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导游词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瘦西湖导游词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瘦西湖导游词范文1

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

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

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

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这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后来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须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间用来读书。后来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非常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己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后来宋代苏东坡路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绿荫馆。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描绘了旧时的景色。漫台,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而得名的。相传乾隆皇帝坐船游览瘦西湖,看到水里有鱼跳出来,于是就有了钓鱼的兴致。扬州的盐商知道皇帝的心理以后,就选了吹台请乾隆垂钓,但又派了渔夫带着活的鱼潜至水下,通过荷叶的柄呼吸,每当皇帝落竿垂钓,活的鱼就被挂上钩去,所以乾隆在此很容易就钓起了很多的鱼,于是改名钓鱼台。两旁对联浩歌向南渚,把钓待秋风是启功题写的。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比如北京有钓鱼台,但那是钓鱼台国宾馆,我们这个建筑是不能和它相比的;陕西宝鸡也有钓鱼台,但那是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知名度比扬州钓鱼台大。但是请大家无论如何不要小看扬州的钓鱼台,因为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华园林艺术借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品。请各位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的地方看一下,你可以通过正西面这个洞借下五亭桥,五亭桥横卧波光,洞成正圆形;南面这个洞借过来白塔,如破地竹笋冲天而出把洞拉长呈椭圆形,这一幅景致可称是绝妙图画。如果是上午九点钟至十一点,站在这里拍照,洞中借景,可称是外地人到扬州摄影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1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现在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非常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这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瘦西湖导游词范文2

退休了,我们蛰伏多年的拜访江南水乡的夙愿也觉醒了。爱人买来《自助游中国》和《旅客列车时刻表》,我通过互联网查到扬州、南京、苏杭等地最实惠的旅馆以及景点附近交通路线。一只拉杆旅行箱,一人一个双肩背包,年过半百的我们从北京登上了开往扬州的列车。

一觉醒来,车窗外已是水乡风光,烟树云霭中一片葱绿。出了扬州火车站乘坐我们早已查明的22路汽车,到汽车西站换乘8路汽车入住绿杨旅社。

清末建造的绿杨旅社据说是古城扬州最早的旅社,店员自豪地告诉我们,昔日里孙科、陈毅、邓颖超、梅兰芳等名流都曾在此下榻。中西合璧的木结构房间地板、回形走廊古朴典雅。我们落脚的隔壁门口就有一牌子写着:“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曾经下榻此处”。这一切使我们觉得,简直住进了当年北平的六国饭店。房间设备很旧,但安静舒适,双人房间一日80元。

步出旅社,穿过两条街道,我们来到晚清第一名园的“寄啸山庄”何园。园内有康有为题词的匾额“桂花飘香”,有扬州八怪石涛设计的“片石山房”,有中国仅存的“水上戏台”。每一院落都是岚影波光,在北方珍贵的太湖石、山茶花,在此处举目可见,各有各的风姿。出了“何园”奔“个园”,初踏个园,只见石子甬道和寻常竹林。谁知绕过翠绿竹林,却是眼前一亮,用各种奇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座假山,巴掌大的地方靠着一捧碧水,一亭一榭一石都透着灵气。

第二天我们在街头用过早餐,前往闻名遐迩的瘦西湖。公交车沿着扬州老护城河前行,车外江南美景宜人。车上也有景――凡是老年人上车刷卡时,立刻会有语音提示:“老年卡”,马上会有年轻人闻声让座,敬老风气让人如沐春风。

瘦西湖的园门袅袅婷婷浸在一泓春水里。一进景区,“翠堤春晓”等名句会在脑海里联袂闪现。清朝康乾时代形成的瘦西湖文化,也让人赞叹,念一念“荷蒲熏风”、“四桥烟雨”、“春流画舫”这些景区的名字,灵魂就被勾进了传统文化的优雅中。玉兰树林里,碗大的花朵似白鸽呼啦啦飞到你的面前,碧水曲桥旁,桃花柳叶似一匹匹锦绣在你面前展开。在杨柳岸上,连梵铃声听起来也分外清越婉约。出了瘦西湖的北门,对面是大明寺,可参观建筑大师梁思成设计的鉴真纪念堂。从大明寺七拐八拐,能绕道去梅花岭上的史可法纪念馆。

第三天一早,我们乘8路公交车到扬州汽车西站换乘长途汽车,过长江,40分钟后到了镇江,游览了金山寺和焦山、北固山。若跟旅游团到镇江,导游一般不会带你去焦山或北固山。焦山四周原是长江主流,如今仍要乘船摆渡过去拜访。北固山是辛弃疾写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之处。如今古战场硝烟散尽,仍见旧船停泊,感受历史沧桑。

第四天,从扬州到南京,长途汽车需要70分钟。入住早已选定的位于夫子庙的国际青年旅社。这是一家专门面向青年人的简易旅社,说简易只是不奢华而已,房间内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有茶座可休憩,也有预订机票车票、旅馆等多项服务项目。我们住的有卫生间的双人房间110元一日。我在茶座的小桌上看到两本“厚书”,随意翻开,却发现是留言簿!里面中文的、外文的、流畅的、幼稚的,写画得满满的。旅社里各种肤色的中外年轻人出出进进,把我们也感染得朝气蓬勃。

安顿停当,直奔总统府、中山陵,第二天又去了明孝陵等地。这几处景点自然是游人如织,我们专门去了一般旅游团不会前往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音乐台、国民政府官邸旧址、宋美龄别墅和廖仲恺何香凝墓参观。古老的南京,每一个地名都藏着历史典故:户部街、乌衣巷、后宰门。一个街心公园有座不怎么好看的塔,仔细一看是1941年汪伪政府所建“还都纪念塔”,保留至今是提醒人们不忘国耻。

刚到南京,我们就请值班店员上网查了苏杭未来三天的天气,气象台说江南将有数天阴雨,我们决定打道回京,放弃游苏杭。于是店员为我们预订了返京的车票,我们顺利地踏上回家的行程。

瘦西湖导游词范文3

关键词:解说;解说规划;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一、解说的相关研究

(一)解说

解说,英文译文interpretation,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以前, Freeman Tilden在1957年出版的《解说我们的遗产》一书中,将解说的内涵从环境解说扩展到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最早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出解说的概念。对于解说含义的理解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推进不断演变, Sam Ham认为综合学界的多方观点,对解说全面的理解应该是作为一个概念、一项活动和一个过程的理解[1],不仅强调了对解说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对其实际操作的关注。从不同视角、结合不同利益主体诉求的多角度探讨,奠定了对解说系统性的认识。研究者构架了解说系统的综合目标体系,基本包括如下六方面:增强游客体验、保护资源环境、保护游客、则增强大众对于管理机构政策的支持、增进游客对于场地或某些抽象信息的认知、扩充游客的知识并培育游客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积极地态度和行为。同时,解说主体、解说媒介、解说客体、解说受众四部分为基本构成的解说框架以得到共识[2]。

(二)解说规划研究及实践现状

解说的实践操作存在于全球、国家策略规划、公园管理机构规划、环境教育与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如:加拿大公园管理机构1997年修订其解说规划,将目光聚焦于全国解说体系、公园规划和解说管理单元三个层面[3]。而作为实践操作的先锋,很多公园作为基本的解说管理单元已经出色的完成了对解说的规划与实施[4]。

国内,目前很多针对城市旅游解说、景区解说的研究不断涌现。研究对象涉及自然保护地域、游憩地域、历史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等,多以对单个案例的研究展开,提出相应地域的解说规划工作重点[5]。基本延承了从现状调查、分析(资源分析、解说现状分析)到解说系统规划、后期监测调控的工作流程。而对规划内容的认知汲取传播理论等学科知识,基本确定在对解说受众分析、解说内容确定、解说媒介规划三个方面。这些工作为解说的实践操作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

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解说的研究与实践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基本的规划工作内容与规划流程虽已经建立,针对各个环节缺少深入的研究探索,多为原则性的控制与描述,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解说系统,缺乏具体而具有建设性的实施指导。第二,实践中的很多解说服务工作缺少事前的规划与事后的监测与调控。第三,作为从国家、区域到具体的风景区、公园普遍面对的一项事业,缺少有效解说的行业标准。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是规划实践操作的重要工具与理论依据,是解说服务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开端,也是联系学术研究与实践操作的重要依据。

二、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现状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部,毗连老城区,总面积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独具风韵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物化体现。

(一)调查范围与方法

坐落于城市之中,是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一大特点。景区的解说系统与城市旅游解说系统很难按空间分布划分明晰的界限,各个城市的旅游解说系统与策略不尽相同,但对重要景区而言,空间上由远及近,游客逐步接近景区的过程中的解说是必不可少的。本次调研以风景区内部解说系统为主要对象。

对规划区内的解说系统采取分类调研和汇总的方法,以访谈为辅,访谈对象包括景区工作人员、解说从业者、游客及景区内游览的居民。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范围内的解说内容、解说媒介类型、解说媒介形式及空间分布做了行进的调查。

(二)风景区内部解说

1.区内景点间解说

目前,风景区内景点之间的实体解说只有城市主干道上(扬子江北路、友谊路、大虹桥路)的导引牌示,此外,旅行团的导游服务有条件提供涵盖规划区内所有景点的服务,作为扬州旅游服务一大特色的黄包车导览可提供串联各景点的解说服务。

区内部分景点空间距离较近,如瘦西湖北门与大明寺步行距离在5分钟之内、大明寺、观音山与唐城遗址博物馆紧邻、大明寺与鉴真学院为紧邻,而有些相对孤立,如瘦西湖核心区与宋夹城、蜀冈与唐城遗址博物馆。目前,无论空间关系如何,景点之间均无相互的指引系统,致使景点之间的相互带动所用较小。这一点在访谈中也得到充分证明,在100位游客的访谈中80%的游客游览计划只有瘦西湖与大明寺,未涉及其他景区很大一部分原因为对其少儿耳闻或知之甚少。此外,区内与区外城市中的景点解说牌示密度相同,一方面不利于风景区内整体的游赏环境的形成;另一方面,鉴于部分景点之间在空间上相对孤立的事实,这致使景区内游赏不便。如,瘦西湖核心区东侧知春路作为区内景点间的重要联通通道,缺乏导引牌示,致使有大明寺到达宋夹城的路径非常不明确。

2.解说媒介

综合区内各景点解说系统,主要有导游解说及便携折页和固定解说牌组成的自导式解说两个部分。区内各景点的解说服务基本依赖导游及牌示系统,类型相对单一。蜀冈生态公园兼为城市防空林地,目前基本没有任何游憩、旅游功能,因此只有少量警示类管理牌示。而所有景点均无视频、便携音频类解说设施,即便部分以固定展览为主的景点,亦以基本的图文展示为主,甚少涉及视频、音频等互动性较强的解说设施。

3.牌示形式

各景点内部主要的实体解说形式为牌示系统,在此对牌示系统的形式作出具体的分析(见上表):

目前区内存在牌示导引的各景点内部牌示均以木材、石材为主,仅宋夹城一处金属材质解说牌示,总体而言牌示色彩以黄褐色、灰色系为主。但是总体而言,不仅景点内部牌示形式略显杂乱,各景点之间牌示无从找寻相同的元素。游览过程中,基本无法从牌示的形式上感受连贯性。

4.解说内容

以主要依赖的解说媒介类型将区内景点分为两类进行解说内容的分析:自身以固定展览形式呈现的景点(唐城遗址博物馆、汗陵苑、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史可法纪念馆);自身解说功能较弱的景点(瘦西湖核心区、蜀冈生态公园、大明寺、观音山、鉴真学院、鉴真图书馆、宋夹城、崇宁寺、天宁寺)。

对于以展览形式呈现,自身解说功能较强的四大景点,解说内容的设计均有较明晰的层次和系统性,且相对主题明确,并表现出对主题的深入挖掘。对于主要依赖解说达到信息传递功能的景点,解说内容基本以各景点的历史沿革、景点特色及传说故事(导游解说的重要内容组成)为主,历史沿革多由解说对象建造、修葺等大概时段为主,景点特色多由描述性的词汇组成。

总体而言,表现出:第一,对解说对象深层特点、意义、价值等信息缺少挖掘;第二,单位解说对象的解说内容均缺乏解说主题、缺少组织,解说者(设计而成的解说媒介)本身对解说目的并不明确的问题。第三,各个景点的解说内容也缺乏联系与系统的组织,呈现出“各讲各的故事”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导致总体游赏没有突出的体验与明晰的认知。

三、优化建议

(一)系统化

具体包括如下两个层面:风景名胜区解说标识与城市内景点标识的连续、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解说服务、设施的系统配置;

后者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解说服务的整体配置:常态的解说手段与可能开展的解说手段应在整个景区范围内,甚至整个城区中主题相关的景点之间进行配置,从收获最高的总体解说绩效出发进行配置。具体包括:提供贯穿景区内所有景点的导游服务或对分景区的导游服务进行综合培训,相互联系的解说内容设置;对联系各景区的黄包车解说、沿路牌示解说系统进行整体设置等。

解说媒介(载体)形式的多样统一:具体指其一,导游解说、互动设施、视频、音频设施、牌示、便携折页等不同的解说媒介统一于提供总体优良的体验与认知环境;其二,牌示系统的形式应在舒适、便捷的基础上考虑形式的多样统一,不同景区之间相互区别,但有总体统一,以营造整体顺畅的游览、认知环境。

媒介间解说内容的系统策划、有序分工:对不同的解说内容所采取的单个或多个解说媒介手段需综合考虑周边环境、整体游赏序列等,进行协调,总体以最大限度的激起游客兴趣、激发游客联想,引发深层思考,与游客本身相关为原则。

(二)多元化

解说系统的多元化主要指对媒介形式的丰富、对解说内容的深入拓展与通过如上两个方面的提升对感官的全面调动。目前,智慧景区的建设正被提上日程,这将使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全面走入数字时代,将相关技术与服务与解说系统融合,正式提升解说系统效率的重要契机。

(三)主题化

主题化主要针对解说内容加工与产品化过程,最终应形成观点明晰、具有启发性、形象而生动的解说产品。

四、总结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解说系统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调整与建设建议。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解说系统的状况或许代表了很大一批风景游憩地域解说系统的建设水准与方向,以期对风景游憩地域解说系统的构建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Ham_Development of a research-based tool for evaluating interpretation[J].Sustainable

[2]吴亚东。 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Stephen Wearing, David Archer, Gianna Moscardo and Stephen Schweinsberg. Best practice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Framework for a new research agenda[J].

瘦西湖导游词范文4

关键词:古城保护;可持续发展;扬州

Abstract: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meaning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city, demonstrate its particularity, inspire its vitalit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and improve its quality as well as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citizens. It is a subject of common interest for city supervisors and all walks of life of the society. With Yangzhou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main methods of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a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s of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Key words:ancient city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Yangzhou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8-04(6)

作者简介:季建业中共扬州市委书记法学博士

加强古城保护,彰显古城特色,激发古城活力,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城市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课题。

然而,对古城是保护形式还是保护内涵,是局部保护还是整体保护,是静态保护还是活态保护,多年来一直争论不止、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古城作为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是城市历史文明的内核和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稀有资源和宝贵财富。只有保护好古城历史遗存、建筑风貌和文化符号、民俗风情,才能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古代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古城作为市民生活的空间、经济发展的载体,加强对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既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促进城市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古城既有文化韵味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坚持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方针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2500年前,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公元前486年),扬州成为中国唯一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1200多年前,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连接唐代中国与西亚(波斯等)、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扬州扬帆起航。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六次东渡,最后一次成功抵达日本,将律宗佛法和中国的科技、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传播到日本。700多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意大利马可・波罗在扬州生活、为官三年,称“扬州城颇强盛”。那一时期还有不少阿拉伯人来扬州从事商业和传教活动。200多年前,扬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50万人口的十大城市之一,达到鼎盛。深厚的历史积淀,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扬州古城――平方公里的唐宋城遗址和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使得扬州成为一座通史式、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

进入新的世纪,如何进一步彰显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使古城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的过程中,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个“人文、生态、宜居”的文化名城、旅游名城,从而实现古城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品质与市民生活品质提高的“多赢”?近几年来,面对祖先的“馈赠”,我们始终怀着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对古城呵护的心情和热情,以推进“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为主线,按照《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联合国《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定的世界级标准,博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持之以恒地加强古城保护,不断凸现城市的文化性、原真性、自然性和生态性,古城保护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成绩。2006年,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已被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进一步坚定和丰富了扬州古城保护复兴的方针与理念:

1.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

(1)保护是前提。我们坚持保护第一、整体保护、全面保护,努力“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

(2)利用是关键。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利用也是保护,合理利用是最大的保护。古城除用于市民居住外,还通过盐商住宅、会馆、名人故居等文保单位展示盐商文化、中医文化、美食文化等古城历史文化,将历史街区、老街的古建筑恢复成老字号商铺、传统工艺品店铺。

(3)改造是手段。“异地重建再好只是建筑,原地保护的才是文物。”我们谨慎确定改造目标,像给小姑娘开双眼皮一样小心翼翼地进行修复和改善。为保护好古城的空间和尺度,保存文物古迹的“历史形态”,我们专门制订了《古城区房屋修缮技术规范》,强化指导和控制,推进保护性修复。在改造过程中,既注意对古城建筑、街景的整体改造,又注意保护文物周围的历史性环境,改造古城区内的街景,保持整体的和谐;在保持建筑风貌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原来居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小心改造地下管网,翻修整治小街巷,在古城街巷逐步实施水、气、电等管道改造工程。

(4)复兴是目的。“古城应当是古而不破、古而不死,古要古得经典”,我们在保护古城、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把现代的一些功能、元素渗透进去,通过功能的转换推动古城复兴。

2.坚持挖掘城市内涵、彰显城市特色

我们致力于挖掘整理城市内涵,传承城市文明内核,展现城市个性文化,不与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文化、比内涵、比秀气,着力彰显扬州“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质与个性魅力,努力打造散发着书卷气和人文精神的秀美城市。

3.坚持整体保护、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护古城风貌的原真性和整体性

坚决防止“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具体做到五个“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城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

4.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是居民生活的空间,古城保护不能破坏居民生活状态和民俗风情,我们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古城,增加老百姓财富积累,努力使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成果惠及民众。

5.坚持古城新区协调发展

跳出古城建新城,腾出空间,让“古城古得经典、新城新得现代”,推动古城新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互动双赢、共同繁荣。

二、扬州古城保护的主要途径探索

国内外古城保护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整体保护古城,另建新城,新旧分开。古城的全部格局得以保留,但是往往旧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民住房越住越破,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因留恋旧的生活方式愿意留在古城,而年轻人逐步离开。二是局部保护,保留古城格局,留下部分历史街区,其余进行更新改造。虽然在局部地区基本保护了古城的传统风貌,但是整个城市风貌并不连续,基础设施改善的矛盾也较为突出,且随着古城地价升值,不少地方被不断开发“蚕食”。三是单体保护,即只保护文物古迹点,其余加以改造、开发,基本上是拆旧建新,有的文物荡然无存,城市的历史文脉无以为继。一些古城要么在战火中湮灭,要么在“建设”中破坏,要么在领导的无知中倒下。关于古城保护模式,在扬州多年来也有争议。2003年,扬州确立了全面、整体、原址保护古城,另辟新址建新城的思路,同时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坚持每年实施一批重点工程,使得古城面貌得到持续恢复与改善。2007年,我们出台了《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对瘦西湖景区和扬州历史城区的保护力度。实践中,我们主要实施了五大工程。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

我们编制老城区12个街坊控制性详规,出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实施办法》,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由单体保护、局部保护向整体保护、全面保护转变,彰显古城的文化魅力与活力。保护古城遗址。先后发掘宋大城、西门、东门、北门和唐罗城南门遗址,规划建设遗址公园,使唐城、宋城、明清古城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保护古宅名园。扬州自古“以园亭胜”。这几年,我们先后修缮了个园南部住宅,整治了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卢氏、华氏园、逸圃、汪鲁门盐商住宅等一批园林和古宅。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扬州传统建筑青砖黛瓦,雄浑古朴,同时兼具南秀北雄之美。为此,我们把握古城建筑的整体风貌,对散布在全城各处的文物保护建筑进行维修和恢复,对老城区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沿街建筑进行整治。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保持街巷的原名、走向与格局,维护原有尺度和空间布局,体现富有传统特色的“鱼骨状”街巷体系,兼顾街巷两侧的传统建筑、古树名木、古井等传统要素。严格禁止在老城区新建办公楼和大型设施。通过全面保护历史街区,再现了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风韵。保护非物质形态文化。强化对古城内的百年老字号等非物质形态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创新。

2.文化博览城建设工程

文化是扬州的最大优势,也是扬州城的根、扬州城的魂、扬州城的脉。2003年,扬州响亮提出打造“文化扬州”,2006年又作出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决定,随后出台了《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为集中挖掘、提升和展示古城“文化含量”,打造文化名城,我们以文化博览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了文化建设保护工程。对古城古建筑古巷古宅进行名城解读。对古城300多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名人名园、古树名木、特色街巷,通过标牌、立碑等方法对其历史史实、文化特点和审美价值进行诠释,增强历史文化的可读性,唤起市民对古城历史的记忆,增强了外地游客对古城历史的认同感。兴建了一批博物馆。制定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对各类文博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到2020年,高水平地修建100多个充分体现扬州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和古文化遗址广场等文化博览场所。政府重点投资建设公益性博物馆,社会力量主要开办行业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目前扬州已有近40座博物场馆。保护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兴盛于汉,繁盛于唐,鼎盛于清。悠久的历史和盛世的繁华,也为扬州积淀了深厚灿烂、独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如扬州学派、扬州画派、扬州戏曲、扬州工艺、扬州“三把刀”、扬派盆景、广陵琴派、雕版印刷、淮扬美食等,这些不仅在中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也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扬州已有15个项目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几年来,我们注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展示和以保护文化传承人为主的活态保护。尤其在扬州工艺方面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兴建扬州工艺美术馆、玉景苑、工艺坊(百艺村),推动工艺企业“反向改革”(民转公)、政府制度化奖励“师带徒”等方式,给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扬州工艺精品不仅经常成为“国礼”,有的甚至成为永久珍存的“国宝”。最近,扬州还承办了全国第44届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

3.蜀冈―瘦西湖景区综合保护扩容工程

2004年,我们划定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并出台保护规划,主要包括瘦西湖风景区、蜀冈风景区、唐子城风景区、笔架山风景区,规划范围总面积平方公里。2006年以来,我们成立蜀冈―瘦西湖景区工委、管委会,有序搬迁了300多家工厂、2000多户居民,先后完成瘦西湖活水工程,万花园、傍花村、宋夹城生态湿地的建设和保护,群芳争艳、石壁流淙、锦泉花屿、四相簪花、醉月飞琼、风泉清听等历史景点恢复重建。在原瘦西湖核心景区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将景区面积扩大了5倍,构建了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全景式展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前不久,蜀冈―瘦西湖景区成为我省首家“全国文明景区”。

4.“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工程

我们在古城保护中,注重人的亲绿性、亲水性,强化了以“绿”和“水”为主的古城生态保护。首先,绿色是扬州古城的底色。我们制订了“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内外构建绿色屏障,营造“绿肺系统”;在沿路、滨河、环城构建风光带,百姓出门300-500米就有绿地“小游园”,基本实现了“漫步扬州”目标。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6年新增城市绿地1000多万平方米,目前,扬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我们首创了“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并以市人大决议形式将制度“固化”下来,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到目前,我们已圈定了10块城市永久性绿地。其次,水是古城扬州的华彩,也是扬州城灵动之气的所在。扬州是一座“因水得名、因水而发、缘水而兴、水写历史”的城市。水已成为建设实力扬州、文化扬州、生态扬州的不竭源泉。近几年来,扬州投入30多亿元推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景观建设,实施了瘦西湖“活水工程”及古运河整治等工程,扬州城河没有黑水、没有臭味,河边能垂钓,主要河道能行船,河两侧建起亲水步道,再现了扬城“水城共生”、“人水和谐”的独特城市形态。

5.城市文明提升工程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古城保护,弘扬城市传统精神,塑造“开放包容、创新创业、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新时期扬州城市精神,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形象,弘扬文明新风,营造文明环境,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开展“我爱我家,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举办“市民日”、“邻里节”、“四项服务进社区”等,着力促进市民交流交融,改善邻里关系,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提升城市的凝聚力。鼓励弘扬老城居民“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涌现了一大批以“凡人善举”为特征的“扬州好人”群体,“一群典型,满城新风”,形成了与古城传统文化、古城保护成就交相辉映的现代文明靓丽风景线。

三、古城保护的几点体会

1.必须充分认识古城价值

“眼光决定财富”,保护古城,必须看到和利用古城的价值。事实证明,古城不是包袱,而是蒙尘的珠宝,拂去灰尘就绽放光芒;是陈年老酒,揭开一点点缝隙就会香气四溢;是能够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美丽基因”;是可以“引爆”城市价值裂变增值的“核元素”。古城保护好了,整个城市升值了、品牌树立了、品质提升了,有了财富集聚效应,创业、就业、商业机会增加了,就连老百姓的房子也增值了。当然,保护古城,更要利用好古城,才能激活古城,这也是对古城的一种活态保护。历史上、世界上有很多古城因为只强调静态保护、看护,结果反而难以为继,成了“死城”、“破城”。我们认为,只有把古城当资源,把历史当优势,把古城、古河、古景保护好了,扬州古城的知名度、美誉度,扬州的品牌价值、城市无形资产才能升值,国内外游客才能络绎不断前来旅游,这相当于在城市中造了一台“印钞机”,一代人辛苦,代代人受益。近几年来,扬州古城的保护、瘦西湖景区的扩容,大幅提升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提升了城市价值、提升了扬州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003年,我们建成的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简称“双博馆”),集中展示扬州古代文明成果,已成为扬州旅游新亮点,来扬的中外游客、国内外领导人,都感叹扬州悠久灿烂的文化、深厚丰富的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我们现在对包括双博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不仅增强了扬州市民归属感、认同感,而且增强了海内外扬州人的自豪感。

2.必须妥善处理古城保护中的矛盾

古城保护是一项“受益于无形”、“见效于长远”的系统工程。作为城市管理者,要有远见、有胆量,算大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算无形账。要重点妥善处理好以下矛盾:

(1)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与古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扬州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和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城市化对古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挑战。

(2)行政操作可能出现的随意性与城市规划权威性的矛盾。

(3)推进城市现代化与继承传统、保护历史资源、维护城市个性的矛盾。

(4)古城保护进程中保障私人利益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不求一时一个地块的升值平衡,而追求城市整体升值。

(5)政府保护与发挥非政府组织、民众参与积极性的矛盾。

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尤其令人感动的是,绝大多数老城区的居民怀着对文化的敬仰,对政府的支持,舍小家顾大家,全力支持古城保护。古城居民既看到了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也从古城保护中直接受益。我们在保护古城,包括历史街区改造中,不仅没有一户居民因为拆迁而变贫困,反而因拆迁而改善了生活品质与居住环境,搬进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新住宅楼,而且增加了财富积累。

3.必须加强对古城的规划控制

城市领导者的眼界往往决定一个城市的规划层次,同样也决定古城的保护水平与风貌恢复情况。城市领导者要有“全球化视野”、“世界级眼光”,更要站在城市的土上,根植于城市的文化资源,并渗透到古城保护规划和实践中。多年来,一些古城在大拆大建的推土机声中湮没,一些则在“威严无言”的法规和规划指引下得到有序有力有效的保护改造与复兴利用。我市在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中,集中各方面专家和民众的意见,相应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明确老城区是“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核心区域,城市重要的(传统)文化旅游商业地区,具有传统风貌的居住场所”的功能定位,坚持以“抢救古建、保护风貌、解读内涵、完善功能、改善民生”为抓手,逐步展开古城保护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规划大纲、分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完整的多层次规划保护体系,并细化完善各项子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实践中,我们还探索出通过“放气球”监控规划和保护古城天际线的方法,即古城及瘦西湖周边搞建设,都要放气球,如果从瘦西湖主要景点看到“楼高”的气球,那么这幢楼的设计高度就要降低,否则就不能通过规划审批。如今,从瘦西湖到老城区、古运河,这种“放气球”的古城保护理念被扩展到扬州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条天际线,也被誉为人与自然在城市里和谐包容的文化视线、扬州人对古城文化尊重的保护线。瘦西湖景区天际线几十年不变,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国内没有视觉污染的景区”。

4.必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对古城进行成片保护、原貌修缮、功能完善、街景美化等,需要大量的改造资金,产生的是社会效益多,经济效益少,难以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回报机制,居民参与修缮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诸多难题使得政府难以承受保护的成本压力。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例如,扬州古城文化里的改造,政府根据古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对可保留、需修缮的私房逐家逐户确定方案、核定成本,在不改变房产权的前提下,政府出资30%、个人出资70%进行修缮。此外,组建名城公司、城建控股公司,打造古城保护融资新平台,以优质的古城旅游资源争取到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目前,我们正积极探索城市资产债券融资新渠道。

瘦西湖导游词范文5

扬州导游词范文1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大明寺-扬州旅游景点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

何园-扬州旅游景点

原名寄啸山庄,位于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是晚清扬州最有特色的一座名园。园主人何姓,故名何家花园,简称“何园” 。

何园,为清光绪年间道台何芷?于“双槐园”旧址上所筑,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

马可波罗纪念馆-扬州旅游景点

扬州最早的佛教名刹,其极盛时期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不仅是康熙和乾隆南巡时的行宫所在,而且是曹寅受命设局刊刻《全唐诗》,纂修《佩文韵府》的场所,与曹雪芹的家事有紧密联系,成为国内外红学家所瞩目的重要遗迹。

而今天宁寺已辟为扬州博物馆,典藏扬州这个中国古代重要商业都会的历史文物三万多件,有汉代漆器、玉器、铜器、陶器、中晚唐的瓷器以及以扬州八怪为主的清代书画等。并辟有马可波罗

冶春园-扬州旅游景点

冶春园原是清代诗人王渔洋的私园,位于大虹桥以西,后圮废。解放后,扬州市为增添瘦西湖沿岸景色,在乾隆御码头以西,将沿湖的升庆茶社、香影廊茶社、冶春花社等连成一片,建成园林。取用“冶春园”旧名。园内建有水绘阁、香影廊、餐英别野、问月山房等古典建筑。临水而筑,水景天成,以水取胜。

狭长的瘦西湖从冶春园南面而过,临湖筑有草庐水榭,古朴清雅。凭栏观景,树影

石塔-扬州旅游景点

石塔建于唐代的五级六面石塔,原在古木兰院,现立于新辟的石塔路街心绿地内,塔身石龛有浮雕佛像26尊,具有唐代风格。塔侧的一棵银杏为扬州的著名古树。

石塔寺在石塔路北侧。原在扬州西门外,本晋代遗刹,名蒙因显庆禅院。南朝刘宋元嘉十七年(440年),改为惠昭寺(一作慧昭寺)。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名安国寺,乾元中(758-7

观音山禅寺-扬州旅游景点

观音山是隋代迷楼故址,据《迷楼记》载,迷楼是隋炀帝行宫,浙江匠人项升设计,“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隋炀帝曾说:“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隋亡楼毁,明代雇桐曾题匾“鉴楼”,分明取“前车之鉴,以警后世”之意,以隋炀帝的教训鉴戒后人。

从元代至元年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屡废屡修,现在寺的建筑多为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均为1984年以后

文峰塔-扬州旅游景点

文峰塔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东岸宝塔旁文峰寺内。建于明朝万历10年,相传是为镇住扬州之文风,使学子在科举场上出头而得名。

文峰寺位於扬州南郊古运河畔,始建於明朝万历十年(1582),由僧人镇存募化,知府虞德晔建浮屠,邵御史题名“文峰塔”,寺亦名“文峰寺”。兵部尚书王世贞作记。清康熙七年(1668)夏六月地震,塔尖坠地,第二年天都闵象南捐资修葺。咸丰三年寺毁于兵火

仙鹤寺-扬州旅游景点

仙鹤寺,伊斯兰教建筑,又名礼拜寺。位于市区南门街,背靠汶河南路,该寺为南宋德佑元年(1275)伊斯兰教创始人第十六世裔孙阿拉伯人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募款所建。它与广州怀仁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同为东南沿海地区伊斯兰教的四大名寺,明洪武二十三年(1380)重建。嘉靖二年(1523)商人马道同、住持哈铭重修。清代亦有修建。

史可法纪念馆-扬州旅游景点

澄虚道院-扬州旅游景点

位于中市街上,面对普庆桥,俗称“圣堂”,建于宋元佑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前后三进,占地1500平方米,为吴中地区知名道院之一。院内主要建筑有玉皇阁、文昌阁、圣帝阁等。

瘦西湖公园-扬州旅游景点

瘦西湖位于扬州西北郊,是著名的风景游览点。它原来是一段自然河道,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步发展而成。

美在蜿蜒曲折,古朴多姿。瘦西湖的美主要在于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

扬州导游词范文2

嗨!各位帅哥、美女们,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凌,大家可以叫我“小凌导”。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游览秀丽的扬州瘦西湖。Let’s go!

这就是我们的扬州瘦西湖。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我先跟大家讲讲扬州瘦西湖的由来: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 “炮山河”,亦称“保障河。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好像神仙姐姐飘扬的彩服,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著名诗人汪沆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瘦西湖是一个很小很壮观的旅游好地方!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长堤垂柳,四桥烟雨,,五亭桥,白塔晴云以及二十四桥景区等名园胜迹,就好像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清秀婉丽的瘦西湖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大家可以一饱眼福咯!

好了,现在我们自由活动吧。记住,只有三个小时的游玩的时间!游玩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玩水,以免着凉。

2、做文明人,不在假山上乱刻画。

3、讲文明,不乱扔垃圾。

4、注意安全,高高兴兴的来,也要高高兴兴的回去。

5、17:30在这里集合。

时间过得真快,不得不和大家说再见了。我们的旅游公司叫飞马行空公司,记得下次再找我当你们的导游哟!Goodbye!

扬州导游词范文3

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扬州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 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 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 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这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后来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须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

提到木兰寺,在扬州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扬州曾出过一个状元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在世时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和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样他就寄住在寺院里。和尚吃饭之前都要敲钟,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间用来读书。后来住持和尚嫌王播坐吃寺院,就叫小和尚饭后再敲钟,每到王播听到钟声时别人已经吃完,只能常常饿肚子。王播非常生气,于是在墙上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以后就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过木兰寺时,王播发现自己临走时题的两句诗还在,并且已被和尚用碧纱把它罩起来了。于是就感慨今昔,续题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的"饭后钟"的故事。后来宋代苏东坡路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也有一番感慨,他说王播读书读昏了头,殊知饭非钟,应当感激这位老和尚,要不然王播至今会像凌霄一样攀附在银杏树上不能成材。

扬州导游词范文4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 ,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扬州导游词范文5

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 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所以李鸿章的孙子 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看过这座桥以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为芦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它构造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下面桥墩的设计。关于这座桥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月满之时,每洞各衔—月。金色混漾,众月交辉,莫可名状。”这是我们扬州人深感自豪的一景。观此,才知西湖之三潭印月不能专美于前。由此可见,大家不仅是烟花三月该下扬州,也可以在中秋之夜到我们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站在五亭桥上往东看去,远处的景色是“小桥流水,风亭直立山巅;明轩石栏,钓渚直插水际”俨然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江南山水国画长卷,充分体现了南方之秀。俯看桥东面的这组四面环水的建筑,它叫凫庄,建于1921年,因其形状似浮于湖面的野鸭子而得名。它的建筑非常矮小,布局造型也十分得体,既烘托了五亭桥的雄姿,也陪衬了桥南的白塔。五亭桥面南这座白塔是莲性寺著名的建筑,喇嘛教的象征。关于这座塔在扬州流传着“一夜造塔”之说。传说1784年乾隆第六次坐船游览瘦西湖,忽然对扬州盐商说:“整座莲花桥一带的景色很象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景,可惜少了一座白塔。”皇帝是说者无心。盐商却听者有意,当即花了数十力银子买来北海白塔的图,然后在十夜之间派人用盐包为基础,纸扎为表堆成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再次游览时远处朦胧中果见矗立着一座白塔,十分惊叹“扬州盐商之富,令我所叹不及。”这仅仅是传说,但这座白塔确是仿北海的塔而建的,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我们看到的白塔是乾隆年间重建的,全部为砖结构,形状虽没有北海的塔雄伟壮丽,然而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北京的景物到了扬州也增添了几分瘦西湖的秀气。整个五亭桥、白塔一带景物可称得是瘦西湖湖上风景的高潮。极目往东,“梅岭春深”飘渺于水,往西“春台明月”飞甍丹楹,往南白塔对峙,再加上莲花桥本身及水中倒影的渲染,这一幅景致不是“琼楼玉宇”,而胜似“琼楼玉宇”了。

现在我们请沿着五亭桥北岸往西走。前面大家看到的这一景叫“白塔睛云”,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对岸莲性寺白塔成对景而得名。这一景是1984年由旅日侨胞陈伸先生捐资重建的。主要由花南水北之堂、积翠轩、林香榭三组建筑组成,“白塔睛云”园额是安徽书法家赖少其题写的。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了。“二十四桥”这个名称是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于“二十四桥”的解释,在扬州说法也非常多,比较正统的有三种:一种是特指一座桥叫二十四桥;另一种说法为实指扬州在宋代确实有二十四座桥,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里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二十四座桥的桥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泛指唐代扬州桥多。民间的传说是因为“古时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现在我们看到的二十四桥景区是1986年根据《乾隆南巡盛典》中的二十四桥景区原图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的。基本保持了乾隆年间钓原貌。二十四桥景区包括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熙春”一词出自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表现了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的景象,表现了扬州唐代和清代经济的繁荣,这里曾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鹰他被中国著名散文家郁达夫誉为中 国四大秋色之一,所以秋天到扬州来赏月是必不可少的。相传扬州盐商曾在此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名“春台祝寿”。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放轨,规模非常大。整个熙春台一带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五亭桥遥遥相对,具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华贵气派。对岸的这组建筑叫玲珑花界,它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宋朝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说。欧阳修有过这样的诗句:“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且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二十四桥又名芍药桥。大家可以在春末夏初之时到扬州观赏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之美誉的广陵芍药。

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他们完全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布局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新淡雅,完全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楼上门窗卸去就可变成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小李将军指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这一对父子不仅擅长带兵,而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派。所谓“花为画本,月是诗源”。取名小李将军画本是指此地的美景是小李将军作画灵感的源泉。

既然命名为二十四桥景区,游人到此都来寻觅哪一座桥为二十四桥呢?前面这座桥就被游人当作是二十四桥了,它由山涧栈道、单孔拱桥、平板曲桥以及吹箫亭组成,中间呈玉带状的拱桥长24米,宽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

好了,有关瘦西湖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解释到这里。瘦西湖的风格是自然和人工的巧妙结合,运用自然的地理条件,加以人工的点缀。通过一条狭长的水道将很多小园串联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宾,互为“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在清代的许多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中都有关于瘦西湖景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著名旅游家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给予瘦西湖这样的评价:“平山堂离城三四里,行其途则八九华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于十余家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这个评价可以说是很高的了。现代的园林专家评价说:“瘦西湖在空间的组合和划分上有一定成就。通过桥、亭、堤、岸的划分,使狭长的水面成为有宽、有狭、有方、有圆的许多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他是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旅游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个例子。视野之开阔是苏州园林所不及的,而相互呼应又较杭州西湖紧凑。”现在有人做了更为直观的比喻,如果将杭州西湖比作是大型故事片,它以场面浩大而著称,那么扬州瘦西湖就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它一幅一幅地在您面前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山水国画长卷。如果您沿着乾隆水上游览线游览瘦西湖,您就会常有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的意境,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变和幽雅宁静。

所谓“良时莫需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比如烟花三月一定要来扬州,同样好的文章要常读,好园林也需要大家来观赏,希望各位能经常到扬州来,我们还有新景叠出的瘦西湖北区欢迎您。

扬州导游词范文6

各位游客,非常欢迎到扬州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 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 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 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64 616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