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例子4篇
【导言】此例“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例子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第一篇】
关键词:远程平台 终身职教 职教模式 劳动者
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职教手段已不能适应就业和生活中的现实需求。为此,我们认为现代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职教领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远程职教,加大远程职教平台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多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职教模式,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教体系,为城乡劳动者、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一个优质的远程职教平台,促进广大劳动者形成终身职教模式。
一、政策及需求
1.国家把发展远程职教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2006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适用于高技能人才的远程培训和现代培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2006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关于做好高技能人才相关基础工作的通知》指出,拓宽培养途径,实施“高技能人才远程培训项目”,要求实施远程培训,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加快远程职教网建设,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师资远程培训,搭建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依据《职业技能培训多媒体课程开发标准》,组织课程的开发和评审,集合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为企业、技工院校提供服务,开发特色远程培训课程。
2.适合远程培训的主体
技工院校教职工等在职人员、未就业的高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及各级职教培训机构都是开展远程职教的主体。在目前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就业环境下,技工院校教职工等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及转岗压力很大,他们需要进行专门培训,单位组织零散培训成本较高。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这些人员很多,但比较分散,不具备集中培训的条件,若开展远程培训,就能使培训集中化、规模化,大幅降低培训成本,减轻单位及职工的就业压力。农民工和城镇失业人员也面临提高自身技能重新就业、再就业或创业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出现了很多新职业、新工种,劳动者为提高收入,不得不进行学习培训,但现有的职教模式不够灵活,结构不合理,成本也较高,尤其是新职业和新工种的教育培训,广大劳动者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用只能望洋兴叹,各级职教培训机构也面临着成本压力以及高昂的教育培训费用带来的生源问题。通过开展远程职教,可以在陕西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组织优质的职教资源和优秀师资,利用高质量的课件,结合各级职教培训机构的招生优势,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新职业、新工种的远程教育培训,从而大幅提升教育培训规模,降低教育培训成本。目前,未就业的大学生及技工院校毕业生非常多,他们曾在校园接受的就业培训非常有限,不能解决求职问题,一旦毕业后,这些大学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就很难再集中起来搞培训,但他们普遍具有在网上远程学习的经验,平时上网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远程培训是广大高校、技工院校毕业进行就业培训的最佳途径。
二、特色及优势
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开展的远程职教,它不受时空限制、节约资源的优势成为现代社会劳动者接受终身培训的最佳选择,代表着职教事业的发展方向。远程职教运用视频点播、直播等教学方式,构建集视频教学、教师远程辅导、学员互动交流、专家视频串讲、统一联考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特色和优势如下:
可以共享优质师资资源;可以支持自由灵活方式的教育培训;可以快速推广热门专业;可以便捷、广泛地开展互动交流;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可以大幅降低教育培训费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拿文凭,而是为了拓展视野、提高工作技能,因此,远程职教将会成为大多数劳动者、高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面向的主要人群及培训方式
1.技工院校教职工继续教育及有转岗需求的在职人员
开展此类人员的远程职教,应通过与广大技工院校等单位建立联系,扩大宣传。这些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业务及技能基础,对新岗位的业务也有一些了解,可通过制作继续教育专业课件,或摄录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新岗位业务及技能视频,配以讲解及操作流程说明,制作成远程教育培训课件,通过在远程职教网点播的方式对各行业、各技工院校参加继续教育的职工,及转岗人员分专业进行集中短期强化培训,达到培训目标。
2.高校及技工院校毕业生
自高校实施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矛盾日益突显,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与就业压力不断加剧。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7年增加到495万,2008年超过了540万人。2009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600万人以上,加上往年未顺利就业的毕业生,今年全国将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占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以上,需要就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庞大,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矛盾日益突出。目前,高校和技工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培训方面已有相关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但总体看来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及实效性,投入也相对不足,难以适应当前大学毕业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的形势。通过建立远程培训平台,针对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开发相应的远程课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强、可实际操作的短期就业培训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让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明确学校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掌握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二是就业心理培训,使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疏解负面情绪,解决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三是社交礼仪培训,使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明白社交礼仪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较好地掌握自身仪表着装、言谈举止及增进与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常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就业求职之路做出良好的铺垫。四是求职技巧培训,内容包括生产实习单位的选择、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求职材料的准备与投递、笔试与面试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让大学及技工院校毕业生们在求职这一关键环节上做到认识到位、准备充分、切合实际、把握先机,全面凸显自身优势,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3.城镇失业人员
2012年陕西省失业人数为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开展失业人员远程职业培训,可建立适合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的远程职业培训专业,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围绕就业岗位职业技术要求,结合失业人员意愿,安排必要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因此,开展失业人员的远程职业培训,必须开发以实用性技能为重点的远程职业培训课件,例如计算机基础、家政服务、烹饪、美容美发、创业培训等通用技能的远程职业培训课件,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失业人员还可在网络上接受就业形势、政策、职业要求、求职方法等职业指导教育。还可在远程职教网上开设以新经济增长点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定向远程培训,有利于自谋职业的多技能培训和以失业人员自愿学习为主的储备式技能培训,鼓励失业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扩大职业选择面。
4.农民工
目前,陕西省约有外出农民工450万人,其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约有230万人,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约占培训总数的一半,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只有51万人左右。大部分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不适应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问题十分突出。我们一是通过建立远程培训平台,在陕西省基层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远程培训点,利用统一规范的高质量课件为广大农村劳动力开展远程培训,组织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农村退役士兵和其他农村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劳务输出培训,组织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视频播放,以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时间3~6个月,培训方向一是引导性培训,主要是通过视频播放宣传基本权益保护知识、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及求职技能等。二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开发民用建筑、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市政水电、城市环卫等课件,对农民工进行远程培训,再就近组织实训。三是对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利用统一规范的、高质量的创业培训课件,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重点开展企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市场调查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农民工创业的成功率。目前,组织农民工培训的各级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以套取国家补贴为目的,因此可以开发农民工培训的标准化课件,以把这些课件推广给培训机构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培训质量和规模,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至少掌握一项技能,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上岗要求。
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第二篇】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把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作为全区档案工作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完善档案教育管理体制,抓好教育培训工作。
多年来,我局坚持把档案教育工作列入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结合“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在总结“十五”档案工作的基础上,专门制定档案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纳入“___区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列入局领导的议事日程,努力构建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健全教育培训工作网络,形成了由局长分管、业务指导科主管、局教研组协管、各科室配合的档案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首先,局长分管。局长无论工作再忙,时间再紧,每年都会抽出一定时间与业务指导科的同志具体商量教育培训工作,并亲自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培训工作中的新情况,督促、帮助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业务指导科主管。业务指导科具体[范文为文秘站网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文秘站网外部链接!]承担整个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档案人员调动频繁、新手多的特点,业务指导科要对全区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从培训的内容、方式等进行全面思考。每年年初进行调查、摸底、听取意见、了解生源,掌握基层单位对档案教育培训的需求,制定出全年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进行具体操作。再次,局教研组协管(由各位兼职教师组成),每位兼职教师即是各科目的教员又是教学管理的协管员。最后,由各科室配合。局办公室负责教育培训的收费、教室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信息科协助做好有关教育培训工作的文件、规定、通知等信息在区政务网、互联网上公布。为使教育培训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坚持做到教培训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全年有总结。
我局领导不仅重视档案教育培训工作,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在积极参加市档案局、区委党校等举办的各类进修和学习之后,结合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事业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明确指出:___区档案事业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就是建设公共档案馆!在社会发展和新经济建设的形势下,要在更新知识、拓宽思路,提高管理水平方面潜心研究,并把学习体会和心得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传授给本局馆的同志及全区的档案干部。领导的言传身教,为档案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枯燥的业务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更为档案干部们努力钻研,奋发向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由于领导重视、网络健全、机制完善、上下协作互动,我局的教育培训工作一直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三、完善各类教育设施
根据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和实际需求,我们从齐全教学设备,优化教学环境这两个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各类教育设施。1998年在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局搬进了档案馆新建大楼,有一个能容纳50人的70平方米教室,配备新课桌椅、黑板和讲台、安装空调、添置投影仪、音像设备等,基本满足了当时档案教育培训的需要。为更好地保证教育培训效果,局领导又下决心进一步改善档案教育硬件设施,改造四楼平台建成一个宽敞明亮的能容纳100人同时上课120平方米的大教室。
近年来,为体现综合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并结合现代化教学的特点,我们购置了新的教学用硬件,为教师们更好地教学提供方便。优化教学环境方面,我们创建人性化文明服务,注重教室环境,做到教室由专人负责清扫保持整洁,课间提供学员茶水,中午提供用餐和休息场所,努力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使学员保持充沛的精力听好课。教学设施的优化,为教育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物质条件,也是目前的教学规模和培训层次的重要保障。
四、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我局领导十分注重师资力量的选配,教师基本由局业务骨干和专业人员担任。现共有兼职教师17名,每门科目配两名兼职教师,分别担任《文件管理》,《科技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编研工作》,《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和《档案法制与职业道德》7门课及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等教学任务。兼职教师资格证书持证率达100,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11名)和档案专业职称(其中中级职称资格10名)。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还加强兼职教师的考核,每次培训结束后,我们采取发放教师评议表、个别交谈等形式听取学员意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改进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五、创造良好的教学管理秩序
档案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之一,要搞好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依法办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在岗位培训中,我们严格执行市档案局规定,按时上报培训计划,材、统一大纲、统一课时,建立考勤.考试前,我们做到考前有申报,有专人领取考卷。考试时监考老师当场启封试卷,同时严格考场纪律,考试后考卷当场收齐封存,专人送市局阅卷.培训结束后,我们及时上缴档案管理费,并按要求做好学员名册、证书及成绩单的填写,发放工作。继续教育培训,我们根据市档案局的要求,按时申报培训计划,按照规定的课时完成规定科目的讲学,每次开课前有上课通知,课后有情况记录,讲座有大纲,培训有考勤。另外,我们每年都有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和总结,以便我们巩固成绩,找出差距,更好的工作。
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近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区的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1993年至20__年计,我们共举办了20期岗位培训班,共计3884人次;16期继续教育培训班,共计1557人次;78期专题短训班,共计2502人次;通过档案上岗教育,继续教育及各类专题等短训学习,提高了我区档案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档案干部队伍。
大学生职业培训【第三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培训 资源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生产活动中,这就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员工急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岗位的需要,也使得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中指出:“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要解决就业这一社会问题,必须依靠职业培训。随着国家对职业培训重视程度的加大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带动,越来越多的有培训愿望和就业要求的人员参与到职业培训的浪潮中来。面对这样广阔的培训市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由于其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办学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以至于很难满足大规模的职业培训需求。相比较于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本身存在着政策优势、专业能力优势、教学资源优势和培训模式优势等等,应当在职业培训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资源优势进行具体分析,以促进高职院校提高职业培训能力,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进而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功能。
1 政策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培训政策和法规,这就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了极强的政策保障,引领和规范了职业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指出:“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职业院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实施‘四大工程’,即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为了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当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拓展职业教育功能,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这两个“面向”给出了职业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具有“高等”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因此,应当在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开展各种职业培训。
此外,教育部颁发的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推荐预审标准中,也明确将高职院校承接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确定为遴选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2 专业能力优势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职业人才,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专业建设。高职院校根据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地区、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基于职业岗位(群)和社会分工来设置和调整专业,不仅能够覆盖多个学科,而且其专业能力与行业企业对岗位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需求更为贴近和匹配。高职院校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其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这些专业建设的成果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种类齐全和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优势,面向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实际,发展职业培训,有计划、有重点、高效优质地培养岗位从业者并提升其业务能力。
3 教学资源优势
完善的教学设施
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专业建设,而且关注教学设施的完善。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普遍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既具有满足理论学习的多媒体教室、大型报告厅、图书馆等理论教学资源,又具备进行实训的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实习工厂等实践教学资源。尤其是近几年,高职院校为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是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资力度。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近五年每年新增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值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使本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万元,生均4413元。具备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多功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及网中网的《财务管理》、《出纳实务》、《审计》等课程的实训软件。同时还从财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借势,集聚全体教师的智力和人脉资源,先后建立了晋城定坤会计师事务所、凤展购物广场、阳城柏山煤矿等8家校外实习基地。另外高职院校还具有健全合理的学生宿舍、后勤食堂、学生活动场馆等保障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硬件设施。有的高职院校还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有这些教学设施无疑会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的要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通过采取在职培养、短期培训、校企合作、鼓励教师自学和参加各类竞赛以及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等措施培养和打造了大批优秀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了优质的软件服务。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3 人,双师型教师20人,占专业课教师的%,他(她)们不仅具备硕士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还具有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均有两年以上的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规范的教学管理
各高职院校在重视硬软件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也充分注重规范日常教学管理,普遍建立日常教学督导管理体系,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建立了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管理体系。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学进行督导;教务处制定日常教学质量检查和听评课制度;考评办出台并执行了每学期对各处室和教学系的考核制度和方案;院办制定并执行值周巡查制度等等,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教学系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教师不定期的学情调查,及时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以及领导评教等方式检查督促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各教研室每学期定期组织听评课,进行同行评教,及时反馈建议和意见,并推举优秀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定期召开教研会议,研讨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内容,集中学习和领会各专业的最新理论知识。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管理体系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起到了有效的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的效果。
4 培训模式优势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常规教学之外,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的一种以提高人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各类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这种模式是开展社会职业培训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于是在培训中不断加以实践,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如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德国DMG机床有限公司、中广核、天津航空等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而且面向企业和社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为天津众多企业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又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与双汇集团公司合作组建了“双汇连锁店长班”,为该企业培养全国各地的连锁店店长;又与上市企业银鸽公司合作组建“高级技师班”和“职业经理班”;为中国移动漯河分公司、漯河三鑫稀土有限公司、北京元洲装饰漯河分公司、河南省天运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用人单位实施“订单培养”,实现了校、企、生三赢。
大专课程班培训模式
大专课程班是由高职院校等办学机构举办的一种非学历教育层次,是一种与专业技能训练结合紧密的职业培训形式。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推出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即在对学员进行一组较为系统的大专层次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对学员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员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大专课程班不仅适应了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外来工子女的职业培训需求,也适应了社会人员终身学习的需求,而且所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欢迎。因此,大专课程班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又一种行之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方面有国家各项政策作引领,有专业能力和各种硬软件教学资源作支持,有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作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在实现其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晓杰。我国高等职业学院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贺修炎。大专课程班: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张西江。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企业培训的优势[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年10月。
[4]凌海波。基于培训服务优势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工作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5]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2010年10月20日。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5月5日。
[7]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005年10月28日。
[8]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2002年8月24日。
基金项目:
本文是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掘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研究――以会计职业技能培训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ZJ-12060。
大学生职业培训【第四篇】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失业救助;政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64-02
根据我国对净增就业岗位的统计和对就业、失业、再就业的界定――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落实再就业政策考核指标几个具体问题的函》中对失业人员的界定:所谓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其中,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本文把毕业后徘徊于就业与失业之间的大学生也包括进了失业大学生群体。根据这一定义,失业大学生必须具备4个条件:(1)受过高等教育(2)有劳动能力(3)有就业意愿(4)毕业后正在寻找工作或徘徊于就业与失业之间。
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走上了一条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道路,根据教育部的信息,高等教育还将保持并适度扩大规模,大学生占劳动力市场的比重仍然会不断增长。不断增加的大学毕业生,相应的毕业生就业率却不增反降,随着历届大学生失业人数的积累,就形成了一个绝对数量庞大的大学生失业群体。
尽管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由于大学生失业问题对其家庭、社会的特殊意义。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增加,经济的高速增长却没有带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步平稳增长,统计就业率中大学毕业生有30%沦为失业人群。综合以往的研究,大学生失业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根据相关经济学理论,失业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总量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笔者认为目前结构性失业占主导,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的失衡。我国作为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国家,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相对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同时还不够完善。我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比较落后的。而高校连年扩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在第三产业落后的我国并不能为广大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这样的失衡导致了大学生失业。导致大学生失业的主要原因如下:1、用人单位条件过高,毕业生遭受“非名校歧视”和“经验歧视”。由于高校的扩招,当下大学生入学门槛越来越低,同为大学生,能力素质上却是参差不齐。因此,导致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好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是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优先选择好学校的,或者提出工作经验的要求。2、精英意识还存在,就业期望过高。不少大学毕业生仍然存在精英意识:工作太辛苦不去、工资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不去、工作地点不稳定不去、发展空间不大不去……尽管国家近年来都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但是事实上,大学毕业生还是期望到大中城市,而不愿意到小县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公务员仍然是广大高校毕业生首先考虑的出路。公务员在当今大学生看来仍然还是“香饽饽”、铁饭碗。据统计,我国公务员考试2008年报名人数为80万,总体竞争比例为60:1。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还是有不少大学生选择此道路。一旦这种像公务员性质的就业期望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时,就很难面对现实职业的选择,面对主观期望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时,就不能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因为自己的过高估计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目前的失业状况。 3、就业前准备不充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那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负责、自我择业”的制度,也给我国目前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就业服务水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失业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教育体制转变的滞后性。现实没有完全抛弃片面强调学历教育、文凭至上的观念,这使得注重技能、强调实用的职业教育严重滞后。第二,现行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岗位受到限制。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到工资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的国有企业就业。但是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自身的就业容量日益缩小,相应的民营企业却得到不断的发展,但由于制度不规范、工作条件艰苦或流动性强,使得广大大学生不愿意到这样的单位就业。第三产业是吸纳大学生最多的产业,但我国的第三产业中高端服务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的低端服务业务却发展迅速,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的失业。
失业大学生社会救助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毕业以后没有找到工作岗位,而且没有继续接受教育或培训,且正在主动寻找工作的这部分大学生群体给予的救助。失业救助在保障失业大学生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物质条件前提下,重点在于帮助失业大学生重返劳动力市场,促进其在就业中自我保障的能力的提高。
政府政策: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政府也制定了解决就业方面的各项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失业大学生登记制度。有就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可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和人事部门应免费提供专门的就业服务,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2、公共免费就业服务。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毕业生可享受下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岗位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职业培训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3、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内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向当地指定银行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还可以获得贴息支持。4、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属于就业困难人员的高校毕业生,在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享受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具体补贴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5、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该补贴拨付给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目的在于降低用人单位的成本,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6、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是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可按此规定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补贴。7、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是指,对登记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的,据其参加培训情况给予一定费用的补贴。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此规定,可凭借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材料,向职业培训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补贴。8、就业见习制度。就业见习是指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实践训练的就业扶持措施。
社会方面的救助是指除了政府之外的帮助失业大学生就业采取的救助措施,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和企业。1、非政府组织。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对失业大学生社会救助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展开长期的项目,在项目过程中启动受益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为从根本上帮助受益人摆脱贫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企业――暖冬工程。我国启动了一项专门为家庭困难的失业大学生提供失业救助暖冬工程,免费为失业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
参考文献:
[1]曾艳。毕业,失业?――大学生失业现象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1卷,第3期
[2]张腾。浅析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机制的必要性及现实途径[J].新学术,2009.
[3]刘蕾。当代大学生失业问题浅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4).
[4]王珏。危机与变革: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其政策支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上一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