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初次讲道讲章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实用初次讲道讲章3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次讲道讲章1

约拿书专题讲章(一)

壹:从约拿书看约拿

约拿书的主角是约拿,这个具有喜剧性的人物占据全书。约拿是个耿直的人,也是个性很强的人,民族观念极深,对上帝也是毫不客气。我们深信约拿最后悔改了,悔改之后,他亲笔写了自己失败的经历。

约拿是伟大的,因为他没有隐藏自己的弱点与失败,反而将自己的失败经历向世人展开。这也是一个敬畏神之人的举动,写约拿书时的约拿没有了自己,才能写出如此的经历。以下我们从约拿书来看一看约拿,这个可爱又可笑的人物。

一、逃避神的约拿 1章

神的使命临到约拿让他到尼尼微大城去呼喊。作为以色列的先知,他拒绝了向外邦呼喊。他对神的拒绝不但表现在心灵里,也表现在行动上。他就坐船走向了他施的方向,这个方向是和尼尼微相逆的。他这样行是要躲避^v^,逃避神的使命。

首先,他在船舱沉睡,以此躲避神的使命。他沉睡了,神没有睡。神在海上兴起大浪,要叫醒约拿。约拿没有因着风浪而睡醒,还是同船的人叫醒了他。可见,约拿对神的认识不够,他认为神是以色列人的神,他也将神局限在了以色列地。以致他要离开以色列地,坐船漂往他施的方向。诗篇139篇记载了神是无所不在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3篇《最新初次讲道讲章》,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米范文范文的价值所在。

初次讲道讲章2

现在,让我们走出书房,思考如何在讲道的过程中妥善使用圣经。苏格兰诗人安德鲁·朗(andrew lang)讲过一句俏皮话,嘲笑政客玩弄统计数据。只需略加修改,这句话也可以形容今天的很多圣经教师 :“有些传道人使用圣经就像醉汉使用路灯……不是用来照亮前方的路途,而是为了撑住瘫软的身体”。

这就是醉汉式的传道人。当然,你不想成为这样的传道人。可是,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是这样的传道人,只是自己不知道。

容我解释。假如我们站上讲台,用圣经来支持我们想讲的话,而不是单讲上帝想用圣经讲的话,这时候,我们就和醉汉一样,倚靠着路灯,“用来支撑身体,而非照路”。传道人的正确姿态,是直立于经文之下。因为是圣经——而非传道人——才是圣灵的话(来3:7;约6:63)。

这种醉汉式讲道并不少见,而最明显、对教会伤害最大的例子,就是被称为“成功神学”的假福音。

我在肯尼亚旅行的时候,亲眼看见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传道人走向讲台指着圣经信口开河,向听众许下各种不切实际的诺言,说只要信主,今生就可以得到健康和财富。而这根本不是圣经的应许。我也多次听说,非洲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这种讲道方式或许对传道人有好处,但对教会没好处,因为里面没有圣经真理。

如今,我做了几十年牧师之后,想起很多时候自己也是醉汉式的讲道人。我用圣经支持我的想法,支持我以为需要讲的话。圣经成了我合用的工具,帮助我达成意愿。有时候,我忽视了一点 :我才是工具——上帝使用我来成就他的神圣旨意,而不是相反。我应当宣扬上帝通过经文所发出的亮光。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也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我们会通过多种方式,像醉汉使用路灯那样使用圣经。或许你坚持某些强硬的教义观点,这些观点成了你每次讲道的重点,而经文原本的内容反倒退居次席。或许你从经文里得出某些政治结论、社会结论或心理学结论,却无视圣灵在经文里的心意如何。

我们生来就喜欢醉汉式讲道,不喜欢解经式讲道,这种顽疾归根结底源于一点 :我们总喜欢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热情、计划、观点强加于经文之上。一旦我们这样做,圣经就成了支撑我们的拐杖。

我举自己为例来说明这种情况有多常见。几年前,我在教会按经卷顺序讲《哥林多后书》。讲到八章和九章的时候,我决定跳过不讲——直接从十章往后讲。原因很简单。我想把八章和九章留到后面,配合教会的日程。这几章的内容是关于钱财的,“嗯,”我暗想,“过段时间,教会长老肯定要让我讲如何做好管家。”

当时,我们教会的财务状况良好。所以,我决定把这几章留到后面,等教会急需用钱的时候再讲。于是,我跳过八章和九章——对我而言,这种安排可算破天荒的事,因为我平常都严格按照经卷顺序讲道。

当然,时候到了。我翻到《哥林多后书》八章和九章,开始预备讲章,主题是“慷慨奉献极其重要”。现在,你得明白:我进书房之前,就已经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讲什么内容。我准备把评论的重点放在三句强调“慷慨解囊”的经文: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上帝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林后9:6-9)

首先,我会讲上帝希望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钱财。

6节说:给得多,也就收得多。(我喜欢以态度开场,因为这可以引入“施舍”的应用!)

毕竟,7节说:上帝喜爱捐得乐意的人。施舍的动机(上帝会报答你)是我的第二个要点。

8节说,“上帝能把各样的恩惠多加给你们”。

最后,我会引用《诗篇》,表明施舍钱财的动机乃是神圣的。因为9节显然说明上帝自己就是“施舍钱财,周济贫穷”。

我的三点纲要就成型了:

1. 《哥林多后书》九章6节至7节:你们应当把自己献给上帝(上帝希望信徒有这种态度)。

2.《 哥林多后书》九章 8 节:从上帝那里得到各样恩惠(可以激励我们奉献)。

3. 《哥林多后书》九章9节:施舍就是效法上帝(旧约如此说)。

虽然我没有仔细听经文讲什么,但我知道这篇讲道容易被听众接受。我信心满满,准备上台讲1篇非常贴近现实且扎心的信息。我知道教会的弟兄姊妹需要什么,而且圣经支持我的观点。

但是,天不遂人意。礼拜六,就在我准备第二天讲道之前,我开始研究这几章经文的背景。我的新发现动摇了所有预备的基础。细读《哥林多前书》十六章14节和《使徒行传》十一章 27节至30节,我发现这几节经文讲的是饥荒以及当地几个具体教会的实际需要。

这几节令我自信满满的经文,根本不是讲“信徒支持本人所在教会预算的日常奉献”,而是讲“临时募集款项应急救灾,援助灾区那些犹太基督徒占多数的外地教会”。

祸不单行,我还有别的发现。重读《哥林多后书》十一章5 节和十二章11节,我发现这封信争论的焦点是:保罗的事工看似软弱,而那些“超级使徒”的能力备受哥林多信徒追捧。

保罗不善言谈(11:6)、自己卑微(11:7)、常有缺乏(11:9)、没有经济来源(12:14,15)。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八章和九章谈论捐献的问题。

于是,我恍然大悟。这里的奉献其实是一场考验!如果哥林多信徒慷慨解囊,就表明他们认同“软弱的”,愿意满足那些弱者的需要。假如他们多多捐给饥荒救灾基金,就证明他们愿意陪那些受灾的人一同受苦。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命悬一线,差点误解了整卷《哥林多后书》!

然后全盘皆输。我又读了《哥林多后书》九章9节引用的诗篇。我原以为这节经文的教导是:多捐钱意味着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效法上帝。可是,我发现这其实只是表明我们如同“仁义的人”。保罗这里的重点不是“哥林多信徒应当慷慨解囊,这样才能效法上帝”。不是,慷慨解囊是所有仁者的普遍特征,凡是信从上帝的人当然是乐捐好施的。

这时,我知道大事不好了。虽然我根据经文拟就了一个体面的提纲,这个提纲可以帮助我达成教会的短期预算任务,但是,我只是在利用圣经,正如一个醉汉倚靠在路灯柱子上,为了支撑自己,而非照亮前方。

剩下的问题就是:

“谁是王?”

“是我掌权,还是经文掌权?”

“礼拜天是我掌管经文,还是经文统治我?”

“我是利用圣经达成我的目的和计划,还是站在圣经之下,让圣灵的光引导会众?”

反复权衡之后,西缅的信念占了上风。我也得接受圣经的约束。“我极力提防自己的头脑,解释经文的时候,必须原原本本地讲出圣灵在这段经文中的心意,既不加添什么,也不删减什么。”根据亲身经历,我每次犯“醉汉式讲道”的错误,都和盲目处境化有关系。

而我的教训就是:教会的需要(按照我处境化的理解所看到的需要),不应当成为讲道内容的首要驱动力。

对待圣经,我们不能率性而为。圣经高于讲道人。圣经必须居首位,永远居首位。我们讲道人和圣经教师,必须站在圣经之下,让圣灵早已写成的话语光照我们。

我们的工作就是:今天讲出上帝早已讲过的话,绝不添加什么。因为,一旦我们这样做,上帝就仍旧讲话。

初次讲道讲章3

对救恩的认识要从定义开始,而了解定义则先从“救”与“恩”这两个字入手∶“救”是要清楚我们从哪里被“救”,以及神怎么“救”我们;“恩”是指要明白得救是基于白白的恩典。这就至少涉及了几个必须弄清的原则∶第一、我们被救的前提是“需要救恩”;第二、我们是怎样被救的;第三、我们得救是靠功劳还是恩典;第四、我们得救蒙恩的意思是指什么。

对救恩定义的了解不但要扣住这两个字,还需要明白救恩的两重用法∶一种是普遍性的用法,一种是特殊性用法。我们从圣经中看到,神的子民常在急难之际求告^v^,^v^就救拔他们。

用于危难(如困难、贫穷、疾病、祸患)之中的拯救,这就是救恩的普遍性的用法,是侧重于生活方面的。特殊性用法则是专用于罪中的拯救,指神救祂的百姓脱离罪恶、败坏、死亡、魔鬼的权势,是侧重于生命性的。救恩的这两种用法不可混淆,普遍性的用法叫做一般定义,特殊性的用法叫做特殊定义,不能用普遍性用法代替特殊性用法,因为只有解决罪的问题,才能解决人生的愁苦问题;先有生命性的救赎,才有生活上的拯救。

对救恩定义的正确理解是对_最基本的要求,可能就是因为太基础了,以至于许多人认为它“浅”得无需再多看一眼。今天有一些讲台非常可怜,教会原本是真理的柱石,却将最根基的真理丢掉了。之所以现今的基督_恩、福音、教会这些关键名词越熟越陌生,正是因为有许多讲台轻忽这些最基本的定义。

这个世代正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掺在我们救赎观里面。随处可听这样的话:“信耶稣,信耶稣有平安”。但是,是什么样的平安呢?包治百病的平安,盖起高楼大厦的平安,予求予得的平安,甚至是放心犯罪的平安……开店亏本了,人就告诉他∶“赶紧去信耶稣,包你生意赚钱”;病痛来了,人就告诉他∶“赶紧去信耶稣,包你百病得医”。

有一次我到医院探访,看到一群人在围攻几位_,原来这几位灵恩派的基督_音给病人时,打保票保证“只要信病就好”,最终这人还是死了,现在被死者家人逮住要他们负责。

人生的患难,生活的困苦,身体的疾病等等,耶稣能解决?对!但耶稣必定解决?不对!用世界的标准看,连耶稣自己都“不得好死”:祂常经忧患,居无定所,生在马槽,长于苦境,一生受苦,正当三十多岁青春壮年就死了,且是被人用最残忍的手段,以最羞耻、最痛苦的方式挂在木头上钉死。

信耶稣病必好吗?保罗会赶鬼医病,至死身上都还留有一根刺;信耶稣必发达吗?主却说,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信祂者要舍弃房屋田产,背起十字架来跟从。

今天许多人口中的“福音”跟圣经不一样,救恩的定义已被悄然改变了。

33 216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