好以下矛盾:

(1)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与古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扬州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和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城市化对古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挑战。

(2)行政操作可能出现的随意性与城市规划权威性的矛盾。

(3)推进城市现代化与继承传统、保护历史资源、维护城市个性的矛盾。

(4)古城保护进程中保障私人利益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不求一时一个地块的升值平衡,而追求城市整体升值。

(5)政府保护与发挥非政府组织、民众参与积极性的矛盾。

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尤其令人感动的是,绝大多数老城区的居民怀着对文化的敬仰,对政府的支持,舍小家顾大家,全力支持古城保护。古城居民既看到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也从古城保护中直接受益。我们在保护古城,包括历史街区改造中,不仅没有一户居民因为拆迁而变贫困,反而因拆迁而改善了生活品质与居住环境,搬进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新住宅楼,而且增加了财富积累。

3.必须加强对古城的规划控制

城市领导者的眼界往往决定一个城市的规划层次,同样也决定古城的保护水平与风貌恢复情况。城市领导者要有“全球化视野”、“世界级眼光”,更要站在城市的土上,根植于城市的文化资源,并渗透到古城保护规划和实践中。多年来,一些古城在大拆大建的推土机声中湮没,一些则在“威严无言”的法规和规划指引下得到有序有力有效的保护改造与复兴利用。我市在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中,集中各方面专家和民众的意见,相应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明确老城区是“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核心区域,城市重要的(传统)文化旅游商业地区,具有传统风貌的居住场所”的功能定位,坚持以“抢救古建、保护风貌、解读内涵、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为抓手,逐步展开古城保护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规划大纲、分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完整的多层次规划保护体系,并细化完善各项子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实践中,我们还探索出通过“放气球”监控规划和保护古城天际线的方法,即古城及瘦西湖周边搞建设,都要放气球,如果从瘦西湖主要景点看到“楼高”的气球,那么这幢楼的设计高度就要降低,否则就不能通过规划审批。如今,从瘦西湖到老城区、古运河,这种“放气球”的古城保护理念被扩展到扬州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条天际线,也被誉为人与自然在城市里和谐包容的文化视线、扬州人对古城文化尊重的保护线。瘦西湖景区天际线几十年不变,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国内没有视觉污染的景区”。

4.必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对古城进行成片保护、原貌修缮、功能完善、街景美化等,需要大量的改造资金,产生的是社会效益多,经济效益少,难以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回报机制,居民参与修缮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诸多难题使得政府难以承受保护的成本压力。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例如,扬州古城文化里的改造,政府根据古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对可保留、需修缮的私房逐家逐户确定方案、核定成本,在不改变房产权的前提下,政府出资30%、个人出资70%进行修缮。此外,组建名城公司、城建控股公司,打造古城保护融资新平台,以优质的古城旅游资源争取到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目前,我们正积极探索城市资产债券融资新渠道。

瘦西湖导游词范文3

关键词:解说;解说规划;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一、解说的相关研究

(一)解说

解说,英文译文interpretation,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以前, Freeman Tilden在1957年出版的《解说我们的遗产》一书中,将解说的内涵从环境解说扩展到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最早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出解说的概念。对于解说含义的理解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推进不断演变, Sam Ham认为综合学界的多方观点,对解说全面的理解应该是作为一个概念、一项活动和一个过程的理解[1],不仅强调了对解说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对其实际操作的关注。从不同视角、结合不同利益主体诉求的多角度探讨,奠定了对解说系统性的认识。研究者构架了解说系统的综合目标体系,基本包括如下六方面:增强游客体验、保护资源环境、保护游客、则增强大众对于管理机构政策的支持、增进游客对于场地或某些抽象信息的认知、扩充游客的知识并培育游客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积极地态度和行为。同时,解说主体、解说媒介、解说客体、解说受众四部分为基本构成的解说框架以得到共识[2]。

(二)解说规划研究及实践现状

解说的实践操作存在于全球、国家策略规划、公园管理机构规划、环境教育与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如:加拿大公园管理机构1997年修订其解说规划,将目光聚焦于全国解说体系、公园规划和解说管理单元三个层面[3]。而作为实践操作的先锋,很多公园作为基本的解说管理单元已经出色的完成了对解说的规划与实施[4]。

国内,目前很多针对城市旅游解说、景区解说的研究不断涌现。研究对象涉及自然保护地域、游憩地域、历史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等,多以对单个案例的研究展开,提出相应地域的解说规划工作重点[5]。基本延承了从现状调查、分析(资源分析、解说现状分析)到解说系统规划、后期监测调控的工作流程。而对规划内容的认知汲取传播理论等学科知识,基本确定在对解说受众分析、解说内容确定、解说媒介规划三个方面。这些工作为解说的实践操作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

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解说的研究与实践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基本的规划工作内容与规划流程虽已经建立,针对各个环节缺少深入的研究探索,多为原则性的控制与描述,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解说系统,缺乏具体而具有建设性的实施指导。第二,实践中的很多解说服务工作缺少事前的规划与事后的监测与调控。第三,作为从国家、区域到具体的风景区、公园普遍面对的一项事业,缺少有效解说的行业标准。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是规划实践操作的重要工具与理论依据,是解说服务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开端,也是联系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的重要依据。

二、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现状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部,毗连老城区,总面积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独具风韵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物化体现。

(一)调查范围与方法

坐落于城市之中,是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一大特点。景区的解说系统与城市旅游解说系统很难按空间分布划分明晰的界限,各个城市的旅游解说系统与策略不尽相同,但对重要景区而言,空间上由远及近,游客逐步接近景区的过程中的解说是必不可少的。本次调研以风景区内部解说系统为主要对象。

对规划区内的解说系统采取分类调研和汇总的方法,以访谈为辅,访谈对象包括景区工作人员、解说从业者、游客及景区内游览的居民。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范围内的解说内容、解说媒介类型、解说媒介形式及空间分布做了行进的调查。

(二)风景区内部解说

1.区内景点间解说

目前,风景区内景点之间的实体解说只有城市主干道上(扬子江北路、友谊路、大虹桥路)的导引牌示,此外,旅行团的导游服务有条件提供涵盖规划区内所有景点的服务,作为扬州旅游服务一大特色的黄包车导览可提供串联各景点的解说服务。

区内部分景点空间距离较近,如瘦西湖北门与大明寺步行距离在5分钟之内、大明寺、观音山与唐城遗址博物馆紧邻、大明寺与鉴真学院为紧邻,而有些相对孤立,如瘦西湖核心区与宋夹城、蜀冈与唐城遗址博物馆。目前,无论空间关系如何,景点之间均无相互的指引系统,致使景点之间的相互带动所用较小。这一点在访谈中也得到充分证明,在100位游客的访谈中80%的游客游览计划只有瘦西湖与大明寺,未涉及其他景区很大一部分原因为对其少儿耳闻或知之甚少。此外,区内与区外城市中的景点解说牌示密度相同,一方面不利于风景区内整体的游赏环境的形成;另一方面,鉴于部分景点之间在空间上相对孤立的事实,这致使景区内游赏不便。如,瘦西湖核心区东侧知春路作为区内景点间的重要联通通道,缺乏导引牌示,致使有大明寺到达宋夹城的路径非常不明确。

2.解说媒介

综合区内各景点解说系统,主要有导游解说及便携折页和固定解说牌组成的自导式解说两个部分。区内各景点的解说服务基本依赖导游及牌示系统,类型相对单一。蜀冈生态公园兼为城市防空林地,目前基本没有任何游憩、旅游功能,因此只有少量警示类管理牌示。而所有景点均无视频、便携音频类解说设施,即便部分以固定展览为主的景点,亦以基本的图文展示为主,甚少涉及视频、音频等互动性较强的解说设施。

3.牌示形式

各景点内部主要的实体解说形式为牌示系统,在此对牌示系统的形式作出具体的分析(见上表):

目前区内存在牌示导引的各景点内部牌示均以木材、石材为主,仅宋夹城一处金属材质解说牌示,总体而言牌示色彩以黄褐色、灰色系为主。但是总体而言,不仅景点内部牌示形式略显杂乱,各景点之间牌示无从找寻相同的元素。游览过程中,基本无法从牌示的形式上感受连贯性。

4.解说内容

以主要依赖的解说媒介类型将区内景点分为两类进行解说内容的分析:自身以固定展览形式呈现的景点(唐城遗址博物馆、汗陵苑、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史可法纪念馆);自身解说功能较弱的景点(瘦西湖核心区、蜀冈生态公园、大明寺、观音山、鉴真学院、鉴真图书馆、宋夹城、崇宁寺、天宁寺)。

对于以展览形式呈现,自身解说功能较强的四大景点,解说内容的设计均有较明晰的层次和系统性,且相对主题明确,并表现出对主题的深入挖掘。对于主要依赖解说达到信息传递功能的景点,解说内容基本以各景点的历史沿革、景点特色及传说故事(导游解说的重要内容组成)为主,历史沿革多由解说对象建造、修葺等大概时段为主,景点特色多由描述性的词汇组成。

总体而言,表现出:第一,对解说对象深层特点、意义、价值等信息缺少挖掘;第二,单位解说对象的解说内容均缺乏解说主题、缺少组织,解说者(设计而成的解说媒介)本身对解说目的并不明确的问题。第三,各个景点的解说内容也缺乏联系与系统的组织,呈现出“各讲各的故事”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导致总体游赏没有突出的体验与明晰的认知。

三、优化建议

(一)系统化

具体包括如下两个层面:风景名胜区解说标识与城市内景点标识的连续、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解说服务、设施的系统配置;

后者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解说服务的整体配置:常态的解说手段与可能开展的解说手段应在整个景区范围内,甚至整个城区中主题相关的景点之间进行配置,从收获最高的总体解说绩效出发进行配置。具体包括:提供贯穿景区内所有景点的导游服务或对分景区的导游服务进行综合培训,相互联系的解说内容设置;对联系各景区的黄包车解说、沿路牌示解说系统进行整体设置等。

解说媒介(载体)形式的多样统一:具体指其一,导游解说、互动设施、视频、音频设施、牌示、便携折页等不同的解说媒介统一于提供总体优良的体验与认知环境;其二,牌示系统的形式应在舒适、便捷的基础上考虑形式的多样统一,不同景区之间相互区别,但有总体统一,以营造整体顺畅的游览、认知环境。

媒介间解说内容的系统策划、有序分工:对不同的解说内容所采取的单个或多个解说媒介手段需综合考虑周边环境、整体游赏序列等,进行协调,总体以最大限度的激起游客兴趣、激发游客联想,引发深层思考,与游客本身相关为原则。

(二)多元化

解说系统的多元化主要指对媒介形式的丰富、对解说内容的深入拓展与通过如上两个方面的提升对感官的全面调动。目前,智慧景区的建设正被提上日程,这将使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全面走入数字时代,将相关技术与服务与解说系统融合,正式提升解说系统效率的重要契机。

(三)主题化

主题化主要针对解说内容加工与产品化过程,最终应形成观点明晰、具有启发性、形象而生动的解说产品。

四、总结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解说系统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调整与建设建议。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的状况或许代表了很大一批风景游憩地域解说系统的建设水准与方向,以期对风景游憩地域解说系统的构建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Ham_Development of a research-based tool for evaluating interpretation[J].Sustainable

[2]吴亚东。 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Stephen Wearing, David Archer, Gianna Moscardo and Stephen Schweinsberg. Best practice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Framework for a new research agenda[J].

64 614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