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实用4篇
【导言】此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实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
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1)课题、问题的提出?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以上4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2
关键词“原生态”习作教学 探究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10-02
“‘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课题源于对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辨、提炼后而确定的选题,2010年5月向“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三明市教育学会”提出立项申请,于2010年9月获批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市级课题(见“明教科〔2010〕38号” 《关于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市级课题评审、立项结果的通知》),立项编号JYKT―1068。两年多来,课题组各成员团结协作,围绕该课题积极有序开展研究与实践,至今各阶段的研究目标基本达成。根据明教科[2012]33号《关于做好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市级立项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精神,同时为了更好地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反思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在向课题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之际,本课题组本着认真求实的态度,对该课题研究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了本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习作教学的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但习作教学的天空并不湛蓝,学生紧锁的眉头并未舒展,习作对于师生仍处“两难”境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扭曲的行为在悄悄地扼杀着孩子本能的习作天性。所以确定 “‘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为课题研究选题,通过研究与实践改变了教师“出格”的习作教学行为,打破了现实习作教学中对学生的种种禁锢,确立了在习作教学中去关注、去唤醒、去应用孩子的“原生态”资源,尊重、解放人的天性的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这本“书”中承载着孩子对大千世界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与感悟,新奇与陌生,积极与等待……作为教师如何去翻动这本承载着孩子认知世界密码的大“书”,让孩子这与生俱有的“原生态”资源成为注入“习作园地”的涓涓细流,使纯真的认知得到自然的表达,如火的情感得到自然的释放,沉睡的感官得到有效的唤醒……如此,让孩子的习作像一颗野草的种子,在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得到孕育,在自然的环境下生根、吐绿,在“风雨”中摇曳生长,彰显生命的本真与活力。
二、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法”研究,即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将“原生态”这一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行为,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尽情体验习作过程的千滋百味。通过本课题研究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唤醒”“应用”孩子以身具有的“原生态”资源――感官资源,让学生“沉睡”的感官得到唤醒,彰显与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习作)的主人”的理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孩子的作文潜质。通过研究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2)如何营造良好的习作环境,有效关注与满足孩子的习作需求―― a、习作的情感需求 b、习作的素材需求c、习作的言语需求d、习作的表达需求e、习作的评改需求等,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律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学生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体验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通过尝试实践,目标基本达成。
三、本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实施情况
1.精心做好准备,打好研究基础
(1)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2010年10月,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拟发课题开题活动通知,邀请专家参加开题活动,认真准备开题报告,制定本年度课题研究计划等,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
(2)认真做好课题开题工作。2010年11月22日下午,在市教师进修学校五楼多功能教室召开课题开题会,课题组相关成员准时参加。会上课题组组长刘元乐做开题报告,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主任、课题管理负责人、中学高级教师朱光坤,教师进修学校小幼室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谢安平等应邀专家到场评议指导发言,本课题的拟题研究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形成了共识并表示参与课题研究的信心。
在开题活动中,也对本年度该课题研究的计划进行了学习讨论,明确了研究的目标与任务,为有效开展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3)认真做好问卷调查工作。2010年12月中旬,本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参与实验的班级认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做好调查情况统计分析。问卷内容涉及学生习作的目的,对习作的情感,对习作表达的实际状况的评价等。
2.加强理论学习,丰实课题理念
课题研究要想深入有效的实施并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所以本课题开题之后,课题组各有关成员积极寻找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与文章进行学习,丰实课题的理念。一年来学习相关文章100多篇,如张祖庆《原生态:作文教学的迷人境界》,王栋生《老老实实地去写》,管建刚著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作文无话可写怎么办》《“哑巴会说话”作文不用怕》《写作的第一能力是什么》,薛法根《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徐卫清的《生活,习作之源》,钟晨晟的《让习作展现生命的原生态》,靳庆华《呼唤习作和评价的原生态》等。管建刚著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关于作文教学的阐述给“‘原生态’习作”教学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撑,值得细细咀嚼与深思――“传统作文教学下的写作,不是真正的写作,它充其量是一种虚拟的写作训练。这种写作训练,是以应试的标准、教师的喜好来‘指导’和‘纠正’学生的、所谓不正确的写作行为。这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学生的写作动机在训练中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其次,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切肤刻骨的写作生命体验,教学着力的是写作外在的‘术’,而不是写作生命的焕发与张扬,在此背景下,教师‘指导’得卖力、‘纠正’得热心,学生的写作意识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出现了强烈的写作上的对抗情绪。”“传统作文教学总是处于封闭的不自由状态,写作内容的规定性,命题方式的单调性、权威性,写作方式的训练性和机械性,写作时间的紧迫、缺少舒展性,阅读对象只有教师的单一性,阅读评价上教师的霸权性,等等。封闭的不自由的写作,将作文的本质属性和神秘的幸福色彩消失殆尽。” “可以这么武断地说,在不可抗拒的应试教育的今天,已经鲜有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这不是学生之过。已经很少有教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看成写作教学上的一件最重要、最迫切的事。……写作教学就这样沦丧在方向的迷失里,盲目地走啊走,走得很累,也很糊涂,……” “一个人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对写作素材进行筛选、组织。写文章,第一要解决的,不是审题,不是构思,不是行文,不是语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 “如果说,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写作,那么,没有读者的写作教学也是没有生命的教学。”……
3.及时发现问题,搭建交研平台。
(1)搭建研讨平台,开展Q群研讨活动。由于课题组各成员分布在各相关学校,受时空限制给研讨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给课题组成员提供便捷的交流研讨平台,于2011年4月中旬特建立课题组“QQ群”(“原生态习作”课题组群Q号148858380),开展“Q群聊天”研讨活动。
(2)进行集中研讨,明确方向反思交流。在与课题组成员交流中,发现对课题研究的目标不够清晰,所以在4月中旬召开了课题组研讨交流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调整了研究目标――a、解决学生“习作内驱力”(习作兴趣)问题,如何让学生对习作有兴趣,而且长久不衰。b、“记实作文”如何做到“实”――记(写)实事,抒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大话,如何让“真”字成为习作的“魂”,生活成为习作的有机土壤。C、学生习作自改的研究――让学生参与习作的全过程,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等。课题组成员在会上交流各自课题研讨的心得体会,互相唤醒、彼此点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彼此进行了智慧的碰撞。
4.开展主题活动,提升研究实效
(1)开展主题活动,提升研究实效。2011年5月下旬,课题组在北门小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关于“习作讲评”。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吴金珠老师开设了《人物描写习作讲评》观摩研讨课。课后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上好习作讲评课”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形成了共识,并针对各自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反思研讨。2011年10月中旬,课题组在北门小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 “习作选材指导”。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罗锦霞老师开设了《人物描写习作选材指导》观摩研讨课。课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解决学生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并针对各自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反思研讨。
确定主题通过Q群开展研讨活动。如:2011年5月8日晚,课题组Q群研讨 “关于学生习作自改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2011年5月11日晚课题组Q群研讨“如何体现习作指导课的‘原生态’”。 2011年9月21日,课题组Q群研讨“关于本学期课题组研讨内容”。2011年10月19日,课题组Q群研讨“如何解决学生习作素材问题”等。
(2)应用课例研究,落实课题理念
2011年5月下旬,为了将“‘原生态’习作教学”的理念有效地落实在习作教学的全过程,本课题组特进行了课例研究。要求课题组相关成员,确定所教年级教材中的某个单元组的习作练笔为课例研究内容,并针对该内容关注习作“导前”的教学行为,习作“导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导后”习作的评改情况等。通过习作“导前”“导中”“导后”的“导”与“写”,“写”与“评”等环节有意识的关注,将“‘原生态’习作教学”的理念渗透在习作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并通过该案例教学过程的全程反思,有效地促进课题组教师课题研究的进程。
5.各显身手研究,彰显个体智慧
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阶段研究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各显身手寻找课题研究的突破口,感受“原生态”习作的千滋百味。如李海星老师从“百字日记”入手,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在学生写“百字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表达、积累等习惯与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原生态”资源在日记练笔中被悄悄地唤醒。如陈美清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生活,让习作这棵“野草”在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吐绿,抓住生活做足文章―――从游戏中作文章,在活动中作文章,在聊天中作文章,在小事中作文章,在阅读中作文章……罗锦霞老师紧扣住“原生态”引导学生“作文章”:写自己想说的――寻找丢失的童真,无拘无束的说――保护质朴的童趣,拥抱生活寻找话题――放飞禁锢的童心,徜徉书海积累语言――述说多彩的童话……如林一泉老师的练笔策略――“有感而发,随机而作”“说真话,写真事”等等。
四、本课题研究实施成效
本课题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更新了习作教学理念,增强了习作教学的意识,有效改变了自身的习作教学行为,积极探寻“原生态习作教学”的原则。
(1)“唤醒”孩子“原生态”资源的原则――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习作教学的规律,彰显与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习作)的主人”的理念,尊重、解放人的天性,须努力去唤醒孩子与身具有的“原生态”资源――感官资源。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采用“在阅读赏析中唤醒,在观察体验中唤醒,在练笔表达中唤醒,在评改反思中唤醒”等策略,让童耳逐渐变灵,能听!让童眼逐渐被擦亮,能看!让童心逐渐被唤醒,能想!让童言逐渐被激活,能说!渐渐地让小学生也有作家那犀利的眼睛,也有细腻敏锐的心智,生活中的耳闻目睹再也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记实作文”从“实”字入手的原则――“记实作文”做到从“实”字入手,练笔素材远离“难忘”的记忆,远离凭空想象的胡编滥造。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生活,经历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努力做到把“小课堂”与“大生活”紧密相连。这样,让学生习作练笔素材走出胡编滥造的胡同,告别“遥远的记忆”,真正走进“今天的生活”,笔尖下自然也有了诉说不完的人和事,描绘不完的景和物,真正达到记实作文能记(写)实事,说真话,抒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有机土壤,让“真”字成为习作的“魂”,努力做到“习作的素材‘实’,表达的内容(情感)‘实’,练笔的过程(空间)‘实’,评价的标准‘实’。
(3)习作教学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亲历习作的全过程,是让学生健康习作的有效途径。所以课题组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特别关注传统习作教学所忽视的“两个过程”,尽可能引导学生“亲历习作素材获取的过程”,“亲历习作修改评价的过程”。如在习作修改评价方面,教师努力改变批改学生习作的一些“常态”行为,尽力做到:①遵循学生实际的原则。②因生而异原则。③关注习作过程的原则。④鼓励主体参与原则 。⑤重批轻改原则。⑥少定性多建议原则。⑦少批评多激励原则。⑧形式多样评价原则。
如“鼓励主体参与原则”――坚持让学生动笔批改习作。因为学生在习作自改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欣赏自己肯定自我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发现不足修正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所以,课题组教师形成共识,在学生批改习作方面:①要明确习作自改的要求,让自改成为一种可能。②要坚持习作自改的训练,让自改成为一种习惯。③要针对习作自改进行有效的批注,让自改成为一种行为。④要善用评价激励学生自改,让自改成为一种乐趣。
通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学生自改习作的尝试已经在各实验校展开,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与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4)习作指导“有法”与“无法”原则――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文练笔“有法”。通过“有法”练笔,在夯实学生习作表达基本功的同时,学生观察、练笔、积累应用语言的意识得到唤醒,习惯得到培养。在学生习作行文表达时“无法”,给学生自由表达任意驰骋的“天空”。
五、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客观与主观因素给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客观因素:
(1)课题组人员“少而散”的问题。本课题组人员偏少,人员分散。人员“少而散”是搞基础性课题研究一个不利的因素,不管是研究数据采集的科学性,还是研究主客体现象分析的客观性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人员“少而散”造成人气不足,在各自的学校范围内难以形成互相点燃互相促进的氛围。因此,针对人员散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挥课题组Q群研讨的作用,并适时适当进行集中研讨,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实验班级缺少稳定性问题。由于学校工作的需求,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个学年换带一个班级(或重新编班),造成课题研究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影响了研究的进程。在今后工作中,课题组要与学校做好沟通工作,获得相关学校支持,保证实验班级的稳定。
(3)学校不利于教师专心搞教研的其它因素问题。教师在学校频于应付各种检查,整理各类材料,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干扰,教师身心疲惫,搞课题研究有心无力,或无力无心。
2.主观因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3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2、仪器设备的应用;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与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4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09-2
一、研究背景(略)
二、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课外阅读指导,虽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强调教师立足课内的指导,做好示范作用,提倡学校创设书香校园氛围,利用集体的影响,来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过去常用的“语文能力”换成“语文素养”,通过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来促进把语文素养的发展,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认为要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根本,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营造书香校园,塑造“我读书,我快乐”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充实自己的心灵,关注孩子人格的完善,关注孩子精神的陶冶,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用讲故事、师生共读、榜样示范等,来引导学生走向阅读。
2.推荐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必须根据每一年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有写摘抄的,有写提纲的,有写感想的,有写想象的……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5.建立激励学生阅读的机制。阅读激励机制的建立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开展一些展示交流、读书交流、竞赛、专题创作等活动,如:“新闻会”、“即兴演讲”、“编手抄报”、“故事会”等等,对学生中的优秀习作可采用当堂朗读、帮助投稿、编印班级作文集等,这样既延续了学生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6.创建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举办校园阅读节等时机,带动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发挥集体的作用,切实提高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教学工作抓实抓好。
四、研究成果
1.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全方位地加以引导,学生必然引起重视,经过耳濡目染,学生在课内指导,课外自主阅读之下,阅读的兴趣也逐渐深厚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努力去阅读,才会由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其中,语文老师的引导起到关键作用,老师用名人名言来鼓励学生,用历史人物读书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用科学家爱读书的事迹感化学生。同时,利用语文活动,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背诵古诗,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起进行讲故事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指导路径。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师对课外阅读也应该立足于课堂进行指导,如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低年级教学了童话故事后,学生十分喜欢这类故事,教师就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童话》等等,并专门开设阅读课,加以指导。高年级每学期都有课外阅读指导,如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爱的教育》、读《鲁滨逊漂流记》等。有了教师的阅读指导,那么学生读起来就水到渠成了。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到课外的有效延伸。
3.构建了卓有成效的阅读机制。学校每年都要举行阅读节活动,开展“书香校园”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学生们的阅读成果让大家欣喜,这让收获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吸引那些没有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同学也参与到其中来。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一二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小朋友们表现出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四年级进行阅读知识竞赛,更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五六年级进行现场作文比赛,高年级学生更多地把阅读中学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创作出形象生动的作品,表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另外,我校还在阅读节活动中,要求各班出好一期以阅读节为主题的黑板报,各班还组织各自的手抄报评比、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等等,把全校阅读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阅读中来。并且,还就阅读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摘记本评比,还评选“阅读之星”、“书香之班”、“书香家庭”等。这些阅读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学生们的阅读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阅读有老师的指导,课外阅读也应该从老师的指导出发,养成良好习惯。为此,我们专门组织课外阅读课研讨活动,研究阅读指导的模式。一是书要静下心来读,这是读书最重要的习惯之一。二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各年级的情况,要求学生读书做圈划、做笔记。三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至关重要,要求班级、年级协同组织活动。为此,我们要保证学生每天都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课阅读指导课,从而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5.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课内指导策略:每周教师组织课外阅读指导课,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课外学生自觉进行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研究结论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通过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并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抓好课外阅读的硬件建设,建立起课外阅读的保障措施,才能更有成效。
研究表明:
1.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带动了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结合学校开展的“象棋娃快乐阅读节”活动,促进了“书香校园”建设,也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
2.课外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从低年级起,就开展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结合各年级实际,进行各类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读寓言、童话,中高年级学生读名著、历史书,阅读活动蔚然成风。
3.广泛的阅读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博览群书,丰富知识的同时,好词佳句自然积累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必然“水涨船高”,语文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4.阅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书读多了,学生会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校园文明之风更盛。学生受书本的浸润,品德修养也会潜移默化得到培养。
下一篇:保密自查报告【实用4篇】