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导游词【范例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白鹤梁导游词【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白鹤梁导游词【第一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涪陵白鹤梁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xx,大家可以叫我小张。非常荣幸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大家参观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江中心的一块天然石梁上,关于白鹤梁这个名字的由来,一说是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一说是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后乘鹤仙而去。不管怎样,白鹤梁这个名字是很有诗意的。
白鹤梁是在造山运动时天然形成的,像一只俯卧在江中的巨鳄,其身长约1600m,宽约15m,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背脊高约为138米,在三峡大坝蓄水前,比当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随着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夏隐冬现。
在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广德元年,有人在白鹤梁刻下两条石鱼,记录了当时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断,共形成了石鱼雕刻18尾,生动记载了一千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资料,被称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在白鹤梁石鱼文化中,还有着“石鱼出水兆丰年”的民间传说。我们的祖先认为石鱼出水的来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农民辛勤劳作,就可以换来一个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们,可能有一个好的政绩,他们把出水的石鱼称作“祥鱼”。不仅如此,自唐代开始,每当石鱼出水时,历代文人雅士,包括黄庭坚、柳公权、苏轼、朱熹等都会乘船来到白鹤梁,吟诗作赋并将诗文题刻于岩上,至今石刻上留下了文人墨客3万多字真迹,篆、隶、行、草皆备,所以又被誉为“水下碑林”。
20xx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在长江两岸山体上“135”、“175”水位线标志随处可见,“时间紧迫”这是当时参与三峡文物抢救的专家们的共识,他们用“抢救文物”四个字来表达他们的迫切心情。配合三峡工程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三峡工程建设的形象,是衡量三峡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标志。白鹤梁就属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程。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曾经夏隐冬现的白鹤梁石刻将长眠于水下40米深处,为了供世人观赏,国家创造性地修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该项文物保护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于20xx年5月18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开馆。
透过水下博物馆的玻璃舷窗,大家可以直接欣赏白鹤梁题刻,更有解说员通过各种有趣的历史故事,将白鹤梁1200年的历史展现给大家。如果你觉得凭肉眼观察仍不过瘾,水下博物馆内还设有遥控装置,通过这些装置,你可以将白鹤梁拉至眼前看个够。所有的参观将在40米以下的水位进行,滚滚长江将从这个水下博物馆的穹顶上流过,非常特别的体验哦。当然,可能有的游客朋友们在担心水下的安全问题,请放心,水下博物馆在设计时,已经将船只的冲撞抵压考虑了进去,同时,水下博物馆是个无压容器,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不适。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的参观时间是一个小时,一小时后在这里集合,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防遗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导游词【第二篇】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涪陵白鹤梁,我是你们的景区导游,小李,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给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旅程。
在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有一座古巴国的故都——涪陵,在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有一道长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群居梁上,展翅嬉戏、引颈高歌,白鹤梁由此得名。
在这其貌不扬的地面建筑之下,正掩藏着白鹤梁一段惊世骇俗、耐人寻味的前世今生。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探寻这白鹤梁的前尘风华。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楼序厅,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白鹤梁最大的一尾石鱼,它雕刻于清代,长3。1米,重达3。5吨。白鹤梁上共有石鱼18尾,而我们的镇馆之宝是始刻于唐广德元年的“线雕双鲤”,请大家跟着我上二楼,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两尾石鱼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了,前面的一条是雌鱼,身长1。08米,口衔莲花;后面的一条是雄鱼,身长1。07米,口衔蓂草,它们身上的鳞甲各有36片,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六六大顺嘛,六是非常吉利的数字。
民间有句谚语,说的是“燕子低飞蛇盘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可谓是五花八门,而我们白鹤梁更是为人类的天气预报谱写了一段传奇历史。1963年,考古专家来到白鹤梁上进行考察,惊奇的发现,两尾石鱼眼睛的高程,与涪陵当地水文站的零点水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1865年英国人在武汉江汉关水文站所设立的第一根水尺,要早1100年。这意味着,早在120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对当地的长江水位有了一个非常准确的记录。大家请跟着小李走,后面的朋友请跟上。
好了,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位置是水下博物馆内的交通廊道。请大家注意看了,从这些廊道上的参观窗口便可看到真正的白鹤梁题刻。白鹤梁题刻汇集了唐宋以来千余年各派书家遗墨,荟萃了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名体书法于一梁,大放异彩,千古流芳,因此白鹤梁又被誉为"水下碑林"。这里的题刻、图像断断续续记录了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于研究长江中上游的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都有着重大的史料价值。
都说四川有都江堰,咱们重庆有白鹤梁,虽然两者的功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我们的老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造福了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好了,朋友们,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就由大家自由参观,如果大家觉得透过这参观窗口还不足以满足你们对白鹤梁的好奇的话,也可以通过前面的水下摄像头处,通过移动操作,全方位多角度体验白鹤梁的魅力。现在是两点五十分,三点五十在此处集中,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祝各位玩的愉快。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第三篇】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来到美丽涪陵,我是你们导游--小杨,今天呢,我们将要参观“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在我们游船还没抵达之前,我先对白鹤梁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白鹤梁水下石铭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关于它名字来历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尔朱通微人有关。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白鹤梁题记始刻于唐代广德元年,梁上公有题刻165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18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只,主要分布在长为220米得中断石梁上。
白鹤梁题刻共记载了自唐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历史枯水资料,白鹤梁上石鱼石刻,不但有着重要科研和史料价值,人们还以石鱼眼睛作为枯水水标,每当江水退石鱼就会露出水面也意味着一个少雨枯水周期已经过去,丰收年景已经到来,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之意。因此,古人就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石刻题记。
经过多年观察并掌握枯水变化规律结果,有不少细心人,就将石鱼出水时间,观鱼者姓名、籍贯和石鱼路出江面到枯水线距离用尺测出来,刊刻在石梁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极其珍贵水文记录,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至今保存最完好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古代水文站,白鹤梁上题刻纵横交错,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俱全,还有少数民族文字题刻,有朱昂、吴革、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诗文题刻,集文学、书法、绘画、石刻艺术为一体,有较高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碑林”之美誉。
白鹤梁现在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三峡工程步伐,举世闻名白鹤梁题刻已被淹没于水底,为了保护好这一人类珍贵文化遗产,中国政府极富创造性在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馆”,对白鹤梁实施了最有效保护,通过保护性理性思考,解读它所承载浓缩历史资讯,所以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不是“纪念碑”式,而是以人类进步哲学思想和先进科技手段,来延续石刻生命历程。也充分体现了新一代我们对古代文明尊重。好了,我们游船已经到达目地了,请大家依次下船,尽情参观!
白鹤梁导游词【第四篇】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采用“无压容器”对水下题刻进行“原址保护”,通过水下参观的方式,使游客领略白鹤梁千年的历史人文和风俗民情。白鹤梁上的题刻文字记录了自唐代以来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具有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题刻记载了自唐迄今122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古人以石鱼为水标,以鱼眼作为测量水位的标准,这与现代水文站设立“水尺零点”的原理相同。题刻集历代名家文学、书法之大成,素有“水下碑林”之誉。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陈列展览将常规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展陈手法多样化,营造出良好的参观氛围,向游客充分展示白鹤梁的科学、历史及艺术价值。
上一篇:介绍故宫的导游词(精选4篇)
下一篇:英文导游欢迎词【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