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古筝的说明文(优推10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介绍古筝的说明文(优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一篇】
最近我特别喜欢魔方,简直爱不释手。早上和我一块去上学,中午我把它拿出来和我一起学习,下午一放学我就把它拿出来拧来拧去,晚上放在旁边和我一起进入梦乡。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魔方,那还得从三年级说起。
三年级的一天,学校举行魔方大赛,目标是拼十个图案。我入选了,因为我十个图案都拼出来了。我又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我上台时会不会由于紧张而拼错呢?兴奋是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练,我的努力终于有结果了。为了在比赛现场超常发挥,我踏上了自学之路。
周末,我拿出还原图纸练了起来。首先我用两个手拿起魔方,拧着拧着发现自己拧得很慢。我转过头来仔细观察图纸,发现上面说:“用手指可以加快速度。”我试了试,果然快了许多。做完这些,我验察我的魔方,看看第一层还原了吗,没有错,第一层已经还原了。接下来是复原两层,我在心里默念,上、勾、下、回……过了一会儿,第二层也复原了,我激动不已,“只差最后一层就六面还原了!我借助这种力量风速还原了最后一层。
虽然三阶魔方已经还原,但还有四阶、五阶和六阶魔方等着我去呢。我知道会花时间,但是魔方王子说过,“如果做一件事情毫不费力气,那就毫无意义。”未来我还会在魔方之路上前行,通过努力去实现我的魔方梦,去寻找魔方带给我的快乐!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二篇】
古筝是一种长方形的多弦多柱乐器,其组成部分有:面板、底板、古筝头、古筝边、古筝尾……以下仅供参考!
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古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古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古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
古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是一种二十一弦古筝的构造。
古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古筝头、古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古筝弦等部位组成。古筝的优劣取决于各部分材料质地及制作工艺的高低。
古筝的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古筝边组成。在共鸣体内有音桥,呈拱形,它除了共鸣效果的需要外,还起着支撑的作用。共鸣体的质量和结构对古筝的音响影响很大。
用放置多年、木质干而松的梧桐木来制作。也有人试用白松制作。蒙族古筝的面板用杨木制成。
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质木料制作。
也称边板,即古筝的侧帮。古筝有两个筝边,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内筝边,另一侧称为外古筝边。古筝边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红木或其他杂木制成。还有试用枫木制作。
用木、紫檀或其他较坚实的木料制成。筝头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来固定(也有的古筝的古筝头是固定琴钉的)。在古筝头的侧面有一个出音孔,也音孔上有一个音窗,供出音之用。古筝头因与共鸣体相通,这样就扩大了共鸣的范围(也有的古筝,古筝头与共鸣体是不相通的)。
它主要用于安装琴钉。此处在造型上也起着与筝头对称平衡的作用。
古琴有七条弦,从外到里定名为一至七弦。古琴琴弦的外侧有十三个徽位,从岳山向焦尾依次为1、2、3、4 ……13徽,其中第七个徽位在琴的正中间,一般都是较大的徽。弦位和徽位都是要必须记住的,因为琴谱中会标注。而琴头处把弦支起来的硬木条叫岳山,琴尾处把弦支起来的硬木片叫龙龈,岳山和龙龈之间为琴弦的有效长度,一般是110公分。
琴的底部,琴头下面有两个像腿一样的东西,叫护轸,是保护琴轸用的;岳山下面有七个琴轸,通过旋转琴轸上的线绳,拉紧岳山上面的琴弦,可调整琴弦的音高。琴的胸部下面有一个出音孔,叫龙池,琴腹下面也有一个出音孔,叫凤淖。琴腰下面的两个足叫雁足。 古琴的调式有几十种,但最常用的是正调,七条弦从外到里简谱为5612356,1的音高相当于钢琴的f,即cdfgacd,因此唱名简谱也可以唱成1245612。而每条弦上都可以发出三种音色:散音、按音和泛音。
散音就是左手不按弦,右手弹而发出较低沉而圆润的声音;按音是左手按弦并在要求的徽位之间滑动,古琴发出优美婉转像人在唱歌一样的声音;泛音则是当右手在弹动琴弦的同时,左手指在指定徽位上轻轻点碰琴弦,使琴发出清脆亮丽的声音。 古琴放在琴桌上,琴轸要放在桌子外边,以便于随时调整音的高度。弹琴人要坐在正对琴的四徽和五徽之间的位置。右手弹弦要在岳山和一徽之间。左手不按弦时要四指并拢放在琴弦的外侧或内侧,以不碰到弦又比较放松为好。
右手弹弦用大指、食指、中指和名指,小指不用。大指向内弹叫劈,要求中指名指要按在相隔四五根的弦上,这叫倚指。大指要斜立成七八十度,干净利落地用指甲尖拨弦。大指向外弹叫托,要求和劈一样,但却是用大指的肉弹,同时要先把大指按在弦上,向下方用力,弹出后要把大指按在下一根弦上。
食指向内弹弦叫抹,用指尖压住弦向下用力,弹后压在下一根弦上;食指向外弹叫挑,一般要先把中指压在相隔的第二根弦上,把大指顶在食指的指肚上向外推。食指用力挑的方向是向斜下方。
中指向内弹叫勾,中指尖压住弦,向下用力,弹后中指压在下一根弦上。中指向外弹叫踢,用中指的指甲向斜上方弹出。
名指向内弹叫打,动作要领和勾相似。名指向外弹叫摘,和踢的动作要领相似。 以上指法中用得最多的是抹、挑、勾、踢。而大指的托、劈主要用于六、七两弦,名指的打、摘主要用于一、二两弦。但在组合指法中,各个弦位都要用到。 以上是右手的八个基本指法。
大指按弦用第一指节平卧压住弦,其他四指放松悬在大指上面,虎口张开,第一指节向外突出,用半甲半肉的地方紧紧压在弦上。
食指按弦用的地方很少,只在部分曲子中偶尔用一下,用指尖压弦。 中指按弦一般只用于第一根弦,用中指指尖压弦。
名指按弦用指尖的左侧压弦,因为此处离指骨较近较硬。同时,名指按弦时手掌要稍稍抬起,以便观察徽位。
左手按弦用得最多的是大指和名指。弹琴要诀上说,弹欲断弦按领入木,是说右手弹弦要有力度,而这个力度不是用拙力,是经常练习得到的功夫力。左手按弦要用力,是必须要将弦压紧,否则声音虚而短,不清不美。但同时左手指还要灵活,不可僵滞。
以上讲的只是左右手最基本的指法,在实际应用中会有许多新的指法和组合指法。但不管有多少变化,都离不开这些最基本的指法。因此这些基本指法要反复练习。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三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更多便利。通讯也越来越发达,就说微信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微信已占据我们的手机,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就拿我的家人来说吧,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先说我自己吧!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就帮我注册了微信,我的学习生活变的方便多了。作业不用当面检查了,可以直接看微信里他们发给我的作业,为我们节省了时间,还可以给教英语的'高老师发语音、视频,如果语音没发准,老师可以在微信里帮我们纠正过来,多好啊!
中午,我在餐厅吃饭,却被客厅里的一阵爽朗的笑声吸引去了,只见爸爸笑得合不拢嘴。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也凑上去看,我好想也中了笑笑弹一样。一直笑不停。这个视频讲的是一个小学生考试不及格,拿到家给他爸看,其中有一道题问的是:七大洲、四大洋各是什么?他爸爸说是八宝洲、绿豆洲、红豆洲、黄金洲……四大洋是喜洋洋、美洋洋、沸洋洋……其实我们知道这不是正确答案,这个视频不仅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也让我意识到知识是多么重要,如果不努力学习的话,就会像视频里的竹竿兄一样没有文化,真是可怕。
妈妈则每天刷微信朋友圈,总能在里面找到许多有趣的事与我们一同分享,还可以在微信上进行微信支付,说现在真方便,出门都不用带钱包。
我喜欢这样的微信时代,希望将来微信越变越好,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四篇】
我爱古琴古筝,大家都不陌生吧,它可以弹出优美的音乐,可以跳出优美的舞蹈!我爱古筝,我的梦想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古筝演奏家。
古筝是一个很古老的乐器了,韩国叫伽耶琴,越南叫十六玄琴,最晚也在200秦朝以前。在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传。古筝有24根琴弦,其中有4根是绿色的,现在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古筝又名“秦筝”。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即雅托葛)、朝鲜zu的伽揶琴(即延边筝)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到电视里传出空灵的古筝曲是,就会被深深吸引。每次从古筝教室门前走过,我就会被美妙的声音勾住脚步。一个个音符就像小精灵似的蹦出教室,飞入我的耳朵里。于是我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家,在宽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熟练的演奏技艺!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五篇】
嗨,大家好,现在我要介绍一种水果,名叫草莓。它的外皮是红色的,皮上还有一点一点的白色小点点,头上还戴着一顶绿色的小帽子。和那些苹果,石榴比较,就数草莓小。一般草莓的长度在4厘米左右。一切开草莓你就会看见有淡红色,乳白色的果肉。一口咬下去,你就会尝到柔软和酸酸甜甜的味道。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草莓栽培。美国草莓栽培面积2。3万公顷,产量56。7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8%,平均产量24。6吨/公顷。日本栽培面积1。1万hm2,产量21。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1%,平均产量19。3吨/公顷。欧洲是主要草莓产地,约占世界产量的50%,波兰、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俄罗斯,罗马尼亚和英国栽培面积较大,产量一般为9。5-18。3吨/公顷。
我国是世界上草莓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利用野生草莓,并一直沿袭至今。我国的大果草莓栽培始于1915年,但过去未受到重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莓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目前草莓生产面积约7万hm2,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四川、安徽、新疆、北京等地区发展也很快。重点草莓产区有辽宁丹东、河北保定、山东烟台、上海郊区、四川双流、江苏连云港等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土壤深度大约在8-10英寸。
大棵型的草莓,行距要在12英寸,株距约在18英寸为好。要及时摘除植株的藤蔓,以利于草莓的结果。草莓的产量有周期性,所以最好在种植的头几年培植一些新植株。
如果不喜欢管理草莓,就可以每隔18-24英寸种一棵草莓,这样草莓就可以随处蔓生。当然会显得有些零乱,草莓也不大。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摘除一些藤蔓。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六篇】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击瓮、叩缶”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这儿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濮上”,乃是郑过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就由此可见“叩缶、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韶虞”就是“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些。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
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从应邵的《风俗通》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以上两条资料颇值得我们注意,应邵乃东汉末年(二世纪末,三世纪初)人,他所记的“五弦、筑身”,乃是按照《礼乐记》的记载,并非亲眼目睹,而他所见的“并、凉二州,筝形如瑟”,却未提及其他地区筝形是否有异。唐代末年的杜佑,乃是九世纪人,他在《通典》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筝完全如瑟的形制,这形制也符合正统礼器的标准。当然,杜佑同时也提出了对“蒙恬造筝”这一传说的疑问。
筝究竟是否为蒙恬所造?近年有人认为蒙恬乃文武全才,他造筝也完全具有可能性。但是根据年代来看,蒙恬造筝并不具备这种可能性。蒙恬祖父蒙骜,死与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此时蒙恬不过是20多岁的青年,即使青年的蒙恬有制筝的才华,制成后却要它在短短数年内就流行秦国,并成为当时秦的宫廷乐器,看来不具有这种可能。更有人说,筝乃蒙恬筑长城时所造。这一说法就更不具备可能性。因为蒙恬修长城,乃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灭齐国以后之事,这比李斯呈《谏逐客书》至少要晚十六年!亦有说蒙恬所造为“笔”,古繁体“笔”与“筝”近似,因为记载失误,于是以讹传讹有此说。
应邵《风俗通》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
假如真的瑟、筑、筝的样式雷同,那么我们只能认定筝与瑟的差别除了音色有别而外,外在的差别主要在于弦数,即:瑟有二十五与五十弦之分,而唐代的筝仅为十二弦与十三弦,当时的筑也发展成为十二弦与十三弦,那么筑与筝之间的区别又在何处呢?《通雅》在筝下注明“踏步筝用骨爪,是、长寸余,以代指”;而在注筑时引《释名》的说法:“筑,以竹鼓之也”。如此看来,其实、差别主要在于筝是弹拨乐器而已。当然,《通雅》还在筑下注明:“似筝,细项”,这“细项”便成了筑与筝形态上的主要差别。原来初试的筑,是要以左手握住颈部而用右手击奏的,故而“细项”,唐代已长四尺余,显然无法握持,这细项看来乃是保存了旧有体制而已。《通雅》在筝这一条目下还注上了“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的说明。这一注释在于说明chou(手部诌去言)与轧筝本是同一器物,其名称的差异仅仅是一为弹奏、一为拉奏而已。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筝乃传自外国。日本的田边尚雄在他的《东洋音乐史》中就提出了筝是战国末期从西方传入秦国的观点。日本的另一学者林谦三则认为田边尚雄的论据不足。
从以上讨论可知,无论是筝似筑还是筑似筝,筝的初试形态至今并未弄清楚。因此,筝的起源至今依然还是个谜,还需要我们继续探求。关于筝的起源的探求,显然是无法从文献中寻求根据的,看来必须求助于考古的新发现。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介绍古筝。
古筝是一种民乐,有很多人不了解它,下面就由我来向你们介绍古筝吧!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它是中国独有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米,有21根弦,一个音区有1、2、3、5、6这几个音,4和7是压在3和6上弹的,在d调乐曲里,绿色的弦是都5的音。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筝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岳山、琴身和后岳山。琴身上还有21个雁柱,也称琴马、筝马。因为它长得很像马,所以叫筝马。在古筝的背面还有3个出音空。古筝很像一块木板,但和木板相比,古筝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告诉你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最早,筝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是:“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人们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
知道我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古筝的知识吗?因为我从幼儿园就开始就喜欢并学习古筝。我那时候太小了,每次上课妈妈都陪我一起,回到家她先要练习,再手把手教我,而且每天练琴她都在旁边守着,就这样妈妈一直陪我了三年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练琴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可能在玩,而我没有玩的时间。可能别人每天晚上9点睡觉,而我却要10点多才能睡。我也曾想过放弃,但哪个成功的人不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每一次站在领奖台上;当每一次听到掌声响起;当每一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我都会想起曾经的汗水、泪水、手上的血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如今,我已经学到8级了,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爱古筝,爱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希望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一代代的传扬下去!
我喜欢弹古筝,不仅是因为喜欢你那清泉般的声音,更是因为你让我明白了世界万物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教我学会欣赏美。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为我播放古筝曲伴我入睡,你那天籁般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我。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你。等我大些了,妈妈带我去挑选乐器,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你,就这样,我们相遇了。
练习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勾、托、抹、托”,“勾、托、抹、托”,我一遍遍地重复着相同的指法与音符,早已数不清是第几次练习了。却始终弹不出一个成调的完整曲子。难过的泪水滴在琴弦上,却依然告诉自己:不要放弃。终于有一天,我可以弹出完整的曲子,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古典的美,是那样的细腻,生动,仿佛又把我带回了作曲者的年代,感受着他的生活。这种美,并不亚于现在的流行乐。
如今的社会节奏之快,使人们一味地去追求钱财与理想,在拥挤的人群中去往各地地方上学,上班,而渐渐忽略了生活中的美,也渐渐失去了欣赏它们的能力。一盆简简单单的绿色植物,也许不如花朵那样艳丽,被人忽视,但是在我看来,它生出嫩芽,逐渐变得茂盛,这个过程,就是美的。
或许,是时候我们该停下脚步,寻找生活中的美了。倘若生活中很少有人在欣赏美了,我们的生活将不那么精彩。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七篇】
古筝是一个很古老的乐器了,韩国叫伽耶琴,越南叫十六玄琴,最晚也在200秦朝以前。在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传。古筝有24根琴弦,其中有4根是绿色的,现在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古筝又名“秦筝”。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朝鲜族的伽揶琴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第三首,现在我正在学习的《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第四首《林冲夜奔》。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第九首《香山射鼓》第十首《战台风》,这些都是我们的古筝代表。尤其推荐《香山射鼓》,那种寺院的钟声听起来十分悠扬,让人心旷神怡。中国的古筝历史悠久,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一些贡献。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到电视里传出空灵的古筝曲是,就会被深深吸引。每次从古筝教室门前走过,我就会被美妙的声音勾住脚步。一个个音符就像小精灵似的蹦出教室,飞入我的耳朵里。于是我梦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家,在宽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熟练的演奏技艺!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八篇】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击瓮、叩缶”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这儿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濮上”,乃是郑过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就由此可见“叩缶、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韶虞”就是“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些。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
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从应邵的《风俗通》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以上两条资料颇值得我们注意,应邵乃东汉末年(二世纪末,三世纪初)人,他所记的“五弦、筑身”,乃是按照《礼乐记》的记载,并非亲眼目睹,而他所见的“并、凉二州,筝形如瑟”,却未提及其他地区筝形是否有异。唐代末年的杜佑,乃是九世纪人,他在《通典》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筝完全如瑟的形制,这形制也符合正统礼器的标准。当然,杜佑同时也提出了对“蒙恬造筝”这一传说的疑问。
筝究竟是否为蒙恬所造?近年有人认为蒙恬乃文武全才,他造筝也完全具有可能性。但是根据年代来看,蒙恬造筝并不具备这种可能性。蒙恬祖父蒙骜,死与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此时蒙恬不过是20多岁的青年,即使青年的蒙恬有制筝的才华,制成后却要它在短短数年内就流行秦国,并成为当时秦的宫廷乐器,看来不具有这种可能。更有人说,筝乃蒙恬筑长城时所造。这一说法就更不具备可能性。因为蒙恬修长城,乃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灭齐国以后之事,这比李斯呈《谏逐客书》至少要晚十六年!亦有说蒙恬所造为“笔”,古繁体“笔”与“筝”近似,因为记载失误,于是以讹传讹有此说。
应邵《风俗通》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
假如真的瑟、筑、筝的样式雷同,那么我们只能认定筝与瑟的差别除了音色有别而外,外在的差别主要在于弦数,即:瑟有二十五与五十弦之分,而唐代的筝仅为十二弦与十三弦,当时的筑也发展成为十二弦与十三弦,那么筑与筝之间的区别又在何处呢?《通雅》在筝下注明“踏步筝用骨爪,是、长寸余,以代指”;而在注筑时引《释名》的说法:“筑,以竹鼓之也”。如此看来,其实、差别主要在于筝是弹拨乐器而已。当然,《通雅》还在筑下注明:“似筝,细项”,这“细项”便成了筑与筝形态上的主要差别。原来初试的筑,是要以左手握住颈部而用右手击奏的,故而“细项”,唐代已长四尺余,显然无法握持,这细项看来乃是保存了旧有体制而已。《通雅》在筝这一条目下还注上了“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的说明。这一注释在于说明chou(手部诌去言)与轧筝本是同一器物,其名称的差异仅仅是一为弹奏、一为拉奏而已。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筝乃传自外国。日本的田边尚雄在他的《东洋音乐史》中就提出了筝是战国末期从西方传入秦国的观点。日本的另一学者林谦三则认为田边尚雄的论据不足。
从以上讨论可知,无论是筝似筑还是筑似筝,筝的初试形态至今并未弄清楚。因此,筝的起源至今依然还是个谜,还需要我们继续探求。关于筝的起源的探求,显然是无法从文献中寻求根据的,看来必须求助于考古的新发现。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九篇】
1、琴弦:多用尼龙缠弦,用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最早以25弦为最多(分瑟和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又赠至16根、18根、21根等,现最常用为21弦古筝。琴弦的颜色有两种,白色和绿色。
2、琴码(琴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即是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义甲,琴扳手等。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上方斜45度佩戴。
2、食指和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1、琴座要调节,高低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腰部平行。
2、双腿自然曲起,左脚前,右脚后。
3、上身端正,背挺直,只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坐满。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大约一拳。
4、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1、勾:中指向里弹
2、托:大指向外弹弦
3、劈:大指向里弹弦
4、剔:中指向外弹弦
5、挑:食指向外弹弦
6、抹:食指向里弹弦
7、打:名指向里弹弦
8、提:小指向里弹弦
9、双勾:中指连勾两弦为一声
10、双托:大指连托两弦为一声
11、双劈:大指连劈两弦为一声
12、双抹:食指连抹两弦为一声
13、小撮:大指、食指同时向掌心方向弹弦
14、大撮:大指、中指同时向掌心方向弹弦
15、双托撮:大指双托,中指勾,同时弹三弦
16、延续符号:某种指法的连续使用,短横线可若干
17、花指:大指向外连弹数+弦
18、扫摇:中指重勾与大指劈托的快速弹奏
19、摇指:手指向里向外连续快速弹弦
20、三指轮四指轮:手指在同一弦上依次弹奏
21、扫弦:一指或多指向里或向外同时快速扫弹数弦
22、琶音:手指由低音到高音依次弹弦 手指由高音向低音依次弹弦
23、上行刮奏:食指由低音向高音依弦序划弦
24、下行刮奏:大指由高音向低音依弦序划弦
25、柱左边音刮奏:大指或食指在雁柱以左弦段划弦
26、四点:用勾、托、抹、托指法快速弹奏
27、轮抹:双手食指连续快速交替弹弦
28、有时值滑音:据谱面节奏要求作上滑或下滑
29、揉弦:左手在雁柱左侧上下缓慢揉动该弦
30、颤音:左手在雁柱左侧上下快速颤动该弦
31、按音:左手在雁柱左侧按弦,将音升高至相邻上方弦的音高
32、上滑音:右手弹弦后,左手随即按压该弦,使音升高
33、下滑音:左手先按弦,右手弹奏时左手即刻放弦
1、弹奏时面部表情放松,演奏时动作自然,不驼背也不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2、佩戴义甲时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
日常养护
古筝是木质材料的乐器,木头很容易受到天气及环境的影响,这就给古筝的日常护理带来了以下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潮湿的天气环境下,一定要注意将古筝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位置,不用的时候可以在琴袋里放上干燥剂等吸湿气的物品再将古筝包装存放。
2:在过分干燥的天气环境下,古筝的弦孔处甚至底板,会出现一些裂纹,这时候一定要尽早防护,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乐器保湿膏均匀涂抹在裂纹周边,以预防裂纹扩大。
3:一定不要让古筝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否则对面板损害很大。
4:不要让面板沾水,下雨天搬运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5]
使用养护
除了这些天气或环境容易造成乐器受损,日常练习中或练习后也应当多多注意乐器保养。
1:保证手指的干燥再触弦,不要用打湿了的手指触弦,很容易使琴弦钢丝生锈。
2:不要用湿抹布或纸巾擦面板、底板。作为发音最重要的部分,沾水后会严重影响木质,造成音色变差。
3:定期清理琴面灰尘,琴头琴尾光滑处可以用少量家居清洁剂增加光亮。
4:平时存放时可使用一块布料盖住琴弦,如果长途搬运或者托运时,一定要将琴码拆卸下来,避免受损。
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第十篇】
古筝的声音非常好听,我第一眼看到它就喜欢上了它。
五岁的时候,我正式开始学习古筝。那时,我“多来米”都不认识。老师就耐心地一步步地从指法开始教我,我也认真地学。从基本曲子开始,一首首地练,练到熟悉为止。
学了一年后,我开始考级了。一开始我很担心,怕我弹得不好,不能考上。没想到,我越弹越顺利,感觉弹得非常好,一点都不感到难,很轻易地就考上了一级。然后就是三级,五级,现在正认真地练习,准备考六级呢。
现在,我和古筝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当我做完作业时,就开始和它玩耍了。我的双手和它做游戏的时候,它非常听话地发出悦耳的琴声,我们好像一起进入了音乐的海洋。妈妈总是竖起大拇指表扬我,这时候候,我和我的“好朋友”就脸红地低下了头。
我喜欢我的“好朋友”——古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一篇:介绍古筝的说明文热选【汇集8篇】
下一篇:介绍柚子的说明文热选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