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情况汇报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街道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情况汇报

**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枫桥经验’不仅适用于农村,而且适用于城市”的嘱托,以基层基础为支撑、共建共治为路径、惠民利民为目标,大力开展现代社区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实践路径。2023年,**市成功创成全省首批“红色根脉”强基示范县(市、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入选省级共富试点,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7.6%以上。

一、夯实社区治理“基础桩”,真正实现遇事有人管

深化“一网格一支部”。**市围绕网格划分实际,全域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实行封闭式小区网格单建、开放式小区多楼联建,共建立网格党支部251个,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覆盖,其中单建比例达75%。明确将“党的领导”写入小区业委会议事章程,探索小区党支部成员与业委会、物业企业人员“双向培养、交叉任职”。截至目前,全市交叉任职人员比例超90%。

建强“一网格一团队”。推进“1+3+N”网格治理团队建设(“1”即1名网格长,“3”即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N”即其他力量),吸纳1200余名社区党员、楼道长、居民代表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引导新就业群体“融网入格”,80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成为“生力军”。针对社区行政事务负担重问题,建立“社网一体”事项过筛准入制度,要求网格员每周至少2天进楼访户。

筑牢“一网格一阵地”。统筹整合小区物业用房、单位闲置公房、废弃报刊亭等资源,建设网格“微阵地”217个,铺设公安融合通办一体机、人工智能公共法律服务等自助终端机326台,打造党建活动、协商议事、便民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阵地。同时,依托“先锋微家”等平台发布“微阵地”轮值坐班任务,由在职党员、志愿者等线上接单,提供公共事务咨询代办等便民服务,2023年以来累计代办社保卡挂失、生活缴费等1.4万余件。

二、绘就多元共建“同心圆”,有效推动有事好商量

搭建协商议事自治平台。为破解城市社区“生人社会”现状,依托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协同治理模式,建立“凉亭恳谈会”“民意直通车”等协商议事机制。对网格内的事项实施定期问事、开放议事、规范办事、民主评事“四事工作法”,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自治,让“民事”由“民管”、“陌邻”变“睦邻”。2023年,通过自行协商议事解决各类事项780余件,居民投诉率下降48.5%。

搭建接诉理事数治平台。依托“浙里兴村治社”应用的“城市枫桥”子场景,开发民情事项“网格协同”功能,对居民无法协商解决的事项,由网格员“吹哨”发起任务,经社区党委书记、街道社管办审核后,一键派发至职能部门的下沉网格人员,第一时间联动处理,形成“简单诉求立马办、复杂诉求协调办、疑难诉求提交办”处置模式。目前已办结居民电梯维修、飞线充电、环境整治等诉求890余件,有效办结率达98%。

搭建联建干事共治平台。高效运行党建联建机制,建立由社区党委领衔、驻区单位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网格“微治理”项目平台,推动各方签订治理契约310份。组织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等摸排梳理居民诉求、共建资源、小区事项“三张清单”,统筹部门单位、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等多方资源,联动实施墙面修复、运动区域改造、车位复绿等“微治理”项目442个,进一步推动组织联动、服务联享、治理联抓。

三、织密民生保障“幸福网”,全面落实实事有力度

创设关爱基金,助推社区关爱升温。在全市社区设立关爱基金56个,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捐、乡贤爱心捐、企业慈善捐、群众互助捐等形式扩充资金池,交由群众代表、爱心企业家组成的关爱互助协会管理,用于救济救贫、扶老扶孤、爱心食堂建设等,收支情况在社区微信群、公开栏等定期公布。由此衍生推行“志愿服务+关爱基金”模式,做到“重大变故志愿有慰问、基金有帮扶,重点对象志愿有结对、基金有关爱,重要项目志愿有服务、基金有补助,重要节日礼堂有活动、基金有保障,好人好事村社有夸奖、基金有礼遇”。目前累计基金规模达3100万元,累计惠及群众2万人次,实现用群众力量满足群众需求。

开展社企联动,带动居民增收奔富。创新开展“强社惠民”集成改革,试点成立“强社公司”4家,通过自主营收、合作创收、服务增收等方式,盘活社区公共资源,探索“社区集体入股+强社公司运营+共富工坊参与”增收模式。比如,在部分社区推出红色研学、商品寄售、广告招租等8类经营服务,25家“社区工坊”推出就业岗位800余个。2023年以来,累计举办共富集市等活动21场,社区增收350余万元,让居民就业有着落、社区治理有底气。

打造智惠生活,实现居民服务优享。为提升社区精细化的优质服务,**市突出数字赋能,归集20类信息标签,建立41万份“群众数字档案”。对发生变化的数据信息由网格员负责走访核实,同步掌握社区居民日常服务需求。同步开发上线“诸事帮”生活服务平台,在线提供120余项家庭服务,做到需求上云、服务上门,形成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居民服务需求和供给匹配精准度得到有效提升。

35 3226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