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价值观范例(热选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业价值观范例(热选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1

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一种观点认为职业生涯的阶段主要可分为:

①职业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的准备以及等待就业机会。每个择业者都有选择一份理想职业的愿望与要求,准备充分的就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

②职业选择期:这是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也是由潜在的劳动者变为现实劳动者的关键时期。职业选择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

④职业稳定期:这一时期,个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是创造业绩、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当然职业稳定是相对的,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就业单位与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

⑤职业结束期:由于年龄或身体状况原因,逐渐减弱职业活动能力与职业兴趣,从而结束职业生涯。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职业价值观论文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践行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研究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情况,有助于及时把握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现的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愿景和目标追求,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的四维视角,浓缩和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实现道路,同时又是对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及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最好概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现的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追求,有了自由才会有人格尊严,有了平等才能打破阶层固化,有了公正才会有社会和谐,有了法治才会有权利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立足于个人层面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它贯穿了我国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强调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所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要求[1]。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情况

笔者通过对南京科技职业学院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发现当前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情况有以下四个特征:

1.基本了解,但具体内涵理解不深刻。

当前某些高职学生未能很好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理解。很了解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占一定比例,但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全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全面、清晰、准确的理解。据调查,学生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课堂教学。

2.普遍认同,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

尽管某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并不深刻,但在思想意识上普遍认同。74%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密切相关,需要倡导更需践行。同意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学生达到90%。

学生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发展前景有较强的信心,认为我国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占91%。79%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距离“富强、明主、文明、和谐”这一目标有一定差距,但通过努力一定会实现。

3.有践行意愿,价值取向多元化。

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为强烈的意愿,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愿意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64%的学生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31%的同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可见,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比较坚定。67%的学生对报名参军、参与西部、苏北开发计划有过考虑,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当问及人生价值最应该在哪里实现时,学生的选择相对多元化,选择事业的占58%,家庭的占19%,社会贡献的占14%。

4.践行程度不一,易受外界影响。

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诚信、友善、爱国等价值观的实践方面,践行程度并不一致,这其中既有人为地在践行层面对价值观的自我主动修订,又有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问题导致践行过程的变化。当问到学生在考试途中发现他人作弊会如何处理时,16%的会及时制止,44%的装作没看见,但4%的选择别人作弊自己也作弊。由此可见,易受他人影响。学生对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但22%的学生在参加志愿者活动后感觉意义不大。在表达爱国情感上,70%的学生表示会“保持理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三、培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强化理论认知,加深对内涵的理解。

50%的学生主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20%的学生希望加强思政课教育,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识。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政课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加强内涵理解。

首先,要重视课程内容建设。思政教师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热萑谌胨枷胝治理论课程之中,重点根据每一门课程的学理性分布,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一价值问题的讲解。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视角,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改革实践,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背景、理论依据、逻辑关联、实践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着重基于大学生培养目标解读“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2]。

其次,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当问及对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持什么态度时,39%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被动接受。因此,思政教师要结合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转变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多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多结合社会现实,从大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知和分析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愿。

2.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专业课教师,是与政治辅导员相对而提出的,其职责是在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指导、升学指导等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发展方向,采取多途径和多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最终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学习,以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3]因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必须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职责,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充分认识,加强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高职院校应经常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学习活动,使其了解和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及培育的有效途径,使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努力践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工作更具说服力和战斗力[4]。只有具备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其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一旦信任、尊敬、崇拜某个教师,便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效仿他。教师如彬彬有礼、团结同事、顾全大局,才能使学生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教师如能治学严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能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正确。教师如能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任务,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理论学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师如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热情投入、全力以赴,才能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3.善于运用网络媒体、文体活动、社会践,拓宽宣传途径。

当前,计算机、手机的普及,让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宽,获取信息的速度加快。调查中64%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的了解来源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因此,高职院校要善于运用网路等传播工具,集聚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借用QQ、微信、飞信、微博等深受大学生青睐的网络工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播社会正能量[5],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在被问到加强坚定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时,16%的学生提到多邀请专家开展相关的讲座,19%的学生希望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培训,43%的学生希望多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学术讲座、演讲朗诵比赛、团日活动、榜样交流会、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实习实训、义务劳动、环境保护、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古月。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阎钢。注意“两个结合”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民网,2015.

[3]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56-58.

[4]刘波。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3).

职业价值观论文3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公考热”“北漂”等现象愈演愈烈,盲目择业、频繁跳槽的现象也相当普遍。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就业机制市场化过程中法律制度不完善,培养目标与职务要求不对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等问题。除此之外,毕业生缺乏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对自身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也是造成学生就业出现种种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即人们从某种职业中所能取得的终极状态或行为方式的信念。如何引导学生顺应时代要求,树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价值观教育不够重视,认识不明晰

面对着空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穷尽各种措施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不同于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侧重于在实践操作层面,如在就业政策与信息传达、面试技巧等实务方面给予学生帮助;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信念以及选择能力,并合理地与职业生活相结合,引领美好职业生涯的创建,在集体组织和社会发展中成为一个积极的角色。二者在目标与内容上都大相径庭。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不能解决学生的职业期望过高、职业价值目标不明确、职业评价偏差等问题。

(二)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不完善,缺乏时代性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开设就业与职业规划类课程,但有关职业价值观教育只是职业规划中的次要内容,没有系统的清晰概念。无论是就业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更为关注的是求职中的实务性问题,对职业价值观的关注少之又少。而且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未能准确把握当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与时代性,缺乏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差异的了解,致使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缺乏独立、完整、科学的宏观框架体系,背离了社会实际和青年大学生职业观念,严重制约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成果。

(三)缺乏系统的教育模式,施教主体不明确

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德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中都应承担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专业课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指导老师关注的是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和学科的学生,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导致因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指引,职业价值观教育逐渐走入了真空地带。原本应该在系统中整体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育职能,几乎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被遗忘,或是从系统中被剥离出来,由单独的部门可有可无地承担着,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构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机制

(一)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目标与内容

职业价值观内容体系的完善,需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并在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及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完善以下几方面内容: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核心价值观引领职业价值观;2.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本,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3.强化职业认知教育,使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预期。缺乏合理的职业预期,过于追求稳定性与工作环境的舒适性,是当前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主要问题,也是目前大学生职业认知不清的体现。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提高其职业认知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社会的职业需求,了解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水平、职业能力、专业特长等职业素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与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动机与积极的职业态度。

(二)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

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是提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基本保障。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育模式对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教育要有机地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与实践的每一环节,要与高校的教育教学形成有机的整体。1.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在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应自觉地把职业价值观念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认知,塑造学生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同时通过见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认知,在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其踏实的职业作风。2.强化政治思想理论课程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当前,政治思想理论课堂仍然是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因此,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将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通过教育和引导,使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成为学生个人理想与奉献精神的基石。3.提高创业教育在职业价值观形成中的引领作用。当前,各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将职业价值观教育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并使之成为保障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的一项重要环节。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实现的载体,要将专业教师、辅导员与德育理论课教师整合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队伍中,形成合力,这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科学化、系统化的保障。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认知,确定正确的职业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综上所述,深入开展职业价值观研究,掌握当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发展走向,全力建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职业价值观体系,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

职业价值观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当前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限于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与职业咨询,而忽视了学生更深层次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对学校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进行初步的研究,能够为学校开展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加强学校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依据自身需求对职业以及自己职业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体现了人们主观需求与社会职业客观属性之间的关系,指导着人们的择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是衡量社会职业优势、意义、重要性的内在尺度。学校开展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从职业价值观的逻辑起点—价值上考虑。价值是任何主体对任何客体的关系。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应建立在主体的需要、兴趣、欲望、追求与职业客体的属性、状态的认识问题上。由此,学校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与职业的客观属性这两方面的问题,从而来确定学校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职业价值主体,把握学生需要

主体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前提。职业价值观是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职业所形成的墓本看法和观点,体现了职业属性、结构、功能对主体需要与兴趣的满足关系。职业价值观的教育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职业价值判断的主体,不是听从他人对职业的评价,盲从他人的职业选择,而是根据内在需要自主地判断职业的价值、重要性。当前许多学生缺乏对自身及需要的认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将来的理想职业是什么,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密切相关。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在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自我概念的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自我需要的认识,认识自己的当前需要。同时还应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未来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如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学生可能最先需要满足,而且相对来说,更容易得到满足。而学生对于较高层次的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意识到,这要求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能够使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得到发展,只有个体的多种需要得到发展,才有可能激发对任何对象的欲求,也才能使个体真正成为价值主体,否则人的价值主体性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认识职业价值客体,把握职业的丰富性与落含性

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的认识问题不仅表现在对主体自我的认识,而且表现在对职业客体全面的认识。只有在全面而理性地认识职业本身的墓础上,才能够对职业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

职业是职业价值的载体。职业价值是指职业对主体的意义。要真正地认识到职业价值还需从职业入手。从职业的内容来讲,职业不仅是参与分配的途径而且是参与  生产的途径,不仅可以从职业中获取,而且需要注入劳动。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让学生认识到职业丰富的内涵与职业所能产生的诸多职业价值因子,如经济报酬、声誉、社会地位、工作环境、自我发展的空间、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等。从所处的环境层次讲,政治、经济、文化等属于宏观环境,行业、产业、职业群等属于中观环境,而职业则处于微观环境,对于职业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对职业微观环境的考察,还应从宏观、中观环境去考察职业的特点、性质、发展趋势等。因此,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帮助学生从更为宏观或中观的视野认识职业的价值。

从职业价值的表现形式来讲,有些比较外显,有些比较内隐。外显的职业价值体现在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领导关系等,该价值处在职业的表层,容易为人认识,也容易能满足主体的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内隐的职业价值如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能够直接认识的难度较大,在对某种职业有较深理解后才能体验到其中隐含的深层次的价值。

(三)评价职业价值,培养职业评价的能力

处于青年时期的学生将面临诸多选择,高中阶段、大学本科阶段以及大学后教育阶段都将面临升学时专业选择与就业时职业选择,青年时期是许多学生在进入社会职业前的准备阶段,也是在进入社会前与社会关系较为直接的时期。那么学校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把对学生的教育集中到“学会评价”、“学会选择”这个人生定向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上来。“学会选择”要以“学会评价”为前提。职业价值评价是指个体对职业好坏、优劣、重要性等方面的判断。在教育学生认识自我需要与职业的内在属性与外在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思考与判断职业的哪些因素能够满足自身需求,满足程度怎样,哪些因素可以忍让,哪些因素可以放弃。进行价值评价应首先确立评价的标准,依据哪些原则进行评价。培里在价值本质论研究中依据兴趣提出了价值评价的四个原则:正确性、强度、偏爱、包容。正确性是定性的原则,强度、偏爱、包容是定量的原则。本文从个体需要出发,借鉴培里价值评价的原则,认为职业价值评价可从四个标准展开:正确性,学生对某种职业是否具有某种价值的需要;强度,对同一种职业的同一需要在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偏爱,使具有同一需要的某些职业进行比较;包容,同一职业中一种需要对另一种需要的容纳程度。学校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不是要把社会职业价值观强加于学生,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自我需要与职业,依据职业价值的评价标准,形成对某种职业的恰当评价。

(四)实现职业价值,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价值观5

第一,以完善的管理**和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和发展阶梯的必要保障。

公司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岗位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提供职位、权责、待遇、福利等相关条件,并从尊重员工发展需要、帮助员工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员工制定人性化与理性化相结合的职业提升方案。

第二、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以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帮助员工进行自我提升。

同时进行及时评价,使员工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进而产生与公司同命运、共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创新能力。

第三、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在公司中创造出公平、进取、**、平等的企业文化氛围,为所有员工平等地提供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第四、确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公司结合员工的职业性向,为员工设置职业生涯路径并实施有效的调控管理,员工在公司的帮助下,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第五、协助员工进行生涯诊断。

通过**员工进行性向测试和心理测试,协助员工分析自我的价值观、个人职业取向、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清楚自己的技术能力以及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并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上,为员工分析其职业发展需求。

第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跟踪和辅导。

进行定期的盘点,时刻了解员工的情况,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2 1655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