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精编29篇】
岳麓书院,千年学府,古韵犹存。书院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培养无数人才,难道不值得一游吗?以下是阿拉题库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文章,欢迎您借鉴参考。
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xx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 ,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6�1小雅�6�1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 ,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 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6�1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6�1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 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 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教学斋�6�1半学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
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20xx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6�1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20xx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现在,“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进程中自理一切复杂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1984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不敢入内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老师醒来。直到老师醒来,他才上前去请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经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和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的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同时也成了理学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是直接继承于杨时的,所以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就连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古代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带蒲团,席地而坐,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也显示了老师的威严,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不由得我们产生了敬意,这种渗透着人文精神的讲堂就使我们更加感到亲切了。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 ,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家请看一下这幅对联,它是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上联是:
是非审之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 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对联的意思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去说吧,得和失听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对联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请看这块“岳麓书院学规碑”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校规,为清乾隆年间所刻,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x1993年3月16日参观岳麓书院的时候,曾认真地阅读了碑文,认为部分条款对于今天的学生仍有借鉴作用,离开的时候,还特地托有关部门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经注意到了,在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每块高213厘米,宽131米,字高169米,宽122米一般像这么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个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堂,“忠、孝、廉、节”四字,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分别是:“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
(御书楼)
好的,讲堂的讲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可能有人会问了:御书楼不是在讲堂后面吗?自私到了讲堂往前就没路了?大家请跟我来,其实路就藏在讲堂屏壁后面,你会发现后面其实别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轩�6�1时务轩�6�1三绝碑)
参观守御书楼,我们来到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因为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处而得名。在宋代,这里是山长的住处,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就是吃饭、睡觉都离不开这里,这主要是因为百泉轩前面有一个优美的园林,书院八景中,其中就有两景在园林中,分别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
穿过园林后,我们便来到了时务轩,时务轩是为了纪念清未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修建的经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强,为了配合维新运动,同时也为了推进湖南的新政,在谭嗣同等人的活动下,终于获得朝廷的批准,在长沙小东街设立了时务学堂,由梁启超在此主教,主要传播变法的理论,娈法运动失败后,时务学堂被迫停办,改为求实书院,后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并入岳麓书院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湖南大学,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20xx年回到长沙后,到小东街寻访时务学堂旧址,那时,距时务学堂的创办已经有20xx年了,原址已改为旅馆,房屋虽在,但已面目全非,旧时的学生和老师们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伤心,于是提笔写下了“时务学堂旧址”以示纪念。经过抗日战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迹最终还是到了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纪念。
在时务轩的旁边就是麓山寺碑,也称“三绝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记录的内容为麓山寺的历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写并且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绝碑”之称,又因为要邕曾当过北海太守,因此这块碑又有“北海碑”之称,人们常称其为“北海三绝碑”。
因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历代想得到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来拓取,因方法不对,使这一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文庙�6�1祠堂)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文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这就是大成殿,为什么要称“大成殿”呢?因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来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国各地文庙的主体建筑均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文庙的建筑与刚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颜色不同,文庙所采用的颜色是金黄色,与故宫的颜色是一样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黄色是古代皇家专用的,民间不得使用,而文庙却是个例外,其建筑级别也同宫殿,为最高级别的,享有皇家礼的待遇,这也说明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师重教和国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龙,抗日战争时,大成殿被日本的飞机炸毁,只有这蟠龙幸存。战后,1946年进行修复,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修复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来似乎缺少了皇家应有的气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庙堂,他可能已经觉得十分奢华了,他老人家应该不会见怪的了。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 篇3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x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4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岳麓山参观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今天,由我"客串"书院导游,引领大家踏上这一非凡的文化书香之旅!
我们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是古城长沙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岳麓书院。它是一座宁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千年波斓壮阔的历史,它的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大气、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千年传承相继的文化梦想。庭前廊下、翘壁飞檐,那梦,是从唐代就一直延续下来的。怎么样,大家闭上眼,尽情地感受一下这里清冷的风的味道,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着千年不变浓浓的书香气息呢!
岳麓书院是一片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风景名胜岳麓山清风峡口,静静地屹立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进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砖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着隽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誉中外的"千年学府"。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古圣先贤们的足迹走进书院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氛围中去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在书院的园林中,无论是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都与讲堂构成了一副浑然天成的画面。儒道互补,庄重典雅,这正是岳麓书院传承千载的精神佳境。
经过悬挂"千年学府"匾的头门就是赫曦台,内壁两侧墙上各有一个金色大字——"福"与"寿"如龙腾虎跃,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大门。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千古名联很霸气地挂在大门上,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材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大门两旁安放的一对汉白玉抱鼓石双面浮雕,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大家移步,摆放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讲堂"了。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面摆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讲台之后有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该文内容实为古代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
讲堂两璧嵌"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据传系朱熹手书。这四字实际上正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整、齐、严、肃",与"忠、孝、廉、杰"碑相映衬,书院灵魂的脉络始终清晰明了。
岳麓书院不仅有读书讲学之所,还有一处三层建筑,那便是"御书楼"。御书楼"藏"在讲堂屏壁之后,现藏书已达6万多册,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
岳麓书院的楼阁砖瓦闪耀着千年凝聚的智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奇更会影响指引我们的一生!
欣赏完这几进深深的庭院,今天我们的游览也接近尾声。感谢同学们的配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谢谢!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 篇5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 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
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再次游览。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6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国家4A级风景名胜的岳麓山风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音台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所以,我们才决定把全家暑假旅游的第一站定在这里。
岳麓书院的正门正对着岳麓山的爱晚亭。而最吸引我们的是门上所书的“岳麓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令我不禁肃然起敬,感叹着祖国的书法文化。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们进了大门后,里面的美丽风景美不胜收,十分夺目。书院周围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大大消减了刚才的庄严气氛。两座石桥横跨在溪上,伴着潺潺的流水。首先我们参观了碑廊,里面有大量的碑匾,比如,“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等等,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岳麓书院经典导游词 篇7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此刻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先,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建立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齐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能够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那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之后张就在那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此刻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之后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构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那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那里求学,能够获得德性修养,到达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那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
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此刻的图书馆,我们这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这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 篇8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 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0xx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 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 篇9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今天参观到此结束,欢迎各位再次参观!
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长沙市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1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匾,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就是说,湘楚大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这里尤为兴盛。正好是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
讲堂共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一位我们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和壮大的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陈颐、陈颢两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而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呢,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岳麓书院游览。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 篇12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3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我是小导游尹昕,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讲解,我将尽力通过我的讲解,使大家对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岳麓书院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在岳麓山下。古人视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是衡山之麓,因而得名岳麓。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创办,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晚清(即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又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历史已逾千年。由古老的书院到湖南大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被当世学者誉为罕见的”千年学府”。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岳麓山的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道尽了岳麓书院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事实。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在接下来的参观游览中,将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书院有八景,分别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导游慢慢去感受近市而不喧,林深而泉甘的岳麓书院的独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吧!在此导游尹昕特别感谢大家的倾听,祝大家一路玩得开心!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4
各位游客:
很荣幸能以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一起来领略岳麓书院的魅力风光,大家可以叫我李xx,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下面开始我们美妙的旅程吧!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期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才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才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麓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请您继续前行,登上前面的古戏台。
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拭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后来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一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记念朱熹和张拭。
赫曦台石砌台基,居高开阔。在台上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嘉庆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县长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把,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目瞪口呆。在看那字,健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就大不如“寿”字。除去故事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期盼。
你看赫曦台顶部雕饰的八挂图,还有寿字、蝙蝠图案,也是象征“福”、“寿”的意思。赫曦台上的屏风正面是岳麓书院总体平面图。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面积为两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千平方米。书院分为四个部分:讲堂及两边的斋舍是教学区/讲堂后面御书楼是藏区;讲堂后方,包括文庙和专祠,是祭祀区;左后方是园林区。这是古代书院比较典型的格局。
在屏风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明代著名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以及毛泽东留下的与赫曦台有关的诗句。说明赫曦台历史久远,已融入历代名人的文化活动之中。我们站在赫曦台往岳麓书院大门方向看,岳麓书院是以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层层递进,有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请您走下赫曦台。回头看赫曦台外侧前后左右两壁檐上,分别塑有〈张良进厦〉、〈老子出关〉、〈麻姑献寿〉〈拾玉蜀〉等传统戏曲故事,造型别致,形态自如;还有代表传统说中的八仙的萧、花篮等器物,都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风格。赫曦台上还有一幅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中的“安”,指安然自得;“利”指利益;“勉”强。
意思是说,治学要不论安、利、勉哪种情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达到成功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大门
岳麓书院历史经历过多次兵与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现在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特别召见周式,白拜国子监主薄,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请求回岳麓书院。皇帝就赐他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十方。
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大门两旁一幅著名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撰写对联。袁名出了上联“唯楚有才”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路过,他吐口而出;“于斯为盛”,对的十分巧妙。山长的上联初看似乎简单,实则有难度。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都出自典故,意义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唯”和“于”都是语气助词,没有有具体意义,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这里尤为兴盛。
这是前人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誉。的确,岳麓书院当时集中了一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也培养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优秀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涛、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据说是宋代的作品。
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吉祥喜庆的意思;背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竹,荷花、白鹭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抱负。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教训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
大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可忽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
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既有继承,有要有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拭,近代的毛泽东、蔡和森,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请继续前行。
二门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它采用五间单檐悬山结构,中间开有三张门,花岗石门框;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原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抗日战争期间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毁,这是1984年重建的。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法考证。
原匾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战争期间曾被炸毁,先匾为1984年复制。二门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尧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的监督程颂万先生。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上亮点出岳麓书院的地里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势非凡。下联描写岳麓书院继承孔孟学说,崇尚圣贤之道,是学习礼仪的好地方。着幅对联用22个字把岳麓书院的独特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儒学说传统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倒好处。大门左边有一块大型菊花石,这是湖南浏阳特产。花形是依天然石纹加工而成的,如此之大,是实不多见。
进入二门后,请回头看二门背面的碑匾“潇湘槐市”。原匾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所撰书,抗日战争中被毁。先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指汉代长安城北的一片森林。当时京城的书生们常聚于此,或议论于槐树下。“潇湘槐市”指岳麓书院是湖南的“槐市”,文人、学者经常聚集于此。意思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之槐市。继续往前,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讲堂。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北宋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明代称为“成德堂”,后改称“静一堂”或称“忠孝廉节堂”。讲堂檐前挂有“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宾步走程撰写。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镏金木匾:一块是“道南脉”匾,有乾隆皇帝御赐。这里的“道”是指理学。战国时期思想界是百家争鸣,汉武帝“废绌百家,独尊儒家”,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唐宋时期,一些儒学思想家吸取拂、道新的思想,发展形成儒家新的思想体系。其中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哲学思想称为“理学”。岳麓书院是朱熹传播理学思想的基地之一,所以此匾的意思是说岳麓书院所播传湖湘学派是理学南传的正宗。它表示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
此匾为原物。另一块是“学达性天”匾,由康熙皇帝御赐,意思是人通过对理的领悟,可以认知天命,达到天人和一的地步。原匾被毁,这是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讲堂屏壁正面书有《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隆道二年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拭撰,他阐明了岳麓书院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目的的办学思想,对书院教育具有重大影响。
该文由湖南大学校友、湖南省书法协会主席周昭怡1983年书写。屏壁背面刻有岳麓山全景图,临摹自《南岳志》。讲坛上放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拭讨论《中庸》之义,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张王文清撰问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这些都是中国书院教育研究的重要史料。讲堂前还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委员冯友兰先生所书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此联妙在:上联两句原是本书院大门联,下联援引《离骚》中的一句话:“沅有芷兮澧有兰”,略作改动为:“沅生芷草,澧育兰花。”便成了两个对仗句。从全联看,上、下两联,各自成对。
在内容上也有内在逻辑联系。为什么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右边是“今日书院馆”,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书院的照片和题词,以及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的学术活动。讲堂左边有“文泉书店”游客可以购买到有关书院的书籍和其它著作。请游客自己观看。看完以后,请穿过讲堂,看到的是御书楼。
御书楼
岳麓书院创建初期就在讲堂后面建有书楼,后来宋真宗皇帝赐书给了岳麓书院,更名为“御书阁”。清康熙二十六年,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始建御书楼于现址。清代所建的御书楼不幸毁于抗日战争中,今天御书楼是80年代仿宋代风格重建。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曾将其万余册个人藏书捐赠给岳麓书院。御书楼内壁有“力群书屋”,专室保藏。我国古代藏书楼很注重防火,楼前多建有水池;房屋之间还建有高高的封火墙。
同时,出于一种信仰,在大楼屋脊的两端常常塑有两条昂首的龙。据说这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名叫“蚩吻”,好吞火。以次避火灾。至于檐角的宝剑,则是因为蚩吻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啃木檐,为了防止它的劣行,就用宝剑镇住它。中国古代建筑处处浸透着传统文化色彩。御书楼两侧复廊嵌有《朱熹诗碑》、《重修岳麓书院记》等重要碑刻。看完以后,请从御书楼左侧边门进入的是园林。那里有麓山寺碑、百年轩和书院八景中的四景。进入园林,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碑廊。
碑廊
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碑廊中即嵌立历代遗碑13方,其中有朱熹手书的“道中庸”、“极高明”等碑,是书院的重要遗存;有新制的岳麓书院文献史料碑刻27方,这些碑文反映了历代岳麓书院的建设过程,是研究岳麓书院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撰文者或者为著名文学家,或为书院山长,或为地方官员,或为著名政治家,他们本身在历史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因而这些碑刻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价值、为研究者和旅游者所关注。碑廊处于书院园林西面。园林有书院八景中的“竹林冬翠”、“曲涧鸣泉”、“碧沼观鱼”和“花墩坐月”四景。您可以慢慢品味和寻找。沿碑廊前行,前面能看到时务轩。
时务轩
时务轩是为纪念时务学堂而建的纪念性建筑。清朝末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为推动湖南新政可,在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及谭嗣同等人的'活动下,湖南巡抚陈保缄、学政江标、按察使黄遵宪于光绪二十三年上奏朝廷,设时务学堂于长沙小东街,熊希龄为学堂总理(校长),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学堂昌盛一时。著名学生有范源濂、蔡锷、方鼎英、杨树达、唐才中等人。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巡抚陈保缄等人被革职,时务堂被迫停办,后改为求实书院,光绪二十八年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与岳麓书院所改之湖南高等学堂合并。轩内现嵌有梁启超《时务学堂古址碑,� 出了时务轩,右边有一座小亭,那是著名的麓山寺所在地。
麓山寺碑
眼前的这个小亭内藏着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麓山寺碑。碑文内容记录了麓山寺历史沿革,是在唐开元十八年,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雕刻。因其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碑侧碑阴有宋带大书法家米芾的题刻。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李邕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故麓山寺碑又有北海之称。《麓山寺碑》也是他行楷书的代表作品之一,笔致挺拔,气势纵横。麓山寺碑对后来的书法家影响较大,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至岳麓山临习瞻仰,碑后至今尚留有部分书法家的手迹。许多书法家都以见到此碑为荣。因《麓山寺碑》享有盛名,历代欲取此碑的人甚多,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官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隧使名碑碎裂,留下了千古遗憾。当时长沙知府沈廷英得知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片,另嵌碑亭内壁之上。1950年麓山寺碑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麓山寺碑,前面那座伴水而建的建筑是百泉轩。
百泉轩
这座伴水而建的建筑叫百泉轩。这是历代山长居住的地方。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翠,是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享尽自然的天籁之音。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作《北泉轩记》,说百泉轩前溪泉:“如雪如冰,如练如鹤”。南宋乾道三年,朱熹访院,与山长张拭“聚处同游岳麓”,“昼而燕坐,夜而栖宿”,都在、百泉轩中,相传二人曾在此论学三昼夜而不息。倚水边的石栏,观锦鲤在水中戏游。这是岳麓书院八景之一:“碧沼观鱼”。
教学斋
您现在来到了教学斋。这是古代学生居住的地方。现存的建筑为1993年书院改学堂时改建。“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居民,教学为先”。里面设有读者服务部和编钟古乐演奏室。您可以进去休息以下,购买岳麓书院和湖南的旅游纪念品,欣赏2000那前楚国的古编钟演奏的民间音乐。
半学斋
现在我们来到半学斋。这是古代教师居住的地方。“半学斋”斋名源出《尚书-说命下》,含有教学相长的意思。目前半学斋设有岳麓书院的历史及人才陈列室。毛泽东同志早年曾和蔡和森寓居半学斋。现也设有专门展室以示纪念。
文庙
岳麓书院文庙位于书院左侧,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自成院落。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家”以来,教育界开始祭祀祠孔子。北宋时期岳麓书院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孔子及十为哲人像,画七十二圣贤图。南宋乾道元年改礼殿为宣圣殿。明弘治十八年,更名为大成殿。明朝正德二年迁于现在的地址。天启四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其后屡毁屡兴,但建筑格局未变。大成殿是文庙中最主要的建筑。“大成”一词源于《孟子》,“孔子之谓集大;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之一。所以用“大成”二字来表示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大成殿采用重桅歇山顶,黄色琉璃瓦,藻井天花,雕龙画凤,属帝王规格。殿前有月台,供祭孔时表演礼乐用,月台前有明代的石雕蟠龙,十分庄严。大成门的石阶前,有一对明代石狮,一雄一雌,刻工精细传神。雄狮戏球,雌狮怀抱小狮,这对狮子毫无凶神恶煞之感,有的只是受教化后的妩媚恩爱之态。大成门外的牌楼为明清建筑,左右各一,南北相望,四柱三层,由花岗石砌成,上有龙雕等饰物。
牌楼内侧题额分别为“贤关”、“圣域”,外侧题额分别为“德配天地”、“道冠古金”,均为对孔子的赞辞。文庙照壁,也称照墙,是文庙大成门外对着大门做屏蔽用的墙壁,现存照壁为明清建筑。照壁前的孔子铜像,是1996年香港孔子教学院汤恩佳先生捐塑。
岳麓书院景点就介绍到这里啦,祝大家在接下来的假日,能够游玩的快乐,谢谢大家的包容和配合!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 篇15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长沙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2019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
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2019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 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2019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 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
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领导人李鹏、乔石、李瑞环和胡耀帮、彭真、王震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现在请问大家,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提到湖南长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学堂之一的“岳麓书院”了。它深藏于岳麓山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上了几级台阶,就到达岳麓书院的山门了。同样是山门,这里却是别具一格:山门前有两个参天大树遮盖住房檐,房檐下立着“岳麓山庄”的书院匾额,两边还有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匾额和对联的学问可大了,它是由宋真宗亲笔题写的。
走进山门,就看见高高的“御书楼”。咦,屋顶怎么有两把“尚方宝剑”?经过导游介绍才知道这样做是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原因是使用方面的——防雷;第二个原因是镇物使用。传说屋顶上那两只非龙非凤的动物是这座楼的守护神,可因为它们太淘气,到处去玩,不好好看护楼,引起事故,因此拿这两只宝剑镇住它们。
御书楼的前面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金鱼池。据说从书院始建就有了,直到现在还完好无损。只是鱼池边生了许多青苔,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鱼池旁边的大榕树陪伴着御书楼,那浓浓的学堂气也让我陶醉其中。
书院的长廊也很特别,瓦一片叠着一片,隔一段就有一个飞檐。飞檐上是十二生肖。看,小老鼠正在刨地,农田上的老牛此刻没有耕地,正在轻松的吃草呢。
走过长廊,顺着山间小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著名的“爱晚亭”。我惊奇的获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原来是在这里呀!亭子的匾还是毛泽东爷爷题的字呢!
岳麓书院和其他名胜古迹一样有自己的特点:山门充满无限的书卷气,御书楼的“宝剑”和鱼池为它带来了风采,长廊上的十二生肖各显奇特,爱晚亭的诗句带了了一丝诗情画意。真是湖南名胜中不可缺少的一颗星星。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国家4A级风景名胜的岳麓山风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音台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所以,我们才决定把全家暑假旅游的第一站定在这里。
岳麓书院的正门正对着岳麓山的爱晚亭。而最吸引我们的是门上所书的“岳麓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令我不禁肃然起敬,感叹着祖国的书法文化。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们进了大门后,里面的美丽风景美不胜收,十分夺目。书院周围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大大消减了刚才的庄严气氛。两座石桥横跨在溪上,伴着潺潺的流水。首先我们参观了碑廊,里面有大量的碑匾,比如,“程子四箴碑”、 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等等,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我还从历史馆里了解到,从这里教出了许多著名学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毛泽东等人,他们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和任教。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了很大的努力。因为这些被岳麓书院教出的著名学子,才使得岳麓书院变的远近闻名,人人皆知。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文庙。文庙分为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寺、明伦堂等多个部分,是岳麓书院用来祭祀孔子的地方。文庙里面有孔子的塑像,那是孔子给孩子们教书时的形象,让我对孔子多了几分敬意。
我们从后门出来,今天收获可真大啊,既在岳麓书院里面了解到了很多中国的历史文化,又让我认识了很多名人,真是一举两得啊。
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 篇16
岳麓书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大家再随我往前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匾,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就是说,湘楚大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这里尤为兴盛。 正好是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
讲堂共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又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一位我们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和壮大的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陈颐、陈颢两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而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呢,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岳麓书院游览。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7
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xx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岳麓书院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现在请问大家,岳麓书院除了讲学和藏书二大功能外,还具有什么?对了,祭祀性建筑群,濂溪祠我们去仰理学箅祖周赜“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四箴亭我们去读理学大成者程赜、程颢“四箴”文功,崇道祠我们去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张试“朱张学”的影响,文庙我们去仰慕一代圣人“风舞于雩,咏而归”的胸襟。朋友们,游览完古朴、雅致的岳麓书院,你是否还在仔细地品味这千年积淀的文化呢?
湖南省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8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岳麓山。我是宝岛旅行社的导游王寄卓,今天我将带着大家游玩岳麓山。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面。我们来到岳麓山脚下,走过拱形的大门,走着脚下的鹅卵石,就来到了美丽的爱晚亭。
爱晚亭顶上是由绿色的琉璃瓦筑成的,红色的柱子,绿色的栏杆。柱子上还有主席写的对联呢!一阵风吹过,爱晚亭两旁翠绿的柳树被风吹的沙沙作响,爱晚亭前的大胡也泛起了层层波纹,这个湖十分美丽,翠绿的湖面像一块碧绿的玉一样,清澈见底。爱晚亭中央还有许多座位和棋盘,供游客们休息和下棋。
走过爱晚亭,往一条小山路走去就来到了清风泉。
清风泉中有一个小井似的洞,接泉水的人们可以把水罐放在小洞里接水,泉水冰冰的,像从冰箱里拿出来似的,水十分清澈,听说喝下清风泉的水可以越活越年轻。
沿着清风泉旁的小山路上去,就可以到鸟语林里去游玩。鸟语林里有成百上千只稀有小鸟,比如猫头鹰,金钢鹰鹉,大嘴鸟等等,全是我们平常很难见到的鸟。
经过鸟语林再走一段路程就到了岳麓山的最顶峰了,站在岳麓山顶上可以看到整个大河西,到处都是一片繁华的景象。
游客们这次岳麓山之游就结束了,岳麓山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点,没有去过得朋友们有时间一定要去欣赏哦。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19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家请看一下这幅对联,它是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上联是:
是非审之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
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对联的意思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去说吧,得和失听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对联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请看这块“岳麓书院学规碑”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校规,为清乾隆年间所刻,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大家可能早已经注意到了,在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每块高213厘米,宽131米,字高169米,宽122米一般像这么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个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堂,“忠、孝、廉、节”四字,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分别是:“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
(御书楼)
好的,讲堂的讲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可能有人会问了:御书楼不是在讲堂后面吗?自私到了讲堂往前就没路了?大家请跟我来,其实路就藏在讲堂屏壁后面,你会发现后面其实别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轩?时务轩?三绝碑)
参观守御书楼,我们来到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因为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处而得名。在宋代,这里是山长的住处,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就是吃饭、睡觉都离不开这里,这主要是因为百泉轩前面有一个优美的园林,书院八景中,其中就有两景在园林中,分别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
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 篇20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xx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 ,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 ,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 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 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 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教学斋•半学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
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20xx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20xx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现在,“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进程中自理一切复杂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1984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不敢入内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老师醒来。直到老师醒来,他才上前去请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经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和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的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同时也成了理学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是直接继承于杨时的,所以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就连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古代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带蒲团,席地而坐,以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也显示了老师的威严,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不由得我们产生了敬意,这种渗透着人文精神的讲堂就使我们更加感到亲切了。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 ,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家请看一下这幅对联,它是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上联是:
是非审之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
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对联的意思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去说吧,得和失听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对联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请看这块“岳麓书院学规碑”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校规,为清乾隆年间所刻,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x1993年3月16日参观岳麓书院的时候,曾认真地阅读了碑文,认为部分条款对于今天的学生仍有借鉴作用,离开的时候,还特地托有关部门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经注意到了,在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每块高213厘米,宽131米,字高169米,宽122米一般像这么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个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堂,“忠、孝、廉、节”四字,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分别是:“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
(御书楼)
好的,讲堂的讲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可能有人会问了:御书楼不是在讲堂后面吗?自私到了讲堂往前就没路了?大家请跟我来,其实路就藏在讲堂屏壁后面,你会发现后面其实别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轩•时务轩•三绝碑)
参观守御书楼,我们来到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因为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处而得名。在宋代,这里是山长的住处,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就是吃饭、睡觉都离不开这里,这主要是因为百泉轩前面有一个优美的园林,书院八景中,其中就有两景在园林中,分别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
穿过园林后,我们便来到了时务轩,时务轩是为了纪念清未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修建的经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强,为了配合维新运动,同时也为了推进湖南的新政,在谭嗣同等人的活动下,终于获得朝廷的批准,在长沙小东街设立了时务学堂,由梁启超在此主教,主要传播变法的理论,娈法运动失败后,时务学堂被迫停办,改为求实书院,后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并入岳麓书院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湖南大学,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20xx年回到长沙后,到小东街寻访时务学堂旧址,那时,距时务学堂的创办已经有20xx年了,原址已改为旅馆,房屋虽在,但已面目全非,旧时的学生和老师们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伤心,于是提笔写下了“时务学堂旧址”以示纪念。经过抗日战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迹最终还是到了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纪念。
在时务轩的旁边就是麓山寺碑,也称“三绝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记录的内容为麓山寺的历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写并且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绝碑”之称,又因为要邕曾当过北海太守,因此这块碑又有“北海碑”之称,人们常称其为“北海三绝碑”。
因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历代想得到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来拓取,因方法不对,使这一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文庙•祠堂)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文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这就是大成殿,为什么要称“大成殿”呢?因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来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国各地文庙的主体建筑均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文庙的建筑与刚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颜色不同,文庙所采用的颜色是金黄色,与故宫的颜色是一样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黄色是古代皇家专用的,民间不得使用,而文庙却是个例外,其建筑级别也同宫殿,为最高级别的,享有皇家礼的待遇,这也说明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师重教和国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龙,抗日战争时,大成殿被日本的飞机炸毁,只有这蟠龙幸存。战后,1946年进行修复,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修复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来似乎缺少了皇家应有的气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庙堂,他可能已经觉得十分奢华了,他老人家应该不会见怪的了。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 篇2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 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岳麓书院优秀导游词 篇2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 ,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 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 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 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教学斋半学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
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17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现在,“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进程中自理一切复杂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1984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不敢入内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老师醒来。直到老师醒来,他才上前去请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经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和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的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同时也成了理学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是直接继承于杨时的,所以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 ,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家请看一下这幅对联,它是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上联是:
是非审之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 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对联的意思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去说吧,得和失听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对联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可能早已经注意到了,在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每块高213厘米,宽131米,字高169米,宽122米一般像这么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个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堂,“忠、孝、廉、节”四字,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分别是:“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
(御书楼)
好的,讲堂的讲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可能有人会问了:御书楼不是在讲堂后面吗?自私到了讲堂往前就没路了?大家请跟我来,其实路就藏在讲堂屏壁后面,你会发现后面其实别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轩时务轩三绝碑)
参观守御书楼,我们来到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因为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处而得名。在宋代,这里是山长的住处,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就是吃饭、睡觉都离不开这里,这主要是因为百泉轩前面有一个优美的园林,书院八景中,其中就有两景在园林中,分别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
在时务轩的旁边就是麓山寺碑,也称“三绝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记录的内容为麓山寺的历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写并且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绝碑”之称,又因为要邕曾当过北海太守,因此这块碑又有“北海碑”之称,人们常称其为“北海三绝碑”。
因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历代想得到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来拓取,因方法不对,使这一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文庙祠堂)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文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这就是大成殿,为什么要称“大成殿”呢?因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来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国各地文庙的主体建筑均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文庙的建筑与刚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颜色不同,文庙所采用的颜色是金黄色,与故宫的颜色是一样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黄色是古代皇家专用的,民间不得使用,而文庙却是个例外,其建筑级别也同宫殿,为最高级别的,享有皇家礼的待遇,这也说明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师重教和国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龙,抗日战争时,大成殿被日本的飞机炸毁,只有这蟠龙幸存。战后,1946年进行修复,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修复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来似乎缺少了皇家应有的气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庙堂,他可能已经觉得十分奢华了,他老人家应该不会见怪的了。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 篇23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20xx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20xx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20xx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 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湖南岳麓书院的导游词 篇24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岳麓书院导游词。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经典导游词 篇25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大家再随我往前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匾,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就是说,湘楚大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这里尤为兴盛。 正好是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
讲堂共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又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一位我们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和壮大的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陈颐、陈颢两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而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呢,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岳麓书院游览。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26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公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拭和朱熹这来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俩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书院作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湖南的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27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0_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28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 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导游词 篇29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岳麓书院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书院大门上有一副楹联,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大意是说楚地的人才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所出,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两句话分别出自《左传》和《论语》。在抗日战争中,这副对联被日机炸毁,现在悬挂的是1984年根据历史照片复制而成的。
上一篇:世界遗产导游词【精编1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