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导游词【优质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大雁塔导游词【优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陕西西安大雁塔导游词【第一篇】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大雁塔景区。大雁塔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由前面的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广场和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五百亩。
《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原型就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与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今天参观完这里,大家就可以有一个十分清晰的了解了。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的就是玄奘法师的高大铜像。你看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仗,步伐坚定,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玄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他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
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贞观三年,为解决佛教中的疑难问题前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即今印度取经,著《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取经者中成就最卓著之人。公元645年在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称号“三藏法师”后,返回长安,潜心翻译佛教经典19年。唐太宗尊称他是“法门之领袖”,唐高宗称他是“真如之冠冕”。
在玄奘铜像的身后,就是大慈恩寺,即玄奘开创的慈恩宗的祖庭。慈恩寺,又名无漏寺,是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的门口,大家看,门匾上“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的。寺院的正门又称为山门,也叫三门。中间的是空门,东边的是无相门,西边的是无作门,象征入门三解脱。所以人们常将出家作各尚叫作坠入空门。我们现在就从这里进入寺院吧,而是继续我们的参观。
大家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一口铁钟,铸于公元1548年,重15吨,钟上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钟自铸成一直沿用至今。每天寺院僧人闻钟而起,闻鼓而眠。晨钟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关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由此而来。西边是鼓楼,楼里悬挂一面大鼓。钟鼓皆为寺院大型法器。
众所周知,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大家面前高台上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殿前香火兴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卢舍那佛,东为应身释迦牟尼佛。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塑像,均为明代雕塑,象征真理和智慧。东西两厢排列着包括玄奘和庆友在内的18尊罗汉像。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南海观音菩萨及众菩萨、龙女、木叉等150身人物。
好了,我们现在穿过大雄宝殿,可以看到后面的这个藏经楼,在这里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系明代铜铸鎏金佛像。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玄奘负笈图及窥基、圆测碑拓画像等。
继续往北面走,我们可以看到坐落于寺院内的大雁塔。它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楼阁式砖塔,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建为七层,人们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即由此而来。大雁塔高米,呈方锥形。塔底层边长25米,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整座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唐末以后,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站在塔上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等一会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塔游览。
{走近大雁塔,西侧门楣上雕刻有唐代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李世民、李治分别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称颂玄奘法师献身佛教事业的伟大精神,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是价值极高的艺术珍品。}
“雁塔题名”也是大雁塔独有的一道风景。自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登塔题名,后文人们竞相效仿,相沿成习。唐代士子考取进士后,都要登上雁塔赋诗并将姓名、籍贯、及第时间用墨笔题留于雁塔墙壁之上。日后升为卿相的还要用朱笔改写。“雁塔题名”被视为人生一大荣耀之事。白居易在考中进士、登上雁塔时就作诗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
游客朋友,绕过大雁塔向北,我们前往玄奘三藏院门。大门前修了一座长20多米,高2米多的汉白玉照壁,照壁南面是集褚遂良字刻的“法门领袖”四个字,北面是赵朴初题写的“民族脊梁”四个字。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的建筑群,由中院大遍觉堂、东院般若堂、西院桃明堂三部分组成,其中大遍觉堂供奉的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是本寺的镇馆之宝。玄奘的其它灵骨舍利已广布世界各地,象征和传播着玄奘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好了,各位朋友。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的参观就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大雁塔北广场吧。大雁塔北广场位于著名的大雁塔脚下,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地252亩,由近2万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广场和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旅游商贸等设施组成。这里的音乐喷泉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每天中午12:30都会准时开放,到时大家可以前来观赏。
广场南北高差9米,分成9级,每个踏步为5级,意蕴“九五之尊”。由北向南逐步拾级,形成对大雁塔的膜拜,将古都风韵与现代风采的完美结合。2003年12月31日建成开放,它是全中国唯一的一座唐文化广场,目前已成为西安的“城市会客厅”和“城市名片”。大家如果喜欢这里,就可以经常来我们西安的客厅里来坐一坐。
大雁塔景区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现在大家自由参观,一个小时后我们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陕西西安大雁塔导游词【第二篇】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慈恩寺参观。我是导游员何雅胜,很高兴认识大家。
距离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寺院。寺院内的大雁塔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589年,初名为“无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补报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为“大慈恩寺”。唐朝时,寺院内共有1897间华丽的房屋,他是全长安城内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毁坏。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这个门叫做山门。也叫做三解脱门,意思是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大慈恩寺的建筑结构和每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庭院结构一样,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讲究对称。现在您看到的两座小楼为钟楼、鼓楼,里面悬挂着明代1548年铸造的一口大钟,重15吨,上边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雁塔晨钟”是观众八景之一。
西面为鼓楼,楼里存有一面直径为米的大姑,用于为僧众报时。
大慈恩寺内现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们四点半敲钟起床,晚上九点击鼓睡觉。
我们看到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他是佛教寺院内主要建筑。“大雄”是对佛的尊称,意思是佛有巨大的力量,对一切魔障都无所畏惧。大殿里面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三尊镀金塑像,他们都是佛祖的化身。
中间的这尊叫做法身佛,是指佛法以“法相”显示人间的化身。
西侧的这尊叫做报身佛,是指佛修身正果后的化身。
东侧的这尊叫做应神佛,是佛为普渡众生随机缘应变之身。
三身佛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他们是佛的两大弟子。殿堂的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他们是佛在世时常伴身边的18位弟子。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香客、游客来到慈恩寺烧香祈愿,保佑他们生活幸福、平安。大殿前的两棵树叫做“龙爪槐”,种植于1887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雁塔题名
在唐代,新考中的进士都要登大雁塔留诗题名,象征从此事业青云直上。现今,慈恩寺内大多数的雁塔题名碑都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下面我们继续参观。
法堂
前方我们看到的二层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经楼。法堂,就是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法堂供奉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只要念佛人一心诵念“阿弥陀佛”,死猪就能被接引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也被称为“接引佛”,殿内还陈列着“玄奘负笈图”和他两位高徒窥基和人园测的拓片。窥基是唐开国大将尉迟敬德的侄子,园测是新罗国的王子。这样我们也可以想象玄奘法师在当时的声望是多么的崇高。
二层就是藏经楼,主要用于保存重要的佛经经典资料。玄奘法师当年历经艰险从佛国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经,都是珍贵的“贝叶经”。什么是贝叶经呢?古印度将梵文佛经文刻写在经过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因此成为贝叶经。正是因为玄奘取回的是梵文真经,所以他余生都用在翻译佛经上,17载西天取经,19载翻译佛经,直至圆寂。玄奘法师为了弘扬佛法贡献了他毕生精力。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就是大雁塔了。
大雁塔
我们眼前的就是雄伟的大雁塔!
大雁塔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锥形砖塔。磨砖对缝,造型雄伟,气势宏大,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了妥善安置他自印度带回的经像和舍利,奏请高宗允许,修建了大雁塔。玄奘法师亲自设计监督,亲自运土搬砖。塔初设计时,完全依照印度形式,高180尺,后来建成了高5层,砖表土心的实心塔。后因砖缝草木丛生,渐次颓废。后来在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改建为十层可攀登的塔。但此塔也在风雨中颓败,唐后期改建为七层砖塔。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大概就是由此来吧。后经后唐、明清,多次改造维修,特别在明代万历年间又在塔的外表包砌了一层青砖,完全保持了原唐代塔体造型,形成大雁塔的现在面貌。现塔高米,共七层,塔体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可以登到大雁塔顶层,俯瞰四周秀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大雁塔底层南门洞外两侧大的砖中镶嵌有两通被后世奉为书法瑰宝的石碑,西侧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译经所撰写的序文。东侧为《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由太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撰写的记文。
他们都赞扬了玄奘法师对佛教所做出的贡献。这两通石碑的碑文由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
塔的第二层供有明代一尊阿弥陀佛铜像。
第三层供奉着两颗珍贵的佛舍利,是印度玄奘寺住持赠送给大雁塔的珍贵礼物。
第四层是“同州圣教序”碑和“集王圣教序”碑的拓片。现在这两通珍贵的唐碑都珍藏在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在第五层我们可以看到释迦如来足迹石。在佛国印度,对佛教十分虔诚,佛教徒对释迦牟尼非常敬仰,进而对佛足迹甚为敬重,足见如见佛,一样顶礼佛拜。
塔内第六层,我们可以可以在四周看到很多著名诗人的诗作。那么我们就要讲一讲与雁塔有关的另一个文化盛举了,这就是“曲江流饮”和“雁塔诗会”。“曲江流饮常不断”,这也是长安八景之一。是说一些文人雅士常常会相约到曲江饮酒作乐,曲江,顾名思义,就是弯弯曲曲的水流了,诗人们把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自由地漂流,流到某人面前,他就要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之后他们还要登上大雁塔,抒发情怀。这里陈列的唐诗书法作品就是大雁塔建成一百周年之际,杜甫、岑参等五位诗人的一次诗会所赋诗作。
我们登到塔的顶层,可以四周眺望一下古城西安的美丽风景。
接下来我们要去参观的就是玄奘三藏院了。
玄奘三藏院
(玄奘三藏院前)我们现在在汉白玉照壁上看到的“法门领袖”4分大字,就是唐太宗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对玄奘法师的高度赞扬。
我们面对的这座气势宏伟的仿唐建筑群就是玄奘三藏院,中为“大遍觉堂”,两边分别是“光明堂”和“般若堂”。以刻铜、柚木雕刻和汉白玉雕刻的形式,通过巨幅壁画展现了玄奘一生从出生、出家、出国求法、游学佛国、曲女法会、荣归长安、翻译经文、直至圆寂、功德圆满往生弥勒净土境界的全部过程。
(光明堂)光明堂主要讲述了从玄奘出生到曲女法会的故事,我们主要讲述这幅画面:玄奘法师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佛国印度的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时。住持戒贤长老亲自接见了他。当他知道玄奘是从东土大唐来求学佛法时非常激动,让他的侄子给玄奘法师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戒贤长老已经100多岁了,他20年前患了风疾,只要遇风周身就如同火烧刀割般痛苦。3年前,病情加剧,戒贤长老觉得难以忍受,决定绝食自尽了此生。就在当天晚上,他做梦梦见三位菩萨显灵,告诉他不能死,因为3年后会有一位东土大唐的高僧想他求法,要悔之不倦,认真传授给他佛法。梦醒后,风疾也奇迹般地痊愈了。戒贤长老问玄奘法师在路上走了几年,玄奘法师答3年。众僧都惊叹万分,觉得十分神奇。
这幅画面就是展现了玄奘法师在佛国印度最辉煌的一个时刻——曲女城大会。这次隆重的法会,五印度十八国国王,以及各国的高增大的数千人都参加了。在辩经法会上,连续十八日都无人辩论过玄奘法师,取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成为了曲女城大会的论主。各国国王纷纷赠送宝物,玄奘一再辞谢,只是遵照印度传统的论胜规矩,乘坐象舆巡游。+6于是万众欢腾,善男信女们带着香花追随其后。可以说,玄奘的声望在印度达到了高峰。他是那烂陀寺著名的十大高增之一,可以享尽尊崇发和荣华富贵。但他为了弘扬佛法,毅然谢绝了各国国王的挽留,决定把真经带回大唐。
(大遍觉堂)大遍觉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大遍觉”是皇帝赐给玄奘法师的尊号,意识是完全觉悟者,也就是认为玄奘已经达到菩萨的境界。
关于玄奘灵骨也有一个复杂曲折的故事。唐高宗麟德元年(644年)玄奘法师于铜川“玉华宫”圆寂。尽管他留下遗言,希望丧事一切从简,但唐高宗和众僧仍是把厚葬于浐河之畔的白鹿原。之后,因为高宗在大明宫每每看到玄奘墓地,就会伤心落泪。于是在少陵塬又修建五层灵塔迁葬玄奘灵骨,这就是长安的“兴教寺”塔。之后唐末战乱,为了保护玄奘灵骨,二次迁移到户县“紫阁寺”。宋时,南京演化大师可政和尚又亲自背负玄奘顶骨到金陵“长干寺”。之后随着历史变迁,寺院荒废,玄奘遗骨不知所踪。直至1942年,日军因修防御工事,玄奘顶骨惊现南京。到现在全世界已有十几处寺院拥有玄奘灵骨。大遍觉堂的玄奘顶骨舍利就是由南京灵骨寺赠送的。玄奘顶骨回到大慈恩寺,安置在大遍觉堂,现在可谓是安得其所。
玄奘青铜坐像后的汉白玉雕,描述的是弥勒说法图。玄奘一生追求的境界就是往生弥勒境界。我们想。玄奘现在一定就是身处听法菩萨中。西壁是《佛说弥勒上生经》变,东壁是《佛说弥勒下生经》变。
(般若堂)接着光明堂的故事,般若堂就是讲述了玄奘荣归长安、翻译经书直至圆寂的故事。这幅画面就是玄奘在宰相房玄龄的陪同下来到东都洛阳拜见唐太宗李世民。玄奘法师受到了隆重的欢迎,高僧大德、文武百官都夹道相迎。
这幅画面就是描绘了玄奘译经的场面和严谨。正是因为玄奘法师本人静通梵文,以及他高深的佛学造诣,才创造了辉煌的翻译成果。
最后这幅画面就是描绘了了玄奘圆寂后,彩虹贯日,莲花朵朵,众飞天和弥勒来迎。我们想象玄奘圆寂后就是上升于大遍觉堂中所描绘的弥勒净土吧。
玄奘西天取经的经历深远,因此历代都有对玄奘取经故事的演绎,而明代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就是传播最广、最家喻户晓的一种演义了。
(民族脊梁照壁前)玄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同时又是一位对祖国无限忠贞的伟大的爱国者。在印度游学期间,获得极高的荣誉,收到五印度僧俗的极大尊崇,但他仍然谢绝了戒日王、鸠摩罗王等国王的挽留,毅然返回祖国,弘扬佛法。并且他曾向印度人民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向戒日王介绍了大唐的政治文化、文化经济,甚至包括唐乐大曲《秦王破阵乐》等。他还把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老子》等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促进了古代中印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奠定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国的翻译从佛经开始,而玄奘开场了我国佛法翻译史上的“新译”先河。他所著作的《大唐西域记》也被列为东方四大游记之一。玄奘法师为弘扬佛法、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了他毕生精力。有一首歌高度了概括了玄奘精神,并寄予今天议案的留学生和青少年:“严他曾将贝叶藏,千秋盛誉赞玄奘。不辞艰辛游天竺,去的真经返大唐。留学生只愿图利国,求知理应做腾骧。诸君勿被香风醉,莫把他邦当故乡。”玄奘精神的核
心就是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脊梁”是鲁迅先生对像玄奘法师这样为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奋斗不息的人们的高度赞扬,这里更是对玄奘精神的高度概括。
大雁塔魏巍屹,玄奘法师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将万古长存。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大雁塔导游词【第三篇】
大慈恩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位于古城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庆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寺内牡丹亭种植有名贵牡丹70多种。
大慈恩寺门前新建的占地20多亩的以玄奘为主题的雁塔广场,广场中央台座上,坐落着一尊高大的唐僧取经铜像,花坛锦簇,华灯成行,马路宽阔,设施齐备。
近些年在增勤法师住持的引领下,寺内殿堂修建、环境改造治理、经典、文物、图书、资料的收藏、整顿、抢救古老版本经典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多媒体展示系统,提供中、英、日三种语音490多幅画面和导游讲解人员,协助游人选择欣赏,为游人服务。新建成的玄奘三藏院又为寺院添了一个新的亮点。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第四篇】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慈恩寺参观。我是导游员何雅胜,很高兴认识大家。
距离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寺院。寺院内的大雁塔是国家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589年,初名为“无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为补报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为“大慈恩寺”。唐朝时,寺院内共有1897间华丽的房屋,他是全长安城内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毁坏。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这个门叫做山门。也叫做三解脱门,意思是从世俗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大慈恩寺的建筑结构和每一个中国传统式的庭院结构一样,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讲究对称。现在您看到的两座小楼为钟楼、鼓楼,里面悬挂着明代1548年铸造的一口大钟,重15吨,上边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雁塔晨钟”是观众八景之一。
西面为鼓楼,楼里存有一面直径为米的大姑,用于为僧众报时。
大慈恩寺内现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们四点半敲钟起床,晚上九点击鼓睡觉。
我们看到的砖木结构的建筑是“大雄宝殿”,他是佛教寺院内主要建筑。“大雄”是对佛的尊称,意思是佛有巨大的力量,对一切魔障都无所畏惧。大殿里面供奉着佛教创始人的三尊镀金塑像,他们都是佛祖的化身。
中间的这尊叫做法身佛,是指佛法以“法相”显示人间的化身。
西侧的这尊叫做报身佛,是指佛修身正果后的化身。
东侧的这尊叫做应神佛,是佛为普渡众生随机缘应变之身。
三身佛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他们是佛的两大弟子。殿堂的东西两侧是十八罗汉,他们是佛在世时常伴身边的18位弟子。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香客、游客来到慈恩寺烧香祈愿,保佑他们生活幸福、平安。大殿前的两棵树叫做“龙爪槐”,种植于1887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雁塔题名
在唐代,新考中的进士都要登大雁塔留诗题名,象征从此事业青云直上。现今,慈恩寺内大多数的雁塔题名碑都是明、清时期留下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下面我们继续参观。
法堂
前方我们看到的二层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经楼。法堂,就是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法堂供奉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只要念佛人一心诵念“阿弥陀佛”,死猪就能被接引到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也被称为“接引佛”,殿内还陈列着“玄奘负笈图”和他两位高徒窥基和人园测的拓片。窥基是唐开国大将尉迟敬德的侄子,园测是新罗国的王子。这样我们也可以想象玄奘法师在当时的声望是多么的崇高。
二层就是藏经楼,主要用于保存重要的佛经经典资料。玄奘法师当年历经艰险从佛国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经,都是珍贵的“贝叶经”。什么是贝叶经呢?古印度将梵文佛经文刻写在经过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因此成为贝叶经。正是因为玄奘取回的是梵文真经,所以他余生都用在翻译佛经上,17载西天取经,19载翻译佛经,直至圆寂。玄奘法师为了弘扬佛法贡献了他毕生精力。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就是大雁塔了。
大雁塔
我们眼前的就是雄伟的大雁塔!
大雁塔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锥形砖塔。磨砖对缝,造型雄伟,气势宏大,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了妥善安置他自印度带回的经像和舍利,奏请高宗允许,修建了大雁塔。玄奘法师亲自设计监督,亲自运土搬砖。塔初设计时,完全依照印度形式,高180尺,后来建成了高5层,砖表土心的实心塔。后因砖缝草木丛生,渐次颓废。后来在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改建为十层可攀登的塔。但此塔也在风雨中颓败,唐后期改建为七层砖塔。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大概就是由此来吧。后经后唐、明清,多次改造维修,特别在明代万历年间又在塔的外表包砌了一层青砖,完全保持了原唐代塔体造型,形成大雁塔的现在面貌。现塔高米,共七层,塔体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可以登到大雁塔顶层,俯瞰四周秀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大雁塔底层南门洞外两侧大的砖中镶嵌有两通被后世奉为书法瑰宝的石碑,西侧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译经所撰写的序文。东侧为《述三藏圣教序记碑》,由太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撰写的记文。
他们都赞扬了玄奘法师对佛教所做出的贡献。这两通石碑的碑文由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
塔的第二层供有明代一尊阿弥陀佛铜像。
第三层供奉着两颗珍贵的佛舍利,是印度玄奘寺住持赠送给大雁塔的珍贵礼物。
第四层是“同州圣教序”碑和“集王圣教序”碑的拓片。现在这两通珍贵的唐碑都珍藏在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在第五层我们可以看到释迦如来足迹石。在佛国印度,对佛教十分虔诚,佛教徒非常敬仰,进而对佛足迹甚为敬重,足见如见佛,一样顶礼佛拜。
塔内第六层,我们可以可以在四周看到很多著名诗人的诗作。那么我们就要讲一讲与雁塔有关的另一个文化盛举了,这就是“曲江流饮”和“雁塔诗会”。“曲江流饮常不断”,这也是长安八景之一。是说一些文人雅士常常会相约到曲江饮酒作乐,曲江,顾名思义,就是弯弯曲曲的水流了,诗人们把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自由地漂流,流到某人面前,他就要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之后他们还要登上大雁塔,抒发情怀。这里陈列的唐诗书法作品就是大雁塔建成一百周年之际,杜甫、岑参等五位诗人的一次诗会所赋诗作。
我们登到塔的顶层,可以四周眺望一下古城西安的美丽风景。
接下来我们要去参观的就是玄奘三藏院了。
玄奘三藏院
(玄奘三藏院前)我们现在在汉白玉照壁上看到的“法门领袖”4分大字,就是唐太宗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对玄奘法师的高度赞扬。
我们面对的这座气势宏伟的仿唐建筑群就是玄奘三藏院,中为“大遍觉堂”,以刻铜、柚木雕刻和汉白玉雕刻的形式,通过巨幅壁画展现了玄奘一生从出生、出家、出国求法、游学佛国、曲女法会、荣归长安、翻译经文、直至圆寂、功德圆满往生弥勒净土境界的全部过程。
(光明堂)光明堂主要讲述了从玄奘出生到曲女法会的故事,我们主要讲述这幅画面:玄奘法师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佛国印度的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时。住持戒贤长老亲自接见了他。当他知道玄奘是从东土大唐来求学佛法时非常激动,让他的侄子给玄奘法师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戒贤长老已经100多岁了,他20年前患了风疾,只要遇风周身就如同火烧刀割般痛苦。3年前,病情加剧,戒贤长老觉得难以忍受,决定绝食自尽了此一生。就在当天晚上,他做梦梦见三位菩萨,告诉他不能死,因为3年后会有一位东土大唐的高僧想他求法,要悔之不倦,认真传授给他佛法。梦醒后,风疾也奇迹般地痊愈了。戒贤长老问玄奘法师在路上走了几年,玄奘法师答3年。众僧都惊叹万分,觉得十分神奇。
这幅画面就是展现了玄奘法师在佛国印度最辉煌的一个时刻——曲女城大会。这次隆重的法会,五印度十八国国王,以及各国的高增大的数千人都参加了。在辩经法会上,连续十八日都无人辩论过玄奘法师,取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成为了曲女城大会的论主。各国国王纷纷赠送宝物,玄奘一再辞谢,只是遵照印度传统的论胜规矩,乘坐象舆巡游。+6于是万众欢腾,善男信女们带着香花追随其后。可以说,玄奘的声望在印度达到了高峰。他是那烂陀寺著名的十大高增之一,可以享尽尊崇发和荣华富贵。但他为了弘扬佛法,毅然谢绝了各国国王的挽留,决定把真经带回大唐。
(大遍觉堂)大遍觉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大遍觉”是皇帝赐给玄奘法师的尊号,意识是完全觉悟者,也就是认为玄奘已经达到菩萨的境界。
关于玄奘灵骨也有一个复杂曲折的故事。唐高宗麟德元年(644年)玄奘法师于铜川“玉华宫”圆寂。尽管他留下遗言,希望丧事一切从简,但唐高宗和众僧仍是把厚葬于浐河之畔的白鹿原。之后,因为高宗在大明宫每每看到玄奘墓地,就会伤心落泪。于是在少陵塬又修建五层灵塔迁葬玄奘灵骨,这就是长安的“兴教寺”塔。之后唐末战乱,为了保护玄奘灵骨,二次迁移到户县“紫阁寺”。宋时,南京演化大师可政和尚又亲自背负玄奘顶骨到金陵“长干寺”。之后随着历史变迁,寺院荒废,玄奘遗骨不知所踪。直至1942年,日军因修防御工事,玄奘顶骨惊现南京。到现在全世界已有十几处寺院拥有玄奘灵骨。大遍觉堂的玄奘顶骨舍利就是由南京灵骨寺赠送的。玄奘顶骨回到大慈恩寺,安置在大遍觉堂,现在可谓是安得其所。
玄奘青铜坐像后的汉白玉雕,描述的是弥勒说法图。玄奘一生追求的境界就是往生弥勒境界。我们想。玄奘现在一定就是身处听法菩萨中。西壁是《佛说弥勒上生经》变,东壁是《佛说弥勒下生经》变。
这幅画面就是描绘了玄奘译经的场面和严谨。正是因为玄奘法师本人静通梵文,以及他高深的佛学造诣,才创造了辉煌的翻译成果。
最后这幅画面就是描绘了了玄奘圆寂后,彩虹贯日,莲花朵朵,众飞天和弥勒来迎。我们想象玄奘圆寂后就是上升于大遍觉堂中所描绘的弥勒净土吧。
玄奘西天取经的经历深远,因此历代都有对玄奘取经故事的演绎,而明代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就是传播最广、最家喻户晓的一种演义了。
(民族脊梁照壁前)玄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同时又是一位对祖国无限忠贞的伟大的爱国者。在印度游学期间,获得极高的荣誉,收到五印度僧俗的极大尊崇,但他仍然谢绝了戒日王、鸠摩罗王等国王的挽留,毅然返回祖国,弘扬佛法。并且他曾向印度人民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向戒日王介绍了大唐的政治文化、文化经济,甚至包括唐乐大曲《秦王破阵乐》等。他还把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老子》等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促进了古代中印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奠定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国的翻译从佛经开始,而玄奘开场了我国佛法翻译史上的“新译”先河。他所著作的《大唐西域记》也被列为东方四大游记之一。玄奘法师为弘扬佛法、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贡献了他毕生精力。有一首歌高度了概括了玄奘精神,并寄予今天议案的留学生和青少年:“严他曾将贝叶藏,千秋盛誉赞玄奘。不辞艰辛游天竺,去的真经返大唐。留学生只愿图利国,求知理应做腾骧。诸君勿被香风醉,莫把他邦当故乡。”玄奘精神的核
心就是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脊梁”是鲁迅先生对像玄奘法师这样为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奋斗不息的人们的高度赞扬,这里更是对玄奘精神的高度概括。
大雁塔魏巍屹,玄奘法师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功绩和非凡精神将万古长存。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大雁塔导游词精编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